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影响中国的100场战争-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营垒被太平军迅
速攻破。接着,李续宾的大营也被太平军包围。他督军往来冲突,终不得脱,当夜被太平军击毙(一说自杀)。之后,太平军继续围攻负隅顽抗的残敌,至18日,全部肃清。这一仗,太平军一举歼灭湘军精锐近6000人,是太平天国革命
战争后期一次出色的歼灭战。
三河大捷后,太平军乘胜南进,连克舒城、桐城,围困安庆的湘军也闻讯后撤。
湘军三河镇之败,主要是孤军深入,犯险冒进。李续宾仅率数千人自湖北东犯,入皖之后,连陷四城,处处分兵驻守,结果〃兵以屡分而单,气以屡胜而泄〃(《剿平粤匪方略》卷二百一十,第26页)。进至三河镇后,仅剩6000人,
当太平军大队赶到时,已无阻援之兵可派。加之李续宾刚愎自用,拒不接受部将关于退守桐城的建议,终于全军覆灭。对于湘军这次惨败,咸丰帝闻之〃不觉陨涕〃。曾国藩更是〃哀恸慎膺,减食数日〃。胡林翼则哀叹说:〃三河败后,军气
已寒,非岁月之间所能复振。〃又说:〃三河溃败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胡文忠公全集》下册,第694页)可见此战对清廷和湘军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
太平军之所以取得全歼李续宾部的胜利,主要由于决策正确果断,兵力集中,战术灵活,指挥无误。当湘军进抵舒城、三河时,陈玉成果断决定兼程回援,并奏调李秀成部同往,形成了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在对敌发起进攻时,
太平军采取正面迎战与伏击、抄袭相结合的战法,各部之间又能密切协同,主动配合,迅速分割包围敌人,打得湘军前后左右不能相救,以速决的方式迅速达成战役目的。
通过三河大捷,太平军粉碎了湘军东犯的企图,保卫了皖中根据地,对鼓舞士气,稳定江北战局,保证天京安全和物资供应,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76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战
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得意之笔
太平军于1858年下半年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与三河镇大捷两次重大胜利之后,初步扭转了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危局,遏止了湘军长驱直入的攻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京和安庆受围困的局面,战争形势有了较明显的好转。1859年洪仁
到达天京后进行的某些革新,又使太平天国的政治局面有一定的改进。在这种形势下,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心摧毁长期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确保天京安全。
1859年6月,当石达开率军围攻湖南宝庆时,清廷为阻止太平军入川,曾命曾国藩亲自统兵前往四川扼守。8月,石达开从湖南退入广西,清廷又命曾国藩暂缓入川,改援安徽。
10月,曾国藩与官文、胡林翼等共同制订了一个〃四路图皖〃的计划,准备再次进攻安徽。
在天京对岸,当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会师三河镇之际,留守滁州、全椒的李秀成部将李昭寿降清,1859年2月,江浦守将薛之元也投降清军。不久,浦口等地又落入敌手。这样,皖北与天京之间的联系被隔断。为了打通联系,陈玉
成、李秀成于1859年3、4月间先后两次率军进攻江浦、浦口,但均未成功。直到11月间,在击败署湖北提督周天培等部清军后,才占领浦口,并围攻江浦,天京之围稍解,但仍处在江南大营威胁之下。此后,李秀成率军留守浦口一带,
陈玉成则率军返回皖西战场,对付东犯之湘军。
为解决天京长期被围的局面,李秀成一再向洪秀全强奏,要求率军离开浦口,设法攻打江南大营。这一要求最后得到了洪秀全的同意。关于如何解围问题,李秀成与洪仁进行过三次面商。洪仁认为,天京之围难以力解,必须向
敌人防守空虚又是财赋之区的浙江湖州(今吴兴)、杭州等地进攻,迫使江南大营守敌回救湖、杭,等他们撤兵远处,〃即行返旆自救〃,就可以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围魏救赵之计。李秀成同意这一计谋。于是,他们共同确定了打破江南
大营的作战方案:(一)由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率部〃伪装缨帽号衣,一路潜入杭、湖二处〃,攻敌之所必救,以吸引和调动江南大营清军;一旦清军被调动,便立即放弃杭州和湖州,由小路回师天京,围攻江南大营。(二)由英王
陈玉成执行〃虚援安省〃的任务,在皖北实施佯动,以掩护江南之作战行动。整个作战由李秀成负责组织实施。
1860年1月底,李秀成将镇守浦口的任务交给部将黄子隆、陈赞明后,即前往芜湖,召集将领会议,说明天京被围的危急形势,宣布攻杭救京的计划,明确进军路线和各将领的任务。2月10日,李秀成率陈坤书、谭绍光、陆顺德等部2
万余人到达南陵,经清弋江镇和马头镇,绕过宁国府,于24日攻占广德,留陈坤书、陈炳文率部守城,以备接应,自率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等部轻装疾进浙江。为掩护李秀成主力的进军,李世贤率部由南陵经泾县,进占旌德、太平
(今太平东),留新任右军主将刘官芳在这一带活动,自率大军东入浙江,29日与李秀成部会师于安吉(今安吉北)。3月4日,李秀成、李世贤两军大败清军于长兴西南的虹星桥,并进占长兴。然后分军为二:李世贤率部佯攻湖州,以
牵制清军;李秀成则率领精兵六七千人冒充清军,经武康日夜兼程进袭杭州。
3月11日,李秀成所率精兵进抵杭州城外。当时杭州守备空虚,除满营外,仅有兵勇2800名。3月19日,太平军轰塌清波门城垣,由1350人组成的先锋队立即冲入城内,攻占杭州,杀死浙江巡抚罗遵殿等多人。唯杭州将军瑞昌等据守
的满城未能攻下。
对太平军的攻浙意图,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有所察觉,不敢派大队往援,乃于3月10日派总兵张玉良率兵2000由六合往援。咸丰帝深恐失掉浙江这个财赋之区,严令和春增调劲旅赴浙,并命和春兼办浙江军务。和春只得遵旨加派援兵,
先后共派1.3万人赴援,统归张玉良率领。太平军攻陷杭州城4天之后,张玉良才于3月23日赶至杭州城外。
江南大营清军被调动,太平军预期目的达到了。于是李秀成便于3月24日在杭州城内遍插旗帜以为疑兵,连夜撤出杭州,率军疾驰北返。28日过临安,循天目山走小路北趋孝丰(今安吉西南),4月4日抵广德。4月8日,于安徽建平(
今郎溪)召开了有辅王杨辅清、侍王李世贤(4月3日率部由湖州撤围西返)、右军主将刘官芳、定南主将黄文金、平西主将吴定彩、求天义陈坤书等参加的军事会议,共同商定了解救天京之围的详细计划。会后,兵分东西两路进援天京
。
西路由杨辅清、黄文金等率领,从安徽宁国府东面的洪林桥一带出发,于4月12日占江苏高淳,18日占溧水,23日占秣陵关。29日,分兵两支:一由杨辅清、黄文金率领指向雨花台,一由刘官芳、陈坤书率领进逼高桥门。
东路又分左右两翼:右翼由李世贤率领,于4月13日占领溧阳,15日攻宜兴,16日迫常州,以牵制东面清军,尔后回师西向,于23日占领句容。左翼由李秀成亲率本部,经溧阳进占赤山(句容西南)。27日,李秀成部自赤山,李世贤
部自句容分进合击淳化镇(今江宁东),次日大败帮办江南大营军务、江南提督张国梁部清军,克复淳化镇。
当李秀成率军回师天京之际,在皖北执行佯动任务的陈玉成、吴如孝等率军由全椒南下,于4月底渡江,经江宁镇抵板桥、善桥一带。
江南大营初设于1853年3月,由钦差大臣向荣统管,1856年被太平军击破。1857年清继任钦差大臣和春与提督张国梁攻陷镇江,于1858年初重建江南大营,设大营于沧波、高桥两门之间。不久,强征数万民夫,于天京城外挖掘深阔各
约丈余的长壕,绵亘百余里,经年始成。1860年1月底,李秀成离浦口后,江南大营清军水陆并进,攻陷了浦口沿江一带太平军垒卡20余座,并于2月1日占领江浦和九洑洲,进一步围困天京。
4月底,各路太平军抵达天京外围,众达10余万人,在扫清外围据点后,随即准备总攻江南大营。总攻部署是:李世贤部自北门洪山、燕子矶,李秀成部自尧化门,刘官芳、陈坤书部自高桥门,杨辅清部自雨花台,陈玉成部自善桥方
向,五路并进。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则由城内出击,配合援军夹攻清军。
5月2日,太平军发起总攻。是日天气晴朗,但从傍晚开始降雨,连日不止,太平军冒雨连续进攻。
5月4日,陈玉成部于上河镇、毛公渡一带搭造浮桥数道,进攻天京西南清军营垒外墙。城内太平军也纷纷出击。5日,陈玉成部突破敌军在天京西南所筑长墙。当天,城内太平军抛掷的火罐落入清军副将雷安邦营内,引起火药爆炸,
该部随即外逃。附近清军闻之大惊,也纷纷撤出营外。太平军乘敌人混乱之机,前后夹攻,半天之内将江南大营西半部的50余座营垒全部攻破,歼灭清军总兵黄靖以下数千人。张国梁闻西路有变,立即率兵救援,见营盘已失,只得仓皇
退回,将上方桥破坏,企图固守小水关以东各营垒。太平军突破敌西南长壕,内外会师,重围已解,士气更高,便连夜乘胜猛攻。清军营垒四处火起,江南大营总部所在地小水关大营也被攻破,和春等率残部经石埠桥乘船逃往镇江。江
北及九洑洲一带清军也随即逃遁。于是,重建后围困天京两年多的清军江南大营又被摧毁。太平军缴获了大量枪炮、火药、铅子,以及白银10余万两。
二破江南大营,是太平天国战争史最为得意之笔。洪仁、李秀成等正确地选择杭州作为攻敌必救的目标,调动和分散江南大营清军的兵力,然后回师急攻,内外夹击,使数万清军陷入被动挨打地位,这一着是颇为成功的。太平军
在此次作战中不仅有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的正确方针,而且有周密的计划。此战成功之处,还在于集中了优势兵力。指挥上也很成功,比较灵活,注意了主攻、助攻、掩护、佯动相结合。
但是这次作战也有不足之处。由于作战目标是解围,因而进攻江南大营时,既未注意切断敌军的退路,又未能在敌退却时迅速组织截击和追击,虽然攻破了大营,但仅毙敌三五千人,基本上打成了击溃战。由于太平军只注意迅速解
京围而没有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因此和春、张国梁等逃至镇江后,又得以收集散兵2万余人,防守镇江和丹阳。
77 安庆保卫战
关系太平天国命运的关键一战
太平军取得二破江南大营之战胜利后,安徽战场的形势却非常严重。湘军乘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之机,大举向东进犯,进围安庆。从1860年9月到1861年9月,太平军和湘军在安庆周围展开了长达一年的争夺战,最后安庆
失守。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由此日趋恶化。
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安庆的得失,对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全局关系极大。湘军统帅曾国藩深知攻取安庆的意义,认为安庆为必争之地,〃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十一,
第43页)。因此,在1860年6月令其弟曾国荃率湘军近万人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并于城外开挖长壕二道,前壕用以围城,后壕用以拒援。曾国藩自己在咸丰帝一再严令下,于1860年7月底率万余人立大营于皖南祁门,摆出一副东进苏
常的架势,但实际上注意力仍集中在夺取安庆上。
1860年9月下旬,鉴于安庆已为湘军所困的局面,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定再次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即按1860年5月天京会议确定的方针,进军湖北,迫使湘军回救,使安庆之围不攻自破。具体部署是分兵五路,江南江北并进:陈玉成
率军从长江北岸西进,经皖北入鄂东;李秀成率军从长江南岸西进,经皖南、江西,进入鄂东南;杨辅清、黄文金率军沿长江南岸趋赣北;李世贤率军经徽州入赣东;刘官芳率军攻祁门曾国藩大营。以上五路,李秀成和陈玉成取大钳形
攻势,预定次年春会师武汉,占领湘、鄂军的后方基地,以调动围攻安庆之敌;后三路主要是牵制皖南和江西湘军,并伺机歼敌。每路兵力少者数万,多者10余万。
1860年9月底,陈玉成率军自天京北渡,进入皖北活动。
11月26日,陈玉成联合捻军进至桐城西南挂车河一带,扎营40余座,试图直接救援安庆,但不断遭到多隆阿部鄂军和新任安徽按察使李续宜所部湘军的进攻,伤亡很大,不得不北走庐江休整。直接救援安庆的努力失败。
1861年2月,南岸的李秀成部已由浙入赣,正向西挺进。
陈玉成便按合取湖北的既定方针,开始向湖北进军。3月22日,陈玉成进至黄州。英国参赞巴夏礼威胁陈玉成不要进攻武汉。陈玉成上当,决定中止向武汉进军。除留赖文光率部驻守黄州外,分兵数路,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先后占领
湖北蕲州、黄安(今红安)、德安府(今安陆)、孝感、黄陂、随州、云梦、应城、麻城等地。4月下旬,陈玉成鉴于安庆被围日紧,又不见李秀成部如期入鄂,遂决计放弃合取湖北的计划,亲率所部东下,再次直接驰援安庆。
李秀成部10月下旬从天京出发,转战于皖南和浙江境内,直到1862年2月中旬才自浙江入赣。6月上旬分三路进入湖北:右路由武宁北攻湖北兴国州(今阳新),中路由义宁州北攻通山,左路西攻通城。6月中旬,李秀成接到赖文光发
自黄州的禀报,得知陈玉成早已回师东援安庆。李秀成对攻鄂本来不甚积极,便于7月上旬率部撤出湖北,折入赣西北地区。这样,太平军又一次失去了夺取武汉的机会,两路合取湖北的计划至此全部落空。
杨辅清、黄文金部在皖南和江西战场虽经顽强作战,多次受挫,进军赣北、切断江西和祁门大营联系以解安庆之围的计划没有实现。
李世贤、刘官芳部在皖南和江西战场也遇到湘军的顽强抵抗,没能攻克祁门大营,进军赣东的计划也因左宗棠部湘军的抵抗而落空。
这样,原定的五路救皖计划因为各路将领未能协调一致而宣告失败。
安庆自1860年夏被围后,太平军2万余人在谢天义张朝爵、受天安叶芸来率领下,坚守城池,以待援兵。
1861年4月,陈玉成由鄂返皖,率军3万进至安庆集贤关,逼近围城的曾国藩部湘军。4月29日,陈玉成与城内守将叶芸来分别率部扎营于城东北的菱湖南北两岸,并以小艇沟通两岸联系。与此同时,洪秀全鉴于合取湖北以救安庆的计
划未能实现,决定由干王洪仁、章王林绍璋自天京率兵直接救援安庆;定南主将黄文金也率部自芜湖西援。1861年,洪仁、林绍璋会合桐城、庐江一带的吴如孝部,共2万人,进至安庆北面的新安渡、横山铺、练潭一带,连营15公里
,谋与陈玉成部会师,共解安庆之危。曾国藩也决心投入更大的兵力,与太平军决战安庆。
1861年5月10日,曾国藩移营至江边上的东流,就近指挥;同时,将鲍超部6000人自景德镇调往江北。坐镇太湖的胡林翼也调总兵成大吉部5000人赴援安庆,并提出〃南迟北速〃的作战方针,即打洪仁、林绍璋宜速,打陈玉成宜迟、
宜慎重。这样,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庆城外激烈的争夺战开始了。
5月1日,陈玉成及叶芸来部与湘军曾国荃部及杨载福部水师战于菱湖,未分胜负。2日,多隆阿部近万人分四路向练潭和横山铺猛扑。驻新安渡的太平军万余人前往救援,多隆阿以三营步兵正面接战,五营步兵从侧翼攻击,以马队绕
到后面攻击。太平军前后受敌,伤亡很大,洪仁、林绍璋、吴如孝率余部退守桐城。3日,自芜湖来援的黄文金部七八千人和捻军2万余人赶到,扎营于桐城东南天林庄一带。6日,黄文金会同洪仁等率3万人攻新安渡和鄂军挂车河老
营,又被多隆阿击退。黄文金等部为多隆阿所阻,无法与陈玉成会合,便撤出天林庄,退至桐城东面的孔城镇。
陈玉成见洪仁等所率援军受阻,便于5月19日率马步五六千人绕道赴桐城,留部将刘玱琳等据守集贤关内外各垒。
5月20日,陈玉成抵达桐城,与洪仁等商定于23日进攻挂车河之敌。太平军的作战计划被多隆阿掌握,于是多隆阿决定先发制人,在太平军进军路线上埋下伏兵。23日,太平军开始行动,24日发起进攻,但很快陷入敌之包围圈,伤
亡很大,只得退回桐城。
在此以前,鲍超、成大吉两部湘军共万人已于5月20日抵达集贤关外,并立即进攻关外赤冈岭太平军四座营垒,被刘玱琳击退。湘军在赤冈岭附近修筑炮台数十座,从6月2日始,不断对赤冈岭四垒实施轰击。8日,太平军三垒被毁,
惟刘玱琳所在的第一垒仍顽强抵抗。9日,刘玱琳向北突围,被鲍超部打败,刘玱琳牺牲。赤冈岭四垒太平军4000人都是太平军精锐,此次全部被歼,使陈玉成部的战斗力大受影响。
7月1日,吴定彩自菱湖向湘军发起进攻,被湘军击败。
7月8日,曾国荃督军对菱湖南北两岸的18座太平军营垒发动进攻,数千太平军出降(结果均被杀)。吴定彩率残部退入安庆城内。
安庆被围数年,粮弹将绝,太平军援救又连遭失败,天京当局决定再从皖南调杨辅清部增援。7月下旬,杨辅清部自宁国府出发渡江,8月21日至24日,陈玉成、杨辅清等部约四五万人陆续进抵集贤关,列营40余座。25日和26日,陈
玉成、杨辅清督军向曾国荃部后壕发起猛烈进攻。曾国荃督率各营坚守,待太平军逼近时,枪炮齐发,使太平军伤亡甚众。8月28日至9月2日,太平军每夜都对敌营进行袭击。9月3日夜,再次发起猛烈进攻,同时用小船运米入城,被湘军
水师全部抢去。9月5日凌晨,湘军于北城轰塌城墙,攻入城内,会同长江水师,南北夹击。守城太平军全军覆没,叶芸来、吴定彩殉难,张朝爵乘船突围,不知所终。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安庆失守,使天京西线屏障遂失。洪仁说:〃我军最重大之损失,乃是安庆落在清军之手。此城实为天京之锁钥而保障其安全者。一落在妖手,即可为攻我之基础。安庆一失,沿
途至天京之城相继陷落不可复守矣。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洪仁自述》)
在长达一年的安庆保卫战中,太平军先后投入数十万兵力,最终归于失败,教训极为深刻。从战略上看,太平军处于被动保守地位,为安庆一城的得失所左右,被迫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这是最大的教训。同时,在作战指挥上也犯
了一系列严重错误。
第一,主要将领缺乏一致而坚定的决心。除陈玉成积极主张救援安庆外,其他主要将领都不十分积极。
第二,主要将领决心不果断。陈玉成、李秀成贸然放弃合攻湖北计划,不坚决夺取武汉就是明证。
第三,缺乏集中统一的指挥。太平天国没有指定前线最高指挥官,各部主将基本上是各行其是,违反了兵权贵一的兵法原则。而敌人一方则十分明确。这是安庆保卫战失败最主要原因之一。
所有这些错误,最终导致了安庆的失守,从此,太平天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挽回。
78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防御作战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在1862年至1864年进行的防御作战。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受到革职处分,坐守庐州,1862年5月放弃庐州北走寿州,被地主团练头子苗沛霖诱捕送往清军胜保大营,6月4日在河南延津遇害,年仅26岁。陈玉成的牺牲和庐州的失陷,使太平军在皖北的防务瓦解。太平天国
只能依靠李秀成等新开辟的苏浙根据地支撑危局。
湘军攻陷安庆后,曾国藩即设大营于此。同治元年正月初一(1862年1月30日),清廷任命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仍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事。曾国藩立即筹划以东征金陵为主要目标的全盘军事行动。具体部署是:曾国荃部自安
庆沿长江北岸直趋金陵;曾贞干部由池州攻芜湖;彭玉麟等率湘军水师沿江而下,配合两岸陆师行动并负运输接济之责;鲍超部由赣入皖,攻宁国府;左宗棠部攻浙江,李鸿章部淮军攻上海周围的太平军,尔后西进。
1862年3月,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5月,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