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王侯-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凡一张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从外交说到兵事,从兵事说到税赋农桑河的……,…
纪纲睁大了眼睛,看着萧凡的嘴皮子不停的上下翻动,他的眼睛越来越呆滞……
吧啦吧啦说到一半”萧凡忽然一顿,然后望向纪纲,语气深沉道:“你看,这些事情,难不难?”
“难!”纪纲由衷点头。
“比二十万两银子更难吧?”萧凡步步紧逼。
尽管不愿承认”纪纲却不得不同意,这些狗屁倒灶的国家大事确实比二十万两银子难多了。
纪纲叹了口气,再次点头:“国公爷所言甚是,这些果然比二十万两银子难多了,“”,萧凡欣慰的拍着他的肩,笑了,笑容里的意思很明显”你看,我每天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都没说难,区区二十万两银子”你该不会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吧?
“有困难要解决,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解决”本国公对纪大人很有信心,二十万两银子三天筹齐不成问题吧?”
纪纲感觉嘴里很苦涩:“…”““”,这顿年夜饭很贵,纪纲吃得很痛苦,仿佛吃进嘴里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坨又一坨的屎似的。
萧凡却吃得油光满面,他的心情好极了,翻几下嘴皮子,国公府的经济危机顺利解决,至于纪纲怎么解决,……那是他的事。
午夜子时,炮竹轰鸣声中,萧府喜气洋洋的迎来了建文二年的第一天。
酒足饭饱,宾主尽欢,萧凡亲自将纪纲送到府门前。
“银子的事,就拜托纪大人了,此事宜早不宜迟,纪大人多多费心。”萧凡很客气的笑。
纪纲转过身,嘴chún嗫嚅几下,终于忍不住了,这件事太严重,他绝不能背这个黑锅。
“国公爷,下官跟你说实话吧,银子…………真没有!王钝他根本就是个穷光蛋,一丝油水都没有,二十万两银子不可能凑得出来……”
萧凡哈哈大笑,半是亲昵半是嗔怪的把纪纲往门外一堆:“哈哈哈哈……………纪大人开什么玩笑,赶紧筹钱去吧!”
砰!
国公府的大门紧紧关上了。
纪纲目光呆滞的看着国公府那两扇紧闭的朱漆大门,哀伤的眼泪,滑过了他的脸庞……
儿…………我是说真的!!”
三天过去了。
萧凡这几天忙着跟京里的王公大臣们走动应酬,同僚们送来的年礼令萧府空虚的库房多少壮实了几分。
最后的还款期限一到,天刚亮,小舅子陈宁便奉了萧凡的命令,带着几名shì卫到纪妈府上要银子。
早上,上午,下午,去了三次,吃了三次闭门羹,纪纲铁了心不开门,门敲烂了也不敢搭理。
陈宁悻悻回府向萧凡禀报。
萧凡顿时怒了。
“不开门?这是什么道理?纪纲这家伙难道想赖帐不成?反了他了!”
曹毅坐在一旁,面容极度扭曲,能把敲诈勒索这种事干得这么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大明开国以来恐怕是头一位了。
陈宁见姐夫发怒,他也觉得面上无光,给姐夫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以后怎么能得重用?
当下陈宁一撸袖子,lù出了久违的纨绔神情:“姐夫,我带上弟兄们去兵部库房领一根撞门桩”我就不信区区一座纪府比北平城门还难攻!”
曹毅擦汗:气…………
萧凡赞许的点头:“年轻人有冲劲儿是好的,值得鼓励,不过咱们不是攻城,是讨债………
“道理是一样一样的都是先礼后兵,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还钱就要命!”陈宁面目狰狞道。
萧凡赞曰:“真是举一反三的好小伙!”
陈宁喜道:“姐夫,那我带弟兄们去了!”
“不行!”萧凡摇头道:“讨债是讨债,但不能搞得太难看了,打打杀杀的不好,再说纪纲也不是软柿子,逼急了他他若干脆跟我撕破脸,大家的面子上都不好看……”,”,陈宁急道:“那怎么灿这滚刀肉还下不了手了?”
萧凡想了想,道:“会写字吗?”
“会写!”
“你弄一桶红漆再带一只大号的毛笔,到纪纲家的门口写几个字,嗯,就写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再不还钱,烧你全家,…………等等,反正写几句威胁他的狠话,“…”
曹毅和陈宁大huò不解:“这有用吗?”
萧凡笑了前世港片电影里放高利贷的都这么干,多少还是有点用处的吧。
“有没有用我不知道,反正我得把这事儿给坐实了,让全京师的人都知道,纪纲欠了我的钱他想赖都赖不了……”
想象纪纲府门前一大片鬼画符似的红漆讨债大字,曹毅忍不住打了几个冷战。
此刻他终于想起,若论毁人名声,是这位国公爷的强项呀“……
陈宁兴冲冲的领命而去,曹毅坐在内堂,一脸深思的表情久久不发一语“…………
“曹大哥,在想什么呢?”萧凡的笑容总是那么的和善,如春风般温暖。
曹毅揉了揉鼻子慢吞吞的道:“我在想,我以前有没有向你借过银子,…”,一向号称低调的英国公萧凡再次高调起来成了京师官员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
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不知怎的,欠了萧凡几十万两银子,而且还不出,于是国公府的shì卫们帮着国公爷讨债,红油漆刷刷写满了纪纲府外整一圈的围墙,内容很黄很暴力……
这下京师热闹了,大过年的,纪纲府外人山人海,兴高采烈的围观那一圈颇有后现代艺术气息的红漆脏话痞话狠话,纪府门前简直比夫子庙的赶集还热闹,围观的人一多,各sè商贩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似的,也跟着蜂拥而来,于是纪府前摆摊的,杂耍的,江湖卖艺的,吵架的,打架的,大人笑,小孩哭,人声鼎沸,车马簇簇,活脱一大型的跳蚤市场。
萧凡出的损招儿无意间狠狠拉动了一把京师的经济内需。
陈宁带着麾下百余名锦衣卫弟兄大马金刀站在纪府门外,手按刀柄正滔滔不绝的指着门骂街,陈宁出身商户,论口才自然深得乃父真传,一顿痛骂持续了二个时辰不带重样儿的,什么难听骂什么,骂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围观百姓听得热血沸腾,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一阵轰然叫好,大伙儿情绪顿时高涨到了极点。
纪府的shì卫躲在门内,一口钢牙咬碎,终究不敢出去驱赶,更不敢找陈宁理论,论地位,人家是国公爷府上的,比自家老爷高了好几级,论势力,人家是正牌的锦衣卫指挥使,自家老爷还是他的属下,论道理,“…欠钱的是孙子,哪有道理可讲?
于是,纪府的shì卫只能带着一脸屈辱的表情,缩在门外屁都不敢放,任由府外的陈宁跳脚大骂。
当下人连滚带爬向纪纲禀报之后,纪纲的脑袋好象寺庙的铜钟被狠狠撞了一下,嗡嗡嗡的半晌没回过神。
好一手移huā接玉!明明是王钝欠萧凡的银子,怎么一眨眼,债务人就变成了他纪纲?找谁说理去?
纪纲使劲甩了甩头,沉默半晌,嘴里迸出了几个字:“备轿,入宫!”
下人领命。
纪纲紧接着补充了一句:“………走后门。”
皇宫文华殿。
朱允坟有些头疼的瞧着眼前不发一语的萧凡。
最宠信的两位大臣居然闹出讨债风bō,这今年过得可真热闹…………
萧凡抬头打量了朱允坟一眼,眉头微皱:“陛下气sè不怎么好?”
朱允坟叹了口气:“过年嘛,朕跟德妃,也就是黄莹在宫里闲着没事玩叶子牌,输得很惨,只“整今天下都是你的,输得再惨也没关系,不至于让陛下的脸sè这般灰败…………”萧凡说着忽然一惊,失声道:“你该不会把整个江山当赌注输给她了吧?”
朱允坟狠狠瞪他一眼:“朕有那么昏庸吗?”
深深叹了口气,朱允坟哭丧着脸道:“赌注不是江山,是房事,她输了,随便朕用什么姿势跟她嘿咻,朕输了,随便她怎么对朕嘿咻…,……
萧凡顿时满脸同情:“陛下嘿咻了几次?”
朱允坟面孔狠狠抽搐了一下,默然无语的伸出了拇指和食指一比划。
萧凡大惊:“八次?陛下真神人也!”
朱允坟幽幽叹息:“朕现在觉得tuǐ好软啊”,萧凡很理解的点头,一晚上八次,想不tuǐ软都难,“女人啊,就像鸡蛋,外表很唉……,……
朱允坟接腔:“内里很柔软?”
儿…………不,内里很黄。”
儿…………有道理。”
闲聊了几句,朱允坟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眉心,道:“萧shì读,据说纪纲欠了你二十万两银子?”
“不错,一点小钱而已。”
“唉…………萧shì读,放他一马吧,人家早上进宫,抱着朕的大tuǐ哭了一上午,称知道,朕的tuǐ很软,差点没把朕摔死“……”
“陛下既然开了。,臣就大方一点,减一半吧,马马虎虎让纪纲还十万两算了,“”,“萧shì读义薄云天,视钱财如粪土,真义士也……”朱允坟由衷夸赞道。
' '
第三百一十章 决意除奸
第三百一十章决意除奸
朱允炆夸得明显脱离了实际,萧凡或许视钱财如粪土,但前提是,钱财是别人家的钱财,若真是自己的,一分一厘都少不得。
国公家也没余粮,萧凡离“义士”的境界还差十万八千里。
二十万降为十万,萧凡也不介意,他知道,就算只有十万两,也够纪纲喝一壶了,这年头十两银子能养活一大家子,十万两也是笔天文数字,看纪纲怎么捞钱去吧,反正恶名纪纲担了,好处萧凡得了,何乐而不为?
朱允炆自然不知道萧凡心里这么多的弯弯绕,天子金口一开,萧凡眼都不眨就减了十万,实在太给他面子了,所以朱允炆很高兴,天子一高兴,赏赐自然是少不了的。
“萧侍读仗义疏财,朕也不能让你吃亏,这样吧,你现在膝下无子,将来你那几位夫人若给你生的儿子,不管生几个,朕都给他们加封,若生的女儿,朕也封她为郡主,朕的长子文奎今年三岁,开春以后朕打算立他为太子,咱们结个儿女亲家,将来你若有女儿,朕便立她为太子妃,如何?”
萧凡闻言呆住了。
这可真是意外的惊喜,按规矩,虽说萧凡将来的国公爵位世袭罔替,但也只能由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便没有这么好的命了,可现在朱允炆开了这句金口,等于给萧家其他没资格继承爵位的儿子送了一份光明前程,萧家的每个子孙一出生便能封官,可以想象,未来的萧家一门显赫,将达到人臣荣耀的极至。
至于女儿被封太子妃……
“陛下,你的长子帅否?”萧凡小心翼翼问道。
朱允炆早知道“帅”的意思,于是气得重重一哼:“比你帅多了!”
萧凡松了一口气:“那就好,臣将来的女儿必然国色天香,美女岂能配丑汉?既然陛下的长子不丑,这门亲事臣答应了!”
朱允炆那个气啊,你女儿还没影儿呢,你倒开始挑三拣四了,什么人呐!
君臣闲聊了一阵,朱允炆忽然想起一件事。
“吏部右侍郎周显年前告老,侍郎的位置空了出来,纪纲今日上午向朕举荐了一个人,名叫黄岩,乃彰德监察御史,吏部是六部之,侍郎之位举足轻重,朕有些拿捏不定,萧侍读认为此人如何?”
萧凡闻言心头警兆顿生。
他不认识这个黄岩,对他毫无印象,可他听出了这番话的关键词,——“纪纲”。
黄岩是纪纲推荐的,换句话说,纪纲仍没有停止培植党羽的动作,很明显,这个黄岩已跟他沆瀣一气,吏部是六部中最紧要的部门,它掌握着天下官吏的考核任免,吏部的官员历来被称为“天官”,权力之大,可想而知,纪纲竟想把亲信吏部,这算盘倒是打得精妙……
最近萧凡对纪纲一连串的打击,原本以为纪纲多少会收敛起他的野心,踏踏实实当他的副指挥使,少搞点邪门歪道,没想到,萧凡还是低估了纪纲的野心,他抓住一切机会疯狂的往上爬,一步一步有计划的实现他的野心,这样一个人若真掌了大权,朝堂会变成什么样?
有的人天生就长着一副祸害的样子,只能将他一棍子打死,留他一口气都能让他拍一部坏人死而复生到处搞破坏的续集,纪纲就是这种人。
这一刻,萧凡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弄死纪纲!
这已经不是朝堂和国家的事了,这两年萧凡与纪纲结下这么大的仇怨,按纪纲那睚眦必报的性格,若让他上了位,成了气候,将来不知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甚至是危险,这样的人,留不得!
至于眼下,必须把黄岩当吏部侍郎的事搅和黄了,很简单的道理,纪纲要做的,就是自己要破坏的。
定了定神,萧凡决定胡说八道,反正顺口一提的事,朱允炆这么相信他,也不会去查证,就算查证也不打紧,国公爷是贵人,记性不好,张冠李戴很正常。
萧凡拧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迟疑道:“黄岩此人,臣好象听说过……”
“此人品性如何?”
萧凡叹了口气,道:“品性如何,臣不敢妄言,不过臣倒是听说过几件事……”
“什么事?”
萧凡嘿嘿一笑,标准一副小人进谗言的嘴脸,笑道:“臣听说,黄岩是私塾进的学,后来他读书的那个私塾因先生病死而倒闭,后来进了秀才,曾入某县知县的幕僚,后来那个知县因贪墨而被斩,再后来,他又入了潭王府为幕僚,洪武二十三年,潭王因胡党一案而死,再后来,他中了进士,被任彰德府监察御史,建文元年,燕逆造反,彰德府沦陷……陛下,他现在要进朝堂吏部,这个……”
朱允炆双目呆滞,沉默了很久,喃喃道:“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扫帚星啊……”
“何止是扫帚星,简直就是天煞孤星啊,不过,咱们也不能太迷信这个,要不……陛下试一试?也许没那么邪门儿呢……”萧凡坏坏的笑。
朱允炆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决然道:“不行!朕可不敢拿祖宗江山冒险,那个黄岩……嗯,蜀地不是有土司叛乱吗?派他赴蜀当招抚使得了,就算招抚不了,祸害一下那些土司也是好的……就这么定了!”
“陛下……圣明!”
黄岩因萧凡一言,被当今天子列入了拒绝往来户,终其一生仕途辛酸坎坷,直到老死。
站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
——还有一门重要的学问,那就是……别得罪小人!
纪纲府内堂。
哐当!
上好的官窑蓝瓷盏儿被纪纲摔成了碎片,下人们吓得跪倒在地,大气都不敢出。
右都御史景清坐在左侧,脸色有些白。
景清,纪纲的铁杆心腹党羽,原右都御史暴昭被纪纲寻了个由头罢了官,景清便抱着纪纲的大腿顺利上位,成了纪纲把持都察院的帮手。
景清现在瞧着纪纲铁青狰狞的面孔,感到有些害怕。
他一直知道这个人很凶残,也许是纪纲当年受够了贫困,一朝得志便容不得任何挫折,他把权位看得很重,甚至比他的性命还重,他现在完全只为头顶上那道光环而活着,一旦失去,他便不值一文,所以他不能失去那道光环。
而英国公萧凡,却像压在纪纲头顶的一朵黑沉的乌云,渐渐掩盖了那道原本夺目的光环。
有的人天生便是宿敌,不死不休,比如萧凡和纪纲。
“十万两?十万两!”纪纲双眼通红,喉咙出类似野兽般的低沉咆哮:“我哪来的十万两?姓萧的,欺人太甚!”
景清尽管心中害怕,仍不得不轻声道:“天子帮大人求情,萧凡给您减了一半……”
纪纲两眼出赤红的光芒,死死瞪住景清,怒道:“减了一半又如何?这是恩典吗?这是施舍吗?明明是萧凡存心敲诈,现在倒好象是我纪某欠了他天大的人情一般,十万两!姓萧的这是要我的命啊!”
景清被纪纲瞪得手脚冰凉,慌忙低下头,不敢吱声。
纪纲顿了顿,仰天悲愤道:“……这世上天理公道何在!”
景清:“…………”
你纪纲陷害那么多大臣,杀了那么多人,抄了那么多家产,那时怎么没听你说这句话?现在被人欺负了,倒想起了天理公道……你以为老天爷是你干爹呢?
景清低着头,心中却浮起一阵非常荒诞的感觉,同时也有些自哀,跟着这样一位主子,前途堪忧啊……
“大人,萧凡多行不义,自有老天收他,眼下若大人不想得罪萧凡,还是得抓紧筹齐十万两银子,不然……谁都摸不准姓萧的脉,鬼知道他下一步会干出什么事来!”
纪纲浑身一激灵,恢复了理智,咬牙道:“十万两……我上哪儿弄这么多银子?”
景清想了想,道:“大人勿忧,下官倒是有个办法筹钱……”
纪纲两眼一亮,急忙道:“什么法子?快说!”
“大人,去年萧凡平了燕逆叛乱,大明各地藩王人人自危,纷纷自请削藩,入京养老,过完了年眼看就要进京了,藩王镇守封地多年,他们一个个可是富得流油呀……俗话说落翅的凤凰不如鸡,天子对藩王防心甚重,藩王们在京必然战战兢兢,若大人前去一一登门拜访……”
景清说到这里,微微一笑,话头便止住了。
纪纲两眼一亮,顿时明白了话中未尽之意。
景清接着道:“此外,还有开春各地官府都司文武官入京述职,还有今年马上要开始的宫女选秀等等,……大人身处高位,想要银子其实很简单的,何必为此黄白之物烦恼?”
纪纲想了一阵,觉得这几个法子颇为可行,心下一宽,顿时哈哈大笑。
“吾得景大人,上天之眷也!”
萧凡缓缓踱步出宫,心头有些沉重。
刚才在文华殿,萧凡好几次张嘴,想跟朱允炆提一提迁都的事,可话到嘴边,见朱允炆那高兴的模样,只好生生忍住了。
——大过年的,难得这么开心,暂时别给他添堵吧。
迁都有没有必要?
很有必要!
前世的历史上,朱棣篡了位,之所以决定迁都一则是因为他得位名不正言不顺,身在南京皇宫感到不自在,心虚了,二则是因为江南虽然繁华似锦,可更容易滋生朝廷的暮气和奢华享乐的风气,这样的国家是不会长久的,自古非大一统的朝代,定都江南国祚很少有超过一百年的,就是因为江南这片太平繁华景象迷住了当权的眼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为天下真正太平无事,于是高枕无忧,安于享受,不顾外面侵略虎视眈眈的注视,和天下百姓子民水深火热的处境,久而久之,朝廷与外界严重脱节,官府欺上瞒下,天子穷奢贪逸,官员横征暴敛,外敌趁机犯境……这样的江山,如何守得住?
老祖宗有句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在的建文朝廷消除了藩王的威胁,朝堂上下一派祥和,内无忧,外无患,上至天子,下至朝臣,大伙儿日子过得太安乐了,这不是件好事!
敌人是不可能消灭干净的,就算萧凡倾尽全力灭了蒙古,灭了女真,灭了倭寇,以后呢?谁能保证以后大明便没有了敌人,无敌于天下?百年以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拉开序幕,西方国家的科技也日新月异,大明如何保持泱泱天朝上国的地位?前世的历史不能重演,若数百年后西方列强仍旧用大炮轰开了国门,萧凡这个穿越恐怕会在九泉之下气得掀棺材盖儿……
怎么办?
必须让他们忧患一下!迁都便是最好的选择,最好选在靠近大明边界的地方,让整个朝廷随时接受一下战争的洗礼。
鱼群里面多一两条鲶鱼为什么整个群体的生命力便高了许多?
——因为忧患!
萧凡便是这条鲶鱼,讨厌,但必须存在。
侠之大,不计声名而救天下,这个恶人,萧凡当定了!
上元过后,朱允炆恢复了朝会,京师过了一个充实无忧的年,又变得热闹起来。
最热闹的永远是朝堂这片是非浑浊之地。
二月初,各地藩王陆续进京,上表自请削藩,言辞很是恳切,尤以晋王朱济熺最为激烈,几乎可以说是满地撒泼打滚,死活赖在京师不走,非要留在京城养老,死也不肯回太原封地,更不愿掌领山西兵权,谁不答应他就死给谁看。
朱允炆高兴坏了,假惺惺的三请三辞之后,顺势答应了朱济熺的请求,为了表彰朱济熺同志顾全大局,对天子一片耿耿忠心,朱允炆特意在京师给晋王寻了块风水宝地,户部拨银,工部出力,给朱济熺建造华丽奢侈的王府。
这番举动的含义,明显得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一般,诸王看在眼里顿时愈确定了天子的心思,于是争先恐后跟抢职称似的纷纷上表,请求朝廷削藩。
与此同时,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也没闲着,为了偿还欠下英国公萧凡那笔莫名其妙的巨额债务,纪纲领着心腹手下开始满世界敲诈勒索打劫,进京的藩王,述职的地方官等等,无一例外都被他勒索了一遍,就跟城管逮着小摊贩罚款似的,凡进京师,不论藩王还是外地官员,见人就要钱,吃相非常难看,大粪经过都得尝尝味儿,一时间惹得京师天怒人怨,御史言官屡屡参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