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影响中国的100场战争-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炮,轮番猛轰皂埠咀炮台。为使炮台上的6门15…28公分口径的大炮不致被日军用来威胁刘公岛炮台和港内北洋舰队,丁汝昌派鱼雷艇载敢死队前往炮台毁炮。
1月30日,日军第二师团进攻凤林集,被北洋舰队的排炮轰退。
2月1日,日军慑于北洋舰队的炮火威力,不敢沿海岸线进攻威海卫城,而采取从西路迂回的战术。2日,日军探知威海卫城内清军已全部撤退,遂占领该城,并分兵进攻北帮炮台。由于守将戴宗骞贪生怕死,6营守军先后解散或溃散
。丁汝昌只好下令炸毁药库。日军不战而占领了北帮炮台。
威海卫南北海岸炮台既失,日军便以全力进攻刘公岛、日岛炮台和港内的北洋舰队。
面对日军的海陆夹击,北洋舰队和刘公岛、日岛守军,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奋勇抵抗。双方炮战终日,日舰始终未能靠近港口。
2月4日和5日,伊东祐亨进行鱼雷艇夜袭,击沉北洋舰队的定远、来远、威远等舰,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实力。
2月7日,日舰以单纵阵向刘公岛、日岛发动进攻。岛上守军奋勇还击。这一天,守军苦战终日,虽然打退了日舰进攻,却被迫放弃了日岛炮台,损失了全部鱼雷艇,形势更加严峻了。
2月8日夜,日舰偷袭刘公岛东口,用炸药爆炸防材,使东口藩蓠尽撤,门户洞开。在日军围攻日急,援军绝望,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刘步蟾、丁汝昌、张文宣、杨用霖等先后服药自杀。12日,美员浩威盗用丁汝昌名义致书向日本乞
降。
17日上午,日军正式占领威海卫,将北洋舰队的舰船俘获,插上日本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山东半岛之战结束。
山东半岛之战的失败,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的消极防御方针所造成的恶果,也是淮系、湘系等军阀派系为保存实力,扩充地盘,彼此倾轧,见危不救的结果。
山东半岛之战的失败,使京畿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刀锋下,直隶平原无险可守。同时,对清军的士气和清朝统治集团的心理影响也是巨大的。从此,妥协投降空气更占上风,清政府愈益丧失了抵抗的信心。
90 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军民的抗日之战,从1895年4月20日开始,到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府,历时6个月。他们团结一致,协同抗敌,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哗然,立即掀起了反对割地赔款,要求继续抗战的浪潮,尤其是台湾人民反对割台的斗争更为激烈。4月20日,即条
约签订后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群众拥到台湾巡抚衙门,愤怒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并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全部留供抗击日本侵略者之用。台湾人民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亡〃,决心与日本侵略者
决一死战,〃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军民为了保卫国土和家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吴汤兴、徐骧、姜绍祖以及简成功、简精华父子领导的义军与驻守台湾的清军刘永福部,是当时反割台斗争的主力。
当台湾军民积极准备抗日之际,日本也在做割占台湾的准备。5月10日,日本政府任命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以便使割占台湾迅速成为既成事实。
5月20日,清政府无视台湾人民的呼声,仍派出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如期交割台湾。5月27日,日本派出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的近卫师团,陆续向台湾进犯。
5月29日,日本侵略军分别由桦山资纪和北白川能久指挥,在三貂角登陆后,向基隆进犯。双方进行激烈的战斗,后因清军兵力薄弱,且战且退,最后被迫退往狮球岭拒守。6月3日午后,日军攻占狮球岭,基隆失陷。
基隆失陷后,台北危急。在这紧急关头,台湾巡抚唐景崧却逃往淡水,并于6月6日由淡水逃回厦门。6日午夜,日军进攻台北。城内一些爱国军民奋勇抵抗,但因无人指挥,无法打退日军的进攻。7日下午,日军攻占了台北。
台北失陷和唐景崧等官僚士绅的潜避,激起了台湾广大爱国军民的悲痛和愤慨。守卫台南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坚守台湾的军民,共举刘永福为首领
,领导全台抗日武装斗争。
日军在占领台北后,便急不可待地要拿下新竹,以便打开南侵的通路。6月12日,日军近卫师团分东西两路猛扑台中门户新竹县。刘永福派分统杨紫云率领新楚军,会同义军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驻守。他们分别在东路的大科嵌和
西路的大湖口,据险阻击日军。当地群众激于民族义愤,也主动协助义军歼敌。来自山区的农民,射击准确,使日军伤亡颇重。但日军依仗人多势众和武器精良,拚死进攻。抗日军队则因粮械不济,被迫后撤。新竹于22日失陷。
新竹为台中门户,战略地位重要。为了解除敌人对台中、台南的威胁,抗日义军在退出新竹后便积极筹划反攻,夺回新竹。7月9日夜,抗日义军开始反攻新竹。当时守新竹的日军有2000人,义军集中几倍于敌的兵力分两路进行反攻
。吴汤兴、杨紫云率一部分兵力从正面进攻,徐骧、姜绍祖则率另一部分队伍从侧后夹击。由于走漏了消息,日军有了防备。
义军这次反攻新竹虽未成功,但杀伤了大量日军。7月18日,姜绍祖率义军200余人,再次猛攻新竹城东门。徐骧也率民团攻击日军背后,以支援姜绍祖的进攻。两支队伍相互配合,与日军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
撤退。姜绍祖率部在枕头山阻止敌人,弹尽被俘,同部下70余人殉难。
日军在新竹休整之后,又得到2万人的增援部队,于8月初出新竹,兵分三路向南进逼。8月9日,日军以3个联队的兵力在3艘军舰的配合下,向尖笔山和头份庄发起进攻。驻守在头份庄的杨紫云部队,奋勇抗击,大挫敌军。后因汉奸
为日军引路,抄袭杨部后路,使杨部处于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杨紫云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杀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和后援不继而失败,杨紫云同大部将士战死疆场。守尖笔山的徐骧义军巧妙地利用地形,躲开敌人炮火,抄袭其
后路,大量杀伤日军,并俘敌数十人。最后终因兵力和武器相差悬殊,被迫转移。头份庄和尖笔山落入日军之手。
8月13日,日军集中兵力进犯苗栗。抗日义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两军互有伤亡。但义军损失较重,被迫退出苗栗,退守大甲溪。8月14日,苗栗陷落。
日军占领苗栗后,便企图南下进攻彰化。徐骧和黑旗军统领吴彭年决定在大甲溪伏击,消灭进犯的日军。8月22日,日军猛攻大甲溪。当日军刚渡到南岸,埋伏在岸边丛林中的吴彭年部突然向敌军猛烈开火,日军猝不及防,急忙向北
岸回渡,徐骧率领的义军和黑旗军营官袁锦清由溪湾左右夹击,使日军腹背受敌,前后不能兼顾,纷纷落水,死伤惨重。这次伏击战,打得敌人丧魂落魄,大大振奋了义军的士气。
8月23日,日军集结主力,再次进犯。黑旗军汤人贵营由正面迎敌,袁锦清营与徐骧部义军分左右包抄。袁锦清率精兵50多人插入敌阵冲杀,全部英勇战死。日军乘势渡过大甲溪,全力扑向台中。义军与日军激战一昼夜,最后力竭而
退,台中遂陷。
日军占领台中后,便倾全力南犯彰化。抗日义军在彰化城东八卦山与日军展开激战。这次战斗是台湾军民抗日斗争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会战,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壮丽的一页。
8月28日,日军气势汹汹地猛扑彰化城东的八卦山,守军奋勇抵抗。徐骧率部组织反击,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汤人贵、沈福山等率部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壮烈牺牲。守军将领吴汤兴也中炮殉难。在山下追击敌军的吴彭年,冒死率黑
旗军300余人来援,不幸中炮阵亡。在这次战斗中,日军的近卫师团也伤亡1000多人,是它侵台以来受到最沉重的一次打击。
日军占领彰化后,接着占领云林。刘永福部署反攻云林和彰化,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已退守台南的徐骧,招募到高山族义军700多人,也赶来参战。简成功、简精华父子和黄荣邦、林义成等也率数千人来配合。8月底,杨泗洪和各
路义军夜袭嘉义北面的大莆林,歼灭守敌大部,杨泗洪受伤后仍追歼逃敌,因伤重牺牲。9月初,抗日义军收复云林后,又挥师北上,进击侵略者,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到处截杀日军,使日军只得龟缩在彰化城内。但由于清政府阻断大
陆人民支援台湾抗战,财源、枪弹和粮食都极为困难,致使义军未能攻克彰化。
日军又调来大批援军,重新从彰化出击,复陷云林,继而进逼台南的门户嘉义。黑旗军萧三发、王德标和义军黄荣邦等合力抗击日军。10月8日,日军兵临嘉义城下。守军见敌人来势凶猛,自己兵力不足,无法与敌拚杀,决计用地雷
战消灭敌人。他们预先在城外义军营地中埋下许多地雷,用药线相连,并进行巧妙的伪装,布置停当后,义军撤出营地。
王德标率军入城,徐骧、林义成率义军埋伏在营地两侧。当晚,林义成率队出击敌军,放了一阵枪后,佯装败退入城。日军以为义军败退,便占据义军营地。半夜,王德标派一批勇敢、敏捷的战士,潜至营地附近,迅速将地雷药线
点燃。轰然巨响,地雷连续爆炸。睡梦中的日军还未来得及弄清发生了什么事,便被炸死或炸伤。这一仗,日军死伤700多人。日军在溃退中,又遭义军伏击,死伤很多。
10月9日,气急败坏的日军集中兵力疯狂地向嘉义城大举围攻。义军首领徐骧在城楼上持刀督战,奋勇杀敌。柏正才、王德标、简成功、简精华等均率部力战。午后,西门首先被攻破,敌人蜂拥而入。义军与敌人浴血巷战,最后冒着
日军猛烈的炮火冲出重围,退到城外。王德标和简精华率部退守曾文溪,嘉义失陷。
日军占领嘉义后,集中4万兵力,从陆、海两路包围台南。这时,台湾抗日军民经过5个月的浴血奋战,伤亡很重,成千上万的战士为保卫国土英勇献身,许多爱国将领也先后壮烈牺牲,元气大伤。加上兵力不足,饷弹缺乏,形势十
分危急。10月20日,日军进犯曾文溪,徐骧、简精华、王德标率队拒战。但力量相差过于悬殊,义军终于战败。21日,日军进占台南府城。
台湾沦陷了,但台湾军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他们以土枪土炮抗击了用近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者达5个月之久,并使日本侵略军付出了巨大代价。5万侵台日军在战场上伤亡和因病中途
被遣送回国的就达3万多人。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和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也在这次侵台战争中毙命。
台湾军民的抗日之战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侮!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谱写了悲壮而又光辉灿烂的篇章,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
91 抗击八国联军的大沽、天津之战
席卷华北,震撼中外
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大沽、天津之战,是以义和团为主体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从1900年6月15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历时1个月,中经大沽之战、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紫竹林租界攻坚战和八里台保卫战,最后以义和团撤离
天津,八国联军分区占领而结束。
这场战争是由帝国主义列强仇视义和团运动而引起的。
义和团运动1898年首先在山东兴起,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席卷华北,震撼中外。
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感到惊恐不安,另一方面却认为是入侵中国的好机会。于是,列强纷纷制造出兵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的舆论。各国驻华公使一再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限令清政府尽快镇压义和团。
帝国主义列强除以〃保护使馆〃为名,组成所谓特遣卫队进京外,还调集军舰到大沽口外示威。各国侵略军也陆续从大沽登陆,开进天津租界。
6月15日,各国海军头目密谋夺取大沽炮台,控制津沽通道,并于当晚派日军300人登陆。16日,各国海军头目联合向大沽炮台守将、天津镇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暂借〃炮台,限定在17日凌晨2时以前必须将炮台交出,否则
将用武力夺取。当天下午,俄、英、德等国的小分队相继登陆,配合日军小分队完成了占领塘沽车站和包抄、进攻炮台的准备。
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八国联军的无理要求,并严阵以待来犯之敌。
6月17日凌晨,在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指挥下,八国联军兵舰10余艘悍然从海面和炮台后侧同时向大沽炮台发起猛攻。罗荣光率领守卫炮台官兵英勇抵抗,开炮还击。
双方鏖战6小时,共击沉击伤敌舰6艘,打死打伤敌军130多人。后因弹药库被敌炮击中,守军弹药不继,又无援军,处境极为不利。这时,陆上的敌军又乘势猛攻炮台,使守军腹背受敌,伤亡很重。晨5时,日军攻占北岸第一炮台;6
时,英军攻占第二炮台;7时,各炮台全被敌军攻占,大沽失陷。罗荣光退到天津,后服毒自杀。
大沽保卫战,在当时是一场毫无希望获胜的战争,但罗荣光为首的大沽军民,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他们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将千古流传。
天津保卫战是从6月中旬开始的。15日晚,盘踞在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的沙俄侵略军向义和团袭击,义和团也出动400余人进行英勇还击。这次战斗揭开了天津保卫战的序幕。天津附近各县的义和团民闻讯,纷纷赶来增援。原
在静海县的义和团首领曹福田也在这时进入天津。在天津的义和团民已近3万人。
曹福田率大队义和团民一到天津,就径直前往总督衙门去找裕禄。裕禄不但恭恭敬敬地接见他,还答应派官兵配合作战,并给令箭一支,准许曹福田调用军队。
6月17日下午,英、德两国军队进攻天津武备学堂。驻守在这里的几十名学生英勇反击,他们隐蔽在房子里,从四面八方射击敌人,火力十分猛烈。敌军攻不进去,便放火焚烧,引起军火爆炸,几十名学生壮烈牺牲。
17日晚,从大沽登陆的侵略军乘火车开往天津,同守护天津站的清军开火。曹福田闻讯,即率领大队团民前往救援。他亲临前线,组织团民与官兵合力反攻,一直战斗到深夜,打死打伤敌军500多人,迫使敌军向租界转移。义和团和
清军夺回了车站以北全部据点。此后,小战斗时有发生,但敌军不敢恋战。
7月5日,裕禄邀集曹福田和6月底进入天津的静海县独流镇义和团首领张德成,以及聂士成、马玉昆共同商讨战守计划。最后决定,由义和团担任天津城防任务,并扼守东门外接近紫竹林租界一带;马玉昆部进驻老龙头火车站,防备
敌军偷袭这一战略要地,并控制紫竹林租界的西北要道,切断天津租界与大沽的联系;聂士成部驻扎南门外海光寺一带,以阻止敌人窜扰南门,并威胁紫竹林租界背后。这是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它形成了对紫竹林租界三面包抄的态势
。
老龙头火车站位于租界西北,地势重要。由于马玉昆畏葸不前,拱手将这个战略要地送给了侵略者,有俄军1700人盘踞在这里。它沦于敌手后,造成敌人钳制天津的威胁。为了夺下老龙头火车站,曹福田挑选出一支500人的突击队,
为避免白天冲杀伤亡过重,决定夜袭火车站。清军水师营副将黄星海亲自携带大炮赶来助战。7月5日夜间,义和团在水师营炮火的掩护下,奋勇杀敌,毙伤许多敌人。敌军招架不住,便抱头逃回租界。曹福田收复了老龙头火车站,并控
制了紫竹林租界的西北交通要道。
7月5日下午,军事会议刚刚开完,张德成就率领〃天下第一团〃几千人进驻马家口,直捣租界腹地。7月6日夜间,敌军企图偷袭马家口。张德成得到报告后,将计就计,伏击了偷袭之敌,歼敌大部,首战告捷。9日,张德成率部向租界
发动进攻,歼敌多人,再一次获得赫赫战果。经过这两次战斗,敌军对义和团的肉搏攻坚,自知难于抵抗,便在租界内重要街道路口埋设地雷,妄图阻挡义和团进攻租界。
为了减少伤亡,张德成用战国时田单的火牛破敌办法,巧摆火牛阵,大破敌军的地雷群,把敌人重重设防、层层布阵的巢穴深处搅了个天翻地覆。
与此同时,曹福田也亲率所部义和团由老龙头火车站向新浮桥发起猛攻,压迫敌人的右侧防线;聂士成部则越过南郊八里台,迂回到小营门附近,向租界背后开炮猛轰;巾帼英雄〃红灯照〃更是全体出动,日夜奔走在战斗第一线,送
水送饭,抢救伤员。保卫天津的战斗,就在义和团的冲杀声中进入了最高潮。
7月9日,八国联军在天津城南发起总攻。聂士成在八里台指挥将士英勇抵抗。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两腿被炮弹打伤,血流如注,仍坚持督军苦战。最后〃身中数炮,腹裂肠出而死〃,为保卫天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聂士
成的牺牲使清军失去了指挥,使防御天津的力量急剧衰退。
7月12日,八国联军各路增兵均已到来,约1.4万人。
13日晨,八国联军分两路向天津城发动总攻。一路由俄、德为主的5000人进攻东城和东北角三岔河阵地;一路以日、美、英为主的5000人进攻南门。其余的2000多人驻扎租界和火车站,作为后援。
在这即将决战的紧急关头,直隶总督裕禄和守卫天津城的清军提督宋庆、马玉昆等却率部逃跑。仅有练军、水师营和新招募的芦台团练,总数几千人守卫天津。义和团由于连日伤亡及宋庆等的摧残,也只剩下1万人。在这极端危急的
情况下,义和团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怀着保卫祖国的决心,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搏斗,特别是在南门一带,义和团坚守城头,英勇机智地射击敌人,使日、美等国侵略军遭到惨重损失。
正在双方鏖战之时,北京耶稣教美以美会派往天津递送情报的汉汗郑殿芳将天津南面一段城墙曾经倒塌过的详情密告日军。14日晨,日军伪装成团民模样,混到墙根,炸开那段城墙,侵略军蜂拥而入,攻占了南门。但联军也付出了
死伤750多人的代价。这时,坚守在东北角一带的义和团和部分爱国官兵,腹背受敌,在歼灭沙俄侵略军200多人以后,被迫撤离,天津最后陷入敌手。
天津城池虽然被八国联军所攻破,但是义和团和一部分清军爱国官兵发挥了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坚守天津达1月之久。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使侵略者望而生畏。天津保卫战,充分显示
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92 抗击八国联军的北京之战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北京是清王朝统治的心脏,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势力的中枢。义和团的英雄们在这里展开了气壮山河的反帝爱国斗争,许多大街小巷留下了他们的战斗足迹,洒下了他们的泪水和鲜血。
1900年5、6月间,大批义和团进入京津,同当地的群众相结合,声势更加浩大。清朝统治者感到,若不避开义和团的锋芒,就有被推翻的危险。因此。采取了剿抚兼施和先抚后剿的策略,允许义和团进京。在慈禧太后的招抚和默许
下,义和团大批进入北京,仅仅几天工夫,北京城几乎成了义和团的天下。
帝国主义列强面对义和团的反帝怒火,即以出兵〃平乱〃胁迫清政府,限令清政府在两个月内〃剿除〃义和团,不然就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5月28日,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一致
决定,以〃保护使馆〃的名义,派兵进入北京。第一批440余人于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政府提供的火车从天津开进北京。
6月9日,列强各公使又开会决定,调遣大队联军进京。
10日,由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率领的联军2000多人由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
消息传来,京津铁路沿线各村庄的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