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影巨匠-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角色分量的分配和剧情内容的侧重,可以从本质上看出,好莱坞编剧和制片人对性别的区别待遇。
正如“综艺”所说,好莱坞对“女性英雄”的定义就是,性/感的能打的女人,她们在大屏幕上归根结底还是用来制造视觉效果的道具,与花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当“狂暴之路”这样一部作品横空出世时,真正地将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放在一个天平的高度平等对待,这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几乎可以说是对传统思想的正面挑战。即使在2015年也是如此,更不要说现在才是2006年了。
查理…辛的采访随即就出现在各大媒体、各大门户网站之上,短短十二个小时之内就成为了最为火热的话题,他的过激言论不仅没有得到指责,反而激发了大量男权主义者们的支持,纷纷在网络上对查理表示了支持。火爆程度甚至隐隐超过了上周首映式的盛况,一石激起千层浪,场面之壮观着实难以想象。
美国目前最大的男权行动团体(en’s…rights…ativists)更是公开以“道德沦丧:联手抵制‘狂暴之路’这样一部丧失尊严的女权婊作品!”为标题进行撰文,刊登在网络上,浩浩荡荡地拉开了抵制活动。
“当看到‘教团:1886’这款游戏出了预告时,我身体里的宅男因子开始亢奋,这是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同时也是足以让人们迷失其中的一段时期。但可惜的是,这款游戏失败了,比二战时市场花园行动还要糟糕。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款游戏而已,这也给了我一次教训:一个游戏、一本书、一部电影的营销策略足够成功,它就可以糊弄消费者,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才不会被欺骗。同样的教训,也可以使用在‘狂暴之路’身上。
如果你和我一样,对‘狂暴之路’的上映充满了期待,一方面是对导演的信任,一方面则是病毒视频的出色,当然还不能忘记精彩连连的预告片,所有一切都显示着,这似乎应该是一部直男的最爱。但我却是如此天真,当导演把这一坨翔直接砸到我的脑袋上时,我还一厢情愿地相信着:麦克斯会成为那个左右战局的人。
但结果就是,我整个人都掉进了粪坑里。
查理兹…塞隆一直在出现,一直在出现,就好像麦克斯是那个扛着摄像机的人,这着实让我感觉不安,最终,不详的预感终于在查理兹…塞隆开始朝着麦克斯怒吼下达命令时应验了——没有人可以也没有人应该向麦克斯下达命令。更不要说是一个女人了。
我试图在否认这个事实,不仅因为这是对‘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侮辱,也不仅因为躲在摄像机后面的施特雷洛看起来像是一个娘/炮,还因为这对所有男人都是一种侮辱。当我看到五位女人以‘****的姿态登场时,我一度重燃了希望,但随后就被掐灭了,因为这些/***们居然逃脱了束缚,开始反抗,甚至还杀死了主人;当我看到施特雷洛在首映式之后的采访中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是的,这部电影的主角是费罗莎’,我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愤怒——
这是‘疯狂的麦克斯’,而不是‘疯狂的费罗莎’,也不应该是。了,所有一切事情都了,得离谱。但我却无能为力,不是吗?因为我不是站在摄像机后的那个娘/炮,我被迫需要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作品,不,准确来说,这是一部女权婊的作品。这简直是有史以来最荒谬也最恶心的一部作品。
女权婊的最大问题不在于强迫那些好莱坞制片商们必须给予女权主义的足够重视,还在于她们强迫所有男性都必须接受这一点,她们竭尽一切能力试图证明女人比男人更加强大,女人才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掌控者,彷佛一夜之间,美国就成为建立在三千万女人/阴/部之上的国家了。
更为无耻的是,‘狂暴之路’是否改名为‘疯狂的…他/妈/的…变装癖…麦克斯’?没有,它没有!它依旧用着麦克斯的名号,试图让所有男人走进电影院去接受一部女权主义的作品、一部女权婊的作品。
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全球各地的男人都被沙漠追逐、连环爆炸、火焰连天忽悠去观看了‘狂暴之路’,结果却成为了女权婊的宣传片,眼睁睁地看着美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毁于一旦,甚至还在眼前重新书写。这对于历史、对于文化、对于传统来说,无异于是最大的一个讽刺。
孩子们将如何自我定义?他们将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男孩们又将如何在女孩们面前抬起头?女孩们又将如何继续安分守己?妻子将应该如何支撑起所有家务?而丈夫又将如何面对妻子的反抗?这是整个社会基础的动摇,对家庭文化、对社会发展、对教育系统的蔑视和挑衅。
当社会上越来越多女人打着‘**自主’的名义,试图离开家庭、抛夫弃子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时,‘狂暴之路’不仅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孤独和丈夫的无助,甚至还火上浇油地鼓励这一点!当看到麦克斯在费罗莎的命令之下,将狙击枪交给费罗莎,心甘情愿地成为枪托时,我出离的愤怒了:难道这是在暗示着,女人比男人更加出色?所以,男人应该回家做家务,而女人则应该挑起经济脊梁?
这是时代的倒退,也是社会的耻辱。
好莱坞以及‘狂暴之路’的导演将我和其他男人欺骗进电影院,戏弄了每一个男人的情感,践踏了每一个男人的尊严,我感到无比愤怒。所有一切看上去是多么美好,这看上去就像是我们渴望了那么久的一部动作电影,一部讲述孤胆英雄对抗千军万马的精彩电影。
但,让我们都清醒一点吧。这是他们用来灌输女权婊思想的载体,这是女权婊和好莱坞的左翼分子们徒劳地强调女人在——包括体格、力量和逻辑——所有方面都和男人平等的特洛伊木马,这是他们用来模糊男女之间界线的小花招,并且会在将来彻底毁掉男女关系。
所以,帮你自己也帮全世界所有男人一个忙,不仅仅只是拒绝观看这部电影,还要将这些话语尽可能地传播给其他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团体的成员一样明智,更不要说他们会被那些爆炸和火焰所迷惑。因为假设他们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让‘狂暴之路’继续风靡下去的话,那么你、我以及世界上的每一个男人——还有真正的女人——将再也别想看到一部不包括该死的政治说教或者女权婊思想的真正动作电影了。
如果,你想看一部真正的动作电影,我会推荐‘战警3’。那么,问题来了,施特雷洛到底是准备出柜了?还是改名为菲丽希缇…霍夫曼了?”
911 抗议示威
男权行动团体的这篇文章,可谓是石破天惊,在结尾处更是对兰斯进行了冷嘲热讽——菲丽希缇…霍夫曼去年主演了“穿越美国”这部作品,至今还在被人们嘲讽,她在电影里饰演了一名想要变/性/成为女人的男人。
文章在网络上发布之后,刹那间就引发了全美各方面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应,将这股热潮直接引爆,仅仅在第一天就有三个保守团体发布了官方声明,表示了对男权行动团体的支持,更是有人在网络上发布了“联名抵制‘狂暴之路’”的投票,希望能够呼吁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抗议的行列中来。
周四傍晚六点,一百五十名男权行动团体成员聚集在了洛杉矶好莱坞大道的船长剧院门口,举行了抗议示威,“这无疑是对男人的一种侮辱,同时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歪曲解读!如果放任这部作品继续火热上映下去,那么下一代青少年就将会陷入堕落的深渊,这是整个国家灭亡的开端!”他们号召着所有男人以及“真正的女人”都加入他们的行列,抵制“狂暴之路”,拒绝进入电影院,而且他们还表示,下周将会正式在全美十大城市展开抗议游行,希望更多人能够支持他们的行动。
团体集会抗议的行动,成为了一剂催化剂,刹那间让相关话题的炒作热度达到了极致,本来“狂暴之路”就是过去一周之内的最大热点,现在更是火上浇油,所有新闻媒体接到消息之后,都朝着船长剧院蜂拥而至,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关注最新动向。
事情的发展着实有些太过迅猛,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昨晚查理…辛突然发难,今天凌晨男权行动团体撰稿呼吁,傍晚就进行了示威,所有一切显然都是早有预谋,就是希望在混沌影业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且,一旦下周的抗议游行得以成行,这对“狂暴之路”的票房打击是十分严峻的。
众所周知,暑期档之所以能够独/立出来,就是因为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瞄准了夏天时分人们对户外活动的热衷,在这之中,男性市场无疑是重中之重。200年之后,女性市场在暑期档的比重略微有所崛起,出现了不少专门为女人打造的夏天爆米花,但平均来看,男性依旧是票房市场主力,可以占据六成乃至六成五的比重。
“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在首映周末发生了枪击事件之后,票房的急速下滑就是最佳证明,最终北美累积票房遗憾地没有能够超过前作“黑暗骑士”。现在“狂暴之路”显然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男权行动团体的狙击无疑将成为次周票房乃至后续所有票房的最大障碍。
混沌影业上上下下顿时陷入了慌乱之中,如此情况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无比棘手。
这让人不由就联想到了去年“断背山”的横空出世,关于同性恋的争议爆发连绵到了全美各个角落,最为保守的犹他州更是直接宣布禁映该片,美国的保守派和宗教团体发动了六万人联名抵制“断背山”报名奥斯卡,重要保守派势力的主席还公开表示,“我认为禁止电影上映会让观众意识到这部电影里有一些不好的东西,这对年轻人来说更重要。”而总统乔治…布什的回应则代表了美国主流社会对这类题材作品的态度,“还没有看过,但已经听说了。”
事实上,“断背山”遭遇的抗议并不算严重,因为电影扛着“政治正确性”的大旗。涉及到歧视的问题始终都十分敏感,同性恋歧视和种/族/歧视一样,都是碰不得的烫手山芋,尤其是美国提倡“言论自由”,就好像“华氏11”这样公开谴责总统的电影,即使白宫深恶痛绝,甚至可以背后操纵,削减电影的上映规模,但他们却不能禁止这部电影的上映,后来反映了爱德华…斯诺登(edard…snden)事件的“第四公民”也是如此。所以,“断背山”这才得以在争议中前行。
性别/歧/视的问题也不例外。其实,类似的歧视几乎可以说是行业潜规则,人人都知道,但却没有人会主动提出来,因为在明面上来看,反对的声音是“政治不正确的”,在现在努力消灭歧视的大环境之下,这样的言论根本站不住脚跟。性别/歧/视可是比同性恋更加政治正确性的一个话题,在提倡男女平等近半个世纪之后的现在,根本没有人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将“歧视”进行到底——当然,极端保守团体是个例外。
更何况,“狂暴之路”比起“断背山”来说,更加无辜。“断背山”实实在在地讲述的就是一个同性恋故事,这是整个故事的主线,遭遇争议无可厚非;但“狂暴之路”却丝毫没有显露出歧视男性——自然也没有歧视女性的特性,整部电影真正提倡的是消灭性别隔阂的平等,真正的平等,现在却莫名其妙地沦为了枪靶子,让人着实哭笑不得。
“狂暴之路”面临的抗议远远比“断背山”要来得更加汹涌,毕竟后者只是一部文艺作品,从威尼斯电影节开始起步,慢慢发酵,整个上升曲线十分温和;但“狂暴之路”却是暑期档票房大片,首映周末还打破了影史记录,争议如同火山一般喷发而出,有种天崩地裂的恢弘气势。
兰斯接到詹姆斯…柯登的来电时,正准备走进电台直播间,“狂暴之路”剧组正在迈阿密进行紧锣密鼓的宣传,听完詹姆斯的阐述之后,兰斯一时间有些沉默。如果说,这背后没有华纳兄弟或者索尼影业或者迪斯尼的身影,兰斯绝对不相信,但不管幕后推手是谁,混沌影业现在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即使是大型电影公司,面对这样的危机公关也是无比棘手的,参考去年的“断背山”就知道了,焦点影业的公关手腕堪称业界顶尖,他们身后还站着环球影业,但最终也没有能够力挽狂澜。更何况是混沌影业呢。
不过,在“狂暴之路”上映之前,兰斯就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了,在2006年讨论女权主义,这和2005年讨论同性恋是一个道理,准确来说,在构思这个项目时,兰斯就已经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只是,现实情况更加汹涌更加刺激,远远超出了兰斯的预期,“所以,你要我们怎么做?”詹姆斯询问的声音传了过来,现在不过六点十五分,船长剧院门口的游行示威仅仅只进行了一刻钟,如果应对得当,这场公关危机还是可以扼杀在襁褓之中的。
兰斯左手大拇指不由再次轻轻摩挲起来,他知道詹姆斯的意思,但这场公关危机却是在所难免的,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他不能等对手出招,然后再见招拆招,而应该主动出击,化解危机。如果可以的话,将危机化为动力,为“狂暴之路”制造舆论声势,不仅在票房方面可以冲击新高,而且还可以为年末颁奖季提前开始准备,一箭双雕。
不过,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困难,一个不小心,就会闹得自己一身污水,洗都洗不白了。
“报警。”兰斯简单地给出了答案,这让詹姆斯愣了愣,他想到了很多办法,但却偏偏漏掉了这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可是……”詹姆斯出声说到,可是公关危机怎么办?接下来要怎么应付?但兰斯却打断了他的话语,“我会让珀西给桃乐丝打电话的,我直播结束之后再说。”
挂断电话之后,兰斯深呼吸了一下,就再次恢复了平静,走进了电台直播间里,从容地投入宣传之中。想要击垮他,想要击败“狂暴之路”,没有那么容易,如今局面是苦心经营之后的结果,他当然不会没有任何准备。
船长剧院门口很快就迎来了洛杉矶警/察,由于这一抗议活动是临时发起的,没有取得市政厅的许可,所以他们的行为已经妨碍了公共安全,在警/察的督促下,他们不得不就地解散。这场虚无的抗议活动,头尾仅仅只持续了二十五分钟不到,然后就宣告结束,等待下周的正式抗议活动。
混沌影业面临的第一波公关危机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但,这场犹如夏日雷阵雨一般的抗议活动,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各大报刊媒体纷纷报道了这场活动以及男权行动团体的那篇文章之后,话题热度开始徐徐攀升,不仅仅局限于电影产业内部了,甚至开始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扩散开来,从一个单纯的娱乐事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社会事件。
事情,逐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路易斯安那州的牧师比尔…麦卡尼(bill…artney)成为了第一个响应号召的人,他对记者表示,“这是一场灾难,彻头彻尾的灾难,女权主义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笑话。所谓的性别歧视早就已经不复存在,性别之间的不平等早就已经结束了,现在的女权主义就是用来压迫男性、残害男性、腐蚀男性的傀儡而已!这是整个社会的耻辱,更是整个社会的退步!”
912 公关危机
牧师比利…麦卡尼认为,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可以自由地去做任何事情,所谓的性别歧视早就已经过时了;那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她们歇斯底里、反应过度、没有任何幽默感;她们还情感冲动地指责所有一切潜在问题,彷佛整个社会都在针对她们。 但事实上,她们才是破坏社会安定的毁灭者。
作为牧师,比利在宗教方向的影响力自然是不可小觑,他的发言将会得到许多忠诚教徒的响应,就好像去年的“断背山”一样,电影在犹他州被禁映之后,州内的大部分居民其实都没有太大反应,他们都遵从着教会的执导,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当然,这些保守势力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构建基石。
美国共和党始终在宣传的传统文化就是:男主外女主内,郊区购买一栋别墅,慢慢还房贷,工作稳定,有两个到三个孩子,养一条狗。这种中产阶级的固定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而且也是美国的普世观念,继而也诞生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中年危机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美人”和“杯酒人生”了。
可以说,这就是美国的主流人生观。
当然,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的融合和冲撞是一个永恒主题,而且鲜明的贫富差距也势必将会导致阶级观念的差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丰富多彩也是北美大陆的特色之一。但整体而言,主流思想的枷锁还是难以冲破的,“断背山”遭遇了奥斯卡的无视,“芝加哥”战胜了“钢琴家”,“阿甘正传”击败了“肖申克的救赎”和“低俗”……这都是最直接的证明。
所以,当比利站出来发声时,对于中产阶级的巨大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在中部以及南部地区,影响甚广。不仅如此,比利还再次大声呼吁,“在当代社会,女性已经赢得了属于她们的合法地位,现在她们应该停止伤害自己的丈夫,甚至是自己的孩子,重新回到家庭里,担任起传统女性的角色。”
经过半个世纪的争取之后,女性已经赢得了诸多权利,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些权利又开始逐渐受到了攻击,比如合法/堕/胎的权利,离婚的权利,女性进入劳动市场的权利等等。
因为一种观点认为,女人在事业领域与男人的竞争造成了双重的伤害:一方面她们把男人逼成了工作狂,以便能够留住自己的好工作,比如脑力劳动的职位;另一方面又使得男人更容易接受坏工作,如同体力劳动的职位。与此同时,女人进入劳动市场之后,这也改变了男人的重要性和中心性,也改变了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女人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男人了,但女人却不管如何都是被人需要的,因为只有女人才能生育,但男人却没有。然而,男人也需要被别人需要的感觉。
所以,以比利为首的保守派人士纷纷指责女人进入社会生产劳动,使得男人失业,给女人增加负担。他们呼吁广大女性再次回归家庭。
比利义愤填膺地谴责到,“当一部电影作品,而且还是备受尊敬的导演拍摄出来的作品,还在宣扬这种离经叛道而且毫无意义的思想,并且赢得人们的追捧,这是整个社会的退步,这种思想正在摧毁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整个电影界的耻辱!”
这让人们不由就联想到了去年的梅尔…吉布森,在梅尔侮辱犹太人的消息被爆料出来之前,“耶稣受难记”就遭遇到了宗教人士的强烈抗议,甚至引发了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的论战,但是“耶稣受难记”就被架在火堆上炙烤,源源不断的争论让梅尔饱受攻击。现在,“狂暴之路”也再一次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除了比尔领导的基督教新好男人组织之外,父权组织的领导者罗伯特…布雷(rbert…bly)也站了出来,“荒谬!荒谬!整部电影完完全全荒谬至极!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故事都是愚蠢的,里面的女性角色简直令人发指,这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污蔑和颠覆,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抹黑,无论是那个女将军还是那些女人们,所有的一切都太令人作呕了!这部电影不应该是r级,它完完全全应该是n…17级!它甚至就不应该被制作出来!”
罗伯特简直是口沫飞溅、怒火滔天,一番话语说得慷慨激昂、满面通红,“更为恶心的是,本来应该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角色,却沦为了畸形儿的代名词,这是对男性权威的严重侮辱,甚至是对进化论的侮辱!在男性强权已经被严重削弱的时代背景之下,这部电影试图将所有男人都变成没有男子气概的娘/炮!注意,这是人类灭亡的前兆!人类灭亡!”
父权组织的中心思想就是从基因角度来说,男性从本质上就与女性不同,依赖生理学和进化论来看,男性才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即使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证明了其误性,但他们还是希望社会能够重新回到男性强权的核心家庭时代,让女性重新回到家庭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这才是“正确的家庭价值”。
所以,罗伯特对“狂暴之路”的愤怒是清晰可见的,犹如疾风骤雨一般袭击而来,并且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剧烈的反响——瞬间就把“狂暴之路”推上了风口浪尖,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射了过来,不管是否同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关于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的争论都全部引爆了起来,特别是在上周首映票房创造历史记录的背景之下,关于“狂暴之路”的讨论已经爆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