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影巨匠-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塔克在房间里兜着圈子。连连点头,“行。这个主意不,那就这样办吧……哈哈,我欠你一顿晚餐,绝对没问题!”电话挂断之后,塔克对着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个版面的专访,分成两个部分,主演一个部分。然后导演加上编剧,再加上艾瑞克…巴纳、肖恩…宾、朱莉…克里斯蒂一部分。他们对于这些奥斯卡级别的演员参演一部史诗大片的感想,十分有兴趣。”
这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想象一下“洛杉矶时报”在西海岸的影响力,这对于“特洛伊”的宣传来说简直再好不过了。再加上目前最受欢迎的顶尖脱口秀,“特洛伊”已经做好了在首映周末就全面开火的所有准备。
“首映式的话,巴里希望在洛杉矶举办一个,然后在伦敦举办一个。”塔克又重新回到了此前讨论的话题上,最近忙碌着“特洛伊”的宣传,那种一泻千里、毫无阻拦的顺畅感让塔克的心情无比愉快。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部电影,布拉德…皮特的名号更是畅通无阻,所以塔克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轻快的笑容。“不过,我个人觉得,为什么不举办一场全球首映,在纽约、伦敦、巴黎、柏林、东京、悉尼等多个地方都设置首映场,然后演员全部聚集在洛杉矶,全球同步首映。”
全球首映式是自“哈利…波特”崛起之后兴起的,2002年的“哈利…波特与密室”和“星战前传二:克隆人的进攻”都举行了全球范围内的同步首映,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伴随着高额投入。宣传效果也远远超出想象。
瑞恩脸上露出了成竹在胸的自信,看向了乔治。“我觉得可行。”
乔治的脸上也浮现出了赞同的笑容,对着塔克竖起了大拇指。“工作干得不!”
杰森坐在旁边也是一脸轻松的表情,不过眉宇之间还是显露出了一些担忧,他犹豫了一会,原本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泼冷水,但考虑到公司大局,还是开口说到,“可是预算呢?预算会不会再一次超支?”
全球同步首映式,这绝对又将是一笔巨额支持,一场首映式烧掉三百万并不是天方夜谭,而全球同步举行的首映式的成本至少要翻两番。这对于华纳兄弟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西洋镜影业来说却是不可能的负担。
塔克听到杰森这话,就显得有些不耐烦,“放心好了,这笔钱肯定是华纳出,不可能由我们出。在宣传阶段,我们的投入也就到此为止了,首映式之后的那场庆功宴是最后的支出。”塔克仓促而简短地解释到,显然对于杰森的担忧不屑一顾,“本来宣传就是要花钱的,如果不花钱,那就像‘后天’那样,根本一点声响都没有。难道你希望我们的作品失败?你这一次还想要输给兰斯?你明知道这一次我们输不起……”
塔克说着说着就又激动了起来,只要想到兰斯那个家伙,他就觉得浑身的怒火蹭蹭蹭地往上冒。最后还是瑞恩制止了塔克,“不用你多说,杰森知道,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兰斯那里没有什么动静吗?我是说,除了温室效应的相关活动之外。”
过去这两个月以来,“后天”的宣传策略十分新颖。二十世纪福克斯每周的周一都会固定发布一篇预告片,而后在周三发布新款海报,预告片和海报是搭配的,相辅相成。
比如说在二月第二周周一发布的是世界各地应对灾难时的恐慌,涵盖了中/国、英国、印度、冰岛、俄罗斯等北半球重要国家的片段,紧接着周三发布的海报就是一张世界地图,北半球完全被冰封,南半球则幸免于难。在北半球的灾难地,所有土地都已经被覆盖,分辨不清楚哪里是哪里,但却用一根根小红旗将各个国家的首都标注出来,海报的标语是,“没有人可以例外……全世界。”
每周预告片和海报都有不同的主题,其中包括了科学家对温室效应发表观点的主题,包括了家庭的主题,包括了政/府冷漠应对问题的主题,诸如此类,一步一步地推进,将人们的情绪缓缓调动起来。
另外,二十世纪福克斯还为“后天”建立了一个网站,里面有一个十分特别的专题,显示三个孩子被困在了纽约,其中就包括了男主角杰克的儿子山姆,于是,杰克和其他父母们长途跋涉,希望能够在暴风雪之中找到自己的孩子们。这个叫做“带他们回家”的专题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专题之中每一周都会公布冰川时代的天气变化,以及孩子们在纽约的情况,就犹如现实生活之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一般,让所有人都把视线集中在了这群被困在了世界末日的孩子身上。
不得不承认,“后天”的宣传计划不仅新颖,而且是成功的。每一周都会有无数人关注着预告片和海报的发布,甚至于不少电台都会在节目之中热烈讨论;而网站专题的点阅率更是节节攀升,两个月过去,点击率已经轻松迈过了两百万门槛,还在持续上涨之中,无数家长们都对“那群孩子”的情况给予了热烈的关注,以至于上了“今日”的热门话题,效应着实超乎想象。
但除此之外,“后天”就没有搭配更多的宣传了——准确地说,没有搭配任何需要支付现金的宣传了。整个“后天”剧组就好像葛朗台一般,不愿意在宣传阶段花费一分钱,不少人都调侃,超级碗的广告位置就把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所有宣传预算花光了。尤其是和“特洛伊”的挥金如土比较起来,“后天”就越发显得吝啬了。
所以,瑞恩才会有刚才的如此一问。
“剧组成员会参加‘今夜秀’的录制,不过我得到的消息,兰斯不会出演。”塔克拿到了最新消息,却显得有些疑惑,“你说,兰斯是不是害怕了?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紧要关头,缺席‘今夜秀’的录制?”
“也许,他只是不想要抢走丹尼斯…奎德的风采。”乔治耸了耸肩,调侃着说到。
塔克认真地点点头,“这是一个可能性。但就我个人观点来看,他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害怕了。”说完之后,塔克就哈哈大笑起来,瑞恩和乔治无奈地交换了一个视线,不过这一次塔克很快就收起了笑容,恢复了正经,“我听说了,‘后天’的首映式确定了中/国剧院,然后邀请了超过两百家媒体,另外,迪斯尼、华纳、派拉蒙等几家公司都会派出媒体和嘉宾出席。”
瑞恩却一点都不惊讶,“现在整个好莱坞需要齐心协力把五月暑期档炒作起来,大家都会出席,轮到我们时也是一样的。我们还是在嘉宾名单上多花费一些心思。”瑞恩转头看向了乔治,显然在演员人脉上,乔治握有话语权。
乔治耸了耸肩,“放心吧,交给我了。不过,六号那天,我也会出席首映式,到时候我可以在现场探听一下情况。”作为兰斯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乔治自然在“后天”首映式的邀请行列。“这场战争才刚刚打响,我们不要因为目前拥有的优势就掉以轻心,真正决定票房的,不是我们,而是观众!”
这一次,乔治不希望有任何闪失,但是在好莱坞专业人士眼中却不是如此。
在暑期档即将到来之际,“特洛伊”俨然已经成为了今年暑期档的头号种子选择,不少业内人士都纷纷讨论着,也许八千万的首映票房已经手到擒来,“特洛伊”是不是应该考虑成为“蜘蛛侠”之后第二部北美首映破亿的可能性了?
ps:今天第二更,
198 时代广场
马特…欧文提着公事包,离开了华尔街证券交易所,朝着百老汇大道路口走去,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报刊亭老板蒂姆…泰勒忙碌的身影,马特微笑地打了一个招呼,“又是一个星期一,一切都还好吗?”
蒂姆的脸上浮现出轻快的喜色,“暑期档提前到来了,生活又开始忙碌起来,这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每一年的暑期档,对于报刊亭来说也是喜事,层出不穷的票房大战喧闹震天的宣传对决……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总是不缺乏爆点,人们的阅读热情也伴随着夏天的升温而逐渐攀升起来。
马特却是不由愣了愣,“暑期档不是还有一个月吗?”今天是五月三号,马特低头看了看手表,确认了自己的想法。
“今年提前到这个星期开始了。”蒂姆举起了一份“纽约时报”,“你还没有看这一期的报纸吗?”
“我今天有事需要外出,所以今天还没有来得及……”马特顺口回答到,“给我一份吧。”接过了那份“纽约时报”,马特又看了看手表,“我现在有公事,回来再聊。”说完,和蒂姆道别之后,马特就快步走向了百老汇大道,打了一辆出租车之后,扬声说到“洛克菲勒广场”,这才有时间开始阅读起“纽约时报”来。
暑期档提前一个月,这显然是一件大事,“纽约时报”花费了整整一个版面来讲述前因后果,以及如此决定对于整个好莱坞的影响。在专题报道的最后,“纽约时报”罗列了今年五月份即将首映的电影作品,热闹景象前所未有,甚至比往年的六月份还要轰动一些;。
“‘后天’?”马特看到了本周四即将在洛杉矶举行首映的电影名字,细细地咀嚼了。他当然知道这部作品——超级碗中场秀之后。这部作品的相关新闻就始终没有从视线里消失过,即使马特对于温室效应的关心不多,但也不由自主对“后天”里所讲述的世界末日产生了一些兴趣。
出租车的速度开始逐渐放缓了来。马特不由抬起头来,然后这才注意到了前方的车阵长龙。虽然曼哈顿糟糕的交通情况已经成为了常态,但现在是上午十点多了,上班高峰期已经逐渐缓和来,为什么还是会出现如此拥挤的情况呢?
马特不由嘟囔了几声,出租车司机似乎听到了马特的抱怨,回头解释到,“今天上午七点开始,时代广场和洛克菲勒广场就出现了游行的队伍。越来越多,整个中/城区今天上午都堵得不行。”
“游行?”马特把报纸收了起来,他自然知道如果出现大型游行队伍的话,交通的瘫痪一时半会是没有办法缓解的,“又是因为伊拉克的事?”最近反战的声音伴随着大选的推进,抬头的姿态正在越来越勇猛。
“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司机有些无奈地说到,比起温室效应来说,他显然更加关心自己的生计,“洛克菲勒广场那里。已经被环保人士占领了,我之前听到同伴的最新消息,至少有六千人聚集在广场那里。他们为了这场游行,已经准备了好长时间,似乎今天要持续一整天。”
马特眉头不由就皱了起来,他今天到洛克菲勒广场有公事,他现在可耽误不起时间,“我在这里车吧,直接走过去。”反正只剩几条街了,与其堵在这里,不如靠自己的双脚走过去。
车之后。马特左右看了看街道上的车辆,他现在站在第七大道上。如果顺着西四十三街横穿过去,第六大道此时肯定堵塞得不行。还不如一直沿着第七大道走,到西四十九街在转弯,速度会快很多——因为中间会经过时代广场,那里只允许步行,禁止车辆通行。于是,马特就快步穿过了马路,沿着街道朝着正前方快速迈开了脚步。
纽约的大街小巷如同棋盘一般,规划整齐,东南西北无比清晰,笔直的大路往往能够一目了然。往前走了半条街,马特就远远地看到了时代广场正中央那举世闻名的广告牌——这个广告牌位置是整个时代广场最显眼最昂贵最有效的,而今天,广告牌的位置上却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广告灯牌。
灯牌之上,三个孩子无助而茫然地坐在一个壁炉面前,右边的赫然是杰克…吉伦哈尔和杰西卡…阿尔芭,两个人背靠背安坐在地上,用一条沙发套将两个人团团裹住,可是身体还是在瑟瑟发抖;凯文…哈特则在左边的墙边,坐在厚厚的一叠书籍之上,出神地看着眼前的火苗,茫然自失。四周的墙壁都已经蒙上了一层冰霜,一朵一朵硕大雪花模样的冰霜在复古的壁纸之上盛开,让整个房间变成了一座雪的城堡,即使仅仅只是看着,就可以感受到那铺面的寒冷令牙齿开始打颤,让人忽略现在已经是五月的初夏了。
在整个画面的正前方,用大写的字体写到,“带他们回家”!
那张扬显眼的字体扑面而来,将迫切之中的恳切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们不由自主就开始担心:这三个孩子是不是被遗忘在了世界的角落?在世界末日到来之际,他们是不是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孤独无依?在那毁灭性的寒冷之中,他们到底还可以支撑多久?
马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难道这三个孩子在阿拉斯加走散了?可是想了想,他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有这样一起事件,电视新闻给予报道关注才是正解,家长们是不可能在时代广场购买广告位的;。紧接着,马特就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后天”——如果他没有记的话,这三个人都在“后天”的超级碗预告片里出现过。
想到这里,马特居然有些激动——他第一时间就将洛克菲勒广场的游行与时代广场的广告牌联系了起来,显然这是相辅相成的。这让马特不由有些好奇,“后天”剧组到底还会展开什么样的宣传,这让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开始加快。
伴随着马特的步伐,时代广场的盛况一点一点在视线之内铺陈开来。
此时整个广场上整整齐齐地站着一片蓝色海洋,所有人都身穿着浅蓝色的t恤,熙熙攘攘地站在一起,构成了一片浩瀚涌动的汪洋。其实仔细看一看,现场的人数并不多,最多也就不到一千人,但统一的服装却将人数的优势放大到了极限,恍惚之间彷佛有一万人站在广场上一般,将时代广场完全淹没。
走进之后,就可以发现,眼前的人群每一件t恤都不一样,分为三种款式,分别印着杰克杰西卡和凯文的头像,然后上书“带他/她回家”,他们手中还高高低低地举着各式各样的牌子,用不同纷杂的语气语言和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呼唤着政/府将他们“带回家”。
所有一切都在营造着一种真实:这三个孩子真的需要拯救!需要所有人团结起来,一起将他们拯救回家!就好像“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瑞恩一般,即使是战火连天,即使是希望渺茫,即使是大海捞针,但依旧坚定不移走上了拯救瑞恩的道路,这一份人文关怀这一份真挚亲情,确实让人动容。
即使马特已经意识到,这就是一场电影宣传,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刻,他被打动了,他已经开始好奇,这三个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又应该如何拯救三个孩子?那种世界末日之中的绝望和震撼,透过眼前的“父母们”,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走进时代广场之后,四面八方前来围观的人群已经将整个时代广场彻底包围,那并不宽敞的广场之上至少站满了近三千人,将广场的每一寸空地都占据得严严实实,围堵得水泄不通,只留了正对百老汇大道的这条主通道。
马特走近一看,这才发现,围观人群不仅仅是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是一脸惋惜的表情,他犹豫了约莫半秒,又看了看手表,终究还是没有忍耐住好奇心,停了脚步,询问了身边一名矮矮胖胖的中年黑人妇女,“请问,这里发生了什么?”
那名中年妇女满脸的疼惜,“三个孩子走失了,在冰天雪地的雪地里走失了,现在被困在了一个没有人知道的角落里。上帝,听说那里的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三十度,甚至比西伯利亚还要糟糕,谁知道那三个孩子到底还能够坚持多久。”一边说着,中年妇女一边唉声叹息着,马特站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位中年妇女居然把事情当做真实事件来阐述。
“你看,那个女人就是那个黑人小伙的母亲,她都已经哭得昏过去两次了,小伙子的父亲早逝,只留了一个孩子陪伴着这个可怜的女人,他是她唯一的依靠了。但现在居然找不到了,她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耶稣基督,如果这事放在我身上,我只怕根本不想活了。”
顺着黑人妇女的指点,马特看了过去,然后就看到了一名黑人妇女,有气无力地依靠在身边的伙伴身上,脸色苍白,眼眶之上沾着没有干透的泪水,彷佛已经哭到没有泪水了一般,就连灵魂都从眼睛里消失了。那种悲痛欲绝地情绪,让所有围观者都感同身受。
这……难道这一切不是电影广告,全部都是真的?
199 视线聚焦
马特有那么一瞬间产生了质疑,他几乎以为,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可是抬起头一看,然后就再次看到了时代广场正上方的那个巨大广告牌,杰克…吉伦哈尔的脸庞毋庸置疑,他显然不可能是走失的孩子;而杰西卡…阿尔芭作为一名电视剧新星,也是一位脸熟的演员。那么,这就意味着——这的确是“后天”的宣传手段之一。
马特不由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再次看向了那位黑人母亲,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游行宣传而已,事实上,眼前这些人应该有不少都是群众演员——至少是具有表演/欲的舞台剧演员、业余演员之类的。
此举的目的显然就是希望能够将真实感放大到无限,可同时又因为时代广场广告牌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真正的答案就隐藏在“后天”之中。这堪称是软广告之中的巅峰代表,居然用植入性病毒策略让人们提前带入故事,不仅高明,而且效果无法想象!
马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二十世纪福克斯什么时候如此聪明了?如果二十世纪福克斯这么聪明,他们就不会被步步紧逼到如今的窘迫地位了;如果二十世纪福克斯如此聪明,“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大捷之后,他们就不会没有赢得任何盈利反而是节节败退了;如果二十世纪福克斯如此聪明,他们就不会至今都在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之中吊车尾了。
那么,这一次又是怎么回事?
从温室效应的酝酿到超级碗的引爆,从预告片和海报的铺垫到今天两场游行对撞的激发,宣传手段几乎是在不动声色之间就达到效果最大化。最重要的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宣传费用集中用在了超级碗广告位和时代广场广告牌之上。仅仅只是两笔费用却制造出了难以想象的反响。
马特不得不感叹,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宣传部门这一次真的是招聘到了一位高手。
对比之下,“特洛伊”过去两个多月铺天盖地的宣传。就更像是好莱坞内部的自娱自乐,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宣传。却彷佛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根本无法真正唤醒人们对“特洛伊”的内心认同——人人都知道“特洛伊”这部电影即将上映,但到底有多少人会走进电影院?又有多少人会感受到观看“特洛伊”的渴望?这是无法得知的。
可是看看“后天”,马特可以肯定的是,环保爱好者们会疯狂涌入电影院,对这部电影表示支持;而今天过后,那些对家庭充满依恋和羁绊的中产阶级也会纷纷走进电影院,寻找着“三位失踪孩子”的结局。电影与观众之间产生了共鸣。更加产生了互动,在半年之前就已经将观众带入了“后天”所营造的故事之中。
高明,睿智,犀利!
此时,马特又一次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宣传广告牌上的三个孩子:两男一女,两白一黑,他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三位孩子分别代表中产阶级和贫困阶级。换而言之,“后天”在选角过程中就已经注意到了政/治正确性。避免了各种歧视可能的同时,还将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观众都考虑了进去,将电影影响力进一步最大化。
即使马特不是好莱坞的业内人士。他都不得不为这位宣传策划者鼓掌,依靠他多年分析证券的敏锐和大局来看,站在这背后的策划者绝对是一名智者,同时对于电影的目标群体以及市场的反应回馈都有着深刻的研究,至少在电影市场钻研超过十年!
如果马特知道真相——隐藏在“后天”庞大宣传计划背后的人是兰斯,从始至终都是兰斯,所有宣传策略都来自于兰斯一个人的一手策划,那么马特估计会下巴脱臼,因为他的猜测全部都误了。
此时此刻。二十世纪福克斯内部的感想就是如此:震惊,震惊。还是震惊!
原本对兰斯的宣传计划不屑一顾的高层们,几乎是瞠目结舌地看着五月四号的各大新闻版面。不仅仅是眼镜碎了一地,就连下巴都已经脱臼得几乎要掉落在地上了,他们甚至来不及感受内心的耻辱感,就已经被眼前难以置信的巨大宣传效果彻底震惊得呆若木鸡。
五月三日的两场游行足足持续了六个小时,洛克菲勒广场的游行人士达到了八千名,而时代广场也吸引了超过三千名的观众长时间驻留。更加可怕的是,几乎整个纽约的媒体倾巢而出,超过四百家大大小小的蜂拥而至,第一时间对两场游行进行了采访——因为他们原本以为这是真实的社会事件,等抵达现场之后才发现,这居然仅仅只是一场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