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藏真-第6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条三百吨的渔船,按照原则应该最少要四个船员,驾驶员,船长,大副,最好还有两名普通船员。

驾驶员可以是船长,大副也可以代替,但两名普通船员是一定要的。

但韩孔雀这条渔船上,却只有他一个人,所以所有的职能全都是他一肩挑。

幸亏这条拖网渔船足够先进,大部分功能都是依靠及其操作的,所以韩孔雀才会一个人出海。

不过,就算这样,韩孔雀也只能是小打小闹,自己一个人出海捕鱼,他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下一次网,足够他忙活一天的,这样一来,网上来的鱼肯定就臭了。

当然,他这条渔船花费的二十万美元也不是白花的,最起码上面的撒网,拖网、起网,都是自动化的,根本不用韩孔雀多操心,不过捕上鱼来之后,分拣储存入冰库,那就需要他自己人工操作了。

当然,现在说这个还早,一条渔船出海,最先做的是找鱼,找寻具有经济利益的大型鱼群,只有找到了鱼群,才能下网捕捞。

“今年野生黄鱼便宜,一斤左右的500块就能买到?”韩孔雀一边驾驶渔船,一边查看着一些渔业信息。

而从2010年起,同样规格的野生大黄鱼,要卖到上千元一斤,今年海鲜真正算是回归大众了,居然拦腰降了一半。

34两规格的梭子蟹,售价维持在35元一斤,这个也不算是很贵。

韩孔雀现在所处的这片海域的海鲜品种,明显多了不少,小黄鱼、米鱼、鱿鱼、比目鱼、豆腐鱼、红头虾都有大量产出,带鱼和鲳鱼也很多。

红头虾价格每斤在60元左右,5两一条的带鱼,售价为35元/斤,同样35元一斤的野生小黄鱼,个头挺大,每条有二两左右。

捕捞量上来,价格会更便宜,不管是什么东西,自古以来都是货以稀为贵。

鲳鱼价格前年就爬上了40元一斤,然后就像坐着火箭一路上蹿,个头小的鲳鱼,现在售价2728元,这个月已经下跌了四成,但150克以上的鲳鱼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大黄鱼

虎头鱼最近卖的不错,通体红色的虎头鱼韩孔雀并不陌生,在孔雀岛待了一些日子的韩孔雀,经常去海鲜大排档,自然对虎头鱼也很熟悉,这种鱼肉质紧实,加点豆腐,红烧就很鲜。

跟大闸蟹一样,10月中下旬的鲳鱼更肥美,很多渔民都爱吃虎头鱼,所以在农贸市场,虎头鱼是最难进到货的,也是最早被主妇们抢光的品种。

虎头鱼跟小黄鱼一样,都是野生的,价格也差不多,个头不大,很多人一开始不知道这个鱼的烧法,其实味道很鲜,可以红烧,也可以跟鲫鱼一样做豆腐汤。

吃过几次,韩孔雀知道,做红烧豆腐鱼有个小窍门,稍微放一点点醋来提鲜,味道会更好。

“算来算去,还是捕捞大黄鱼最上算,就算五百元一斤,差不多是八十美元每斤了。”韩孔雀看着探鱼器,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瓜鱼”,其肉质鲜嫩、蛋白质高、胆固醇低,又披着一身“黄金衣”,寓意吉祥,因而成为餐桌常客。

现在国内市场上,野生的已几乎绝迹,市场上卖的基本是天然养殖的,所以国外进口的大黄鱼销量是最好,也就是中秋、春节前后,国人都喜欢上一道黄瓜鱼,在国内一天至少可以卖个六七十吨。

看到这个价格,市场又那么大,韩孔雀立即心动了,如果捕捞个几万斤,那就是几十万美元啊!稍微多点,就是上百万美元。

这样算来,捕捞大黄鱼的收获,绝对不比捕捞鲍鱼差。

当然,大黄鱼的鱼群也不是那么好找的,相比广袤的海洋,海中的鱼群是极少数,而在这极少数当中,又只有及其少数的鱼群是大黄鱼鱼群。

所以想要在海洋之中追踪到大黄鱼鱼群。也是十分不容易的,要不然,所有渔业公司都该发财了。

既然计划捕捞大黄鱼,就要好好计划一下。大黄花鱼是六十米以上的中上层鱼类,如果运气足够好,韩孔雀就有可能在海中三十米以内,发现大黄鱼鱼群。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之内,韩孔雀不停的用自己的感知。结合探鱼器,寻找大黄鱼鱼群。

如果单纯的使用探鱼器,找到鱼群是肯定的,但怎么确定是大黄鱼鱼群就没办法了,所以韩孔雀还得利用感知神通来亲自查看。

当然,如果这里有仿真鱼,直接把这些间谍鱼放进海洋之中,那么什么样的鱼类,韩孔雀都能够找到,这也是孔雀岛渔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在这里。韩孔雀却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他只能利用渔船上的探鱼器。

拖网渔船上有探鱼器,所以韩孔雀的效率很高,只要探鱼器发出警报,韩孔雀就可以放出感知,感知一下水下是不是大黄鱼鱼群。

经历了几十次失败,这一次韩孔雀终于观察到了大黄鱼鱼群。

不得不说,这片海域的海产十分丰富,就连数量及其小的大黄鱼群,在这里也不算罕见。

有了第一次发现。韩孔雀很快就再次有了发现,这只能证明,这里确实的很好的渔场。

在标记下第三个大黄鱼鱼群的游动方向和速度之后,韩孔雀控制拖网渔船。停留在一片海域当中,静静的等待天黑。

在海上游荡了一天,韩孔雀也累了,特别是不停的使用神通,让他精神及其疲倦。

睡了一觉,等到月黑风高。韩孔雀起来,此时的气温已经降至4℃,海风刮在脸上硌得生疼,这个时候,韩孔雀再次启动渔船,突突的马达声回荡在海平面。

韩孔雀全程将头伸出窗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海面:“今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正是捕捞大黄鱼的好时机。”

韩孔雀想要捕捞大黄鱼,可是做足了功课的,大黄鱼体内含有一种黄色色素,该色素见光会被分解,因此起捕大黄鱼必须在晚上。

白天捕捞的话,大黄鱼周身褪呈白色,就不受人待见了。

每年夏季前后,大黄鱼在集群产卵时会发出叫声,雌鱼的叫声较低,同点煤气灯时发出的哧哧声相似,雄鱼的叫声较高,像夏夜池塘里的蛙鸣。

在木帆船生产时,渔民都把耳朵贴在船板上聆听叫声,判断鱼群的大小和密集程度,以及鱼群的深浅,进行捕捞。

韩孔雀的感知敏锐,他也想要听听,这片海域是不是有大黄鱼鱼群经过。

渔船行驶了20分钟,探鱼器上终于发现了鱼群,这个是韩孔雀白天早就观察好的,这片海域经常出没的大型鱼群,就是黄花鱼群。

看到迎面撞上鱼群,韩孔雀按照早就规划好的动作,开始操控渔船。

一个人捕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现代化的先进拖网渔船,让这一切变得也不是不可能。

韩孔雀早有计划,所以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现在鱼群追踪到了,接下来就看他对拖网渔船的操作了。

韩孔雀的动手能力是很强的,所以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围绕着鱼群转悠了几圈,大体计算了一下这个大黄鱼鱼群的大小、密度,还有游动方向。

韩孔雀计算好了该怎么捕捞,从哪个方向下网,从哪个方向捞起,最后怎么处理。

等一一理清楚了,韩孔雀才开始下网、捞、起、收、拖、提、抬、倒,一系列紧凑的完成大黄鱼的捕捞作业。

看着甲板上无数的黄花鱼,就算韩孔雀见惯了密集的鱼群,此时也高兴的笑不拢嘴。

按照既定的方案,把这一网大黄鱼,分别倒进甲板上的水槽之中。

韩孔雀站在三四米长、五六十厘米宽的水槽两侧,将早就准备好的空筐,投入水槽中,用力捞鱼,接着将筐一齐拉出水面,收紧网口,顺着水槽将满筐的鱼往船沿拖。

这边有传送带,韩孔雀直接将鱼倒进传送带,接着开始分拣。

瞎眼的不要,肚子大的不要,畸形的不要,当然,太小的也不要。

一边分拣,一边把不要的直接扔进海里,留在传送带上的大黄鱼,直接输送进冷库,进行快速冰冻。

这批大黄鱼质量很好,由于是天然野生的,所以质量差的,一般活不到现在,所以那种畸形的,瞎眼很少见,他挑选出来的,大部分是肚子大的,这样的买不上价格,还不如放归大海。

韩孔雀有的是力气,他不停的将一整筐的鱼,提到半米高的甲板上,接着倒入传输带,接着开始分拣。

现在船上只有韩孔雀一个人,所以他只能自己做,如果甲板上有着四五名帮手,那就可以更加快捷的处理这些大黄花。

一般捕捞上来了渔获,最先的是称重,两个拎着用竹筒特制的木秤,提筐上秤,另两个在秤前负责对秤报数。

就这样一边记录每框的重量,一边将秤好的鱼筐,直接往舱底提前摆好的泡沫箱子倒,倒入冰块,直接封箱。

整个流程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但韩孔雀明显不能做到,所以他只能在传输带上简单的分拣一下,就直接入库。

大黄鱼一出海面就会缺氧,很快就会死亡,因此,必须得尽快处理,才能保证它的肉质和鲜度达到最佳。

如果是熟练的渔汉子,1个小时至少可以封装10吨的大黄鱼。

韩孔雀虽然不熟练,但他捕捞的这批大黄鱼质量好,残次品很少,所以处理起来的速度也不慢,但就算这样,他忙碌了一个多小时,才处理完一网的收获。

这一个多小时之中,韩孔雀处理了一百多筐黄花鱼,其中有一些杂鱼,也有一些太小的和品相不好的。

除了这些,还剩下七八十筐的数量,而每一筐的重量都在四五十斤,所以,只是这么一网,韩孔雀就收获了四千斤大黄花鱼。

按照每斤八十美元计算,这就是三十二万美元的收获。

当然,市场价跟他的上岸价肯定是不同的,但再怎么不同,他这一网也有上百万人民币的收获。

“听说现在国内已经不从印尼进口大黄鱼了,不知道只是不进口养殖大黄鱼,还是连野生的也不进口了。”韩孔雀把头伸出船外,仔细听着海面的动静。

现在离天亮还有五六个小时,韩孔雀还想在下几网,这样一晚上的收获就大了。

开着船,一边休息一边按照今天白天绘制的洋流图,推断着大黄花鱼鱼群可能的位置。

这一点,其实一些大型渔船都能够做到,而且人家做的更好,经验也更加丰富。

但凡是世界性的大渔场,多分布于近海大陆架;都具备一定的形成条件,大陆架地区海水浅;水中阳光充足;海洋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吸引鱼类。

多有洋流作用影响;如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造成的秘鲁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沿岸有河流径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车轮钓

昨天白天,韩孔雀已经对这个渔场有了详细的了解,那边的浮游生物多,那边的海洋生物丰富,自然就更加吸引鱼类。

再加上昨天白天,韩孔雀利用神通追踪鱼群的游动轨迹,让他更加容易追踪到鱼群。

由于计划充分,所以韩孔雀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再次追上了刚才那群大黄鱼。

这群大黄鱼的数量很大,所以韩孔雀很容易就发现了它们。

这个时间,大黄鱼正在进行捕食活动,所以速度比不快。

看着庞大的鱼群,韩孔雀十分惊叹,就算刚才被韩孔雀偷袭捕捉了上万条,这个鱼群也没有看到减小。

“这里的渔业资源真是太丰富了,怪不得小日本那么死命的白送东帝汶政府东西,归根到底还是利益作祟。”韩孔雀看着水下的鱼群,发出了无线感慨。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以说什么人道主义援助,其实都是狗屁。

“看样子这个鱼群还能够下三四网,这样算来,收获两万斤大黄鱼应该没问题。”韩孔雀嘿嘿一笑,就开始控制拖网渔船,开始调整角度下网。

虽然占了国内便宜,但韩孔雀的这些收获,应该也会出现在国内市场,所以他在东帝汶这里的收获,国内也能沾一份利润。

眼看着鱼群四散逃离,韩孔雀只能起网,这次韩孔雀的动作更加顺畅,速度也比刚才第一网要快,所以这一网的收获,要比第一网多很多。

迅速倒入甲板上的水槽,解开开始一筐一筐的捞起来,倒入传输带分拣。

等处理完了这一网的收获,韩孔雀计算出来,这一网有一百多筐,按照一筐五十斤算,就有五千多斤。比刚才那一网多了一千多斤。

“动作熟练了,这一下就多收入了八万美元,看来一个熟练的渔民,还真能够给老板带来很大的收入。这样一算,回港之后,要尽快招收几个渔民,最好招收十来个,这样动作更快。如果老吴能够再次收购三艘拖网渔船,那就更好了。”韩孔雀整理好了渔网,再次追踪鱼群。

只要顺着这片渔场的洋流前进,这群大黄鱼就逃脱不了韩孔雀的追踪,更何况这里并不是只有这么一群大黄鱼。

所以韩孔雀很快就再次遇到了一个大黄鱼群,此时韩孔雀也不再分辨这一群是不是刚才那一群了,反正都是大黄鱼,遇到了下网捕捞就行了。

“如果有四条拖网渔船就好了,这么四面围住,只要捕捞一次就可以了。逃脱的少了,收获肯定更大。”收起网,韩孔雀再次感叹。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好像是每个人都有的贪婪属性,所以韩孔雀也不例外。

这次韩孔雀的动作更加娴熟,所以收获更大,韩孔雀稍微计算,就能够计算出这一网的收获。

看此时渔网的大小,韩孔雀也能够估算出来,这次的收获最少也要七八千斤。

这可是三四吨重。这么多的收获,他还贪心不足,只能说这种好像捡钱一样的捕捞活动,实在是太过刺激人心了。

每次下网。都有三四十万美元的收入,这样的收获,怎么能够不让人激动?

接下来的时间,韩孔雀再次下了四网,这样一晚上,他总共下了六网。差不多收获了四万斤大黄鱼,这就是三百多万美元的收入。

当然,这是国内农贸市场的价格,现在就算在东帝汶的港口批发,按照一半的价格来算,也要一百六十万美元以上。

“不能在捕捞了,如果继续捕捞,那就有点滥捕滥捞的嫌疑了。”整理好了渔网,韩孔雀停下了动作。

一共用了八个多小时,下了六网,捕捞了四万斤以上的大黄鱼,收获很大,但韩孔雀更累。

当然,更主要的是,捕捞了这么多的大黄鱼,让韩孔雀都有点鄙视自己的贪心了。

这片渔场,韩孔雀总共发现了四个大黄鱼鱼群,他每个鱼群平均捕捞上来了两万条大黄鱼,这可不是一个小数。

如果捕捞的太多,韩孔雀担心会影响这里的大黄鱼鱼群繁衍。

虽然担心有点多余,但可持续发展,在哪里都应该保持的。

当然,如果在其他海域还能发现大黄鱼鱼群,韩孔雀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他虽然有钱,但绝对不会拒绝更有钱。

已经凌晨三点了,眼看快要天亮,韩孔雀也没有了继续捕鱼的动力。

韩孔雀可不想累死累活的每天捕鱼,现在他是连继续寻找鱼群的动力也消失了。

人活着总归是为了享受,要不然谁会吃苦赚钱?

现在有了发展的资本,韩孔雀也就没有了动力。

看着漆黑一片的海洋,而在海水之中,却有着点点星光,这个时候韩孔雀才发现,海洋是那么的美丽。

黑夜里的海洋并非乌漆麻黑,如同星空一样,点缀着点点光芒,仔细看的人就发现,这并不是星光在海上的倒影。

计算了一下时间,韩孔雀每次捕捞作业都需要一个多小时,他这么追逐着鱼群,已经距离刚才的渔船很远,所以他要专场,也不用太长时间,所以韩孔雀设定了一个坐标,让渔船自动驾驶。

这一片海域之中的渔船很多,也很大,甚至说整片海域都是一个巨型渔船,但这里面根据洋流等各种情况,又有更精细的划分。

只有经验老道的渔民,才能找到这些鱼群更多的渔场,而韩孔雀显然是个例外。

设定好自动驾驶,韩孔雀走出船舱,坐在了甲板上。

在自动驾驶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危险,渔船会发出警报,所以韩孔雀放心的走出了驾驶舱,想要放松一下。

坐在甲板上,韩孔雀看着洋面,第一次感觉到海洋的美丽。

在海洋世界里,无论是广袤无际的海面,还是万米深渊的海底,都生活着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发光生物,宛如一座奇妙的“海底龙官”,整夜鱼灯虾火通明。

事实上,在黑暗层至少有44%的鱼类,具备自身发光的本领,以便在长夜里能够看见其他物体,方便捕食,寻找同伴和配偶。

“很好看啊!”韩孔雀站在船头的甲板上,望着下面的海底,感觉自己似乎跟星空融为了一体。

“原来海底那么多东西会发光!”韩孔雀对这个还是很惊奇的。

韩孔雀回到舱室搬了一只凳子出来,打算好好欣赏一下海洋的夜景。

虽然感觉很疲倦,却没有一点睡意,毕竟渔船是自动驾驶,韩孔雀还是有点不放心的,所以干脆不睡。

坐了一会儿,韩孔雀重新走进舱室,刚才他好像看到了鱼竿,没事钓钓鱼也是不错的。

走进了一个舱室,里面果然有钓竿。

“咦?这些设备感觉有点眼熟啊!”看着一些起重设备,韩孔雀笑了起来。

他就说柳絮几女怎么那么沉得住气,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

老吴购买拖网渔船,别人可不会附送这么昂贵的设备。

抚摸着一个水下机器人,韩孔雀笑的有点张狂,他的女人就是聪明,居然不知不觉已经发展到了他的身边。

不管老吴是怎么得到这条拖网渔船的,但里面肯定有柳絮的影子,要不然,只是这么一个水下机器人的价格,就比这条二手的拖网渔船贵了。

“还是柳絮有心,知道我喜欢探险,居然连金属探测器都给我准备好了。”笑了一会儿,韩孔雀拿着一个金属探测器喃喃自语。

这些东西就是用来海底寻宝的,看来柳絮等人害怕韩孔雀无聊,所以直接给他送来了装备,让他安心在这里逍遥快活。

“既然这样,我就在这里等等,看看你们还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韩孔雀走出船舱。

韩孔雀只是拿了一根钓竿,将鱼饵上钩,然后抛向大海。

把这根简单的钓竿放下,韩孔雀又回到舱室,拿出了一根专门海钓的钓竿。

这些钓竿几乎是市面上最好的了,只不过这根钓竿,韩孔雀却不会使用。

摆弄着那杆钓具,韩孔雀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以前他也钓过鱼,但工具都很简单,不用看别人就能自己摸索出来。

这些钓具全是高级货,一根就要上千块,可以钓大鱼那种,而且有点自动化的样子。

这是专门海钓的海竿,它在钓竿的柄部安有一个绕线轮,上面缠满钓线,这样,当用力甩投时,就能把饵钩抛到较远的水域。

这种带有绕线轮的钓竿,在我国唐代就有之,古人你之为“钓车”、“车轮钓”等。

这样的鱼竿有抛得远、饵米足、诱鱼力强、大鱼难以脱逃、不怕风浪干扰跟省力等优势。

不过,海竿也有些不足,如小铃或竿尖传递鱼儿咬钩信息不够灵敏,常是鱼儿咬死了钩才有反应,因而错过了很多有利提竿时机。

还有,这种钓竿不适于在水草稠密区垂钓,因易于挂草,由于炸弹饵料多,需要准备充足的饵料,成本较大。

韩孔雀没有专门研究过钓鱼,他只是无意当中读过一些关于海钓的知识,但就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就差不多学会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巨型带鱼

等连续投入海中三条鱼线,用了三根钓竿,韩孔雀才专心投入钓鱼之中。

这些钓竿对小鱼反应不灵敏,不过韩孔雀可是能够感知水下三十米的情况,所以只要发现了小鱼咬钩,他完全可以快速做出反应。

所以韩孔雀就算将鱼饵抛出去,固定好鱼竿,人就跑到了一边,也照样能够钓到鱼。

这鱼饵都抛下去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等鱼上钩,没必要手不离竿,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之前,韩孔雀特意观察了一下,这片渔场里面的海鱼比较集中,这就是韩孔雀研究的成果。

在这条航线上,也许是食物比较充足,所以各种鱼类都有,而且是顺着韩孔雀白天发现的,大黄鱼群的游动方向在运动。

只不过这里面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鱼类并不多,所以韩孔雀才会放过他们。

渔船高速前进,韩孔雀也不闲着,他放出神通注视的水下,深怕错过了可能遇到的珍贵鱼类。

这也算是韩孔雀一举两得了,既然怎么都的使用神通感知一下,那还不如借着这个机会,钓钓鱼呢!

在这个时间,在这片海域,如果这样都钓不到鱼,那就真是蠢得没有药医了。

理论上讲,海钓选择的地点很有讲究,海洋与淡水自然环境差别较大,首先是海洋有暖、寒流。

许多海鱼,都有随季节流游动的习性,季节流还会带来大量有机物和浮游生物,尤其寒暖流相遇之处,更是海鱼觅食的最佳场所。

海洋有潮汐的涨落,海水涨潮会把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鱼带到岸边,此时更有利于垂钓,落潮后,则一般不宜垂钓。

早、晚海面相对平静,适宜垂钓。海上白天易起大风浪,甚至会危及垂钓者的安全,不宜垂钓。

不过,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