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人不识君-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辞,书辞!”
见她脸色着实不大对劲,沈怿扔了伞,随即摸上她的脉门,又飞快探了探额头。
脉象浮紧,气息不匀,分明是伤风,想必是昨夜泡了那么久的水又加上现在淋雨……来不及细想,沈怿抱起书辞,朝最近的医馆跑去。
由于骤雨,药堂打烊得早,店伙刚准备闩上栓,门就被人从外面大力踹开,一屋子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吓了一跳。
医生年纪大了,挂着个西洋镜老眼昏花地打量来者。
沈怿将书辞拢在怀里,冷着眼睛环顾四周。许是这身打扮颇为另类,大半张脸都被面具遮挡一看就不像什么好人,因而半天无人上前招呼。
“大夫呢?”心里有气,他一脚下去,地上的门栓便裂成两半,周围鸦雀无声。
“大夫呢?!”他厉声重复了一遍,语气已有不善,老医生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我就是,我就是。”
沈怿面沉如水,简短道:“看病!”
“好好好……”
两个人衣衫都浸湿了水,正打算把书辞放到榻上,打杂的伙计明显很介意,欲言又止地在旁哼哼唧唧,沈怿冷冷看了他一眼,从怀中摸出一物,又快又准的砸了过去。
脑门儿上砰一声响,伙计刚想开骂,一看见地上滴溜打转的银锭,向下弯的嘴角立时向上扬起,“您慢点您慢点,我来我来……”
大夫看完了脉,摇头叹道:“是发烧,哎,怎么给淋成这样,年轻人出门还是要记得带伞的……赶紧把湿衣裳换下来,喝碗姜汤去去寒,我这就开方子抓药。”
姜汤早有备好的,那边的店伙端着碗过来,沈怿搀起书辞让她半靠在自己身上。
她烧得神志不清,大约是觉得不大舒服,手脚也显得极其不安稳。
“你坐好!”沈怿不习惯照顾人,扶着她满腹无奈。
才将她一边胳膊摁住,就在低头那一瞬间,书辞的手正勾到他耳边,鬼使神差似的把他脸上的面具打了下来……
充满邪气的银色面具在地上轻弹了两回,平平稳稳地躺在上面,斜飞的眼眶后空荡荡的,没有了人的依附,看上去毫无生气。
烛火下的那张脸英武不凡,一双星眸凝威,眉宇间锋芒尽显。
大约也是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愣住,伙计手里的姜汤亦不甚摔落在地,瓷碗碎裂之声随之响起。
“真对不住,这位爷您等等,我这就去再盛一碗……”
趴在柜台上写方子的老大夫扶了扶西洋镜,眯着眼睛朝这边看。
沈怿盯着脚边的面具,神情平淡地垂眸抿了抿唇,随后缓之又缓地转过头。
床榻上的书辞已合上双目,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从紧拧着的秀眉能看出她睡得并不安稳。
一旁站着的几个伙计还在不住的道歉,他面色如常地拾起面具,吹了吹上面的灰。
*
一夜雨疏风骤。
梦里如在深海浮沉,时而轻飘时而沉重,还有时爬上了火焰山,热得人喘不过气。
书辞是从泰山压顶中醒过来的,望着身上堆得跟座楼似的被衾,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
她勉强挣扎着坐起身,一看窗外,天已经黑了,桌上一灯如豆,茶盏还冒着余热,细瞧周围的摆设……倒像是个客栈。
可除了她,屋内竟再无别人。
脑中虽一团浆糊不甚清晰,但昏迷前的情形还依稀记得些许。
大雨,药堂,油布伞,一个面具人。
某个昼伏夜出的贼肯定就在附近,书辞张望了一会儿,于是刻意清了清嗓子。
客房门外,沈怿正垂头静静望着手里的面具,沉默的思忖着。
他在想,昨天的那一瞬,书辞到底有没有看清。
如果她看清了问自己,待会儿要如何解释;如果她看清了却不问,自己还要不要解释?
背后听到书辞在咳,原本没打算搭理,然而那咳声越来越夸张了,担心她再这么咳下去会把小二招来,沈怿叹了口气,还是将面具再次戴上。
“咳咳咳……”
“别咳了,又不是得的痨病。”他颦眉推门进来。
书辞坐在床上,面色比之前瞧着是红润了许多,她唇边含了一抹浅淡的笑:“就知道是你。”
沈怿绕过桦木桌走到她床前,眼睑垂下,淡淡地瞧着她,眸子里看不出任何情绪,“是我什么?”
书辞此刻也仰起头,双目间带有明显的探究和敌意,定定地与他对视。
她不说话,他也不说话,两人就这般相望了快有半盏茶的时间。
就在沈怿快要忍不住开口的时候,书辞忽然微微启唇,语气带着迟疑:“你……”
他在面具后不可见地皱了眉,硬实的脖颈处,喉结上下滚了滚。
书辞认认真真地把他又打量了一次,语气低沉:“你之前是不是……”
沈怿僵立着,薄唇不自觉地动了动,刚想说些什么,就见书辞眸中微恼。
“你之前是不是帮我换了衣服?!”
他一口气没提上来,险些岔气,冷哼道:“外面找了个婆子替你换的!”
闻言,书辞仿佛死了一回又活过来,拍着心口说:“那就好。”
听她言语间庆幸之意尽显,沈怿寒着脸:“怎么,怕我占你便宜?”
“不是怕……凡事小心一点比较好。”
“恶意揣测,你就是这么对你救命恩人的?”他扬起眉,有心为难道,“你救我一回不假,可我帮你了几次,自己算过没有?你的结草衔环,涌泉相报呢?”
“好了好了,我感恩我感恩,我非常的感恩。”表达完感激之情,书辞忍不住小声嘀咕,“老这么斤斤计较,又没说不知恩图报,只是暂时没碰上机会罢了,而且……”
额头忽然一热,他带着薄茧的手覆了上来,掌心之大,在视线中落下一抹阴影。她的睫毛刚好触碰到,眨了几下眼睛,觉得痒痒的。
“烧退了。”沈怿撤回掌,语气不自觉放轻了些,“先把药喝了吧。”
书辞回过神来,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
浓稠的药碗递到跟前,她捧着低头吹上面的热气。
苦口的不一定是良药,但良药必定苦口,嘴里涩,心里也就没那么苦了。
沈怿双臂抱胸,歪在窗边看她,直到那一整碗黑漆漆的汤水见了底,才淡淡开口:“又被你娘欺负了?”
书辞静默着把碗搁下,双目注视着被衾上的刺绣,良久才说:“我娘她给我说了个媒,高攀人家镇国将军的公子,结果我病了没能去赴宴,她很生气,和我爹吵了一架。我知道这么做也有些任性,不过如若病的是我姐姐的话……”
她没讲下去,后半截话只以无声的摇头来代替。
空气沉寂了许久,听到屋外的雨势早已停息,书辞随口问道:“什么时辰了?”
沈怿瞧了眼天色,“大概亥时。”
她很是欣慰地点头:“那还好,才睡了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沈怿拿眼睇她,“你睡了一天一夜了。”
她微愣:“这么久?!”
“不然你以为你这烧能这么容易降下来?”
书辞未及多想,本能反应就是回家,掀开被子便准备下床,然而脚刚跻进鞋子里,身形忽然顿住,似是想到什么,很快又默默地坐回了床上。
沈怿将她的一连串动作尽收眼底,也不打算多问:“快一整天没吃东西了吧,想吃点什么?”
听到这话,书辞发了狠似的,企图用食物来弥补内心的伤痛,张口就说:“烧鸡!”
他凉凉道:“大病初愈,不能吃鸡。”
“……炸酱面!”
“太油腻。”
“肉包子……”
“眼下没有。”
最后,沈怿端上来两碗咸瘦肉粥。
书辞兴趣大减地拿勺子搅来搅去,心道:明明就只有这一个选项,又何必问她呢。
沈怿也坐在她对面一口一口慢慢吃着,这些天他才是最忙的那个,到现在才有空吃顿饭。
正咽下嘴里的粥,书辞的手突然毫无征兆地朝他脸边伸过来,沈怿反应极快,不过抬眼的功夫已将她手腕捉住。
书辞倒也不恼,神神秘秘地打量他那张面具:“我在发烧的时候……是不是把你这个摘下来过?”
他并未否认,反而好整以暇地问道:“看见什么了?”
“我都不记得了。”书辞正为这件事发愁。难得这么好个机会,可惜她烧得稀里糊涂,朦胧间只有个影子,模糊一片,压根想不起是什么模样。“反正你摘也摘了,再给我瞧一次又有什么关系?”
“这不行,两码事。”沈怿慢条斯理地拾起勺子接着吃,“想看的话,自己动手抢吧。”
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打得过他,出这样的条件摆明是难为人,书辞咬牙切齿地示威:“等着吧,早晚有一天我会把它给摘了。”
“好啊。”他微微一笑,“那我拭目以待。”
草草喝了点粥垫肚子,两人便各回房间休息,他的房间就在旁边,离得不远。
夜深人静。
书辞睁着眼睛躺在床上。
这一日睡得很饱,眼下毫无困意,她发了一会儿呆,轻手轻脚地翻身起来,将衣衫穿好。
从头到脚把自己翻了个遍,也才摸出几枚铜板,委实可怜。书辞叹了口气,犹豫了许久,狠狠心把那枚祖传玉佩摘了下来,放到床头。
听她爹说挺贵的,既然如此当作报答他的回礼,应该足够了吧。
知道如沈怿这般习武之人耳力必然很好,连推门,她的动作都尽量放到最轻。
大街上空空荡荡,地面还带着雨后的湿意,投映出浅淡的月光。
书辞穿过街,进了巷子,更声隔墙传入耳,不多不少正好四下,恰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
终于,她停在那扇老旧的房门前。
这是言家的后门,平时一向是由她上拴的,书辞抬手抚上门扉,轻轻一推,门就开了。
第二十四章
家中没有点灯; 每个房间都是一派安稳祥和。
他们或许还睡着。
她走到正院; 沿着回廊隔窗朝里望了一眼,紫玉正趴在桌上; 呼气均匀浅淡;言莫缩在床角; 裹成了一团;言书月平稳地睡着,乌发铺得一枕头都是……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看; 忽然觉得; 少了自己,这个家也没什么不妥。
书辞在垂花门前静静站了片刻; 转身折回自己房内。
她用最快的速度将几件衣衫打包,把小匣子中所有的积蓄取了出来,拿手帕裹好仔细收着。
做完了这些,天空还是一片漆黑; 只是那轮朦胧的弯月已从中天斜到了西北。
书辞在后门处停下脚,又回头看了看这个她生活了十几年的小院,墙角里摆着弟弟玩过的那些旧弓箭; 旁边是一棵记不得年龄的老树,树旁的石桌石凳都是言则亲手打的; 她和言书月一块儿扎的的花灯正在风中缓缓摇曳。
吱呀一声轻响。
斑驳的旧门发出低低的叹息; 在她的手里掩上,这一切的景象都随着两扇门的距离逐渐缩小; 缩小,最后归于缝隙。
*
城门于辰正准时开启; 书辞在黑黝黝的门洞下等了约摸半个时辰,只听得隆隆一阵沉重的呻吟,平地的烟尘滚滚而起,城墙外的那方天际还是湛蓝色的,其中挂着一轮象牙白的弦月。
她随人流出城,仰头看前方的路,两旁树木的青翠欲滴,平坦笔直的官道朝前延伸,通向着不可预知的未来。
其实还没想好目的地。
书辞便跟着大流走,人家拐弯她拐弯,人家朝前她也朝前,这么漫无目的地不知行出多远,四下里天早已大亮。
她就近拣了块石头坐着歇脚,又渴又饿,只怪自己先前太恍惚,早知道就先寻个市集买点东西吃了。
书辞刚弯下腰去捶腿,手臂忽然被人抓住,力气之大,直接把她给提了起来。
“无名?!”她一吓,“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你问我?”沈怿冷笑一声,把那枚玉佩亮到她眼前,一字一句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饶是有面具遮挡,但仅从他的神色和口气间已隐隐听到恼意,书辞不由心生愧疚,语气瞬间低了下去:“一点小小的心意……”
“一声不吭,不告而别,就拿这个打发我?”沈怿捏着她的手腕,将玉佩放到她掌心,“真是白救你了!”
“好了好了,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你大人不记小人过……”书辞望着他,沈怿却冷着脸转向别处,她只好绕到他正面去,“下回我一定记住留个字条。”等他再侧身时,又跟了上来,“好吧?”
她这么转来转去的说话,沈怿早起时那一肚子火全变成了无奈,看着她也不知是叹气好还是生气好,到最后反倒觉得自己这样子挺可笑的。
看他对此似乎恼得不轻,书辞正还想说点什么,只觉腕上一紧,沈怿的手已摸到她的脉门,静静把了一阵,脸色才稍有缓和,轻哼道:“恢复得倒是挺快。”
“是吧,我身子骨本来就好。”口气还挺得意,“不然之前怎么花那么大的功夫才患上风寒。”
“你才退烧,最好是休整一日。”沈怿没奈何,“这样,病情很容易反复。”
“我知道。”她微微垂头,“我也是不想太麻烦你。”
书辞转过身时紧了紧肩上的包袱,有些消沉的说,“毕竟是我自己的事。”
“你怎么打算的,不回去了?”他在旁慢慢跟着。
她斩钉截铁,“嗯,不回去了。”
沈怿轻蔑地笑了笑,“离家出走,一个人?你胆子也挺肥的。”
书辞不以为然地瞥他:“你离家出走难不成还拖家带口么?那就不叫离家出走了,那叫举家搬迁。”
“……”
沈怿沉默了许久,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不能和她一般见识。转念又想到她这么有精神都能顶嘴了,说明病的确好的差不多,于是改口问道:“去什么地方?”
“我准备暂时到附近的南山镇落脚,然后找点事情做,之后再慢慢计划。”
他们两人并肩而行,沈怿顺手便将她肩上的包袱拎了过来。掂两下还挺沉的。
“南山镇离这儿有一天的路程,怎么不雇辆马车?”他问。
“雇马车可是要钱的!”书辞异常认真地解释,“我现在就剩这么些了,只有出的没有进的,自然得省点花。”
他闻言,掂着包袱笑道:“所有的嫁妆都在里面了?”
书辞白了他一眼,饶是不情愿也只能如实回答:“都在里面了……”
接近正午的时候,两人终于到了附近的凤凰集,此处是由驿站发展而成的,有些小本买卖,比如茶铺、瓜果摊和挑担子卖粥之类的,地方不大,不过是为赶路之人提供些方便罢了。
书辞信手翻看那些水果,随口问他:“你吃什么?”
“我随便,都行。”
望见远处有卖包子的,她提议:“吃包子怎么样?”
沈怿颔首:“可以。”
很快达成了共识,大概是发觉沈怿这个人偶尔也挺好养活的,书辞心情颇为愉悦,让他拿着包袱去翻搁在最底下的零钱。
一件衣裳两件衣裳,重重叠叠。
“你这是放钱还是藏宝?压得这么严实也不嫌麻烦!”见她掏了半天,沈怿颦着眉,索性自己摸了把钱塞到她手里。
“不行,我自己出。”实在不想老花他的银子,她坚持道。
“又没几个钱。”
“那也不行!”
就在他俩为了几个铜板推来推去之际,市集上忽来了一行人……
“劳驾,打扰一下。请问你可有见过这画像上的姑娘?”言则还是穿着那件半旧的自身,捧着画纸神色期盼地瞧着那个摊贩,“有见过么?大概就这么高的样子。”
小贩匆匆一瞥,“没有,没见过。”
他语气里掩不住失落,却还是点头,“多谢,叨扰了。”继而又拦住一位路人,展开画接着问。
“糟了,是我爹!”书辞也顾不得和他争,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想找地方藏然而举目荒凉,不见遮挡之物,想要拔腿跑又担心此地无银三百两。
沈怿一副看好戏的样子见她在原地急得团团转,闲闲道:“好事啊,你爹来找你了。”
书辞颦着眉摇头:“我不想跟他回去。”
“这么好个台阶给你,你不下么?”
她神色认真地朝他道:“我原本就不是为了要找个台阶给自己下。”言罢,又顿了顿,语气里有说不出的情绪,“在你眼中,我只是闹着玩的么?”
见她这般表情,沈怿也不禁头疼的抚了抚额。
言则身后跟着的还有温明和一干捕快,一群人越走越近,书辞慌不择路,忙地四下找地方躲,没头没脑地险些撞翻路边的摊子,幸而沈怿眼疾手快将她拽住。
这丫头的脑子真是烧得不灵光了,他长叹了口气,带着些许妥协地摇头道:“再帮你一回吧。”
书辞尚在琢磨他这句话的意思,脚下忽然腾了空,沈怿长臂一伸将她揽入怀,迅速在附近的面摊里坐下。
他的身形原就高挑,加上披了件大氅,不过微微张开手,已将她整个人罩在这片阴影之中,硬朗的下巴恰好抵在她头顶。
这样的姿势从背后看上去便像是寻常的食客在埋头吃面,再普通不过,然而书辞几乎是坐在他腿上的,百般的别扭。只能尽量让自己的动作轻一点,至少要轻到让他察觉不出……
言则和温明的声音被他一并挡在了身后。
不知是不是佩戴了药囊的缘故,沈怿身上有淡淡的苦味,还有些,如他面具那般冷硬的味道。和以往所认识所有男子都不一样,那种感觉很陌生,明明萧条阴冷,却意外的坚实可靠。
她悄悄地微仰起头,想借这个机会从面具的缝隙里看清他的模样。
只可惜收效甚微,什么也看不见,反而遭到他一记警告的狠瞪。
凤凰集并不大,言则他们也没真的一个一个人挨个问,沈怿把她护得很好,听到脚步渐远,书辞扒着他的衣襟从他肩膀处探出脑袋。
视线里是言则苍老而萧瑟的背影,她心里有些不忍,半晌又只是叹气。
“走了?”
“走了。”书辞从他怀里出来,径直拉了旁边的凳子坐下,干脆朝小二要了两碗面。
沈怿支着肘朝言则离去的方向望了望,淡笑道:“这条是去南山镇的必经之道,你迟早得和他碰上,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认命吧。”
“谁说的。”她取了筷子忿忿地握在手中,“我还知道一条小路,一会儿我从那儿走。”
“小路?”沈怿怀疑地打量她。
“我从前走过的,保证没事。”书辞自信满满地催促道,“快吃,吃完了咱们好上路。”
“……”尽管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不过考虑她多少说的是咱们,还算有几分良心,沈怿也就不多计较了。
匆匆用过午饭后,书辞果然领着他从凤凰集旁边的一个小山坡出发了,起初走得还算顺利,除了爬坡稍显疲惫之外别的倒还正常。然而不多时脚下的小径便越来越不对劲了,杂草增多,足迹减少,而后不得不开始披荆斩棘,拨草推树……
“你到底带对路没有?”眼见太阳快要下山,沈怿实在是忍不住。
书辞还在与脚下的芦苇做抗争,“肯定没错的,小时候我爹带我来过这儿。”
还小时候?!
沈怿深吸了口气,勉强心平气和地问:“那是多小?”
她琢磨道:“大概……八九岁?”
他看着这片广袤无垠的杂草,高高挑起眉。
书辞只好又道:“可能是六七岁……”
他沉默不语。
书辞抿了抿唇:“好吧,其实是四五岁。”
“你现在多大?”他问。
“十五。”末了又补上一句,“就快十六了。”
沈怿没什么情绪地颔了颔首:“这么说十年了。”
“才短短十年嘛。”书辞宽慰他,“路是死的,又不会自己跑,我记得这附近是有个小木屋,以前山里有很多野物,不少猎户上山打猎就是在那儿过的夜,现在不知还在不在。”
有平坦的大道不走非得抄小路,明明太阳落山前就能赶到镇上歇脚,如今天都快黑了还在山里头转悠。
沈怿跟在她身后,说毫无怨言是假的,不过看到难得有件事能够分散她的注意力,不至于再那么低落,也就没多说什么。
山道崎岖缭乱,走不尽的拐角爬不完的坡,总算在天黑尽之前瞧见了传说中的小木屋。
“有了!”书辞欣喜地朝他招呼。
两人拨开草丛艰难地走过去。
小木屋果真很对得起它这个年岁,不仅四面漏风,而且连门都没有,只一个旧布帘挂在上面,瞧着甚是凄惨。
里面的陈设自不用说,看得出已许久没人居住了,桌椅上遍生苔藓,墙壁布满灰层,幸而角落里那堆稻草还算干净。
沈怿抱着臂环顾了一圈,觉得可能刑部大牢的环境应该都比这里要好。
与他相比,书辞倒显得从容得多,利索地把干草抱来铺到草席上,厚厚的叠了好几层。
这屋中虽然简陋,好在能用的东西不少,很快生起了火,两人便围着取暖。
第二十五章
“你确定你能找到路?”
书辞翻出一个铁锅子烧热水喝; 闻言依旧是一脸自信; “你看我不是找着这间木屋了么,那就说明我们并未走错; 放心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