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栖特种兵-第7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店铺则在正街,居家一般集中于后街以及城内。

    曾国藩非常重视湘潭的防守,因为它不仅是常沙的南大门,而且是常沙的供给基地。

    因为常沙的湘军不管是粮草还是武器点药都要从这里周转。

    因此,他特别派遣他的二叔曾鼎尊到湘潭坐镇。

    曾国藩的父亲一辈兄弟三人,本来都是靠考取功名谋得出身,可是没有一个能够出人头地。

    哥儿三个中,只有老大,也就是曾国藩的父亲成功考取了一个秀才功名,但是成功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在仕途上也只能是一事无成了。

    然后就只好在家里教导后辈读书,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直到曾国藩飞黄腾达以后,他们被这个后辈子侄关照,才有机会步入仕途。

    但是好景不长,他们所效劳满清很快就风雨飘摇了。

    不是满清皇胄的曾国富反而成了满清残局的中流砥柱。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说不得曾氏家族凡是有能力的就各显其能了。

    其实曾国藩的父辈都是各有专长的栋梁之才。

    因此,他就给父亲、二叔、三叔分别委以重任。

    父亲曾麟书统管中军所有的发号施令一切文书命令。

    二叔曾鼎尊到湘潭坐镇。

    三叔曾骥云则坐镇岳阳。

    从北方拱卫常沙。

    曾鼎尊现年不到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才。

    他在家里因为行二,所以上一辈中一位学武的弟兄,责任就落在他的身上,因为他从小学武,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兵书战策也娴熟于胸。

    他深知湘潭的重要,因此把这个就是一座大城的城防整修的壁垒森严!

    除了曾国藩对他的兵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外,他还利用这里是战略物资储备地的条件,放手使用这些装备和物质,全力打造城防,还有增强湘军士兵的武器装备。

    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这里失守,常沙必然不保。

    即使不跟着失陷,也不会坚持多久,因为他们失去了湘潭,等于战略物质就不再继续供应。

    曾鼎尊这个防守不能不说非常严谨,但是他遇到的是冯云山。

    冯云山不仅仅是从后世而来,掌握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这些经验不但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不但有小型的战斗,还有许多中型的,甚至还有不少大型战斗。

    这个湘潭,顶过就是一个中型城市。

    借助于吴人晓的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还有乜世人的丐帮深入城里内应,冯云山来一个长途奔袭!

    一反常态,远道而来毫不停留,立刻就展开了攻击。

    没有给敌人任何预备的时间,一开始攻击就是水陆空其上。

    空军就是天国的气原素飞行中队,一共有一个连,三百多人。

    他们飞在高空,敌人等闲不可能知道的存在。

    水路就是随军的水师战船,还有水师陆战队的精锐战士。

    但是这个表面上的舰队,还属一般,厉害的是水下还有伏兵。

    再有就是陆军,天军的主力。

    他们也有专门的攻城部队。

    这些人都是专门的攻坚部队。

    不但攀爬城墙快如猿猴,而且还有专门的破坏城门的工具。

    最厉害的是他们可以打洞,从地底攻入城内。

    再增加一些威力的是,这些打洞,还有一个附件攻击措施,他们可以使用炸弹,打过洞以后,放进去炸药一炸,什么厉害的城防也给干掉了。

    冯云山现在非常狠辣,知道里面这个曾国藩的长辈也是非同小可,攻城开始就是最厉害招数,三管齐下。

    地面冲出一队人马直接攀爬城墙。

    这个攻击方向受到阻击以后,立刻又出来一队,去墙根挖洞!

    同时,进入城内的河道,被同行而来的约拿大鱼猛烈攻击。

    。


第1344章 再来大战一场(大改)

    面临天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曾国藩别无它法,只好把全家人全都派上战场,分别驻守各个战略要地,拱卫常沙,这座满清势力的最后一处堡垒。

    这些人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二叔曾鼎尊,派他到湘潭坐镇。

    曾鼎尊文武双全,湘潭是防守常沙的咽喉要地,是常沙南面的门户,不容有失。

    曾国藩知道湘潭的重要性,麦柯当然也知道,因此他派出大将冯云山去攻占湘潭。

    冯云山接到命令,毫不迟延,立刻就大举进攻!

    他首先借助于吴人晓的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趁敌不备,来一个长途奔袭!

    到了湘潭城外,立刻乜和世人的丐帮接头,利用他们深入城里的内应,里应外合,内外开花。

    他一反常态,远道而来以后毫不停留,立刻就展开了攻城作战。

    他的立意就是让敌人措手不及,没有给守卫的敌军任何预备的时间,上来就开打。

    不但立刻动手,而且是水陆空三军齐上。

    空军就是天国的气原素飞行中队,一共有四个连,总数四百多人。

    他们飞在高空,敌人等闲不可能知道的存在。

    这支空军部队,除了确定在湘潭的上方以外,没有固定的方位,可以保证攻击的突然性。

    水路就是随军的水师战船,还有水师陆战队的精锐战士。

    但是这个表面上的舰队,还属一般,厉害的是水下还有伏兵。

    他们沿着湘江逼近湘潭,不但从水路对守城敌军施加威胁,而且彻底切断了敌人逃跑的路线。

    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死路一条。

    再有就是陆军,也就是天军的主力。

    他们也有专门的攻城部队。

    这些人都是久经训练经验丰富的专门负责的的攻坚部队。

    这些部队中的战士,不但攀爬城墙快如猿猴,而且还装备有专门破坏城门的工具。

    最厉害的是他们可以打洞,从地底开出一条路来,出其不意地攻入城内。

    令他们的威力更加强大的是,这些打洞措施,还有一个附加攻击能力。

    这就是他们可以使用炸弹,打过洞以后,放进去一颗炸弹,什么厉害的城防也给干掉了。

    一颗不行,那就两颗!

    冯云山的战术都是先择最有效的那种,非常狠辣,绝不拖泥带水。

    他知道里面的城防司令是曾鼎尊,这个曾国藩的二叔,也是非同小可,攻城开始就是最厉害招数,三管齐下。

    攻城部队一共八万,四个城门各有二万人负责。

    湘潭的城墙高大雄伟,历史悠久,四周合围边长四十里,曾鼎尊把他的守城部队主力也都分配到了各个城门,每一个城门都有一万五千人,有他的子侄率领防守。

    攻城部队的全面进攻,让守城士兵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但是他们也是彪悍异常,借助坚固的城防工事,死战不退!

    那些曾家子弟,更是身先士卒,坚守在第一线,极大的鼓舞了那些湘军士兵。

    实际上所有的湘军士兵都多少有点沾亲带故,因此大家都是先人后己,没有其他满清军队那种贪生怕死的恶习。

    就这样,在天军第一轮的猛攻之下,湘军付出了死伤一万余人的代价,守住了城门。

    相比之下,天军的死亡人数更多!

    不过,天军的兵力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第二波攻势没有停顿,马上就继续攻了上来。

    城墙上的僵持不算,天军的另一个攻城利器露出了牙齿!

    那个专精土石方工程的特殊部队开动!

    他们分布在四个城门,直奔墙根,开始挖洞!

    听到挖掘城墙的声音,城墙上面的湘军脸都变色了。

    天军的作战方法他们早就熟悉,这个时候还好好的城墙,一旦那些挖掘完成,就上天了!

    说不得。他们也必然一起上天的!

    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城墙还没有倒塌,他们这些守城的士兵信心先坍塌了。

    本来都是视死如归的勇士,这个被轰上天的威胁吓得他们六神无主,就要四散逃跑。

    可是这里有曾家子弟领兵,还有督战队!

    那些吓破胆的士兵刚刚抬脚要跑,无情的惩罚就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十几个湘军士兵,当场就被脑袋!

    其中有两个只是稍一愣神,就被殃及池鱼了。

    这个时候,只有冷血手段,才能弹压军心。

    曾鼎尊深知个中三味,执行军纪毫不手软,宁肯矫枉过正,也绝不会放任骄兵。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重打击临到他们的都上。

    天军的空军部队参战了!

    四百飞行专家并没有全部出战,只有二百人被平均分成四组,分别奔赴四个城门。

    四个城门上面,曾家子弟正在弹压慌乱的军心,那些军法队员正在杀死那些懦夫,空中突然降下一支更大的惩罚力量!

    措手不及之下,四个城门的将领两个被杀死,两个被俘虏!

    那些执法队员,则全部被活捉!

    空军勇士手中的绳套,比传说的捆仙绳还要厉害十分,那些本来十分厉害的军法队员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就被全员活捉。

    实际上,他们正在忙着杀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天上的杀手,从而也就根本就没有还击的意识。

    敌人失去了头领,立刻就大大减弱了城守的力量,那些本来就和守军不相上下的攻城天军立刻就占了上风,大批战士翻上了城头,和那些湘军士兵混战在一起。

    这个时候,天军空军带着俘虏撤走。

    那个挖城墙的部队继续挖,只是爆破就都停止了。

    总不能把自己人也一起炸掉。

    攻城的陆空部队激烈进行的时候,水师开了过来。

    湘江水面都是天军的水师,在冲破了外围的一些防御设施以后,逐渐逼近湘潭的经济中心地区。

    这里是湘江的内测,一排溜的码头实施,每个码头都有自己的区域,面前是湘江水,那里为运输船只靠岸预备了需要的设施。

    后面则是附属服务实施,比如卸货的码头就是一些货栈;上下乘客的码头后面就是客栈。

    这样的一个码头和附属的区域被称为“总”,沿湘江内测共有十总,每个总被一个实力强大的商家占据。

    冯云山没有料到,他在这里遭遇了最强大的抵抗。

    。


第1345章 忠臣以身代主(大改)

    冯云山遇到的抵抗,来自十八总。

    十八总是一个统称,其实分为内总和外总。

    内总一共八个,是在起初建城的时候,建立的八条街道,也就是从一总到八总。

    外总就是古城之外,沿着湘江内测一溜排开的十个码头,已经码头后面渔码头配套的附属设施,从第九总一直到第十八总。

    其实这个总字的来源,就是因为当时每条这样的街道,都有一个总更房,称之为总铺,供那些打更巡夜的更夫使用。

    这些总铺,就被简称为总,久而久之,这个总字,就不仅仅代表一个总铺更房,而是代表那个更房所在的街道了。

    而这个总和它代表的设施和街道,尤其是那个设在湘江岸边的码头,有被一些实力庞大的商家占有,成为他们所属的地盘,那个具体的总,又成了那个商家个人或者一个商号或者一群商人的代表,时间一长,这个总字,就被后来的这个意义所取代,逐渐剥离了原来的意思。

    比如一栋高楼大厦,或者一个著名的机构,它的影响力,远远不是原来的那个总铺所能比拟的。

    尤其是商人讲究抱团,一般以地域划分的商号都会聚集在一起,比如晋商、徽商。

    时间一长,这种地域商会,就占了上风,实力大大超过那些挑单帮的商人。

    因此,这片湘江沿岸的十总地区,就都被这地区商会所占有。

    商人逐利,为了利益宁可大冒险,因此他们在天军和满清势力大规模较量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想方设法弄到安全的地方。

    当然这样的安全,都是他们自己平定的,是否真的安全,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那些大商人的眼中,曾国藩曾大人是一个最安全的保障,离常沙不远的湘潭自然是,上上之选;甚至比常沙还安全,毕竟常沙是一个冲突的中心。

    因此,他们就把他们的身价都挪到了湘潭,集中在外十总地区。

    在每一总的街区范围内,都建成了各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筑,九总龙王庙,十总万寿宫,十一总关圣殿,十二总华南戏院,十三总黄龙庙,十四总璀圆宫,十五总海会寺,十六总鲁班殿,十七总观音阁,十八总唐兴寺。

    湘潭清时的城市特征被概括为“街分十总,商分七帮”,其中的十总,就是九到十八总十条大街,七帮则是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沪商、湘商等七家商会。

    其中湘商实际就是曾国藩的家族和当地官府的势力,在这曾家军的老巢,当然最为强大,在十个码头中,湘商一家就占据了四个,而且都是处于中间位置,也就是十二总、十三总、十四总、十五总。

    现在这个湘军老巢之一,遭到了天军的攻击,他们以为安全的地方不再安全,所有的身家性命眼看不保,以前依靠的曾家势力湘军的保护,现在变成了大家都在一条船上,生死与共,存亡都在一起,从而曾家的这个据点,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各个商家一起努力保护。

    曾鼎尊足智多谋,自然不会让这些无利不起早的商人置身事外!

    除了给他们必要的帮助以外,也给各个商会分派了任务。

    他们的任务就是各自保证自己的那个总不失!

    如果谁防守不力,丢失了自己的防区,所在街区的商号全部灭门九族!

    这个惩罚非常厉害,等同于十恶不赦的大罪。

    不过曾鼎尊自然也有这样做的理由和必要。

    因为一旦一总失守,让天军从那个口子进来,所有的其它各总也就全线崩溃!

    全线崩溃,必然会造成全城失守,那全城几十万人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考虑到这个后果。曾鼎尊不得不对疏于防守的商号严厉镇压。

    自己本身安全的需要、整体守城的严酷命令,让每一个商会都拼了老命!

    他们一拼命,必然就会拼命的花钱。

    毕竟凡是赚了大钱的商人都是聪明之士,知道花钱和保命之间的关心。

    越是花钱花得多,他们的命就会越安全,花钱和保命是正比关系。

    只要肯花钱,人也多了,武器装备也多了,而且质量也大大提高。

    因此,每个总里面都聚集了大队人马,堆积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这些人既然得到了大笔养家糊口的钱财,也就不作他想,受到了卖命钱,当然就得卖命。

    那些商人也知道这里是他们的最后一站,所有的钱财都在这里,因为也都下定了决心,就战死在这里算了!

    必死的决心,充足的人员和武器,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因此,冯云山麾下的水师,就和他们硬碰硬地撞在了一起!

    天军当然是遇强则更强,立刻就全力以赴地和这些商号武装干了起来!

    整个湘潭,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四面八方、水陆空三路,全面开战!

    于此同时,曾国藩在常沙接到了一个不速之客!

    竟然是咸丰皇帝!

    他竟然从两淮大战中逃了出来。

    经过询问,咸丰皇帝才告诉曾国藩他逃出生天的曲折经历。

    咸丰身边有个太监,名字叫做万忠臣,没有多大本事,只有一片忠心。

    他也没有什么特长,却有一样自身带来的条件,就是他和咸丰长得酷似!

    他也是浑身没有四两肉,看上去瘦骨嶙嶙,本来就瘦的衣服,穿在他身上,依然晃里晃荡,似乎再套进去一个人,也不见得多挤得慌。

    猛一看,那羸弱的身躯,一级小风一吹,就会到下。

    实际上他的生命力相当坚强,不但小风吹不到,就是大风,吹得别人都倒下了,他也不会倒!

    也就是说,他的生命力与众不同地坚强!

    在逃跑的路上,他看到形势万分危急,当下快步上前,跪倒在皇上面前,磕头说道:“请皇上恕奴婢冒犯!快将您的龙袍脱下给我,让我冒充您的万金之躯,引走敌人,皇上您则穿上奴婢的衣服,趁机远走高飞,另图再起!”


第1346章 咸丰淄衣渡江(大改)

    咸丰给曾国藩讲述他的九死一生的经历,说到惊险处,突然身子一歪,往地上就躺倒下去。

    原来他饥寒交迫,一直紧张得要死,现在到了自己人的地方,一个放松,突然就晕乎了过去。

    曾国藩赶紧叫人来救治,给他抬上一处软椅,让他半躺半卧,又端来一碗参汤,让他喝了。

    咸丰这才缓过气来,继续叙说他脱险的经历。

    和那个忠心的太监万忠臣换交衣服,咸丰脱下朱紫,换上淄衣,准备度过度过长江。

    看着那个穿着自己赭黄袍的忠心太监骑马远去,不知道怎么,他心里升起一股悲凉的感觉。

    有多少平日高官厚禄的文臣武将,危难时刻,只顾自己逃命,根本不顾寡人的安危,甚至跪在了地上,投降了敌人。

    这样的人甚至不少是皇亲国戚。

    正在向着,刚才那个太监跑过去的方向,传来一片喊杀声!

    “狗皇上在这里,快追!别让他跑掉!捉活的!快快!狗皇上的马好快,快快快!快告诉前面的人堵住他的去路!”

    那边喊声大作,这边不断有大队人马向那个方向跑去,看来是去参加围堵,都想抓住皇上立功。

    咸丰知道,那个忠心的太监拼了性命,就是给他争取一点逃跑的机会。

    因为他能瞒得了一时,去不能瞒长久。

    一旦他被捉住,就会有熟悉自己的大臣看出他不是真皇上。

    发觉受骗的天军就是掉头回来,到这里来搜查追捕真身。

    因此,他必须赶紧逃跑,不要浪费这个用生命争取到的宝贵机会。

    在几个还留在他身边的大内侍卫的保护下,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向河岸转移,现在他们还在长江北岸,第一步必须横渡长江,到了南岸在说其它。

    时间不长,他们一已经到达一处荒凉的河岸。

    四周没有村庄,没有人烟。

    只有一些低矮的树丛,在风中摇摆。

    脚下也没有道路,只有乱石滚滚,不知道是积累了多少岁月的河卵石。

    他们七八个人悄无声息的快步疾行,不但没有响动,还深深地猫着腰。

    中间的那个人,缁衣青帽,瘦得可怜,风一吹就会倒下。

    他的两旁,是两个身强力壮的大汉,隐蔽地扶持着中间的那个人,让他气喘吁吁地努力迈动脚步。

    这中帮助,还不能让人看见,以免泄露机密。

    那个羸弱不堪的小个子,不是别人,正是换了装束的咸丰皇帝。

    他现在的一身装束,正是前面那个和他换了衣服的小太监所穿的太监特制服装。

    如果不是遇到皇宫里的人,没有人能够看出人是皇上,衣服属于太监。

    要过河,几个大内侍卫当然可以背着咸丰游水过去,可是如果遇到天军的水师,那肯定就会遭到盘查。

    一盘查,肯定露馅!

    即使不露馅,先把他们捉起来再说,也是绝不能接受的。

    因此,最好是坐船过河。

    可是这个时候,整个长江沿岸都被天军所控制,根本无处去找船!

    没有办法,那个领头的大内侍卫命令造船!

    他们几个武功高强的高手一起动手,把那些树丛薅下来,捆扎一下,弄成小船的样式。

    然后,让咸丰坐在中间,又让那个侍卫头领也坐在上面,护卫皇上。

    咸丰自己则装成一个病入膏肓行将入木的老人,。

    别说,这个还真像。

    因为咸丰脸色蜡黄,浑身没有四两肉。

    其余的侍卫,没有船可坐,全都在水中潜伏,在水底护卫皇上。

    他们个个武功高强,潜伏整个江面都不用出来换气。

    时间及其紧迫,他们弄好船,让皇上坐了上去,立刻出发。

    这个时候,长江上的水位正是高涨时期,平常比较清冽的江水现在也是一片浑浊。

    这种水色倒是帮助了那些潜在水底的侍卫,如果清澈见底的话,就会被那些巡逻的天军一眼看穿。

    即使如此,他们刚一下水,就被天军的水上巡逻船发现,立即上来盘查。

    那个看护咸丰的侍卫长告诉盘查的士兵说是带着病人过江去看病。

    那个盘查的战士不疑有它,还问他们要不要帮助,用天军的快船送他们过去。

    还说天军有随军的军医,可以不用过河就能给他们治病。

    那个侍卫长说都不用了,他们必须找一个专门治疗疑难病症的名医,才能医治这个将死的病人。

    盘查的士兵见到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