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纪事-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奶奶闭了闭眼眸,任由泪水哗哗的流着,中气却理顺起来。

    宝珠总是看到别人说话的本意,她为什么要这样的问,有些话直接打回,根本不必理会。有些话糊涂一下也就过去,不是别人不懂你的意思。有些话,却要认真的对待。

    宝珠柔和起来:“所以呀,五嫂你要快好起来,五哥能回来,夫妻团聚。五哥要是不能回来,在我心里,和五哥在家时对你不变。”

    “不!”五奶奶慢慢流下泪来。

    宝珠再道:“要是五哥不通敌,又再也回不来,五嫂你打算倒在床上伤心他一辈子,不管孩子们了吗?”

    “不!”五奶奶身子颤抖一下,才吐出话。

    面对五奶奶孩子般信任的目光,像是宝珠说出的话就是她的依靠和希望。宝珠镇静地道:“五嫂,要是五哥通敌你会跟着吗?”

    生活中的选择,无知无刻不摆在面前,有人浑浑噩噩地过,有人却只能清醒。

    宝珠沉吟,如果说实话呢,有些人是不能对着说实话的,对她说实话,她还认为你不对。不说实话呢,龙五的案子一旦查明,五奶奶也不见得认为自己一切好心。

    这火不见得把别人烧焦,却能把自己烧灼。

    “弟妹,我只问一件事情,五爷他真的通了敌吗?”五奶奶所有的精神都在迫切里,不多的光聚在眸中,好似一簇火。

    没几天龙五下葬,宝珠有身子留在家里,见一个丫头走来:“五奶奶请训大奶奶过去。”宝珠过去,见五奶奶瘦得脱了形,宝珠脱口道:“走了一个,你不能再跟着去。”说过后悔,床前坐下,握住五奶奶的手,更是只有一小把,宝珠叹气。

    女眷们本想等着龙五下葬过再走,但宝珠想龙五当得起这些人祭吗?催着她们离开。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懂。方明珠笑道:“母亲一看就懂。”宝珠就收起来,放到给加寿带的东西里面,这是会先送往袁家的,又代方明珠写了个封皮,免得别人不知道这是给方姨妈的家信。

    小沈夫人吸口气,她也知道自己有个不遇事都要大惊小怪的毛病,惹过别人不喜欢,这次就忍住,小心看别人表情。

    一张信笺,大圈套着小圈圈,最下面还是一个圈。

    连夫人本想阻止小沈夫人好奇心大作的去看信,闻言也想看看。方明珠倒不怯这个场,打开信送给她们。

    什么是信不是字?

    方明珠羞答答:“字都忘光,这写的是信。”

    女眷们舍不得宝珠,就要分开,不知几年再见,在这里坐着和宝珠说话,打发丫头传话家人收拾行李。见到,小沈夫人狐疑:“褚娘子你还会写字?”

    接下来办土仪礼物,送京里各人的,托她们带去。给寿姐儿的东西,也托她们带回去。又打发人去草场上接回邵氏张氏,看她们有没有信要带给掌珠和玉珠,方明珠走进来,交出一封信给宝珠。

    那府里办丧事,这边也要办送行宴才行。宝珠让请回袁夫人对她说过,袁夫人无话,让宝珠办起来,只是不请那府里的人。

    这是在城里,小贺医生很快过来,说他送到船上去,女眷才满心里不高兴的答应,都是勉强的。

    小沈夫人叫出来:“这是我的话,回京去不许跟我抢。”

    卢夫人恼了:“再说我还杀过人呢。”

    尚夫人也有了一句埋怨,把个脸儿一沉,眉毛一塌,道:“这里住着一堆的人呢,哪里有敌人就犯到我了。”

    这句小沈夫人的口头语,关键时候到了连夫人嘴里。

    小沈夫人反应最强烈:“不行!”死拧着不松口。连夫人颦眉头怪自己的娘家爹娘:“真是的,我好好的,我还杀人呢。”

    很快收住泪,同去告诉各家女眷回京。

    卫氏走上来劝,不许她们哭太久。

    而世子妃,在忧愁母亲的病体流泪同时,又要去安慰宝珠:“他们是不知道你对我们有多好,等我回京去,就帮你分解开。”

    宝珠的委屈,在泪水渲泄中出来,她还要同时安慰世子妃。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葛通夫人站起来时,梁山王妃已经出去,带走一帮子人。

    余下来不多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是认识的。

    这十几个人,全是离京的太子党那一批人的妻子,有不曾往山西去的,有早回来的。

    她们和葛通夫人一样犹豫又不安。有一个人轻声道:“不过就是安家的老太太,她的诰封和王妃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袁小姑娘又还是个孩子,至于王妃亲自出迎吗?”

    葛通夫人淡淡,大家全淡淡,她们自己的心思浮上心头。

    世子妃小沈夫人等人是遇敌,以女眷们的心思来推敲,她们的日子遇敌以后应该不好过,也就让人猜想她们在山西这一行是不好过的,因为有早回来的人在说不是吗?

    但留在京里的人,也是一样的不痛快。

    先说不愿意老远去看丈夫的那批人,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是不想夫妻相聚的,但跋山涉水,边城苦寒,时遇敌情……让她们望而却步。

    本来犹豫是任何人的正常事情,但她们这一回犹豫得很不痛快。

    离京去的那批人,走的时候还受到皇帝亲自召见,说很多勉励的话,这难得的体面,又夹着公婆们的夸赞,让走的人更加光彩,留下的人就像是不要丈夫那种。

    没过多久,大同城破的消息传到京中。没有去的女眷们你会我、我会你,就差拍手称快,大声疾呼自己们有远见之明。

    还没开心几天,世子妃等人有孕的信入京中,又给她们狠狠一击。

    这种打击完全是别人没有出招,自己心地上主动去承受的,但这一击着实的不小。让没有去山西的女眷们不顾羞愧,都愿意来梁山王府接世子妃等人,要亲眼看看是不是真的全都有了?

    已经有人放出话不服:“山西能是什么好山水的地方?去的人个个都有?这是有意气我们的才是。”

    这是这一拨人坐在这里的心思。

    还有一拨儿是那几个去了山西,又让早吓回来的,她们是一拨儿的后悔心。

    她们中间,也有两个人有了身子,行在路上小日子不来,现请当地医生看过说有,那时候吓得魂飞魄散,又怕坐车颠的不好,又转回袁家已经不能,就地趁船,花上一笔钱进京后,就听到梁山王妃命接回所有女眷的话。

    都后悔肠子发青,都在想何不等待几天,也就能风风光光的是让父母接回来,而不是和世子妃她们生分,自己强回来的。

    这两种回来全是回来,但面上一个有光,另一个逊色许多。

    又她们因为是强回京的,怕世子妃等人回京瞧不上她们,在路上商议好,回京后把大同的凶险加上百倍地告诉家人,也就能表明自己们回京是多么的正确。

    不赶紧的回来,难道死在那里吗?

    但刚进家门还没有来得及说,先由家人告诉她们世子妃就要进京,这几位女眷惴惴不安,担心的守在这里,就算世子妃等人说她们不好,也能即刻得知。

    又有当着自己们的面,世子妃她们也应该不会当面说人的不好才对。

    她们的不安,是这种不安。

    又有边城风水像真的不错,这不是有两位夫人有了身子?家人见到后,欢喜不尽,说她们去得值。

    带着不安、带着不服、带着想看看世子妃等人是怎么说话,这十几位最后出去迎接安老太太和加寿。

    王妃都出去了,又加寿是中宫面前的大红人儿,稍有见地的,哪怕避开到一旁装你来了我才知道,也不能还安坐在房里。

    全都出去,房里瞬间空下来。

    大门上,加寿姑娘这会儿刚进来,梁山王妃正在疼爱她。

    小小的人儿,粉红绣各色缠枝花卉的宫衣,豆绿盘金的小裙子,朝天辫子今天没有扎,是个小小的发髻,虽然还带着婴儿肥,却秀气五官如荷尖初露,倾国倾城之色已出。

    别人家的孩子们是不会在小小的年纪,就往绝色上去收拾。这还是公主的手笔,加寿姑娘进宫,背后总有消不下去的闲言。瑞庆殿下要证明加寿就是好,就给她打扮的好,要把全京里的孩子们全比下去。

    安老太太满面皱纹是个鹤发,古铜色绣团花万字不到头的宫衣,手持沉香拐杖,日子过得顺心——在宫中自然有许多诡谲,但守着她的寿姐儿就是最得意的事情,只要不犯到眼前都可以不在乎。上有中宫和公主在,谁又敢犯到她面前呢?——老太太笑容可掬,一看就是心情舒爽,油然生出出尘之色,就带上一点儿仙风道骨出来。

    她手挽加寿,更把加寿衬得明眸皑齿。

    人都是颜值动物,梁山王妃和连夫人等围住加寿,争着和她说话。

    “快拿钱来,给我们装钱。”梁山王妃一迭连声的叫着管事。加寿姑娘身上,还背着她的大红包儿呢。

    大红包儿是红色有摇钱树,母亲宝珠绣的那一个。用上这两年,洗过,有不仔细看,就看不出的八成旧,但加寿最喜欢这个,出门儿总背着这个。

    大红包儿,又是加寿姑娘的标志。但凡她出门去走亲戚,不背上红包儿亲戚都要怪老太太:“嫌我们给不起钱吗?”老太太就重新让加寿背起来,特别是每个月去一回南安侯府吃酒席,那是一定要背上,好让老侯破费几个。

    京里无人不知请加寿姑娘,她是背着大红包儿来的,梁山王妃昨天往宫里请她,也是早知道的。

    钱,也是早备下来的。

    现从金银铺子里准备的金银锞子,拿来一大包子,真的有把加寿的大红包儿装满那架势。老太太含笑轻推加寿,加寿姑娘端端正正对着梁山王妃行个礼,稚嫩嗓音还带着奶味儿,笑嘻嘻:“只收一百两银子的,过了一百两,就不收了。要是少给些,就更好了。”

    这是袁夫人和袁训宝珠没有离京的时候,就和中宫说过的。

    寿姐儿的大红包儿,每一个不说装满,只装到三分之一,她就背不动。全装满,可以把亲戚们吓得不敢接她还是小事情,看上去活似出宫就讨钱,就定下这句话,每次只收一百两银子的东西,超出来的就是收了,也要退还。

    自然老侯是个例外,中宫和公主是个例外,那就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

    加寿养在中宫身边,中宫不会让她成为不讨喜的小姑娘,凡是讨喜的话,全是加寿姑娘自己说。早就说得熟练,娴熟的行个礼,标准的可以去当模板,摇着脑袋把这话说出来,以往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的。

    梁山王妃也同样喜欢,蹲身抱住加寿,对着她清秀的眉眼儿笑:“我的孩子,看看我们倒有多伶俐,但到了我这里,可没有这句话,今天啊,是我准备多少,你就收多少。”

    回手,管事的送上一个大盘子,里面装的总有一百来个金银锞子,满满当当的堆着尖。

    一个锞子不止一两,又还有金的,这一盘子就早超过一百两。

    抓上一大把,梁山王妃要往加寿姑娘背的红包儿里塞。加寿再对着她歪脑袋笑:“谢谢王妃,但不装这里,”

    她应答如流,梁山王妃愈发觉得有趣,再想到自己就要有孙子,更是打心里要好好疼面前这个小小人儿,就和她有问有答:“那是装哪里呢?”

    小手指自己身上,加寿笑眯眯:“这是母亲做的,用多了,就旧得早。塞钱的,是那个。”宫女们手上,早展出一个娇黄色大红包儿,比加寿姑娘身上背的这个可大得多。

    但这大,不是提醒主人们要多给钱,加寿不是才说过,一次只收一百两。这是公主后来给加寿做的,因为宝珠做的那个,加寿现背着的,已经小了,以前小屁股都盖不住。

    梁山王妃就往这个里面放钱,边放边笑:“和我说不上客气话,今儿要多收,可别嫌我备得少,我也不同你客气,要是少了,明儿你还来。”

    遇到一定要多给的人,加寿也早学过。不收像看不起人,眨动她水汪汪的大眼睛,说声谢谢也就是了。

    加寿今天收的可真不少,梁山王妃给过,连夫人等也准备的有,也放到大红包儿里去。加寿再学矜持,也是个小小孩子,还不到三周岁,这就喜欢得格格直笑,对老太太道:“回去给英敏哥哥看,他说得不对。”

    英敏殿下不能像加寿这样时常出宫吃酒席,就总说:“人家下回再也不会给你钱了,全让你要光了。”

    加寿在这里想到他,小心眼子里充满得意。等下回宫,又可以对着姑姑和小哥哥得瑟,让他们帮着数钱,再分几个给他们,大家一起欢笑,那才叫好玩儿呢。

    她笑得豁牙闪动,跟着梁山王妃等人进去。

    那些早回来,和没有去的女眷们瞧见,胸口都堵上,都有纳闷,王妃为什么肯破格的疼她呢?

    重回正厅上坐着,梁山王妃又让人拿稀奇果子给加寿,又叫来几个小孩子,五到七岁不等,全是干净娟秀的小姑娘,是梁山王妃连家沈家找来的小姑娘,来前都交待过,今天只陪加寿小姑娘玩儿。

    又派几个老成家人看着,还有加寿姑娘自己的宫女嬷嬷陪着,送到暖阁上赏梅花。

    这一切安排好,梁山王妃和连尚沈卢四家夫人们相视而笑,把眼底的尴尬掩饰下去。

    她们是尴尬的。

    她们尴尬在收到大同城破的消息那天,兵部里一传出来,各家夫人的亲爹娘先慌了手脚,一起登上亲家的门,当娘的哭得如泪人儿般,说自己女儿让你们生生断送,我女儿要有个好歹,你们亏心不亏心?

    有两家子亲家甚至因此不和。

    因为当初走的时候,是征求过娘家答应,难道当时不知道边城是有战事的地方?现在要接人,可以,没问题,跑来闹却是不该。

    十几家子女眷,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分人先回来,加上亲家就有二十家出去,齐集梁山王府,请梁山王妃安排这事。

    都知道梁山王府有大船候在山西,预备着世子妃明年回来。

    梁山王妃就答应下来。

    不想没有几天,世子妃等人有孕的信先于回京的女眷到达京中,大家又齐集梁山王府后悔,掐指算算后悔也晚了,按日子算,世子妃等人应该在半路上。

    这就连家怪亲家,尚家怪亲家,小沈夫人没出嫁前就是婆婆面前的娇外甥女儿,沈夫人没有亲家怪,就怪她自己。

    梁山王妃不能怪病卧的镇南王妃,只怪别人来怂恿。

    一起道:“才有过一场战事,哪能转天儿就有?又大雪冰寒的,这个年料来无事,应该让她们安养胎儿,不应该早接回来。”

    这就齐齐对宝珠歉疚上来,想她总有一场招待,又战事中诸人无事,袁将军又不在家,袁将军夫人无功也要有功才是。

    她们的歉意就全表现在这里,接出来加寿给她钱,单独收拾出看梅的地方,给加寿好好的玩耍。

    还能讨好中宫,真是一箭好几雕。

    但看在别人眼里,像那十几个没去和早回来的女眷眼中,心头就要一寒。

    她们也是应该对宝珠有歉疚的,在大同城破以后,没去的人庆幸我早远见,公开说过:“袁将军夫人说好,我才不信她!”

    言下之意,她一个人在那里苦闷,就是骗我们去陪她的。

    早回来的女眷公开也说过:“走的时候就不说凶险,刀子剑全在脖子前面晃,想哄我们去死地上,真是个险恶用心的人。”

    把宝珠的名声败坏一通不说,还要显摆自己早有见地,早回来的有见地。

    这会儿对着加寿姑娘得众人之宠,无疑又给她们的一击。

    小宋夫人悄悄告诉同来的人:“咱们回去吧,免得等下说话不好听,不是白听了话?”等下说话不好听的人,只能是指就要到家门的世子妃等人。

    别的人硬着头皮不肯走:“我们做错哪里,要灰溜溜的走开,已经来了,见个面再走不迟。”约着互相陪伴,去厅上重新坐下。

    世子妃等人进门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一个时辰,梁山王妃酒宴开到一半。

    没有人怪她们,全有了,车轿都不能快。又孕妇是不是要多吃,这就多餐,船到码头,先吃一顿再回来,可不就耽误功夫。

    说一声到了的时候,凡是亲人的全有了泪光。女眷们取帕子,外面厅上坐的父亲公公兄弟等人,就伸长头颈。

    见到一行软轿直接抬进来。

    ……

    “爱姐儿!”颤颤巍巍的先站起一个老妇人,看年纪怕没有六十出去,得几个女眷扶着,才不让人担心风一吹就倒。

    小沈夫人走到她怀里:“祖母,我回来了。”

    连将军夫人的母亲接住她,尚卢两将军的夫人也让家人接住。梁山王妃接住自己儿媳,抱她到怀里,悄声地道:“稍坐一会儿,休息休息,你就去看你母亲,不用在这里陪着客人。”又现安排:“备轿子,这有了不是玩的,要处处当心。”

    那边老妇人也泪眼花花的交待:“爱姐儿,有了,要当心。”

    “我正要问呢,要我当心,怎么还接我回来?”小沈夫人开始发脾气。当着人收敛的多,但话中埋怨浓浓,好似大雨前乌云滚滚,不管这雨这会儿下不下得来,先乌云盖住人再说。

    老妇人耐心的哄着她:“担心你,才接你回来。”

    小沈夫人嘟起嘴,更是不悦:“我好着呢,我见天儿吃好东西,再说……我不能坐车,怎么就敢折腾我?”

    她的父亲在外面听着不像话,这是在外面怕让人笑话,走进来道:“乖女儿,怎么这样对祖母说话?祖母自从知道那里战乱,哭了一宿又一……。”

    下巴上一疼,一把好胡子让女儿揪住。

    小沈夫人发娇嗔:“这一定是父亲闹的,是父亲的主意?当初是祖母心疼表哥,打发我去的,才住下来,还没有玩得好,表哥说野梅好,也没有细看,国公府里请客,还没有去过几回,祖母怎么会打断我玩?是父亲,一定是你!”

    这是她的亲生父亲,赶紧救自己胡子:“好女儿,哎,你松手,不要玩为父的胡须,哎呀,你越发的淘气,你就要作娘,怎么还是不改憨跳?”

    这个一向是家中娇宠,先发作也不奇怪。

    那边小连夫人第二个跟上,对着自己公婆不好使性子,对着自己母亲正色:“既送我去了,为什么不疼我,大远的路,哪有当年去,当年就让人回的?给我做的是四季衣裳,我还没有和国公府里赛衣裳,就让我回来,路远,难道不知道吗?”

    她的母亲张口结舌,见女儿一片认真,反倒陪笑脸儿:“听说有战乱!”

    “什么战乱!”小尚夫人也对着父母兄弟不悦:“我好着呢!我还杀了人!”她的娘眼前一黑,说一声:“我的儿啊,不应该让你去……”

    正和家人闹腾的小沈夫人翻了脸:“这是我的话,说过不许抢!”舞着父亲胡子对他得瑟:“是我杀的!”

    小卢夫人在回来的路上,亲口答应过小沈夫人不和她抢这句,但这会儿也翻脸及时:“什么你杀的,你就记了个数儿,”

    “我不记数儿,怎么知道杀了多少?”小沈夫人继续得瑟:“我还杀了人!”

    这里面就世子妃不说话,如果不是家里有客人在,她下船就直接想去看母亲。按婆婆说的,稍陪客人就走,就对着闹腾的几个人笑,在旁边不住点头。

    她的婆婆最知道什么是杀人,小心翼翼问媳妇:“这说的是真话?”

    “自然是真的,我杀的最多!不过我不和她们抢话。”

    梁山王妃这才深信不疑,兴致也就上来,笑容满面吩咐家人:“快开好席面来,为我们的女英雄们接风洗尘。”

    席面安好,同坐的少不了宝珠的祖母老太太和宝珠的宝贝女儿加寿。

    老太太和娇滴滴的小沈夫人搭上话:“可曾吃过我最爱用的那羊肉烧饼?”

    “吃了吃了的。”

    “吃了好多。”

    连尚卢三位争着回话,把小沈夫人挤得没说上话,干瞪眼睛。

    “那,有没有吃过我的野蜂蜜?”加寿问出来。

    “吃了吃了的。”

    “那是寿姐儿,我们吃了,这要感谢你做东家招待。”

    小沈夫人又没抢到话,再次干瞪眼。

    好在她的母亲的婆婆听不懂,又恰好坐在她后面那桌,一起来问:“什么是寿姐儿的蜂蜜?”小沈夫人打开话匣子:“这个我最知道!”

    包括世子妃在内,都对她翻白眼儿。你又最知道了。

    “那片林子是加寿的,所以那里出来的野蜂蜜,全是加寿的。”

    加寿点小脑袋,证明这话属实。再问道:“有没有吃我的小鱼?”

    镇外那条河,是寿姐儿常去抓鱼,也是加寿的。

    “有有,”几个大人一起点头如捣蒜。

    “有没有吃我种的菜?”寿姐儿是浇过水的。

    “有没有吃城里的蜜饯点心?”寿姐儿常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