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大帝-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熙不置可否的没有说话,过了许久之后才道:“这件事你去办吧,去通知驻在京城的罗刹使者。”
“喳。”
………………………………………………………………………………………………………………………………………………
转眼又是入冬了,南京城繁华更甚,春节将至,许多工厂已放了长假,街面上,到处都是采办货物的人潮,如今生活比之从前好了,就是一个身无一技之长的青年在工厂也有二两银子的收入,而大规模的生产又让货物的价格抬低,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比之从前更甚,因此,今年的春节格外热闹。
宣武门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车队,守门的兵卒正要例行上前盘查,却看到车尾处悬挂着东洋水师的旗帜,于是便止住了脚步,站在城洞两侧向车辆行礼,驾车的车夫明显是个军人,点了点头,算是回礼,接着赶了马车扬长而去。
车厢内,李光地拉开了帘子,看着城外的景象,七八年前,他从泉州赶往北京,路经过南京城的,因此对这里有些印象,可是现在看来,从前的那个南京城早已面目全非,各种数层高的高楼拔地而起,纵是寒风刺骨的天气,街上仍是熙熙攘攘,叫卖之声络绎不绝,就连寻常百姓,也是穿着各种花布的布祅抵御寒风,由于身处闹市,车辆走的极慢,走两步停上三步,正在马车停下的空荡,已有个报童到了马车的辘旁,朝着露出车帘来的李光地喊:“先生,金陵邸报看不看?皇上今日早朝新下的旨意,拟在松江府上海新城附近修建三条驰道,各通往杭州、苏州、南京三府,并拨下扶助款一百二十万两接济各地贫民,由衙门采购年货予贫民过年。
”
李光地觉得稀奇,到了这里,虽然是寒冬三月,心里总是暖暖的,在北京城里,永远都是主子与奴才,走到哪里都是请安问好的声音,可是在这里,就算是一个报童,也没有那种阿谀讨好的笑容,他吩咐车夫停车,对那报童道:“那一份金陵邸报来。”
那报童有了生意,自然欢天喜地的抽出一张邸报交自车帘处交在李光地手里,李光地正要掏钱,却突然想起来时一直都是东洋水师招待,身无分文,正要抱歉的将邸报送回去,车辕上的车夫已掏出一个铜板来交在报童手里。
李光地对车夫笑了笑,合上了帘子,摊开邸报便看了起来。
……………………………………………………………………………………………………………………………………………………
李光地安排什么职位的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四百四十六章:民不可愚
陵邸报是南京城本地的报纸,其中以奇闻异事,以息为多,当然,若是内廷出了中旨,也是会纳入头版的,李光地从前也是接触过邸报的,只是那是清廷内部的玩意,只有各府各道的衙门分,寻常人别说买,连看也是触犯律令的,同样是一张纸,但这份金陵邸报的内容就丰富多了,有衙门最新的公示,有商业资讯,有某某大街生的八卦事件,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等李光地略略看完,车子也停了下来,不待车夫呼唤,李光地已下了马车,这里是兵部衙门,按规矩,他和后面车辆的施琅是一起来兵部报道的。
二人并肩入了兵部,坐堂的堂官检验了他们的勘合,不由得抬头望了李光地和施琅一眼:“你们就是李光地和施琅?”
李光地连忙拱手道:“正是。”
堂官将勘合丢到案上:“现在不能给你们委派职务,内廷传来了信,让你们先入宫觐见。”
李光地与施琅一头,与那堂官闲聊了几句,便匆匆告辞,又上了马车,往皇城方向前去。……………………………………………………………………………………………………………………………………
“臣李光地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施琅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朱骏近来精神还算好,欧洲的使节又来了一趟,传来的消息不是很好,奥斯曼人又败了一仗,损失惨重,而英、法、西班牙三国也在海战中失利,还好主力舰队仍然保存着,倒还有负隅顽抗的实力,这样的结果反而导致了各国对大明军火的需求更加大了,打不赢还能怎样?只能买呗,如今各国地造船业和军火制造业急剧萎缩,逐渐对大明越来越依赖起来,到了这个份上,打不赢也是要打的,为了战争,各国耗尽了全部的国力参加这场博弈,一旦失败,战胜国要想得回自己战争中的损失,那么必将对战败国进行最残酷的洗劫和掠夺,这一点,所有国家的贵族都十分明白,因此,不管如何,战争必须打下去,这不是以往那样以争霸为主的战争,而是维系民族存亡的决战。
朱骏又捞了一笔银子,大明各地船坞又有了生意,至于欧洲的战事是胜是败,对于朱骏来说都不重要。
“你们就是李光地和施琅?”朱骏打量了二人一眼。淡然地抚弄着御案。对于这两个历史中康熙朝地重要人物。朱骏眼看着他们穿着大明地官服显然觉得无所适从:“这一次天津之战。你们辛苦了。朕也多亏了你们。否则哪有这么容易成功。
”
“皇上谬赞了。微臣愧不敢当。”李光地拱手躬身又是一礼。
“能为大明效力。施琅绝不敢当辛苦二字。”
朱骏笃定了心情。沉静下来。坐在銮椅上想了想道:“《网 。cn》北地你们是清楚地。今后施琅便敕为海水师游击吧。天津一战缴获地水师船只全部调在你地麾下。专职负责在满清各省登陆袭扰。至于李光地嘛。暂时便做天津知府。负责天津防务。如何?”
二人自然唯唯称是。李光地道:“皇上。臣在来地路上看到了一份新奇地事物。这东西名叫邸报。微臣以为。此物乃千年未有之物。利弊兼有。只是有一天却让微臣不解。”
不得不说,此时的李光地还是单纯地,没有旧吏的谨慎习气,想到什么说什么。
“但说无妨吧。”
“皇上,开禁百姓通过邸报似有不妥,圣人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后历朝以来,都奉此为国策,皇上开禁,纵然是行太宗开明之举,可是若是有心人利用,难免会种下祸端。”
朱骏笑了起来,这些年来他被那些书呆子逼得倒是看了一些圣人之书,在他原来的思想之中,所谓的圣人之言多半是愚民地玩意,可是翻遍了整部论语,这才知道其实事实并非这样,不是孔子有意去让人愚民,而是后世的读书人为了迎合统治故意篡改了经义而已。
“李爱卿的书恐怕是读岔了吧,《论语伯第八》中记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今已被翰林院重新诠释了,从前的的释解不知误导了多少读书人,正确地读法应当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是。”
事实上“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这句话,有两种句读法,意思截然相反:其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
其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地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后的意思则恰恰相反人民,可以按照我们地意思去做,但是不可以,让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点缀之后,其意思便完全不同,朱骏也相信,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地大教育家,不是吃官饭的文人,后才是他老人家的本意。
朱骏多年来与官员们的斗争,已经让他的经验极为丰富起来,反儒是不成的,这会将整个官僚集团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他朱骏没有一百只手,也没有一万颗脑袋,制定的政策还需要他们执行贯彻,朱骏当然不会去挑动官僚集团的最后一根逆鳞,既然如此,朱骏要施行思想改革,自然也只能走弯曲路线,打着儒家反儒家,当年孔圣人他老人家没有明标点字符,因此后世对论语的诠释的极多,一句话可以得出好几种意思,因此才衍生出了各种儒家派别,朱骏就是从这里入手,打着修书的名义,召集一帮子翰林院文痞专门对论语进行篡改,当然,篡改的不是论语的内容,只是诠释而已。
这样一来,先可堵住那些官僚集团的嘴,哥们也是尊孔的,看到城中央广场的那个巨大的铜质雕像没有?大圣人每日香火不断呢,其次,也可减轻改革的阻力,减少士子们对改革的抗拒,使人更容易接受心学。一旦新学通过广泛教育的方式让千千万万的人接受,那么百年之后,就算朱骏的子孙想要玩闭关锁国或是士农工商那一套也玩不转了,工业革命一旦开启,再辅以思想上的保证,绝对不是几个人几个集团所能阻挡的。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那样,一批思想家被火烧死了,可是仍有一批思想家没有烧死,他们表面上是神学院的学,是上帝的信徒,却不断的在用各种方式质上帝的存在,这才使得文艺复兴更加灿烂。
李光地脸色一沉,立在大殿的中央思索起来,而施琅显然对这些话一知半解,只能讪讪的站在一边。
朱骏已开口解释了:“当年满人入关,人口不过百万,而我汉人则有一万万计,以百万之寡,敌万万之众,原本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可是偏偏满人以弱胜强,轻而易举的夺得了天下,这是为什么?”
李光地并不是傻子,已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接口道:“就是因为民不知所以然的缘故?皇上,臣似乎明白了一些,皇上的意思是,若是百姓们能知道国家兴亡,知道天下大义,自然会奋起抵抗,也不至于多数人麻木不仁,原本以为不关己事,只求芶安,最后反而让满人的铁蹄能够横扫天下,万民悬于水火,妻离子散,处处皆是披麻哀号之声?”
朱骏点了点头,人民是引导的,利用舆论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取向才是后世国家通用的方法,而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方法早该被淘汰了。
李光地又想了想,新的观念与传统的思想交杂在一起,让他很难以消化,虽然皇上说的有道理,可是从前固有的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明白的,这个时候,却听到有太监慌忙来报:“皇上,宫外有人求见。”
朱骏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有人要见也不需这么慌张,这个小太监胆子也忒大了些,他正要火,小太监上气不接下气的喘了口气,又说话了:“是山东孔家,听说是逃难到了江南,已知会了礼部,各部的官员蜂拥而出,都在宫外争看衍圣公的风采,如今整个玄武门堵得水泄不通……”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当时平帝为了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侯。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后代一直沿袭这个封号,因为孔子的家乡在山东曲阜,因此除衍圣公之外,世袭的孔家门人又兼任曲阜县令,数千年来,从未间断。……………………………………………………………………………………………………………………………………………………
嗯,今天这章可能有点闷,正在构思好的情节,感谢一直追订的朋友,是你们给了小弟码字的动力,让小弟今天去街上买了一台彩电。
第一第四百四十七章:两个衍圣公
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自独尊儒术以来书人几乎都是孔家的门生,孔圣人的名声甚至超过了秦皇汉武,因此,所谓衍圣便是“大衍神圣”之意。正因为孔子、孔圣“大衍”的“大道、神圣、真一、传统”,孔圣人的存在足以让整个华夏君王在其面前暗淡无光、黯然失色。
因此,孔家子孙世代接受历朝君王的厚遇,往往在军阀割据时期,孔家甚至代表了失传玉玺的作用,一旦他们站到了哪一边,那么不管这个军阀如何不堪,都被披上了神圣、王道的光环。
衍圣公这个天下仅有的敕封又分为南宗北宗,当年宋高宗赵构因受金兵进犯所迫,举朝南迁。此时在山东已被御封“衍圣公”的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及其部分孔氏族人,也一起携带了那对“孔家传世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随后南渡至浙江衢州落脚。次年,高宗又御准孔端友等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在此生息。而未随驾南迁的,则仍留在山东曲阜。至此孔氏后裔,便形成了南北二宗。
绍兴二年,孔袭封为衍圣公。暂时留居在州的孔子世家决定定居在衢州。他们多次请求在州建立家庙,到了绍兴六年宋高宗赵构“诏权衢州州学为家庙”。从此时起,孔氏宗子一脉就在州生息。起初,家庙“时尚草创,即为家庙,酌田供礼,未有定数”。
这年,宋高宗颁赐铜印,赐田五顷,以供族人祀祭。孔氏南迁才逐渐安定下来。从宋高宗到以后的四代皇帝,都遵从了宋高宗地这一旨意,直到宋理宗宝元年才准许州知州孙子秀之请,拨款三十六万,兴建了第一座孔氏衢州家庙,以州州学权代孔氏衢州家庙的局面,才告结束。州官孙子秀也因建孔氏州家庙,而升为太常丞。
到了南宋王朝末期,形势生了根本变化,宋理宗端平元年,蒙古灭了金王朝。按照蒙古与南宋订立的协议,灭了金之后,南宋王朝即可收复失地、回汴京。然而,蒙古却违了约。南宋不光没有收复中原,反而失去更多的疆土。在州定居的孔子世家,再也不可能回到山东去了。宋理宗于宝元年,以现实的态度,准州知州孙子秀之请,在衢州为孔子世家,兴建家庙。
元朝建立后,至孔氏五十三代孙时,元世祖欲统一孔氏二宗,让南宗仍回归山东。而南宗五十三代孙却申奏朝廷,意谓已有五代祖先在衢,舍之不忍,并愿将世袭之“衍圣公”封号让于北宗孔氏族弟承袭。自此,南宗失其爵位,社会地位日衰,后曾一度沦为平民。直至五十九代孙时,才又被朝廷册封为“五经博士”爵号,子孙世袭。然而因其衰落了几个朝代,加之衢州地处浙南,乃历代兵家争夺要地,南宗孔庙屡遭浩劫,远不如北宗山东曲阜孔府孔庙保存完好。故人们至今只以北宗曲阜的孔氏家族为正宗。
因此,此时南渡的衍圣公共有两个,一个是北宗的孔兴、一个是南宗的孔兴,清军入关之后,将南宗地家主也一并迁往了曲阜,这两兄弟原本在家里教导子弟,坐享尊荣,不问外事地,可是山东瘟疫流行之后,巡抚杨文定听从康熙旨意,下令驱逐疫民,曲阜县也是山东境内,疫民甚重,作为孔家后人,两兄弟从小家教森严,他们所要做的,自然是维护祖先的清誉,因此广设粥棚,潜出孔门子弟一道上阵,为疫民看症,在这个世代,读书人多多少少都懂些医理的,因此也救活了不少人,可是这个时候,杨文定却来了。
对于曲阜孔家,杨文定再大的胆子也是不敢放肆地,但是上头交代下来的任务不能不完成,因此乖乖下了拜帖,末尾还加了个学生杨文定敬上,可是左等右等,孔家硬是没有搭理,杨文定淡定地吸了几个口气,又奉上了名帖,这一次又加了几分恭敬,可孔家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仍是没有一点回应。没有办法了,杨文定只能不请自去,刚刚到了门口,却给人拦住了,拦住他的正是南宗衍圣公孔兴,孔兴指着杨文定便是破口大骂,更扬言杨文定不是儒家子弟,倒行逆施,要开革他的功名。
孔家虽有开革功名之权,但是对于杨文定这种封疆大吏来说,最受不得的是孔兴的侮辱,这件事若是传了出去,他杨文定还好意思出来见人吗?当下,杨文定并没有作,只是讪讪告辞,回到济南之后,立即下签押,令人强行入曲阜驱人,反正这是皇上的旨意,他也不怕生事。几日之后,如狼似虎地差役和绿营兵冲入曲阜,开始一个村一个村的放火,驱逐疫民。
而孔家两个
被这样地暴行惊呆了。他们从小家教森严。所学地(子。圣人地那一套。哪里看过这样地事。两个人心灰意冷。只能坐在家中听着高墙之外地号哭。
又过了几个月。一支刘国轩带领地明军突然闯入山东海丰县。杨文定自然忘却了这一档子事。他办差得利。还得了皇上地赏赐。因此便辅助京城来地满洲中军营开始组织进剿海丰地明军。谁知道杨文定亲属地抚标营突然反了。不但放跑了明军。还突然杀回了济南。一时间防禁并不森严地济南城被抚标营杀了进去。杨文定逃跑。这支抚标营在接了家眷之后。知道这里四周都是敌人。也不敢在济南久待。立即折返回海丰与那里地明军会合。一道从海路逃亡江南。
济南城陷落。巡抚杨文定逃窜。使得整个山东大乱。榆园军也不是吃素地。立即乘势而起。攻占州县。逐渐与明军开始沿海地明军开始会合。而满人也迅速从京城派来了八旗前来进剿。一时间。形势乱成了一团。趁着这个功夫。山东大批百姓开始出现了逃亡。借着明军接人地战舰前往江南。孔兴、孔兴两个堂兄弟也开始商议起来。孔兴力主南迁。而孔兴则希望保持现状。毕竟曲阜才是孔家子弟地根基所在。不管如何。总是不能走地。
一番争辩无果之后。孔兴便决定自行其事。宣布南宗孔门全部南迁。毕竟南宗地家业在江南也有不少。因此立即得到了家中各房地同意。而北宗地子弟也踟蹰起来。毕竟大家都是姓孔地。说句不好听地话。若是满人知道南宗地人逃了。哪里会分什么南北宗。恐怕只道是孔府地人要叛逃呢。说不定留在这里地北宗子弟都要遭殃。这就是传说中地殃及鱼池了。对于满人地厉害。孔家人是见过地。也相信他们恼羞成怒之下做地出来。无奈之下。北宗地子弟也都去劝家长孔兴。孔兴叹了几口气。也只能让人收拾好家伙。带好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一道南迁。
他们跟着流民们一道登上了军舰。起先并不敢表明身份。一直到了江南。抵达了南京。才向南京礼部透露了身份。礼部地官员先是一愣。随即纷纷涌了上去。很快给他们确认了身份。不由分说。便准备好轿子要带两个家主去觐见。沿途消息立即传播了开来。各衙各部地官员只要抽出空地都过来了。还有书院地学子也闻风而动。可谓是喧闹一时。
等到了宣武门外,人开始越来越多,有官员向守门的‘大汉将军’通报,随即便是一阵唏嘘不已,大家纷纷见礼,又听两个开始述说沿途南逃的场景,其中虽没有危险,但是所过之处尽是赤地千里,也让聚拢在玄武门外的读书人们不断的擦拭着模糊的眼睛。
正在这个时候,玄武门的门洞里传来一声高吼:“皇上驾到。”
所有人都危服正襟,停止了唏嘘,等到穿着冕服的朱骏出现在门洞口,一时间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一齐拜倒,万岁只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哪个是孔先生?”朱骏不得不作出一副‘求圣若渴’的模样,踏步走出门洞,脚下虎虎生风。
两个堂兄弟听到皇上召唤,立即越众而出,一齐朝着朱骏又施了个礼。
朱骏是没有想到衍圣公还分为南宗北宗,一次性出两个的,见到两个人出来,心里暗暗郁闷,原本是打算着养一个菩萨供起来的,想不到一次来了俩,这经费就等于是翻了一番。
心里虽是这样想的,面上朱骏却绝对不会表露出来,这几年来脸上虚伪的笑容出练的越见‘感人’了,不待二人深深一鞠,连忙扬手道:“二位先生不必行礼,快快起来。”
……………………………………………………………………………………………………………………………………………………………………
让他们留下来只有坏外没好处有也是短期的代皇帝都是养着他们以示尊敬孔丘使得这些孔丘子孙欺男霸女坏事做尽也没人敢说一句话。
…………………………
不是没有想过,要知道孔家的招牌太大,不是说给满人就给满人的,给了满人反而会让他们打着姓孔的招牌霸着正统的地位,在那个年头,什么都讲个名正言顺,汉人这么多读书人头上都顶着儒家的招牌,可是儒家的真正传人却给了蛮夷,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这种人把他们高高供起来就是,以后邸报越来越达,他们为了面子,绝对不敢放肆。
第一第四百四十八章:大日本矿工满赛
阵唏嘘之后,两个孔家的家主被请入了勤政殿,二朱骏述说了衷情,朱骏勉强听完,便开始给好处了,好处自然是不能少的,虽说孔家王八蛋也不少,可是再怎么王八蛋,人家也是一块极大的招牌,所谓政治,不过是权力者合理分配的游戏,一旦你去拆人家的台,人家自然也要和你拼个你死我活:“二位仍是我大明的衍圣公,除州孔宅之外,朕另在南京赐一座宅邸供孔家用度,二位暂且先在南京安住,待朕先责令州知府修缮孔庙再回去祭祖吧。二位先生在京城若是闲着,朕正好有事要交代你们去办。”朱骏在这里顿了顿,随后道:“如今朕正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