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宁采臣-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原本是想这棋局由我晋国开启,先灭齐燕两,国但是现在看了,这盘棋局还是让他人做出头鸟好一些。”宁采臣继续道,他原本的想法是晋国主动出击,先灭掉齐燕两个实力弱小的国家,但是这次南下,让他犹豫了,这天下的水太深了,尤其是宗门的实力,一个昆仑山现在就让他忌惮,还有那个眉心带有青色印记的巨头,这次对付他,那个人来历神秘,但身份多半不简单:“这一次动乱,或许会超出我们的意料,不仅仅是王国争霸,宗门也会参与进来,甚至还可能牵扯出一些我们都猜不到的神秘势力……”
“如此的话,我晋国可以先休养生息,暗中积蓄实力,静观天下风云,以不变应万变。”想了想,诸葛亮开口道:“以我晋国如今之国力,虽不说天下第一,但是想来,只要我晋国不动,也没有那个势力敢来我晋国放肆……”
这话说的很自信,但却是事实,纪原、陈宫、萧腾、诸葛亮等人眼中都有一抹自信,晋国有宁采臣坐镇,还有卫庄这个巨头,再加上诸葛亮、赤练、燕赤霞、纪原、吕布、赵云这些人,放眼天下,有多少势力可以匹敌。
“孔明的话也是我的意思,现在天下暗中风起云涌,这潭水很深,我晋国没必要做第一个试水的人。”宁采臣继续道:“所以,我们现在首要做的就是发展我晋国本身。”
“陛下有想法了?”纪铉道。
“嗯,有一个想法,已经很久了。”宁采臣直言道:“以法治国,以武强国,以文育国,经济富国。”
政治、经济、文化、武力!宁采臣一直坚信,这四点,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清明的政治能保证国家的长久治安,社会太平,强大的武力决定一个国家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国家长存下去的基础,经济,这是决定一个国家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最后是文化……
“我晋国新立,但是却取得了瞩目的成果,这个都是在场诸位的功劳,一年时间,我晋国之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这一点,诸位功不可没……”宁采臣看着众人道。
“这是臣等职责……”诸葛亮等人拱手道,不过得到宁采臣的肯定,眼中还是有着喜色。
“论武力,我晋国无惧他人,论政治经济,放眼天下,哪个国家敢说比得上我晋国,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国家的发展建设是长久的,是延续,我希望,我晋国能一如既往保持下去,这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
“臣等必当鞠躬尽瘁。”
“现在政治经济已经步入正轨,但是这只是让我晋国慢慢安定发展起来,并没有让我晋国真正的强盛起来,我晋国之强盛,不应该仅仅是百姓解决温饱,时局安定,还应该是百姓的强盛,人民的强盛,他日有一天,我晋国百姓人人如龙,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皆为人杰,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我晋国,当可与世长存,亘古昌盛……”
宁采臣继续开口道,旁边的诸葛亮、萧腾几人确实心头大震,举国百姓,人人如龙,皆为人杰,能文能武,这是怎样一种盛世,就是卫庄都在这一刻有些动容,看着宁采臣,这是宁采臣的理念,这是一种真正的大愿望,大胸怀,举国上下,人人如龙……
“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习,文也好,武也罢,都是学习而来,若不学习,说再多都是空谈。”
“所以,朕决定,在我晋国境内,建立学校!”
“学校!”
诸葛亮等人看着宁采臣。
“所谓学校,也就是学堂之意,教书育人。”宁采臣道:“凡我晋国子民,无论贫穷富贵,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入学,学校中分文武双科,以武强盛,以文育德……”
“学校分小学、中学,小学负责教一些基础文化知识,这时候文武双科同修,不分轻重,小学读完可通过会考升入中学,中学分文武两科,但凡学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学文或则学武,武者,定国安邦,文者,治国为民,人各有不同,天赋也各有不同,有人武学天赋惊人,这种人,适合练武,可为将才,也有人武学天赋普通,穷其一生也难有大作为,这种人,可以学文,学有所成,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若有人文武全才,可文武双修,当为国之良才……”
“小学只是教一些基本知识,文武双修,练武强身健体,学文育德教化,而中学,则是注重人才培养,这些人,都是未来我晋国的良才,除此之外,中学之上,设科考,与科举同意,分文、武科考,科考通过者,科考同会考一样,一年一次,升入大学,作为我晋国人才储备,享受六品官员待遇授予学士学位……”
宁采臣继续开口道,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靠一个人,因为一个人迟早有衰败的一天,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盛,更应该是百姓人民的强大,世世代代,子子孙孙,这样,一个国家才能永远的强盛下去,而要想百姓人民强盛,仅仅吃饱喝足并不是,最主要的还是学习、教化,能文会武,成为人才,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强盛,所以,开办学校,教化育人,势在必行。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两世为人,他更明白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国家强盛的基石,不过这一世与地球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上一世的教育经验也不可能全部适用这里,需要结合,取有用的,去掉没用的,结合这个世界的情况。
“小学三年制,中学六年制,大学无期限,小学会考,中学科考未通过,可复读,自认为成绩优异者,也可提前参加会考,鼓励复读……”
宁采臣继续开口,结合上一世的教学方法和和一时的情况,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第416章 决策
上一世的地球教育机制已经成型,但是学科多了一大堆,小学德智体美劳就算了,还有什么鸟外语,中学就更多了,文科史地政,理科理化生,索性这一世没有那么多,很简单的文武双科,当然,这也是时代背景所决定的,上一世有大洋马,这一世有没有大洋马还不知道呢。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一个人,而在于每一个人,教育是国之大事,我晋国,当大兴教育。”
宁采臣开口道,声音平淡,不是很大,但是却铿锵锵有力。
“陛下仁德,臣,替我晋国子民谢过陛下……”诸葛亮拱手,向宁采臣深深的鞠了一躬。
“陛下仁德。”
萧腾、纪铉等人也在这一刻躬身向宁采臣珍重作揖,心里动容,有一种敬意,真心实意,宁采臣这是真正的大胸怀,大愿望,望晋国子民人人如龙,古来君王向来不缺仁德之名,但是真正能做到宁采臣这一步,近乎没有,因为这涉及王权问题,王权讲究掌控、统御,不允许超出掌控的东西,宁采臣此举,却是真正把重心放在了百姓身上。
“尽我之所能,我还想他日去神州之外,乃至无垠的心空中去看看,我晋国的旗帜插满世界的每一处。”
宁采臣瞳孔深邃,他心里一直有一股探索欲,想去神州之外看看,走遍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去无垠的星空。
“臣等,必当誓死追随陛下!”
赵云等人抱拳。
“呵呵,这些以后再说,现在说太早了,还是说眼下的事吧,刚刚我说的兴办学校的事情,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宁采臣一笑,看向诸葛亮几人。
“兴办学院,这是利国利民之大事,功在千秋,不过不知陛下要想普及到那种层度,而学校又是以那种形势,国家主办,是收学费还是完全免费,若是收费,费用又是多少?”萧腾开口道说出办学校最直接的问题:“现在我晋国新立,虽然去年成绩可喜,但是国库却并不充裕,兴办学校若是免费,以国家现在的状况完全撑不住,而且若是收费的话,恐怕百姓现在想要送子女上学也是困难,去年一年也不过解决大部分百姓的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些是国家抚恤的……”
在这个时代,上学无疑是难事,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条件不允许。
“事情不可能一触而就,对于大部分百姓而言,现在上学依旧有些困难,但总有一些可以,既如此,我们可以先在少数的主要城市办学校,让一部分人上学,随着晋国的发展,我晋国百姓迟早都能富裕起来,能供子女读书,到时候,我们再与之相应的多开设学校,上学自然是要收费的,但是,在国库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降低学费,尽可能让更多的人能上学……”
“先让一部分人学习,提高一部分人的德行素养,这样也可以在一定层度上缓解暂时的国库问题,等到慢慢的国库充裕了,百姓也富裕起来了,上学的人也就慢慢多了,我们也就可以再扩大教育规模,以此下去,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我晋国必定发生反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宫开口道,说出自己的想法,宁采臣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陈宫的话简直就是他的心生,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触而就,更何况国家的教育大计,哪怕上一世地球的中国,依旧有少数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成问题,更不要说现在的晋国,论经济什么的,被上一世的中国甩了不知多少条马路,不过教育知识,势在必行,不一定要一次性解决,这不现实,但让少部分人先接触教育,这个还是可以的。
“陈御史此言大善,教育之事,乃我晋国之大计,我们没有办法一次性解决,但是却可以慢慢来,先让少部分人接触教育,随着我进过的发展,长此以往,我晋国必定迎来新生。”纪铉也开口道。
“既如此,那就这样定下来吧,根据我京晋国现在的情况,开办学校,具体如何办,孔明、公台、文优、老师,你们四人负责,商定一个对策,到时候给我看看就行……”宁采臣开口道:“如果可以的话,每一个县城至少要有一所小学,每一个大城至少要有一所中学……”
如果可以的话,宁采臣还想把学校扩展到乡镇,但是他知道,现在晋国的情况不允许,暂时扩展到县城,已经是个不错的起步。
“大学的话,暂时就建立一所,就建立在邺都吧,就叫邺都大学吧,以邺都命名。”
想了想,宁采臣又道,晋国的大学不同于上一世的大学,大学的人才都是科考上来的,已经是变相的科举,自然人不会多,尤其是现在的教育起步阶段。
“诺!”
诸葛亮等人拱手道。
“另外,各地设立学校,若有女子上学,男女分开,设立男女班级,若有女子教学,可专门设立女子学院,朝廷予以鼓励。”
沉吟了一会儿,宁采臣继续道,这个时代类似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讲究男女有别,他有心让女子也接受教育,但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背景,不可能像上一世那样,男女同学,甚至坐在一切,放在这一世,那还得了……
这是观念的不同,时代背景所造造成,几乎根深地固,甚至女方都已经在心底接受了这一观念,他就算有心改变也无能为力,只能一步一步走,在心里,宁采臣依旧是男女平等的想法,虽说他自己现在已经几个媳妇了,但是那又怎样,这是基于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你情我愿,情意浓浓……
“诺!”
陈宫等人拱手,虽然心里对于宁采臣允许女子上学这一点有些疑惑,在这个时代大趋势下,大多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才女子更受人喜欢,但是在心里,女子都是男子的附带品,不过他们也没有说什么,宁采臣做这种出格的事情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当初科举就打破原有的选拔制度,后来没收土地也把一众世家给办了,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而且女子上学虽说让他们感觉心里有些怪怪的,但也并不是不可以……“老师无心政事,我看这次邺都大学建立,校长之位就由老师坐如何?”
宁采臣又看向纪原,纪原虽说很多时候也会参与朝廷的政事,但是宁采臣看得出来,纪原对政事并不是很上心,他也早有想法,纪原既然无心政事,就让那个他去搞教育的了,这么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儒,不去搞教育太可惜了。
“陛下此言甚善,这校长职位非博源莫属了……”诸葛亮第一个笑道。
“纪先生学识渊博,当为师表。”萧腾等人也开口道。
事实上,在场,宁采臣和诸葛亮都是大儒,但是宁采臣身为国主,诸葛亮又是丞相,平日里政事不少,算起来,能专心去搞教育又最有资格的也只有纪原了。
“如此,臣就不推迟了。”纪原拱手道,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搞教语文学什么的他最喜欢了,政事,他是真的无心。
“此时就这样定下来吧,具体如何做,孔明、公台、文头、老师,你们四人负责,到时候具体如何做弄个章程出来给我看看就行了。”
“诺!”
四人拱手道,宁采臣又看向萧腾、吕布、赵云!
“现在虽然时局太平,但却也是暗流涌动,我晋国敌人也不少,或许哪一天大战就突然爆发了,虽说我晋国现在以自我发展为主,但也不得不妨,军队方面,切不可松懈,这件事情上,劳烦太尉、奉先和子龙多辛苦一些了。”
“这是臣等职责所在。”
三人抱拳道。
最后,宁采臣看向卫庄。
“现在时局动荡,谁也不知道大战说不准哪一天就突然爆发了,锦衣卫就交给你了,我要第一时间知道各地的情况,还有,多多留心那些神秘的势力,上一次那个眉心带有青色印记的人身份应该不简单……”
第417章 大兴教育
虽然现在局面相对平静,但是宁采臣不敢掉以轻心,因为神州的水太深了,哪怕他先现在战力几乎堪比极境,比肩项羽,但是也不敢说真的无惧一切,事实上,能威胁到他的还很多,比如凤凰岛上的那只凤凰,哪怕是现在,他都不敢说能对付那东西,比如说昆仑山,对现在他而言也不亚于禁地,还有上次出现的那个眉心带有青色印记的巨头,很明显也是出自一个大势力,那个空间通道通道哪里,宁采臣都没有弄清楚……
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以后大战开启,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跳出什么恐怖的势力或则人物,强如嬴政,号称最接近古之帝皇的人物,最终还不是喋血长江,被人围杀,嬴政有多强,他不清楚,因为他没有见识过,不过按照卫庄等人告诉他的,嬴政实力已经超越了极境,真正接触证道那个层次,就算是现在的他和项羽与当年的嬴政相比都要若上几分,这绝对是一代猛人,虽不为帝皇,却自称为皇,可见嬴政的恐怖,但就是这样的一尊猛人,最终也死在了长江……
除了古之帝皇,除非达到三皇五帝那个层次,否则,这天下间,谁人敢说天下无敌,嬴政不行,项羽不行,他宁采臣,现在依旧不行。
“好了,都下去吧,我晋国之强大,不因在于一人之强大,而在于我晋国每个人的强大,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如此,方能王超不休,与世同存,望诸位能同性协力,为我晋国之崛起而奋斗,打造我晋国之雄风。”
“臣等必当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众人抱拳,最后各自离开,宁采臣也走出御书房,他只能把持晋国的大致发展方向,具体的事情需要诸葛亮等人去实行,如果每件事都要他事必躬亲,还不累死,再说,真的要他自己去做,还未必能做好,政事什么的,有着上一世的记忆,要他高谈论阔一些还可以,但是真的要他自己做,估计就没那技能了,一句话,他是纸上谈兵。
“学校,这是什么,学堂吗?”诸葛亮等人的动作很快,下午的时间,就把开设学校的具体章程弄出来了,请示宁采臣之后,告示也第一时间贴在了邺都城的公示栏上,与此同时,这个消息,还在以邺都为中心,传遍晋国的没一个角落。
这引发大波澜,继新土政策之后,毫无疑问,学校又是晋国的又一突破性的大政策。
“我晋国之强大,不在于一人之强大,而因在于我晋国每一个人之强大,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我晋国方能王朝不朽,与世长存,我晋国百姓,当人人如龙,是雄鹰,就要搏击长空,是蛟龙,就要腾飞四海……好!好啊!我晋国之强大,当时每一个人的强大,陛下这句话说得好啊!”有人大吼,感觉有一种体内热血沸腾。
“陛下是真正为我晋国百姓啊,愿我晋国人人如龙,陛下,大心胸,纵观古今,也惟有陛下如此,有生之年,能生活在晋国,生活在陛下治下,这是我李文此生最大的幸事!”有学者感叹,心头触动,久久不能平息。
“我们要感谢陛下,没有陛下,就没有我晋国只进过,亦没有我等的今天。”有老人这样说,对宁采臣心怀感激。
“这是我晋国的大事,从此学校一开,我晋国百姓,都将迎来一条崭新的出路?”
“小学三年,中学六年,会考,科考,科考通过,升入大学,享受六品官员待遇……这,这就是科举啊,不,这比科举跟完善……”
“从今以后,我晋国百姓都有出路了。”
“我辈有志之士,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出路了,陛下这是给我们开了一条通天大道啊。”
“我晋国之强大,不在于一人,而在于每一个人,我晋国之建设,不在于一处一人之建设,而在于每一人之建设,为晋国之崛起而学习,好!好啊!陛下之心,囊括四海,我辈晋国之人,岂可让陛下失望,此生为晋国之崛起而奋斗,当是我辈晋国有志之士的目标,见证我晋国的崛起,此生,无憾矣……”
这一刻,是震撼性的,亦如去年晋国新立,新土地政策颁布,学校政策的颁布,再次在晋国国内引起大波澜,不过却是一面叫好之声,尤其是一些文人士子,有志之士,在这一刻更是欣喜若狂,去年科举制只举行一段时间就取消了,虽然晋国时局越来越好,但是他们依旧当心,今后没有了科举制,他们在无出路,但是毫无疑问,这一次彻底解决了,而且比以前的科举制度更完善。
兴办教育事业,如果真的算起来,宁采臣并不算是开先河,在一百年前,秦始皇也做过,不过和宁采臣不同,秦始皇是天下布武,铸造武策,不过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秦始皇只尊武道,而且也没有办什么学校,说起来也还是存在本质区别。
朝廷的动作很快,整个大机器运转起来,仅仅不到十天的时间,兴办学校的消息传遍整个晋国,这是突破性的大事情,开古之先河,不过大多都是一片叫好之声,水往低处流,人望高处爬,谁不想出人头地,宁采臣此举毫无疑问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陛下此举,是给了我们所有晋国人开了一条通天大道啊……”晋国,三川郡,白云城,一处酒楼中,一个身穿青衣的青年道,他叫王子文,在他旁边还有两人,一身白衣的李钊,一身蓝衣的杜少纯,三人都是三川郡的学子。
“创办学校,教务育人,开古之先河,陛下是真心为我晋国百姓啊。”李钊感叹道。
“生在乱世,或许是我辈之人不幸,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但生在晋国,却是我杜少纯一生最大的幸事。”蓝衣的杜少纯道。
“我打算去入学,陛下一心为我等,身为晋国子民,我王子文岂可让陛下失望,不知李兄和杜兄什么想法。”王子文看向两人。
“自然同往……”李钊道。
“固所愿也,不敢辞而……”杜少纯道。
“为我晋国之崛起而读书,此生,必将将投身我晋国建设事业之中,纵死,亦无憾矣!”
“可惜了,告示上说学校暂时只开在一些县城,中学还要到大城市里面。”
“这也是没有办法,朝廷此举也是立足我晋国国情,现在虽然很多人衣食无忧,但是上学的学费却是负担不起,凡事不可超值过急,不要着急,我晋国才建立第一年,就有如此盛况,在等两年,三年,我晋国又是何等变化,到时候,学校也将更加普及,我晋国子民,必将人人能上学,人人如龙……”
“此生能见证我晋国崛起,无憾矣。”
外界不能平静,兴办学校的消息在晋国引发大波澜,各地议论,无论是文人士子,还是平明百姓,都一路纷纷,同一时间,各地的官员也行动起来,选址,建造学校,各县城建造教学,大城市建造中学,相对整个晋国而言,这些学校真的很少,但是也没有办法,现在晋国的情况如此,学费已经按照朝廷的预算降到最低,但是能上学的人现在真不多,只能暂时先建造这么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变动……
“办学校,宁进之又要干什么?”
“王权之道最主要的是掌控,办学校,宁采臣这是在自掘坟墓,他想成为下一个嬴政吗?”
与此同时,外界,晋国的情况也被传了出去,锦衣卫在他国安插了探子,自然的,他国也会在晋国有探子,而且新办学校弄出的动静很大,晋国皆知,自然也不可能满得住,不过对此,外界也是态度各异,有人惊疑,有人感叹,有人深思,也有人冷笑。
不过这一切,宁采臣不会理会,晋国也不会理会,脑袋在人家头上,你总不能左右人家的想法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