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影巨匠-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之三十三,以及假期档之中惊为天人的“借刀杀人”。
依靠着本周票房的逆袭,“借刀杀人”周末三天收获两千两百万,不仅稳稳占据了2004年最后一周票房排行榜的亚军位置,而且得益于周中的出色表现,累积票房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举冲到了一亿九千三百万!
《 一亿九千三百万!这个数据着实太过惊人,虽然比起“拜见岳父大人2”和“超人总动员”来说,依旧不够看,但对于一部惊悚犯罪电影来说,如此成绩已经是前无古人了,即使想要后有来者也无比困难。
“低俗”在1994年横空出世,以独立电影的姿态,席卷一亿零七百万票房,成为了历史上第一部北美票房破亿的犯罪电影,但谁也想不到,在此后的十年之内,居然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达到了这一高度。
现在,“借刀杀人”不仅达到了这一高度,而且两亿票房已经近在咫尺,现在讨论的不是“能否”突破两亿,毋庸置疑,两亿票房即将在下周达到;现在讨论的是到底最终将会落脚何处,能否跻身两亿五千万?甚至,能够再更进一步?
“借刀杀人”的每一次票房上涨,都意味着历史进程的推动,如此意义甚至超过了普通作品票房打破三亿桎梏的重要性,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了,更是整个电影产业看到的希望——证明了犯罪类型电影依旧拥有强大号召力,具备着无限票房潜力的可能。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彻底脱离了人们对“借刀杀人”的预期,甚至朝着一个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着。不要说派拉蒙了,即使兰斯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他没有预料到网络宣传的效果如此出色,没有预料到“十二罗汉”的正面对决迸发出了如此强烈的化学反应,更没有预料到电影市场的反馈如此汹涌。这让兰斯突然就想起了一个词:蝴蝶效应。
亚马逊的蝴蝶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引发两周之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历史的轨迹正在因为他而发生一点点的变动,“上帝之城”问世之后兰斯就意识到这一点了,这也是他的目的——他必须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一点一点去改变历史的轨道,然后书写属于他自己的历史。但,“借刀杀人”的爆炸性反应还是带给了兰斯巨大的惊喜。
连续第二周,“拜见岳父大人2”和“借刀杀人”成为了票房市场主旋律,不过本周其他电影作品也都有着各自不俗的表现。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飞行者”、“胖子阿伯特”都取得了一千万以上的票房,分别占据了前五名的剩下三个位置;“国家宝藏”、“西班牙女佣”、“极地特快”、“十二罗汉”和“歌剧魅影”则分别位列第六名到第十名。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十二罗汉”本周周末票房回暖百分之十二,收获了五百万美元,而依靠着周中的观影热潮,电影累积票房还是成功地迈过了一亿门槛,勉强达到了一亿零两百万。一亿一千万的成本线依旧在射程范围,但惨败局面已经不可挽回,仅仅只是保留了一些颜面——星光闪耀的卡司阵容此时看起来的确像是一个笑话,但如果就连一亿最低标准线都没有过,估计乔治、布拉德等人都必须避避风头了。
没有人会在把“十二罗汉”和“借刀杀人”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较,但即使把“十二罗汉”拿来与“十一罗汉”对比,结果也令人失望。北美一亿美元的票房只能算是遮羞布而已,而乔治、布拉德等人不想要衣不蔽体的话,海外票房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进入2005年之后,一月第一周的票房市场全面沉寂下来,“借刀杀人”遭遇了上映以来的最大跌幅,百分之四十的下跌幅度显得损失惨重,但考虑到这已经是电影上映的第六周了,这个数字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即使如此,一千三百万的周末票房还是帮助“借刀杀人”顺利突破了两亿门槛,累积票房达到了两亿一千一百万。
至此,“借刀杀人”再次书写了历史,成为影史第一部北美票房突破两亿的犯罪电影,填补了类型电影的一大空白,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可思议的神话;同时,这一成绩还带出了诸多记录,让“借刀杀人”真正地载入史册。
首先,这是汤姆自2000年“碟中谍2”以来,第一部票房突破两亿的作品,再次让人们看到了北美第一偶像的巅峰风采;同时这也是汤姆连续第五部票房突破一亿的作品,在漫长电影长河里,能够达到这一高度的仅仅只有一位,那就是“汤姆…克鲁斯”——正是他自己,他曾经在1992年的“义海雄风”到1996年的“甜心先生”创造了这一壮举,随后因为“大开眼戒”和“木兰花”而暂时中断,现在,汤姆又一次创造了这一纪录,追平了自己的最高纪录,当之无愧是哈里森…福特之后,北美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有趣的是,这也是汤姆自“碟中谍2”以来,第一部片酬不是两千万美元的作品。因为,在筹备之初,“借刀杀人”的终极目标就不是票房,但……惊喜就这样出现了,让人措手不及。
其次,这是兰斯作为演员的第一部作品,虽然不能在“演员处女作票房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但首部作品就取得了两亿级别的票房,这足以让人们看到了他的潜力——更何况,从一开始,派拉蒙就是看中了兰斯的外型优势,至于演技绝对是锦上添花。可以想象,接下来兰斯的演员身份会得到不少瞩目。
同时,这也是兰斯作为导演连续第二部北美票房突破两亿的作品,从“后天”到“借刀杀人”,兰斯展现了自己对不同类型电影的驾驭能力,票房吸金能力更是让各大电影公司垂涎不已。如果再加上“上帝之城”的三座奥斯卡小金人光芒,即使说兰斯是现在北美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也绝对不为过!
三年之内,兰斯就完成了三级跳,混沌影业的崛起曲线势不可挡!
创造了历史之后,“借刀杀人”脚步明显放缓了下来,不具备争夺北美周末冠军的能力之后,增涨势头也逐渐缓慢了下来。即使如此,得益于金球奖、奥斯卡等颁奖典礼的纷纷扰扰,无论是“借刀杀人”作品本身,还是汤姆和兰斯作为演员,在颁奖季之中都得到了不少瞩目,这使得作品的票房曲线回落之后,却呈现出了绵长的尾劲。
经过了一月的喧闹、二月的沉寂、三月的回暖、四月的下跌,“借刀杀人”在四月第三周宣告下线,前后二十周的上映曲线十分漫长,远远超过了“十二罗汉”的十四周,但比起颁奖季作品动则二十五周的播放周期,还是略短了,最主要还是因为作品在十二月的爆发太过强势,突飞猛进地燃烧了大量市场潜力,后期发展空间自然相对有限。
最终,“借刀杀人”的北美票房停留在了两亿四千万,遗憾地没有能够迈过两亿五千万,进一步创造历史,但对于一部投资六千万的作品来说,对于一部惊悚犯罪电影来说,如此成绩绝对堪称惊为天人,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首当其冲的就是“无间道”版权的收购,华纳兄弟感受到了犯罪电影的巨大潜力之后,苦苦寻找着合适的剧本;但由于“特洛伊”、“十二罗汉”等作品受到薄弱剧本的拖累,成绩糟糕透顶,所以华纳兄弟显得小心谨慎了许多,最终他们锁定了复苏了中/国香/港电影的“无间道”,购买下了改编版权。这一举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不仅仅是华纳兄弟,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除了环球影业之外,或多或少都重新开始审视犯罪电影的票房潜力。而一切都与“借刀杀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算不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借刀杀人”在北美的强大声势,让派拉蒙早早就进入了盈利阶段,与“上帝之城”不同,这一次的盈利分红足以让派拉蒙喜出望外,就连“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的失败都显得没有那么糟糕了。
进入2005年不久之后,雪莉…兰辛宣布从派拉蒙离职,随后派拉蒙宣布,布拉德…格雷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年仅四十七岁的布拉德此前没有任何运营顶级制片公司的经历,却接过了派拉蒙的舵手位置,着实令人意外。
但是年轻、朝气、锐利,恰恰是派拉蒙这棵百年老树所需要的。
424 海外胜负
“借刀杀人”在北美可以说是横扫八荒,以黑马姿态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但是在海外市场方面,“借刀杀人”却没有任何优势。
“借刀杀人”没有“后天”的视觉特效保驾护航,作为一部折射美国当代社会现状的惊悚犯罪电影,在海外市场也难以找到共鸣,至于票房号召力……虽然兰斯在美国实现了惊人的三级跳,但是在海外市场,却算不上一个认知度很高的名字,即使“后天”宣传期间为兰斯奠定了一些基础,也远远不成气候。
换而言之,在海外市场方面,汤姆就是“借刀杀人”的唯一噱头。
相较之下,“十二罗汉”的号召力就非比寻常了,从乔治到布拉德,从茱莉亚到凯瑟琳,从马特到布鲁斯,就连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在欧洲和亚洲都享有最高规格的待遇,即使是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无法抗拒明星卡司阵容的魅力。
曾经有人讨论过,媒体综评对电影北美票房和海外票房的影响——特指那些媒体综评十分糟糕、北美票房表现也十分糟糕的作品,却有不少海外票房表现不俗,比如说“特洛伊”、“亚历山大大帝”、“纳尼亚传奇”、“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等等,这也使得海外票房成为了各大电影公司实现救赎的阵地。
其实结果并不复杂。
一来,媒体综评本来就是北美媒体的评论,这些评论对海外市场的影响自然可以忽略不计;二来,美国是目前全球最繁荣的电影市场,每年都可以有成千上万部电影上映,其中票房在五千万以上的都可以超过五十之数,简而言之,美国观众的选择有很多很多,但海外市场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三来,在媒体综评糟糕、北美票房糟糕的情况下,却能够实现海外票房逆袭的作品,超过九成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视觉特效的狂暴体验,也就是北美电影产业的电脑技术优势所导致的结果。
对于“十二罗汉”来说,没有第三点,但却有着第一点和第二点的理论支持,尤其是第二点。美国观众会因为强大的卡司阵容走进电影院,但如果作品不尽如人意,他们也没有必要继续支持下去,选择还有很多,比如说他们放弃了乔治…克鲁尼的“十二罗汉”,可以选择汤姆…克鲁斯的“借刀杀人”;放弃了亚当…桑德勒的“西班牙女佣”,可以选择本…斯蒂勒“拜见岳父大人2”。但在海外市场,却不是如此。
“十二罗汉”的起跑线就和“借刀杀人”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即使如此,两部作品的票房表现还是折射了电影品质的深刻影响。
“十二罗汉”登陆全球五十七个国家地区,比起前作的二十三个国家地区翻了一倍有余,最终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市场给予了热烈的回应,四个地区的累积票房都迈过了两千万美元,其中日本以三千万的不俗成绩成为了“十二罗汉”的最大海外票仓。
但是这一成绩却远远无法令剧组满意,因为“十一罗汉”在日本的票房是五千一百万美元,而英国、德国和法国市场的票房表现也都相对应缩水了,下跌势头十分明显。可以直接感受到,糟糕的成品质量阻止了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这对于续集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因为续集存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前作累积的影迷基础,在撇开电影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吸引足够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同时又依靠前作的口碑,吸引更多普通观众为续集捧场。但,显然“十二罗汉”的这些目标都破产了。
“十二罗汉”剧组在英国逗留了足足五天,日本也停留了三天,但可惜的是,票房表现都远远低于预期,辛勤的努力却没有能够赢得相对应的回报,这着实严重打击了剧组的士气。对布拉德来说,尤其如此。
仅仅不过数个月之前,布拉德为了宣传“特洛伊”,在全球各地频繁奔走,但收效甚微,“特洛伊”几乎是全面落后于“后天”,在各个方面都被完爆。如果说,当初“特洛伊”输给“后天”,还可以辩解说是“电脑视觉特效”的绝对优势导致了观众的偏差;那么“十二罗汉”在“借刀杀人”面前占据优势,却没有能够展现优势,反而还将前作累积起来的口碑都破坏了,这着实太让人气馁了。
先是“特洛伊”,然后是“十二罗汉”,再加上出轨门和离婚文件,布拉德被折磨得一点心气都不剩了,他甚至没有力气去生气,也没有心思去憎恨,只是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仅仅半年之前,布拉德还意气奋发,可是现在却意志消沉。
结束了“十二罗汉”的海外宣传之后,布拉德没有回美国,而是独自离开了剧组,寻找一个隐秘的地方休假去了。同时,布拉德在离婚协议书上完成了签名,随后寄给了詹妮弗。这对曾经羡煞旁人的金童玉女,最终还是劳燕分飞。
除了上述四个市场之外,“十二罗汉”仅仅只在澳大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突破了一千万门槛,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品在全球各个角落都遭遇到了冷落,虽然依靠着强大的明星阵容,还是在七个国家地区获得了一千万以上的票房数据,表现不俗;但对于“十二罗汉”来说,对于创造了辉煌的“十一罗汉”来说,这一成绩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最终,“十二罗汉”在海外收获了一亿八千万美元,北美方面则踉踉跄跄地突破了账面成本线,取得一亿一千万美元的成绩,这也使得电影的全球累积票房来到了两亿九千万,遗憾地在三亿票房面前停住了脚步,没有能够更进一步。
这区区的一步之遥,却如鲠在喉,让华纳兄弟憋屈不已。
三年前,“十一罗汉”在二十三个国家地区取得了两亿六千七百万的海外票房,而全球累积票房更是高达四亿五千万,仅仅八千五百万的投资为华纳兄弟和西洋镜影业赚得盆满钵盈;三年后,“十二罗汉”耗资一亿一千万,在五十八个国家地区——加上美国——却仅仅只取得了两亿九千万的全球票房,表现不仅退步了一大截,而且还差一点就要面临亏损的危险,表现确实糟糕得让任何借口都黯然失色。
另一方面,“借刀杀人”的海外票房表现自然远远没有北美来得惊艳,但对于一部投资六千万的作品来说,派拉蒙从最开始就没有把目标锁定在海外市场上,北美票房的优异表现就足以让派拉蒙喜出望外,现在更多的精力则要放在颁奖季的冲刺上。至于海外票房,这就算是额外奖励了,如果能够带来惊喜,那就再好不过了。
显然,“借刀杀人”没有让布拉德…格雷失望。
依靠着汤姆在全球范围内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借刀杀人”在五十四个国家地区上映,这一数字几乎可以与“十二罗汉”不相上下,可以看得出来,单论海外影响力的话,汤姆还是在乔治与布拉德之上。
可惜的是,这五十四个国家地区没有包括中/国大陆,派拉蒙看到了“后天”在这片市场的优异表现,试图再次尝试一番,但可惜没有能够过审,使得这部作品与中/国大陆市场无缘得见。
在这五十四个国家地区之中,日本成为了“借刀杀人”的海外最大票仓——与“十二罗汉”不谋而合,不过两千一百万美元的票房表现显然无法与“十二罗汉”相媲美;除此之外,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和澳大利亚的票房也纷纷迈过了一千万门槛,表现之出色远远超出了预期,整体平均表现丝毫不落下风。
最大的意外惊喜来自于南美洲,墨西哥、巴西两个市场的票房数据居然都超过了五百万美元,显然依靠“上帝之城”打开局面的兰斯,在这片土地之上已经拥有了不少影迷;再加上瑞士、波兰、荷兰、比利时、俄罗斯和瑞典等国家地区也都有不俗表现,海外市场虽然爆发力不足,但却全面开花,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绩。
也许观众是因为汤姆而走进电影院的,也许观众以为这是“碟中谍”风格的作品,也许观众是被“十二罗汉”带动着购买电影票的……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借刀杀人”却出人意料地以扎实的品质和优秀的口碑,在海外市场打了漂亮的一战,让派拉蒙上上下下欢欣鼓舞。
最终“借刀杀人”在海外市场揽获一亿三千万,这一成绩远远逊色于“十二罗汉”,明星卡司阵容和娱乐效果的巨大差异导致了这一结果,但却没有人会说“借刀杀人”输了,相反,比起“十二罗汉”的成绩来说,能够赢得如此数据,“借刀杀人”再次迎来了一场难得的胜利,这部惊悚犯罪作品,在没有任何人看好的情况下,却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叠加北美票房之后,“借刀杀人”的全球票房一举来到了三亿七千万,轻松完爆“十二罗汉”之余,也重新书写了犯罪电影的票房新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在颁奖季的前景开始变得无比明朗起来,以一部商业电影的姿态,闯入了艺术电影的领域。
也许,惊喜才刚刚开始而已。
425 退无可退
曾经有人好奇过,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公司对那些高投资的作品情有独钟,几乎每一年都会拍摄大量投资成本高于一亿,甚至是两亿的作品?难道,不是以小博大更为喜人吗?比如说“灵动:鬼影实录”那样,一万五千美元的投资,却在全美席卷了一亿零七百万美元的票房,这才是真正的盆满钵盈。
原因很简单:概率。
2015年有一份统计报告在业内人士之间流传,报告显示,在2000年之后,制作成本在一亿到一亿五千万之间的影片依然最为保险,比任何其他等级成本的电影都有可能营收在百分之两百或者更多;超出这一区间的,无论是高于区间还是低于区间的,都会承担更多的亏损风险。
换而言之,那些低于一亿投资的作品,也不见得能够赚钱——恰恰相反,2008年之后,小成本乃至中等成本制作的电影反而成为了一种挑战。要知道,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中低成本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创造票房奇迹,倍受青睐,但时代在改变,市场也在改变。
显然,“借刀杀人”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仅仅六千万的中等投资,却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出色成绩。北美两亿四千万,全球三亿七千万,“借刀杀人”的票房数据足以令任何一家大型电影公司竖起大拇指——对于混沌影业来说更是如此。
兰斯以分红的方式参与到了“借刀杀人”的制作之中,承担了巨大风险的同时,也赢得了巨大的回报,仅仅只是一部作品,就为混沌影业取得了八千四百万的收入——当然,这一数据还必须扣除电影制作成本、剧组成员支出、宣传费用以及高额税收——目前还没有进行详细计算,必须等各大院线把分红陆陆续续打给派拉蒙之后,混沌影业才可以得出最终的收益,但粗略估算之后,“借刀杀人”为混沌影业带来了至少四千万的纯利润收入,甚至比“后天”的盈利还要多,毕竟“借刀杀人”的分红比例更高,成本也更低。
仅仅不过一部作品的分红,就让混沌影业原始资本积累的速度赶上了大部分独立电影三年的努力。这就是高投资、高风险所换来的高回报。
不过,混沌影业仅仅只参与了北美票房的分红,海外票房分红却没有兰斯任何事。所以,比起混沌影业来说,派拉蒙才是真正的赢家,虽然他们没有公开内部盈利数字的打算,但伊恩预估,派拉蒙至少依靠“借刀杀人”收获了一亿美元以上的纯利润——这还是扣除成本和税收之后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借刀杀人”的附加价值还没有算上,录像带租赁和相关版权收入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才是派拉蒙盈利的大头;如果“借刀杀人”能够在金球奖、乃至奥斯卡上有所斩获,即使只是提名,派拉蒙的收入还将继续上涨,甚至翻倍。
比起派拉蒙来说,混沌影业这只小虾米,只不过窥见了一丝天机而已。这也是兰斯当初在西洋镜影业坚持想要参与大制作大投资的原因,一部电影的成功就足以将公司的地位整整提升一个档次,而且巨额收益将会为公司的下一部计划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想象一下,一部“借刀杀人”的收益,西洋镜影业可能需要拍摄出五部“迷失东京”才能赶得上——但不是五部作品都能成为“迷失东京”的,考虑到概率问题,那么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涨。也许稳扎稳打能够更加保险、更加扎实、更加沉稳,但在日新月异的好莱坞,这却意味着被超越、被淹没、被抛弃。
离开西洋镜影业,创建混沌影业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