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影巨匠-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借刀杀人”在整个名单之中仅仅只收获了两个演技提名,这着实跌破了无数人的眼镜。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借刀杀人”的成品质量令人眼前一亮,兰斯对镜头、光线的大胆创新,无疑对类型片的固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犯罪、动作类型电影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而作为导演,兰斯为该类型作品注入了截然不同的全新能量,让电影焕发出新生命——并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就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更重要的是,故事仅仅是在小格局范围之内的博弈,却挖掘出了无比深远的回响。电影对于正义与邪恶的对峙、罪恶滋生的社会根源展开了深刻的讨论,特别是罗生门的话题让作品的核心思想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不要说商业电影了,即使对艺术电影来说,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可以说,“借刀杀人”以小见大,折射了整个社会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借刀杀人”的小格局却演绎出了大场面,与“百万美元宝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寻找梦幻岛”则恰恰相反——后者的故事看似依托在恢弘的历史背景之下,讲述了大背景里小人物的生活,但由大入小之后,主题却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入挖掘,十分令人扼腕。
“借刀杀人”的整体质量丝毫不逊色于“偷心”、“卢旺达饭店”、“灵魂歌王”等作品,甚至还更胜一筹,而故事核心思想更是足以和“卢旺达饭店”这样背负着历史包袱的作品相提并论,所以,不少影评人坚信这部作品可以在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部门斩获提名,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结局却恰恰相反,“借刀杀人”在整体项目上纷纷被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无视,商业属性成为了其最大绊脚石,没有能够让这部作品在取得票房大捷之后更近一步;可是“借刀杀人”却在更多依靠个人发挥的演技部门赢得了两个提名,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显然认为比起故事来说,表演才是电影的灵魂。
提名名单公布之后,这一结果成为了人们争议的焦点,除了声势节节攀升的“飞行者”之外,人们都在讨论着,“借刀杀人”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这部别出心裁的犯罪惊悚电影是否达到了“亡命天涯”的高度,两项演技提名是否体现了这部作品的真正品质?
除了“借刀杀人”之外,仅仅只收获了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维拉…德雷克”也被认为是金球奖的一个遗憾,这部由英国著名导演迈克…李(Mike…Leigh)执导的新作,在不久之前的威尼斯电影节斩获了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并且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上收获了十一项提名,领跑榜单。
在欧洲大陆,这部深入探讨了生命和选择的作品受到了无数赞誉,被认为是2004年最具深度、最具力量的作品,远远比“飞行者”要更加出色。可是来到北美大陆之后,却在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遭受到了冷遇,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尤其是最佳编剧部门。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一方面为“借刀杀人”的落选感到扼腕,另一方面却又没有办法指责金球奖的提名不够公正,因为这是颁奖小年,因为一系列作品实力接近,因为除了绝对强势领跑的“飞行者”之外,其他任何一部作品赢得提名都是正常的结果。
不过,有一点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在金球奖最佳影片两个部门的所有提名之中,扣除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歌剧魅影”后,加上“维拉…德雷克”和“借刀杀人”,这十二部作品将为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五个提名席位展开争夺。除了几乎预定了一个提名席位的“飞行者”之外,另外四个席位将由十一部作品竞争,格局之激烈着实难得,任何一部作品入选、任何一部作品掉队,这都将不会是意外。
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做出的最终选择中,“杯酒人生”收获七项提名,音乐喜剧类最佳电影、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电影配乐出人意料地领跑整个名单,成为了金球奖的最大宠儿,这也堪称今年颁奖季的一个缩影。
备受瞩目的“飞行者”则紧随其后,入围了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最佳电影配乐等六项提名,声势也毫不逊色,进入奥斯卡之后,得益于技术部门的优势,这部作品的前景还会进一步提升。
分别赢得五项提名的“偷心”和“寻找梦幻岛”也依旧保持在第一集团,成为了目前颁奖季的第一阵容。
值得一提的是,话题之作“卢旺达饭店”收获了三项提名,分别是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歌曲,成绩不俗,这也再一次延续了其制作公司西洋镜影业过去五年时间都在金球奖上斩获提名的优良传统。
作为目前二线电影公司的中坚力量,西洋镜影业以艺术电影起家,现在在艺术电影方面的优势也依旧不可小觑。相对于依靠三部电影一夜成名的混沌影业,西洋镜影业显然是底蕴深厚。
这一次,“借刀杀人”为混沌影业带来了两项演技提名,但依旧落后于“卢旺达饭店”。如此场景,似曾相识,去年的此时此刻似乎也是如此,但这一次,西洋镜影业内部却没有沾沾自喜,甚至没有人庆祝。
449 位置调转
“杰森?”塔克敲了敲门,然后推开办公室的门,却没有看到杰森的身影,回头看了门口助理的办公桌一眼,她指了指瑞恩的办公室,塔克不由轻叹了一口气,站在原地摇了摇头,然后朝着目标方向走了过去,敲敲门,扬声喊了一句,“瑞恩?”但却没有推门,仅仅只是站在门口。
以前他总是自由进出瑞恩的办公室,但最近……瑞恩的脾气越来越急,再三要求他必须敲门进入,“这是办公室的基本礼仪,一种尊重”,这是瑞恩的原话。塔克一开始还不当回事,但上次瑞恩真正地发了一次火之后,他就意识到,瑞恩不是在开玩笑。
“进来。”瑞恩的声音响起,塔克这才推门走了进去,果然就看到杰森坐在瑞恩正对面的椅子上,两个人正在交谈着什么,不过此时暂时停了下来,双双转头看向了他。塔克心底轻轻一咯噔,莫名地,他就想起了当初兰斯离开公司时说的那番话,他是不是应该也对瑞恩保持警惕?因为他相信,一旦他失去了作用,瑞恩把他当做弃子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瑞恩一向和他比较亲密,但今天为什么会和杰森在一起商量?
“塔克,有事吗?”瑞恩开口说到,这让塔克心里很不舒服,这句话难道不应该他问杰森吗?
“没有。”塔克挥了挥手里的报纸,“金球奖提名名单出来了。”这句话还没有说完,杰森就和瑞恩交换了一个视线,塔克顿了顿,迟疑地说到,“我们的作品拿了三个提名,我觉得你们应该想要知道。”
瑞恩把视线从杰森身上收了回来,“我和杰森刚才也在说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瑞恩会倾听杰森的意见了?塔克僵硬地扭了扭肩膀,然后在杰森旁边坐了下来,“我们过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两个提名,杰森认为,我们接下来应该把学院公关侧重点改编一下,主要冲击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再就是最佳男主角。”
“这样会不会野心太大了?”塔克调整了几次,这才寻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不要小看‘借刀杀人’。”杰森开口回答到,但塔克却没有转过头来,杰森也不介意,继续说到,“这次和去年不一样,现在圈内到处都可以听得见大家对‘借刀杀人’的赞誉,由于在金球奖遭遇了冷待,接下来奥斯卡投票时,同情票会在这些赞美声音里发生严重倾斜,说不定到时候他们的提名就要数不过来了。”
塔克仔细打量了一下瑞恩的神情,急切地说到,“那我们现在要对付‘借刀杀人’了吗?散播一下他们的负面消息吗?”
瑞恩摇摇头,却没有说话,开口的依旧是杰森,“我们没有这个精力……”可是塔克却打断了他,“瑞恩,我们不仅要胜利,而且不能让兰斯有更多发展空间了。”
瑞恩终于开口了,“现在我们的宣传力量都集中在‘撒哈拉骑兵’上了,第二波宣传已经开始,我们不能把所有公关力量都压在‘卢旺达饭店’上。”瑞恩看向了杰森,这让塔克不得已也转头看了过去,“今年不出意外,估计是‘飞行者’的年份,‘卢旺达饭店’争不过的,这也意味着,‘借刀杀人’也争不过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对付兰斯,韦恩斯坦兄弟就不会轻易松口的。”
“飞行者”是米拉麦克斯影业和华纳兄弟一起制作发行的,可谓是强强联手。
塔克张口还想说话,瑞恩却制止了他,“颁奖季公关我们应该集中在自己身上,希望自己取得更多成绩。就好像‘撒哈拉骑兵’一样,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去抹黑对手了,只能希望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然后再去考虑其他事——我是说,如果有余力的话。”
一年时间,仅仅只是一年时间,事情就已经翻天覆地了。去年他们还想着如何打压兰斯,但今年却已经自身难保了,事情的变化着实太过迅速,让人措手不及。
塔克心有不甘地说到,“难道我们就这样放任兰斯壮大起来吗?”
瑞恩和杰森都有些沉默,混沌影业的上升势头已经抑制不住了,这是既定事实,他们心里无比难受,但却不得不接受。瑞恩深呼吸了一下,“当然不是。我们自己没有力量去对付兰斯,但不代表米拉麦克斯和华纳兄弟没有。我们现在没有保守的余地了,只能把所有底牌亮出来。”
塔克微微皱起了眉头,“事情没有那么糟糕吧?”
瑞恩轻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杰森低声说到,“‘撒哈拉骑兵’是我们实现自我救赎的最后机会;而‘卢旺达饭店’将会是我们的奋力一搏,如果成功了,接下来‘晚安,好运’的机会将会简单很多。”
“晚安,好运”,塔克几乎都要忘记这部作品了,乔治已经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2005年二月即将正式开机。他们的确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他们需要更多喘息时间,这样未来的计划才可以展开。
想到这里,塔克收回了视线,缓缓地靠在了椅背上,陷入了沉思。
曾几何时,他们还期待着最后推动一把,看着兰斯坠落悬崖,但现在他们就已经自己站到了悬崖边上,而兰斯已经脱离了危险区。这就是好莱坞,隐藏在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童话背后,也是一夜破产、一夜消失的深渊。
与西洋镜影业内部的严阵以待不同,奥斯汀似乎有点远离了焦点,就连消息的接收都变得缓慢起来。金球奖提名名单公布了两天之后,兰斯才记起了这件事——柯尔在电话里提到的,“所以,我们表现得怎么样?”兰斯好奇地问道。
柯尔被这一反问噎住了,提名名单几乎在所有的报纸都可以看到,他想当然地认为兰斯肯定已经知道了。柯尔今天打电话,主要是询问“罪恶之城”接下来的拍摄计划,是否会和金球奖颁奖典礼发生冲突,然后应该如何作调整,结果没有想到,兰斯开头就来了这一句……
“两项提名。”柯尔无奈地解释到,“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
兰斯挑了挑眉,“没有其他的了?”兰斯颇为意外,不仅意外电影没有赢得导演或者编剧之类的提名,更意外他居然拿下了最佳男配角提名。所以,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柯尔报了,这才有此一问。
“没有。”柯尔颇为扼腕地说到,“我原本也以为会有更多的,特别是剧情类最佳电影,六个席位,居然还是没有我们。”柯尔没有说的是,他以为兰斯赢得最佳导演提名十拿九稳,但结果……
兰斯撇撇嘴,说不失望,肯定是假的。“借刀杀人”这部作品从筹备阶段的构思和剧本开始,他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拍摄出来的成品也得到了舆论的认可,他势必有更多期待。这让兰斯想起了“上帝之城”——它在金球奖上也仅仅只有一项提名,不同的是,“上帝之城”时兰斯自己也没有抱太多期待,但“借刀杀人”还是隐隐期望着能够实现突破。
“看来,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对我的印象很糟糕。”兰斯半开玩笑地调侃到。
“那你就应该留在洛杉矶,和汤姆一起参加公关活动。”柯尔对这一点其实颇有怨言,他和兰斯提了两次,但兰斯却始终不为所动。
兰斯轻笑了一声,如果时间允许,他其实也希望能够多参加一些公关活动,即使不是为了颁奖季,对于未来人脉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去年“上帝之城”时,他是没有这个资格,进不了门槛,但今年却比较特殊,“罪恶之城”已经准备就绪了,弗兰克…米勒也始终摩拳擦掌,兰斯取舍之后,还是认为把这部作品拍摄好更加重要,毕竟颁奖典礼的事有太多不确定性。
“现在汤姆的形势如何?”兰斯没有继续和柯尔纠缠,转移了话题。现在兰斯在“借刀杀人”上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他能为汤姆做的事情着实有限,就要看派拉蒙和汤姆公关团队的努力了。
柯尔耸耸肩,“整体声势不,不过想要和莱昂纳多竞争,形式十分紧张。”
“不要小看杰米…福克斯。”兰斯提醒到,上一世,莱昂纳多就是输给了“灵魂歌王”的杰米,这一次的确被人们认为是莱昂纳多距离小金人最近的一次,但输给杰米,着实不冤。
“我们现在的形势不,不过接下来派拉蒙希望更近一步,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几个部门都集中更多公关力量,希望在奥斯卡上有所作为。比起其他作品来说,我们现在的位置其实很好。”柯尔解释到,“怎么样,你对最佳男配角有想法吗?最近圈内关于你去拿最佳男配角的呼声着实不小。”
“呵呵,你和我开玩笑吧?”兰斯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自知之明,影史上凭借处女作就赢得演技小金人的演员确实存在,但他不认为自己在“借刀杀人”里的演出已经达到了如此高度。
“为什么不?”柯尔反问到,“今年男配角部门竞争并不算激烈,而你还占据了一些优势,搏一搏,还是有希望的。”
450 风声四起
柯尔是兰斯的经纪人,他考虑的自然是兰斯的利益,他不在乎汤姆能否赢得奥斯卡小金人,但如果兰斯能够凭借着“借刀杀人”斩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故事就是截然不同的版本了。
仅仅只是想象一下:先斩获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外语片小金人,而后收获最佳男配角小金人,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起点高度,未来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更是令人期待,这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了。
“兰斯,你知道现在洛杉矶的风声吗?”柯尔没有放弃,再接再厉地说到,“大家普遍认为,从绝对硬实力来说,你和克里夫…欧文是最大的热门——难道克里夫在剧组没有和你聊起吗?”克里夫接替了本…阿弗莱克,在“罪恶之城”里饰演德怀特一角,现在也和兰斯在奥斯汀紧锣密鼓地拍戏。
兰斯呵呵地轻笑了两声,“他应该不敢开口。”一句调侃让柯尔愣了愣,随即才反应过来,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演员,彼此之间可算不上朋友。
柯尔哑然失笑,“总之,现在不仅仅是影评人在称赞你的演出,业内不少演员、导演还有编剧,都认为你的表演太过惊艳了。”
“借刀杀人”上映之后,由于主要演员只有两位,视线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了汤姆和兰斯身上,将两个人的表现放大之后,一点一滴地研究着。汤姆率先吸引了视线,因为他彻底颠覆了过去二十年演绎生涯的形象,奉献出了截然不同的演出,自然是赞誉如潮;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逐渐发现,即使是在汤姆那惊艳绝伦的表演面前,兰斯的演出也丝毫不落下风——更为准确一点,兰斯大巧无工、内敛细腻的演出迸发出了难以置信的光芒,简直是技惊四座。
与汤姆的演出不同,兰斯的表演看似毫无痕迹,浑然天成,在不动声色之间就将角色勾勒出来,而瞬间爆发力更是将剧本的冲突和角色的棱角推上了极致。这一份功力,没有五年、十年的沉淀是很难达到的;但矛盾的是,兰斯在整个表演过程里表现出的灵性也令人印象深刻,这则是缺少表演经验之后天赋本/能的体现,让人更加确信,这是兰斯的第一次大屏幕演出。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兰斯受到的关注和肯定越来越多,在最佳男配角部门的呼声居然一马当先——金球奖的提名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之一。
所以,柯尔的心思这才开始活络起来,期待着兰斯能够在奥斯卡有更近一步的突破,“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愿意的话,派拉蒙接下来的宣传计划可以做出调整,我们会为了你的第一座演技小金人竭尽全力。”
不可否认,兰斯心动了。
如果他说,怀抱着表演的梦想,他会从来没有梦想过自己站在奥斯卡舞台上,在万千瞩目之下赢得自己的小金人奖杯,那么他就是说谎;事实上,对于大部分演员来说,奥斯卡小金人就是穷其一生的最高追求,而那些渴望赢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演技认可的则是更高一层的追求——毕竟欧洲和北美的审美标准不同,欧洲的表演底蕴也远远超过北美;至于那些纯粹享受表演所带来快乐的演员,更是凤毛麟角,兰斯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那样的高度。对于他来说,奥斯卡小金人就是演技梦想的终点,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
听着柯尔煽动力十足的话语,兰斯的内心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几乎就想要立刻点头答应。但,他已经不是那个为了梦想就可以不顾一切的人了,他也已经不是那个坚信着付出和收入可以成正比的人了。他清楚地知道,奥斯卡这场游戏,不是体育竞赛,公平竞争,实力决胜,在这场游戏里,事情要复杂得多。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所颁发的,由于学院成员是终身制,这使得学院出现了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成员平均年龄不断增长,而那些成为学院评委多年的老资格,在学院内部的影响力也会伴随着时间的沉淀而越来越深厚,这使得学院品味变得有迹可循起来——这也是韦恩斯坦兄弟崛起的原因,同样也是学院公关的由来。
美国独立电影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奥斯卡就是一群白人老家伙自娱自乐、自命不凡、自大自傲的吹捧游戏。
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却不无道理。第八十四届奥斯卡上,向好莱坞黑白默片致敬的“艺术家”成为当晚最大赢家,这就是最典型的范例,不是说“艺术家”的质量不够,事实上,这部作品的完成度确实不俗,但在那一年却不是最好的作品,马丁…斯科西斯的“雨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战马”、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Malick)的“生命之树”都是完成度与艺术高度并存的佳作,还有关注黑人权益的“帮助”也值得肯定。但笑到最后的,却是满足了学院老年评委们缅怀回忆、自我高/潮的“艺术家”。
所以,真正懂得奥斯卡行业规则的人都明白,最后的赢家不见得是当年最好的作品,而是最符合学院心态的作品。好莱坞资深人士都知道,赢得提名靠实力,赢得奖项靠运气——所谓的运气就是人脉、公关……还有真正的幸运。
这也是为什么提名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也如此重要的原因。外行人看得奖者,但内行人却看提名名单。
在奥斯卡的各大奖项之中,配角部门一直是十分特别的存在,学院评委们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那就是男配角嘉奖功臣,女配角嘉奖新人。
如此规矩追根溯源的话,是来源于好莱坞产业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因为歧视女性,大部分女演员的艺术生涯都十分短暂,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所以学院必须不断嘉奖新人,鼓励更多的新人冒头,补充新鲜血液;而男演员们的艺术生命往往到了三十五岁才开始,许多人都可以一直连绵到六十、七十高龄,这也使得好莱坞有一大批在业内打拼多年却始终没有得到认可的中坚演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在他们演员生涯的中后期,出现一部值得赞誉的作品,那么学院评委就会以一座小金人来犒劳他们的坚持和奉献。
这不是定律,但的确具有强大的惯性。女配角部门,年轻女演员的得奖几率远远大过进入业内超过十年的资深演员;男配角部门,年轻男演员几乎都是陪跑的炮灰,提名刷履历,然后等待着时间的沉淀。
所以,今年女配角部门的最大热门是年轻气盛的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Portman)和登陆好莱坞仅仅五年的凯特…布兰切特,而男配角部门的强有力得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