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始皇-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不胜酒力醉了,相国又不知道先生下榻哪家旅馆,只好留先生在此歇息一宿。”
  顿弱连忙问道:“我昨天醉酒之后都说了些什么话?”“先生大醉之后一直沉睡,什么话也没说。”
  顿弱这才假装放心地点点头:“酒后没有失言还好,差点坏了大事。”
  顿弱起身正要告辞,郭开走了进来:“顿弱君一夜可曾休息好?”顿弱故作歉意地说:“敝人不胜酒力,昨晚大醉一定让郭大人见笑了,多谢大人对我的照料。”
  郭开淡淡一笑:“应该,应该,不过我昨天也醉倒了,刚才听属下报告先生要走,才把我唤醒,先生若无可紧要事做,就留在府中多歇息几日,也帮郭某想想办法,我这一家老小近百口人能逃到何处避难,先生也不明说郭某究意是何难?让郭某心中有个数,早作准备,能否逢凶化吉。”
  “请郭大人理解敝人的难处,确实无法相告事情真相,到时郭大人自然明白,但有一点可以告诉大人,此难不是针对大人一人的,是整个赵国之灾难,大人不离开此地躲不过这场灾难。”“请问顿弱先生,我全家需要到何处才能避免灾难呢?”
  顿弱凝思片刻说道:“郭大人如果信得过在下,不妨到秦国避难,我曾听秦王陛下提及过郭大人话语之中有几分赞赏。秦王陛下是一位惜才之君王,我这么一个逃难到秦国的小人物都被重用为客卿,并派我来赵担当大任,像郭大人这样地位显赫、才华出众之人,只要到秦国,一定不失在赵国的地位。”
  顿弱的这一番话果然让郭开动了心,他确实听说秦王政重用人才,用人不分国别,不重原先经历,惟才是用。郭开也明白赵国已是朝不保夕,目前只是勉强维持。假如赵嘉与李牧谋反成功,自己全家必死无疑。如果解除李牧兵权,铲除李牧与赵嘉谋反势力,李牧一死,赵国也很快会被秦军攻破。内忧外患都决定着赵国灭亡没有多少时日了,现在不早作打算,自己不是李牧赵嘉刀下鬼就是秦人阶下囚。而现在趁赵国未亡之际归属秦国,前途将是另一番情景。
  想至此,郭开问道:“我到秦国真的能够避免这场灾难吗?”“当然,郭大人到了秦国不但能免除这场灭顶之灾,恐怕会有另一番光明前景呢。不过——”
  顿弱又故意卖一个关子,郭开忙说道:“不过什么,先生尽管直说,我也只是听一听,未必一定去秦国避难呢。”
  顿弱又开始调郭开的口胃:“既然郭大人无心去秦地避难,我也不再多说了,请郭大人慎重考虑,但决不能再犹豫了。”顿弱说完,便拱手道别,郭开急忙阻拦道:“先生快告诉我去秦有什么不利之处吗?我听后也谈谈个人见解,再请先生给指点一二,对于秦国情况我确实知之甚少。”顿弱见时机成熟,这才说道:“郭大人如果现在仅仅为避难到秦国能够得一个大夫之职,假如郭大人能为秦国先立一大功劳然后再到秦国,那地位将更加显赫,会根据郭大人的功绩给予封赏,因为秦国向来以军功得到封赏。”郭开点点头,轻声问道:“以先生之见,我能为秦国做些什么?”“凭郭大人的地位和权势,能够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我私下认为,鸡毛蒜皮小事做千件也不如一件,假如郭大人能够投秦王政所好做成一件大事,拜相封侯也不在话下。郭大人是聪明绝顶之人,当然明白是什么大事了。”
  郭开当然明白顿弱的意思,故意把脸色一变,斥道:“顿弱,你好大的胆子,原来你是来劝降的,我真心把你当作朋友,你却把我向火里推,让我郭开做出大逆不道的事,背叛赵国投降秦国,休想!你把我郭开当作什么人了?”
  顿弱一看郭开突然变脸,后悔自己言多必失,对郭开的性格心理还是理解错了,只好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说:“我顿弱正肩负着大任来赵,本来不准备来邯郸,此来完全是为了报答大人当年救命之恩。郭大人既然不听我的规劝把我当成说客,我纵然浑身是嘴也辩解不清,信不信由你,一切听从大人之便,我告辞了,郭大人全当我顿弱没有来,什么话也没有说。”顿弱真的以为郭开看破自己行迹,怕久留此地,此计不成前一计也将被识破,想尽快脱身。郭开拦住了顿弱,忙陪笑道:“先生息怒,郭某刚才是试探先生的。”顿弱暗暗松了一口气。
  郭开又说道:“郭某虽然知道先生是为了我的前途着想,但劝说赵王迁举国归降却是一件大事,稍一不慎,事情不济还会累及身家性命。”
  顿弱也陪礼说:“郭大人担心的极是,也请大人谅解敝人刚才的粗鲁。”
  “彼此,彼此。”
  郭开再次请顿弱到书房坐下,把赵国的情况告诉顿弱:“赵王迁年纪虽小,但很有个人见解,外表懦弱骨子里却非常硬,此人虽无大志,却也有几分傲骨之气,并有几分试与赵国共存亡之心,想劝他归降十分不易。但王太后却是一贪生怕死之人,贪图享乐,惟恐失去自己优厚的位置,从她入手劝其归降有几分可能。目前赵王迁虽然独立执政,但大权仍在王太后手中,劝其归降倘有几分可能,只能尝试着进行,根据情况而定,成功与否全仗天命了。”
  郭开说至此,突然转过话题问道:“我把赵王宫中的事都告诉了先生,也请先生实言相告,此番来赵的真正用意,赵国究竟有什么灭顶灾难,先生劝我速离此地?”顿弱故意沉默一会儿,仿佛做出很大努力的样子说:“既然郭大人有心归顺大秦,我再守口如瓶就有失礼貌,但为了大秦国的利益着想,我只能告诉大人一个大概,赵国不久将有一场大乱,大乱之后邯郸将为秦国所有。”
  顿弱再三叮嘱说:“此话只能郭大人一人知道,决不可泄露外人。”郭开满口答应后,顿弱匆匆离去。
  二
  灰泉山,赵国驻军大营。
  武安君李牧正在巡营,听到探马报告,说秦军守将王翦、杨端和大军突然撤走。李牧有点诧异,两军只是相持数月,并没有开战,秦军不败而退一定有什么阴谋,因为秦人一向狡猾多诈。李牧下令各营守将一定要更加小心守营练兵,防备秦军突然来袭。李牧巡营完毕,稍稍轻松一下,这数月来他每天坚持亲自巡营,从来也没间断,他深知对手是天下第一强国的第一名将王翦,其副手杨端和也是晓谕诸侯各国的大将,面对这样的劲敌,李牧丝毫也不敢懈怠。自从雁门来到秦赵前线战场时,李牧就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制定出以守为主伺机攻敌的战略原则,效法廉颇当年长平之战时的做法,连营壁垒与秦军对峙,并利用赵国有利的地形条件阻止秦军。每天让将士轮换守营放哨练兵休息,数月下来,将士早已休顿得身强体壮,斗志也提高了,正准备变被动为主动,反守为攻之时,听说秦军撤了,李牧狐疑不定,便派出探马侦探秦军每一天的动向。
  这天,李牧突然接到奏报,说赵王派特使赵葱、韩仓携带百车礼品来营犒赏三军。李牧有点惊奇,数月来一仗未打,一兵未擒,毫无战功,赵王怎么派特使前来犒赏。无论如何,既然是特使前来,就必须出营迎接。
  李牧来到营外,心腹大将李威上前低声说道:“将军缓行,我有一事相告。刚才我注意到韩仓与赵葱所带来的一百多辆礼品车,每一车上都有五名押车之人,约摸五六百人的押车士兵人人精壮,个个眼中透着寒光,不像一般士兵,倒有点像宫中豢养的御林军,请将军小心点,既然是来犒赏,带那么多御林军干什么,莫非另有所图。”
  李牧笑道:“你多心了,长途押解如此贵重礼物当然需要大批兵丁保护,这是赵王派来的使臣,当然派部分守宫的御林军。你不必多疑,我李牧心地无私,不怕任何人诋毁诽谤。”
  李牧把赵葱、韩仓请进大营,彼此寒暄几句,韩仓说道:“我等奉大王之命前来犒赏武安君及众将士,请武安君接旨!”李牧下跪接旨,只听韩仓高声念道:“武安君李牧却秦有功,用为相国,特令赵葱为大将军亲往代之,验证兵符后即刻交付兵权,速随使臣韩仓回都。钦此。”李牧接过圣旨站起身说道:“秦人诡计多端,尽管秦军暂时撤退,我估计秦军很快又会回来,由赵葱代替末将在此抵御秦军我不放心,担心重蹈长平之战覆辄,请韩大人回都转奏大王,等到秦军彻底败退后本将再交出兵权回朝复命。”不等李牧说下去,韩仓大声说道:“这里守疆之事不劳武安君操心,大王既然这样安排自有大王的道理,你快交出兵符吧。”
  赵葱一听李牧提及长平之战,意在用赵括纸上谈兵的事讽刺他,羞辱他赵氏家族,冷冷地说道:“武安君不要以为侥幸小胜两仗就目空一切,自认为赵国江山社稷全凭你一人支撑,未免太狂妄了吧。我家纵出了一位纸上谈兵的赵括,却也有威镇列国的马服君赵奢!”
  赵葱边说边取出兵符,李牧无奈,只好也去取兵符,李威急忙阻拦说:“武安君万万不可交出兵权,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你有权根据战前形势拒不交出兵权,只怕有人在大王那里诽谤将军,你一旦交出兵权就将被他们捉拿回邯郸伏法。”
  李牧一边交出兵符一边说:“我李牧无愧天地,也无愧赵国,清正廉洁,行为端正,不怕他人背后诽谤。假如真有人诽谤,我正好借此回朝对质。”
  李威见李牧已交出兵符,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抢回兵符,赵葱大怒,斥道:“大胆的狂徒,敢抢夺兵权就是蓄意谋反,格杀勿论!”
  赵葱手起剑落,李威只顾抢夺兵符,怎么也没想到赵葱突然对他下毒手,李威还没来得及拔出佩剑,人头已被赵葱砍了下来。李牧见李威被杀,向赵葱怒斥道:“你还没有正式执掌兵权就滥杀无辜,我要到大王那里为李威讨回公道!”
  赵葱哈哈大笑:“只怕你到不了大王那里就命归黄泉。”
  李牧大惊失色,知道自己上当了,正要反抗,赵葱向身旁的四名御林军喊道:“把叛将李牧拿下!”李牧束手被擒。
  中军大营内的突然变故令众将不知所措,韩仓又从怀中取出一圣旨向众将念道:“武安君李牧有负圣恩,自封爵以来毫无战功,今查明李牧对外与秦军讲和,对内勾结公子嘉,意欲谋反,本当诛杀全家,念其有功于国,革去一切封爵,令其就地自杀。钦此。”
  众将一听是赵王诛杀李牧,虽然不服,但谁也不敢反抗。这时,佐将司马尚闻讯起来,上前为李牧求情说:“大王只说李牧谋反,并无证据,一定是大王听信诽谤之辞或中了秦人的反间计,在毫无证据之时令李将军自裁实在不公,应该让李将军回朝向大王辩解之后再由大王裁定!”
  韩仓喝道:“李牧谋反,佐将司马尚知情不报应当一并论处,先革去其佐将军一职,押解回都听从发落。”赵葱又命人把司马尚拿下。
  起初还有几位将军跃跃欲试,想替李牧讲几句公道话,一见这形势都偃旗息鼓了,但心中都盘算赵葱前来领兵赵军必败,与其随这样的庸才将军送死,还不如早早逃走寻找一条活命之路呢。李牧面对韩仓扔在面前的宝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驰骋疆场几十年,历经大小几百场战役,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人的剑下,命运真会捉弄人。
  李牧拾起宝剑,凄然说道:“过去,我曾责怪乐毅、廉颇等人身为赵国大将却半途而废,出逃他国给后人留下笑柄,没想到我今天的结局还不如这两人呢!我死不足惜,只怕我死之后秦军攻来赵国已经无人能挡,赵国灭亡没有多少日子了。我今日之死也算是为赵国灭亡揭开序幕吧!”李牧举剑自裁,无奈两臂在长期征战中多处受伤,再加上代郡的风寒,已经不能弯曲使剑刃能够着脖子,只好口含剑尖向中军帐内的一根柱子撞击。
  宝剑抵在柱子上,从李牧的后脑勺直穿而出,殷红的鲜血从剑的两端喷洒而出。
  众将不忍看李牧饮剑而死,都低下了头,等到众人听到李牧倒地的声音,都大呼一声:“李将军——”
  驻守在灰泉山的守军有三分之一是李牧从雁门带来的,众人一听李牧已死,都趁夜四散而逃,不到十天,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十多万,领兵的将军也有十几人都不辞而别。
  李牧自杀的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政立即命退守上党待命的王翦与杨端和各率一路大军攻入赵国。王翦进攻井陉,杨端和进军平阳。赵军以赵葱为大将,颜聚为佐将,率兵迎战王剪与杨端和。颜聚主张集中优势兵力迎击杨端和,力争挫败秦军,然后再去抵挡王翦。而赵葱则认为秦军两路攻来,赵军也应当分头迎击。本来赵军就没有秦军人多势众,如今兵分两路,优势明显减弱。王翦探听赵葱分兵一路来救井陉,在必经之路上设下伏兵,结果赵葱所率大军中了王翦埋伏,赵葱仓促应战,兵败被王翦所杀。颜聚本来奉赵葱之命去平阳迎战杨端和,一听赵葱兵败被杀,只好改变计划收拾残军退守邯郸咽喉要地常山,试图封住邯郸大门作困兽犹斗。
  邯郸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危在旦夕,人人都有一种大难临头之感。顿弱又悄悄来到郭开府中。郭开一见顿弱,惊问道:“先生何时从秦国返回的?”顿弱笑道:“敝人一直没走。”
  郭开吃惊地问:“你不是肩负着连络李牧、公子嘉与秦王的使命吗?”
  “是呀,我同时也肩负着连络郭大人与秦王之间的使命,那项使命已经完成,秦王让我转告郭大人,他谢谢郭大人替秦国除去了李牧,这另一项使命还没有完成,秦王让我询问一下郭大人劝赵王迁举国投降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如果郭大人没有能力劝降,秦国大军就要兵围邯郸了。”
  郭开有些气恼地说:“你果然是秦王派来进行反间计的,我中了你的计谋反而自以为聪明,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了赵国又害己。”
  “郭大人这样说就不聪明了,我确实是为郭大人的前途着想。赵国灭亡在即,如果郭大人再尽微薄之力让秦军不战而使赵王投降,郭大人又在秦国的功劳簿上写下一笔,秦王决不会亏待郭大人的。”郭开哀叹说:“我本来并没有诬陷李牧之心,是中了先生的计谋才把他推向死亡。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赵国的江山社稷,谁知事得其反,李牧实际是死在先生之手,想不到我却背上这陷害忠臣的千古骂名。既然恶名铸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坏事做到底,一件坏事招人骂,千件坏事也同样招人骂,只要我郭开能够活着逍遥,千古骂名留给后人评定罢!”
  郭开让顿弱在府中等候,他独自入宫拜见王太后。
  宫中也已经乱作一团,王太后更是六神无主。王太后见郭开到来,像一位快要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让郭开想个退兵之策。郭开正中下怀,进言道:“秦军大兵压境,王翦与杨端和两支劲旅兵临城下,颜聚驻守常山也是岌岌可危,一旦秦军攻破常山,邯郸一日可破。”
  太后颇为后悔地说:“倘若李牧不死,也许秦军不至于如此猖狂。”郭开虽然心中有愧,但嘴上却说道:“李牧不死,也许先入城破邯郸的人就是李牧与赵嘉,此二人攻入邯郸,大王与太后绝对没有生还可能。可是,秦军来了,大王与太后不仅有生还可能,而且不会失去王侯的爵位封号。”王太后急忙问道:“请郭大夫明示,如何方能保住王侯的爵位?只要可行,本太后一定照办。”
  郭开说道:“公子嘉与李牧蓄意谋反时就是以向秦国臣服为条件的,太后何不也走这条路,令大王向秦国递上降书降表,对秦称臣,秦王一定会保住大王与太后的封爵,也一定能保住赵国的宗庙祭祀。”
  王太后有所顾虑地问:“秦人一向奸诈不可信,万一秦王政出尔反尔,岂不是束手待毙。”
  “请太后放心。韩王安举国降秦,仍然被封邑新郑,没有失去原有的封爵,而今赵国降秦也不会失去邯郸的封邑,秦王政不欺韩又怎么会欺赵呢?”
  王太后想了想,这确实是惟一可行的办法,点头说道:“此事就请郭丞相代为效劳,先出城与秦人谈判条件,了解秦人意愿,有什么情况及时奏报于我。”
  郭开略有顾忌地问:“倘若大王一意孤行,执意不肯降秦怎么办?”“你尽管去同秦人谈判,迁儿那里有我呢,假若他不同意,到时就由不得他了。”
  郭开回府,把入宫情况向顿弱简单述说一遍,顿弱立即答道:“郭大人尽管去禀报赵王迁与王太后,太后所提要求秦王一定答应,秦王政一言九鼎,向来以宽厚仁爱威服天下,怎会与赵王及太后过意不去呢?卫元君与韩王安不都是最好明证吗?”
  几天后,郭开再次入宫奏报太后,说秦人答应太后的各项要求,请赵王与太后尽快出城归降,不然,大军攻破常山之日归降也没有用了。
  王太后命人找来赵王迁,把郭开与秦人谈判之事告诉赵王迁,令他写出降书降表。赵王迁一听母亲瞒着他让郭开与秦人商谈投降的事,坚决反对说:“先王把赵氏祖业传给我,我纵然无力保全也不能拱手让给他人,先王地下有知该是何感想?先王之所以废长立幼,就是认为我有守住祖业的才能,我宁可与宗庙共存亡,也决不降秦。”王太后冷笑一声:“小子,你别自以为是了,不是为娘与郭丞相费尽心机诬陷赵嘉,百般讨好你父王,王位怎会落到你的头上,你何德何能继承宗祧?你不是自以为有才吗?秦军不日兵围邯郸。你能击败围攻的秦军吗?”
  赵王迁答道:“邯郸水深池宽,城高墙厚,城内兵多将广,储备丰厚,秦兵曾数次围攻邯郸均没有攻下,我相信邯郸这次也会化险为夷。趁秦兵尚未攻破常山,派信使赴楚、燕、齐、魏四国求救,向他们陈述救赵的利害关系,我想四国决不会见死不救坐视赵国亡国的,只要四国兵至,内外夹击,秦兵必败无疑,一个李牧尚能抗拒王翦、杨端和两路大军,何况有五国之军呢?”
  郭开嘿嘿一笑:“大王太年轻了,根本不了解列国的情况,魏国的大部分国土被秦国占领,只剩下大梁周围几百里的土地,秦将王贲、李信正领兵围攻,魏国自顾不暇,如何前来救赵?燕赵世仇,燕国巴不得赵国灭亡呢,更不会出兵相救,秦齐联姻互相结为友好,并有盟约在先,永世不相攻伐,现在怎么会背秦向赵呢?楚国惧怕秦已经很久了,为了躲避秦军攻伐,三迁国都,我估计楚国也不敢来助赵。”
  王太后也说道:“你整日呆在宫里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不了解六国之事不说,连朝中之事也不明白,整日生活在幻想中,明明自己是个蠢才却自以为才智过人,根本不会料理朝政却梦想成为一代明君英主,真是可笑透顶!就是有援兵来救,邯郸城又能支撑多久?谁能担当御敌的大任?除非大王亲自持剑上阵。”赵王迁见母亲与郭开共同羞辱他,恼怒地说:“如果不是你们出馊主意逼死李牧,秦人如何敢在我赵国国土上嚣张?”
  王太后见儿子当面顶撞自己,并揭自己的短,怒斥道:“不是为娘杀了李牧,只怕李牧与赵嘉早已攻破邯郸,这宫中端坐之人不是你而是赵嘉。攘外必先安内,国家宁可亡在敌国之手而不能败在国贼手中,何况现在仍然有机会保住封号与宗庙祭祀。归降是最明智的做法,韩王安、卫元君角不都是因为投降而保住了封邑与爵位吗?”
  王太后又威逼说:“如果你执迷不悟,为娘先废去你的王位,将你绑缚起来献给秦军作为归降的觐见礼。你不是要以身殉国无愧于列宗列祖吗?为娘这样做正好满足你的心愿。”
  赵王迁害怕了,他自从继承王位以后,只有君王之名,实权却被母亲掌握着,朝中大小事务外有郭开内有太后,他不过是一个傀儡。赵王迁自幼在宫中长大,很少离开王宫,甚至邯郸城也没出过,犹如一株长在室内的花卉,优越的环境养成他好幻想的天性,总把事情向好处想,对太后郭开专权也十分清楚,却又不想与他们争斗,总想等他长大后太后自然会归政于他,到那时再干一番宏图大业。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需要的是切合实际、审时度势、明察秋毫的王者,人必须不断改变自己、调整自己适合时代,抱残守缺,等待、空想只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成为王权的牺牲品。赵王迁当然不想死,他也不想失去王位,仔细想想母亲与郭开的建议也有一定道理,心里道:只要能保住王位,仍拥有邯郸的封地,归降就归降吧,父王在天之灵责怪他也无愧于心,不是他主动投降,是太后逼他投降,大权在太后手中,他不降也不行,父王要怪就怪罪母后吧。
  赵王迁终于答应归降,在郭开写好的降书降表上印上那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刻成的御印。
  随着赵王迁手中的御玺落在帛书上,郭开一颗悬着的心踏实了,他知道这份投降书将会给自己换来另一番锦绣前程。忠贞是忠贞者的墓志铭,无耻却是无耻者的通行证。
  秦王政接到李斯奏报,说燕太子丹根本没有被杀,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