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纠-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侯吩咐了公孙隰朋,就说:“走罢二哥,一大早上就奔波,想必你也累了,回去歇歇。”
吴纠心中疑惑,跟着齐侯回了小寝宫。
这一个多月,齐国不停的向诸国送去会盟请柬,会盟定于三月暮春之时,与齐国边邑北杏召开盛大盟会,齐侯以代天子身份会盟诸侯。
这次的盟会有两个重点的要务,第一个要务是“尊王攘夷”,匡扶王室,共抗外辱。
而这第二个要务,则是以周天子之名义,在众诸侯的面证之下,授意公子御说,为新任宋公。
虽然各国诸侯都是世袭制度,但是先公去世,新公继位,都是要得到周天子的首肯和册封的,周天子驾崩胡齐登基,正好和宋公驾崩御说继位冲突了,之前胡齐一直忙着葬礼的事情,哪有时间去管宋国?
如今胡齐忙叨完了丧礼的事情,而宋国内乱已久,宋公被将军南宫长万一拳打死,南宫长万更是手刃多名宋国大夫,包括一名国相,并将公子赶出宋国,想要斩尽杀绝。
此等做法实属于大逆不道,宋国大夫戴叔皮力拥公子御说为新公,平定宋国叛乱,如今宋国叛乱平定,新君继位,但是公子御说到目前为止,还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宋公,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在旁的诸侯国眼里,就算宋国是公爵封国,但是公子御说也并非是公爵。
所以趁这个会盟的当口,周天子也是图省事儿,便让齐侯一并处理了这个事情。
代替周天子给宋公正名,宋国是公爵封国,而齐国乃是侯爵封国,大家恭维的时候都互相称作是这公那公,但是这个恭敬的称谓只是恭维,绝对不是爵位,就仿佛士大夫们就称作这子那子,例如高子国子,但是这“子”绝对不是子爵封号一般。
说到底,齐国再强大,齐侯也是侯,宋公却是公爵,齐侯代替天子,给公爵授封,这是何等荣耀?
有了这两个要务,齐国的名声一下壮大起来,还没有到三月,还未曾开会盟,齐国已然跻身成为了强国之中的佼佼者。
自然也有很多人不服气的,遂国是唯一一个明面儿上撕毁请柬的人,这一点遂子恐怕后来也看出来了,因为支持他们的鲁国都没有撕毁请柬,而是停下了请柬,没有明确说去还是不去,不过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毕竟遂国之前做的很决绝。
除了遂国,也有像鲁国这样不服气的国家,其他国家,那当属卫国了。
卫国在晋国的使臣得到了消息,邢侯竟然亲自拜访了晋侯,并且作为齐国的说客,游说晋侯将土地借给齐国。
借土地是为什么呢?
竟然是挖水渠!想要在晋国与卫国接壤的地方,挖一条引水渠,将濮水河打漏,直接引水灌城池。
卫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不以为然,晋侯怎么可能把土地借给齐侯?晋国和齐国两国虽不说是不共戴天,但是摆明是劲敌,不可能和平相处,更别说借土地了。
但是事情并非这样,因为还有邢侯“从中作梗”,齐国给了一个借土地的高价钱,邢侯又有面子,齐国还答应了以后帮助晋国抵御狄人和戎人的进攻,这些条件都太有力了。
晋侯便真的一口答应下来,不过土地租的很短,只有十年租用期,期限一到便收回来。
十年?
太够用了,毕竟只是吓唬一下卫国而已,如今召开盟会的当口,怎么可能真的淹了卫国惹人口舌呢。
卫侯听说这个事情,吓得已经慌了手脚,卫侯的母亲宣姜亲自请命,去晋国做使臣,游说晋侯,自然是想使出浑身解数,用美人计迷惑晋侯了。
宣姜的确漂亮,虽然年纪大了,但是风韵犹存,又懂得讨好风流,和晋侯几日翻云覆雨之后,晋侯这才说,卫国人来晚了,因为齐国的工兵已经到了晋国边邑,正在挖水渠呢!
卫国这一来,是陪了夫人又折兵,险些被晋侯给气死,如今的晋侯还是春秋第二大霸主晋文公的曾祖父,太爷爷级别,宣姜使出浑身解数伺候老大爷,结果得到这么一个结果,简直就是被人耍了。
这样一来,卫国是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他们想要阻挠挖渠,但是那地盘是晋国的,若是在晋国头上动土,肯定又要和晋国为敌。
晋国虽然内乱了几十年,但是因为国土庞大,势力犹存,卫国根本不可能同时面对晋国和齐国两大强国,尤其邢国还虎视眈眈的在一边猫着,等着吃瓜捞。
卫国气的险些吐血,一病不起,最终没有任何办法,只得向齐侯服软认输。
这日吴纠在小寝宫,闲的无事,齐侯在一边批看军报,就看到公孙隰朋大步走进来,说:“君上。”
齐侯笑了一声,说:“何事?让孤猜猜……嗯,卫侯那老狐狸,终于低头认错了?”
公孙隰朋脸上也有喜色,说:“正是,恭喜君上,卫侯已经将庶民元就法,并且请求与齐侯会盟和谈。”
齐侯冷冷一笑,说:“和谈?会盟?哼,孤这些日子,忙得紧,给卫侯一个消息,就说孤这些日子没空。”
吴纠见齐侯那叫一个得瑟啊,不由觉得想笑,很快公孙隰朋就离开了,齐侯转头看向吴纠,说:“这次都是二哥的功劳,若没有二哥,可教孤怎生是好?”
吴纠的笑容就僵住了,他险些忘了,齐侯这些日子使尽浑身解数撩自己,动不动就说肉麻的话,吴纠险些已经免疫了这些肉麻的言论,还有奇奇怪怪的言论。
吴纠只是干笑说:“君上严重了,为君上分忧,为齐国分忧,乃是纠的分内之事。”
齐侯笑着说:“说得好,若旁人也能像二哥这么通透,便好了。”
齐侯说着,突然笑着说:“不不,也不好,二哥这般通透讨喜的人,孤有一个便够了,是么?”
吴纠眼皮狂跳,只能干笑,说:“君上谬赞了。”
齐侯说:“明日一早,二哥也请上路寝朝议,咱们商讨一下对待卫国的策略。”
吴纠说:“是,纠领命。”
吴纠基本不去上朝,因为他是公子,虽是贵族,但是没有具体职位,是个悠闲的人。
上朝可是个辛苦的事儿,幸亏并不是每日都要上朝,天还没亮便要起身了,尤其现在还是春天,天亮的有些晚,吴纠还没睡醒,便听到有人在自己耳边轻声说:“二哥,二哥?你这小懒猫,快起身了。”
好烦……
好腻歪……
好肉麻……
吴纠以为自己要免疫了,但是仍然无法免疫,他把脸埋进被子里,装作没听见,却听到“呵呵”一声低笑,随即耳朵尖儿一热,吓了吴纠一跳,齐侯竟然咬住了他的耳朵尖,轻轻一舔!
吓得吴纠猛地就坐起来了,“咚!”一声,齐侯没防备,不知他那么大反应,一下撞到了下巴壳子,顿时撞得那叫一个酸。
吴纠捂着自己的脑袋,齐侯捂着自己下巴,齐侯看到吴纠脸色涨红的样子,瞬间觉得不疼了,还笑了起来,说:“二哥,该起身了。”
吴纠脑袋磕的直疼,趁着齐侯转身穿衣裳的动作,赶紧揪着被子蹭了蹭自己的耳朵。
齐侯对着铜镜,将吴纠那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笑了一声。
外面天色还没亮,吴纠起床气很大,血糖也低,几乎是闭着眼吃了早膳,然后随同齐侯一起上朝去了。
今日是朝议,文武百官全都来了,早早列队站好,等着一会儿入席坐下。
就听到寺人通报的声音,随着“君上到——”三个字一落,群臣就看到齐侯从内殿走了出来,随即后面还有一个人,竟然是公子纠。
吴纠走进大殿,发现众人的目光“唰!”的一下全都盯了过来,赶紧低下头装作没看见,恭敬的走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站在公子无亏前面。
众臣都列好,给齐侯问礼,齐侯今日心情不错,毕竟卫国已经认错了,于是让众人全都入席,便开始朝议了。
齐侯笑着说:“昨日晚些,孤得到了消息,卫国终于把大逆不道的逆贼元斩首示众。”
吴纠静静的听着,回想着自己上辈子的事情,感觉这些所谓的亲情,越往高了走,就越是不胜寒意,儿子想要爹死,爹想要儿子的命,虽说公子元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但是这么一听起来,又牵引了吴纠心中的那份悲凉。
为了几个钱和一些职位,吴纠能被亲生父亲安乐死,更别说为了侯位和天下了,齐侯说起公子元,没有半分感情,毅然的决绝。
他出了一会儿神,就见一旁的公子无亏突然碰了碰他的手臂,将吴纠一下从出神中猛地拽了出来。
就听到齐侯说:“如今卫国服软,想要求和会盟,众卿说说看,孤派谁去会盟最为合适?”
在座的大臣们立刻窃窃私语起来,因为这个事儿,之前齐侯震怒非常,不顾鲁国这个虎狼之国,就想要出兵攻打卫国,足见齐侯把这件事儿看得多重。
如今出现了一个现成的瓜捞,若是有人能把这个和谈拿下来,肯定会受到齐侯的褒奖和青睐,总体来说,这是个美差,很多人都想打破脑袋抢这个美差。
公子无亏看了看左右,虽然大家都想要这个美差,但是全不敢做出头鸟,怕第一个说出口太不矜持,也会被旁人打压。
没人说话,吴纠则不想揪这个头,他前几次又跑莒国又跑鲁国又跑洛师的,知道出差是个累人的活计,所以根本不觉得是美差。
而且齐侯日前心中已经有了底儿,他留着审友,便是因为审友灵牙利齿,可以去谈判,齐侯心中早就定好了人选,只不过是假民主一番,旁人还当了真。
公子无亏见无人说话,刚想要拱手应承下来,这个时候站在后面的审友就笑着踏前一步,拱手说:“小人愿意请命,替君上分忧,前往卫国,与卫侯和谈盟约。小人定当扬我国威,鞠躬尽瘁的为我国讨得最优的和谈条件。”
审友说的头头是道儿的,一脸谄媚的表情,吴纠侧眼看着他,突然觉得很不爽,审友的确有才华,说话头头是道儿,那叫一个动听中听,恐怕没有一个君王舍得杀他,因为杀了他,就没有这样巧舌生花的人这么恭维自己了。
可惜了,吴纠并非是做帝王的料子,看着审友那谄媚的样子,想起日前审友为了军功难为公孙隰朋王子成父曹刿那模样,挑了挑眉,一条计策突然冒了出来。
齐侯刚要认可审友,毕竟出使卫国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齐侯本觉得吴纠最合适这个事情,但是一来,齐侯是恐怕卫国人又出尔反尔,使臣会有危险,二来,也是因为马上要动身去北杏会盟,齐侯想要把吴纠带在身边去会盟,若是吴纠去了卫国,那便不能去会盟了。
这样一来,齐侯便把主意打在了审友身上,齐侯知道他有才华,但他的才华不用在正道儿上,让他去北杏会盟绝对误事儿,便让他去卫国走一遭也罢。
齐侯方要应承下来,结果就看到吴纠突然长身而起,拱手慢慢走过来,今日吴纠不同往日,因着要上朝,所以吴纠不只是戴着玉冠,上面还戴着一顶官帽,官帽两侧玉充耳轻轻摇动着,衬托着吴纠,浑身透露出一种文人气质,优雅高贵,不卑不亢,让齐侯看了说不出来的舒心。
齐侯笑着说:“二哥可有见教?但二哥身子骨弱,孤可不忍心让你跑到卫国去和谈,这千里迢迢的,再累坏了二哥。”
审友听齐侯这么说,心中得意,虽然齐侯口中这么关心吴纠,但是其实齐侯还是打算让审友去的,这一听谁都听出来了,齐侯是偏向审友的,原因暂且不言,但结果是这般。
吴纠淡淡一笑,说:“君上,与卫国和谈,何必要远赴卫国呢?卫国国君乃不讲信誉的人,与这种人和谈,还要进入他们的领土,岂不是一件危险的事儿?无论派谁去,都是我齐国的栋梁之臣,万一损兵折将,倒伤了君上心。”
齐侯一听,说:“正是呢,这么说来,二哥可有妙计?”
吴纠说:“妙计不敢当,纠姑且一说,在诸卿面前献丑,请诸位海涵。”
他说的话彬彬有礼,旁人都看着吴纠,齐侯笑着说:“二哥不必谦虚了。”
吴纠这才拱手说:“君上,北杏会盟在即,卫国虽接了请柬,但是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准信儿,到底是否参加会盟。卫国自持大国,君上以代天子身份召开诸侯会盟,唯恐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国不来参加,到时候丢了君上的颜面。君上不如修书一封,送到卫国,就说三月会盟将至,君上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商量和谈,和谈一事儿,会盟之时顺便言道便是。”
吴纠心中知道,这次诸侯会盟,虽然给齐桓公打下了称霸的坚实基础,但是说到底,其实这次会盟很惨淡,周天子几百封国,接到请柬的没有五十也有数十,结果呢,最后来赴约会盟的,加上齐国本国,一共五个国家。
这五个国家是,本次必须到场,因为会受到正式册封的宋公御说,另外三个国家,则是陈国、蔡国和邾国。剩下这三个国家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弱,非常之弱,三个国家夹起来,恨不得还没有齐国一半大。
来了一帮篓瓜,齐侯能不熬得慌?
更熬心的是,这次会盟,宋公接受了册封,当天晚上就领兵撤退,打道回府了,根本不理齐侯尊王攘夷的事情,
这能让齐侯不熬得慌?
吴纠这么想着,就知道卫国一定不会来会盟,所以特意这么一说,卫国要想不被淹,肯定要来参会,一举两点,让卫侯来齐国的北杏,不需要让使臣跑到卫国去,岂不是妙哉?
齐侯也知道卫侯不会来,因为他已经经历过北杏会盟了,他一心只想比上辈子提前召开会盟,提前称霸诸侯,但是并没有像吴纠这样,想到篡改会盟的内容,可以说他们两个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
齐侯被吴纠这么一提点,笑着说:“二哥说得好,当然太好了,请卫侯来北杏会盟,顺便商讨和谈的事情,一举两得。”
齐侯这么说,又说:“那便这样说定了……隰朋。”
公孙隰朋连忙出列,说:“是,隰朋在。”
齐侯笑着说:“就由你修书一封,书信成形之后呈给孤看一眼,和卫侯说明这个事情。”
公孙隰朋又拱手说:“是,隰朋领命。”
审友眼看着到嘴的鸭子,结果那鸭子张开了翅膀,突然飞走了,他能不生气么?当即咬牙切齿的暗暗看了一眼吴纠。
吴纠也正笑眯眯的看着他,吴纠本身就是挑衅来的,成功之后自然要把挑衅这个事儿做到极致,还冲审友点了点头,拱了拱手。
那审友气得不行,但是不敢在齐侯面前表露出来,只好走回席位上,重新坐好。
齐侯笑着说:“孤就说了,若没有二哥,孤可怎生是好?”
群臣也觉得吴纠这个主意不错,不过齐侯说话未免也太黏糊糊了,让众臣都觉得有些奇怪。
齐侯说着,又说:“众卿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商议的么?”
这个时候曹刿走出来,恭敬的说:“君上,三月会盟马上要召开,城父与卑将商议,打算两日后便即上路,先头赶赴北杏准备盟约一事,迎接下月君上和诸位国君大驾。”
齐侯点了点头,说:“诺。”
曹刿听齐侯答应了,便领旨准备这件事情去了,他与王子成父是这次会盟的安全人员,自然要早些准备会盟大营。
说文中解释“诺”这个字为答应,其实“诺”这个字的答应,在古代是带有浓重的上级回应下级,尊贵答应卑微的语气在里面。
很多古代电视剧里错用诺为是,用做了臣子答应君上吩咐的词,这便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诺其实相当于“嗯”,若是齐侯吩咐一个人做事,臣子敢只是“嗯”一声答应下来,那绝对是拉出去砍头的过错。
在课本中的触龙说赵太后里面,也只有太后说“诺,恣君之所使之”,而没有触龙对太后说诺的份儿。
若是下级臣子对上级国君一定要说“诺”,也必须在前面加一个字,变成“谨诺”或者“敬诺”,便显得无比恭敬了。
齐侯解决了卫国的事情,便挥手说:“行了,今儿就说到这里,另外……老三和二哥留下来,其他人可以散了。”
公子昭大病初愈,又因为年纪快到了,已经开始上朝了,就坐在公子无亏后面儿,如今齐侯突然点了公子昭的名字,公子昭有些吃惊,抬起头来看了一眼齐侯。
正好看到公子无亏在看自己,众人都起身,公子无亏也站起来,对公子昭说:“三弟,大哥先回去了,你去见君父罢。”
公子昭点了点头,其他人都散去,齐侯便说:“你二人随孤来。”
吴纠不知齐侯是什么意思,便与公子昭一起,跟着齐侯进了内殿,两个人进入内殿之后,齐侯并没有立马说话,还是说:“再等等。”
不过一会儿,内殿里又匆匆进来两个人,便是监国上大夫的高傒和国懿仲了。
吴纠见高傒和国懿仲走了进来,有些吃惊,就见齐侯招呼两位监国坐下来,笑着说:“今日请高子和国子两位上卿,还有二哥过来,其实是做个见证。”
齐侯吴纠和两位监国都坐着,因为公子昭乃是晚辈,矮了一辈儿,所以便站着,就看到齐侯抬起头来看着自己。
齐侯说:“孤考虑了很久,昭儿虽然并非嫡出,但是心思沉稳,颇有建树,若悉心教导,他日必成大器。又经过上次冬狩之事,舍命相救大哥,看的出来昭儿最为心善,孤就想着,这次孤离开临淄城,往北杏去会盟,齐宫之中需要留一个主事儿掌纛棋的,二位上卿和二哥觉着,昭儿合适么?”
吴纠一听,竟然这么早就来了?他不知齐侯什么时候立的公子昭为太子,但是应该不会太早,如今公子昭才这么小,也没有出过什么公干,没什么功勋在身上,齐侯竟然有意立他为太子。
齐侯虽然没有明说,而且应该只是试探,想要公子昭这回趁着自己离开主事,而起还叫来了高傒和国懿仲,让两个人辅佐公子昭,这摆明是要立公子昭为太子。
吴纠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公子昭在历史上也是太子。
高傒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率先说:“公子昭的确心善仁义,北杏会盟期间,公子昭坐纛儿,再合适不过,傒愿倾尽全力,辅佐幼公子。”
高傒和国懿仲两个人向来是同进同出的,政治理念也最为一致,高傒考虑到的,国懿仲都考虑到了,一方面是公子昭的确很合适,心地善良,老成持重,虽然没有功勋在身上,但是的确有才华,而且文武双全。
但这两位上卿也考虑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便是正因为公子昭现在没有功勋在身,所以才好控制培养,高傒和国懿仲也想把齐国下一任国君,培养成自己的党派,如今两个人辅佐公子昭,正是大好时机。
国懿仲连忙也躬身拱手说:“君上英明,公子仁义,实乃我齐国之大幸啊!”
齐侯一听,便笑着说:“齐国有高子国子两位上卿监国辅佐,也乃是大幸事,孤和二哥离开临淄的这些日子,就仰仗二位国卿多多提点愚儿了。”
齐侯说话非常客气,毕竟高子国子可是帮助他继位的人,再者就是高子和国子乃是周天子派来的亲信监国,所以齐侯一直以礼相待。
齐侯这么一说话,两位监国突然又听到了另外一个重点,那就是齐侯竟然要带着吴纠一起去北杏会盟。
北杏会盟,毫不客气的说,这是齐国封国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会盟,如果会盟成功,会将齐国推向第一大强国的行列,如今齐国虽然强大,但是像卫国鲁国这样的国家还会向齐国叫板,如果北杏会盟成功,那么齐国的地位和档次提升的就不是一个格段。
如此隆重的会盟,需要带最心腹的大臣去才是,高傒和国懿仲虽然现在对吴纠的看法少有改观,但是吴纠越是聪明,越是凌厉,才越是危险,毕竟他并非是齐侯党派的人,始终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吴纠甚至比公子昭更名正言顺,这样一个肉中刺横在面前,齐侯竟然要带吴纠去会盟,高傒和国懿仲能同意么?
吴纠也不想去会盟,实在太累,但是齐侯已然说出口了,这事儿怎么可能改变?忤逆齐侯的意思,费力不讨好不说,还会落一身的不是。
高傒和国懿仲对看了一眼,方要说话,齐侯便笑眯眯的说:“嗯?二位监国可是对幼公子有什么看法?”
齐侯知道他们要说什么,故意曲解了两个人的意思,高傒和国懿仲本想一鼓作气,结果突然漏了气,这话就没说出口,而且是当着吴纠本人,更不好说出口,便摇了摇头,忍着没说,想要等一会儿再说。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公子昭突然拱手说:“君父,儿子有话想说。”
齐侯看向公子昭,说:“昭儿有什么想说的?”
公子昭迟疑了一下,这才淡淡的说:“儿子年纪尚轻,君父出行期间,由两位上卿监国,已然十分妥当,儿子没有经验,恐怕做错事儿,若不然,也可以请大哥担当坐纛儿……”
齐侯听着公子昭的话,笑了笑,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头,齐侯一抬起手来,公子昭便停了下来,齐侯笑眯眯的说:“孤便知你会这么说,昭儿,你也不小了,是时候长大了,可不是那个天天跟在你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