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国家的人扒出来之后就不得不感叹秦国运气好了,捡漏小能手,自己国家不盛产读书人,就去捡别的国家的,一捡一个准。
  然后就顺便暗地里讥笑一下韩国,啧啧啧,真不愧是韩国,干得这叫什么事!
  虽然山东六国都被秦国打得起不了身,但就算是输也有个高低的,韩国这种天天大摆乌龙阵的,肯定被剩下五个国家耻笑啊!
  听说秦国新修建的正过去就是韩国的水工修建的,明明是能解决干旱问题的人才却偏偏送到别的国家,是智障吗?
  类似于上文的言论在各个国家之间传递。
  然后身为被简陋对象的韩非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大学者。
  叶孤城:=v=
  计划通!
  估计现在唯一不爽的就是韩王了,他才不相信韩非这么能耐,明明是自己不要的读书人,跑到秦国转一圈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才!
  身为被讥笑的对象,他都要气死了。
  韩国的朝廷鸦雀无声,其实谁都知道,如果韩非真的有外面传得那么能耐,自然是召回自己国家最好了啊!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人敢和韩王提这个问题。
  他既然那么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停出昏招还不知悔改,起码就证明了韩王是一个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执拗的人。
  这样的人是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的,外国都谴责他一定不是因为他真的做错了,而是因为秦国的阴谋。
  对了,还有韩非!
  如果说他一开始只是单纯地讨厌韩非,现在可以说是厌恶至极了,这人竟然串联秦国蒙骗他,让他颜面扫地,简直就是国家的耻辱!
  别说是召回韩非了,估计现在的韩王不死,他都没有办法回国,一回国被砍头的概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啊!
  韩王气愤成这样,又有谁会劝说他,又有谁敢劝说他。
  果然,这时候只要跟着他一起骂韩非就好了啊!
  最终赢家,只有秦国。
  不知不觉间就扬名七大国的韩非一脸懵逼。
  他现在已经不借住在叶孤城家里了,因为他写的书,秦国的政府给了一笔丰厚的稿费。
  一开始确实是有秦国的政府不向除了军队以及农业之外的各方补助的铁律,但人世间的所有事都有缺口,一开始的渭南建设是由上头掏钱,后来的文学推广则是走嬴政的私人小金库,在适当的时候将纸张制造收归国有,甚至专门建立起了研究新生事务的机构。
  “研究所”,如此新式的名字偏偏在经书中能够找到合理的解释,这就是秦国新的科技开发中心。
  第一任所长理所当然是公输盘,他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对战争有益,或者对民生有益的武器,秦国也在投入量产之中,只要全面统一战争一开始,这些玩意儿定然能打个外国措手不及。
  纸张制造属于民用,顺便还能给秦国创收,没有人会禁止他们研究纸张,即使是最老派的宗室。
  在秦国上下已经出现如此惊人改变的现在,将所有的国有收入统一,并且开放对其他项目的支援,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
  如果不是还轮不上这一茬,叶孤城简直像把出版业也弄出来,纸张普及之后,书本的造价就变低了,因为他们有量产纸张的方法,还有配套的活字印刷术,这两项技术让秦国几乎一跃成为了文化中心。
  没办法,文化输出的力量很强大啊。
  但很可惜,现在秦国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彻底普及,也不是大部分人都具有最基础的阅读能力,所以他的想法只能暂时搁置。
  但这并不妨碍秦国给有名的学者研究者发放经费。
  话题扯回来,韩非实在是不知道,就短短几个月,他怎么就成为可以容自己老师相提并论的大学者了。
  最重要的是,虽然秦国采用了他的学说为了政治方略,但他本人却没有登上秦国朝堂啊!
  他已经见便了秦国的大人物,比如说是嬴政吕不韦之类的,本人的想法也开始在秦国逐步实现,这对于绝大部分的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实现了人生至高理想,但韩非就是很憋屈。
  你都用我了为什么不让我上朝堂啊!
  说秦国偏见也不像,但就是很憋屈啊。
  然而,在韩非摸不透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时候,叶孤城又给他带来了新的消息。
  这消息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
  他终于快要摆脱无业游民的窘状了。
  韩非道:“这是?”
  叶孤城道:“灞下学宫的邀请书。”
  他郑重其事道:“你是否愿意担任灞下学宫的祭酒?”
  因为缺少人才,法家的支持者一直没有在灞下学宫中担任要职,无论是嬴政还是叶孤城都不愿意找一个名气与治学能力都不够的人讲究。
  韩非,可以说是目下最合适的人选了。
  韩非道:“灞下学宫?”
  他傻了,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任命书竟然是去学宫当老师的。
  并不是说他不喜欢这工作,事实上能与自己老师荀子相提并论,干一样的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褒奖了,而韩非本人其实还挺傲气的,他虽然尊敬荀子,却也认为自己的研究未必到不了自己老师的境界。
  但你们秦国是不是太不按常理出牌了一点?
  他的心情微妙无极限。
  说好的进入朝堂成就一番事业呢?
  还没等他回答,叶孤城就叹了一口气道;“以你身份,入秦国朝堂是不可能的。”
  韩非震惊又愤怒,这是嫌弃她的身份还是嫌弃他结巴?
  说好秦国什么人都接受,怎么轮到他就不行了?
  他刚想愤怒地开口,嬴政就道:“这安排,并不是因为你的身份,而是单纯处于爱惜人才,不想你死罢了。”
  韩非一愣道:“什么意思?”
  叶孤城道:“你以为我不了解你?”
  韩非一窒。
  叶孤城道:“入秦虽然是被迫,但若韩国同你传信,你也定然会奋不顾身,献上保韩计策。”
  考虑到秦国预定第一个动手的国家都是韩国,这一天不会太远。
  叶孤城道;“你可知那时候没有人能够保住你?”
  韩非僵着脸不说话了。
  叶孤城道:“先治学去吧。”
  远离朝廷,起码能让他活得更久一些,至于如果韩国真的王国,他会不会殉国,这就不是叶孤城能够管住的了。
  能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吧,毕竟韩非可是历史盖章认证的人才啊。
  可下来,秦国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平稳期。
  或者说是,内部发展期。
  对外战争还在继续,但都是对秦国而言小规模的战争,比如说同赵国打仗,用来磨练新兵,而他们已经改良到9。0版的新式武器依旧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让秦国的军队不懈怠,以及让外界其他国家产生他们军队疲软的错觉,就算是嬴政的目的。
  内务还在整顿,经济与科技还在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范围变得很大,甚至在叶孤城的提议下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从胡人那里来的种子在西北种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稍微让人有点失望的就是土豆番薯和玉米依旧没有在亚洲存在,且不说水军的概念还没有诞生,美洲现在有没有这些作物都很难说。
  还好战国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改良后的水稻小麦足够国人富足地生活下去,甚至还能堆满许多米仓。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山东六国,在那场死了无数人的干旱之后,这些国家的农业正在慢慢复苏,但占据了天然肥沃土地的他们产量依旧不高,在发现无论建立几个谷仓都无法堆满前几个季度收获的粮食起,长久以来一直缺少米粮的秦国终于做起了粮食生意。
  10年前还无大商的秦国商人,终于成为大商的代名词,其他国家的商人也意识到,如果想要挣钱,就来秦国好了,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
  就在这时,几年之前被叶孤城打发到南海建造城池的人终于有了消息。
  没有城池能够保留千年,他派人到南海当然不是为了建立白云城,公输家的族人在南海弄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型船只,这才是他们到南海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
  可以承载一座城的巨型船只,简直就像是秦时明月中才有的超玄幻科技,虽然这个秦朝本来就不太一般。
  这里要说的,并不是统一之后才能起到作用的船只本身,而是研究过程中的附加产物。
  火药。
  当几年未见的公输家人风尘满面进入咸阳宫中时,别说是嬴政了,就算是叶孤城都为了这超前过头的科技而目瞪口呆。
  他实在没有想到,最先弄出具体火药的并不是炼丹炸锅的方士,而是公输家的科技狂人。
  因为是制造武器出生,所以在第一次发现爆炸物的时候就想到了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吗?
  叶孤城陷入了沉默,即使下面发现了火药的公输家人还在手舞足蹈。
  之前的黑科技玄幻就玄幻了,但是这能够打破热武器与冷兵器之间界限的火药出现让他不得不深思。
  在公元前就出现这样具有杀伤力的武器,会不会对这个国家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对人也好,对环境也好。
  他话中所指的国家绝对不仅仅是秦朝,而是神州大陆本身。
  他听公输家的人喋喋不休地说完,好像全部停进耳朵中一样将他客客气气地送走,顺手表现了一波自己对他们研究的支持,但是对火药的诞生闭口不谈。
  这很正常,公输家的人也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对。
  这么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发现,任何人都要好好思考一下未来走向。
  发现者的身分赋予了公输敏锐的嗅觉,他似乎已经看见了,大变革时代的到来。
  超乎寻常的智慧让他们省略许多步骤,虚无的炼丹并不会阻挡他们的脚步,展现在他们面漆那的只有火枪与大炮,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迟早会弄出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炸弹,如果叶孤城愿意提点一两句,这个过程会来的更快。
  但是他本人,并不愿意提点。
  叶孤城陷入了思考,他的思想从来都深邃非凡,而且从来没有因为改变过去而迟疑。
  如果一个人不是果粉畏惧自然或者命运的正常人类,就会知道对许多人来说的过去,是对当时代人而言的现在,或大或小的改变不会让世界崩溃,也不会让人间再度归于混沌。
  命运本身从来都不是一尘不变的。
  但是……
  他回到庄子,打开门,看见了西门吹雪。
  对西门吹雪来说,这世界上并没有太多能让他心起波澜的事,无论是大时代也好,个人恩怨也好,如果他插手,那是因为趣味,是因为那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恐惧,或者其他丰富的情感。
  他可以说是将毕生的感情波动都投到剑与叶孤城身上了。
  当门被拉开时,一双几乎永远冷静的眼睛黏在了叶孤城的身上。
  他道:“你心不静。”
  叶孤城点点头道:“是。”
  他对西门吹雪道:“你听见了什么?”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西门吹雪竟然回答道:“我什么都没有听见。”
  或者说,他听见的混乱的杂音并不能组成句子。
  叶孤城的心,乱了。
  他早就知道,有关于未来已经另一个世界的话即使在心中想也不能传入西门吹雪的耳中,他目前为止并没有尝试过这些话能不能说出来,因为没有必要。
  就如同他从来没有过问过西门吹雪小时候是怎么长大的一样,他的过去是没有必要多谈的事。
  剑客,向来不喜欢追忆自己的过去。
  叶孤城道:“我放在南海的人,发现了火药。”
  他决定把西门吹雪当成是心灵的垃圾桶,即使这人也没有看见过热武器君临天下的时代。
  明朝的火药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热武器巅峰,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火炮得到了广泛使用,相当数量的士兵配备火铳与鸟铳,传说中的火焰喷射器经过多次改良,已经有了巨大的杀伤力。
  然而,虽说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那还是冷兵器时代,特别是在古龙手下的江湖,一道剑气可以劈碎巨石,和一枚强力炸弹的功力差不多,特别是西门吹雪本人已经是破碎虚空境的强者,这意味着,现存于世的一切热武器都无法对他造成巨大伤害。
  根本没有他手上的剑厉害啊!
  西门吹雪听见了叶孤城的心音,但他这一次并没有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听见,因为西门吹雪感觉到,现在的叶孤城,心中有了困惑。
  这很不寻常,到了他们这境界,能够让他们产生困惑的事情非常少。
  西门吹雪道:“我知道,火药会成为非常强大的武器。”
  他的话中不含温度,却让叶孤城将注意力放在西门吹雪身上。
  叶孤城看向他,好像在说,你接着说。
  然后西门吹雪就真的接着说了。
  他用自己的言语来表示,刚才和叶孤城将的并不是随意说说,他是真的在很认真地思考。
  虽然他思考的方式,有点特殊。
  西门吹雪道:“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江湖中的人已经越来越弱了。”
  这几乎是没有办法阻止的衰败,无数个年轻的剑客堆积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强大的剑客,结果一般是一个人的存活以及无数人的死亡。
  武功并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只不过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暗器与霹雳弹已经能比得上练了很多年武功的人,武器越来越强大,人越来越容易获得强大的力量,他们就不会有耐心花长久的时间练功。
  随着热武器的崛起,冷兵器必将败落。
  为了剑而生的西门吹雪反而比很多人都能更加清晰地看见遥远的未来。
  西门吹雪道:“所以你在犹豫什么。”
  叶孤城道:“早了几百年发现火药,会不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比如说是破坏环境之类的。
  西门吹雪道:“你认为,秦朝长久地延续下去,产生的变化会不会比火药出现更大?”
  叶孤城卡了。
  人是很神奇的生物。
  王朝的改变与火药的出现同样都是划时代的,但历史上有无数个王朝,而火药只有一种,在遥远的未来,过去的王朝已经过去,虽然对现实生活有影响,却成为了曾经,而火药还依旧贯穿人类的生活。
  所以叶孤城主观判断火药更加重要。
  但正如西门吹雪所说,火药真的比秦国的延续更加重要吗?
  好像没有。
  他道:“顺其自然。”
  “只要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就行了。”
  火药的产生本身是没有善恶的,它并不是被发明,而是被发现,而它本身的作用是根据使用途径来决定的。
  它或许会带来好的改变,或许会带来不好的改变。
  但世间之物,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的。
  朴素的道家观念,但却有它存在的道理。
  西门吹雪看向叶孤城,眼中是从来都不曾动摇的坚定。
  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他永远支持叶孤城,不需要任何理由。


第175章 
  韩国的朝会,所有人都沉默地过分。
  韩王坐在上首,略含威严的眼扫视下方人一圈,但凡是被他视线扫过的人都低下了头,就好像是缩脖子的鹌鹑。
  因为他们知道,韩王马上会说什么。
  老生常谈罢了。
  果然,韩王扫视完所有人,失望地发现果然没有人抬头,清了清喉咙道:“韩非,最近怎么样了?”
  他巴不得韩非在秦国过不好,一部分是出于自己被下面子的不爽感,一部分是卑劣的窥探欲,比起嬴政,韩王虽然称不上是昏聩,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好王者,心眼比针眼还要小,但是猜忌人的能力却大无穷。
  当他讨厌上一个人,对那人的所有情感都会化成负面的,哪怕是有真才实学,也绝对看不到,偏偏这人还自以为是的很。
  对韩非的现状询问已经成了保留节目,十天半个月就要问一次,巴不得听见韩非在秦国出了问题。
  死了最好,既让他省心,又能当做是谴责秦国的借口,还能让他们以重因为重用韩非的错误判断而感到羞愧。
  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能借韩非的死敲诈一笔。
  以国力来看,即使是宗室死人,韩国也是万万不会对秦国动手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这能力。
  韩王认为,如果韩非死在了秦国,他们身为宗主国理所当然有追究的权利,明面上斥责两声是可以的,而秦国定然会因为道义有失而心怀愧疚,所以对他们的态度也会好一些。
  说不定还能提要求呢。
  当然,这也就他们想想而已。
  但是,这样根本没有可信度的谬论,韩国人竟然相信了,所以除了秦王之外,其他的韩国宗室对他们国家的“叛徒”韩非也有点关注,就为了看看他能不能给韩国带来什么利益。
  不过,就算他们关注,也没有韩王盯得紧啊!
  有人在心中呐喊。
  稍微关注一下就行了,干什么十天半个月就提出来遛一次啊!
  他们都熟悉韩王的套路了,一会儿等人汇报完,肯定发火。
  众人的视线默默集中在其中一位大臣身上,眼中的催促之意明显。
  这不是你管的吗?赶紧出来说话吧!
  那人理所当然接收到了周围众人的视线,心中悄咪咪将他们臭骂一顿,但本人还是要小心翼翼地出来微笑道:“罪人韩非,最近没什么变化。”
  韩王眉毛一竖倒:“没有变化,是什么意思?”
  那人腹诽道,没有变化还能有什么意思,没有变化就是没有变化呗。
  心里这么想,嘴上怎么敢这么说,还必须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道:“就是,他还是在灞下学宫教书。”
  韩王更加勃然大怒了,他道:“不是说秦国现在的政策都是韩非制定的,怎么能还没入朝堂而是在灞下学宫?”
  那人心想,谁告诉你现在秦国政策都是韩非制定的,吕不韦还没死呢,更不要说有那个莫名其妙的国师在,秦国那么大一个国家要是所有政策都是一个人制定的不早就完了,就算是抬自己国家的人也要讲究一下基本法啊。
  而且韩非可不是被韩王赶去秦国的吗?要是早点承认他的才华,现在哪需要隔三差五地问话啊。
  大臣道:“不知。”
  韩王出离地愤怒了,他狠狠地敲一下坐垫道:“这也不知,那也不知,你知道什么?!”
  熟悉套路的众人将头低得更低,而回答的大臣则从善如流地跪下道:“我王息怒。”
  开始一两次他还挺害怕的,现在干脆就是习惯了,反正韩王无论干什么都不会把他的脑袋摘了,因为韩国现在根本就没有多少能用的人。
  就如同他预料的那样,韩王就如同一头年老的公牛,气喘吁吁地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就挥手示意下朝。
  可以说是非常随心所欲了。
  下朝后大臣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群人中并不是没有聪明人,就算是庸人也都有一技之长,但长久以来韩国的朝堂都是宗室的一言堂,在申不害改革之后,这个原本淳朴的国家开始玩弄权术,并且认为这是贤明的象征,宗室的成员有的时候都会因为别人的诬告而小命不保,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外国人了。
  想要长久地活下去,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低调做人。
  偶尔再捧捧韩王就行了。
  互相猜忌让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即使一肚子牢骚都不能与自己的同僚吐槽,想来想去最后也就只能咽回肚子里,顺便再吐槽一下他们的韩王为什么会蠢成这样。
  如果韩非真的很有才就把他召回来啊,为什么秦国可以用他,而他们国家不能用,明明国力大幅度下滑的韩国才是最需要变革的国家。
  算了算了。
  大臣麻木地想到。
  就这样吧。
  反正他们已经没有胜利的可能了。
  并非韩国宗室的他们,干脆也去做秦人好了。
  炮火声在秦国的边境响起。
  这里的边境并非是连同赵国的边境,而是面向匈奴的边境。
  北方游牧民族依旧存在,并且长年累月持续着对汉人的骚扰。
  即使城市中有众多胡人胡女谋生,真正会烧杀强烈的游牧民族依旧存在,几乎每隔几年就要来上一波。
  他们本来就没有种植粮食的习惯,一般都是靠豢养牛羊为生,但是在牛羊生长不好的年份,自然就要南下争取一线生机。
  反正他们只要抢了就能跑,并不需要攻略城池,又因为生活在草原上日日命悬一线,所以比寻常人还要更多处拼命三郎的气势。
  各种意义上,都是很难对付的对手。
  但那是对过去的秦国而言。
  嬴政泡在研究所内,他看公输盘带着一大堆研究人员忙活,已经脱离了少年身姿的公输元变得壮硕,甚至还蓄起了胡须,但是眼中的光芒却从未改变,比少年人更加旺盛的求知欲,对于真理的渴求,无时不刻不在思考的大脑,这一切都让他看上去与常人与众不同。
  他的眼中闪着光。
  叶孤城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将发现了火药的工匠送到嬴政面前,当然,他是悄悄送的,不仅仅是因为叶孤城本人对于火药的考量,还因为避嫌之说。
  他是臣,嬴政是君,臣子研究武器,总是会让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