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女医官-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小溪要去长安的消息,被阿史那罗故意延误了很久,当阿史那云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常小溪已经人在长安了。
第六十章 关关雎鸠
狄少华解开了大青山有两股匪徒出没的谜团,并且解除了大青山的匪患。两股匪徒,一股由阿史那云带领,现在阿史那云已经是突厥的大可汗了,用不着干这个这个老本行,带领突厥大队离开了南云。另一股土匪,是李钊指使的,由故意蓄上大胡子的廖仲旗,假扮阿史那云,趁机劫掠过往客商,发死人财。
山西折冲军府都尉莫泽,终于带兵赶到,虽然来得迟了些,聊胜于无,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帮助狄少华彻底控制了南云县。抓捕了李钊及山东折冲军府的一干军官,以及假扮过匪徒的所有山东折冲府军士。在把李钊的罪行上书朝廷后,等了不久,朝廷的批文就到了。
着狄少华调往大理寺,任大理寺少卿,上任的同时将李钊,廖仲旗等一干人犯押解到长安,接受朝廷的审理。所有参与假扮匪徒的军士,就地处斩。行刑的地点就选在了土地庙前面,那也是当初边家村民罹难的地方。狄少华亲自监斩,一声令下,顿时满地人头乱滚,血流成河。唯有如此,才能告慰这些年无辜丧生的冤魂。
常小溪也在围观的人群中,杀人者人恒杀之,有些事,唯有以血还血才行。
经过边家村村正的证明,边家村村民赵李氏家的童养媳妇常氏,也是在廖仲旗屠杀村民的那一夜,被杀害的。这种小事,作为一县之尊的狄少华,直接就给审结了。常大夫是个人才,不能让他的声誉有任何污点,更不能让他的身份有任何疑点。常大夫不但救了自己的命,还以文弱之身,深入阿史那云的虎狼之穴,为自己打探出了有用的情报。狄少华一直觉得自己亏欠小常大夫很多。
长安是个好地方,小常大夫既然是出来历练的,为什么不能到长安去呢?那里不但人口很多,而且医术高明的医生几乎都集中在了那里。常大夫想必会感兴趣吧?狄少华摸摸自己肚子上的疤痕,不太自信的想着。此去长安,再次卷入纷乱的朝局,庙堂之争,终其一生,自己应该都不会再来南云了。
但是,一种奇怪的情愫正在发酵,狄少华发现自己不想离开小常大夫。他是受正统儒学教育长大的,断袖分桃之流,一直被他所鄙视。所以狄少华很矛盾,他觉得自己对常大夫的感情,绝对不是像一些士子玩弄美少年那样,只注重感官追求。
那样想的话,不但是对常大夫极大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这个饱读诗书名门子弟的不尊重。自己对于常大夫的感情,应该更类似于诗经上描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就更令狄少华困惑了。因为只有两个君子,何来淑女?
姚立跟随狄少华有一阵子了,他本是绿林大盗,是狄少华还在大理寺的时候,帮他洗白身份,并且收留了他。狄少华不以家奴待他,允许他继续使用自己的姓氏。所以姚立对于狄少华,是真正的死心塌地追随,愿意为狄少华出生入死。
他还带着江湖豪侠的匪气与义气,除了危及狄大人安全的事情,他也不允许出现影响狄少华英名的事情。由于一直贴身保护狄少华。所以他知道狄少华很多的私密。包括狄大人,睡梦中会轻呼常大夫,公务之余,也会常常摸着自己的肚子发呆。对于姚立来说,这是个不好的兆头,难道因为那个常大夫生得清秀,让狄大人起了好男风之心?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情,包养小倌也好,玩弄戏子也好,只是上不得台面。但是对一个男人动了真情,这就是官员的致命伤了。
以姚立对狄少华的了解来说,他绝对不是玩弄感情的那种人。狄家在长安也是高门大户,家风很严,就连别的勋贵之家,常见的三妻四妾这种情况都没有。狄少华从小在这种环境长大,对于感情非常的专一。眼见着县尊大人可能对一个男人动了真情,姚立真的是又气又恨。好在就快回长安了,那时候,见不到这个勾人的常大夫,估计老爷的相思病就会不药而愈了。
在处决了这一批犯人之后,新任的南云县令到了。名叫张同喜,是个进士,没关系没路子没钱的那种读书人。一直在吏部候缺,已经等了两年多。现在南云县匪患已除,吏部就问张同喜愿不愿意补缺。张同喜知道自己的情况,再等下去也不是个事,何况南云县虽然偏僻了一点,到底是个外放的机会,就痛快的来南云县上任了。
狄少华与张同喜交接完,就去找常小溪。他现在已经不是南云县令,也不用顾忌什么闲言碎语了。而且这次离开南云,可能这一生,都没有再见到常小溪的机会了。
这段时间,声名鹊起的常神医,治好了南云县所有的疑难杂症。那个断肢再植成功的士兵,为了感谢常小溪的再造之恩,有事没事就向大家炫耀。他断臂上的伤口,已经变成了瘢痕,需要每天做康复训练。围观的老百姓,看这满头大汗的士兵做训练,一边惊叹,一边不自觉的想起自己还有点不舒服,忙去请坐堂的常大夫给自己看看。
肖想着占有常小溪手术器械的陈吉昌,被几个好事的士兵给拽到了胡氏医馆。要他自断一臂,赔偿给常小溪。常小溪要他的胳膊做什么?刚想客气一下,被胡友德拦住,硬是狠狠地羞辱了一番陈吉昌才罢休。
最后陈吉昌抱头鼠窜,他的医馆在南云也慢慢的败落下去了。
现在常小溪成名了,她也不需要再藏着掖着,一些来自空间的诊疗技术也敢使用了,神医么,怎么会没有几项绝技?随着常小溪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口口相传,越发坐实了她神医的名号。
胡友德这下子是赚得盆满钵满,真正心满意足。偏偏就在此时,常小溪向他提出来辞职。
胡友德惊愕之余,忙反省自己没有及时的将常大夫的待遇提上去。常小溪摆摆手:“在下并非为此辞职,而是想离开南云县,去长安城历练一下。”
胡友德这才想起,这个年轻人,当初就说自己是来南云县历练的。是自己没有把这听进去,只当人家是说说场面话。这当然令胡友德非常遗憾,但是有约在先,他也只能暗自叹气,觉得自己的余生,再不会有这么好的运道了。
第六十一章 素履以往
常小溪将胡氏医馆给的月俸,兑换成了几个银锞子,还留了一点铜钱路上花用。她已经问好了去长安的路线。在这个时代,独自上路,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交点钱,跟着大一些的商队同行,才是明智之举。
有个长安的商号,正好有商队从边境入关,在南云休整,采办粮草补给。因为常小溪刚好给这个商队的掌柜看过诊,治好了困扰他多年的沙眼。所以常小溪一提出要跟随商队去长安,掌柜的立刻答应了,不收常大夫分文,而且包食宿。长路漫漫,有个医术高明的医生随行,那正是求之不得。
狄少华到的时候,常小溪正在收拾行囊。被褥什么的,还是老板胡友德送的。突然听苍术说有客来访,她还以为是哪个心急的病人。没想到站在院中,一本正经地欣赏树上大青梨的人,竟是狄少华。
常小溪忙行了礼:“狄大人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是不是伤口不舒服?”
狄少华不想一见面就说出自己要离开的消息,只微笑道:“刚好路过这里,就来看看你。”
常小溪挠挠头:“这样啊,刚好我准备去向大人辞行呢。我准备离开南云,到长安去了。”她可没有狄少华那么深的城府,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狄少华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听说你离开师门,本来就是为了历练,这是准备到长安去精研医术吗?”
常小溪微笑:“是啊,大人。我在南云停留,是因为缺少路费。现在赚了一点钱,我就准备离开,到长安去看看。”
狄少华点头:“刚好本官也要回长安,不如同行如何?”不知怎地,听说常小溪将和自己一起回到长安,狄少华就莫名的欢喜起来。
常小溪忙问了狄少华为什么回去,得知他将继续去大理寺任职,先是恭喜他,然后欣然同意同行,现在路上不太平,跟着大理寺官员同行,当然更有保证。她一面自去跟商队说明情况,请他们自行赶路不提。
狄少华回到县衙,现在他已经不在县衙办公了,在离开南云之前,还是暂居于此。在自己的居所前,狄少华看见两个人,看起来已经等得很久了,脸蛋都晒得红扑扑的。
李钊被抓,张晓霞就知道自己的靠山倒台了。她和张氏商议后,迅速给张氏的哥哥,现在长安勇毅侯府的管家去了封信,表达了想要去长安投奔哥哥的意愿。在收到回信后,母女两展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赵素生一家到长安去。
赵素生自从在李钊那里谋个差事后,觉得不但手头宽裕,而且吃香的喝辣的,每日有人巴结奉承自己。就连以前自己仰慕的周大户之子周显亮,都反过来看自己的脸色行事。他刚得了甜头,正在食髓知味。偏偏李钊犯了事,山东折冲府的很多人都受到牵连,被抓了起来。赵素生因为没有参与李钊组织的劫掠和通敌,而且到折冲府不久,连一点内情都不知道,所以平安回到了家中。但是差事却是丢掉了。这让赵素生失落不已。
就在此时,张晓霞告诉他说,自己的舅舅是长安勇毅侯府的管家,现在来信邀请他们一家人,一同前往长安发展,并且强调说,一定帮赵素生谋一个好位置。赵素生哪里知道,这是张晓霞因为姘头被抓,在南云呆不下去了的托词,他也看不懂街坊异样的眼光。赵素生只听到了到长安发展,和一定帮他谋个好位置。因此欣然应下。
本来张氏母女是不想带上赵李氏和赵富花的。可是赵李氏母女听说了要去长安,哪里还能忍耐得住,早早收拾东西,就准备出发呢。张氏撺掇赵素生跟赵李氏说,不带她们两个去长安。赵李氏顿时叫起撞天屈来,一屁股坐在院子里嚎啕大哭起来。家里顿时涌进来不少看热闹的邻居。
大家都晓得李钊事败被抓,对张晓霞再没有以前的畏惧。而是笑嘻嘻的看着赵李氏在泥地上打滚,嚎哭,赵素生是个好面子的人,正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呢。
就有好事的说:“童生老爷,是你不孝敬你娘,还是你媳妇惹了你娘生气,怎地把老人家给气成了这样?”
当时是很重视孝道的,如果有人质疑你不孝顺,就会在人品上抹上大大的污点,被人鄙视不说,仕途还会受到影响,赵素生忙解释说,不是自己不孝顺,而是娘要跟着自己到长安去,而自己不准备带上她。
张氏母女在一旁听到他这样说,哀叹一声完了。
果然邻居们都窃笑着说,就是应该带上老娘弱妹,否则留她们两个妇道人家在南云,万一被歹人欺负了可怎生是好。
有那腿快的,片刻之间竟然去请了边家村的村正来。白胡子村正在儿子家养老,由于边家村民人丁稀薄,他已经好久没事可做了。正闲的发昏,听得竟有这种事。忙在院中坐定,先谈一会古礼,又说一番孝道。张晓霞见势不妙,忙拉着赵素生来作揖,只说自家年轻不懂事,还是众位乡邻教训的对,此去长安,一定把赵李氏和赵富花带上,并且妥当的安置。众人这才满意而归。
闹得很有成效,赵李氏自从地上爬起来,整顿衣衫去了,赵富花示威的冲张氏哼了一声,赵素生摇头叹息着念叨斯文扫地。张氏母女眼见木已成舟,只好开始做全家搬迁的准备。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自然不能独自上路,张晓霞打听到狄少华调任大理寺少卿,要回长安。就把舅舅的书信拿来,想让狄少华看勇毅侯府的面子上,带上自己一家同行。她一介女流,不好独自来求见狄少华,就拉着赵素生一起来。等了足足一个时辰,才等到了狄少华。
狄少华对张晓霞与李钊的事,略略知道些,直接拒绝了他们。长安勋贵多如牛毛,一个勇毅侯府的管家,真的拿不上台面来。狄少华说大军押送一干人犯去长安,这是军务,不方便带上平民。赵素生夫妇明白没有自己谈条件的份,只得扫兴而回。
赵李氏听说此事,嗤笑道:“你们到底年轻,没脑子。咱们只管坠在大军的后面赶路,别离他们太近了。都是大唐百姓,总不能不让咱们走官道。有大军在前面开道,有哪个蟊贼敢来招惹?你们只管打听好大军上路的日子,到时候跟在后面出发就好。现成的便宜不知道去占,倒要讨这个不自在。”
赵李氏一贯的不靠谱,唯有这个建议,大家都觉得可行,就留心打听着,准备到了日子出发。
第六十二章 出发
转眼就到了出发的日子,胡友德和苍术把常小溪送到县衙。看见新县令正领着一班人为狄少华送行呢。常小溪正发愁不知道怎么放东西才好,旁边就有随行的军士跑过来,接过常小溪的行礼放在马车上,憨笑着说:“俺叫刘二,是专门来给你赶车的,常大夫若有什么事情,告诉俺就是了。”
因为常小溪治疗了很多伤兵,如果没有她出神入化的医术,这些伤兵都会落下残疾。所以这些伤兵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常小溪。见她走过来,忙上跟她打着招呼。而被指派为常小溪驾车的刘二,自豪地一直咧着大嘴嘿嘿地笑。
胡友德见此情形,这才放心,与苍术又叮咛了一番路上小心之类的话,这才离开。常小溪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背影,心里非常感动。
赵素生一家子买了两辆骡车,他们夫妇二人坐着一辆,张氏与赵李氏和赵富花坐一辆。因为赵李氏一直怀疑儿子不肯带自己同行,是张氏撺掇的,所以两亲家一直在冷战。
赵李氏看到常小溪竟然在官军出行的车队里,顿时跟见了鬼似得。虽然大家都说常大夫是男人,但是她一见到常小溪,就会想起自己家那个死于非命的童养媳来。而且之前她还见过常小溪假扮的前院丫鬟冯桂花,她一边心里纳闷为什么跟常小溪长得相似的人那么多。一边眼睛滴溜溜转着,打着自己的小主意。
因为大军要出发,县衙旁边已经有官军在值守。所以赵家人就连县衙都不能靠近,只能远远怒视着常小溪。张氏母女也还罢了,各人有各人的门道。但是赵富花就想不通了,几次撺掇赵素生上前,报上童生的名号,也想混到官军的车队里去。
赵素生亲眼见到就连一个坐堂的医生,都能够跟着大军一起行动,而且常小溪的那一辆马车,明显是官府配置的。他不相信自己一个堂堂的读书人,还不如一个医生有分量。就昂然走向县衙,想找带队的狄大人理论,这样轻视读书人是不对的。
可惜他还没走到街对面,就被一个清道的唐军士兵,用长矛逼回原处,而且这个粗鲁的士兵,根本不听他在说些什么。只一味喊着“肃静”,“后退”,真正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就这样,在枪杆子的威胁下,赵氏兄妹才放弃了要跟常小溪比拼的想法。
常小溪现在已经不怕赵李氏找茬了,她那一手神奇的医术已经为自己坐实了神医的名号。即使赵李氏现在说出来自己的怀疑,并且提出验明正身也没有用。就算大家都知道常七郎其实是女儿身,那依旧是神医,而不会是赵李氏家的什么童养媳。至于神医是男是女,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重要。
赵李氏一边滴溜溜转着眼珠子朝自己看,一边和赵富花小声嘀咕着,张氏只是一本正经的站着,倒还端庄些。
常小溪见赵李氏母女捣鬼,并不放在心上。旁边偶尔有士兵悄悄走过来,向她询问自己的病情。常小溪耐心的一一作答。
张同喜那边送别的仪式也结束了。长长的车队终于驶出了县衙。
常小溪掀开帘子,看着熟悉的南云街道,心上涌过一股怅然。毕竟生活了大半年呢。路边正有人紧张的张望着,看到常小溪露脸,忙喊道:“常大夫在这里呢。”
路上零零散散的行人一起朝常小溪的马车跑过来,大家跟着马车跑,一边说着祝福保重的话,一边把手里的东西送到马车上。一时常小溪身边,车夫刘二的脚下都堆满了。细细一看,都是些面饼,水煮蛋,甚至卤味之类的吃食。原来这些都是她曾经救治过的病人,特地赶过来送她的。
常小溪在2062年哪里受过这种礼遇,所有的医疗服务都被货币化了,患者花了钱,买的就是医生的医疗服务,简单明了,却少了许多人情味。一时间常小溪感动的泪眼婆娑,一边向大家挥手,一边喊着乡亲们保重。狄少华的车子居中,他看到这种情形,微笑着说:“常大夫的人缘倒还不错。”
赶车的姚立忙说:“要不让人群散开?”
狄少华笑着制止了。
车队很快驶出了南门,向着长安的方向而去。
常小溪给马车的座位上垫了厚厚的垫子,但是一路颠簸,那种感觉真的不怎么舒服。看着唐军的将士骑着骏马,轻松的跑来跑去,常小溪暗暗思忖,这些人是不是在裤子里垫了点什么。
“常医官在想些什么呢?”狄少华也骑着一匹大黑马赶了上来。他不耐烦坐马车,出城没有多久,就改为骑马了。
常小溪总不能说,自己在思考那些骑士们裤子的构造,打岔说:“也没有想什么,不知道今夜有没有扎营的地方,都好几天没有吃上热食了。”
狄少华笑道:“前面有个小村子,应该可以扎营。你可以找个可靠的人家借宿,顺便梳洗一下,走的时候,撂一把铜钱给房东就好。”
其实吃不上东西倒在其次,常小溪毕竟是个现代人,长时间不洗漱,给她造成的困惑是非常大的。听狄少华这么一说,她马上喜笑颜开。刚跑到南云的时候,她时时担心赵李氏一家找上门来闹事。后来慢慢融进了医馆的生活中,又被阿史那云跟阿史那罗两兄弟所困扰。现在终于能摆脱这些尴尬的身份,前往她一直羡慕的长安,常小溪才慢慢觉得心情放松了下来。
狄少华也觉得心情不错,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看见小常大夫开心,自己就开心。押解李钊一行人的囚车,在队伍的中间。这种囚车设计的很特别,整个是个铁笼子的样子,偏偏在齐肩高的地方,留出了一个洞。犯人的头,就通过这个洞,露在笼子的外面。这个设计非常的毒辣,因为头被卡住,那么矮个子囚犯只好一路踮着脚,而高个子囚犯只能蜷着腿了。坐着这种囚车赶路,简直是酷刑中的酷刑,因为很少有哪个囚犯的身高,能刚好与洞口匹配的。李钊是首犯,廖仲旗虽为从犯,但是冒匪杀良,都是他带头做的,这两个人都被安置在了这种特制的囚车里。李钊是矮了一点点,此刻正努力惦着脚,脸色煞白,汗透重衣。而廖仲旗身材高大,则是矮着身子,双腿打颤。无视这两个人怨毒的目光,狄少华一路巡视过去。
其他犯人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只是囚车低矮了些,蜷在里头,就像是大虾一样,但是比起李廖二人,已是身在天堂了。因为都是重犯,押解的士兵,都是从各地折冲军府抽调而来的,每队四五十人,由各自的折冲府军官带队。统一由狄少华带领和调度。
第六十三章 奔放的时代
赵氏一家人远远地坠在队伍后面。有了被驱赶的经历,他们不敢再离大军太近。军队拉车的都是健马,她们的车上套着大青骡子,有劲倒是有劲,只是速度慢得很。好在有军队前面开道,一路上倒是也太平。说起来还是沾了军队的光。
只是这一家人,一贯的做派就是不知足,必定要鸡蛋里挑出骨头才罢休。尤其是赵氏母女,一路上先骂狄少华,嫌他走得快,不肯等一等自家的骡子;再骂常小溪,嫌她跟自己家那个短命童养媳妇,长得一样讨嫌,有一身医术,也从不来为自己看诊。有一次,自己腆着脸去请她给诊个脉,她竟然说不精于此道,没有理睬自己。
赵富花更是直接跑去找过常小溪,讨要能使皮肤白皙的药物。自然是空手而回。这倒不是常小溪小气,而是她真的不知道什么中医美容方子。这母女两人,成天黏在一起骂人,张氏早就不耐烦,借口腰疼,跑去跟女儿同坐一辆车。赵素生则只有跟赵富花母女一起坐了,想跟媳妇亲热一下也不能了。
此刻正是初秋,随着一路向南行,沿途的景色也在渐渐发生着变化,一片树林的颜色能够从翠绿过渡到金黄。穿过一片彩色的小树林,前方能看到几股炊烟,袅袅而上,果然是一个小村子。
狄少华安排大家在村边扎营,将囚车围在中间。看见来了唐军大队人马,这个小村庄的村正忙迎了出来。听说是押解罪犯去长安的,村正就紧张起来,看看被军卒围在中间的囚车,早没有了招呼官老爷的勇气,打个哈哈就要离开。
狄少华跟村正打了招呼,言明有人要在村里安置洗沐,让他给找个干净人家。村正忙不迭的答应了。狄少华示意姚立带着常小溪进村去安置。
赶车的刘二要照顾马匹车辆,不能离开,常小溪跟他说明白,这才离开。姚立虎着一张脸,自顾自往村里面走,常小溪一路小跑跟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