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戎Γ耸逼谏栽缛舾煽萍加胝绞醯姆治隹伤祷牡痪浯嬖谟谝韵铝礁雒嫦颍浩湟幌倒指吖懒怂俣龋黄涠敲挥性は氲讲涣际酉叨越⒍又饕挝癫挠跋臁U庑┯惺吨拷韵岛>伲淙凰呛芸斓卮永砺壑兄泻土似さ恼绞豕勰睿次薹ń庑┕酆吨钍导! 

 
先驱者  
  工业革命在拿破仑战争后如火如荼地展开,欧洲海军亦感受到这股浪潮所带来的冲击。除现代化的射控系统与自动鱼雷外,拿破仑战争与美国内战期间,海军从帆船战斗演进至蒸气船舰,新兴的装备包括蒸气推进与螺旋推进器、铁制船壳与装甲、大口径炮管与集中火力的大型火炮(开始时,这些大炮有更大的射程、越来越强的装甲能力,惟射程增加并没有使效率随之增加)、后膛线枪炮、具战斗力的炮弹及配件、来福枪以及火炮炮塔。  
  有着如此多的发明,接下来争议的焦点便集中于如何使用这些崭新装备。明显地,这些发明会在短期内使木造船的生产线及战斗线过时。虽然,英国人比较晚才采用铁制船舰,1860年他们建造9;000吨的巨大战舰勇士号(HMS Warrior),此后英国即不再制造木制船舰。全面使用铁壳船舰系由英国皇家海军首开其端,在这种情况下,战略必须配合海军工艺发展予以适当调整。蒸气推进的发明,世界各国开始寻找新的煤矿,加速了殖民主义的扩张。强化堡垒不再适用海军基地;引擎及枪炮维修的需求,使得舰队基地数量变少。帆船到蒸气船的转变,限制了战斗舰队的续航力与持久性,对于海上封锁形式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欧洲各国海军将领,并未忽视这些转变衍生出的各项战术限制。以「现代」的英国海军而言,其在1880年代仍在制造帆船,俾能在必要时遂行战略机动。  
  另一方面,蒸气推进带来的崭新战术,使得海军战术家大放异彩。这不仅使优势舰队可以逆风进行进攻,同时亦可在微风下接近敌人,并以过去二或三倍速度攻击敌人。这些优点在1866年的利萨战役(Battle of Lissa)前还未展现在世人眼前。然而,在1840年代的战术讨论中,已对相接纵队战术的结束以及冲撞攻击(ram bows)的有效性进行深入讨论。 ' 原注:参见Robison and Robison,pp。579…90。 ' 在此时期的科技发展,强调的系装甲防护而非武器装备,冲撞攻击被认为系与战术机动和舰艇动能息息相关。至于如何接近敌人,使其进入射程以及开火射击速度,与舰艇的速度并无任何关连。  
  此期间印证科技的最佳场所即是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虽然在此战役中,后勤与战略机动(并非战术)受到特别注意,参战国家却深信蒸气动力在包围作战方面的巨大价值。铁壳船在海上不具太大价值,但在抵抗要塞堡垒及陆地炮台时却展现出它们的用处。1853年的辛诺普战役(Battle of Sinope),证明了爆炸炮弹的威力。在薄雾中,6艘俄国大型舰艇袭击了7艘运气欠佳的土耳其驱逐舰,悉数将其摧毁。此战役中,共有近3;000名土耳其人伤亡,俄国方面仅有266名人员伤亡。 ' 原注:Woodward(1965),P。g9。 ' 俄国这支舰队中有3艘舰艇配备了新型的大炮,欧洲各国海军皆都对此型火炮的效率深感惊讶。这场战役对船舰装甲及铁壳制造的促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亦使各国加速进行炮弹研发,此点被视为木造船只必然面对的恶果。  
  然而,我们对于外界反应可能还会感到讶异,并且怀疑炮弹究竟可以影响战争何种结果。一个简单兰彻斯特(Lanchester)模式几乎可以显现所有结论。倘若我们相信俄国舰队6艘舰艇任一舷侧平均共有55门火炮,其两艘巡洋舰的任一舷侧平均有15门火炮,对手土耳其的7艘驱逐舰每一舷侧共有15门火炮;那么当土耳其舰艇舷侧火炮数量被摧毁殆尽时,俄国的8艘舰艇平均每艘船只仅会损失两门火炮。 ' 原注:这三艘船可以携行发射68磅之炮弹,每艘船的三层甲板合计有120门火炮。为了简化问题,笔者将一艘土耳其巡防舰逃脱的事件,忽略不计。 ' 这是俄国船只数量上的优势,可说与其船体建材好坏无关。此外,俄国采取突袭亦是致胜的另一个原因。  

 
美国内战后:1865…1885年  
  在美国内战中,几乎没有舰队与舰队间的战争。若以当前眼光而论,美国内战中的舰队作战应称「滨海作战」(littoral operation)。作战目标旨在控制海港、港口与河流;军事目标则是堡垒。「舰队」作战仅见于南部联邦(Confederates)以装甲舰对海岸炮台实施补给时。这些舰艇实际作用如同装甲坚实与武装良好的海上活动堡垒,南部联邦舰艇虽然很有效率,但其美好时光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北方政府(Union)经常运用压倒性的兵力用来压制打击对手。南方政府无法集中舰队来与北方政府一较长短,他们无法对抗北方海军,他们的目标不曾逾越追击战(guerre de course),或是局部封锁北方政府,他们只有期望英国皇家海军进行干预。  
  因此,1866年的利萨海战成为吾人研究当时舰队作战唯一案例。以下系由这场战役所获得的若干战术教训:  
蒸气推进给予攻击舰队新的选项。 
冲撞攻击成为海军作战的有效武器。 
单一纵队运用集中火力方式可能遭致失败。 
 
  
图3…1 冲撞攻击的运用说明  
  本图系1886年7月20的利萨战役概图。奥地利击败意大利的主要原因,系其采用肩并肩的方式来对抗意大利的纵队。奥地利的特葛郝夫(Tegetthoff)少将只有7艘铁壳船,面对的是意大利普尔萨诺(Persano)上将率领的12艘船舰。特葛郝夫少将利用蒸气舰艇的机动性,以V字契型队型直接冲入意大利的纵队。奥地利在意大利纵队无效的火力射击中进行突穿,将意大利的舰艇队型打乱,使得普尔萨诺上将及其部属阵脚大乱。虽然意国仅有两艘舰艇遭到冲撞攻击,事后各界咸认奥国的冲撞攻击是获得胜利的主因,此点影响了往后30年的舰艇设计。  
 
  海军战术家开始研究假设性的舰队作战是值得注意的。1870与1880年代的文章,对冲撞攻击方式都给予相当高的评价。装甲钢板抵抗枪炮与早期炮弹的优势皆相当短暂,致使,我们轻忽了冲撞攻击的效应。二十五年后,蒸气舰艇的机动性使其至多在半哩内能集结有效火力,快速冲击舰队可在二分钟或更短时间内航行800码,消灭一支配备火炮的舰艇纵队。此外,他还可以逆风航行。一支防御纵队若能集中火力,愈可能被冲撞攻击击破;一个舰队如编成的单一纵队越大,则其纵队越长,则遂行冲撞攻击的舰队愈容易将攻势集中在单一部位。图3…1显示的即系利萨战役简图,该图充份地显现上述的说法。  
  一八八六年后,战术的讨论已将传统的纵队拋弃,但对于如何采取最好的战术仍然争辩不休。解决方式系将长纵队变成短纵队,有人认为这样彼此可以互相支援,有人认为舰队可以并肩作战,另外有人认为由二至五艘军舰所组成的单位可以彼此支援战斗,当舰队指挥官进行指挥时可以将其聚集一处,其阵式如同二次大战的圆形编队,或像英国步兵的方阵编队。每种作战构想的合理逻辑显现的却是一团混乱,战术家对找出一支训练良好海军,能在执行战术时获取最大优势,不抱太大希望。诸多作战计画是比照陆上作战而拟定的。由于若干战术人员不够专业,会将攻击者对抗防卫舰队的行动视为对抗陆地的防御部队般,将其固定在不变的阵线上。  
  战术家与雇用此等人员的舰队指挥官可说非常幸运,因为在战争来到前,新兴科技可以解救他们。无庸置疑的,这种情况充斥着各种混乱。最坏的情况,不过是新方法不适用而已。这些新方法绝不会让目标消失不见,因为其可集中所有的兵力与方法来找寻目标,这可藉由蒸气推进将战场可用的移动兵力加以集中。他们不会忘记冲撞攻击的重要性。信号和观念系指挥官初始时具有的优势:战场本身被认为系被不明状况所掩蔽。倘若获致部份胜利系靠运气的话,那么全胜应该是舰长必须具备勇气方能达到。  
  冲撞攻击做为主要战术的年代结束前,1877年与1879年,在南美西部海岸发生了几场海战(虽然称不上是舰队作战)。在一或两艘装甲舰艇与其他战舰参与的四场冗长战争中,出现许多冲撞攻击场景,几乎所有攻击行动都未成功。假如当时存有舰队作战的话,那么结果将有利于进行冲撞攻击。发生在南美的这些战事,显现攻击移动中的目标的困难度被低估了。  
  郝斯卡号(Huascar)战舰曾参与这四次战役,其曾在秘鲁革命期间对抗英国,后来亦曾参与对抗智利行动。该舰曾在近距离内被相当多炮弹击中(第一场战役中被60发炮弹击中),惟其船身未被贯穿。郝斯卡号曾经炮轰堡垒,然后全身而退。这个阶段中,战术家看对了一件事,此即大炮效率已经式微,短期内主宰战场的将是防御科技。  
  1894年九月的鸭绿江战役,正式宣告了冲撞攻击时代的结束。中国方面根据当时的估计,采用肩并肩方式运用两艘战舰试图采取冲撞攻击,这两艘舰艇系中国方面的战斗主力 ' 原注:Marble;pp。479…99。 ' 。日本方面保持两个纵队并将中国军舰团团围住。由于射距甚短,大部分的损伤都是中口径大炮在200码左右距离造成的。此战役中,双方发射了很多的炮弹,炮火渐增的破坏效果是惊人的。根据估计,两艘中国战舰共被击中了320发炮弹。由于两艘战舰的装甲未被贯穿,故其能够存活下来。由于双方使用不同战术的系相同类型军舰,故甚难对此次战役进行分析。虽然不曾运用冲撞攻击,冲撞攻击功用仍在,但仅有在战术辩论时,方被有识之士提出。  

 
大型火炮的胜利1900…1916年  
  当前许多人认为枪炮已经取代了冲撞攻击,有人认为冲撞攻击根本不是一种有效战法。较佳的结论则是,鱼雷取代了冲撞攻击。白头(Whitehead)鱼雷系一种有效的冲撞武器。若被鱼雷这种长距离冲撞武器击中的话,其有相当的致命性。对攻击者而言,使用鱼雷可说相当安全。对重炮的研究与对反制鱼雷快艇与如何贯穿舰艇装甲的研究同样令人着迷。十九世纪时,一般人对于大炮、鱼雷及冲撞攻击的研究深感兴趣,但冲撞攻击很快地消失不见。  
  二十世纪初期,大炮成为海军舰艇主要武器,装甲舰艇亦成为了舰队主要骨干。海军战术家对舰队发展形成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证明了炮弹具有贯穿钢板的可能性。但是,两国海军很少能够击中移动中的目标。史考特(Perry Scott)与西姆斯(William S。 Sims)等优秀海军军官,曾领导小组对火炮射控进行改良工作,期能有效提高火炮的准确性。 ' 原注:海军助理部长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曾视察一次炮火试射,主力舰在2;800码距离对一艘征用的轻型船舶射击了200发炮弹,结果仅有2发命中目标。 ' 由于确切掌握时机,当时30节的鱼雷快艇与鱼雷快艇驱逐舰(torpedo boat destroyer)能藉副炮对主要舰艇构成潜在性威胁。依战术家估算,一个均衡舰队应包括数量庞大的鱼雷快艇。理论上,驱逐舰可使用快速短程武器先发制人,但是火炮必须准确,海上指挥官会对本身没有驱逐舰与轻型巡洋舰保护战斗舰的不利态势,感到忧心忡忡  
  下表系一位战术家在1910年时,采用距离做为函数所评估的武器效能:  
极远距离  10;000…8;000公尺  重型大炮射程  
远距离  8;000…5;000公尺  重型及中型大炮射程;中型大炮主要用以对付人员与无装甲的舰艇  
中距离  5;000…3;000公尺  中型大炮相当有效  
短距离  3;000…2;000公尺  依据相对船位,鱼雷是危险的  
近区域  2;000公尺之内  可能相撞(但未提及冲撞作战) ' 注 '  
 
  赞同在所有舰艇配备大型火炮的人(无畏舰'Dreadnought'构想),并未完成他们所持构想,小型及中型口径火炮却已具备了相当的准确度与较高的发射率。费斯克(Bradley Fiske)指出了下列三项一般性法则:  
6吋炮的射速是12吋炮的八倍。 
12吋炮发射的炮弹,其能量是六吋炮炮弹的八倍。 
12吋炮重量系6吋炮重量的八倍。 ' 注 ' 
 
  就相同舰艇配置言,6吋炮可发射相当于12吋炮发射炮弹能量的八倍。炮弹重量产生的炮口能量及炮口速度是计算大炮能量的方法。装甲穿透的计算系射程、目标角度、炮弹俯射角度三者形成的函数。高射速的达成必须藉由不断研发;6吋口径的火炮开始出现一个问题,因为其100磅的炮弹是人体可以搬动的最大重量。1910年时,6吋炮的射速是每分钟12发,看起来是相当快的。倘若大型火炮的长射程并非藉由改进准确率来达成,这些火炮贯穿装甲的机率不会太大。小型及中型火炮在近距离极易杀伤敌人,最佳例证即是1905年日本在对马海战中展现的战果。当时大炮的射程完全掌握在日本手中,其距离系保持在4;000至6;000码。为了掌握战场,大型(10或12吋)火炮必须要有准确的射控系统,而且位在中型(4或6吋)火炮射程之外。  
  假若我们认清武器射程的增加乃战争的重要趋势之一,则最后的结果还是可以预测的。1910年左右,当可对连续目标开火及主导控制取代局部大炮部署后,所有的大型火炮船舰必定可以掌控。美国海军密西根号(Michigan)建造时,其时间就已落在英国海军的无畏号之后。因此,美国对外国宣称建造大型火炮战斗舰相当仇视,甚至包括超级炮塔部署 ' 原注:Mitchell,p。139。他指出从1901年以来,激进的海军军官都强烈要求使用中口径的大炮。西姆斯相当赞成战舰全部配备大型火炮,此和马汉观点相左。西姆斯的看法,参见〃The lnherent Qualities of All…Big…Gun,One…Cahber Battleships of High Speed; Large Displacement; and Gun Power;〃 U。S。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1906年12月)。另对火炮较受欢迎的观点可以参见E。E。 Morison;Admiral Sims。 ' 。所有讨论都集中于大型火炮舰艇议题。从1905年(美国海军密西根号问世)到1912年(美国海军宾夕法尼亚号问世)之间,大型战舰部署数量增加两倍。炮塔配置及装甲、速度与持久性的配套问题均已宣告解决。重大结果系建造了无敌号(Invincible)与却敌号(Repulse)两艘战斗巡洋舰,此系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中具有强大火力、极高速度与少量防护的战斗舰艇。  
  一次大战发生前,亦是对马海战发生后的十年,大型火炮(12吋至15吋)是舰艇的主要武器,这些大炮可在晴天时重复射击至8哩外或更远的地方。火炮射控的电脑研发,一直在秘密与甚少被注意的情形下持续地进行。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系在增加火炮射程。做为舰艇副炮的5或6吋炮则是用来防护鱼雷攻击,舰队司令们都希望尽可能地不以副炮用来防范鱼雷攻击,但是鱼雷威胁仍必须加以考量。关于这点,伟大的俄国海军将领马卡洛夫(S。O。 Makarov)曾以滑稽语气写道:  
  截至目前为止,掌控海上意味舰队掌控海洋,此系累积而来的结果。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被击败的敌人不敢再出港应战。这种情形当前如何?对战胜者的建议则是,避免受到敌人鱼雷快艇夜间攻击。……一些水手已经习惯于反常事物,但假若是生手,则仍会受到惊吓。或许他会疑问,他是否了解一个胜利的舰队应该保护自己,以免遭到被打败的敌人的残存兵力之攻击。  
 
  马卡洛夫的战术已对马汉和柯白的权威形成巨大挑战。就理论与实务言,火炮皆系舰队作战的主要武器。不少敏锐的战术家认为过于简洁的海上指挥观念,内容范围过于空泛而无法被人真正了解。  

 
战斗纵队队形重现  
  虽然存有鱼雷威胁,舰队作战的所有战术观念还是适当的。冲撞攻击不再适用;战舰上的大型火炮变成重要武器。战舰的火炮越大越稳以及拥有良好的装甲与武器,战舰的作战能力则越强。然而,这样仍然不能保护自己免于敌人鱼雷攻击。轻型巡洋舰与驱逐舰则是为对付鱼雷而设计的舰艇,他们可以保护自己免于敌人驱逐舰与鱼雷艇的攻击。直到飞机与飞船提供更大的保障前,侦察巡洋舰是舰队的眼睛。受到陆地战斗影响,战斗巡洋舰在十九世纪末系用以支援侦察任务的重型武器。就理论而言,其战力超过其他任何舰艇。水雷在浅水系一具潜伏威胁的武器,大部分做防御用途,需要藉助水面船只布放。潜舰像水雷般,然其在深海中其有攻击能力。更确切地说,潜舰好比一个魔鬼。无线电系一个崭新的指挥工具,在战术上可以增加侦察结果之产生速度。  
  战术队形的纵队参见图3…2。将1;500码当成良好视距下有效射程时,16艘战舰的纵队所属火炮可对中线9;000码距离内的目标进行接战。半数以上火炮至少位于纵队首末舰30度夹角内。为了进行比较,图3…2标示同样角度时纵队有31艘过去风帆战舰的情况。  
  
图3…2 1750年与1910年火炮有效射距比较图  
  基本上,兵力对抗兵力的关联性是由相对纵队开始。至少三位战术作家(查斯'J。V。 Chase'、费斯克与鲍德利)曾皆指出,在下列方法中集中优势火力会产生渐增效果。 ' 原注:除了兰彻斯特发明的著名方程式外,其余三位海军作家皆使用片段时间做为分析工具,因为他们咸认时间可和齐射进行交换。兰彻斯特使用的是二次微分方程式,此种比较清晰与快速的方法可以得出相同点数。今日现代的数据电脑可以更片段的时间进行微分,这些时间段落可以自选。笔者希望让大家了解火力的效率并不是和武器的效率(譬如距离、准确度或者发射速率)成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而是和武器数量的平方成一个比例。罗比森(Robison)称这种关系为N平方定律(N…square law)。舰队中大家对这种关系耳熟能详。 ' 倘若对手每艘战舰在敌人不其有效反制火力情况下具有20分钟的持续战力。攻击能力保存(火炮与射控系统)系与持续战力成比例的。若其他因素皆系相等,战役结果将会不分胜负。这样会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因为双方攻击能力同时降低。  
  若A方较B方先发射4分钟,如同鲍德利所为的 ' 原注:Baudwgpp。116…17。 ' ,则表3…1所示即为双方剩余火力及持续战力。原本会是势均力敌的一场战斗,晚开火四分钟的一方将遭致对手彻底毁灭。较晚开火,将损失20%的战斗力。A方以26分钟瓦解对方的战力。此仅比B方未还手的情形多花了六分钟。另外,我们观察到赢的一方在战役后残存的战斗力仅有先前的57%。  
  表3…1 剩余火力与持续战力  
时间  A方残存战力  B方残存战力  
0  10。00  10。00  
2  10。00  9。00  
4  10。00  8。00  
6  9。20  7。00  
8  8。50  6。08  
10  7。89  5。23  
12  7。37  4。44  
14  6。93  3。70  
16  6。56  3。01  
18  6。26  2。35  
20  6。00  1。72  
22  5。83  1。12  
24  5。72  0。54  
26  5。67  0  
 
  费斯克做了同样的表格来显示兵力优势的渐增效果。让A方的两艘战舰集中对付B方的一艘战舰,如果双方火力及持续战力和前述条件并无差异时,剩余的战斗力则和表3…2所示数据接近。  
  表3…2 剩余战力  
   具优势兵力的A方  B方     
时间  舰艇A1  舰艇A2  A1+A2  舰艇B  战斗价值比率(注)  
0  10。00  10。00  20。00  10。00  4  
2  9。50  9。50  19。00  8。00  5。6  
4  9。10  9。10  18。20  6。10  8。9  
6  8。79  8。79  17。58  4。28  16。9  
8  8。58  8。58  17。16  2。52  46。0  
10  8。45  8。45  16。90  0。80  446。0  
11  8。28  8。25  16。50  0。00     
注:战斗价值系战斗力的平方,该数值显示的系兵力的相对战斗价值。  
 
     第二章中,已经介绍过兰彻斯特方程式,读者对较弱一方兵力削减后,优势一方仍保有16。5个单位(83%)的战力无须过于惊讶。假如使用连续火力的兰彻斯特模式进行分析,兵力优势一方残余战力还会稍多一点而成为17。3个单位。两者差异源自齐射模式,弱势一方的消耗会在开火两分钟而犹未能造成敌方战损后显现。  
  这四位理论家都是成功且讲求实际的人。查斯、费斯克与鲍德利都是海军军官,兰彻斯特则是车辆工程师。他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不同的影响组合。费斯克在量的方面描述出更多装甲的影响(火力增加10%,火力比增加10%,持续战力增加更多)、更佳的火力射控、更小的有效目标区域(为弥补50%的火力劣势,被击中的有效次数必须降低至75%),以及首先集中较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