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藏真-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孔雀道:“你不觉得这些仕女画的太好了吗?”

“画的太好了?”韩星和张向月愕然,难道画的太好也是错吗?

“这样一幅画真的能卖到一百万元以上?”张向月看向画中的女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就这么一个女人就能卖上百万?

韩孔雀道:“卖到一百万是肯定没问题,不过如果加上宣传还有一些其他费用,卖一百万可能一分钱都不赚,如果再加上留款之处的一些瑕疵,这样有了争议的画,更会影响价格,也许八十万都卖不出来。”

“啊?这样大哥怎么不跟那个陈老板多砍一下价?”韩星十分不解的道。

“既然有毛病,老板为什么还要买下?”张向月也不解。

韩孔雀道:“就是因为留款处的瑕疵和画的画工。”

看到他们两个更不解了,韩孔雀解释道:“就是因为画工太好了,这样的画,并不像是任伯年的风格,说实在的,任伯年的仕女图我也见过几幅,可他的水平,根本达不到这十四副画的水准,加上留款处的装裱好像有问题,这就不得不让人起疑了。”

韩星惊问道:“难道大哥怀疑这幅画的落款被人造假了?”

“应该是这样没错,现在就是不知道,如果揭去了上面的任伯年款,不知道下面是什么款识。”韩孔雀赌的是画工,既然画工那么精湛,就算这幅画不是任伯年的,也应该不是无名之辈。

“会不会这是一幅没有落款的画?”韩星道。

韩孔雀道:“应该没有这种可能,如果没有款,这边的就不需要重新装裱,直接用伪造的印章盖上就行了。”

“那遮掩起来的落款,肯定是不如任伯年有名的画家了,这样一来,这幅画的价格不是会更低?”韩星更加不解了,既然韩孔雀都知道了是这种情况,他怎么还要花费高价买下来了这十四副画?

韩孔雀道:“这倒不一定,你看这十四副画,这样的画是普通人能够画的出来的吗?既然有大师的水准,就应该获得大师的地位。

就算他以前不出名,有了这十四幅画,不管他是谁,以后他也会出名的,这些画的技艺摆在这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到底是哪位大师的大作。”

“大哥要把这副画揭开重现装裱?”韩星问道。

韩孔雀道:“恩,也只有揭去外面装裱上的这一层,才能看到下面的落款。”

“大哥你会揭裱?”韩星问道。

韩孔雀道:“会到是会,不过这样的画。我可不敢自己揭,还是找个专业人士来做吧!”

想了一下,韩孔雀给胖刘打了个电话,这些日子没见了,正好联系一下。

胖刘很快就道了,来了之后,他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的簪花仕女图:“我曰,这是你刚才买的?”

“恩,知道我们魔都谁揭裱比较厉害,你看。这边。我怀疑下面有铃印被故意盖住了。”韩孔雀直奔正题。

胖刘嘿嘿笑着道:“你可算找到人了,我嫂子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她家老爷子原来在国内都算是顶级专家,她从小就跟着她家老爷子学习装裱。现在我大哥两口子。在博物馆就是专门干这个的。”

“你得意什么?你们全家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就你什么都不会。”韩孔雀看不上胖刘那得意的样子,自然是开始打击。

“这有什么?他们再厉害现在也没有我有钱,知识装在脑袋里再多。不能换成钱也是白搭。”胖刘不以为耻的道。

“好了,你问问你嫂子有没有空,让她帮帮忙,我手里这样的画有十四副,要全部揭表一次,我怀疑全部被人做了假。”韩孔雀道。

胖刘道:“我们去我家老爷子的工作室吧!那里什么工具都有,我大嫂现在没准就在工作室。”

刘韶山的工作室里很乱,如果不知道的,没准还以为走进了造假窝点了呢!

看着一些凌乱的青铜器,还有一些临摹的铭文,这让韩孔雀心中十分失望,这就是魔都市有名的青铜器研究所?

“很失望吧?我第一次来时也很失望,不过后来我就了解了,你看,这是黄铜,这玩意二三十元一斤,如果看不好,这东西很容易丢了。

你说这样的地方,要真放进来一些夏商周的青铜器,最后是什么下场?所以,有好东西都会放在博物馆,这里是绝对不放任何真东西的,有重要研究课题,一般也是在博物馆里进行的。”胖刘解释道。

刚走进一栋房子,韩孔雀就看到了刘韶山:“听说你小韩又收到好东西了?”

韩孔雀笑道:“收了几幅画,不过好像有点问题,这不是来求助了吗?”

刘韶山道:“求什么助,互相帮忙吧!拿出来看看。”

研究古董的,其实都涉猎很广泛,只不过专注的重点不同,只能说他们是一方面的顶级专家,其他方面也许只是爱好。

刘韶山虽然不能名列三山,但他这座山在他专业领域也是很厉害的,高大山专攻铭文篆刻,而他是青铜器加铭文,要不是两人专业近似,他也不会被高大山压了一头。

可以说,刘韶山老爷子在他的专业领域之内的成就,一点也不比三山差。

“听说昨天你差点把高大山他们的脸打肿了?”一边看着大儿媳妇摆弄那幅画,刘韶山一边乐呵呵的道。

“交流,我们只是互相交流一下,我哪敢跟那些老爷子较真。”韩孔雀道。

刘韶山道:“你这出手可够狠的,听说连王桂山那老东西的看家宝、命根子都赢来了?”

“您老说的是那块子冈玉牌?”韩孔雀笑着问道。

“对,就是那玩意,那可是个好东西,仔细珍藏着吧!以后当做传家宝都足够了。”刘韶山道。

韩孔雀笑着没有再说什么,他已经被胖刘嫂子的动作吸引了。

张淑萍确实很专业,看她有条不絮的摆弄那幅画,虽然动作轻柔,但轻易就能看出,她心有成竹,要不然,揭画还真没有几个人敢做,要知道,这一不小心,可是就能毁掉一副名作。

这次可是揭画,揭画是已经装裱后的国画,由于种种原因(破损、受潮等等),要重新装裱。

揭画首先要将旧画平铺,用水将其浸透,上面覆盖一些宣纸使其湿的均匀,过一段时间,用镊子将纸一层层揭起,然后重新托裱并将原画的缺点补上。

这副簪花仕女图的左边和右上角统统是留白,占去整个画面近三分之一。

在空白的地方,就是任伯年的留款和铃印,张淑萍就是从这边动的手,如果有可能。只动这边,是最简单的。

如果只是这边一角的问题,其他地方就可以不动,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尽量保存画作的原状。

就在按步骤揭洗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淋洗时尚未发现异常,在涂上揭洗药液闷画的过程中,画面留白部分,竟然不规则地泛出来几处红颜色,并且有逐步扩散的趋势。

张淑萍马上终止操作。吸干水分。认真观察。

不论裱新画还是揭旧画,最怕的颜色就是“洋红”,比如杨柳青年画中小孩脸颊上的那种洋红,泛色最厉害。有几层能透过几层。遇到了。要格外小心。

显而易见,此画泛出的即为洋红。

现在泛色被止住了,那么。洋红从何而来,莫非被遮盖住的下面有洋红?

张淑萍抬头四顾,满脸困惑地看着韩孔雀,他不是说下面遮挡的是铃印吗?

韩孔雀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莫非画下有画?不止是铃印?

韩孔雀把他的想法一说,张淑萍不再犹豫,她拿起镊子,从一个角上试揭。

马上得到了印证:从上往下数,共有五层纸,第一层得二层都是白纸,到了第三层,才是《簪花仕女图》的画心纸,第四层是它的托心纸,第五层是很厚的一张图画纸。

既然上面的纸只是白纸,所以张淑萍也就不管洋红,反正那张白纸上只有留款和铃印,这些已经是不要的东西,就算被洋红全部污染了也没什么,所以张淑萍照样闷,只不过闷的时间尽量短些,避免泛出更多会坏了下面的画。

揭下第一张白纸,下面的情况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下面好像花了一朵花,所以才会有洋红出现。

重新涂上新药液,继续闷第二张,第二张是一张图画纸,因为厚厚的图画纸很可能挡住了药力的下渗,下一步就是揭去图画纸。

随着揭裱工作一步一步地展开,证明张淑萍的做法是高明的,她他工作起来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绝对具有大家风范。

要知道,这可是价值上百万的一副名画,如果操作不好,很容易就毁了,如果没有好一点心理素质,还真是不敢下手。

揭画的最后一步最让人激动,下面的落款和印章先一点点显露出来,作者的名字我们都十分熟悉,其知名度与功力比任伯年要高许多。

再往下揭,一幅完整的《簪花仕女图》赫然显现在他们面前!

洋红色正是这幅画右上角的牡丹花上的。

下面的铃印、牡丹花被很厚的图画纸隔开,原因正是当初装裱者担心颜色泛出而采取的措施。

看着,春愁怎画的铃印,韩孔雀等人面面相觑。

“这是张大千的仕女图?”胖刘虽然不学无术,但近代名家他还是知道的,这春愁怎画正是张大千早年所用的铃印。

张大千擅绘画,喜好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画作的特色很明显,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誉。

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栖身海外,其间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于诗、书、画、篆刻俱精,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如果这些画全部是张大千的,那这次韩孔雀可真的是捡到大漏了。

一副画,也许还有可能是伪作,但随着第二幅,第三幅揭开,所有人都已经能够确定,这是张大千的仕女图了。

张淑萍指着刚揭开的一幅画道:“这是一副《梅花仕女图》用圆劲方折的线条,表现出仕女的清秀纤细,作为背景的梅花则用没骨法晕染,在一种迷蒙中映衬出仕女的秀雅清丽,和第一幅的牡丹相比,这幅图中的梅花一点比不那副差。”

等揭开的二仕女图,署款:“乙亥之十二月十二日吴门网师园坐雨写,大千居士张爰。”

乙亥年是1935年,张大千已经成名,且是其十分活跃的阶段,这一时期他留有大量的诗文,画作。

下面还出现了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摩登戒体”。

“你看这幅图,唐风浓郁,这肯定是20世纪40年代初的敦煌之行后,使大千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才有了这种精品出现。”刘韶山道。

“张大千的画,为什么要用任伯年的落款来掩盖?”胖刘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如果我没看错,这些画,应该是在动乱年代流失出来的,这应该是张大千以他的前妻杨婉君为模特做的画,这些画在动乱时期失踪,没想到会这样保存了下来。

至于得到这些画作后,那人为何会用任伯年的款掩盖张大千的款,我们无从查考,也许有朝一日,你们能够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刘韶山道。

得到了刘韶山的提示,韩孔雀立即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在看到这些画的第一眼就感觉不对。

任伯年在人物肖像画上确实成就不凡,但他跟张大千相比,特别是在仕女图上,任伯年还真是不行,所以韩孔雀在看到画工那么精湛的仕女图之后,立即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不少任伯年的作品。

所以,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留印之处的异常,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下面掩盖的,居然是张大千的铃印。(未完待续。。)RT

第二百六十六章张大千仕女

陈骞他们很明显也发现了留印之处的异常,但他们不敢动这幅画,其实想想就知道,不管下面掩盖的是什么,都应该是不如任伯年出名的,如果原来的铃印能增加这些画的价值,画的主人,又为什么耗费功夫,把下面的铃印隐藏?

就是有了这种想法,所以陈骞虽然明知道这里边有猫腻,但他就是不敢揭开看看。

而韩孔雀不同,他看出这些仕女图的不凡,并且他认为任伯年画不出这样的仕女图,所以他才铁了心的要揭开看看,没想到,下面居然隐藏的是张大千的铃印。

这时,以韩孔雀的博学强记,他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推测的差不多。

在一九三五年,张大千娶了杨宛君后,张大千画了不少以她为模特的仕女图。

一九五二年,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前妻杨宛君将张大千,在敦煌石窟现场临摹的二百六十幅唐代壁画,全部献给了国家,自己仅保留十四幅张氏为她作的画。

当年抄家者光顾杨宅,这十四幅画被搜走,从此全都没有了下落。

之所以张大千的铃印被隐藏,不是这些画的所有者害怕被人发现这些是张大千的画作,就是想要用任伯年的名号以谋求更大的利益。

你不要认为这可笑,在六七十年代,张大千的画作并不是多么值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在首都荣宝斋的价格,也不过一平方尺20元;一件100多元。

而作为清末著名画家之一的任伯年。那个时代的名声可要比张大千大得多,而且要比张大千还有名,所以,那个时代的人,把张大千的作品,伪装成任伯年的作品出售牟利,也是很有可能的。

韩孔雀看着这些画只能摇头,世事变迁,谁又能想到,当年一百元一件的玩意。现在却可以卖出上亿的价格。

张大千的画最初是海外市场的抢手货。被人们称为“画坛皇帝”,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海外拍卖场上才频频亮相,同时。他的作品市场记录也被不断刷新。

等到了1987年。他的画在海外才开始抬头。那一年他的《桃源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187万港元成交。

1989年他的《松壑飞泉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287万港元成交。

1991年他的《灵岩山色》在佳士得拍卖中以429万港元成交。

1992年他的《青城山》四屏在苏富比拍卖中以748万港元成交。

1994年他的《幽谷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816万港元成交。

1999年他的《荷花》四屏被佳士得拍至829万港元。

张大千的力作《一花一世界》在台湾两次义卖中先后创下5000多万新台币和6000万新台币的空前天价。

2002年苏富比秋拍又传来破纪录的消息,原先估价约1500多万港元的张大千《泼彩朱荷屏风》,经过一轮激烈竞标后。最后以2022万港元成交,打破了近代中国书画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

从这些成交记录也可以看出,张大千的作品升值之快,之猛。

近几年,内地市场张大千作品最高成交价不及齐白石、傅抱石等名家,主要是拥有大千精品和代表作的藏家,一般不肯轻易抛出,导致拍卖行难以觅得张大千的代表作或大幅精品。

张大千20世纪中期离开内地,内地所遗作品数量较少,大幅精品更为罕见,这也是张大千作品行情不及白石老人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海外,张大千的霸主地位从未动摇。

张大千最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他艺术造诣极高,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可以说后无来者。

特别是人物画中的仕女图,更是画技精湛,张大千的人物画有二变:30岁之前研习明清人物画传统,风格委婉俊秀。

1941年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风格大变,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艳丽,尽显盛唐遗风。

从近几十年的交易来看,张大千的山水画交易的比较多,而人物画,大部分进了各大博物馆被珍藏起来了,能够出现在市场上的极为少见。

而韩孔雀手里的这十四副,更是其人物画中的代表作,正好是在张大千去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的前后所作,从这几幅依照杨宛君为模特画的仕女图,就可以看出其画风的转变。

杨婉君,1917年生于北、平,父亲是一位弹月琴的艺人,她聪明、漂亮,13岁登台演唱京韵大鼓,声音嘹亮清脆,扮相出众,是北、平城南有名的曲艺演员。

张大千逛城南游艺园时,正值婉君在台上唱“黛玉葬花”,一见之下惊为天人,所以杨婉君就成了张大千的三夫人。

据说张大千之所以看中杨宛君,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张大千当年画仕女,一双手老是画得不得法,感到力不从心。

而杨宛君正生得一双雪白细嫩的玉手,后来张大千就是以其手作为作画描摹的对象,才使他的仕女画更加传神逼真。

婚後,杨宛君停止了舞台生涯,伴随著张大千游历名山大川,跋山涉水。

娶了杨宛君后,张大千去哪儿游历都喜欢带着她,就是在这个时期,张大千画了不少以杨宛君为模特的仕女图,

这些画作,应该就是这段时间画的,所以画风变化剧烈。

到了现在,不管是谁提到张大千,都要说到他的人物画,可张大千的画作虽多。可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他的人物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仕女图流传的并不广,就算韩孔雀手里的这十四副,本来也是流传不出来的,只不过是阴差阳错,才出现在了韩孔雀手里。

对于这样十四幅画,韩孔雀能够收到手,既感到惊喜,又有所忧虑。这十四副画果然如他想的来路不正啊!

在做的除了胖刘、韩星、张向月之外。都算是行家,看到十四副相貌相似的仕女图后,刘韶山知道了这些画的来历,张淑萍当然也知道了。

可以说这十四张仕女图。应该算是杨宛君的。虽然张大千有孩子。但这个杨宛君好像并没有孩子,这样一来,杨宛君死后。她遗留下来的画作,也就没有了继承人。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些画作也没有多么麻烦,再说,韩孔雀得到这些画本身就是意外,而且他可是真金白银买下来的,就算杨婉君有继承人,也不是那么容易从他手里把画弄走的。

毕竟这些画已经消失了三四十年了,谁知道中间经过了多少道手,现在如果真有杨宛君的继承人找上门来,韩孔雀好像也不怕,不过,这总归是个麻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都在着手解决“动乱”查抄文物的问题,在那个时候,官方的宗旨非常明确,就是“物归原主”。

比如,首都市政府1984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就明确规定:“‘动乱’期间查抄或自交的财物,凡原物还在的,除国家现行规定的违禁物品外,一律退还被抄人或自交人”。

“凡物主明确的,随清随退”。

“任何单位和个人从非商业单位购买的文物、字画、善本图书、珠宝翠钻,要一律无条件地退还;高级家具、高级乐器、贵重生活用品等,被抄人知道下落又要求退还的,也必须退出,归还原主”……

虽然规定是这么规定,但坐起来又何其艰难,比如由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现身嘉德春季拍卖会预展。

周作人之孙周吉宜站出来向媒体表示,“这份手稿为周作人先生所有,该手稿在‘动乱’抄家时被抄走至今未归还”,并借此要求有关方面停止拍卖、返还手稿。

无独有偶,几乎在周吉宜起诉嘉德公司的同时,前民国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傅增湘的后人,也与首都市文物局对簿公堂。

傅增湘去世后留下2万余件古玉、藏书等文物。

2010年8月,傅增湘子女致信首都文物局,要求公开“动乱”时查抄及发还财产清单,遭到拒绝后,他们将首都文物局告上法庭。

“动乱”中被抄家的文物、手稿等未完全归还当事人,当然并非个案,由此导致的案件也并不鲜见。

在这些纠纷与案件的背后,是一个至今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既然国家都能耍流氓,他韩孔雀真金白银买下的东西,自然也是可以据为己有的,不过,在良心上,有点说不过去罢了。

“小韩,这十四副图你打算怎么处理?”刘韶山道。

韩孔雀道:“韩星,刚才整个的揭画过程你录制下来了吧?”

韩星道:“录制下来了。”

刘韶山此时道:“我们这里也有摄像头,刚才的过程,都被录制下来了。”

“这样算是一份证据,我买的可是任伯年的画作,谁能想到现在变成了张大千的,杨宛君好像并没有后人,所以我到不怕她的后人来找麻烦,但要防备张大千的后人来讨要,有了这些证据,以后也好说话。”韩孔雀道。

别人也许没有证据表明自己的东西是那个时代被抄没来的,但这十四副画太有名了,就算韩孔雀想抵赖都没办法,所以韩孔雀也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了。

当然,如果他保有这十四副画的事情不传出去,只是作为自己的私藏,那肯定不会有什么麻烦,但韩孔雀能这样做吗?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所以韩孔雀最后道:“这可是我花费了十四亿买下来的,如果真有杨宛君的后人找上门来。让他们补偿我十四亿就好了。”

反正他又没有签订转让合同,想来那陈骞现在已经不知道跑哪去了,他也不太可能来作证,就算来作证,还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了,到时候谁也说不清楚。

韩孔雀现在的打定了主意,要占有这些仕女图了。

“我们不说这些,反正你自己好好保存就是了,现在我们说一下你其他的收藏品,听说最近你又弄到了一些好东西。怎么样。送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