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纪事-第5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自当地回答:“请太后放心,我决计不让寿姐儿吃这样的亏,为这样的事情难过。”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让他们去净面,让嬷嬷们哄着不要再哭。等他们出去,太后自言自语:“这一出子有点儿意思。”

    而在加寿来说又上一课,别以为你是皇后就天下无敌,有的是人不想让你当皇后。

    太子也沉痛彻底的又明白一回,这六宫里想压着母后动弹不得的人,比比皆是。

    他和加寿的感情则更进一层。

    柳至夫妻第二天知道,虽然皇后不待见他们夫妻,也气了个半死,又无计可施。总不能眼前就和欧阳家,叶家水家等过不去。

    满腔愤怒,柳至算到马浦身上,马浦因为官职不低的原因,三司会审。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都有份,柳至铁了心要把马浦官职拉下来。

    ……

    中秋过去,红花的女儿过满月。小姑娘没有起名字,红花打算年底进京,把孩子给宝珠看,请宝珠给起名字。

    这就因为生得肖似母亲,父亲叫她小红花,家里人都这样叫起来。

    红花头一胎的女儿,她现在家境又优越,丈夫除去年纪大些,别的件件让她趁心。久跟在宝珠身边照顾过加寿,照顾过执瑜执瑜等,眼睛里看到的是孩子们的可爱,和孩子们受宝珠袁夫人的优待,红花心疼女儿,一个月子里放在自己炕头。

    国公府重视她生孩子,龙四通过奶奶们让红花进城生,说这样就便儿的方便照应。

    但秋天正是收果子收山货的时候,红花在小镇上,隔窗还可以吩咐事情。这是她一片忠心不忘记差使,国公府对她赞扬过后,也没再强说。红花就在小镇上生,邵氏张氏和方姨妈母女提前回来照顾她,虽然没有母亲在身边,却有好些上年纪的在,红花生得安心。

    到满月后,又有一件喜事出来。红花本来没有想到,这事情来得太出奇。

    褚大路月子里没见过几回小妹妹,熬到满月,就见天儿呆在小红花木床边不走。

    红花坐在炕上理家务,禇大路负责唤人:“小妹妹眉头又皱了,要溺了吧?”

    “小妹妹撇嘴呢,要哭了吧?”

    红花一开始觉得好玩,后来就总用玩味的眼光寻思禇大路。

    出月子那天,方姨妈把万大同叫出去,方明珠请邵氏张氏帮着来见红花:“咱们两个定亲事吧。”

    红花大惊失色:“我们两个?表姑奶奶您是主人,我是丫头,不行不行不行。”

    好说歹说的,红花不肯答应。方明珠不放弃,撺掇着:“说好的,母亲和我年底进京,侍候老太太两年,回来换二太太和三太太。你去不去?宝珠难道不想看你的孩子?”

    红花眯起眼睛笑,小红花还没有落地的时候,宝珠就有信,让生下来满一年送往京里。

    宝珠是心疼小孩子,但红花和万大同商议过,打算孩子过完百天当年进京。

    就红花来看一个小小奴才没那么娇贵,要等到明年进京。在她也知道加寿也好,小小爷们也好,进京不是大船,就是车里包得铁紧,没有受冻这一说。

    抱在怀里,或铺得厚暖,也没有路上颠簸这一说。

    最后一个原因红花不愿意说,但万大同明白。那就是往山西路不好走,诸多人烟不通的地方,又是冬天,红花的娘不敢前来,问红花冬天进京的话,她能找到便船搭着进京,不要万大同派人来接,说花费银子。

    红花很不喜欢她的娘,但骨子里那是她的娘,要看外孙是正当要求。万大同让人回话说冬天京里相见。

    红花答应和方明珠一起进京,约好请宝珠拿主意。宝珠要是说这亲事可以定,红花就答应。

    这还没有进京,红花心里先愿意五分。这大路小爷和小红花像是有缘份,从早到晚对着小红花美滋滋地不说,有一天他提出晚上睡在这里,他要守着小妹妹。

    这要求当然不许,但把红花和万大同都打动不少。

    玉珠还记得方姨妈的旧事,是近几年勤劳肯干的方姨妈不在她面前。而张氏看在眼里,和方姨妈早就有说有笑,对禇大路也视若几出,肯带着上京。

    红花也看在眼里,万大同又劝她不念旧恶。糊涂人悔改总比继续糊涂让人不痛快的好,这样的人理当嘉奖。

    原谅了方姨妈,对亲事唯一的芥蒂就是一个是奴才,一个是表姑奶奶。

    但这表姑奶奶在家境和在家里的地位上面,远远不如红花大管事,说不上谁高攀了谁。

    红花就在每一回褚大路又守着女儿,要嫣然一回。她要是知道这里面有小王爷萧战的身影,不知做何感想。

    正和褚大路玩笑:“你就这么喜欢小妹妹?”

    “喜欢。”褚大路手托着腮,目不转睛把小红花鼻子眼睛又看一回。心里想的当然还是我有小妹妹,我有小妹妹……邵氏张氏叮咛不要说小王爷不好,褚大路干脆不说。

    红花就格格地笑,窗外有人回话把她打断:“回万大娘,国公府打发人来报信,说郡王妃有信过来,九月初归宁,还要看看小红花姑娘。”

    红花忙着说好,虽然郡王妃不在这里,也谦词几句:“我们算什么,郡王妃信里还提上一笔。”

    这个时候,郡王妃在家里,叫来弟妹闵氏在面前。闵氏自从婆婆去世,对长嫂更多出敬畏,丈夫又不在家,叫她过来,步子匆匆而至。

    郡王妃手指离自己最近的红木扶手椅:“坐这里,我有话和你说。”

    闵氏的心头一跳,她心里所想的就是,难道二爷在京里纳妾了不成?萧瞻峻不肯带妾室进京,闵氏的直觉就只往这个地方上去。面色微有惨白,低下头来内心难过:“嫂嫂请说。”

    “我要进京去了。”

    闵氏一愣,她在家里是个诸事不通,所以她是今天才知道。老郡王妃交待郡王妃护送她和丈夫灵位进京的话,闵氏也无资格知道。

    在意料之外,她诧异地不加思索:“这家里可怎么办呢?”

    “交给你。”郡王妃亲切。

    闵氏脑子嗡地一下,半晌没有明白过来。她的似迷茫似疑惑似受惊吓的神色,让郡王妃禁不住好笑。

    等她缓上一缓,郡王妃徐徐地道:“你呀,素来心高气傲,也想帮忙呢,就是梗着个脖子,谁能看出来你有能耐?”

    闵氏涨红脸。

    “这一回趁你的心,你也知道京里还有个王府,而太后呢也上了年纪,又和我娘家母亲弟弟、我几十年失散,她要我去京中守孝期,也可以陪着她。而母亲临终前,”郡王妃在这里顿上一顿。

    闵氏头更低垂一分,她知道老王妃临终前对郡王妃有话,但郡王妃不说,她也不能打听。

    见闵氏并没有贪婪要听的模样,郡王妃心中更为满意,款款地对她说了几句:“母亲遗言,也要我往京里守孝期,要我把她和公公牌位奉请,一同带上。”

    闵氏吃惊的抬起面庞,也就明白老王妃的心思。郡王妃点上一点头,再道:“郡王也答应。从此以后啊,太原家里就交给你了,你不可以怠慢,出了差错,我可不放过你。”

    “扑通”,天大的美事情把闵氏压得跪到在郡王妃面前。郡王妃让她起来,把哪些亲戚要加意敬重告诉她,哪里管事忠心也告诉她:“你明天就管几天吧,不要怕生疏,有事多请教老管事们。明天一早,我往大同娘家走走,辞行后回来,我就进京去了。相见有日不必难过,志哥儿忠哥儿念姐儿大婚,请你进京去。”

    闵氏痛哭流涕,等郡王妃说完,再也忍不住,哭道:“嫂嫂,以前是我对不住你。”

    “以后你对得住我就行,快别哭了,回房去理理我说的事情,明儿就把家交给你,有不明白的记着,等我大同回来,再对你说一遍。年底我是一定要进京的,要奉公婆在京里享受祭祀。家庙里的祭祀,就归了你。”

    郡王妃是真的很赶钟点儿,说完就命闵氏拭去泪水,叫来丫头:“还有红花的一份儿,生了孩子,她是宝珠最得力的丫头,不能慢待她。”

    闵氏闻言,就回房去,让自己丫头也给红花备上一份礼物。姨娘兰香听到,她和红花曾经很好过,小心地来回闵氏:“我想跟随郡王妃去看看红花可行?”

    闵氏如今管上家,小肚鸡肠不说一扫而空,也空下来大半。答应下来,带着兰香去见郡王妃。兰香本就是郡王妃的丫头,又是给宝珠长脸面,看看这个家里有多少人要去看望小红花,郡王妃欣然答应,第二天带上兰香和家人出门。

    国公府里张灯结彩,一连几天,奶奶们起早睡晚。龙四每天检视家里:“这牌子不正,姑奶奶是嫡长女,样样要再正。”

    老国公夫人又是惴惴,又是不安,八奶奶却欣然得意。这可是嫡长女自出生,足有三十来个年头里,头一回归宁到名正方顺的嫡母房中。

    头一回?想想由不得八奶奶心酸。但实在又欣喜,就一会儿喜欢一会儿去酸。

    老国公是唯一毫无顾虑开心的人,小十会爬到床上和父亲说话,老国公对他成天乐呵呵:“姐姐要回来了,你知道不知道?”

    “姐姐?”小十纳闷。他有一堆的侄子侄女儿,又因为老国公还睡倒起不来,生下他城内一堆的谣言指责老国公夫人贪丈夫,老国公夫人不情愿让儿子多见人,小十的心眼里还不知道什么是姐姐。

    “姐姐给你田地,姐姐会抱你。”

    老国公夫人每每听到老国公这样和儿子说话,心里又安心许多。

    头天晚上,红花回到城里,准备迎接郡王妃。头天晚上,整个国公府的大人都没睡好。就是老国公也兴奋的睡不着,只有小十呼呼一如既往。

    第二天,说一声郡王妃到府门,老国公夫人直了眼睛。原地僵住,袖子低垂,幸好小十不是她抱着的,倒不会受影响。

    老国公催促:“出门去啊。”说上好几句,老国公夫人才醒过来,八奶奶看着伤心,勉强撑着还要来扶她。

    婆媳两个互相鼓气,当媳妇的道:“恭喜母亲,姐姐归宁了。”老国公夫人叹着气笑:“是啊是啊,归宁是好事情。”

    这才想到找儿子,却见儿子早早走在最前面。老国公夫人看着儿子一乐:“这是个迎姐姐的。”

    她们往前面走,龙四陪着郡王妃往里面来。隔着一条路,两下里见到花枝招展各一行人,四下里一对眼眸,老国公夫人手脚一缩,再也不敢过去。

    八奶奶没办法,推着她一步一步的挪,而这个时候,小十走了上去。把小手张开,为首的是哪个他还知道,又姐弟们是表姐弟血缘亲,一下子认出来。

    “抱抱!”

    大家全乐了,离得老远的僵局这就打开。小十急了,怎么都笑呢。小十再伸高小手:“父亲说的,姐姐会抱。”

    郡王妃把他抱到怀里,早看到这个孩子不止像老国公,还像一个人。那个人是郡王妃一生荣华的根源,像她的外祖母,名义上的祖母,已经去世的老老国公夫人。

    那眉眼儿鼻子上,有那么一丁点儿影子。

    只一个像父亲老国公,又在晚年给他留下血脉,郡王妃就原谅老国公夫人。再说她既然肯来,本就是原谅了她。

    又这一个像带大她,把她看成心尖子的祖母,郡王妃决定和老国公夫人做一对正常的母女。

    老国公夫人还不敢上前来,郡王妃抱着小十走上前,把小十放到地上,对着老国公夫人拜了三拜:“见过母亲。”

    “呜……”老国公夫人哭了出来。

    八奶奶急得九月天气满头汗:“母亲,姐姐回来了,这是天大的喜事,是喜事。”八奶奶都恨不能嘶吼出来,只可恨没有那个嗓子。

    她不说还好,说过老国公夫人更瘫软在地那感觉,是郡王妃上前扶住她。纤纤手指伸到胁下,老国公夫人浑身一震,精神潮水般回来。反手抓住郡王妃的手,满面是泪,嘴里嚷道:“回来就好,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你呢,进房去坐,这外面风大,就要冬天了,别冷到你……”

    郡王妃叫上小十:“跟上来。”小十踢哒着小腿过去。

    她们走远,八奶奶长长松一口气:“我的娘啊,总算母亲缓过来。”旁边丫头送上帕子:“夫人,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姑奶奶头一回归宁,您满面是泪可不好。”

    “我有泪?”现任国公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接帕子,手指往面上一揩,顿时呆住,这可不是满面泪水,湿漉漉地在手指上。

    头一回?这句话又一次由丫头送到耳边,八奶奶火急火燎地就要追上去,姐姐头一回认母亲,头一回正式归宁,和以前打回来的不一样,得赶紧地上前去招待。

    这一动步子,坏了,腿软酸麻,全身无力。八奶奶震惊,原来,自己也和婆婆一样,也是快要瘫软下来。

    亏自己还认为婆婆不撑着,原来自己也是一样。八奶奶无奈扶上丫头,没法子,这是头一回啊。

    房里,老国公夫人胆怯下去,兴奋也下去,带着点儿紧张,带着欣喜张罗送茶摆果子。郡王妃坐在老国公床前,父女在相对流泪。

    “像,”郡王妃泪如泉涌。

    老国公也流下泪水:“像。”

    小十太像他的祖母,就有点儿像袁夫人。和袁训相似不了,却和郡王妃是姐弟模样。

    老国公夫人佯装不理论,装着让丫头又送东西出来,在外间肩头颤抖的无声哭泣。

    那临死也不肯原谅她的老老国公夫人,这最后一个孙子像她。

    当天郡王妃见过红花,红花请兰香去做伴,郡王妃应允。收拾出老老国公夫人的房子,给郡王妃居住。郡王妃住过三天,辞行返太原。

    要把小十带进京,老国公没答应。

    老国公不瞒长女:“把老大家的、老五家的,整房头送进京,已经是给阿训添麻烦。听说寡妇还给他惹出是非。把小儿子也送走,这笑话可就大了。再说我在房里也闷,留下他陪我说话。再大大,要进学,我也老得照顾不了,再说这事吧。”

    郡王妃表达一同进京,老国公夫人是没有意见,老国公还是以为儿子着想拒绝。

    国公夫人八奶奶和龙四也不答应。龙怀城常年不在家,老国公夫妻在,八奶奶当家有底气。

    龙四是儿子,谢氏和五奶奶走,他出门走动,已经有人猜测说他们家不容寡妇。

    哪有个丈夫尸骨在边城,把守灵的人送走这荒谬事情?

    至于说为了孩子,这话只有亲戚们面前才能说得过去。谁不知道亲不亲,故乡水这话。

    郡王妃没再多说,和红花约好京里见,返回太原住上三天,该对闵氏说的又说上一通,约齐家里人,把老王妃遗言一说,陈留郡王离家以前也交待过这话,亲戚们没有异议,郡王妃上船进京。

    …。

    丞相有通知嫌疑,京里审的如火如荼。为马浦说话的人也有,这案子不是这个月下个月就能定。

    萧瞻峻忙着落井下石,军需上早安排的有人,不急着回去。韩三老爷也乐得在家里呆着,看这架势还可以过个年。

    梁山老王给萧观去信还没有收到回话,不妨碍他继续关注往京里来的异邦人,再有来贿赂人的,老王不会犹豫再次送他下地狱。

    除去这件以外,就整天和袁训为孩子较量来较量去。尚书屡屡败在下风,他不是老王那闲人,孙子放在头一位,败退也有原因。但尚书虽败犹勇,虽败不服,再屡屡的败下去。

    家里人包括枕边人宝珠,都开始看尚书笑话,就尚书一个人还为加福今天在家还是出门儿费神思。

    而太上皇不知不觉的和香姐儿成了忘年交,这事情最早从三四月里桃杏争春开始。

    香姐儿把院子收拾得差不多,按她对母亲宝珠说的,请太上皇和太后先住。

    她的院子费时这两年,花的木料东西海水一般,银子更不用提。如果背后没有太后支持,没有她的祖母国公之女支持,她的母亲有许多产业支持,就是老太太的背景也管不起香姐儿修整这院子。

    前福王见到,估计要气得不敢投胎。

    房里几不用薰香,完全用四时花木熏陶。没有窗户,四面全是雕花大门板。除房子廊下掏一条水源出来,种上荷花到夏天香满房屋以外,别的四面种四时花卉,四时风向不同,根据风向种花,秋天起西风,只下菊花这一边的雕花门板,把花香完全送到房中。

    又为看月色,设置观月镜。

    这镜子不是让人睡着看月亮的,是分别在满月、月牙儿的时候,调整角度,把一轮,或一挂月亮送满房中。

    月色明亮的时候,夜里不用烛火甚至可以看书。

    别的古玩摆设,奢侈的一概不要,全是秀朴一类的,和房间木板花纹相映得上。

    自然二字,永远压倒一切。

    太上皇和太后欣然住了几个晚上,以后到袁家,不住正殿就一定要住香姐儿院子。也请了皇上,皇上闻名而来,他没有住,在这里用了个午饭,也说不错,回去又赏赐许多。

    太上皇觉得这孩子太聪明不过,怎么会有个小古怪的名头儿?问上一问,和沈沐麟有关。遂问香姐儿:“怎么不喜欢小夫婿呢?”香姐儿对上他没有尖叫躲开,又大一岁,慢慢红了眼圈:“他也不喜欢我。”

    太上皇想想也是,出天花后的孩子面相不好,香姐儿害怕有她的理由。但因此,沈家孩子也不喜欢她,这两个都太小,不懂事儿。

    最近见梁山老王次数太多,太上皇更对香姐儿怜惜。萧战和加福多么的好,香姐儿就只能孤单地自己赏院子。太上皇有时候很愿意陪她。

    难得有闲功夫,太后和小六、小小苏坐在廊下玩。小六是会淘气的时候,他几天里见不到太后,就会指着皇宫方向,奶妈问过家里,送他进宫去找太后。

    见到太后,往她怀里一扎,太后抱住他,就有宫女过来帮着太后理理衣角,全让小六弄乱掉。

    小六淘气就在这里,他就伸小手,再次揉乱,然后自己缩在太后怀里笑。小小苏姑娘呢,和他相反。小小苏要是在,小六弄乱的地方,小小苏不厌其烦地归整齐。

    三个人铺着厚垫子看菊花,小六就揉垫子,小小苏就跟后面抚平。太后舒畅地看向廊下,那里是香姐儿的花圃,一个大花锄,太上皇挥动,一个小花锄,香姐儿挥动。

    旁边舍弃的旧花根子,有丫头们帮着收拾走。

    太上皇衣角溅的有泥土,间中柱着花锄呼气,但很满意,还悠然自得:“子曰,吾不如老圃,如今我学老圃,我比夫子还要强。”再挥动锄头。

    太后好笑:“就是两个种庄稼的,不要把夫子也说上。”香姐儿笑眯眯的回:“民生大计是大事情呢。”太上皇大乐:“就是这样。”招呼香姐儿:“再来,咱们今天把这块儿松完土,明天就可以种兰花。”

    香姐儿希冀地看着他:“只是没有好兰花,那花房里的兰花全是由着人长出来的,好个端正模样儿,却少许多趣味。”

    太上皇摇晃一下身子:“我掐指一算,你且等着……”话音刚落,侍候在旁的太监回话:“梁山老王来了。”

    香姐儿喜笑颜开:“来了来了。”

    太后笑着打趣:“来了来了。”

    小六不懂,见事学事:“来了来了。”小小苏对他嘟嘴儿:“乱嚷嚷。”话说得已然流利。

    “来了来了,”最后一个嚷的梁山老王。分明他是从家里骑马过来,却带着大步仆仆模样,膝前奔跑着加福和萧战,一起笑嚷:“我们出门儿去。”

    太上皇对香姐儿挤挤眼睛,香姐儿大喜:“好啊好啊,我和你们去。”

    说话间,老王到面前。萧战去花丛里,丫头忙跟上,他要哪枝剪哪枝,免得小王爷自己动手,他是连根拔起。

    香姐儿敢怒不敢言,因为有要用到萧战的地方,还有丫头得力,不容小王爷整枝糟塌,这花又是给加福,暂时忍气吞声。

    小王爷得了好几枝子大菊花,送给加福手上,加福拿在手里,加福最乖巧,送去给太后。

    太后见到加福,把小六先抱开,把加福抱到怀里,看她的衣裳,打心眼里得意。

    她的加寿如今六宫里震慑,她的加福如今梁山王府当成宝,叫太后怎么能不得意。

    见加福一身小衣裳,又是扮成小鹿模样。梁山王新送回京的皮货,加福做了好几身。双丫髻,从鹿皮上出来充当鹿角。又暖和又可爱。

    太后把菊花给她一一插好,笑说:“这是个菊花鹿仙子,等到冬天,就真的是梅花鹿仙子。”

    加福笑得小脸儿似一朵花。

    太上皇问梁山老王:“你又打什么主意,来找我来了?”老王笑得合不拢口:“这俩孩子太聪明了,这个月背下来的书,超出我预定的。这不,学几天,给他们玩两天。太上皇,西山里桂花开野菊香,老臣我陪您出城走一回吧。”

    太上皇手指着他:“是你沾我们的光儿,就不要说你陪我。”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