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藏真-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家搬走后,天降大雨,将潘、杨两府淹成了一片汪洋,当时潘家位于湖东,杨家位于湖西,大雨过后,东胡湖水浑浊恶臭,西湖湖水却清澈如镜,老百姓就认为这是潘杨两家对国忠奸的写照。

其实并不是这个原因,原来过去东岸住户多,又有许多作坊,因排放污水,东边的污水就变的很浑浊,而西边的湖,因当时住家很少,污染也就很少,水质就很好。

现在经过治理,两湖都变清了。

走过玉带桥,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装饰华丽的建筑叫“嵩呼”,其意为“山呼”、“高呼”。

这座建筑是清代开、封地方官员在重大节庆之际到“万寿宫”给皇帝祝寿是三呼万岁的地方,所以建筑规格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庑殿顶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开、封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作为北宋王朝的都城达167年之久。

当时的宋京极为繁盛,宫殿建筑很辉煌。

可惜金人侵占开、封时,宋皇宫建筑大部分被烧毁了。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周王府

后来,又经过多次兵燹和黄河决堤,宏伟的宫室已荡然无存。

在过去皇宫遗址上只留下了龙亭这座建筑物,而这座龙亭却是清代所建。

龙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从地面到大殿有72级台阶。

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栏围绕。

大殿是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很壮观。

从龙亭前的大道,过潘、杨两湖,再往南,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两旁店铺林立,这条大道历史上是一条宽阔的御道。

现在这条大道已仿照的模式改建为“宋都御街”,长约400米,两旁的店铺全部是仿宋建筑,主要出售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和书画。

宋代著名的樊楼也是按照“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复,主要经营高档食品及北宋皇宫御菜。

这条街与龙亭公园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览点。

韩孔雀刚来这里的时候,就曾在这一片考察过,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地下,埋藏着十分密集的遗址。

比如在龙亭大殿和潘杨二湖的地下,深深地埋藏着唐宣武军衙署,五代后梁的建昌宫,后晋、后汉、后周的大宁宫,北宋皇宫,金皇宫,明周王府等几个朝代的宫殿遗址。

一幅层层叠叠压在一起“宫摞宫”的立体画卷,形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湖底宫殿”,她是开、封城摞城的精华,是世界奇观的典范。

几十年的发掘,让龙亭宫摞宫之谜,一步步在人们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以清万寿宫为主体的龙亭湖下面,是明代周王府紫禁城,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韩孔雀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会被人推翻。

这一点其实早有明证,明代周王府紫禁城下面叠压着金皇宫,金皇宫下面叠压着宋皇宫,宋皇宫下面叠压着五代时期的大宁宫和建昌宫。最底层是唐朝宣武军的衙署。

在龙亭景区南大门前广场,有一对雕刻精细,惹人注目的石狮。

相传这对石狮为宋故宫遗物,明代为周王府第之镇门狮。

东雄西雌,雄狮颈下的“睡狮猛醒。匆伤我种”是冯玉祥二次主豫时刻下。

雌狮颈下有“狮为宋故宫物,清雍正间移置时伤其二足。民国十七年九月题”字样,寥寥三十三个字印证了这对狮子的年代和意义。

这些都能够证明,这龙亭湖底肯定有明代周王府。

朱橚是第一代周王,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也是后来明成祖朱棣一母同胞的弟弟。

朱橚是公元1370年分封的首批藩王之一,当时朱元璋给的封号是吴王,后来改封为周王。

奇怪的是,朱橚和其他几个藩王一样,并没有到各自封地去就藩。而是一直待在凤、阳,时不时地到南、京去住一段时间,公元1381年,朱元璋才下令朱橚等人必须就藩。

更奇怪的是,公元1389年冬天,朱橚连招呼都不打就离开、封地跑到凤、阳。

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将其迁往云、南。但朱元璋又改了主意,第二年就让其返回封地。

朱橚的这些举动,让史学家们大惑不解,后来只能推测。朱橚也不是什么老实巴交的王爷。

一说起谋逆篡位,大家很容易把棍子首先打在燕王朱棣的屁股上,但建文帝的几个叔叔齐王、晋王、岷王都不是善类,朱橚的不臣之心也是有的。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野性十足的皇帝,偏偏太子朱标文弱敦厚,朱元璋对其十分不满,这就给了其他藩王们觊觎的机会,大家不愿意跑回封地就藩,而是想尽一切可能表现一二。好坚定朱元璋改立太子的心思。

朱橚的反常表现,大概和后来的汉王朱高煦不愿就藩是一个道理。

不过朱元璋和后来的朱棣一样,虽然对太子不满,但并没有另立太子,朱橚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开、封开府当藩王去了。

虽然是这样,但不得不说,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是很好的,不说分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就是周王朱橚也绝对没有任何亏待。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开、封因曾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故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早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攻取南、京之后,就曾下诏“以金陵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狩”——将开、封作为陪都。

到了公元1376年,明政府在开、封设立河、南布政使司,虽然朱元璋不再将其作为“春秋往来巡狩”之地,但因其为中原重镇,所以将朱橚分封于此,可见明太祖对其宠爱。

朱橚就藩之前,就开始破土动工大规模修建周王府,参考其他藩王王府的修建期限,周王府的修建大概不会超过两年,到了公元1381年,周王府基本竣工,朱橚正式就藩开、封。

看着沉默不说话的韩孔雀,李达小声道:“对于开、封周王府的情况,由于史载不多,史学家们大致知道其是在宋金故宫遗址上建造的,由内外两座城垣组成,外城是一道萧墙(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内城是紫禁城。”

“这个现在已经证明了吧?”韩孔雀问道。

李达道:“肯定已经证明了,1981年春,开、封市发现了宋皇宫和明周王府的部分遗迹,从而揭开了明代周王府的神秘面纱。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对北宋东、京皇宫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试掘时,在今天的开、封龙亭公园及其周围一带发现了明代开封周王府遗址的部分遗迹,经过实地发掘,基本确定了其萧墙、紫禁城两重城垣和部分门址的位置。

当明代周王府的轮廓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让我们只能感叹这座豪华王府的气派和辉煌,明代周王府最外面是萧墙,经过勘探,萧墙遗址的平面略呈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四墙周长约5310米。”

这个韩孔雀当然知道,他还知道,明代周王府萧墙的四面共有四门,正南门曰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诸门皆“极大宏敞,碧瓦朱门,九钉九带”,异常雄伟。

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就算发了大洪水,也肯定不会完全被毁灭,而现在也挖出来了,现在韩孔雀怀疑的是,为什么那些人还在纠结这个,而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个世界上无利不起早,既然他们找你帮忙,肯定是有目的的。”李达道。

韩孔雀若有所思,来这里能够得到什么?

这可是一座王府的遗址,这样的地方,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宝贝,而一些浮财,像是瓷器、金银器等,肯定被发掘出来了。

难道还有什么东西没有被找到?

想到周王府的庞大,韩孔雀有了点确定。

要知道,古代开、封城(指今老城墙内范围)的大小,从唐五代到明清无大变化,到了明代仍是河、南第一大城,城周长“二十里一百九十步”,折算下来,周王府的萧墙占到了开、封城墙的一半左右,可见周王府在明代开封府的显要地位。

1981年秋,在龙亭前潘湖底部先发掘出了,明周王府紫禁城内的部分大殿遗址,继而又勘探出了紫禁城的范围。

勘探表明,今龙亭公园南大门以北,龙亭大殿后墙以南,包括潘湖、杨湖在内的区域即为明周王府紫禁城的范围。

周王府紫禁城经实测,形制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周长约2520米。

经过比对,明代周王府紫禁城遗址,与北宋东、京皇城遗址的范围基本一致,已探明的明周王府紫禁城的四壁直接叠压在北宋东京皇城的四壁之上。

这非常符合史料中记载的,周王府是建在宋金皇宫之上的说法。

“难道那些人在寻找周王府的库房?这个应该不算难吧?”韩孔雀问道。

“是不算难,就算让我找,我也能够轻易找到,应该不是寻找库房。”李达道。

按明清开、封人李光所著《如梦录》的记载,明周王府紫禁城有4座城门,“南门曰端礼门,北门曰承智门,东门曰礼仁门,西门曰尊义门”。

《如梦录》还记载了明周王府的规模与布局:“周府本宋时建都宫阙旧基,坐北朝南,正对南薰门,即宋之正阳门也。北有大门五间三开,即宋之大宋门也。

周围萧墙九里十三步,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下有台基高五尺,上安栏杆,栏杆外街宽五丈,方是居民,四周有井七十二眼,谓之七十二神煞……

层层宫门殿宇上,斗俱用铜丝网罩,名为风衣,下有白石一方,名曰足石,取丰衣足食之义……

门内东西承奉司,承奉内官,掌管阖府事务,传递本章,与在京东厂司礼监同。往北有直房百余间,中有东西二过门,乃宋时科道衙门也。

明朝断间为一二三间,各官进内,候朝于此,停息更衣。东过门往南通宗庙。西过门往西通天地坛。东有马厩,直房东西二库,闲人所禁之地。”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定王墓

上面已经把周王府的两座库房描述的很清楚了,所以,如果库房里真的有好东西,现在肯定被发掘出来了。

“一座王府,也许不止是有库房。”说到这里,事情基本上已经明了。

韩孔雀最出名的就是寻宝,而现在有人找他来这个地方,肯定是与这个相关,如果真的有周王宝库还隐藏在这里,那些人自然不介意韩孔雀任选一件了。

“我们需要找的是周王府中的几处有名的地方。”看韩孔雀和李达就差说他们请韩孔雀来寻宝了,王教授开口道。

“周王府的知名景观,不知道王家苑囿算不算?”韩孔雀笑着道。

“自然是算的。”王教授嘴角抽搐了一下,道。

韩孔雀笑了:“我们脚下这片地方就是煤山的王家苑囿。”

“不可能吧?周王府的面积那么大,煤山中的王家园林就这么容易找到?”这个时候王教授也顾不得什么了,难道这个地方真的是煤山?

据史料记载,古都洛、阳城区变化特别大,到明清时期,洛、阳城周长仅八里三百四十五步,整个洛、阳城还比不上周王府的面积大。

福王虽受万历皇帝的宠爱,但位于洛、阳城中的福王府,规模与开、封的周王府相比,确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和历代皇宫的建筑布局很相近的是,周王府的紫禁城内,也建有王家苑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煤山。

“听说过海日抛球没有?如果你们从这里挖下去,就很容易挖到那两个球,这样还不能证明此地是煤山?”韩孔雀神通发动,地下的情况一览无余。

虽然是这样,不过,很多建筑是已经损毁了的,而且上下还有不少残存建筑,这就让人更加难以辨识这些古建筑到底是什么时代的。

不过。煤山的“海日抛球”很出名,而且也最容易辨认。

据《如梦录》记载:“……宫后有煤山,蓄积煤炭,以备有警中供爨。山高五丈,松柏成林。上立石碣,书‘八仙聚处’四字。山下有洼池,又有湍水,内浮二球。急水冲动,上下交腾,名曰‘海日抛球’。

沿岸上遍是水亭,各样游乐之处,奇石异花,重峦叠嶂,览之不尽,山坎上,就山依洞,有尼诵经。敲动木鱼有声,鹿羊抵触,禽鸟展翅,猛虎作威,鹤舞莺鸣。东洼又有庆安宫之胜,不能尽言,此宫内景象也。”

这座煤山,清代又称龙亭山,也就是现在开、封龙亭的前身,据清代《开、封府志》的记载:“龙亭山。一名煤山,明太祖封周藩于开封,筑土山于王宫后,建亭阁。列花石,为游观所。国朝康熙三十一年建万寿宫于其上。”

如果真的挖到了“海日抛球”,那自然证明此地确实是煤山,那这里也肯定有周王府遗址,那么一来,韩孔雀来这里的目的就算完成了。

“只确定一处自然是不稳妥的。所以韩先生还是在确定一处的好,最好是能够找到银安殿,这样以后的事情我们也不麻烦你们了。”周教授道。

“银安殿?这个可不好找。”韩孔雀一愣,道。

周教授没有在说什么,不过还是翻了翻眼皮,如果那么容易找到,我们又何必麻烦你?

“传说银安殿在周王府被毁之前就被拆了吧?”韩孔雀问道。

“传说是这样,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找到银安殿的遗址,只要找到了这座宫殿,这里是周王府的遗址,就没有人在有异议了。”王教授道。

“我都知道银安殿早就被毁了,这个怎么找?”看到王教授和周教授纠缠于银安殿,李达有点不高兴了,他认为这二人是在为难韩孔雀。

韩孔雀道:“这个可不容易找,建文皇帝找过,可也没找到。”

听韩孔雀这么一说,李达立即不嚷嚷了,这里面有猫腻啊!

能够被一个皇帝惦记,自然是需要理由的,而产王气,那有点扯淡,毕竟当时建文帝刚当皇帝没有几年,如果这样荒唐,很容易被人攻击。

“都听说过产王气一说,自然也知道银安殿是怎么被毁的。”王教授道。

“真的是这样?古人是有可能那么无聊,但也很有可能是其他原因。”这个时候,李达也有点反应过来了。

这个时候,韩孔雀已经围绕着这一片转了一圈,此时周王府的大概,已经晚期出现在他的感知当中。

这个周王府的豪华,绝对让人咂舌,但搁在古代社会,奢靡不算大事,周王府比较犯忌讳的一点在于“王气太重”。

所谓“王气”,其实是个说不清的东西,但具体落实起来,也不是没有操作空间,比如周王的规模,就有点“僭越”。

据史料记载,在朱元璋分封的诸王中,秦晋二王是最早就藩的,秦晋两座王府也营建得最早。

当时为了统一诸王府的规模,公元1378年7月,工部“奏请诸王国宫城纵扩未有定制,请以晋府为准。周围三里三百九十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制曰:可!”这就规范了藩王府的占地规模。

但是周王府是营建在宋金皇宫之上的,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工部所制定的标准,而且内部装饰也比其他王府更加豪华奢侈。

正如明末开、封人王紫绶所言:“天下藩封数汴中。”

在周王府之中,有一座银安殿,原是周王府内最主要的大殿。

后来朱橚发配到云、南后,建文帝对这位庶民皇叔仍然放心不下,下令在开、封“大铲王气”。

《如梦录》一书中,对这次“铲王气”的措施和用意有较详实的记叙:“将银安殿拆毁,并将唱更楼及尊义门楼拆去,东华门禁不许开,四角石上俱用钉定,并令于门前推土作台,北台乃取郑州之土,经火炼熟,寸草不生。

形家者言:毁银安殿所以去龙心,折唱更楼所以去龙眼,定四角石所以制龙爪,堆土作台所以克水,使龙不能飞腾,东华门不许开谓之文官闭口,拆尊义门楼谓之武将去头。”

建文帝“铲王气”的举动,有没有铲除周王府的王气,这个很难说,不过经过发配云、南的磨难,朱橚确实“王气”大消:朱棣即位后,将这位哥哥从云、南接回开封,但朱橚没有重建银安殿,也彻底放弃了争天下的心思,转身投入医学研究。

“不知道李教授你对周王这个人了解多少?”众人沉默了一会儿,韩孔雀再次开口道。

对这位王爷,李达还是很熟悉的:“朱橚'sù'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三年(1370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因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底获准回到开、封。

此后三十余年间,组织编著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有人指控朱橚谋反,朱橚在次年二月被召到京城,成祖把这件事告诉他,朱橚“顿首谢死罪”,成祖不再追究。

朱橚回到封国后,主动把自己的三护卫献还朝廷,仁宗继位后,加周王岁禄至二万石,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橚薨,谥号‘定’。”

“他死了之后,陪葬品多不多?我记得他的墓已经发掘出来了吧?”韩孔雀问道。

李达皱了皱眉,不知道韩孔雀到底想要说什么,而周教授和王教授的脸色已经有点难看,所以李达还是十分配合的道:“已经发现了,周定王墓位于老官山,东山腹之中,始建于永乐初年,公元1414年建成。

陵墓地宫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前、后、左、右、中五组砖石拱券墓室组成,总面积1400平方米,墓门和各墓室均以琉璃瓦镶嵌成宫殿廊檐式,墓室外砖砌券拱,墓室内壁都以深浅不同的墓砖镶嵌成图案或文字,至今未被破译,更显神秘莫测。”

“是啊!我也去看过,墓室修建的很雄伟,也很玄奇。”王教授这个时候插口道。

韩孔雀笑着道:“我也听说过,周定王的墓中,内分前庭和后大殿,有定王地宫和8个王妃陪葬墓室及大青石门10对,地上建筑有大殿、二殿、三殿。

周定王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头枕金字石,腰铺莲花盆,前堂城隍庙,脚蹬夜明珠’之传说,经专家论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明朝藩王墓中,最大的墓葬建筑,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考古价值不大吧?”

“就这样还没有考古价值?”周教授膛目。

王教授拉了周教授一下,才道:“定王墓在明朝的时候被盗过,所以韩先生才会认为没有多少考古价值吧?”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银安殿

周定王墓明末清初被盗,前面大殿、二殿、三殿早已被破坏,现遗址尚在。

墓区地上建筑已不存,现存周定王墓的地宫建筑和一处形制奇特的王妃陪葬墓。

韩孔雀摆了摆手道:“这个对外行说还行,其实历代的古墓,有那座没有被盗过?有的古墓从古到今被盗掘了无数次,到了现在,只要找到了,还能发掘出不少东西,而这座周定王墓,规模那么大,难道会被盗掘一空?”

“你是说?”李达的眼睛已经放光了。

韩孔雀笑着道:“我们都知道,犹豫朱元璋当时不想让朱棣和这个朱橚继位,所以他对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做出了补偿,像朱棣被分封在北、京,还有这个朱橚被分封于开、封,都是证明。

除了这些,各种财宝,朱元璋更没有吝啬,朱元璋建立明朝,推翻蒙元,掠夺了蒙古王公无数珍宝,很大一部分就分给了他的几个儿子,特别是几个看重的儿子,要不然燕王朱棣哪来的资本造反?”

“这个还真没听说过。”李达看着周教授和王教授道。

而两个人也算是老狐狸了,自然不会露出丝毫破绽。

韩孔雀却肯定的道:“这个是有记录的,当然,那些活的岁数长,子孙众多的,就算有再多的珍宝,也不够分的,而一些出了差错的,像早死的,害怕财富露白的,就留下了宝藏,比如说梁庄王。”

梁庄王是明仁宗第九子朱瞻,1441年病死后安葬,他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在他的墓葬中出土了太多的宝贝。

梁庄王下葬时,只将墓门封堵而没有封墙和回填土。

相隔十年后,王妃魏氏过世,再将原先封堵墓门打开,将王妃与梁庄王合葬。

明代亲王墓是高等级墓葬。通常建有排水系统,而该墓没有排水系统,相反却将墓室建在可以见到地下水之处,应当与当时的某种迷信有关。有“不达黄泉不罢休”之意。

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出有金、银、玉、宝石、瓷器等共计51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仅金器的重量就达10余公斤,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

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已发现的明代亲王墓中尚属首次,仅次于明代皇陵——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

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1966年,“文、革”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焚。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

占地182000平方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