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军工帝国-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刘一九的说法,这就关系到整个导弹防御系统。
  正好,路上的时间,刘一九可以向他解释。
  要解释导弹防御系统,在美国以及苏联这样最为强大的国家都还没有系统地建立这样的网络,仅仅还处于理论探索的阶段,到002基地的时候,直接就由李锐开车,其他的人,都被赶到其他的车上去了。
  “我说小刘,你跟李锐结婚这么多年了,怎么一直就没有要个孩子?你们是担心没人养还是怎么的?”对于李锐的肚子一直都不见动静,作为李云龙的好友,龙耀华自然也是奇怪。
  要说刘一九有什么问题吧,司徒雪的孩子都快一岁了。
  要说李锐有什么问题,上面可是还让国内最好的医生全面检查过。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没有丝毫的问题。
  “嘎……”李锐听到这话,顿时就走了神,看到车子快要开到路外面撞到厂房了,才猛地回神,一脚踩在了刹车上。
  “锐儿,这事情又不怪你,咱们不是说好了,我们还年轻吗?天天晚上不是都在努力吗?”刘一九知道,李锐心中很是不爽,就是因为两人努力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能够弄出一个孩子。
  旋即对着龙耀华说道,“首长,咱们天天晚上都在为国家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奈何就没能让种子在地里发芽。检查了,地没有毛病,种子也没有毛病……”
  龙耀华旋即住口,不再问这个事情。
  李锐收拾了心情,很快就让车重新回到了路上。
  要不是在厂区里面,外面的那些山路上,说不定就直接掉下悬崖了。
  “说说导弹防御系统的事情吧!”龙耀华叹了一口气,就不该问这个,饶是李云龙让他代问,也是不应该,尤其是不应该当着李锐的面问。
  为了打消尴尬,当即就转移了话题。
  “关于导弹防御系统,这也是一个想法,我觉得非常有用的想法。毕竟在现代战争中,导弹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远程打击,对于战场的支援,或者对于敌对国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远程精准打击……如同苏联在六十年代的时候想要对我们实施一场外科手术式的远程精准核打击,如果我们能够防御住这些导弹,尤其是在国门之外就防御住,损失就会减少很多……”
  一路上,刘一九先是把整个防御系统给介绍了出来。
  具体怎么实施,没有说。
  就连怎样构建这样的防御系统,他也是没有说。
  现在的共和国,根本就没有这样充足的经费,同时,更没有这样的技术。
  导弹防御系统,必须是远中近一体的系统,尤其是防御核打击的,必须在导弹爬升阶段或者外太空进行打击,不然等到再次进入大气层,就会开始变轨。
  巡航导弹之所以属于三位一体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因为它是依靠空气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机翼的气动升力,采取以巡航状态下在大气层内飞行。这种飞行过程,很难被探测到,而且,由于巡航状态中,飞行姿态平稳,实施变轨就比较容易了。
  更加难以防御。
  唯独不同的就是,这种导弹技术难度大,有着许多难以攻克的缺陷,所以,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苏联跟美国都是转向弹道导弹的发展,七十年代技术积累足够了,才开始继续发展。
  “这么说,我们的巡航导弹研究必须加快进程?”龙耀华皱着眉头问到。
  一直在知道美国的战斧研究成功之后,共和国的巡航导弹才开始立项,起步。但是有着太大的技术难度,一直都没有多大的进展。
  刘一九也是知道这个事情,即使在他那个时代,七十年代末期,共和国就立项了,但是一直到九十年代共和国才有了实用的巡航导弹技术……
  “确实需要,但是这里面有两项关键的技术,第一就是地形匹配技术,第二就是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技术。涡扇发动机技术,目前我们有了,只要解决小型化就可以用于这上面,但是地形匹配技术却需要卫星遥感技术取得突破。”刘一九摇了摇头。
  这是制约整个世界巡航导弹发展的关键技术。
  尤其是卫星制导,所以苏联跟美国之间才会都在同一时间内开始建设全球的卫星网络定位系统。
  一般情况下,巡航导弹,分为爬升阶段,巡航阶段,俯冲阶段。在爬升阶段,就采用惯性制导,巡航阶段开始用卫星进行gps(地形匹配)制导,这样也就能够让导弹调整飞行轨迹,并且变轨,而到了俯冲阶段的时候,就会是采用某种形式的光电制导……
  “这么说,你们的8208工程,也是采用的这种技术?”龙耀华突然想到,九院跟002基地合作的改造工程,九院里面负责制导技术的。
  从导弹防御系统转变成巡航导弹的技术介绍,刘一九这小子就是在为这个做准备呢!
  干脆就对着刘一九问道。
  “算是这里面的技术的一种。不过我们采用的不是什么先进的制导系统。而是采用的电视信号制导……”刘一九尴尬地一笑。
  他以为,龙耀华不会这么快就反应过来。
  “电视信号制导?”龙耀华疑惑地问着。
  “其实也不是什么太过复杂的技术,但是在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的过程,一直都会受到检测。导弹里面的计算机芯片从发射之后就会开机,然后跟制导工作站的计算机进行联系,制导工作站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根据发射坐标以及目标坐标,还有一个我们设置的最高飞行高度,利用我们设定的计算公式制定出飞行轨迹线……这个也就是理论飞行轨迹……”一说到这些技术,龙耀华很难理解。
  这个可不仅仅需要非常好的数学天赋,而且还需要对于新生的计算机等比较理解。
  “就这样就行了?”龙耀华想了半天。
  眼看就要到航天的基地了,前面就是进入基地的检查哨所,他却听到一个半吊子。
  “制导工作站在划出了理论制导的轨迹线之后,这条线就会成为导弹的制导飞行线路,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爬升完之后,一旦进入巡航阶段,就会开始自动检测飞行轨迹,对制导工作站一开始发射过来的轨迹进行对比……”
  “你还是暂时别说了,太难理解了。这玩意儿可没有你说的那样简单!”龙耀华被刘一九给说得云里雾里,根本就没法理解,又没有实物可以进行对比,他一切都得凭空想象,而且,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线条不是一条两条,干脆就先让刘一九停止介绍。
  在检查站前面,002基地薛兰奇以及总工付伟等人都在等着了。杜仲坤同样也在。
  一番寒暄之后,检查也完毕了,众人向着内部而去。
  到了002基地管理委员会,直奔会议室。
  在会议室里面,已经准备完毕,就等到刘一九到位之后就开始会议。
  当然,龙耀华到了这边,自然是少不了一番的寒暄。
  在这边,龙大佬放弃了他开场的权利,不然刘一九又要跟他闹腾。
  “这次的改造工程,通过我们的试射,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圆周精度误差在两百米之内,这是我们的目标……”刘一九还是一如往常,先肯定。
  他的话,被热烈的掌声给打断了。
  当然,巴掌拍得震天响的都是航天这边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而九院的杜仲坤等人却只是非常平淡地拍了拍巴掌。
  “但是,这不是我们这个项目的终点,因为我们的项目,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的那样好。情况,就由杜仲坤总工给大家介绍吧……”刘一九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002基地众多人员沸腾的内心。
  杜仲坤就知道刘一九的心思。
  作为总工,在看到检测到的轨迹飞行线路之后,他就明白,仅仅是这样的导弹,根本就算不得成功。
  技术能够提升很多,而且达到这样的精度,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他们要确保每一枚导弹都能够达到更好的精度才行。
  “大家都看了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轨迹,也看到了导弹制导过程修正之后的对比。红旗—2在性能上本来就比较落后,改进之后,换上了小翼面,稳定性有着提升,但是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杜仲坤在用来演示的黑板上面画出了一条直线,然后再一条波浪线。
  “这条直线,代表我们导弹的理论飞行轨迹线,而这条波浪线,就代表了实际的飞行轨迹线,这不是最为精确的,但是却差不多……”杜仲坤画出来之后,就对着众人介绍着情况。
  “根据我们的分析,推断,如果在外形上面进行一番改进设计,增加稳定性,飞行过程中如果比价稳定,在爬升阶段,惯性制导就不会偏离太多……在我们这次试射过程中,惯性制导明显有着差距,同时,也因为气动布局,加上我们的控制芯片以及整个控制系统的问题,所以才会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不是过左,就是过右,要么就是过高或者过低……”杜仲坤的解释,让原本雀跃的航天等人也沉默了下来。
  他说的是实话。
  飞行稳定性有些差了。
  以前红旗—2性能虽然不够先进,但是大翼面能够保证导弹的飞行稳定性,现在改成小翼面,反而差了很多的稳定性。
  “所以,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改进这导弹。这样的精度,并不是我们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精度水平……出口不是问题,但是我们必须保证我们自己部队装备的,能够拥有我们能够达到的精度的极致!”刘一九的目的很明显,整个团队,继续研究下去。
  “至于怎么解决这次出现的技术问题,今天先讨论一下,然后还是由各个项目团队分头解决……”
  “刘主任,咱们如果继续,我们的任务怎么办?”刘一九没有安好心,薛兰奇等人一直都在防备着。
  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没有完成项目,团队自然也就不能解散了……


第778章 计算机技术要让世界追赶中国
  “你没有想过,如果这个项目继续下去,你怎么跟老钱那边交代?”龙耀华问着刘一九。
  刘一九摇头,并没有回答,而是对着龙耀华咧嘴一笑。
  钱老那边,自然是不用交待的。
  只要能够出成果就行,反正这些人钱老估计也是知道刘一九会想着办法不会还回去,并没有抽调其他航天科研单位最为核心的骨干,大多数都是一些基础研究人才。
  “既然你有想法,我们暂时不说这个,关于这次项目以及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相关技术的研发,我觉得你应该先跟老钱沟通一下,然后再跟国防科工委进行探讨。”龙耀华并没有询问刘一九关于如何向钱老那边交代的事情,而是建议他先跟钱老等专家进行探讨,还得跟国防科工委方面的人员沟通,更进一步地说服军委。
  没有军委的点头,这样庞大的战略系统,根本就没法研究下去。
  这是一个整体的庞大项目。
  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还有各种空间技术。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困难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正是这样打算的。”刘一九如此告诉龙耀华。
  一帮子的大佬被他忽悠着向着北斗系统研究方面而努力,航天甚至也是在努力地发展空间技术。这一切,跟原来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各种事情在刘一九的推动下,以及这次出售给沙特以及伊朗两方庞大的东风—3导弹数量获得的巨额经费的支撑下,开始快速发展。
  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去选择最为有利的项目发展,是必须考虑的。
  跟着龙耀华一起到了首都,没有先找国防科工委的大佬,而是直接先去找了钱学森。
  对于刘一九的到来,钱老好像并不意外。
  “你们那边的改造项目完成了吧?人不打算还了吧?”这话钱老说的很是平静。
  刘一九嘴角一抽,“钱爸爸,我可没有说不打算还人。虽然达到了我们的改进目标,不过在这次试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的需要进行改进啊……”
  当即,刘一九就把8208工程在试射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缺点给介绍了一遍。
  钱老是导弹专家,共和国的导弹之父,自然是能清楚刘一九说的各种技术问题。
  但是听到刘一九他们现在已经在开始研究对导弹进行拦截的项目,不由也是有些诧异,更是没有想到,刘一九想要建立的,并不仅仅是拦截这些小型的近程战术导弹,终极目标就是远程洲际战略导弹!
  “这里面可是涉及到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不是一点的大!”钱老提醒着刘一九,“就连一个全球卫星系统,我们起码都得十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你现在要搞这样的系统,这不是有些不合时宜?”
  “咱们又不是现在就对这个项目立项,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先行把这个项目需要的各种技术体系以及项目单独罗列出来,然后再挑选各个投入大,重要性高的项目优先发展。不是搞这个项目,但是得奔着这个项目的方向去发展……”
  刘一九一直都是这样的看法。
  就连北斗系统也是这样的。
  虽然并没有立项,但是相关的项目,比如最为重要的运载火箭,性能更加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等,都是目前重点发展的领域。
  对于刘一九这样的想法,钱老也是没法提出什么反对意见,而是把其他一些老伙计召集到一起,大家坐在一起进行讨论,甚至,把国防科工委的齐昊等人也是请到一起讨论这个项目实施的可行度。
  “我觉得,建立一个导弹防御系统,虽然目前来说,技术难度非常大,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容易解决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既然九院已经在搞了,就不用停下来。现在我们的技术必须不停地推动发展,这样才能在目前的情况下,保证国防事业在没有大规模地更新装备,还准备裁员的情况下快速发展。”一听到说要建立这样的系统,研究这方面的技术,齐昊第一个表示支持。
  其他人却没有他这样的乐观。
  中国现在基础太差,底子太薄,需要研究的技术项目实在是太多。
  民用技术,可以想办法从国外进口,但是军用技术,根本就没有可能。
  即使现在美国跟中国之间的关系处在蜜月期,但是美国也并不是中国需要什么技术就给中国什么技术,民用技术对中国的出口,也是比较落后的,军用技术,控制得更加严格!《巴统禁运》这玩意儿,并不是一张白纸。
  “这里面的难度,将会超过我们想象的庞大。别的不说,仅仅是拦截系统,远距离探测雷达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即使有了解决的手段,而在发现之后对来袭的导弹进行防御,涉及到轨道推算,周边防御系统的目标分配,已经我们快速反应能力……”这个系统,并不是想象这样简单的。
  在刘一九说了之后,钱老就明确地意识到里面的问题。
  他也是认真地考虑过,这里面的情况,好像并不是想象的那样乐观。
  “这个涉及太多,远程大型雷达我们即使技术没法获得突破,只要我们的卫星系统建立起来,利用遥感手段或者探测技术就能够发现这些高速移动的目标……另外,至于反应这一块儿,我觉得还是得在自动控制技术方向做出努力。如果我们的系统能够在一开始就发现,然后信息处理中心根据目标参数推算发射轨道,同时授权给周边部署的防御系统,按照最优先的级别自动控制我们布置的反导弹导弹进行发射,拦截……”
  作为航空技术中自动化控制以及自动检测顶级专家的杨嘉墀,觉得这方面跟他们目前正在努力的北斗系统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刘一九这个年轻人现在越来越让他刮目相看。
  现在完全可以明白,刘一九一开始忽悠他们搞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及监视系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卫星定位系统在这里面,只是属于一环!
  换成他们,一开始都会一口气提出这些庞大的项目,最终会因为难度太大要么搁置,要么是进展缓慢。
  “确实如此,北斗系统,我们预计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卫星定位系统,同时还得负担通讯,侦测等功能的军民两用系统。这样一来,在将来的时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刘一九咧嘴笑着说道,“防御用的导弹,我们的导弹战列舰上面需要装备的那些新型导弹一旦研发成功,就能够胜任。这个确实需要自动控制,需要更加先进的计算机……”
  计算机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整个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共和国同样也是如此,民用领域研究不是很多,但是在军用领域以及超级大型计算机的研发方面,还是因为刘一九的出现,让共和国自己的核心处理器、芯片技术有了底子,发展才会那样快速。
  这一点,比刘一九原本的那个世界好多了。
  “对了,小刘,你们的计算机技术现在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吗?硬件系统现在有些跟不上,软件同样也是。中文指令集是你们开发的,甲骨文操作系统的编程软件以及其他都是来源于你们九院,你们无法在这核心技术上面取得突破,我们的其他开发也是进行不下去啊……”作为国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负责人,未来共和国探月总工程师的孙家栋,自然是清楚计算机对于他们涉及到的这些相关技术的作用。
  处理器的性能不好,计算机的基础系统不够好,自然也就无法展现出多强大的威力。
  卫星装备等一旦上了天,要进行控制,自然也就得通过计算机。
  甚至导弹也是这样。
  刘一九对于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头痛,“目前的情况下,计算机方面的技术,确实是我们的一个非常大的软肋,我们的导弹,芯片控制的性能没有我们想象的理想,就连我们数控机床的研发,也被处理器限制了……我们下一步工作,主要就是这方面。”
  计算机技术,饶是有刘主任开金手指,也是不行的。
  很多时候,他都没有办法去绕开基础,缺人,缺设备,缺生产能力等等……
  他能够设计出最为复杂的芯片,但是却需要有条件能够把这些芯片给生产出来。
  现在就连386这样的处理器都是没有办法制造出来,还能够如何?
  “还有一个问题,中文指令集的处理器,以及你们的视窗操作系统,这跟国外的各种硬件好像都是不兼容……”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李杰皱着眉头问着刘一九。
  如果他们的处理器以及操作系统能够跟美国的硬件通用,兼容,这对于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甚至前景都是非常不错的。
  他们在这方面,虽然比刘一九的九院里面多了很多的人才可用,但是却没有九院在这方面的进步大。
  而且,九院推出了配合他们自己计算机的视窗操作系统,同时还给计算机配备了鼠标以及输入的键盘等附件。这让计算机的作用能够变得更大,操作也更加容易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兼容,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他们的技术储备以及国外的技术通用。
  齐昊听到这个,顿时就反驳了回去,“这可是我们国家的军用技术,为什么要跟国外通用?这样不是更加能够保证我们军方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吗?”
  现在九院的众多单位都开始在配备计算机进行辅助研究。
  人手不足,让他们不得不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效率。
  上面的大佬们也是看到了这方面的作用,准备在全国科研系统内进行推动,至少是军用领域里面。
  奈何,九院到目前都还没有解决核心处理器批量制造的关键工艺问题。
  而且,随着其他部门加入研究,还没有解决工艺问题的处理器已经跟不上使用要求了,只能一边解决上一代的制造工艺,一边去研发新一代的处理器。
  “齐主任说的没错,在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要想着去跟国外的兼容?在别的领域里面,我们没有占据什么优势,所以,我们努力去追赶,以国外的技术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发展。但是在计算机这方面,我们占据了优势,追赶的是国外,为什么还要考虑着去兼容他们的,而不是让他们考虑兼容我们的?”刘一九毫不客气地说道。
  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如果是这样的想法,最终会让共和国的整个行业向着国外的标准靠拢。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
  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够占据整个市场。
  而且,一旦系统兼容了,黑客通过网络进行攻击也就容易了。
  所以刘一九从来不允许九院计算机研究部门向任何部门公开视窗操作系统的源代码。
  李杰说这话,很大的意思就是逐步把话题引向那个方向,然后让刘一九把源代码公布出来,他们可以在九院的源代码基础上研究新一代适合他们自己使用的系统。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其他单位怎么去发展,我们不会采用国外的那种编程方式,中文指令集也好,还是我们用甲骨文、偏旁部首等文字编制的源程序也好,都是不会放弃,也不会改变的!”刘一九直接就把李杰的话给堵死了。
  “咱们说导弹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