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寒门骄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里起来一次累不着,您不用担心。”
  姥娘却依旧坚持:“行了,别争了,听姥娘的话就行,你现在还小,不知道厉害,小时候要是伤了身子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可不能天天熬着,快睡吧!”
  明天还要起来磨豆子,文蓉也就闭上眼睛睡了,许是像姥娘说的今天累着了,文蓉睡的很沉,早晨磨豆浆的时候,还是姥娘先起来忙活的。文蓉听着动静才惊醒,有姥娘帮忙,姐弟几个顿时觉得轻松了不少。
  文静和文俊兴奋极了,催着姐姐快点出门。文蓉把腰包递给文俊:“你拿着包,今天你负责收钱,行吗?”文俊赶忙点头答应:“没问题,大姐你放心吧,我一分钱都不会算错。”
  “那我呢大姐?”文静仰着脸询问。
  “你帮着装粽子”姐弟三个分好工就推着车子出门了,姥娘跟在后面嘱咐:“路上慢点……”姐弟三个都点头答应。
  站在大门前,看着她们走远,姥娘转回身拿了锄头出门,趁着早晨凉快,到了地里还能锄一会草。
  化肥厂宿舍区,文俊和文静是第一次跟着进来,一开始两人都有些局促,这里的街道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路,工人们都穿着时髦的衣服,讲着一口普通话。有人来买东西,两人只默默地递过去,并不多说话,文蓉看在眼里,也没有多讲什么。好在两人适应的也快,一桶豆腐脑卖完了,两人也恢复了早晨热情满满的劲头。
  回家的路上,两人一直在那里讨论:“还是在化肥厂卖东西卖得快,那些工人都出来买早点。”“那当然了,那些工人工资可高了,天天买着吃也花不完。”姐弟三个一路说笑着回到了家。
  姥娘也已经从地里回来了,做了一锅炝锅面,一家子围着桌子开始吃早饭。文静兴冲冲地和姥娘讲在化肥厂的见闻:“姥娘,化肥厂里的工人穿的裙子和电视上的一样,可好看了。”姥娘笑呵呵地听着几个孩子说话。
  “哟,才刚吃饭呢?”一个女声在门口响起,文蓉抬头看去,原来是三婶,姐弟几个光顾着说话了,没听到有人进来。
  “三婶,你过来了”文蓉打着招呼,三婶应了一声,似才看到姥娘:“这不是陈家婶子吗?您老什么时候来的呀?”
  姥娘把嘴里最后一口面条咽下,擦了擦嘴,才慢条斯理地说道:“你没听你婆婆说呀,她拿着孙子孙女不当亲生的待,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我可不得来看着点吗”。
  三婶赔笑说道:“婶子这话说的,这哪能呀!别人我是不知道,我和他三叔可是心疼蓉蓉姐几个心疼地紧呢!你说我就生了我家文亮自己,巴不得他有几个兄弟姐妹帮衬着,我就跟蓉蓉说过,我也没个闺女,这侄女和自家闺女不也一样吗?现在我多疼她们一些,以后她们长大了,找了婆家,婶子家里不就是娘家吗?两家子常来常往的,你说多好!”
  文蓉心说三婶这话说得可真好,动动嘴皮子,连她出嫁后的事情都算计上了,文蓉不愿意让姥娘和她生那个闲气就抢先问道:“三婶,你来有什么事吗?”
  “这不是你三叔,担心你家的化肥还没买,让我过来看看,我这一来就听说你家的化肥都上到地里了?这速度可是够快的,我这还是晚了一步。蓉蓉倒是有本事了,不光能做个买卖挣钱,干活也麻利,是用不着我们大人跟着操心了。”
  “化肥是二大爷看着帮我们买来的,昨天我大舅和姥娘在地里忙了一天才把玉米地的肥料追完,倒是用不着三婶帮忙了,不过我们家豆子地里的草还没有锄呢,三婶想要操心也有事情做。”文蓉心说你不是疼我们么,看你要怎么心疼。
  三婶丝毫不觉得尴尬:“这草不急着锄,这地里的草,一茬一茬的,你锄的再干净,下一场雨就又长出来了,所以说咱们农民发不了财,就是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用的地方了,你说有锄草那空,就是在我们厂里多加一天班也能多挣几块钱吧!婶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姥娘可不赞同她这一套理论:“她三婶,你这话说的可不对,这地是最不能糊弄的,老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你也是农村土生土长的,这道理不明白?这做工人是挣钱,可要是这地没有人种了,你再多的钱去哪买粮食去?所以说这地才是咱庄稼人的根本,亏了什么也不能亏了地。”
  “这市场上卖什么粮食的没有,婶子你这是老观念跟不上发展了……”三婶依旧不以为意。
  “那这市场上的粮食都不是地里长出来的?都是你们工厂里造出来的?”姥娘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她和当下许多的老人一样,最看不得年轻人看不起种地的张狂样。
  三婶一时哑口无言,干笑道:“婶子说的也是,这地还是得有人种,我呀这不就是准备去买些化肥,给地里好好的追追肥,等着秋天的时候好多收些粮食。”
  文蓉赶紧插话:“那三婶你快去忙吧,我们家化肥买完了,不用你帮忙捎带了。”
  三婶干脆地应道:“那行,我去忙了,三轮车你们不用呀,我推走了啊。”
  文蓉心说三婶来到这说了一早上,就这最后一句才是重点,不客气道:“三婶我们家的三轮车早上还得卖吃的东西,你拉完化肥给用水好好冲冲,别有味道。”
  三婶已经走到院子中间,听文蓉这么说嘀咕了一句“还怪多讲究呢?”推起三轮车就往门外走了。
  姥娘跟文蓉念叨:“你这个三婶子就剩下一张巧嘴了,你妈那时候吃了她多少亏,嘴里好话不要钱的往外蹦,正经事一点不出力……”文蓉笑着听姥娘念叨,一家子收拾完家务,又一起去地里锄了草。
  果然到了晚上天都黑了也不见三婶把三轮车送来,明天早上还得用,文蓉无法只得去三婶家里推。三轮车被停在三叔家的院子里,车轱辘上都是泥,车斗上白色的化肥颗粒和泥水混在一起,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三婶见文蓉来推车子,一个劲的说着辛苦,忙到晚饭还没吃呢,正想刷好车子给送回去,可巧文蓉就来了。文蓉也不愿和她较真,推着车子回家自己清洗去了。


第24章 随身听
  原本文蓉把姥娘接来,是想要好好的孝敬姥娘的,可姥娘忙碌了一辈子,哪里能闲得下来,反倒是更辛苦了一些。有姥娘的帮忙,文蓉轻松了不少,粽子的销量也慢慢上来了,文蓉每天能卖200个左右,豆腐脑也有三百来碗,文蓉这俩天的收入都在100块左右。
  一转眼几天就过去了,,这天,文蓉和弟弟妹妹都要去学校领成绩。因为不用上课,到校时间是八点,正好不耽误文蓉做生意,卖完豆腐脑姐弟三个才匆匆赶到学校。
  文蓉班上老师从第一名开始读成绩,文蓉不出所料的是第一名,被分到了安南七中,除了她,班上还有十几个同学被七中录取,她的堂姐江文丽以最后一名的成绩也考进了七中,其余的三十多人都被分到了东郊镇中学。
  文蓉的同桌江芳也考上了七中,江芳兴奋极了,拽着文蓉的衣袖在那里欢呼:“蓉蓉,太好了,咱们又能做同学了,要是咱们初中都能在一个班就好了。文蓉也高兴,她也是希望两人都能进入实验班。
  老师把报名表发下来,让大家把自己的资料填写完整交了上去,又通知大家在八月三十号的时候到新的初中报道。
  文静和文俊也领完了成绩,正在教室门口等着姐姐。一见到文蓉,文静就赶紧跑了过来“大姐,你猜我考多少分?”文静眼角都是笑意,文蓉猜到这回妹妹可能考的不错:“90分?”
  文静咧着嘴笑着:“嗯,嗯,我语文96,数学也及格了70分,老师还给我发了一个奖状呢。”
  “那是不错,数学提高了不少”文蓉鼓励妹妹。
  跟在后面的文俊不屑的撇了撇嘴,心说70分还不错?他和大姐给她补了这么长时间,才刚刚及格,这个二姐可真是笨,进步奖还算奖状吗?
  “我们家文俊考的也不错吧。”文蓉回过头来关心弟弟,文俊傲娇的点了点头:“还行吧,数学100,语文98……”文静赶忙抢先说道“大姐,文俊还得了一个三好学生奖状呢。”
  “真的,这么厉害呀,既然你俩都考这么好,大姐就想想要怎么奖励你们”文蓉这么一说姐弟两个都急了,眼巴巴的望着大姐,等待下文。文蓉故意沉思了一会说道:“就带你们去市里玩一天怎么样?”
  “真的大姐,你真带我们去市里玩,我们好久没去过市里了……”文静高兴的围着大姐转圈。
  一路说笑着回到家,姥娘正在家里等着,听说姐弟三个的成绩高兴极了,打了一锅浆糊把她们的奖状都贴在堂屋的墙上。听文蓉说要去市里玩,姥娘很是赞同:“去吧,去吧,这几天都忙坏了去市里好好转转……”姥娘边说边从裤兜里掏出一卷卷好的钱要递给文蓉。
  文蓉赶忙阻止:“姥娘,我不要,我有钱,这几天早上卖的钱不少,我都带着了,顺便还要去批一些粽叶和糯米呢。”姥娘自然不依:“你挣得那两个钱可不能乱花,都好好攒着,以后你们姐几个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文蓉就是不接钱,姥娘塞了半天,只得把钱收起来,想着孩子不要就自己悄悄给他们攒起来。姐弟三个收拾利索了推着三轮车就出门了,文蓉原本叫着姥娘一起去,可姥娘不愿意只得作罢。
  这时候室外的温度已经有30度了,三轮车蹬起来带来一阵阵清风倒也不算太热,文蓉问弟弟妹妹想去哪里玩,姐弟两个都没有意见,表示听大姐的。文蓉想要去得地方不少,想了想先带着弟弟妹妹去了市里的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是安南市最大的一个商场,一共有四层,里面日用百货,服装鞋帽都很齐全,安南人只要添置一件贵重的物品都会习惯到这里来买。
  文俊和文静一进了商场就觉得眼花缭乱,文蓉先带着弟弟妹妹在商场里逛了一圈,两个人对什么都好奇,可是看到柜台前穿着统一制服的营业员,就拘束的不敢靠前了。
  文蓉来百货大楼是想买一个随身听,初中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英语了,上辈子文蓉的英语成绩虽然还不错,但还达不到优秀,而且她的口语很差,一直都不敢大声的诵读,就属于老师说的‘哑巴英语’,所以这一次她想在暑假里就把英语练习熟练一些。
  随身听的柜台在百货大楼的三楼,柜台里有好几个知名的品牌,一台台随身听就摆在玻璃的货柜里,文蓉顺着柜台查看。上辈子文蓉从来没有买过这个,还真不知道价格这么贵,毕竟她以前在批发市场见到的随身听都是几十块钱的便宜货。
  文俊和文静也跟在姐姐后面看,最贵的一款随身听是一个知名的国际品牌,要一千多块,黑色的外壳,连着一个原厂的耳机,漂亮极了。几个进口的品牌价格都差不多,最便宜的也要七八百,国产的价格就相对低了许多,最便宜的一款只要一百六。这个价格在现在来说也并不便宜,毕竟现在好多单位工人的工资也就是二、三百块。
  可是文蓉还是想要买一个,一个好的随身听她用到高中绝对没问题,英语她是必须要学好的,未来社会英语的重要性自不必说。等到以后有钱了她还要给弟弟妹妹都买一个,现在就只能三个人共享了。
  柜台里有两个营业员,许是到了中午,两人都有些懒散,倚在柜台上说着话,时不时的瞟文蓉姐弟一眼,并没有招呼的意思。
  文蓉盯着最便宜的一款随身听,默默地在心里算计着自己带来的钱,因为要买东西,她一共带了五百块钱出门,可是如果买了这款随身听再买几盒磁带,进货的钱就不多了,家里的粽叶已经没有了,今天必须要进一些。
  许是文蓉盯得时间有些长了,一个胖乎乎圆脸的营业员走了过来:“同学,要买随身听吗?想要哪一个?”
  文蓉指着最便宜的那一款问道:“姐姐,这个还能再便宜一些吗?”
  “这个虽然是国产的,可也是大品牌,价格已经是最便宜的了,你要是买的话,可以送你一盘磁带。”
  文蓉想了想,还是决定买下,刚要开口,就见先前聊天的另一个营业员凑了过来:“咱们不是还有一台样机吗?那个能便宜,你拿给她看看。”
  圆脸的营业员这才恍然想起,蹲下身从玻璃柜台的最里面拿出一个随身听给文蓉看:“这台和刚刚那个是一样的,这是我们原先的样品机,不小心被划了两道,质量绝对没有问题,你如果要的话可以给你便宜一些。”
  文蓉接过来查看了一下,见机身的正面有两道浅浅的划痕,接过营业员递过来的磁带,按下按键试听了一会,音质清晰,按键也比较灵敏,外观上的一点瑕疵文蓉并不介意。文蓉就决定要买下,营业员请示了柜组的经理给文蓉优惠了50块钱,又送了她两节电池和一盘磁带。
  直到走出大楼,文俊紧绷的小脸才舒展开来,盯着文蓉手里的随身听欲言又止,文蓉笑着递给他:“这个随身听咱们三个人轮流用,初中的时候要学英语了,等会我去买几盘英语磁带,留着暑假的时候学一下。你们俩也选一盘自己喜欢的歌曲,没事的时候听听。”
  文静一听大姐这么说,一刻也等不及了,拉着文蓉的胳膊说道“大姐,你真好,那我们赶紧去买磁带去吧……”
  “你们不饿呀,我们先去吃中午饭去吧。”文蓉想着时间也不早了,怕弟弟妹妹饿肚子。
  “先买磁带,我们不饿……”这回连文俊也憋不住了。
  文蓉无法,只得先带着弟弟妹妹去了新华书店,文蓉本想把初中三年级的配套磁带都买了,可算算钱还是只买了一年级的,剩下的只能等下次有钱再来买了。弟弟妹妹也各自挑了一盘喜欢的歌手磁带,付了钱,文蓉就带着弟弟妹妹去吃午饭了。


第25章 新生意
  百货大楼附近是安南市最早的商业圈,安南市最有名的店铺几乎都在这周围,有人流的地方自然而然的做小生意的人就多。文蓉熟练的带着弟弟妹妹拐进一条小巷,这条巷子里都是各种卖小吃的摊位,现在小吃的品种还有些少,菜煎饼、面条、包子、拉面大都还是以实惠为主。
  文蓉在这里找到了几分熟悉的感觉,她拉着弟弟妹妹在一家牛肉拉面的摊位坐下,这家的拉面非常有名,文蓉重生前他家已经在安南开了好几家分店了,打出的标语就是百货大楼老字号拉面。
  点了两份小碗的拉面,文蓉又买了三杯橘子汁,这种廉价的冷饮后世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拉面还没有煮好,文蓉又去其他摊位转了转,买了一份凉皮拎过来和弟弟妹妹一起吃,文俊和文静是第一次吃这个东西,尝了两口,不住地称赞:“大姐,这个太好吃了。”
  文蓉不觉得有多好吃,面皮不太筋道,辣椒油熬得也不香,以前她吃过许多家的凉皮,最好吃的还是在批发市场门前摆摊的两口子做的,他们是地道的西北人,做出来的凉皮筋道爽滑,配上他们特制的辣椒油香辣开胃。
  姐弟三个吃过了饭,文俊和文静询问大姐接下来的行程,文蓉原本是要去批发市场的,不过现在她不急着去了。刚才吃饭的时候,文蓉又冒出来一个念头,现在她每天卖早点虽然挣得不算少,可是和以后姐弟三人的花费来比,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而且这生意也只能做一个暑假,等到开学之后,文蓉还是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这么起早贪黑的忙碌根本无法兼顾学习,毕竟她不是天才。
  短短的两个月,要想挣到更多的钱,只有再找到新的生意,刚才文蓉就想到了要卖凉皮,货源她想好了,凉皮就去找批发市场门前的两口子那里批发,可是摆摊的地点有些难选。
  化肥厂周围也就是早点生意好做,卖凉皮估计销量不大,人流量大的地方基本上摊位都已经固定了,她这么小小年纪跑去抢生意也很难在短时间里获利。
  文蓉在脑海中迅速的回忆,猛然间想起一个好地方,赶忙招呼了弟弟妹妹骑上三轮车往那边去了。93年的时候,安南市招商引资建了一座大型的服装批发商城,文蓉前世做小吃生意时听许多人谈论过,商城刚刚建好时,因为地方不处在商业区,周围店铺也不多,在那里摆摊做小生意的人并不多。
  新兴路是刚刚修通的一条南北主干道,道路很宽,双向六车道,服装商城就在新兴路东侧,一座四层的大楼矗立在那里格外的醒目。门前宽阔的停车场,零星地停着几辆货车,文蓉在周围看了看,现在的商城好似还没有开业。
  商城的南面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有几家摆摊的摊主在收拾桌子,文蓉正在那里观察着周围的人流,就听着文俊在喊她:“大姐,你看那是小姑……”文蓉顺着弟弟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旁边信用社的门前正走着的果然是小姑姑江广兰。
  文蓉只知道小姑在信用社上班,却没想到是在这家信用社,赶紧喊住了她:“小姑……”
  江广兰听着有人喊,疑惑的回头,见是文蓉姐弟,快步走过来“你们三个怎么来了?吃饭了吗?”
  “吃过了,小姑,我们来市区买点东西,来这边有点事”文蓉见小姑在这里上班,正好打算问问小姑这边摆摊的情况。
  “大中午的太阳这么毒,你们到处跑干什么,也不怕晒着了,走,小姑带你们歇歇去。”江广兰说着就领着文蓉姐弟三个往小巷里走去。
  信用社除了前面的营业厅还有一个后院,院门正对着巷子,江广兰领着她们进了后院,院子不小,院门旁一溜有六间屋子,文蓉没来得及细看,就被小姑领进了门旁的警卫室。
  警卫室很宽敞,屋顶安了两个吊扇,正呼呼的扇着风,一进来就让人觉得凉快了许多。警卫室有两个值班的工作人员,见江广兰进来都跟着打着招呼:“江组长,来了”“这带的是谁呀?”
  “赵哥,李哥,这是我娘家的侄子侄女,来市里买东西的,先在这歇会。”江广兰笑着回应。
  “这大热天的,赶紧让孩子凉快凉快”两人很是热情。
  文蓉姐弟跟着叫了声叔叔就被小姑按在长椅上休息,又给姐弟三个倒了杯水,这才来询问三人最近的情况。
  “蓉蓉,我听你三奶奶说你们在家里自己卖早点呢,生意怎么样?累不累呀”
  “生意还不错;小姑,我们今天就是要去批发市场进货的,我听人家说这边新建了一个商场,我想中午的时候在这边摆摊卖些小吃,小姑,你说行不行。”文蓉有些事情要问小姑就直接把问题提了出来。
  “中午在这里摆摊,那你们不卖早点了?卖小吃的话你们会做吗?再说了这里离家那么远,你们来回也不方便呀?”江广兰很是惊讶。
  “小姑,早点生意我们照旧做,早上卖完早点再赶过来正好到中午饭了,小吃我今天也看好了,就卖凉皮,那个简单,我一学就会了,就是不知道商场这边能摆摊吗,想问问小姑。”其实这些文蓉都了解,市区摆小吃摊的不少,90年代虽然没有城管,可是还有街道居委会呢。摆摊的话,也要在居委会登记一下,居委会会收取一些卫生费,不过现在文蓉还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这些肯定不能了解。
  江广兰觉得做小生意太辛苦了,劝了文蓉一通,见文蓉不肯改主意,只好答应:“行,我和这边居委会的人打个招呼你们要是想摆摊,就在我们单位旁边这条巷子里摆就行,中午这边的生意我看着还是不错的。”问题都解决了,文蓉就坐不住了,和小姑说了一声就急着往批发市场赶去,江广兰见留不住她们,只好嘱咐她们几句,把姐弟三个送走了。
  姐弟三个走了,警卫室里的两个人,这才开始和江广兰打听,他们听着姑侄几个说了半天,好奇的不行:“江组长,你这几个侄子也就十几岁吧,家里的大人是想锻炼锻炼孩子的?从小就开始让他们自力更生还是怎么想的?”
  江广兰叹了一口气:“这三个都是我堂哥家的孩子,我堂哥和嫂子前两个月都走了,撇下她们姐弟,三个孩子不愿意分开,自己顶门立户的过日子。别看孩子这么小却是个有成算的,自己想着法子挣钱,每天四点多就开始做豆腐脑卖早点,这不又来和我说想在咱们信用社旁边的巷子里摆摊卖小吃。以后她们过来,就麻烦你们帮忙照应一下。”
  两人一听都唏嘘不已,都在那里感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然答应会多多关注她们。
  文蓉这边也到了批发市场,周姐店里这会正没有生意,周姐一个人坐在店里休息。周姐对文蓉印象很深,见她来了,赶忙过来招呼:“文蓉来了,我正想着你这几天差不多该来进货了。”
  “周姐,家里粽叶都用的差不多了,再来你这边拿一些,这两个是我弟弟妹妹,跟我一起来市里玩的。”文蓉和周姐说着话,又介绍了弟弟妹妹和周姐认识。
  周姐看着两个孩子只比自己儿子大一些,穿着和文蓉一样,虽然衣服有些样式土气,可是干净整洁,浑身透着精气神就不由的喜欢上了。赶忙从一旁拿了几个桃子递过来:“这是我早上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