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栖特种兵-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都知道那些札萨克又凶又硬,你们却第一个捏了,不但捏了,还都给摘走了!
这让那些本来就软的怎么活?
不得不说。琦善这个送子娘娘的称号,绝对是名副其实,也就是一天时间。他就把二百万军队总多一半送了出去!
这是被任何送子娘娘都效率高的送子娘娘!
送到了这个程度以后,再看看天军和满清双方的力量对比。
清军还有吐蕃的十万、西域的二十万、北地的二十万,以及土谷浑的四十万,一共九十万!
而天军有抄后路的云贵大军一百万、正面对峙的四个兵团,起码一个兵团二十万,总共八十万!
这样。总兵力就是天军的一百八十万,满清援军九十万!二比一!
这还不算刚刚打完札萨克的骑兵。
不过。有一个情况,就是吴文镕的起义部队。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阻拦援军的后续部队。
那些人虽然没有开始的大规模,但是还是陆续不断地开拔过来,需要对其进行拦截和处理。
因此,真正靠得住的就是前面的四个兵团,对付满清的九十万。
麦轲了解了大体情况后,决定还是把罗山德调过来,让他们对付骑乘大宛良驹的西域援兵!
这帮把赚银子当作一大任务的家伙,需要给他们提供捞银子的机会,否则他们会心生怨气,口吐怨言的。
再说琦善这位送子娘娘,非常劳苦功高。
琦善现在把他的总司令大帐安扎在了土谷浑的四十万大军中,这也是剩余部队中实力最强的。
吐谷渾地区征集的人马比前面的剩下的几个地区都多一些,这个部队的特点是,这些勇士都是当地居住的各族‘精’英!
他对面堵住他们的事石达开兵团,使一支善于打恶战的部队!
接着是吐蕃地区,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不少地区,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地区,已经被天军控制,所以,七拼八凑,大约集合了十万左右兵力。
不过这些人,都是身手敏捷,登山如走平地,因此,这十万人,无不以一当三,战斗力非同一般。
他们有萧朝贵兵团负责
西域地区来的援军,这二十万骑乘大宛良驹的好汉,可以毫不费力地战胜五十万普通步兵!
由杨秀清兵团先顶住,随后会有罗山德骑兵上来。
北地来到的援军就都是步兵了,他们都很普通,也是二十万。
由冯云山兵团对付。
战斗不到一个小时,所有清兵,包括大宛骑兵,全部解决!
第1073章 防线不可逾越
天军的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干脆利落的消灭强敌,对所有西部援敌都是一个极大震慑!
漠南漠北札萨克的强悍谁人不知?
可是他们的百万大军,却被天军砍瓜切菜一般,给虐成灰灰了。
这一百万骑兵,如果放在别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可以纵横全世界了。
强如成吉思汗,也只有跪地投降唱征服的份儿!
剩下的吐蕃、土谷浑、西域、北地援军,尤其是土谷浑和西域的勇士,虽然都非常厉害,但是他们也都有自知之明:比起大漠南北的札萨克还是略逊一筹。
所以,天军一开打,他们就知道悲惨的结局终于轮到了他们头上,他们只好以悲壮的心情,来应付目前的局势。
既然一个悲剧避免不了,他们中哪怕最勇猛的战士,也没有了和天军正面搏杀的勇气。
因此,这四家兵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一策略——掉头就跑!
他们要保持力量,至少还可以有希望回去,保卫他们的老家,力争不丧失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据地。
可是,他们没有估计到,天军早就算无遗策!
吴文镕的一百万起义部队,早就断绝了他们的后路!
虽然他们不会主动进攻这些援军,却绝对不容许跨越他们的防线,不管是从哪个方向来的人马。
于是,对云贵军队来说,开展以后最激烈的战斗,在四个地区同时展开!
对于吐蕃、土谷浑、西域、北地的援军来说,是否能突破这些防线,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所以,没有什么试探和预备,一开始就是全线压上、全面开战。
转眼之间,云贵大军的防线全面告急,多处地段出现突破的迹象。
这个时候。麦轲未雨绸缪掀起预备的强大机动能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原来,麦轲在设置这条防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防线太长,难以集中兵力的特点;虽然一百万人貌似很多。但是撒胡椒面一样分布在南北百里长的路段上,就很不够了。
这一段距离有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几乎任何地段不设防,都可以成为敌人的突破点。
因此,麦轲就把解决方法放在了加强机动性上。
虽然分布兵力的时候。不得不面面俱到,但是一处有事、其他地方如果能够快速支援,在短时间内形成临时集中,也极大地弥补了这个缺陷。
于是,麦轲就建立了一条专门的运兵专线,双向四轨,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把附近一里地范围内的防守力量调集到那个遭受攻击的地方。
如果还不够,那么就调动二里地范围的守军!
这种措施,不能保证阵地不失守。但是可以保证失守之前,能上的力量全部上去!
不会出现那种现象——阵地丢了,许多人在一边根本就没有帮上忙。
这些援军的逃跑,也都是仓促之举,他们能采用的战略,也就是这样,集中所有力量,猛攻一点,试图突破了。
其中被西域选中的突破点最为危急。
这些急于回家的大宛骑兵,驾驭他们的战马。硬是从只适合步兵冲锋的前沿阵地冲了上来。
虽然不少战马倒毙在冲锋的路上,这种出人意料之外的打法也让防守一方很是措手不及!
这是一条重要的商路,防守的天军也知道这极有可能被敌人选择为突破口,就按防守步兵的方式做好了准备!
但是。敌人使用的是骑兵,许多原来的防御措施就归于无用;防守骑兵的招数又没有准备,这些防守的士兵就只好用最原始的方式对敌了!
他们跳出了防御工事,直接和那些骑兵搏杀起来!
还有一个独特的标准,是单一原素营没有的,就是参与混合原素不对的。必须就有两种原素的和值达到一百二十。
这些人的等级确定,也是六十度为入门标准,六十三为二级,六十九位三级,八十一位四级,八十八位五级,九十为六级,九十五为七级,目前只有麦轲达到了这个水准。
“好了,等级制度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项考核,由我来亲自把关!”
说罢,跳下了云豹,来到了最后一个擂台。
麦轲先和陈玉成握手问好,祝贺他取得胜利,荣获冠军,然后问他是都知道自己的的真实水平到底是多少。
着陈玉成虽然擂台上表现得很勇敢,但是毕竟还是不到十五岁的孩子,见到麦轲这个头号天军大头儿,亲自来和他说话,不仅变得腼腆起来。
他小声告诉麦轲,在擂台赛之前,他都不知道他有这些本事!
一知道一路打下来,所有的对手都不是他的对手,他才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具有很高的价值。
比如,他的水性高于自己的玩儿伴老大一节,他捉鱼的时候,竟敢钻入水下几十米的暗河,一摸就是几十里出去,捉住那些常年生活在地下深河的罕见鱼类,和大家一起烧烤来吃。
打水仗的时候,别人只能激起一捧水,送出去三四丈远;他却轻易地卷起大片的水波,送出去十几丈远,打得小伙伴们鬼哭狼嚎,如鸟兽散,以后再也不敢跟他叫阵。
其他和这些原素种种有关的事情,他都有令人惊异的独立特性,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孩子王,许多年龄比他大一倍的青年都成了他的拥踅。
他这次来,实际是带来了他的儿童团,一共有一千人,他本来是想把他们组建成童子军,一起参加天军。
可是他现在成了混合原素专家,看来必须另行安排了。
“既然你也不知道,我就对你攻击,你尽最大能力抵挡;挡不住赶紧认输!我使用的事都是固定八十八度。”
“奥!第五级,好!我问一下,我可以反击你吗?”陈玉成问道。
什么?麦轲没有想到!我这里还担心你吃不消五级攻击呢,他倒好,竟然关心的是否可以反击?你以为八十八度那么好对付?
“当然可以! 你可以先攻击我,也使用你的最大能力!”麦轲说完,不仅跃跃欲试起来,他的九十五度全部能力,还从来没有施展过呢!
难道今天有机会开张?
麦轲兴奋起来,连说:“好!那就随意攻击!”
话虽这么说,麦轲还是坚持使用八十八度!
万一力度太大,把这棵好苗子摧毁,就追悔莫及了。
二人说完,各自跳入擂台中央,还没有到地方,陈玉成就开火了!
他用的是火原素,一条硕大无比的火龙呼啸着向麦轲直扑而去!
一股高温席卷而来,把麦轲的后背、后颈、后脑勺烤得生疼。
麦轲估计这火焰的度数,不低于八十八。
好麦轲!既没有回头看,也没有转身,一个水原素使了出去!
轰然一声爆响,二者撞在了一起!
只见水雾漫天、火花四射,二者竟然叫只在一起,僵持住了。
陈玉成的火原素不但挡住了麦轲的滔天打水,而且在将吃住以后,还继续向麦轲的水原素压了过去。
虽然很缓慢,却实实在在地在推进!
麦轲大吃一惊!
这小子的火力竟然超过了五级!
他赶紧增加水力,从八十八度连提两度,直接到了九十度,六级水平,重新向成玉成的火龙压了过去!
这才达到了势均力敌,站稳了脚跟。
看着陈玉成的火焰稳定如山,丝毫没有败象,这样下去恐怕会永久僵持下去,于是麦轲又继续增高度数,直到九十三度的时候,陈玉成才退兵而回!
从这一轮较量,麦轲测定陈玉成的适合度在九十度的稳定阶段,可以达到九十三度!
这可是除了麦轲以外,从来没有过的高度!
这下捡到宝了!
以后遇到紧急情况,自己脱不开身,就可以拍这小子当代表跑一趟了!哈哈哈!
麦轲笑声未落,那边又遇危机!
原来是陈玉成见到水原素追了过来,手一挥,土原素当头拦住!
当场挡了个严严实实,麦轲发的大水大败亏输,掉头鼠窜!
原来这小子不但九十三度的功力派出了土原素,他还独出心裁,把木原素也派了出来!
于是,土木相生,霎时间爆发了强大的综合力量,因此,把麦轲的单一水原素赶跑了!
麦轲虽然大败,却欣然大喜,这小子竟然有如此创造力!
这种悟性却比适合度的死指标更加宝贵,那可是战场上瞬息万变最最需要的!
到了这里,麦轲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以和自己比肩的统帅人才!
达到了目的,麦轲也不再客气,手一挥,九十五度的各种原素一起出动,瞬间就压垮了陈玉成的二合一!
然后,麦轲就乘胜追上门去,把陈玉成的防守企图,全部击破!
陡遇大败,陈玉成一阵失神,自己就是如此不堪一击?
看来那个副总司令没戏了!
正在沮丧,听到麦轲大声宣布!
“陈玉成通过最严苛的考验!我宣布,任命成玉成为六大原素混合纵队副总从司令,同时兼任混合大队的总队长!”
。
第1074章 大河一泄如注
麦轲这一手太狠了!
二万空军同时下手,每次捕捞都是人手一份,一个俯冲回旋,就捞住一个!
令麦轲惊讶的是,这一捞,竟然是连人带马,全都捞了起来!
这些捞手也没有想到,那个小小的绳兜,捞一个人已经大大超出它外表的容积了!
看那绳兜,顶多就是一个小笼子大小,也就二尺方圆。
以前的经验是捕捞一个大活人,已经是奇迹!
没想到则此捞人的时候,骑士都乘坐在马背上,兜住了人以后,那个绳兜如同活的一样,根本就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蔓延,以至于把整个战马都套了进去!
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捕捞手还在担忧,虽然马套上了,那么沉的大家伙,也无法拖动!
也许是多套一马,凡丢一人!
因此,是福是祸,这个时候还真是万难断定!
等他们如同以前一样,套人完毕,就一个回转飘升,没有想到,所有的感觉都和以前一样!
大家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一套人马都带走了!
这下大家喜出望外!
那可是大宛马!实乃不世良驹!
这些人一想以后打仗的时候,随时飞行;平常日子,乘坐大宛马,那岂不是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一想到这个前景,大家干劲倍增,放下这些捕捞的俘虏人马,立马就来了第二趟!
又是二万人马!
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次大家干的更通畅了!
全部用时比第一次缩短了足足一分钟!
这些人马不停蹄,连续捕捞了五次!
这麦轲难道不怕别人投诉他过度捕捞?
看着这些空军兄弟大捞特捞,大获丰收,两面围追堵截的兄弟们不干了!红眼了!
大宛良驹谁不想要啊?
于是,大家也不顾这些骑兵凶猛,步兵对上去有很大危险,前后左右一拥而上!
剩下的十万骑兵,早就被空军搞得胆战心惊。斗志全无了!
一看这些原来自己根本就不放在眼里的步卒们冲了上来,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
竟然没有一个人新升反抗之念!
他们反而全都有一种释然:与其让那些凶猛的空军抓到天上示众,还不如让这些步兵抓去,至少还脚踩大地。心里踏实。
于是,最后这十万大宛骑兵,都被这些人瓜分,治疗他们的红眼病去了。
这些大宛骑兵被彻底解决以后,这场围剿西部二百万援军的战役最后结束。以天军痛快淋漓的连场大胜,尽歼敌军为标志,为这个战役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审讯俘虏的时候,麦轲得知这些土谷浑的战士,许多都是在大河发源地而来,一直顺流而下,直到中游那个河段,都是他们时代栖住之处。
同时,麦轲也知道,通过这一阶段的反复争夺。所有上游大河两岸,都已经掌握在天军手里,中游的大河两岸也是如此,都已经收归天国所有。
只有衫东境内的大河下游,依然还没有最后转手,不过林凤祥大军已经杀了过去!想来很快就会就会有结果。
再说,如果对大河统一治理,也是对林凤祥一个极大的帮助!
他把顾继之再次找来,跟他一起去踏查大河沿岸,并且予以改造!
现在正是时候。老的满清统治,已经被天军打碎,新的政权机构暂时还没有建立起来,现在无论做什么。都好似在白纸上作画,没有人制肘。
这个问题,麦轲以前和顾继之讨论过,所以现在等于把那时的想法付诸实施。
当然现在情况变了,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也不在话下。
“方舆兄,现在是时候重新安排旧河山了!你对大河所花时间最多。是不是已经有了新的方案?我是指彻底改变大河现状的全面而整体的方案。”
“哈哈,你终于问起这件事情了!我还以为你忙着打仗,已经把这个事情全忘掉了呢!这个给你,我的所有想法都在里面!这个方案,包括了我们以前的所有想法,但是也有更大新的内容。”
顾继之说着,递过来一本厚厚的书!
麦轲打开一看,看到几个大字,“根治大河计划”。
下面有一个名字,是给这个计划的,“大河一泄入注,旁流百转千回”。
麦轲意识竟然没有明白这是什么仪式,抬眼看向顾继之。
那老兄贼忒忒一笑,说道:“麦轲你想多了吧?就是很直白的意思。”
“说说看?”麦轲还是不懂。
“大河一泄如注,指的是从大河的源头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开始,一直到入海口渤海,全程径直而下,把那些弯曲的水路全部舍弃,一直打到渤海海湾,这就叫一泄如注!一泄,指的是走直路,畅行无阻;如注,说明的是奔腾入海不回头的气势!懂不懂?”
“懂了!”麦轲自嘲一笑,“不过老哥这个用词有点超常性的独出心裁,呵呵。”
“那是当然,我辈岂是庸才?”顾继之大言不惭。
“那百转千回呢?”麦轲继续问。
“咳!这个更好懂了!原来的大河那么多绕路、转弯,现在不是捋直了吗?但是,那些弯道、支流什么的,总有些用处,所有即把它们变成了支流,或者回流,你知道回流是什么意思吧?”顾继之三言而语就让麦轲明白了,原来是原来的需要还是要照顾的。
“懂了!这样就不用担心原来必须用水的地方没水可用了!这个方法好,考虑得很周全!我想,你这里都有具体的规划了吧!”
“那是当然!我给你一个大概数字吧。
“大河的弯多,素有“九曲大河”的说法;大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大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弯,干流的主要大弯有六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
“大弯中,其中一百八十度的大弯有三个,九十度的大弯有二个,四十五度大弯有一个。
而大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四千里,但实际流程是一万一千里,是直线距离的二点六四倍。
“大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哪些小河溪流更是数不胜数。
“出了支流以外,大河还连通一些湖泊,主要的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等等。
“所有这些河流和湖泊都要保存下来,都和大河直接连通,但是都不能影响主流的功能。这就是计划的概括内容,你觉得如何?”
“我记得上次提到综合治理,哪些措施还有效吧?”麦轲有些不太确定,记得当时谈了不少令人振奋的规划。
“那是当然!综合治理,就是四个基本目的要兼顾! 这四个基本目的包括农田灌溉、生活用水、水力发电、河道运输!重要性也是这样排列。不过,也要看在不同河段、不同时间。这种使用的河水的方式重要性会发生变化。” 顾继之显然记得非常清楚,一看就是经常挂在心上。
“我还记得,要通过两种措施让大河之水彻底由黄变清来着。”麦轲回忆道。
“那是当然,这些都是技术细节,必须要保证的!”
然后,顾继之把两个途径讲述了一番。
简单说,第一个途径,就是从源头开始,就不给它染黄的机会。
这就是说,凡是和源头之水接触的地段,水流,必须一黄不染,和源头之水一样清洁无污染。
第一个途径是,河水在河中流淌的时候,一直保持清澈,也就是说。河道中没有为何水变黄的污染源。
这样,进入大河中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就一直保持什么颜色,永不变色。
另一个途径是,把染黄的水,再来一个反转过程,把黄去掉,恢复其本来清澈面目。
这就是说,要把清水和黄土分开,各归各处。
这个途径是保证的是,这条大河一路注入的支流,不会把黄水带入主流。
这是杜绝中途注入的水,把不干净的水,带入这条大河。
二人经过这样一段可行性研究,麦轲当即拍板,干了!
根据的蓝图,就是那个,“大河一泄如注,旁流百转千回”!
于是,二人骑着云豹,腾身而起,把顾继之的那本大书,交给灵犀一动前去施工。
这种直流而下的几万吨流量,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控制它们挟裹泥沙而下,不过这些都是有过成功的先例,所以灵犀一动处理起来驾轻就熟,当然顺便把水力发电的设备都安装好。
既然都是现成的样式,灵犀一动只用了两分钟,就拜最难处理的上游和中游都处理好了。
麦轲和顾继之居高临下,看到那千米落差,不禁诗意大发,可惜这二位对作诗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吭哧憋嘟了半天,只是跟李白他老人家学了一句:“‘大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入海不复还’”。
第1075章 支流百转千回
两个伪冒诗人既然说了“奔腾入海不复还”,自然要把下游的河道捋直,整理好,以免和他们的诗句不相吻合。
当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