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纠-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说着,看向吴纠身后的晏娥,立时一脸猥琐的笑容,说:“要不然你就把身后那个小妞儿给我顽顽,爷爷我就喜欢小的,这个不错。”
  晏娥吓了一跳,吴纠将她拦在身后,那蔡国特使看不到晏娥,又看着吴纠说:“嘿嘿,你还逞英雄了?这样好罢,你陪爷爷睡一晚上,也行,你瞧瞧你这细皮嫩肉儿的,生的也是可人儿,看的爷爷心里犯痒痒,啊哈哈哈你说是罢?”
  吴纠脸色一沉,当即冷冷的说:“蔡国特使既然皮痒痒了,可别怪纠让人给您松松皮。”
  他说着,蔡国特使不相信,还哈哈笑着,说:“旁人不要,就要你那小嫩手给爷爷松松皮。”
  他说着荤话,就听旁边有人“嗬!!!”的突然抽了一口气,然后很多人“唰!”的一下,目光就转向了另外一边,只见一个人从屏风后面缓缓站起来,不急不缓的走过来。
  那人今日穿着一身深紫色的衣裳,腰间束着白色的四指宽玉带,头戴紫色玉冠,整个人看起来高大挺拔,紫色的衣裳并不会衬托的他纤瘦,反而把他硬朗和密布着肌肉的身子衬托的淋漓尽致。
  吴纠随着人群的抽气声一看,顿时眼皮一跳,竟然是齐侯!
  不过今天齐侯穿的也真是骚气无比,一身紫色,虽然是暗紫色,看起来应该挺低调,但是他天生有种贵气,看起来就与众不同。
  齐侯站起来,慢慢走过来,笑着说:“让谁给你松皮?这样罢,孤亲自来,蔡国特使你觉得意下如何?”
  蔡国特使一下就给吓蒙了,而认识齐侯的贵族连忙跪下,山呼拜见君上,一些只有钱,没见过世面的豪绅也颇为激动,连忙也跪下来山呼君上。
  吴纠可不知齐侯也来吃煎饼了,有些傻眼,另外也是被齐侯这身打扮给闪的眼睛疼,好看是好看,但是总觉得不是什么正经人儿,平时穿黑色顶多是闷骚,如今倒像是明骚了……
  蔡国特使怎么知道踢馆竟然踢到了石头上,还是一块硬石头,当即都看傻了眼,连忙赔笑说:“小人拜见齐国国君。”
  齐侯笑眯眯的,声音却非常冷漠,说:“不敢当。”
  蔡国特使脸上全是冷汗,就听齐侯又说:“孤方才听了一耳朵,蔡国特使是不是在说自己的门牙?”
  蔡国特使一听,连忙说:“不是,不是!小人……小人是在说……这……这煎饼当真好吃。”
  齐侯笑眯眯的说:“煎饼好吃,蔡国特使就把桌案都踢翻了,这蔡国的礼数,可真叫人大开眼界的?”
  蔡国特使连忙说:“不不不,不是这样,是……是小人一时激动,不小心……不小心将桌案撞翻的。”
  他说着,赶紧将桌案扶起来,但是上面的东西已经洒了一地,汤汤水水的从桌案上滑下来。
  齐侯冷冷一笑,说:“今儿这么多人,蔡国特使把桌案撞翻了,恐怕对蔡国的影响不好,不过念在特使是因心情激动而不仔细撞翻的桌案,孤也就不说什么了,收拾赶紧便罢了。”
  蔡国特使连忙应声,说:“是是!”
  他说着转头对身边的打手说:“还不快收拾!?”
  那些打手刚要应声,吴纠却笑眯眯的说:“诶,谁撞翻的谁收拾,来人,给蔡国特使一块崭新的抹布。”
  很快有人送来一块新抹布,吴纠把抹布拿过来,直接扔在了蔡国特使脚前。
  蔡国特使那脸色当真难看,齐侯一看,险些笑出来,这吴纠当真也是有仇必报型的,别看外表斯斯文文,似乎是个不记仇的主儿,其实心里面记得清清楚楚。
  刚才蔡国特使把一个盘子扔在了吴纠脚前,如今吴纠就把抹布扔在了蔡国特使脚前,而且蔡国特使还一定要弯下腰去捡才行。
  就见那蔡国特使脸色从白转青,又变成黑色,最后黑的跟锅底似的,但是没有办法,弯腰把抹布捡起来,然后开始擦地上的污迹。
  旁边都是豪绅和贵族,尤其现在,很多国家的特使还没有离开,也慕名来到这里吃齐国的特色煎饼,结果就免费看了一出好戏,看了蔡国的笑话。
  齐侯教训完了蔡国特使,并没有走,而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的煎饼刚上,还没吃完,吴纠也只好过去,毕竟还要感谢一下齐侯的出手相助。
  吴纠拱手说:“多谢君上。”
  齐侯笑眯眯的说:“嗯?只是口头谢一番?二哥恐怕太没诚意。”
  吴纠硬着头皮说:“那……纠给君上免单?再送君上两个煎饼?”
  齐侯一瞬间差点被吴纠气吐血,虽然煎饼卖的的确很贵,但是免单和送煎饼,未免也着实看不起齐侯了。
  齐侯摇头说:“至于谢礼么,孤如今一时还没想好,等想好了再说罢。”
  吴纠觉得还是送煎饼好,毕竟齐侯不说,吴纠怕他日后来阴的……
  齐侯吃完了煎饼,用帕子擦了擦嘴,又喝了一碗果茶,这才说:“对了,孤险些忘了,有事儿要与二哥说,走罢,随孤回宫去。”
  吴纠只好跟着齐侯回去,到了宫中正好是吃晚膳的时候,不过齐侯正好吃饱了,就把吴纠带回了政事堂,让吴纠坐下来。
  齐侯不紧不慢的说:“此次找二哥来,是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问一问二哥的意见。”
  吴纠不知是什么事情,拱手说:“君上请讲。”
  齐侯说:“周天子驾崩的事情,想必二哥也知道了罢?”
  吴纠一听,心想难道齐侯让自己去奔丧?
  齐侯慢慢的说:“如今周朝的讣告马上就到了,即刻就需要启程,一个是路线问题,毕竟大齐国和周朝的洛师隔着千山万水,需要向其国家借道儿,另外一个就是人选问题,二哥觉得派谁去最为合适?”
  吴纠一听,说:“自然是大司行。”
  齐侯一听哈哈笑了起来,说:“好啊。”
  吴纠还以为齐侯采纳了,就听齐侯说:“你倒是跟隰朋想到一处去了。”
  吴纠没听懂,齐侯继续说:“隰朋推荐的二哥,二哥推荐的隰朋。”
  吴纠听了当即微微垂下头来,暗自收敛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心说公孙隰朋这是坑自己啊,虽然出使周朝奔丧,可谓是大荣耀,还能和各国使臣拉拢关系。
  但是吴纠志不在此,他新开的煎饼店,只是小半个月就堆满了一个粮仓,要是开下去简直富可敌国,能做吕不韦,吴纠可不想这个时候离开临淄城,跑那千山万水去周朝。
  而且周朝在洛师,齐国在临淄,这一路上最少穿越四个国家,才能到达周朝洛师,借道四个国家,还不得各方迂回?仿佛就是唐三藏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稍有不甚就要背黑锅。
  路途遥远,危险系数又高,吴纠并不想去,只想好好留在临淄城里卖煎饼……
  齐侯笑着说:“隰朋在孤面前,大为赞赏二哥,说二哥沉稳持重,是成大事儿的人。”
  吴纠一听,心里又想,怎么听齐侯是话里有话?
  齐侯夸赞了一番吴纠,说:“孤想着,既然隰朋都如此夸赞一个人了,那这个人定然不错,于是便决定让二哥出使周朝奔丧了。”
  吴纠顿时心里凉了七八分,齐侯又继续说:“孤深知这次的出使异常困难,必然也会和鲁国使臣碰面,所以二哥不必担心,孤也会坐镇。”
  吴纠这些心里仅剩下的三两分也凉了,原来齐侯自己也要去?那不是把自己绑在他眼皮子底下了么?
  吴纠也不能拒绝,只是淡淡的说:“谢君上抬爱,纠自当尽心努力。”
  齐侯笑了笑,说:“有二哥这句话,孤便放心了,二哥准备准备,不日便即启程了。”
  吴纠抱拳说:“是。”
  吴纠没想到,刚清闲了这么些日子,又要奔波劳累了,而且这回不是去莒国和鲁国这么近的地方,竟然要去周朝。
  这一路上要路过卢国、郭国、卫国和郑国,最后才能到达周朝。
  其中卢国和郭国还好说,都是一些周边小国家,不足为惧,不像谭国那样,自认资历老,就不卖齐侯面子,肯定会老老实实借道给齐侯的。
  但是卫国和郑国就有些难办了,按理来说,卫国是齐国的姻亲友邦,齐侯的亲生母亲便是卫国的国女,齐侯还有一半卫国贵族的血统。
  齐侯的姐姐宣姜,也嫁到了卫国,如今齐侯的妾夫人卫姬,也是卫国嫁过来的国女,这姻亲关系可谓是重重叠叠,按理来说应当非常亲密才是。
  但是齐侯刚刚把少卫姬遣回卫国,这可是奇耻大辱,虽然卫国没有发表什么议论,但是不知卫国到底怎么想的。
  再有就是,卫国和相邻的郑国是两个大国,自然就水火不容,为了地皮的事情经常打仗。
  若是从卫国路过,恐怕郑国会刁难,但是如果不从郑国经过,那么卫国的旁边都是一些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国,如此借道的国家更多了,更加麻烦。
  吴纠只是这么一想,就觉得头疼,幸好这次的主力不是自己,而是齐侯本人,吴纠也只是一个出谋划策的罢了。
  没几天,果然周朝的讣告特使就到了,几月之后,新君胡齐要在洛师之中,为驾崩的周天子举办隆重的奔丧仪式,各国都要排使臣前去。
  齐侯是重生一次的人,他自然知道这次奔丧仪式对自己有多重要,上一次他并没有亲自前去,而是让管夷吾代替自己去奔丧,而如今不同了,齐侯想趁着这次奔丧,施压给新的周天子,让他们名正言顺的把鲁国的地盘割给自己赔罪。
  齐侯上辈子的宏图霸业,都是在五年之后的北杏会盟开启的,如今再活了一次,齐侯打算将“尊王攘夷”的北杏会盟提前召开,巩固自己的地位,提前成就齐国的霸主身份。
  因此这次奔丧,齐侯必须亲力亲为。
  虽然周天子代表了权威,但是奔丧似乎没有诸侯是亲力亲为的,毕竟要借道儿,借道可是很危险的事情,息夫人借道蔡国,就被蔡公给调戏了,晋国借道虞国打虢国,就把虞国给顺手牵羊了,一个国君借道在别人的国家里,肯定不能带太多兵马,否则不会被通行,那便是相当危险的,谁知道会不会被扣下就当了人质?
  古往今来的许多诸侯,不都是自得意满,从自己的老巢跑出去,就被人一剑给砍了?齐襄公诸儿就是这样,他只是跑出临淄城打打猎,就被公孙无知给砍了。
  公孙无知也是这样,出去游玩几天,还没出过门,就被雍廪给斩了,更别说齐侯要出国门了,那是异常危险。
  奔丧的事情不简单,齐侯召见了公孙隰朋仔细商量,带上最精良的虎贲军,一定不能有任何差池。
  吴纠这几天也为了安全问题做足了准备,查了查需要借道儿的四个国家,当然很多字太生僻了,吴纠干脆让子清和晏娥念给自己听,美名其曰是看字伤神,自己需要养神。
  很伤吴纠自尊心的是,别看晏娥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女孩儿,但是晏娥所有的字儿都认识,看起来还有点小学问。
  晏娥说是当年进宫之后,在浣衣的部门,和一个老宫女学的,那老宫女很有学问,平时就教她一些,旁的宫女都不想学,毕竟她们是女子,觉着学了根本没用,晏娥觉得有意思,就学了一些。
  晏娥说得越谦虚,吴纠就觉得自己越是文盲,越心塞……
  卢国和郭国很好对付,是小国家,而且对齐国非常友好,毕竟他们要夹缝生存。
  按理来说,他们此行穿过谭国再穿郭国比较方便,不需要走卢国,但是因为谭国对齐国相当不客气。
  在齐侯做公子的时候,曾经逃难到谭国,但是被谭公很不客气的拒之门外,最后才逃难到莒国。
  后来齐侯继位,各个国家的诸侯都贺喜,就连鲁公都送来贺喜的贺礼,虽然是表面功夫,但是起码做足了脸面,但是谭公竟然没有送来贺礼,也没有贺喜的使臣,可谓是又一次无礼。
  谭国这个国家,恨不得跟齐国的国都临淄城一般大小,版图不大,却如此“硬气”,其实一直以来让吴纠很奇怪。
  吴纠最近在做补习功课,这才明白了一些。
  首先谭国是一个经济中心,之所以齐侯在出逃的时候,第一个选择谭国,是因为谭国比莒国离齐国近,路途的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谭国是经济大国,虽然版图很小,但是物资丰富,是周边国家的经济枢纽。
  谭国夹缝生存,完全是因为经济发达的缘故,旁边的各国过都需要进口谭国的物资,依赖谭国的物资,所以谭国才如此“强硬”。
  但是谭国除了经济,其余的并不发达,尤其是军事方面,但是他们的态度依然强硬,这就要从谭公这个人说起了。
  谭公这个人,今年九十有余,吴纠乍一听吓了一跳,古代竟然有如此长寿的人?齐侯已经算是个长寿的国君了,但是也没有活到九十多岁这么年长。
  谭公的资历非常老,老到什么程度?和齐侯的爷爷是一辈人,东周第一任周天子周平王迁都洛师之时,谭公已经与周天子共事了,而且向周天子提出“尊王抑霸”的理念,就是尊重周天子,反对大国强国。
  一方面是谭公资历真的够老,他的儿子太子都七十多岁了还没继位,也当真是个老太子了,另外一方面是,齐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强国,齐国的版图如此之大,并不是当年周天子册封给姜太公的版图就如此之大,而是后世子孙并吞来的。
  所以谭公觉得齐国本身就和自己的理念相左,所以拒绝和齐国友好往来。
  这一些列的原因,促使了谭国很“傲慢”。
  大约半个月之后,奔丧的队伍就要启程了,之所以启程的如此早,是因为怕路上有什么变故,耽误了奔丧的时间,若是奔丧的时候诸侯国特使没有赶到,那是非常不吉利的。
  这次的队伍是前所未有的壮观,齐侯亲自坐镇,吴纠是特使,大司行公孙隰朋掌管虎贲军兵马示意,管夷吾被提升为上卿大夫,与鲍叔牙一同随行,召忽东郭牙一并提升为中大夫,曹刿则封为将军。
  国度中有高傒和国懿仲两位忠心耿耿的监国上卿坐镇,留了虎贲军中郎将守城。
  队伍很快就出发了,随行虎贲军一眼看不到头,数十辆缁车粼粼而行,上面堆放着进贡周天子的贡品,还有就是借道儿的“好处费”。
  队伍出发之后,首先路过的是卢国,卢国果然谦恭异常,不仅没有要齐国的好处费,还献上了很多珍馐宝物,献给齐侯。
  队伍为了赶路,把剩下的时间节省下来,只是在卢国短短停顿了两日,卢国国君接风之后,就匆匆上路了。
  之后经过郭国,郭国也没有难为齐国队伍,虽然没有卢国那般谦恭,但是也算是顺利通行。
  吴纠在缁车上摇的七荤八素,简直要吐得不行了,出了郭国国界,进入卫国之后,车队的脚程明显降低了,毕竟卫国是大国,他们预计在这里停留半个月时间,要做足脸面准备。
  车队进入卫国之后,慢慢放缓车速,吴纠感觉这才好一些,不过脸色还是十分难看,走了几日,才赶到了卫国的都城,有驿馆列队相迎。
  卫国城门外,驿馆列在左右两侧,一个年轻男子站在中间相迎,穿着一袭上大夫衣裳。
  吴纠打起车帘子看了一眼,不认识是谁,但是年纪挺轻的,整个人看起来文质彬彬。
  齐侯和吴纠仍然是同车,见吴纠往外看,也探头看了一眼,随即似乎觉得没有意思一般,就又坐了回去,淡淡的笑着说:“公子顽。”
  吴纠听齐侯报出这个人的大名,一瞬间就知道这个年轻男子是谁了,那可是卫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建树多高,而是因为这个人,娶了自己的“后娘”。
  说起卫国,风月事那真是一天都讲不完,文姜的姐姐宣姜,明艳动人,妙龄年纪被齐僖公嫁到了卫国,夫婿是个正当年又有才华的年轻男子,正是当时卫国太子,太子伋。
  哪知道卫宣公却看上了这个年轻貌美的儿媳妇,当时因为卫国在别的国家打仗,就找了个“十万火急”的理由,把太子伋给遣走了。
  太子伋回来一看,自己的媳妇变成了小妈,宣姜已经被老爹卫宣公“霸占”了去。
  被“霸占”的宣姜美貌动人,将卫宣公哄得团团转,一时间没人能比宣姜更得宠了,后来宣姜生一连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做寿,次子叫做朔。
  宣姜为了自己的两儿子,曾多次诬告太子伋非礼自己,调戏自己,卫宣公都信以为真,渐渐的对太子伋冷漠疏远。
  但是偏偏宣姜的大儿子,不只是聪慧,而且为人和善,和太子伋的关系非常亲近,这两个本该是仇人的兄弟俩,却比亲手足还要亲厚。
  次子朔就在宣姜面前挑拨离间,说若不除去太子伋,宣姜的地位就会不安稳,等卫宣公百年之后,还是太子伋掌权,那么宣姜就没有容身之处了。
  宣姜这么一听,就听从了次子的建议,想出了一个其他的方法对付太子伋。
  宣姜又跑到卫宣公面前哭诉,卫宣公已经年老,宣姜一哭他就受不得了,宣姜说太子伋秘密的想要暗杀自己。
  卫宣公听了,顿时惊讶又震撼,心想这还了得?
  于是卫宣公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太子伋出使其他国家,太子伋渡河的时候,会在船头插一根白色的节,卫宣公派出了杀手,扮作是土匪的样子,只要看到那根白色的旄节,就把船上的人统统杀掉。
  卫宣公安排了一出好戏,想要狠心杀死自己的儿子,但是这件事儿却被公子寿听说了。
  公子寿连夜出城,追上了太子伋出使的队伍,将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太子伋,让太子伋连夜逃跑,逃出卫国去。
  但是太子伋听说了,却已经心灰意冷,说国君要杀我,又是我的父亲,我不能逃跑。
  太子伋听不进劝告,公子寿却心急如焚,假意说摆一个宴席,给太子伋送行,太子伋也是心中悲伤,便和弟弟多喝了几杯,哪知道公子寿是故意灌醉他。
  公子寿深知母亲和弟弟的为人,若是此行刺杀失败,还会有下一次,便在太子伋酒醉之后,偷偷带走了太子伋的旄节。
  公子寿将旄节插在一方小船上,自己充当太子伋渡河,果不其然被土匪截杀,太子伋醒来之后发现旄节不见,就想到弟弟可能会做傻事,当下追上去看,果然只看到了公子寿的尸身。
  太子伋悲痛欲绝,抱着弟弟的尸身痛不觉生,那些土匪这才知道杀错了人,恐怕不能交差,于是也把太子伋杀了,砍下太子伋和公子寿的头颅带回去给卫宣公和宣姜复命。
  卫宣公没想到,杀手直接杀了太子伋和他心目中另外一个太子,顿时被气的一病不起,没几日就死了。
  太子伋和公子寿,一个建树很高,一个为人谦和,都深受群臣爱戴,两个人惨遭横死,群臣愤怒,公子朔本以为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正好可以继位,结果刚一继位,就被左右公子给轰下了台。
  当时齐国的齐僖公已经去世,诸儿登基位,公子朔和诸儿的关系不错,就来投奔这个大舅子,诸儿亲自带兵打回卫国,将左右公子全都杀掉,然后拥戴公子朔为卫公,是为卫惠公。
  公子朔为人阴险狡诈,他杀了左右公子灭口,而且朝中若有人不服,一概杀头,一时间没人敢说出反抗的言论,但是在卫国之中,公子朔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阴险小人,不管是卿大夫还是百姓,都不爱戴他,觉得他心狠手辣,不配为人君。
  就算太子伋是他的政敌对手,杀了也无话好说,但是公子寿可是公子朔的亲哥哥,同父同母,一母同胞,这杀兄的罪名让所有人都不服卫惠公。
  但是有强大的齐国做后盾,也没人能说什么,那时候诸儿又想到了一个风月的馊主意……
  所谓风月,那自然和男女之事有关,而与卫国齐国都有关系的女子,只能是宣姜一个人了。
  之所以大家不喜欢卫惠公,就是因为他杀了兄长,不仁不义,所以诸儿出来搅合事情,就说,宣姜她本是太子伋的妻子,但是被卫宣公强占了去。
  如今卫宣公已经死了,宣姜理应嫁给太子伋,可是太子伋也已经去世,那么作为太子伋同父同母的幼弟公子顽,就理应有责任娶哥哥的妻子,为哥哥完成没有完成的心愿。
  好嘛,诸儿简直变成了搅屎棍子,说的冠冕堂皇,是为了追念太子伋,却把已经当了小妈的宣姜,要强嫁给比她小许多的公子顽。
  宣姜于公子顽有杀兄之仇,而且宣姜还是卫惠公的亲娘,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说,都差着,但是诸儿为了保全宣姜,非要卫惠公的亲娘嫁给太子伋的弟弟。
  公子顽被迫娶了宣姜,起初非常不愿意,要么说是一段风月故事,但是这宣姜仿佛有什么魔力,美得当真出神入化,公子顽娶了宣姜之后,这短短的不到十年,竟然一口气给公子顽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宣姜一面做国母,一面又做公子顽的夫人,简直如鱼得水,她杀死了太子伋和自己的儿子,气死了卫宣公,竟然还越过越是好,群臣也拿她没有办法,可谓也是个传奇人物了。
  齐侯之所以轻轻哂笑了一声,很不屑的念了一声“公子顽”,其实的确有看不起的意思。
  杀兄之仇,就算被人逼迫娶了宣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