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宁采臣-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草原也罢,他们只会知道自己是晋人,而不知道草原、月氏、南蛮……”
  宁采臣目光明亮,对于这些外族,他没有什么斩尽杀绝的想法,他不是嗜杀的人,也不是一个强烈的名族主义者,但是他绝对是个霸权主义者,这些外族可以不杀,但是必须遵循他的规则,文化奴役势在必行,他要将这些外族同化掉,索性,无论是南蛮也好,草原、月氏也罢,都是黄皮肤,差别并不大,如果是像什么黑人,白人之内的,他就要从新考虑了。
  “不过现在天下一统,对待草原、南蛮、月氏不适合向解决当初的高丽那样,我们倒是可以找些借口,比如文化融合,取其精华,融合这些外族得而精华有用文化,那些没用的文化全部舍弃销毁,助于文化传承,过几天,我在和草原、月氏、南蛮的人谈一谈……”
  宁采臣再次开口,他话说的委婉,但是众人哪里还不知道宁采臣的目的,说是文化融合,取其精华,但是真的到了文化融合的时候,这些外族的精华有多少,这就难说了,多半是直接断层,当初统治高丽的时候,宁采臣就推行了文化奴役。
  “对了,过几天把王庆之招回来吧,这种文化融合的事情交给他去办,他很不错,有经验。”
  宁采臣又是眼睛一亮,想到了王庆之,在场众人却是忍不住眼皮一跳,王庆之,这可是个狠人,虽说是一个文人,但是手段绝对让无数人头皮发麻,简直无情,当初统治高丽,就是王庆之过去管理的,为了推行文化奴役,直接下令焚烧了高丽所有书册奠基,死的人也不少,足足十多万高丽人人头落地,这简直与当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的一比。
  对于王庆之,宁采臣也见过两面,对这个人,他是很看好的,虽然是文人,但是手段绝对没话说,虽说当初在高丽做事血腥了一点,但是他很欣赏,所谓乱世用重典,这不,现在的韩郡被王庆之弄的井井有条,最主要的是,现在的韩郡大多地方都是推行神州的文化,这是个好的现象。
  “不错,就是他了,王庆之,这家伙很不错。”
  想了想,宁采臣直接拍板道,他觉得促进神州和草原、月氏、南蛮这些外族的文化融合,没有人比王庆之更适合了,这家伙的手段和作风,很对他胃口,旁边,诸葛亮、陈宫等人一阵无语,王庆之他们也知道,这家伙虽然外表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但是绝对是一尊杀神,让他去弄南蛮、月氏、草原等地的文化融合问题,以这家伙的风格,弄不好又是一场血流成河,恐怕比当初的高丽好不到哪里去。
  “这个,王庆之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杀气似乎重了些,现在天下刚定,如果造成太多杀戮,是不是……”
  傅天仇开口,他觉得让王庆之去做这事情有些不靠谱,这家伙的能力他绝不怀疑,但是奈何文人的外表下隐藏了一课比武将还重的杀戮之心,让这家伙处理草原、南蛮、月氏等外族的文化问题,可以预料,又是一场杀戮即将上演,除非南蛮、月氏、草原等人没有人阻拦,但是这可能吗,毕竟这可是行断绝他们文化的事情。
  “杀戮就杀戮吧,真正的杀戮还没有开始呢,多一些杀戮,少一些杀戮,有什么区别,索性下一次重手,就像当初的韩郡一样,所有的事情一起解决了,省的以后麻烦……”宁采臣却是不以为意,一笑道:“自古关中多世家门阀,权势滔天,称霸一方,你以为,等我晋国的政策推行到这些地方,这些关中的世家都会老老实实的就范吗?”
  就范,自然不可能,关中中原地区,门阀世家多如牛毛,根深蒂固,一些历史悠久的家族早已存在千年,就说一点,晋国的新土地政策,恐怕就会第一时间激起这些家族的强力反对,利益这东西,往往最能让人迷失本心,就好比当初晋国初立,全力推行新土地政策的时候,回收那些大家族的土地,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更何况这些关中世家,相比起当初晋国的那些世家,关中的世家更多,而且历史更加悠久,势力底蕴更加强大,这些世家也将自己的利益看的比什么都中,可以预见,随着晋国各项政策推行,尤其是新土地政策回收各大家族土地分发给百姓这一点,这些关中世家绝对会大力反对,哪怕是宁采臣实力冠绝天下,但是这天下间,为了利益,从来不缺少有挺而走险的人。
  傅天仇不说话了,这一刻,他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的情况,随着晋国法律的推行,在中原地区,绝对会刺激到那些世家,迎来激烈的反对,而激烈反对的后果,傅天仇看向宁采臣,心里叹息,他已经预感到了一场杀戮,以宁采臣的铁血手段,他毫不怀疑,只要有人敢跳出来,宁采臣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挥下屠刀。
  “乱世用重典,自古盛世,哪一个不是用鲜血铺就!”
  这时候,卫庄开口了,一句话,就让在场很多人心头一跳,果然,卫庄就是卫庄,一出口就是鲜血淋淋,要用鲜血来铺就盛世,这种话估计也就是这家伙说得出来。
  “就这样决定了吧,草原、月氏、南蛮等外族的文化融合问题,交给王庆之,算起来,这也属于教育一块,老师,我看,就吧王庆之安排进教育部。”宁采臣看向纪原。
  “如此甚好。”
  纪原到是点了点头,没有什么过多的反应,不过很多大臣都是心理有些无语,总觉得王庆之这家伙加入教育部有些维和,在他们想来,教育部应该是充满祥和的地方,但是王庆之这家伙,杀戮之心强的有些过分。
  “另外,其他各地的治理问题,也尽快处理起来,将我晋国的政策推行下去。”宁采臣又看向诸葛亮、范增等人:“我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恢复各地的混乱状态,各地的官员和治理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还有各种政策的推行。”
  “若是有不安分的,全部杀了!”
  最后一句话,从宁采臣口中说出,让在场众人都是心头一跳。
  “子房、重言,军队方面,就交给你们,整编的事情也尽快提上日程。”
  “我希望今年之内,我晋国四十九郡都能稳定下来,无论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文化,这也算是一个短期目标吧。”
  “教育方面,各地看情况开办学校吧,经济方面,先把中央银行办起来,另外,把商业也发展起来。”
  “另外,朕打算建立一所特殊的学校式机构——稷下学宫!”


第709章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听到这四个名字,在场的众人都是神色微震,诸葛亮、张良、韩信、卫庄、纪原、蔡邕等熟知历史的人更是在这一刻额眼中露出微妙的变化,因为稷下学宫算起来,并不是宁采臣第一个提出来的,早在千年之前的战国时期,齐国就已经创立了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于千年之前,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田齐桓公,齐宣王之时,在稷下扩置学宫,招致天下名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百家之学,会集于此,自由讲学、着书论道,百家汇聚,坐而论道,一度成为一大盛世,毫不客气的说,当年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很大的原因都是稷下学宫的推动,后来随着齐国覆灭,稷下学宫也随之消失,但是在史册上,稷下学宫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汇聚百家于此,就这一点,稷下学宫就足够铭记史册。
  “如果朕没记错,当年战国时期的齐国,稷下学宫就存在了吧。”
  宁采臣道,这个时代稷下学宫的创立倒是与上一世地球的稷下学宫创立没有多大分别,都是战国时期齐国创建,当然,两者也不能相提并论,上一世地球战国时期齐国创立的稷下学宫,大多是思想学问的辩论,但是这一世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已经不仅仅是学术的论辩,更多的是修行之法的道之论策。
  所谓大道三千,在修行路上,虽然总体上可归结为文、武、道三种体系,但是细分下来,很多东西都不可一概而论,比如武者,在近古之前,就有追求体魄极致的体修,坚信肉身才是生灵的一切,肉体练到极致,自可打破一切,亘古永存;至于修士的细分下来就更多了,比如诸葛亮和陈宫是命修,而有些修士擅长阵法,还有当初的蜀山,全部以剑修为主,所谓百家,很多也是因为修炼分支的不同而形成,比如儒家,大多以文人为主,修文气,还有道家,以修士为主,还有阴阳家,兵家、墨家等、阴阳家同样是修士,但是在修行一途上,却自成一家,当年阴阳家的阴阳术诡异莫测,却又阴毒狠辣,让无数势力忌惮,兵家武者为主,不过这是思想上的分歧,墨家则是注重机关术……
  可以说,百家都是文人、武者、修士形成,但是却又自成一脉,各有分别,比如阴阳家的阴阳术,墨家的机关术,都是各家鲜明的标识。
  战国末年,百家争鸣,毫无疑问,那个时期是百家的巅峰时期,左右天下局势,就是各大诸侯都拼命拉拢诸子百家,直到战国末年,秦朝先有杀神白起崛起,南征北战,攻克无数,让秦朝一举崛起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存在,再到后来嬴政横空出世,以武力镇压乾坤,一统山河!
  秦朝统一,也让诸子百家由辉煌走向衰败,尤其是百家之乱一战后,诸子百家近乎销声匿迹,哪怕是张良、韩信等百家之人,都不再以百家自称。
  “陛下的意思,是要重建稷下学宫。”诸葛亮开口,众人都看着宁采臣。
  “一百年前,百家之乱致使秦朝覆灭,前车之鉴,还望陛下慎重。”陈宫站出来道,虽然没有明言反驳宁采臣,但是意思已经在这里了,当年秦朝因为百家之乱而分离崩兮,他不认为这个时候重建稷下学宫是好的选择。
  “请陛下三思。”
  纪原、纪原、萧藤、唐仁镜、傅天仇等人都站了出来,显然,他们也不放心,当年秦朝的百家之乱是前车之鉴,让他们不能放心。
  “世界上没有毫无缘由的事情。”宁采臣却是摆了摆手,对于陈宫等人的担心不怎么认同:“当年百家之乱,虽然因百家而起,但其中的原因未尝没有嬴政自己的原因,而且,这背后,真正推动百家之乱的人是宗门……”
  站在后时代评论历史,自然看的更清楚,当年百家之乱,归根结底,一个是因为嬴政和百家之间矛盾慢慢堆积,而嬴政也是直接霸道的对百家下达了诛杀令,百家出于自保,自然奋起反抗,当然,最主要的是昆仑等宗门在后面的推波助澜,而且当年嬴政的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宗门动用了极道神兵,否则,以嬴政的实力,哪怕仅仅是肉身成为半帝,也足够镇压一切敌。
  有因必有果,归根结底,百家之乱的形成,秦朝的覆灭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百家也只不过其中的一部分原因罢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世界上从来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万事皆由因果,我们不能将一件事情归结到一方身上,百家之乱,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站在百家的地位上,他们反抗嬴政的诛杀令并没有什么过错,而且,今时不同往日,我晋国要发展,就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个势力的事情,而是我晋国所有人一起努力,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儒家、道教、兵家、阴阳家、墨家、农家、纵横家,每一脉或许都有他们的不足,但也有他们出色的地方,若是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汇聚起来,扬长避短,将好的东西提取出来,用于发展晋国,将不好的东西舍弃,比如墨家的机关术,阴阳家的阴阳术,药家的炼丹术,道家的阵法、农家的农业造诣,医家的医术这些都是很好的东西……”
  “未来,我晋国的发展要越来越好,这些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把他留下来……”
  “稷下学宫,不仅仅是百家,而是我整个晋国有志之士坐而论道的地方,汇聚众家之长,造福天下!”
  “我晋国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于一个人,而是我所有晋人的努力,百家,也是我晋国之人,百家并无错,错的一些选择。”
  “稷下学宫,旨在造福我晋国,只要有利于我晋国发展,对于任何人,任何事,我们都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坐而论道,多加交流,我们才能走的更远,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修行,我晋国也是如此,要想发展的更好,就需要更多的人努力。”
  说到这里,宁采臣不再开口,而是看向众人,他发现,陈宫、纪原、唐仁镜、傅天仇等人都沉默了,眼神明灭不定,现在在做着思想斗争,足足沉吟的好半晌,陈宫率先拱手向宁采臣行礼道——
  “陛下教训的是,是臣目光短浅了,一人计短,多人计长,我晋国的发展,确实需要更多的人。”
  “陛下圣明……”
  纪铉、唐仁镜、纪原、傅天仇等人也纷纷出口。
  “微臣,谢过陛下!”
  张良、韩信两人拱手深深的向宁采臣行了一礼,眼中露出感激之色,在场众人看着两人,眼中都露出了然的神色,张良和韩信出自百家并不是什么秘密,其中张良出自儒家,韩信出自兵家,不过一直以来,百家之乱后,两人都没有以百家之称,并不是两人不想,而是百家之乱后,百家匿迹,而且名声也不好,天下之人视百家为祸乱之根源,他们哪怕有心复兴百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没想到,这个时候宁采臣打算重建稷下学宫,恢复百家。
  这一刻,张良和韩信两人不由得对宁采臣再次多了几分感激。
  “陛下有此心胸,真乃天下之福也。”
  范增开口,心里对宁采臣也多了几分钦佩,宁采臣在为人上让很多人病垢太过强硬冷血,但是论心胸,他却很佩服宁采臣,而且就是在为人上,他心里也是极度欣赏宁采臣,一个铁血有手段,有野心的君王,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王者。
  卫庄在旁边没有说话,不过闪烁的眼神中无不显示对于稷下学宫,他也有些意动,因为算起来,他也是百家之人,出自鬼谷纵横一脉。
  “子房,重言,联系百家之事,就交给你们了,我想,应该没问题吧。”宁采臣看向张良和韩信道,两人都是百家之人,虽然这些年两人都没有以百家之人自居,但是他相信,两人绝对有能力联系到百家的人。
  “诺!”
  两人应道。
  “童先生,你既然无心仕途,到时候,稷下学宫创立,不如童先生就去里面吧,我想童先生应该会喜欢的。”
  宁采臣又看向童渊,童渊是一尊巨头强者,但是宁采臣一直没有册封,一个是宁采臣真的不知道童渊适合什么位置,童渊虽然有实力,而且是赵云的师傅,但是在政治上也好,武略上也好,童渊似乎都不怎么出色,而且童渊自己也表示过无心这些,现在想来,唯有稷下学宫最适合了,宁采臣建立稷下学宫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一个就是招揽天下名士,造福天下,另一个就是招揽天下强者……
  “谢陛下!”
  童渊抱拳道,没有推辞,而且在他心里,对于稷下学宫也有几分期待,尤其是宁采臣那具坐而论道,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已经是巨头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想进一步都难如登天,闭门造车只是下下策,如果能和更多同等级的强者论道一番,对自己绝对是最好不过,或许能受到启发也说不定。
  “如此,那就这么说定了吧!”


第710章 中原四大家族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治理好江山更难,这并非夸大其实,就比如现在的晋国,以宁采臣的实力,足够正镇压一切敌,天下一统,各方臣服,也不过顷刻之间,但是真正治理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天下划分四十九郡,除了晋国原来的五郡,其他十四十四个郡,都是原先的楚国、齐国、韩国、赵国等原先神州等国家疆域和南蛮、月氏、草原等外族地域共同组成,神州之内历经多年战乱,诸侯割据,除了晋国五郡,其他的齐国、赵国等地都是一团糟,时态动荡,草寇横生,这些地方治理起来真不是容易的事情,外族也好不到哪里去,南蛮、月氏、草原等地虽然没有经历过神州这样的多年战乱,但是要想他们融入神州,这个梗也不好弄,地域之隔,种族之分,哪怕这些外族已经投降了,但是真的治理起来不见得就比神州的其他国家容易,而且这些地方本来就比神州贫穷,虽然没有经历战乱,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随后的时间,宁采臣陷入忙碌之中,天下一统,百废待兴,虽然具体的事情有诸葛亮、张良、范增、陈宫等人去完成,但是大体方向已久需要他把我,很多事情也需要他来规划安排,而且虽然如今表面上天下归晋,但是暗地里肯定还有一些不稳定因素,不说其他,就说晋国的政策推行出去,他敢保证,中原的那些世家恐怕就会第一时间受到刺激。
  对于这些世家的尿性宁采臣太清楚不过了,将自家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此挺而走险甚至暗中和他作对绝对做得出来,就像当初晋国建立,那些世家联合起来抵制新土地政策,希望给他施压让他妥协一样,可以预见,等到晋国的政策推行出去,这些中原的世家肯定会坐不住。
  “我倒要看看,这次有哪些不长眼睛的人?”
  嘴角露出若有若无的笑意,说实在,对于那些中原世家,宁采臣并没有放在心上,并不担心这些人和他作对,相反的,他反而希望这些人跳出来,越多越好,他也省得麻烦,将这些人一举解决了,套用卫庄的话,哪个盛世不是用鲜血铸就的,开国之初,总需要一些人的鲜血来铺就,一个原因是杀鸡敬猴,另一个原因则是一次性解决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陛下,卫候送来的信笺……”
  小李子从门外走进来,拿着一本薄薄的用线装订的书册,递到宁采臣面前。
  “哦,这就来了吗,锦衣卫的效率不错嘛?”宁采成眉头一挑,接过书册,不厚,三十几章,翻开第一页,置顶的第一行大字就写着“太原李家”四个大字!
  “太原李家,家主李淳,一流武道神通;李神通,李淳之子,两个月前渡过天地灾劫,成为武道神通强者,这个李家看来实力还不错嘛?”
  宁采臣嘴角微扬,继续看了下去——
  “蜀中王家,家主王越,一流元神大修士,长子王腾,半步元神大修士,随时可能度天地灾劫……”
  “江南沈家,呵,家主还是个女子,沈碧君,二流武道神通强者,父亲沈浪,生前为一流武道神通强者,于三十年前消失……有趣,沈碧君,怎么没有连城璧。”
  “岭南宋家,刀王宋清,还是个老熟人啊!”
  看着手上的卫庄弄来的情报,宁采臣不由得笑了,这上面全是中原各大世家的信息资料,其中太原李家、蜀中王家、江南沈家、岭南宋家并称为中原四大家族,族中都有武道神通这个层次的高手坐镇,四大家族中又以李家和王家最为古老,都是存在千年以上的世家。
  宋家则是近几十年来崛起的家族,在刀王宋清的带领下走向巅峰,刀王宋清突破武道神通境界,宋家地位也水涨船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中原四大家族之一,不过比起李家和王家地位又差了一点,沈家也算得上老牌世家,论历史,比李家和王家还要久远,沈家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周朝末年,传闻中,沈家的先祖还是当时周朝的大官,随后的历史变迁,沈家也起起伏伏,有过兴盛,有过衰落,总的来说在江南一带都很有名气,不过沈家真正崛起,成为中原四大世家还是因为沈浪的崛起,五十多年前,沈浪横空出世,一人一剑纵横江湖少有敌手,三十岁之时成为武道神通境界的高手,而且还是一跃成为一流的武道神通高手,沈家也因为沈浪地位水涨船高,一跃成为天下有名的世家,不过随后又过了二十多年,沈浪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消失了,现在的沈家家主为沈璧君,沈浪之女,一个女子,但是修为也有武道神通的境界。
  宁采臣脸上不由得多了几分戏谑的笑意,沈碧君,沈浪,这让他想到了上一世的一部电视剧,就是不知道这算不算乱入,而这个刀王宋清,算起来,他也见过,上次出海屠龙,对方还对他有意示好过,不过后来随着普度等人的出现,他陷入危局,宋清也随之逃离……
  “中原世家,确实不是昔日一个小小的梁国可比的。”
  一直以来,神州中原地区地广物博,被誉人杰地灵,而像函谷关外的梁国,也就是现在的楚国和玉门关外的魏国等地则被称为关外之地,一直被中原认为贫瘠之地,而一些大世家、大豪族大都定居中原,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就拿中原四大世家,每一个家族中都有武道神通的强者坐镇,这样的实力,如果放在当初的梁国,已经足够和朝廷平起平坐甚至颠覆朝廷,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中原世家的实力确实不是当初梁国的那些世家可以比的。
  “这些世家再厉害,在陛下面前,难道还能蹦跶不成。”
  小李子在旁边开口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