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泡妞低手-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闻大夏灭亡之后,这九鼎传给了殷商王朝;殷商灭亡之后,又传给了大周王朝。无论在任何一个王朝手中,这禹王九州鼎都是镇国重宝。
  “鼎”,在那古老的年代里,象征着国家的政权,象征着“天下”。比如大周王朝衰微之时,强大的诸侯楚侯曾“问鼎之轻重”,便被视为有了乱臣贼子之心。因为,试图“问鼎中原”,那是谋反的心迹。
  至于“定鼎”这个词,则代表了建立王朝政权的象征。
  总之,“鼎”这词汇,对于这个漫长古老的民族而言,有着无法言喻的崇高含义。
  待秦始皇一统天下之时,九州鼎便消失不见。此后两千年,再无踪迹。
  只不过,大夏王朝实在太过于久远,史料记载实在太过于含糊。甚至,连“禹王九州鼎”准确的数量,其实都没人能搞清楚。
  有人说,禹王九州鼎既然名号说“九州”,那就应该有九尊,象征着古华夏的天下九州;也有人说,禹王九州鼎只是代表了一统九州,所以只有一尊,而这一尊古鼎便囊括了九州的含义。
  各有各的说法,但数千年的争论并没有结果。因为,没人见到过它,而且连历史记载都带有神话传说的味道,口口相传恐怕无法做出定论。
  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不管这鼎是一尊还是九尊,它都是华夏的象征,是古华夏的“根”!
  它是华夏第一个王朝、第一个君主所铸造,它象征着从那以后,整个华夏真正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国家”。由此,华夏绵延数千年,这个庞大而顽强的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
  这真正是老祖宗的物件,是华夏共同先祖留下的物件!
  难怪,就算高龙藏和瀚海这等强者,站在这巨大古鼎面前也有顶礼膜拜的冲动,也会觉得自己的渺小。因为在他们面前的,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象征和缩影。而他们的血管之中,流淌着华夏的血。
  高龙藏终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怔怔的发呆:“瀚海,我们……没做梦吧?”
  瀚海则默默摘下了面具,潸然泪下。
  “龙藏,谢谢你。”
  高龙藏更愣了:“你……说什么呢?没头没脑。”
  瀚海深深的吸了口气,叹道:“要不是你帮我,那么,我会死在这里,而这尊禹王鼎也会被倭国鬼子盗走。那么就算我死了,也是天大的渎职,是无能……”
  高龙藏也狠狠的咬牙说:“王八蛋,难怪那群鬼子这么兴师动众、万分垂涎。这些王八蛋,要盗走禹王九州鼎!”
  别说是倭国那种卑劣的家伙,就算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不法商人,见了禹王鼎之后,恐怕都会眼红到死。
  或许,倭国人认不出禹王鼎,又或者能勉强认出。但不管怎么说,它至少是一件华夏重器,是几千年的重器,就凭这一点,倭国鬼子也会垂涎。
  高龙藏总算是慢慢缓过神来,看了看瀚海,说:“你说,我能摸摸它吗?”
  瀚海擦了擦泪水,笑了:“我也想摸一摸。”
  嗯!两人对视着点了点头,将自己的手小心翼翼的伸过去。指尖触碰在冰凉的铜鼎上,一种感动传遍全身。
  但是,除了感动之外,高龙藏甚至还感受到了一股别样的感觉——熟悉。
  当他的手掌贴在了鼎身上,这种熟悉的感觉越发浓烈。难道,这是跨越了数千年的感触?
  不多时,高龙藏把手掌轻轻的收回,瀚海也是如此。两人都有点可笑的想法——摸了的话,会不会太奢侈了些……
  呼……高龙藏也深深吸了口气,忍不住笑道:“这回,至少咱们算是赚大发了吧。嘿,说点实际的吧,你说要是把这个交给国家,会不会也直接给我个少将军衔啊?”
  瀚海白了他一眼:“要是你乐意到禁卫局来,就算没这档子事儿,我也给你争取一个少将军衔——无非需要等一段时间、熬一点资历罢了。怎么样,来不来?”
  “开个玩笑嘛……”高龙藏搓了搓手,咧嘴笑道,“不过还有件挺奇怪的事儿,你说这禹王九州鼎,它是咋来到这海岛上的呢?这海岛距离咱们本土都数千里,更别提当时大夏的王城更在本土腹地。”
  瀚海摇了摇头:“你也算是个大夏历史通了,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
  “嗯,再找找看。”高龙藏说着,就强行让自己目光离开古鼎,拿着手电在石室之中缓缓的照射。当照射到一块光洁如玉的石壁上的时候,手电光的移动戛然停止。
  
  第781章 古鼎由来
  
  这是一面光滑如玉的石壁,被打磨得好似镜面一般。
  而在这面石壁上,竟然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当然,都是夏篆古字。
  对于这些,瀚海当然更加看不懂了。甚至,这妞儿不相信高龙藏也能看懂。因为哪怕就算是禁卫局之中,实际破解、却没完全公布的夏篆古字的总字数,也只有五百多枚。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厉害了。
  哪怕这五百多古字全都被高龙藏认得了,也不见得能读的通石壁上那密密麻麻、宛如天书的石刻吧?
  但她却不知道,就算是整个禁卫局对夏篆的掌握,也根本不如高龙藏。
  此前,高龙藏就已经掌握了804枚古字!
  后来在昆仑禁区,和冯道仁交流了这两年各自的成果,而且冯道仁在昆仑地宫阅读《龙藏真解》和《凤舞经》又破解了一些。于是,这师徒俩对夏篆古字的掌握数字,竟然已经达到了950多枚!
  五百枚古字,和九百多枚,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假如你认识三百个汉字,那么阅读报纸会很费力,甚至读不通。但是假如你掌握了五百常用字——别看只多了两百多,那么基本上就能把普通的新闻报道给顺着读下来了。
  而假如你能掌握九百多枚常用字的话,那么一般就不存在什么阅读障碍了。
  如今,高龙藏死死的盯着石壁上那些字,读起来相当震惊,但也顺便让他多认识了不少的古字。因为相互参照、对比,以及根据前后文的对应,总能多认识很多。而且你掌握的越多,那么破解起来的难度也就越小。
  结果,由于这石壁上的字很多,使得高龙藏一下子多认识了好几十个新的夏篆古字。
  于是,这家伙所掌握的夏篆古字总数,赫然突破了一千枚!
  要知道,在大夏王朝的那个时代,汉字才刚刚出现不久,处于一个成型期。所以,那时候的总字数,其实也根本没有多少,远不能和现代相比。
  高龙藏所掌握的一千多枚夏篆古字,其实已经几乎将那时候的古字完全掌握了。
  如此一来,阅读石壁上的记载,自然更加没有困难。
  “喂,上面究竟说的什么?”瀚海有点小着急,“就算你看不懂,但好歹也得支离破碎的看出一些东西吧?”
  “支离破碎……?”高龙藏一瞪眼,“这么小瞧哥啊!这上面记载的东西,没有一句看不懂啊。”
  我晕……瀚海顿时有点眼睛发黑。因为她看得出,这石壁上的字数,刨除了重复的字数,至少也得有大约九百枚夏篆古字吧。乖乖,这家伙竟然都看得懂?
  高龙藏知道这妞儿的震惊和疑问,于是嘿然笑道:“这个嘛,我当然可以解释给你听啦。但是你要是知道了这内容,再对比上面的字数,哼,禁卫局怕是一下子会多掌握两百多个夏篆古字,这可就大大便宜了禁卫局啦。你要知道,现在这年头,知识就是价值、就是功法,可贵重……”
  “少废话!”瀚海气呼呼的说,“赶紧给我解释出来!大不了我不告诉禁卫局工作人员,哼,明知道我好奇的要死……要是再啰嗦,你就死定了!”
  高龙藏笑眯眯的说:“其实,我把一千多夏篆古字都教给你也无所谓,毕竟咱俩是出生入死的好朋友。但是我可不想便宜了禁卫局,便宜了所有人。一旦被禁卫局知道了,几乎四大豪门什么的就都知道啦。”
  瀚海都惊讶的吊起了嘴巴:“一千多……你……那你岂不是几乎通读了?老天爷,大夏时候古字刚刚生成,恐怕那时候的总字数,也就这么多吧。”
  高龙藏得意的笑了笑,相当满意瀚海的惊讶态度。
  瀚海随即眨了眨眼说:“你真舍得教给我?”
  “就当收了个徒弟呗,早晚也得传承下去,只不过暂时不想失去这个优势罢了。”高龙藏笑了笑,“这样吧,回头我都教给你,但你保证五年内不告诉禁卫局,这样总行了。”
  瀚海顿时乐滋滋的说:“成交,你真好。”
  其实,对于这些古字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整个武道、乃至整个民族的财富。高龙藏没想着把这些东西带进棺材里,早晚也得告诉世人。只不过现在是武道大兴的时期,掌握先机就步步先机,所以他要暂时保持这个优势。
  五年,嗯,只要五年的时间,他在夏系功法的修炼上,当然更能把别人大大的甩在身后了。
  这个心理很正常,学雷锋也得先考虑自己吃饱饭,所以连瀚海都觉得这家伙其实够大方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高龙藏才盯着石壁上的字迹,认真的解释说——
  “根据上面的记述,这里的青铜古鼎,就是大禹王亲自督造的禹王九州鼎。而且,应该是唯一的一尊,并非有些学者所说的九尊。这个石壁的记载,也基本上终结了史学界对禹王鼎数量的争论了。”
  “本来,这尊古鼎存放在大夏王城。但是在大禹王孙子太康继位后,终日沉迷玩乐、疏于政务,导致大夏王朝被著名的东夷族首领后羿谋朝篡位。后来,后羿又被他的干儿子寒浞杀死——大夏由此中断了几十年!”
  “也就是在寒浞主政大夏的时期,一批忠于大禹王血脉的重臣,竟然以大手段带走了禹王九州鼎。因为那些重臣相信,只要保住了禹王九州鼎,就能保住大夏王朝的国运;而失去了禹王九州鼎,那么谋朝篡位的寒浞也必然不能保持气运。”
  “这些重臣带走了禹王九州鼎,却遭到了寒浞派来大军的追杀。结果,这些大夏重臣带着数百家臣武士,不得不逃亡海上。由于失去了航向、遭遇了海风,使得他们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几艘大船被海风吹荡,竟然漂洋过海到了这小岛上,也就是龙藏岛……咦,等等,这个破岛,还真的叫‘龙藏岛’?在大夏的时候,在好几千年前,这里竟然就叫龙藏岛?!”
  高龙藏读到这时候,顿时吃惊了。刚才第一遍阅读的时候,他只顾着认字和读故事了,加之脑袋里先入为主认定了这里叫做“龙藏岛”,所以也没注意。现在亲口读了出来,这家伙顿时震惊了。
  当然,瀚海也震惊了,一头黑线。
  
  第782章 湮灭的历史
  
  “你没坑我吧。”瀚海愣愣的说。
  高龙藏则傻傻的指着其中两个字说:“那不就是龙藏二字?我总不至于连自己名字都认错吧!”
  瀚海也点了点头:“我虽然不认识几个夏篆,但是也在禁卫局大体翻阅过,至少记得那个是‘龙’字……哈哈,我可真是个天才,随便唬了个名字,竟然都和几千年前对应上了。”
  不可能这么巧……高龙藏总觉得不对劲。暂时虽然想不透,但心里总是有点存疑的。
  而在瀚海的强烈要求下,他继续“讲故事”说——
  “这些大夏先民到了这里之后,也没有什么繁衍生息的能力——因为奔波而来的都是青壮年的武士,都是男人。但是,好在当时这小岛上有淡水,而他们也能打鱼觅食,所以这一代人至少都能存活,只是回不到故土而已。”
  “他们在这里没有事情做,加之又担心禹王九州鼎这重器受损,于是干脆用尽这数百人的毕生之力,开凿了这座简单的地下石室,于登岛十五年后将古鼎投放了进去。”
  “结果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是大禹王显灵(或许是夏朝那些先民的揣测),当禹王九州鼎放入地下石室之后,这小岛的气候就变了,开始终日浓雾弥漫。”
  “这些先民还在祈祷,希望大夏王室血脉能光复大夏,也希望新的大夏王能找回这尊禹王九州鼎,将之带回大夏王城。”
  瀚海听着这个曲折离奇的故事,简直听入迷了。这是多漫长的一段历史啊,而且很精彩。
  “那,后来呢?”瀚海眨了眨眼问。
  高龙藏苦笑:“后来,自然他们都死在了这小岛上。当然,也没人能再到这里取回禹王九州鼎。这段历史,也就这么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瀚海点了点头,多少有点小小的失望。她为这些大夏先民的毅力而感到佩服,也为这些先民的凄惨结局而感到伤心。
  不过,高龙藏凭借自己对大夏王朝历史的了解,笑道:“不过后来,就算没有禹王九州鼎,大禹的子孙少康也光复了大夏朝,恢复了夏朝的传承,那段时期也称之为‘少康中兴’。”
  “至于后来传承殷商、大周的禹王九州鼎,我想多半是少康王登位之后,重新铸造的吧。毕竟没有了禹王九州鼎,这大夏王朝会显得有些欠缺。”
  “所以说,咱们眼前这尊禹王九州鼎,才是货真价实、原汁原味的禹王九州鼎。嘿,按道理说,大禹王都曾摩挲过这尊古鼎呢。”
  瀚海听得很痴迷,笑眯眯的点着头说:“很不错,你这家伙了解的很多啊。”
  高龙藏笑了笑:“我是修炼夏系功法的,这是我吃饭的本事。”
  瀚海则笑道:“嗯,我看你啊,天生就是为了这大夏朝而生的。你瞧,你认识这么多的夏篆古字,修炼的是大夏朝的《龙藏经》、《龙藏真解》,现在这地方又叫‘龙藏岛’,跟你简直有缘到家了……喂,怎么了你?”
  高龙藏听到这里,脑袋里忽然一闪亮光,随即拍了拍脑袋笑了。
  这家伙笑道:“好吧,我总算知道为什么这么巧合了。”
  “其实,我这名字是我师父随便取的。就因为他找到了《龙藏经》,所以才给我取名高龙藏。”
  “而这个《龙藏经》,肯定是大夏最著名的功法之一吧,包括《龙藏真解》可能也是。那么,当初漂流到这小岛上的大夏先民,说不定都修炼的这些功法。要知道,他们是大贵族、是武将,肯定有资格修炼这种高级功法的。”
  “而这些大夏先民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还肯定是个没有人烟、没有名字的荒岛。既然是个荒岛,可能他们就根据自己最熟悉的功法名字,随便将这座小岛取名为‘龙藏岛’了。”
  “哈哈,肯定是这样的。并不是咱们巧合了,而是我的名字和小岛的名字,都来源于《龙藏经》罢了,就这么简单。”
  嗯嗯,这么一解释的话,就真的合情合理,而且完全顺理成章了。
  瀚海笑道:“我说呢,我怎么随便用你的名字给小岛命名,结果就巧合成了这样。”
  算了,先不考虑什么名字问题。高龙藏继续在石室里搜寻,结果却没能再搜索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估计随着数千年的历史消磨,就算那些先民留下一些小型的青铜器具,也会被风化腐蚀了吧。亏得这禹王九州鼎够大,而且铸造的时候可能使用了什么合金技术,历经数千年而不腐。
  当然,也得益于这禹王九州鼎个头儿极大,才使得倭国鬼子不能轻易抬走。说不定小林光一他们正在想什么搬运的办法,结果却被夜神侯和高龙藏他们给打断了进程。
  “其实,也说不定有些小型的器具保留了下来,却被鬼子们装箱带走了吧?”高龙藏遗憾的说,“要知道,他们老早就发现了这里,并且布下了好多假象。我想,这里肯定被第一批鬼子洗劫一空,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一船。随后他们大举前来,就是要想办法弄走禹王九州鼎这个庞然大物。”
  这也有可能,可惜了一批珍贵文物啊。不过万幸的是,这最最珍贵、最具民族价值的禹王九州鼎,至少留下了。
  而现在,华夏方面想要弄走这个倒不难了,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这小岛已经有了华夏驻军,又是华夏的领土,那么咱们国家可以正大光明的来这里搞考古发掘。就算带来大型工程器械大张旗鼓的发掘,哪怕用个一年半载的,外人也管不着。
  瀚海点头说:“那就跟国内有关部门通知一声,让他们派考古队、工程兵什么的赶紧来,把这里进行保护性发掘。当然,最好尽快把禹王九州鼎运回国内……这流离海外数千年的禹王九州鼎啊,终于要回家了。”
  高龙藏看了看这巨鼎,叹道:“哎,那咱们就赶紧再摸摸吧。我想一旦运回了国内啊,马上就被重点保护起来,置放在巨大的玻璃罩子里了。那时候,想摸都摸不到啦。”
  瀚海也撇嘴笑了笑,当即抱了抱这座巨大的古鼎。
  而高龙藏也上上下下的打量着,甚至用手机拍拍照片什么的。这是多珍贵的东西啊,太有纪念价值了。
  但是,当高龙藏一张一张的拍照时,忽然又惊讶的震住了,呆立在了那里。他的眼睛,傻傻的盯着这禹王九州鼎的底部。
  
  第783章 总得试一试
  
  高龙藏看到,在这禹王九州鼎的底部,竟然……竟然有个小小的凹槽!!!
  不,这怎么可能!
  怎么在这禹王九州鼎上,也有这样的凹槽。这凹槽的形状,简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龙心玉!
  没错儿,假如把龙心玉给取来,肯定能严丝合缝的塞进去,绝对的!
  这个凹槽,和昆仑石殿、地宫之中的两个凹槽,形状大小一模一样!
  我勒个去的……高龙藏看到这里,几乎都看傻眼了。
  只不过,这凹槽里的龙心玉呢?又在哪里?
  而一旦把龙心玉塞进这凹槽里,又会浮现出什么奇怪而惊人的东西?
  在昆仑石殿之后,龙心玉塞进去之后会浮现出《龙藏经》和《凤舞经》;在昆仑地宫之后,龙心玉塞进去之后会浮现出《龙藏真解》和《凤舞真解》。那么,要是在禹王九州鼎上,也塞进去相应的龙心玉……老天爷,究竟会出现什么?
  至少,高龙藏有九成以上的肯定,这东西一旦塞进了相应的龙心玉,那么肯定会有变化,肯定的!!!
  当然,前提是这古鼎上的龙心玉,别被鬼子们抠走了啊!
  不过高龙藏想了想,觉得不大可能。因为这凹槽之中有铜锈、有浮土,显然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失落了,应该不是近期被抠走的。
  而且,鬼子们要是看到这种重宝,在专家真正研究探索之前,小林光一等人应该不会暴殄天物,随便将这东西给破坏了整体性。
  嗯嗯,这就可惜了。要是数千年前把古鼎运到这龙藏岛之前,古鼎和龙心玉就已经分家了的话,那就不妙了。因为区区一块小玉石,颠沛流离数千年的话,鬼知道会到了哪里。说不定被埋在哪个地方,再也找不到了呢。
  再说了,昆仑地宫之中的龙心玉抠下来不久之后,灵力就慢慢消失了。就算冯道仁后来再放进去,里面的字迹也已经模糊。当然,随着时间的加长,到时候就算再次塞进去,恐怕再也不能浮现出字迹。
  要知道,冯道仁抠出昆仑地宫里的龙心玉,才几个月的时间,结果灵力都消失成那样。而这禹王九州鼎的龙心玉,抠下来已经四千年……灵力早就跑得没有一点点了吧。
  哎,这可真是个悲伤的故事。想到这里,高龙藏莫名的一阵惆怅。
  因为对他来说,禹王九州鼎虽然贵重,但这是属于国家的,跟他毫无关系。反倒要是能通过这东西,得到一些类似于《龙藏经》或《龙藏真解》之类的玩意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啊不甘心!
  而一旦想到有好处可图,高龙藏这货的脑袋就转得老快老快了。就算瀚海都围着禹王九州鼎转了一圈儿,走到了他的面前,他也没留意,依旧愣得像呆瓜一样疾速思考。当然,呆瓜只是表象,这家伙的脑袋智商此时相当于爱因斯坦的两倍。
  终于,这家伙的眼睛一亮。
  瀚海此时也才“舍得”打断他,笑道:“你究竟又在想什么坏主意?哼,刚才你眼睛一亮,接着就眯成了一条缝儿,笑得可坏了。”
  高龙藏咧嘴笑了笑,这回笑得很诚恳:“瀚海,你先别通知国内专家团队什么的,先等我一下。”
  “你想干什么?”瀚海有点警惕的说,“哼,这是国家的重宝,你可别打它主意。要是敢图谋不轨,你就死定了!”
  高龙藏摇了摇头,说了说自己的经历。于是,瀚海都听愣了,随即弯腰在巨鼎底部看了看,哇塞,还真的有个凹槽。
  “这么神奇啊……”瀚海也傻眼了。不过作为一个顶级高手,她也忍不住这种诱惑。要知道,《龙藏真解》虽然她不能修炼,但也给了她不少的启发。万一这里再蹦出什么稀罕物件来,那会不会有新的好处呢?
  嗯嗯,反正不会损害禹王九州鼎呢,要不然就来……试试?
  “好吧,虽然希望很渺茫,但我觉得可以试一试。”瀚海说,“但是实现说好了,要是毁坏了这宝贝,那你真的就死定了。”
  “瞧这块大铜疙瘩啊,炸药包都炸不出个缺来,怎么会毁坏啊。”高龙藏笑着,当即拨通了一个电话,而且是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人——警花妹李小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