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门纪事-第9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前街道本是私街,寻常时一目了然看到街口。今天人多难以看透下马的坐车的后面,街口一顶轿子停下来,也就不怎么吸引视线。
轿旁陪着的家人问声:“姑娘,怎么停下来了?”轿内坐的女子轻轻咬牙,一刻钟后把帕子拧着回话:“起轿,送拜贴。”
贴子最早送到称心手上,称心念着:“……文家?”地名是外省的,又有一行小字,曾西伯郡侯府。
称心不认得,她的母亲连夫人舍不得会别人,陪女儿坐着,见女儿为难就要伸头:“我的儿,我代你看看。”
称心阖起贴子嘟嘴儿:“母亲,这不是自家,怎么好乱看?”连夫人轻笑:“是了,你分的很清楚。那请你婆婆帮着看吧,兴许要紧客人我本不应该打听。”
称心转嗔为喜:“母亲不要生气,实在是两家各有事情不同,家里的事情我听到,也不会对婆婆说是不是?”
连夫人本就不生气,反认为女儿明理方能管家。听过更笑道:“家里的事情?这才是你的家,你从小在这里长大。家里不过是你歇脚的地方,是你大姑娘的上好客栈。”
称心嘻嘻一声,再正容吩咐丫头送给婆婆:“从没有听过郡侯的话,这是哪一等的爵位?竟然按哪一等对待,请去哪个客厅说话,才有她的知己?请婆婆示下。”
宝珠收到也茫然,去见她的婆婆袁国夫人。袁夫人却知道:“开国的时候有功同姓之臣封镇南、梁山、忠勇王爵。又一等封郡王。异姓的封郡公、郡侯等。现在已没有这个爵位,倒是这一家子来历有些。”
“是哪家?”
“文家有一位姑奶奶入前太子府,生下一位殿下后,不等他有自己的府第就已身故。这位殿下是安王殿下。”
宝珠心中已有一个招待的主张出来时,袁夫人又道:“而来的这位文姑娘排行,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安王生母临去世以前,为他指的亲事。”
驾鹤将归时为儿子指娘家的亲事,指望有娘家的人照应,这不稀奇。宝珠答应着,心思又变一变:“那应当请这位姑娘去正殿见太后才是,说到底是太后的孙媳妇。”
袁国夫人是出来见的宝珠,笑道:“先别请,这里有两个对待,一个当她普通姑娘,一个当她太后孙媳妇,等我问过太后,请太后自择。”
婆媳来见太后。
太后刚到刚坐下,因念姐儿也为加寿而来,正问她新婚可好,家里人可难管,热心出着主意。原本是满面春风,听完诧异的手按按额角,让再说一遍:“谁家到了?”
“曾是郡侯府的文家。”
太后大吃一惊:“她们怎么来了?”
袁国夫人和宝珠让太后吓一跳:“不能来吗?”
“奇怪!”太后明显寻思着,好一会儿才解答:“开国时候有一些爵位,没过两朝就抹了。为了安抚,这些人家可以送人以近天颜,”对太上皇似笑非笑吃个沉年旧醋:“当年宫里是有这些人在?”
虽然没有笑容,太上皇知道太后并不是真生气,一笑不做回答。只暗示太后:“你要说多少?”对小六等看看。
念姐儿最有眼色,见到起身:“外祖母和舅母有话回,我们外面转转,去问如意讨东西吃。”
任保送走她们,又清了清闲人,正殿偌大地方只有太上皇太后和袁国夫人、宝珠。
太上皇闭目养神以前,喃喃道:“元皓今儿起晚了不成,昨天不是约好早来陪我。”就神游走了。
太后压低嗓音,既没别人在可以说得详细:“皇帝为太子的时候,就有这些人在,一家子送一个姑娘进来。可怜皇后当年吃不完的醋,却不知道皇帝当年还算给柳家颜面,直到成亲后方许这些人进门。不能和梁妃张贤妃赵妃她们相比,这些人虽得宠也是有限的。”
太上皇接上话:“吃醋这事情,是好事儿啊。你也喜欢过。”
太后佯怒:“眼睛也没睁怎么听到我说话?快去想你的胖队长。当年我何曾这样过。”说着自己也乐:“这个名字竟然成了正经绰号。”
太上皇继续养精神,太后继续说起来:“随皇帝进宫后,我冷眼看着文家没再得宠过,本来嘛,太太平平直到安王出宫。但那一年不是拿下靖和、东安郡王。文家的人跟在东安郡王帐下,仗着祖辈开国时的一点儿功劳,”
太上皇又插话,徐徐但有嫌弃:“哪有功劳?开国的时候死伤那么多,依你这样说件件有功劳。后来抹去这爵位不用,而不是抹去袭爵,就是封本就不对。”
“是了是了,你是这样想,人家是那样想。人家以为有功劳,要为东安郡王夸口抹罪名,结果把你和皇帝一起惹恼。”
“哼!”太上皇嗤之以鼻。
“文妃的死对外说是病故……”
太上皇不悦:“你话太多了吧?又偏心过了,我要不天天跟着你来这里,不知道你还要说出什么。病故,就是病故。”
太后干瞪瞪眼:“好吧,文妃在东安、靖和郡王自刎前后病故了,是前还是后,我有年纪的人我记不清楚。”
“之前之后不打紧,反正病故。”太上皇一时没忍住。
太后撇嘴一乐:“不让我说,敢情你想说?”太上皇瞠目结舌:“上你当了。”再去闭目养神。
袁国夫人和宝珠忍住笑,听占了上风的太后悠然道:“就是这样,文妃临死前恳求许亲文家,皇上答应。论理呢,安王大婚前一年,圣旨到文家,文家的姑娘进京待嫁。安王亲事在太子之后,所以她今年进京,我觉得奇怪。虽然不是不许她进京,但好端端的来,透着不矜持。要是圣旨宣来的,以我看不是更好?”
皱眉:“我见还是不见?我见她,可就要给她孙媳妇的厚遇,就得对念姐儿那样对她。难免助长她在外的脸面。我要是不见她,她在外面又受冷眼,算我冷落安王?”
袁夫人和宝珠不说话,等太后自己拿主意。太上皇无奈:“我再多句嘴,念姐儿是你孙女儿,又已成婚,怎么能一般对待?让她来,随便给个座儿,说上几句,就打发出去就成。等下元皓要来,元皓只要寻常亲近他的人陪,不会要她,你留她当齐王妃看,元皓要恼。”
太后圆睁双眸:“不留她在这长坐,她出这殿门犯恼怎么办?”
“那正好看到她的性子好与不好,恼了,以后疼不得?不恼,兴许明理。”
太后笑了:“我虽这样想,却不能这样办。多谢太上皇担着,咱们就这样办起来。”对宝珠使个眼色。
袁夫人留下来,宝珠退出。在外面遇到元皓、好孩子和韩正经、小六苏似玉跑来,拿着一个大风筝。
“舅母舅母,看我们现取来的,等下放了,给太上皇去病根。这上面拴着符,元皓一早求的。”元皓晃动胖脑袋,衣上白玉挂件随着闪动。
宝珠微笑:“呀,这么好看,是谁给的?”
“舅母,这是柳坏蛋给我的。”元皓鼻子翘得高高的。
好孩子、韩正经欢呼一声跑开:“烽火台消息,他又说错话了,不斯文不体面,拿盔甲来,拿席面来,给首饰。”去寻萧战。
宝珠也让元皓不要说,为柳云若说几句好话:“诚心为你备下,不是一年的功夫,再看水头比舅母山西玉矿带里的还要好,爱惜东西,也爱惜人吧。”
元皓乖乖点动胖脑袋,和去门上截下他的小六苏似玉拖着风筝跑进正殿。
宝珠去见称心,打算让小媳妇跟自己一起见见,路上遇到告状回来的好孩子、韩正经。不远处就是萧战,柳夫人在他身边堆笑,好似奉承。
宝珠眼波方动,一个小丫头伶俐,退几步走开。很快回来:“可巧让我听到,不敢不回夫人。柳家夫人请三姑爷以后多帮忙,多带喜姑娘去国舅家玩耍。三姑爷正不耐烦,又却不过柳夫人的好话走不开。”
敢于打破太后没发话时的局面,把加喜送去柳家的,以宝珠来想也只有战哥一个。宝珠昨天和袁训说过,准备下一件好东西单给战哥。听到柳夫人并不生气战哥必然去胡闹说的有话,唇角往上勾了勾。
去对称心说过,连夫人喜上眉梢,女儿换衣裳不多的功夫把宝珠奉承一通,目送婆媳走开泪如泉涌。
她的丫头知道心思,奉承着她:“老爷慧眼定的好亲事,如今除去太子府上,还有哪家是提前让媳妇当家?也只有亲家府上才这样。”
“是啊是啊。”连夫人更没有陪别的女眷说话的心,安心等女儿回来,继续看着她做当家奶奶。
……
角门上的小客厅里,文姑娘等得焦急有了怨言:“这是什么道理?瞧不起我们文家不在京里吗?我们虽长居外省,忠毅侯府也不一样?他母亲出自大同龙家,龙家除去封国公比我家强,别的家教谈吐谁也不高过谁?怎么敢慢待我。”
陪她的丫头因没见过一同怨言:“大门大开还不让咱们进?姑娘,等见到安王殿下,您记得说。”
宝珠带着称心进来,有人事先通报:“侯夫人和称心姑娘到了。”
文姑娘难掩冷笑:“你们从天边上请来的吧?这么久。”
宝珠称心在台阶上听到,称心回道:“久等,实在今天客人多,寻我婆婆回话是个钟点儿,去太后面前为您通报是个钟点儿。”
她们在进门槛,文姑娘风风火火已到面前,眸子放光道:“太后?带我去!”
跟的人笑了:“姑娘你莫着急,既然来了,自当拜这里主人。夫人可不是什么客人都见,您先见过夫人,再见过称心姑娘。”
文姑娘对京里的消息一窍不通:“称心姑娘?”她糊涂住:“这家里不是寿姑娘禄姑娘和福姑娘。”
跟来的媳妇丫头看出她完全不懂,都有了一笑。
文姑娘不是滋味儿:“我刚到京里不应该笑话我。”称心上前和她行礼,自我介绍道:“我是称心,我是自小瑜哥定下的媳妇,这是我婆婆,忠毅侯夫人。”
跟她的人上前,怕受轻视,就道:“这位实在是我们的世子奶奶,如今还小,再过几年就大了。”
一般不了解的人听到未婚的小媳妇在婆家见客人,可能会笑,可能会鄙夷。但出言莽撞的文姑娘却原地怔住,面上浮现出神思游走,定定的对着称心一动不动。
“姑娘?你还好吧。”称心叫上几声,文姑娘还是没动静。对婆婆道:“母亲,应该让人唤醒她,再请太医来?”
宝珠颔首,称心的小丫头把文姑娘一推,哎呀一声文姑娘醒来,就便抓住小丫头的手,急急切切:“这是京里的规矩吗?未成亲就当家!”
除宝珠和称心还算镇定以外,家人们以为挑不好尽皆怒目。小丫头按以前回的话愤然回她:“这是我们家的规矩,别人家里不知道,不过太子殿下府上,寿姑娘六岁就去当家了,我们姑娘学寿姑娘,早早跟侯夫人学着,怎么,不行吗?”
“姑娘,这果然是真的。”文姑娘的小丫头喜极而泣,和文姑娘相拥在一起,主仆全是没遮拦:“这就好了,这就太好了。”
宝珠和称心使个眼色,婆媳都看出来文姑娘心里虽不懂称心是瑜哥媳妇,也因这件另有盼头过。婆媳忍笑,请文姑娘不要再耽误,赶紧去见太后要紧。
送到正殿,婆媳事情多不陪着,走出来到甬道上,称心笑道:“母亲,依我看请她去近园子的厅上坐着,倒不是看她笑话,而是她刚到京里不懂规矩,那厅子僻静,等下让人引安王殿下过去,早见面早说话。”
宝珠犹豫一下。
“这姑娘存这样的心,只怕又是要和大姐攀比的人。又是安王未婚妻子,有攀比的本钱。眼见要生嫌隙。在咱们家见太后是个捷径,想入非非多过一夜越是不好。不如让安王殿下亲自打消她的念头。安王殿下我虽不知心情,但听闻他府中姬妾众多,想来不会答应她事先入主府中。母亲放心,咱们不打发人听话,只两边有人代他们守住谈话的地方,出来时只看两人面色就知内容。”
宝珠笑一笑:“你办事愈见老练,交给你了。我房中还有几十位诰命,还是和她们说话去。”
称心欠身送走她,安排下人,等文姑娘出来,引她去吃茶。太后见文姑娘不会太久,很快文姑娘出来,推说带她逛园子,夏天走走就是汗水,请她去小花厅上坐,吃碗茶再继续。
又一个人去请安王,推说侯爷那里看书画,问王爷要不要去,为他带路直奔小花厅。
文姑娘正吃着冰湃的茶水想心事,见外面几个婆子乱跑上来:“怎么这里也有人?”
陪的人笑道:“姑娘要进园子,走到这里累了,吃碗茶。这是客人不可以冲撞。”
婆子上前行礼:“那请姑娘和跟的人噤声,安王殿下去见侯爷,这是个近路,要从台阶下面走,请回避不发一言才好。若是冲撞了,称心姑娘会骂我们没提醒到,要扣月钱呢。”
文姑娘和跟的人面上凛然,还以为自己们不动声色:“多谢提醒,我自然回避。”婆子出去,这碗茶就吃得慢下来,一面往厅外面看。
陪的人故意走出来装催招待的饮食,或是打听园子里哪些路上没有男人随意可走。留下文姑娘主仆自在说话。
丫头欢欣:“姑娘算来着了,本以为不方便往安王府上去,跟来的长辈先面圣再和王爷说会面的话,还要虑到王爷见不见,没想到这就可以见到。”
文姑娘也暗暗下精神,让丫头多留神。
安王让人带着从台阶下过时,正眼也没有看这小花厅一眼,笑道:“你家侯爷又写字了?我也想要一幅。”
带路的人笑道:“十一殿下您放心……”
文姑娘听到“十一”二字,就全身精力暴涨,和着同样抖擞的丫头一蹿出了去:“原籍来人见过王爷。”
把安王吓得还以为行刺的,往树后一跳摆出防御的姿势,同时大叫:“护驾护驾!”他有一个跟随的家人“呛啷”拔出暗藏短刀,把文姑娘主仆又吓坏,丫头没口子大叫:“王爷,我家姑娘是您的未婚妻子,是您舅亲家的孙女儿,最出挑的三姑娘,您不能不记得!”
等到安王回魂,抹额头一把汗水往下滴,后背衣裳在树下凉风里也湿透。他又气又怒,哪怕这姑娘生得不错也跺脚骂道:“混帐!我的亲戚哪有这没有王法的人!来人,带走,送顺天府审……”
文姑娘也大怒,一仰脸儿更抬起:“请王爷看,我确实您的未婚妻子,我和文妃娘娘生得像,你自己看。”
安王差点大骂不知羞的女人,难道脸儿是随便给人看的吗?但一眼扫过去,真的恍然见过母妃,又是一阵透心凉。这就是自己的未婚妻子?这是山海经里逃出来的女妖精吧?有规矩有礼仪吗?野人才是她这乱蹿乱走的模样!
“事出有因。”文姑娘这样道。
事出必有因,安王也在想。镇定下来把闲杂人等打发走,虽然尴尬,也不得不即时听一听可以在这里听的话。
头一句就是埋怨:“你怎么来了?原籍出了什么事情!”
文姑娘怒从心头起,化为阵阵悲凉。看来他并不欢迎。因怒而字字不瞒:“王爷出宫有府第后,家中祖父为王爷筹划,有些老亲旧知己要走动。因有些人家只有女眷们在,男子上门不好说话,让我一处一处拜见。离京里近了,又写信让我伺机进京,打听圣旨几时下,再回家接旨不迟。加寿姑娘生日是个好机会,不敢不来拜见,既来了,自当的见见王爷。”
安王皱眉,这只有女眷还笼络什么呢?这是袁家不方便询问,说声:“知道了,那你哪天回去?圣旨后年下,你可以回家了。”
文姑娘目不转睛盯着他:“王爷,跟我来的是家中号称智囊的长辈。”
安王本能觉得不妙:“怎么讲?”
“离京里近,消息快。听说王爷在女人上面不检点,太子殿下洁身自好,独您没分清轻重。长辈和我商议后,一面写信家中,一面送我进京见您。”文姑娘憋着气:“京中风气大改,未婚妻子帮忙主中馈这事情您只字没提过,如今我只得自己提出,横竖,为着您好。”
------题外话------
么么哒么么,明天会更早些哈。
第七百六十六章,各回各家
安王猝不及防,文三姑娘的话跟个硬橛橛的炮弹似的进到耳朵里。顿时,像十万堆火药在脑海里炸开,让他的耳朵嗡嗡额头重,就是眼睛也看着眼前人生痛生痛的。
在他十几年的岁月里遇到最肆意大胆的人,当数袁家的孩子们。但袁家的孩子们调皮任性也还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这一位不顾羞耻的什么话都说,真的是位活生生的本朝姑娘?
刹时,安王误以为自己看到一位大唐姑娘,相对汉服而狂野的胡服里有个奔放而狂妄的心。但很快他打消幻觉,看清面前这位从衣着也好,从面容也好,是本朝他的未婚妻子。
潮水般幻觉变成潮水般愤怒涌到安王嘴角边,使他顾不上这是别人家里。额头上青筋绷直了,眼神有如欧治子铸过般锐利,又是跺脚又是往下按动手臂,以男人轻易压倒女人的嗓门大声道:“放肆!你!以为跟谁在说话!”
文三姑娘毫无惧怕之意,昂然的头颅暴雨中英雄似的再次高昂,看上去不应该是个未婚夫妻见面,而是直捣敌国都城的女勇士:“和殿下您在说话!殿下莫非忘记娘娘的遗言,太平的话么!”
安王泄气似的哑了嗓子,太平的话确实是他的母妃临终前虚弱的嗓音里发出。她要他当个太平王爷,太平就不起战争,而不要掺和到任何事情里。
没出宫以前安王还以为这是母妃的一生经验之谈,出宫以后和文家的人通上信,弄明白这是母妃身死的缘故和她用身死对自己的告诫和期望,盼他一生平顺。
她的死,缘起一段不太平。
默默的,怒气不再的安王垂下眼神没了那截可能借自干将莫邪的犀利。文三姑娘若是后退一步,大家就此分开,以后再说话不迟。
但三姑娘抓住这个机会,用垂了垂头表示恭敬以后,再道:“家中祖父有话,娘娘安排这桩亲事,是文家与殿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决不会做损害殿下的事。也是避免殿下在女色上摔跟头。今听到京中风气夫妻互敬为重,殿下反荒唐。我不得不来。既来了,明儿起就往殿下府中去,加寿姑娘是什么样儿,以后我就是什么样儿。”
安王又一回让气的倒仰,但没发脾气。想到在袁家和三姑娘争执没任何好处,训斥她不服不说,也寒文家人的心。不知情的人更会说自己没度量,他们不会相信三姑娘胡说八道。真的相信,又还是看自己笑话。
来的还有长辈就好办,虽然疑心个个是三姑娘性子,但好歹有个别的选择。想到这里,安王不理会三姑娘的自言自语,尽量平静的问明她下处,同来的是谁,说晚上请过府相见,又说前来道贺的,男女同行不便,嘱三姑娘不要乱说话,和她分开。
带路的人接住他,继续去侯爷书房。袁训在书房里得到称心回话,早打开一些字画,又想到家学里牌匾让二“混子”摘走,这是个重写的机会,又把小二叫来,会写字的人全弄来。安王没有疑心,凑上去看看,恢复有说有笑。
心里对这桩亲事是否和美起疑,安王故没有让三姑娘早走,再说让她早走她未必会走。索性忍忍膈应由着她肯定可能会在别的事情上犯性子,也许可以和文家谈谈换个姑娘,或许取消这亲事。
三姑娘的话里,文家是殿下母族,殿下不好将连累文家的意思不时在耳边,提醒安王退亲他将受到抛弃母亲遗言这名声上的嘲笑,但见过三姑娘的疾风暴雨风格,安王什么也不顾了。此时笑只是一时,成为夫妻让笑一世才是更遭。
……
称心说不必听壁脚,只猜测他们面色就行。却没有料到远比想像中激烈,文三姑娘的梗话引出安王的愤怒,嗓门儿都不小,她派去的人掩耳朵也来不及,路的两边都听到七七八八。
特别那句“加寿怎么样,以后我就怎么样”,扎得称心哆嗦一下,以她来想新一轮针对婆家的风波又将升起。
这种风波来自公公忠毅侯不纳妾,来自婆婆安然享受丈夫不纳妾。再因为姐妹们中有一位太子妃,一位王妃,而随时满城暗地风雨生而非议着家里人。
假如年纪还小,这话只添一时烦恼。但明年加寿就要大婚,称心从没听公婆说过,也和如意私下商议过太子殿下一旦不纳妾,家里将要面对一波红了眼,以为让堵住升官发财路的人。
任何把加寿推到“你怎么样,别的女眷就有资本怎么样”的风波上,都足以让称心重视。在板着面容听完后,称心吩咐有体面的婆子:“正是客人多,你们代我先见,如意那里知会声,我抽半个时辰的空儿再回来。”
她回话的时候没有避开她的母亲,连夫人听完赞赏的点头,觉得这事情应该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