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意佳婿-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大的矛盾,不像村里别的人家,吵闹的都不像样了,连村长过年的时候都夸他家当得好,让大家伙儿都像他学习呢!
  在他心里,孙女确实比不上孙子,可也是他们老刘家的姑娘,又为家里帮了这么多忙,也该让她开心开心。
  因此刘大爷也笑眯眯的反问道:“你想要多少?”
  看样子是刘青要多少他给多少了。
  “爷给多少我拿多少呗。”刘青深谙问长辈要钱的正确方法,掰着手指算道,“不过要买的东西可不少呢,奶他们没来过省府,给他们带点特产回去,还有小五他们最喜欢吃东西了……”
  刘大爷闻言便豪气的道:“好,到时候给你二两银子,想买什么随便买。”本来刘大爷没打算给这么多,大概是想到上回清明节,孙子孙女给他们老两口买的东西,估摸着也花了几百上千文,现在索性多给点,也算是补偿他们。
  刘青也没想到刘大爷一下子这么豪爽,眼睛一亮,笑眯眯的道:“那到时候再给爷买几两烟丝,看看省府的烟丝是不是比咱们家的香。”
  刘大爷却摆手,笑道:“我就不用了,家里的都吃不完,放太多要受潮了。”
  刘青想了想,点头道:“也是,说不定哥哥明年还要来省府呢,到时候再买也不迟。”
  若是明年再来,那就是过来考乡试了,乡试过了便是举人,像他们江州县,每次乡试都很难得才出一两个举人,真能成为举人的,就算没做官,在他们江州也都成了大户人家,进出知县府邸,已经称得上门第之家了。
  刘大爷想想自家孙子成了举人,他当上老太爷,也有人追着去他们家拜访的场景,心里头就一阵激动。
  说完这个话题,刘青顿了顿,又道:“对了爷,我听小柳说她哥身子还不好,方大叔去外边打听了,说很多人读书人考完都喝银耳红枣补身子,方大叔现在急急忙忙,也不知道去哪儿买这个……咱们带过来银耳还剩了好多,哥哥都没吃完,你说要不要送一份给方大叔那儿?”
  刘大爷闻言有些奇怪:“竟然有这事?你方大叔怎么也不找我,咱们延宁每日都要喝的,他们又不是不知道。”
  刘青心想大概是因为方父打听到了银耳的价格,才不好意思开口,南方没有的东西,人家从北边运过来卖,在这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成本十分高昂,价格卖得不知有多贵。
  他们家要不是安氏娘家托人去北边带过来的,自家也舍不得买这么金贵的东西。更何况方家的条件还不如他们家,他们老刘家里的田地也多,出息还好,现在又卖茶叶蛋,每个月的进项多了好几上十两银子,而方家就是普通的农家,或许比旁的农家殷实些,但还是远远比不上刘家的。
  银耳这玩意那么金贵,他们哪里吃得起?
  方父也不是能厚着脸皮占人家便宜的人,自家出不起钱,自然不好意思向刘大爷他们开口了。
  刘青没说话,刘大爷转念一想也明白了,笑道:“你哥哥和方家的孩子既然是同窗,自当互相照顾,咱们家银耳虽然不多,但是匀一碗给他家也是够的,索性就剩这几日了,晚上你煮银耳的时候,就多煮一份,叫方家丫头送过去罢。”
  刘大爷想的比刘青还周到些,刘青原是觉得她哥毕竟和方永顺是同窗,关系好像还比旁的同窗亲近些,她哥带她去过方永顺家,方永顺他们也来过她家,走动也算亲密了。
  既然关系好,现在方家有难处,她不知道还无所谓,知道了,也明明自家可以伸手援助,却仍是装聋作哑的话,未免显得太过冷漠了。
  这个时代都讲究人情味,不管这银耳红枣方永顺吃了能不能好,但现在是方家需要,他们刘家有,那怎么着也该表示一番。
  不过刘大爷让她煮好了再让方柳送过去,自然显得他们家更是真诚了。
  刘青点点头,心里记下来,以后也要学着这样做,既然做了好事,就要发挥到极致。
  **************************************************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方永顺连喝了两日的银耳汤,就能起床走动了,方父激动的不行,向刘大爷和刘二叔道完谢,又拉着刘延宁和刘青兄妹千恩万谢。
  他是真没想到,儿子的同窗,竟会把如此珍贵的东西匀出来,真真是救了他儿子一命啊!
  刘青也没想到,方父竟会感动成这样,把方永顺下床走动的功劳都归功于她送的那碗银耳汤了。要她说,方永顺歇了好几日,本身又是年轻,恢复能力快,现在能下床走动很正常啊。
  方父却不管刘青心里所想,对刘家人道了谢,回屋又同他儿子商量,夸儿子果真没结交错人,现在救了儿子一命,可不能就这么嘴上道谢,等回了家,一定要找个日子,一家人带了礼物去刘家登门道谢。
  方永顺本身也是端方严谨的人,对方父的话自然没有异议,父子俩就这么说定了。又说他现在身子恢复得差不多,也该准备上路了,本来他们一家三口,在城里多住一日,就要多花好些钱,现在还拖累着刘家几口人也等着自己,委实过意不去。
  方父心里也过意不去,因此虽然还心疼儿子,但还是同意了,出门又去同刘大爷和刘二叔商量。
  刘大爷索性定了第三日启程,他答应让孙子孙女出去逛一逛的,便留了一日功夫,刚好也让方永顺多养一日。
  于是第二日,刘青不客气的拉着她哥去街上买买买,除开刘大爷给的二两银子,她哥身上本来就还有钱,加上他们出门的时候,李氏又往他们兄妹身上塞了些零用钱,现在刘青是个小富婆,可以在城里随便买了。
  刘青不想再吃硬邦邦的干粮了,就在街上买了些上路的吃食,给他们家包括蒋氏王氏在内的所有人都挑好了礼物,不是很贵重的东西,本来她想给熊孩子们买玩具,但是亲哥说他们开蒙了,给他们买两支好些的毛笔更好,刘青就只能给熊孩子们点蜡了。
  除了家里几个兄弟和叔父,剩下的人都是刘青给挑的礼物,她特别省事,给女孩挑统一样式的头绳,顶多颜色有差别,给李氏蒋氏她们买的簪花也款式差不多。
  给她师傅挑礼物的时候,刘青想到再过两个月,大花姐的孩子也要生了,又买了副漂亮的年画娃娃,大花姐的头一胎,想必都想要个儿子,买年画的小贩拍着胸脯保证这年画挂墙上,能招来个儿子。刘青不信这个,但是给大花姐讨个彩头也是好的。
  大肆采购一番,兄妹俩愉快的打道回府了。
  回到院子,没跟他们兄妹出去逛街的方柳,正在院门口张望,刘青买头绳的时候多买了两根,一根给高梅,一根给方柳,这会儿见了小姑娘羡慕的瞧着自己,便随手把头绳给她了,小姑娘一脸惊喜,倒也知道头绳不贵,爽快的收了,一边道:“青青,等回了家,我找我娘要了钱,也给你买头花戴。”
  刘青愿意同方柳来往,便是因为她这爽朗的性子,大方,也不爱占人便宜。
  其实方家人的家教都不错。
  刘青想了想,道:“你知道我不爱戴头花的,你要是有了钱,到时候来城里找我,咱们去街上买好吃的。”
  方柳也喜欢吃的,闻言便点头道:“行,到时候我请你吃。”
  刘青和她哥就逛到下午才回来,考虑到明天一早要出发,刘青他们累了一日,明儿起床肯定受累,方柳便没要刘青做饭,让她搬个凳子在灶房坐下,一边歇着一边指挥她炒菜。
  方家人口少,种的地却不少,方父两口子整日儿在地里,方柳自从她姐姐出嫁后,小小的姑娘就得开始做饭了,干家务活的时间比刘青长,做事也比刘青麻利,唯一比刘青差的,就是她不知道炒那么多花样的菜。
  但因为方柳做饭也上了手,刘青坐在旁边指挥得也轻松。
  天还没黑,两家人就吃了饭,方父和刘二叔结伴去请了屋主过来交接,明儿天刚亮他们就要出发,到时候再来退房,万一有个掰扯不清,就耽误功夫了。
  屋主就在前边那条巷子里,听说典自家屋子的书生成了十多年来他们这儿最年轻的案首,那个时候屋主还拎了块肉过来庆祝了,当然留下来吃了顿饭,关系处得还不错。
  见刘二叔和方父里喊,屋主马上就过来了。
  两家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屋主家的东西一件没少,屋主检查过后,也放心了,又笑说欣赏两家的为人,他们这才租半个月,退房的话他愿意再退半个月的租子给他们,让他们两家明年考举人的时候,再典自家的屋子。
  屋主心想那方家的书生就不说了,刘家这少年可真不一般,如此年轻的院试案首,府试想必也有好成绩出来,听说少年在他们老家的县试也是案首,再加一个府试案首的话,就是小三元了。
  读书人也最讲究好彩头,小三元这几个月考科举,都住在他家屋子里,连带着他们家风水都好起来了,他到时候再抬一抬价,有那钱多的读书人,肯定也愿意来。
  况且明年再是乡试了,刘家这少年年纪小归小,却不骄不躁,比他看过的好多书生都强,说不定还能当上解元呢,这解元住过的屋子,那更是风水宝地了,往后他家屋子肯定很枪手。
  屋主心里头已经乐开了花,面上十分和气又热情,他这么客气,两家人自然千恩万谢,惊喜的接了退的钱,对屋主的招揽连连应了。
  刘青在旁边听得挑眉,心说这屋主还挺有眼光,这不就是最初的广告效应嘛。
  当然她哥也是厉害,被人这么看好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电脑一直登不了晋江,用手机更的,可能排版有点问题,请见谅。
  

第89章
  紧赶慢赶,一行人终于在第二日的落日之前进了城。
  落水村离城里太远,他们现在回去的话,至少要走到半夜,虽然夏天的夜里,赶路也不怕着凉,但是乌漆抹黑的,刘大爷他们也怕路上不安全,便决定在城里歇一晚,明儿再赶回老家。
  快到城门口的时候,刘大爷还邀请了方父:“现在天也快黑了,你们赶回去恐怕也要到很晚,不然随我们去城里歇一晚,明儿再出发?我们在城里典的屋子虽然小,但这天气也暖和了,挤一挤打个地铺,还是能住下的。”
  方父闻言笑道:“大叔客气了,我们家离得近,走快点也就个把时辰能到家了,不会要很晚的。况且离家好几个月了,就孩子他娘一个人在家,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人家既然惦记着家里,刘大爷自然不会勉强,如此便分别了,方父赶着车,顺着城口斜出去的道而行,刘家一行则进了城。
  还没到家呢,远远的就在巷子口瞧见了蒋氏,刘青和刘延宁陆续从板车上跳下来,朝着激动的蒋氏走过去。
  “回来了,可算是回来了!”蒋氏拉着刘延宁的手,激动的都有些颤抖,她孙子院试都是头一名,府试想必更没问题,要是过了府试,那可就是秀才了啊,他们省吃俭用,供他读这么多年的书,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蒋氏激动的就会翻来覆去说这一句话了。
  刘延宁反握住蒋氏的手,在她手背上拍了拍,温声笑道:“奶怎么过来了?”
  他们出发的时候,蒋氏并没有来城里的。
  刘延宁的问题分散了些蒋氏的注意力,她不再像一开始那么激动,定了定神便回道:“你娘一个人在城里,我也不放心,上个月家里的活忙得差不多,我索性也进城里来了。”
  李氏来城里也有大半年了,现在进了城不像在乡下,不用干活,吃的也好,李氏几乎闭门不出,肤色一下子就捂百回来了。她年轻的时候就长得秀气,现在身段依然苗条,皮肤一百,自然就显得年轻漂亮了。
  这寡妇门前是非多,就算李氏不招惹别人,也难保没有那色胆包天的,真要是闹出点什么来,让别人怎么瞧他们家延宁?
  蒋氏心里头可不放心,要是因为她的疏忽,让自家引以为傲的大孙子日后被人指指点点,抬不起头来,她得要后悔死了。因此忙完地里的庄稼,她都顾不上卖茶叶蛋的事了,匆匆忙忙进了城来,有她守着,断没人见着家里没有男人在,就敢见色起意。
  其实蒋氏也是可以让李氏关上门回老家的,但是头两个月她怕城里没人,错过了打听消息,这一个月又担心刘延宁他们回城里没地儿住,所以只能在城里守着了。
  刘延宁转念一想,大约也明白了蒋氏的心思,只是没有说出口,反而笑问道:“现在奶和爷都不在家了,茶叶蛋谁去卖?”
  “有你四叔四婶两口子去,倒也放心。”
  刘青也凑到旁边来,笑问道:“奶怎么知道我们今儿回来,刚好就在外边候着呢?”
  “我又不会掐指一算,哪里知道你们几时回来?”蒋氏笑道,“不过是每日都这个时候在外边,可算被我等着了。”
  说罢,蒋氏又道,“行了,赶了几日路,想必也累了,快回去吃些东西,早点休息罢。”
  一行人又热热闹闹的回了院子。
  其实这儿的房子又没什么隔音效果,外边稍有风吹草动,里头就能听得见,先前他们在巷子里的动静,李氏自然也听见了,她没有第一时间出去迎接,而是忍着激动,赶紧回灶房多炒两个菜。
  李氏同蒋氏是一样的心情,他们好不容易赶了两天的路才到家,得赶紧吃点好的,再回屋去休息休息。
  因为天气热了,又不知道刘青他们什么时候回来,李氏便只是准备好了吃食,并没有炒熟,怕他们回来东西要坏了,浪费粮食。
  现在匆匆忙忙开始准备这么多人的饭菜,自然一下子准备不上来,蒋氏赶紧端了她们中午没吃完,本来留着晚上对付对付的剩饭过来,给刘青他们先垫垫肚子,自己也钻进了灶房,婆媳俩合力准备晚饭。
  刘青他们也确实累着了,这会儿也没客气,一边分着些剩饭,就着剩菜垫些肚子,一边等上菜。
  蒋氏和李氏手脚都麻利,两刻钟后,便全部弄好了,这么晚了煮米饭确实太耽误事,她们便只蒸了几个红薯和土豆端过来,就算是主食了。
  不过这头蒋氏和李氏刚忙完准备上桌,院外又响起了敲门声,蒋氏反应最快,在围兜上擦了擦手,就往门口走去:“我去瞧瞧,也不知这天黑了,是谁来咱们家。”
  开了门,瞧见站在门口的是江景行旁边的江川,蒋氏脸上的表情立刻变成了惊喜,打了招呼后,连忙回头喊刘延宁:“延宁,江公子家的人来了,恐怕是知道你们回来了,过来看你呢。”
  刘青有些奇怪:“咱们才回来多久,江大哥就知道了?”
  刘延宁拍了拍刘青的头,笑着没说话,起身迎出去了。
  刘青心里好奇,也跟在他身后出去。
  刘大爷和刘二叔也不由放了筷子,站起身瞧着外边。
  院门口,蒋氏和江川正僵持着,江川手上托着好些东西,蒋氏却不敢贸然收下,一个要送,一个客气的拒绝,自是僵持不下。
  见刘延宁过来,蒋氏和江川皆是松了口气,蒋氏先开口道:“延宁,你看看这江公子也太客气了,咱们无缘无故的,哪能收这么多东西?”
  江川也忙道:“刘公子,我们家少爷说了,这是庆祝您夺得院试案首的贺礼,希望您不要嫌弃。”
  别人不知道,江川却记着三爷同自家公子说的话,这刘公子连考两试都是案首,已经让三爷十分欣赏了,要是府试也考得好,想必三爷二话不说,就要收下这个弟子了。
  他们三爷才情出众,在京城那么多人想请他收徒,三爷都不为所动,这刘公子要是成了三爷的弟子,那就是头一位了。以他们三爷这么高的眼光,说不定也是惟一一位呢。
  再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反过来,师傅对弟子也是如子如侄,他们三爷同故去的三夫人鹣鲽情深,三夫人故去前只给三爷留一个嫡女,三爷这么多年了也不肯再续弦,膝下没有嫡子,虽有两个庶子,可他们侯府嫡庶分明,老夫人这么疼三爷,对两位庶少爷却也不太上心,就瞧得出端倪了。
  三爷就更不上心了,对庶少爷还不如对他们家少爷好呢。
  这刘公子要是成了三爷的弟子,再受三爷重视的话,他们这些当下人的,少不得也要把刘公子当半个主子敬着。
  现在虽然事情还没有定论,但是能同刘公子结个善缘,也是好的。
  江川的心理,刘延宁他们也摸不透,倒是察觉到他态度似乎比以往还热络些。
  刘延宁抿了抿唇,已经知道江景行的性格,既然叫人把东西送过来了,便不会想要他退回去,客气了几声便把东西收下了。
  江川又笑道:“刘公子,我家少爷让我问您,这几日可有空?几个月不见,少爷和曹少爷也想与刘公子一聚。”
  刘延宁眼底多了些笑意,却摇头道:“恐怕这几日不行,已经同家人商量了明日一早回老家,家中为了送我去考试,已经耽误了许多农活,委实不能再耽搁下去了。”
  “我们家少爷说了,刘公子要是急着回老家的话,就先预订下您回来的日子再聚了。”
  刘延宁便拱手道:“行,等一回江州,定当过去登门拜谢。”
  如此客气一番,才送走了江川,关上门,蒋氏还在感叹:“江公子真真是善解人意啊。”
  刘青在旁边点头,心说人家何止是善解人意,还能掐指一算呢,他们刚回来,那儿就得到消息了,派人过来道喜了,也不知道是太过关注,还是同她哥心有灵犀。
  想到这里,刘青忍不住笑了起来。
  *******************************************************
  第二日一早,一家人又是大包小包的上路了,蒋氏和李氏坐在板车上,摸着刘青从省府买回来的料子,翻来覆去的看,又拿到刘青身前比划了一下,才笑眯眯的道:“这料子买得好,颜色也漂亮,正适合你穿,叫你娘这几日手脚快些,先缝一身衣裳出来,到时候你就可以穿新衣裳了。”
  蒋氏最后一句话倒不是病句,她的原话应该是“到你哥办酒席的时候”,刘延宁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办酒席自然不可能是成亲,剩下值得办酒席的喜事,就只有考中功名了。
  不过虽然她心里觉得孙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秀才了,可到底还没有放榜,蒋氏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满,才有意把几个字隐了去。
  不过车上的几人,对蒋氏话中的意思,都是心知肚明的。
  刘大爷便也笑道:“可不是吗,到时候青青也穿得漂漂亮亮的,像你哥一样,给咱们家长脸!”
  刘青闻言便揽了她娘的手,笑眯眯的道:“娘,听见爷奶说的吗?你可要努力哟。”
  “小丫头,还使唤起你娘来了。”李氏戳了戳刘青的额头,脸上的笑容也是藏不住,“这是你爷奶疼你,换了别家,想穿新衣裳,至少得自个儿去做。”
  一家人都心情轻松,就这么一路有说有笑的回了落水村。
  今儿正好是松林镇赶集的日子,村里也很多人去镇上赶集了,有些去的晚的,回家也晚,因此一过了松林镇,刘青他们还碰到了好几个往落水村方向赶的村民。
  村民们都很热情,知道刘家东西多,板车上都堆满了,再带不了他们,还是叫住了刘青他们,乐呵呵的问着刘延宁是不是考完了,考上了秀才没。
  蒋氏都统一回复:“还没放榜了,听说至少要到下个月罢。”
  村民们便乐呵呵的道:“不怕,咱们延宁学问好,这回肯定也能考个头一名,叫那啥……案首,对,咱们延宁这回也得是案首!”
  蒋氏便唾了对方一口:“你当科举是你家开的呢,说案首就案首?那么多读书人,年纪比我们家延宁都大呢,书读得也多,我们家延宁可不敢说这大话!”
  虽是这么说,蒋氏脸上的笑容根本收不住。
  村民们也不介意,乐呵呵的摆着手,跟在他们的板车后边,一边说话一边走路。
  刘青看他们气不喘的跟在后边,还能同刘大爷和蒋氏聊得火热,其实是目瞪口呆的,果然是天天干活的人,身体真好啊,走这么长的路,还走这么快,也不觉得累么?
  陆陆续续又遇到好些村民,于是他们等他们回到村里的时候,几乎是被后边一群人拥簇着的。
  这还不算完,落水村这么大,上百户人家,又一个瞧见刘青他们回来来,在村口吼一嗓子,等刘青他们走近了的时候,便好多村民给涌了进出来。
  简直是夹道欢迎的节奏。
  一向不爱凑热闹的村长媳妇都来了,自从刘家带着整个村一起卖茶叶蛋,刘家和村长家在村里的威望也更甚了,村长媳妇一来,好些妇人也自动让了位,村长媳妇顺利挤到最前面,笑眯眯的道:“延宁啊,可算是回来了,你叔可是日夜念叨着呢,说等你回来,一定要放个大鞭炮迎接,这不刚听到消息,就跑回家抱鞭炮去了吗。”
  刘青更加目瞪口呆了,她知道这儿有好事就要放鞭炮的习俗,可也是他们刘家的事罢,怎么村长迫不及待把事揽了去?要知道这儿买鞭炮可不便宜,而且村长媳妇说的是大鞭炮,价格比一般的鞭炮还贵些呢!
  有村人听到村长媳妇的话,便七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