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女医官-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着一张木床,只是铺盖全无。另外一间,显然是用于会客和吃饭的。正中摆着八仙桌,有四把木椅。
  院中耳房里砌着炉灶,还有一口水缸。院中有一棵枣树,树上结满了磊磊的大红枣。常小溪十分满意,指着那红枣笑着说:“这枣子倒好。”
  牙行伙计也是垂涎欲滴,从墙角下捡了个竹竿,打些红枣下来。院中有水井,两个人就在井边上洗净红枣,先吃了起来。枣子甚是甘甜,常小溪和牙行伙计就在井边上吃了个心满意足,这才回到牙行,交银子入柜,签订了租一年的契约。
  狄少华走时,特意留下了赶车的刘二,就在牙行候着,见常小溪选定居所,才赶起车,帮着常小溪送行李收拾院落。两人一起动手,足足干了一个时辰的活计,这才把卫生收拾停当。
  常小溪看看已经下午了,忙叫上刘二,一起走到水井坊的巷子口。那里有一家挂着李记羊血粉丝汤牌子的小店,收拾得非常干净。两人各要了一份羊血粉丝汤,只见乳白色的汤水里,搁着羊肝,羊肚,羊头肉,羊心,还飘着细细的葱花和红油,闻着是令人馋涎欲滴。一面店家又送来一盘白切羊肉,和两盘热腾腾的胡饼,另外还有一小碟糖蒜,是店家赠送的。常小溪一路上,见到这刘二食量很大,所以特地多点了一盘胡饼。这胡饼,就类似于后世的馕,在面粉中加了少量的油,盐,烘烤而成,上面还撒了芝麻。两人喝着热汤,就着饼,一边吃,一边点评,一时间竟然把两盘饼跟羊肉都吃光了。
  常小溪一边叫伙计过来会钞,一面满意的点头。南云县还是太偏僻了,谁会做个饼子都弄这么多花巧?刘二不好意思的嘿嘿笑着:“倒让常大夫破费了。”一面局促地搓着手。常小溪一面摆手,示意刘二不要客气,一面把荷包放在桌子上找零钱。原来这一餐就要两百八十文钱,常小溪暗暗咂舌,心道这一餐,把南云县一个月的上等伙食费都吃进去了。这还只是个小馆子,若是那朱雀大街上的大酒店,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啊。
  旁边桌上传来了一声嗤笑:“真是两个土包子。一碗羊血粉丝汤也吃得这么陶醉!不知道是那个山沟里来的。”
  刘二大怒,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就要冲过去打人。
  常小溪不想惹事,人生地不熟的,何苦为了一句话起争执?她冷眼看了看说怪话的人,是一个绿衣少年,长相倒也清俊,只是一脸油滑气。被常小溪黑漆漆的眸子盯着,那少年有点发毛,又看了看刘二的大拳头,壮着胆子说:“看我怎地?你还想打人不成?这里可是天子脚下,随时有巡街的过来!”


第六十七章 长安米贵
  常小溪见他色厉内荏,心中好笑,拉起气呼呼的刘二离开。何必跟这种小毛孩计较。回去院中拉出刘二的马,这两匹马劳苦功高,一路拉着常小溪走到长安。因此常小溪给两匹马打了满满的清水,又买了上好的燕麦跟黑豆给它们吃。此刻两匹马吃饱喝足,正惬意的在院中乘凉呢,还时不时的抬头,从低垂的树枝上,咬一两颗红枣来吃。
  常小溪十分喜欢马,在2062年,饲养动物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但要申报住宅面积和环境,还要上税。像常小溪这种住公寓的人,只能在公园里,眼馋的看看那些别人饲养的宠物。对于自己掏钱来请军马吃大餐的行为,刘二非常不解,军马都是由朝廷来饲养的。等回到营中,自然有人把马拉去照顾。为何要自己掏钱做这种事情?
  但他敬畏常小溪是神医,什么也不敢说。而且由于常小溪的推荐,狄少华把刘二给调入了大理寺,所以刘二现在对常小溪除了感激就是敬畏,对她的任何决定都是毫无二话的执行。刘二默默的拉着马,跟常小溪出门。刘二的马车很宽,这种小巷子根本进不来,只好放在路口。还没出巷口,对面走来了一人,浑身绿油油的,正是讥笑他们的绿衣少年。这绿衣少年,见常小溪虽然布衣麻鞋,手里牵着的,可是上好的骏马,吃惊的咦了一声。常小溪没有理他。刘二示威的冲那少年扬了扬拳头。那少年摸了摸鼻子,把头低下,竟是一副不欲惹事的模样。
  常小溪顾不上管这人,忙送走刘二,眼见天就要黑了,才买了灯烛回家去。快到家门口的时候,突地有人幽幽的说:“土包子,原来你住在这里。”
  常小溪警惕的看过去,只见对面倚着一个人,依稀是那个绿衣少年。常小溪握住麻醉针,做好给这家伙扎一下的准备。绿衣少年却走上前,“别紧张,我就住在你隔壁,以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来找我。”说着,还掸了掸常小溪肩上的一片落叶。这才施施然地转身走了。
  常小溪见他果然进了左手的隔壁,暗叹一声,才开门回去。
  等点好灯烛,常小溪才猛地警醒,忙摸摸自己腰间的荷包,果然不见了。原来有些惯偷,就是一边跟你瞎扯,分散你的注意力,另一只手就会趁机偷走你的贵重物品。
  只能是那个绿衣少年干的了。因为常小溪送走刘二以后,还到小店里买了灯烛,买东西的时候,荷包还是在的。从店中出来只碰到了一个人,就是那绿衣少年了。
  常小溪叹息一阵,荷包里有个五两的银锞子,是她这段时间的主要生活保障。没有凭据,就算现在找上门去讨要,也是自取其辱。常小溪一边咒骂着该死的小偷,一边把所有的散碎银子和铜钱都找出来。一共只有二两银子并一百八十文钱。想想今天在李记的消费,常小溪疲倦的叹口气,看来要尽早开始行医生涯了。长安米贵,居不易啊。
  常小溪早早就爬起来,在自家的水井边上洗漱。来到长安已经三天了。本来自己做饭是最经济的。但是厨房只有灶,没有其他东西。问了问一口铁锅竟然要一两银子,原来盐跟铁,都是现在比较贵的东西。常小溪只好打消了买锅的念头,先凑合着在外面吃点。原来她住的地方,就在东门外。一进到城门里面,就是一个很大的集市。沿街摆着各色东西,从成衣,首饰,到各色小吃。
  常小溪朝一个卖豆腐脑油饼的摊位走过去。这里的食物,主打的是经济实惠,非常适合常小溪此刻的消费能力。吃着香喷喷的油饼卷菜,喝着豆腐脑,常小溪觉得自己又充满了斗志。在集市上,有几个医生。就是传说中的玲医,也叫走方郎中。他们身背药箱,手摇串铃,游走江湖,四方行医。这几位支一条长椅,身边放着药箱。每看诊完一个病人,就从药箱里自己捡药配药。诊金不贵,看了半日,常小溪就没见到对面那个年长的铃医,收到过银锞子,哪怕是小小的一锭。
  一般病人的诊金,也就是十几个到几十个铜钱而已。这时候油饼摊的老板过来擦桌子,常小溪才不好意思的站起来,没想到耽搁人家做生意了。
  这几天她几乎跑遍了长安城的医馆,要不要请坐堂大夫,开始人家还饶有兴致,可是一看原来常小溪推荐的是自己,顿时嗤之以鼻。医生最重视的是经验,像常小溪这个年纪的,都还是医馆的学徒。常小溪没有办法解释,自己其实身怀丰富实用超前的医术,又在一家医馆碰壁之后,常小溪长叹一声。长安并不像南云县那么容易讨生活。
  果然,在外面跑了一个上午,一无所获。中午一边吃着阳春面,常小溪一边盘算起来,就算是做铃医,也需要一副药箱,基本的草药得配齐。算下来,一副铃医的行头,至少得五六两银子才能置办齐全。这可不是现在的常小溪能够办到的。
  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南云县的第一例病人,常小溪豁然开朗,对啊,可以做一个专治外伤的铃医。针线她都有,只要做两幅夹板就可以了。
  想通了第一碗金该怎样捞,常小溪大受鼓舞,呼噜呼噜吃完面条,做夹板去了。
  经过一夜的休整,常小溪带齐装备,早早地就跑到集市上去占地盘了。为了省钱,她把自家的小板凳给带来了。加上夹板,虽然不重,也走得她气喘吁吁地。
  常小溪使用的是她空间里的不锈钢药箱。倒不是她招摇,实在拿不出闲钱来置办药箱了。一个好一点的牛皮药箱,需要一两银子,就是竹子编的,置办下来也得五六百文。常小溪以为自己去得很早了,结果市场上已经被商户占得满满的。只在最后,还有几个空位。没想到出摊的时间这么早。反正逛集市,最终还是要出来的。常小溪安慰自己,就在一个空位处摆好了摊子。然后眼巴巴的等自己的生意开张。
  这一等,就从早上等到了中午。隔壁摊子卖小葱青菜的大婶,已经把剩菜便宜处理了,准备卖完就回家呢。见常小西眼巴巴的看着,善意的提醒她说:“你这后生,做什么营生也不说明白,代写书信的,就要摆上笔墨。算命起卦,你就拿个罗盘。似你这般,什么都不拿,客人怎么知道你做什么营生的?”


第六十八章 居不易
  常小溪看看自己药箱上的红十字,一拍脑门,忙谢过这位大婶,去当铺赎了个便宜的串铃。串铃才是这时代游医的标志,花了常小溪五文钱。
  中午在对面摊子吃了碗馄饨,顺便可以照看自己的东西。那个馄饨摊老板,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问出来:“你是铃医?我看你年纪尚小,出师了吗?”
  常小溪知道这就是自己没有顾客的症结所在,只好回答说:“在下十八岁,已经出师了。”她穿越的这个身体,也就是十四五岁的样子,不过古代人介绍自己用虚岁,这样的话,她就有十六岁左右,倒是也不算太小了。
  “已经十八岁了啊?那倒是看不出来。”馄饨摊主摇摇头,给常小溪碗里多加了两个混沌,笑着说:“多吃点。你第一次在这里摆摊,加上你生得面嫩,所以客人上门慢点。你也不必心急,万事开头难,总得过去一阵子,叫大家知道你精于医术,那时候生意就好了。”
  常小溪感激的谢过馄饨摊主,继续摇串铃去了。
  现在是秋老虎发威的天气,午后人更少了。偶尔有路过的行人,好奇的看看常小溪面前的药箱子。银白色的面,方方正正,倒是个好东西。有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从常小溪面前走过去,又折了回来,开口问道:“你这箱子售价几何?”
  常小溪哭笑不得:“在下是铃医,这个是药箱,吃饭的家伙,却是卖不得。”心里却做好了打算,再挣不到钱的话,就先把这个药箱卖了吃饭。
  开业第一天,一单生意也没有做成。常小溪买了几个包子,权作晚餐,灰溜溜的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常小溪梳洗整齐,依旧带着板凳药箱夹板去了集市。事关生计,常小溪绝不退缩。
  这一上午又过去了,常小溪在反省,也许是自己选错了行,皇城根底下,应该治安很好。如果今天依旧不开张,就应该筹谋转行了。但是接下来做什么呢?
  繁华的集市上突然跑过来两个人,在不紧不慢的人流中很显眼。也许是有急事吧,常小溪看了一眼,漫不经心的想。
  随后后面的那个人就挥舞起手中的菜刀,向前面那人砍了过去,只见血光四溅。常小溪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周围的人已经开始惊叫起来。前面那人慢慢软倒在地上,持刀者还要再砍,已经被周围的人给制住了。
  等京兆府的捕头带着差役赶到时,只见到人群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边看一边窃窃私语。难道人已经死了?捕头一边想,一边令众人散开。这才看清楚,原来伤者就躺在地上,在他身边跪着一个少年,正在给这个伤者包扎伤口。旁边的行凶者,已经被捆住双手,竟然也伸长脖子在看。
  少年给伤者包扎好,又伸手在他脖子上摸一下,这才点头道:“应该于性命无碍,可以抬走了,后天我来为他换药。”
  因为苦主被砍伤了,因此京兆府的捕头只能带走行凶的人。他想了想,对围观的人群说:“还请两位看到行凶过程的人,跟我去京兆府一趟,还有这位大夫,也跟我走一趟吧。”
  马上就有两位热心人站出来,自告奋勇地跟着捕头去京兆府。常小溪苦笑一下,今天倒是有生意了,只是不知道该向谁收取诊金。
  受害者被砍倒以后,常小溪就冲过去了。伤口在背部,最深处伤可见骨,凶手砍下去之后,还划了一下,所以伤口特别长。常小溪刚准备拿手术包缝合,就看见两个比较老的铃医过来了,她忙为这两位前辈让开地方。其中一个取出药粉,就撒在伤口上,但是药粉很快就被血冲走了,并没有起到止血的作用。常小溪见两位前辈也是束手无策,这才说:“让在下来吧。”
  众人见她年轻,但是病人血止不住,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既然有人毛遂自荐,就死马当成活马医吧。于是默契的给她让开地方。常小溪打开手术包,众人就是一阵赞叹,只见里面银光闪闪的一排器械,只有刀和剪自己是认识的,其它东西都叫不上名字。就是这刀剪,也比寻常的精致好多,细巧非常,更兼银光闪闪。
  常小溪用止血钳夹住几根大血管,先止了血,然后简单清洗伤口,开始缝合。等到缝好肌层,只用了不到两分钟。她有意显示本事,并不留后手,全力施为。已经把围观的两个铃医和闲人们看呆。大家从未想过,人的皮肉也可以向衣服一样缝起来。而且缝起来似乎效果还不错,因为大家都看到刚才还血流如注的伤口,此刻已经基本止血了。
  这时候常小溪已经开始缝合皮肤了,这回就细致了好多,大概缝了十七八针,这才把伤口处理好。常小溪松了口气,整个过程用了还不到半柱香的光景,她这才慢慢把伤口包扎起来。
  旁边的一个铃医这才缓过神来,谦虚的问常小溪:“老朽有家传的金疮药,专治红伤,小哥你看可否敷在伤口上?”
  常小溪摇头微笑着说:“谢谢老丈,这个伤口无需金疮药。半个月之后长好了,直接拆线即可。”
  大家又是一阵惊叹,这么深的伤口,这个面嫩的小子,竟然夸下海口,半个月就能长好。大家正在议论纷纷,京兆府的捕头就来了。
  眼见捕头将刚才那个缝人的小子,并凶手和伤者都带走了,众人尚且意犹未尽,犹在议论纷纷。
  “你看见没?那个被砍翻的汉子还能说话?”一个白胡子老汉,揉揉眼睛,问自家儿子。
  他儿子尚未回答。旁边的胖大婶就一惊一乍的说道:“何止能说话,我看他还指使了个小厮,去告诉他家老爹来救他呢。”
  “哎呀,人也是能缝的,原来缝起来还不错。”一个酸儒在旁摇头晃脑的说。
  又有几个人跑去旁边馄饨摊子上,打听常小溪的生平事迹。馄饨摊老板,乐得多卖几碗馄饨,一边介绍,一边推销馄饨。
  东门底下出了个能够把人缝起来的铃医,这件事通过闲汉们口口相传,迅速在长安城散播开来。


第六十九章 巧取豪夺
  且不提这些人闹腾,常小溪跟着京兆府的捕头,走过繁华的东大街,往京兆府而去。京兆府没有常小溪想象的那么大,只是朱红大门前,站了两个皂衣衙役。见捕头一行人回来,笑着打招呼说:“韩捕头倒是快,今日巡街还不到顿饭的功夫,就有斩获。”
  韩捕头笑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因为常小溪是抢救伤者的医生,而且伤患目前病情平稳。
  那个韩捕头,只是例行询问了常小溪当时的情况,并伤者需要注意的情况,就把她放走了。
  都快出了京兆府的大门了,常小溪才想起来自己的诊金没有人给。又红着脸问了一下韩捕头,他略一思忖:“如果这伤者的家眷来了。我让他们去东门外,给你诊金就是了。”
  有了官府的保证,常小溪这才放了心。
  本来她还担心摊位上的东西,等到回来以后,看到依然有三三两两的闲汉等在那里,而东西也在,这才放下心来。
  见常小溪坐定,对面的馄饨摊老板,忙送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过来,常小溪一愣,刚要回绝,就听馄饨摊老板笑嘻嘻的说:“这一碗送给你品尝,请一定尝尝。”
  常小溪摸出几文钱递给他,馄饨摊老板说什么也不收。常小溪将钱硬塞到他手中:“大家都是做小生意的,养家糊口不容易。”馄饨摊老板这才收下。
  又有几个邻家摊贩送了东西过来,常小溪实在吃不下,只能推辞。这几位芳邻登时不悦:“怎么小哥只肯吃老莫的东西,不把我等放在眼里?”
  常小溪见他们这样说,只能赔笑着一一尝遍,众芳邻这才满意。
  见常小溪吃完了,周围的闲汉这才涌上来搭讪。常小溪知道这是自己打广告的好机会,谦虚的一一作答。
  突然有个威严的声音响起:“那个缝人的小子就是你吗?”
  众闲汉一下子散开,只见一个相貌清癯的白胡子老者,带着十几个青衣人,已经把常小溪围得水泄不通了。
  这个老者常小溪是认识的。她本来想去医馆坐堂的。这个老者就是金氏医馆的老板金万通。金万通一见到来求职的常小溪,就嗤笑道:“我那孙子五岁就跟着老夫学医,现在跟你年纪差不多,只辨识了草药,尚未熟读黄帝内经,你与他年纪相仿。怎地不知道天高地厚?就敢来我金氏招摇撞骗?”说完就令人把常小溪赶出去。
  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因此常小溪冷冷看一眼那金万通,并没有回答。
  金万通一见到常小溪,就想起来了这少年曾经在自己面前碰壁。他也不恼火,倒是气坏了周围的十几个青衣人。这些人顿时七嘴八舌的指责常小溪倨傲,不识礼数,不敬长者。原来这些都是金万通的徒弟。
  还是金万通抬手制止了大家。换上一副笑脸对常小溪说:“原来是你,正是不打不相识。我听人说,今儿这市场上,有个小子将人的伤口缝起,止血又快又好。这个人想必就是你喽?”
  常小溪倔强的抿着嘴,不回答这金老板的问话。对于一个连她的话都不愿意听完,直接令仆役驱赶自己的人,谁会有好印象呢?
  金万通却仿佛换了一个人似得,他大摇大摆的坐在了徒弟们搬来的椅子上,摇着折扇说:“你虽年轻,却有点意思。恰恰合了我老人家的眼缘。我已经收了十七个弟子,今日就收你做关门弟子,也好应和这九九之数。”
  周围青衣人登时鼓噪起来,要常小溪赶快磕头拜师。
  常小溪这才明白这金万通所想,将身怀异术的年轻人收归门下,天长日久,长安人就只知道有金氏医馆,再不会知道常小溪了。可谓是个一本万利的好法子。
  她站起身来,不卑不亢:“多谢金先生好意,我已经有师父了,不想再改换门庭。”
  金万通顿时变脸:“的确不知天高地厚。我能收你做徒弟,那是你前生修来的福分。入我门墙,吃香的喝辣的,受人尊重,比你风里来雨里去,做铃医要好多了。你怎么如此不识抬举?”
  常小溪见他不可理喻,抬头看看天色,将东西收拾一下,径自走了。
  金万通顿时面红耳赤,气不打一处来,大喊一声:“那小子,你还没有拜师呢?怎么敢离开?”
  常小溪回头一笑:“我师门胜你千百倍,我是不会拜你为师的。”
  这一回两个人的声音都很大,周围摆摊的,吃饭的,并围观的闲汉都听见了,众人顿时哄笑起来。
  有个泼皮大声说:“金老板,你若管我一日三餐加小酒,我王五跟了你去做徒弟。”原来他去金氏医馆求治,因给不起药钱,被轰出来过。此时趁机出言取笑金万通。
  金万通也不搭言,气呼呼的走了。
  显然常小溪此举是大大得罪和激怒了金万通。因为第二天她出摊不久,就又见到了那位京兆府的韩捕头。
  韩捕头看起来很疲惫:“常大夫请跟我走一趟。”
  常小溪很奇怪:“要到京兆府去领诊费吗?”她最近真的是经济有点拮据啊,时时刻刻都惦记着有钱入账。
  韩捕头摇摇头:“金氏医馆将你告到京兆府,说你偷盗了他家的不传之秘。”
  原来如此,先来软的,以收徒的名义将常小溪的技术占为己有。一计不成,就来硬的,见常小溪是个无依无靠的铃医,就告她偷师。这个年代虽然没有知识产权,偷师却是很严重的罪名。一旦罪名确定,就要任由被偷者处置。一般都是砍断手筋,让偷师者变相的成为废人,作为惩戒,同时警醒后人。
  又没法做生意了,常小溪默默叹息,她还没到那种可以无视法律的境界,只好默默的收拾东西。昨天的诊金没收到,今天又被这个想占便宜的金氏医馆给缠上了。
  旁边几个带着韩捕头来抓人的青衣人猥琐的笑着。就这么一个小小铃医,怎么对抗他们金氏医馆?青衣人仿佛看到了自己都学会了这小铃医的手艺,飞针走线,治好了一个又一个病人,名利双收,笑得更欢了。


第七十章 当堂比试
  “真是瞎胡闹,鼎鼎大名的常神医怎会偷师?”在一边旁观许久的狄少华终于说话了。他一进京就忙个不停,先是移交犯人,然后去吏部报道,紧接着去大理寺上任。
  狄少华本来是京官,故旧都在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