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建雄人间庄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世者、出世者这三类人是同时存在于社会中的;而对于个人而言,这三种状态根据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起来,恰恰又是人生的整个过程:从一枚娇嫩的芽孢,到一片鲜绿的新叶,再到一张枯黄的落叶,脉络清晰。
  庄子没在文字里露面,孔子似乎成了主角。
  《庄子》里的〃孔子〃跟《论语》里的〃孔子〃是不同的,稍微留意就能发现两者的区别。儒家学说推崇的是舍生取义,《论语o雍也》中有句话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这种推己达人的逻辑思路中包含着儒家积极救世的愿望与理想。而庄子推崇的则是要取义先要保护好自己,人要先重视自己的生命,然后才是救世,于是《人间世》有言:〃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这种先保护好自己再救世的想法不是无中生有的。他提出一种关怀,一种对暴君执政下广大知识分子的关怀,那些有抱负、有理想、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人世间该如何选择? 庄子的〃道〃不是在他之前的〃道〃,早期隐士那种脱离政局归隐山林的做法已被他抛弃了。我也终于明白他的《逍遥游》里为什么只提到许由,没提到巢父。这是因为庄子有了反省……他跟时间之间的反省、他与儒家之间的反省、他与过去道家学说的反省,他终于认识到人是〃世界〃中的人。
  《人间世》通篇描写的无为状态,写知识分子的无为,看起来很消极、很绝望,但实际上是积极的。如果用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的眼光揣摩此文,你会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到处是灾难,天昏地暗,还让不让人活啊?但是,我明确地告诉你,《人间世》绝对不是写给知识分子看的。
  这其实是庄子与执政者的一次对话。有才华的人无法施展才华怪谁?人民流散怪谁?好恶厌贤怪谁?视生命如草芥怪谁?天下无道怪谁?凤鸟不来怪谁?这一切一切不都是国君应承担的责任嘛。

  第11节:平常心是大智慧(1)

  庄子的话里总是绝望与希望并存。开头那句〃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中的〃其年壮〃,表示卫君还很年轻,换句话说,这样残暴的统治还要持续很长很长时间;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年壮〃同样可以表示这个卫君还很年轻,如果想改过自省,一切还来得及。
  很多人认为《庄子》只给一些精英分子带来好处。其实不是这样的。阅读者不同,受益也不同。其实读《庄子》最大的受益群体恰恰是那些最平凡的普通大众。就拿《人间世》而言,一个小知识分子读完,也许懂得的只是要善待自己,如此而已;若是一个明智有心的执政者看完,就绝不是那么简单了,他看到的是造福,是福泽民众。
  第五讲 平常心是大智慧 ……《庄子o内篇o德充符》解读
  兀者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这些人或身体残疾或长相丑陋,世人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竟一一成为庄子譬喻说理的〃猎物〃。
  鲁国有个曾经遭受刑罚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与《养生主》里右师大不同的是,王骀的双脚本是健全的,缺脚是后天被砍成的。这个人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而不能论道,但向他请教的人却很多,那些人原本空虚无为地前往,却满载而归。就追随者而言,他竟然能与孔子的平分秋色,其人数各占鲁国一半。
  孔子说:〃王骀是圣人,我自己都感觉落后于他,我要向他学习,不仅让鲁国的人都请教他,我还要让全天下的人都去求教于他。〃
  对于一个受过刑罚的瘸子,也许有人会问,至于这般劳师动众吗?庄子却给了肯定的回答,而且回答得理直气壮、掷地有声!按照庄子的本意,世人都应学取王骀的平常心,这是一个大智慧。
  世界万物,你我之间,本身界限是很清晰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好比在一个躯体里,肝和胆本是概念不同的两个器官。而当它们和其他器官一起构成整个系统、为维持人的生命兢兢业业地运作时,它们又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目标。
  王骀的平常心教会人们如何面对失去,当身体与自然万物合成一体时,你丢了只脚跟丢了一小片土地没有区别。这是庄子呼吁世人学取王骀内心的第一个理由。另一个理由是,只有和王骀这样的人在一起,你的人格才能提高。
  人格魅力是能被互相感染的。持续流动的河水多情而忧伤,这样的水面是无法映出你的样貌的。只有在深情而平静的湖面上,你才能看清自己。同样,只有接近内心平和的人,才能孕育出自身平和的人格。
  谈及世人,大部分人还是可教的,但米养百种人,也有些人对此不屑一顾,例如子产。而遇到子产的申徒嘉,则被庄子作为取譬的二号对象。
  申徒嘉遭到子产的恶意挑衅。想到自己和一个跛子同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心里不平衡,于是挑起了战火。他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还是你先出去?如果我先出去,那你就留下;如果你先出去,那我就留下。〃明明活在同一世界,子产人为地把两人的空间压缩成一座独木桥。
  到了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又同在一个屋子里、同在一条席子上坐着。子产又对申徒嘉说:〃若我先出去你就留下,若你先出去则我就留下。现在我将出去,你是留下还是不留下呢?你见了我这执掌政务的大官却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一样吗?〃 面对子产的咄咄逼人,申徒嘉先是忍耐,他忍耐的不是对子产的愤怒,而是对无知者的取笑;后来他终于忍无可忍了,用温和的语气说出了他的〃幸运〃。
  申徒嘉说:〃我曾经是不幸的,无辜被人砍了只脚。也许,我受过的刑罚应该让我反省。对于判了刑的人,如果你自己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那你会认为自己是不该受罚的。对于没判刑的人,如果你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也会觉得自己不该受刑。判与不判只是外界的安排,而你反思不反思则是内心的惩戒。对于命运,我们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就好比把你放在靶心的红点上,面对神射手后羿的利箭,你居然没被射中,这就是命。以前那些身体完整的人笑话我,我会很愤怒,但自从跟随伯昏无人先生一起生活后,我不再愤怒了。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了,但先生从不曾把我当成一个断了脚的人看待。我和你真心相对,以道相交,而你却因为我的缺陷而歧视排斥我,这样做对吗?〃 这样一来,我们对申徒嘉的不幸与万幸就很明了了。不幸是因为他被判罚,身体残缺,并受到子产排斥;万幸则是因为受到伯昏无人先生的包容与关爱,他获得了尊严。

  第12节:平常心是大智慧(2)

  难道你体会不到那种温暖吗?一个博学的长者面对一个残疾人竟如此耐心和蔼、无微不至。这样的心胸只有真正善心的学者才有吧?如果说庄子第二个取譬的对象是申徒嘉,还不如说是伯昏无人,伯昏无人对学生的公平对待和亲人般的疼惜,这是一切为人师者所必须学习的! 伯昏无人的态度是一种包容。这种包容在我看来是对无数学者扭曲庄子意图的最有力的反击。这种反击在《德充符》中则是映射到孔子身上。
  对于孔子,庄子的情感是复杂的,虽说不上莫可名状,但也是欲说还休。
  鲁国有个被砍去脚趾的人叫叔山无趾,在他心目中,孔子是真正的圣贤。某天,叔山无趾靠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孔子见了他,感叹道:〃天啊,你怎么不早点来找我呢?你早先犯了错误,所以才遭到砍脚趾的惩罚,如果你能早点来找我,没准我还能给你指点迷津;你现在才找我,晚了晚了,这可是没办法弥补了。〃
  叔山无趾走后,孔子就对弟子说:〃我们要学叔山无趾的悔改精神,他脚趾被割了,现在还想着要弥补过错,你们这些身体健康的人更要自觉去更正弥补过错。〃
  难道在庄子挑剔的眼光里,叔山无趾值得一学的只是悔改精神吗?错! 叔山无趾跟孔子告辞后又找到老子,说:〃孔子他恐怕还没到达圣人的地位吧,他的言语让我大失所望。他的目光还立足于赎罪,难道我找他是为了让自己名声好一点吗?孔子他怎么不懂名声其实是束缚自己的枷锁这个道理呢?〃 老子说:〃是啊,他一生追求学问和名声,也就从来没有从枷锁中解脱出来。〃
  叔山无趾表示认同:〃这也许就是上天对他的处罚吧,可怜的孔子,你怎么可能获得解脱呢?这就是天刑。〃
  老子和叔山无趾之间的对话、孔子的行为、伯昏无人的包容,都是对世俗的反击,也是对历年学者对庄子思想误解的一次反击。
  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都从这几段文字中看出了庄子的命运论。内心觉得不该受罚而遭受刑罚的人、被放在靶心却没被射中的幸免者、孔子觉得叔山无趾事后弥补的无用,在一些道貌岸然的研究者看来,这些例子都作为一种证据来证明庄子的消极,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庄子觉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切机遇都是命运给予的,是上天给予的。所以,面对如此凶猛的命运安排,我们只能接受,不能反抗,因此也不要多想了。〃
  这种分析分明是种宿命论。这是对庄子的侮辱,今天,我要给庄子雪耻。
  过去、现在、未来,虽然是人无法摆脱而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与之相对的思想活动则是我们自己的……回忆、感受、期盼。庄子的确说过人对命运的无能为力,但这里的命运要加个定语修饰。庄子说的命运指的是过去的命运,已经发生了的事件。
  对于过去的事件,那些上天安排在你身上已发生的厄运,是无法逆转的;人不该钻牛角尖,应该朝前看,为过去悲哀是无用的,只有面对未来积极生活才是正道。
  接下来,庄子再次抓来孔子当他的思想代言人。此时的孔子又换了副面貌。
  鲁哀公问孔子:〃卫国有个样子奇丑无比的人叫哀骀它。男人和他相处后常常想念他,不舍得离去。女人见过他后便向父母提出请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人很多啊。他不是国王,又不能救死扶伤,他很贫穷,无法救济别人,样子又是那么丑陋,看起来也很愚蠢,没有什么思想,但无论男女,只要和他接触过的人都喜欢和他亲近。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把他叫来一看,他长得果真奇丑无比。但是,和他相处不到一个月后,我对他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十分信任他了。正赶上国家没有主持政务的大臣,我想把国事委托给他处理,他却爱理不理,态度很冷漠,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推辞。后来我强行把国事交给了他,可没过多久他就走了。我若有所失,好像这个国家没有能和我一起分享欢乐的人了。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道:〃我出使楚国的时候,看到一群小猪崽正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但不一会儿它们就惊慌而逃。这是因为母猪已经死了,它不能再哺育猪崽了,虽然它还是母猪的身体,它的奶也还能喂养孩子,但那些猪崽感受不到它的母爱了,所以不认识它了,于是跑了。〃

  第13节:平常心是大智慧(3)

  孔子用这个例子说明,原本有血缘关系的生灵也会因为失去根本的东西而抛弃母亲。根本是内在的、实质的东西。战死沙场的人不会讲究埋藏方法,失去脚的人不会再青睐鞋子,这些都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根本。而哀骀它的出走,表明他是一个〃才全〃而〃德不形〃的人。
  对于最后这句话中的〃才全〃和〃德不形〃的意思,很多版本的译文都很拗口,给读者理解带来困难。其实简单点说,〃才〃指的是性、天性,人的品质;〃才全〃是指对天性的保留,处世不惊,无论世界怎样变化,内心始终如一。而〃德不形〃则是说,真正的大仁大德放在心中就可以了,不应利用道德来修饰自己的外表身份。哀骀它的离开表明,他对鲁哀公给予的重用没动心,他也不想用大德来修饰自己的声名。
  纵览前后两段庄子对孔子的描述,庄子对孔子其实也是包容的,没有全盘否定,也没完全同意。叔山无趾的事例意在批评,庄子跟叔山无趾一样,对孔子是失望透顶的;而与鲁哀公的对话所体现出的则是孔子的慧心,这是否意味着庄子对孔子也只是失望,还没有绝望? 至于卫灵公的觉醒,则是庄子对所有执政者的期盼。一个跛脚、伛背、缺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喜欢他;看惯了他残缺的肢体,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就会觉得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了。
  这个例子说明人格的魅力其实可以掩盖形体的缺陷。本文题目叫〃德充符〃,乍一看时会觉得很玄,现在一想,真是精妙。德,与良心、良知相关,指的是一个思想高度、一种精神境界;充,等同于内,说的是内在,由外及内的内;而符,则是符合、相符、一致的意思。把德、充、符三个字连起来解释就是: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道德感时他的外表应该是什么样子才能符合内心呢? 惠子与庄子的对话再次引起了我们相关的反思。
  惠子问:〃人原本就没有情吗?〃庄子说:〃是的。〃惠子又问:〃一个人没有了情,那他还是人吗?〃庄子说:〃上天给了我们人的样子,人的体形,怎么不是人呢?〃惠子再问:〃既然是人,怎么会没有感情呢?〃庄子笑了,说:〃你说的感情并非我说的那个情,我说的是那种不因为自己喜欢或厌恶而无休止地放肆的情绪,不随便想要得到什么或增加什么。〃惠子再问:〃不因为想要而去得到什么,人怎么能保持自身的身体呢?〃庄子说:〃人要保全身体,关键是保全根本,保全个性与精神,而你现在却是劳心伤神地用'坚白论'和自己过意不去啊!〃 〃坚白论〃是当时公孙龙的一种诡辩理论,他的论点是坚、白不能同时存在于石头中。坚,是一种感觉,要通过触觉才能感知,不可见;白,是一种颜色,只有通过视觉才能感知。他据此认为,坚、白的同时存在割裂了事物属性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知觉的交互性,所以不可能共存。
  庄子指出〃坚白论〃其实是指惠子没有了解事物属性间的交集,忽视它们的相互作用,并把不同的属性混为一谈。
  读到此段,我不禁再次佩服庄子的匠心别具。那些身体不健全的人们是不幸的,庄子的取譬,从社会关怀上看,其实是对他们生存状态的一种抬举。
  有些研究者把自虐、自残的思想强加于庄子身上,更有某些人大言不惭地将其理解成对无望社会的一个让步,他们觉得庄子眼中的世界太黑暗了:国君无道,刑罚无处不在,社会处处暗藏杀机,人们为了不成为被攻击对象,只有自残,以博取同情心,〃为了不被别人伤害,你必先自我伤害〃。
  其实,这样的理解与庄子的本意是南辕北辙。庄子立足于对体残者的精神获取,他们外表的匮乏与内心的饱满形成强烈对比。庄子觉得那些体残者是魅力非凡的,这样的崇拜绝对不是对〃自残〃行为的崇拜,这只是一种手段,跟修辞方式一样,仅仅是为了突出真正的人格魅力来自内在之德,是心灵中孕育的德性光辉。
  人的形体何尝不是社会的形体,庄子选择了那些受害者,无非是想让社会上那些脆弱生灵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点,提前做了最坏的打算:还有什么可怕的呢?那些缺腿少趾的人都能做到品行兼优,何况身体健康的人呢?

  第14节: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第六讲 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 ……《庄子o内篇o大宗师》解读
  合上书时,已是午后两点,在这本该骄阳高照的时刻,窗外的世界却朦胧一片,像不醒的四月,我忘了季节。雾很大,看不清方向,只闻到潮湿的气味,我无法确定前面有什么,所以只能等待,继续等待。
  这便是我看《大宗师》的感觉:天下之大,宛若浓雾,它是混沌的,却又无所不在,让你无处可逃。我在窗边努力发掘熟悉的风景,试图在庄子的文字里发现他的秘密。看着雾把城市装点成仙境,忽然觉得仙境其实是早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忽略了。雾的出现,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看到这消逝的美景。
  在雾气稍薄点的地方,我看到城市郊外的平房,屋边的电线杆稀疏地直立着,是一些不入流的、细微的、固定的风景。很难知晓平房里的故事,每个门后的身影都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之外,他们自娱自乐,看似平静,却又不时骚动着。
  夜里,我被一阵锣鼓声吵醒,看到窗外游走着众多白色的纸人纸马,纸马被人高举着,纸钱如樱花般飞舞。那是一场丧事,一个年过八旬的老者离去了。我不曾见过这位老者,他像深宫里的幽兰,路人很难窥见。但我见到了他的子孙们,他们抬着棺材和陪葬品,吹着喇叭打着鼓,穿越城郊的马路。他们是欢快的,若能有机会征询老者的心意,我想,老者也是欢快的。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谁划出世界,谁又分出你我?庄子用一个〃大〃字,把这一切都包括了,季节、天气、人、植物、畜生,一切都在〃大〃中。在建立〃大〃的前提下,《大宗师》成了庄子文字里最玄妙、最抽象的一篇文字。
  〃大宗师〃,顾名思义,探讨的是宗师,这里的宗师不是特指某一位先生、某一个圣人,在我看来,这里的宗师有两种意思:其一,大宗师可以理解成天下万物在本源上都必须向它学习的老师,这里的老师不是其他,正是〃道〃。。在庄子的理念中,道是在传统道家学说基础上发展衍变起来的。在意而子拜访许由时,许由说:〃道是我伟大的宗师啊!把万物碎成粉末不是为了某种道义,把恩泽施于万世不是出于仁义,长于上古不算老,回天载地、雕创众物之形也不算技巧,这就是进入'道'的境界。〃
  〃大宗师〃的另一种意义则要生猛得多。如果说前面的解释只是为了证明道在天地人之间的重要位置,那么这里的大宗师则告诉了人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庄子说,世界的一切都被包在〃大〃中,〃大〃本身可以形容世界,也可以形容世界外的世界;而〃宗〃,是指祖宗、血脉、父子关系,除了暗示庄子的观点〃天地万物都是上天的儿子〃以外,还说明了德性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也处于老祖宗的地位,是一切关系的根本;而〃师〃在这里,不是指老师,而是指学习,是将名词用做动词。
  把庄子的想法疏通一下,便有了如下解释:世界的一切都在〃道〃中,〃道〃是上天所赋予的,一切生灵都是上天的子孙,而要想得道,就只能通过学习。《大宗师》是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一篇文字,也是写〃道〃写得最为深刻的一篇。在这里,庄子另辟蹊径,尝试突破传统旧道,为人们找一个出路。
  庄子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在《大宗师》中,他侧重的是人与道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并把原本的道和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是一门关于智慧的行为艺术,学习跟道一样,不是隔离的、闭塞的,而是通过交流进行的,要在交流中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道的获取,其实是在同一社会契约下,不同个体之间进行的观点的修改、补充、传染与提升。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决定从学习的角度阐述《大宗师》的思想。
  庄子是可爱的,他有颗童心,这一点从他在《人间世》中所描述的少年的单纯就可以看出。在颜回与孔子谈论如何向卫君进言时,他说 〃若然者,人谓之童子〃,因为童子无知,所以国君不会怪罪。而我们现在说到的童心不指单纯,而指庄子永远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心态,他总是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大道存于万物之中,万物皆体现着道,所以季节、天气、人、植物、畜生,均可学习。〃可见,庄子是好学的。

  第15节: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庄子也是聪慧的,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比如他对于〃真人〃的态度。在其他学生眼中,真人是神仙,神仙怎么学习呀,我们又不是神仙。但庄子却不这样认为,谁说神仙不能学习? 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凌驾他人,也不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也不洋洋得意,登上高处不颤栗,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也不觉得热。古时候的〃真人〃,睡觉时不做梦,醒来时不忧愁,吃东西时不求甘美,呼吸时气息深沉。〃真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跟,而一般人呼吸则靠的只是喉咙。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热爱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上述是别人看到的〃真人〃的生活习性。庄子认为〃真人〃的那些行为只是表面现象,他要学习〃真人〃的其实是善良、谦和、耐心、深沉、心思慎密、处世不惊。
  这样看来,很玄乎的〃道〃其实是很根本的东西,庄子提到的〃道〃只是在那个时代把这些美德总结出来的一种方式而已,〃道〃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