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战全景纪实-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那几个师根本没有战斗力,莫德尔气得直骂:“那几个师武器都丢了,根本不行,战斗力还不如一个连!老是这样,大本营根本想像不到实际情况是怎样……
当然,吃了败仗就归罪于我。“
现在莫德尔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自己陷入重围。
莫德尔在包围圈合拢之前,即3月29日,打电报给凯塞林说想守住莱茵河是“荒唐的,无效的”,必须采取行动阻止美军合围。
面对支离破碎、土崩瓦解的西线,凯塞林只得硬着头皮同意。
3月30日夜,德军向帕特伯恩发动反击,同美国第1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第3装甲师的一个先遣队展开激战。
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和火力优于美国的M—4“谢尔曼”式坦克,把美国坦克一个个打得起火燃烧。
美国第3装甲师师长罗斯少将正好在这个先遣队里,不幸阵亡。
19。百万盟军:前进!(4)
德国人虽打死一名美国师长,但未能阻止美军合拢。
美军后续部队源源而至,战斗轰炸机也飞临战场上空,打得德军落荒而逃。
德国B集团军群突围的企图失败了。
凯塞林回到他在图林根的司令部,看着地图上一支支盟军推进的箭头,意识到德军西线已不复存在: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南边的G集团军群都已成为瓮中之鳖,盟军通往柏林的道路已畅通无阻。
他知道大势已去。
这时参谋长送来大本营的一份命令,命令莫德尔把鲁尔作为要塞来据守,不得撤离。
凯塞林几乎要跳起来了:难道上面不知道鲁尔地区的粮食只够3星期吗?
美军连3星期也不等。
美国第1、第9集团军一合拢,就于4月6日向哈根方向发动突击,在14日将鲁尔分割为二。
包围圈内的德军已无斗志。
莫德尔的参谋长劝说莫德尔投降。
这位德军后起之秀用一种参谋长听不清的声音说:“我有责任拯救我的部队。”
这时一名美国军使打着白旗来到司令部,送来敦降书,上面写着:“为了战士的荣誉,为了德国军官的荣誉,为了对你国家的爱,为了贵国的未来,放下武器吧!你挽救下来的这些德国人将会为贵国人民重新得到社会地位而作出贡献,你保留下来的德国城市将对贵国人民的繁荣具有极大的意义。”
莫德尔读罢,让人告诉军使:我受到效忠希特勒誓言的约束。
若投降,名誉将被玷污。
莫德尔拒绝了降书,但不想让部下毫无意义地死,让工业区被摧毁。
他做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决定:下令解散B集团军群。
命令下达后,他对参谋长说:“作为败将,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参谋长没有回答,莫德尔自己回答了:“过去败将都是服毒自杀。”
莫德尔开着他的“奔驰”牌大型指挥车走了。
据说在一片密林中服毒自杀。
但没有人发现他的尸体,也不见其踪影,只找到那辆汽车。
第二天,鲁尔区的战斗全部停止了,315万名德军官兵成为美军俘虏。
这是美军历史和盟军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也是盟军在欧洲的最后一战,俘虏人数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突尼斯战役。
在30多万德军被围的时候,百万苏联红军打响了柏林战役的炮声。
东方的炮声越来越近。
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这些罪恶累累的纳粹元凶,都躲在希特勒总理府下面的地下隐蔽部里,各自心怀鬼胎,忐忑不安。
希特勒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威风凛凛的劲头,成了一个没有自控能力、唠唠叨叨的糟老头。
希特勒把无名火撒到女秘书身上,冲她们发火道:“我没有可以信赖的人了。
他们都背叛了我……
假如我出了什么事,德国就没有领袖了。
我没有继承者。
赫斯疯了,戈林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希姆莱不会得到党的赞同,而且他根本不讲艺术……
你们去想吧,谁能是我的继承者。“
希特勒不相信失败,成天唠叨着他的往事,那些靠自己的毅力、干劲和狂热所克服的困难。
他成天这样唠叨着,以致别人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希特勒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普鲁士奠基人腓特烈大帝的油画,希特勒又把自己比做七年战争时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已山穷水尽,可普鲁士的对手、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突然死了,俄国退出了战争,普鲁士取得战争胜利。
宣传部长戈培尔在一边打气,高声朗读关于七年战争的记载:“被俄国弄得垂头丧气的腓特烈大帝说,如果在2月15日运气仍不好转,他就服毒自杀。
一谋臣道:‘英勇的国王,请您等一等,您受难的日子就要过去;您那交好运的太阳正隐在云后,它即将驱散云雾照耀您。
‘果然,俄国女沙皇在2月12日驾崩了,给腓特烈大帝的命运带来神奇的转折。“
希特勒两眼充满泪花,静静听着。
戈培尔接着喜形于色地说道:“在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时的星象图预测,德国在1941年以前会不断胜利,然后是节节失败,直到1945年4月上半月遭到惨败,下半月将取得暂时胜利,接着是休战,直到8月才有和平。
此后三年德国处境困难,从1948年起又东山再起。“
希特勒没有说什么。
他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但前线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又不能不想到失败。
3月18日,希特勒收到宠臣、生产部长施佩尔的备忘录。
“4—8星期内,德国经济将要最后崩溃……
经济崩溃后,战争就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
即使在军事上也是如此……
我们必须尽力保持一个基础,哪怕是一种最原始的基础,使这个民族能生存下去……
我们没有权利在战争的现阶段进行一种可以影响民族生存的破坏行动。
如果我们的敌人要摧毁这个曾经无比英勇地作过战的民族,历史的耻辱应完全由他们承担。
我们有责任使这个民族能在遥远的未来得到复兴。“
19。百万盟军:前进!(5)
但是希特勒对施佩尔说:“如果战争失败,这个民族也将灭亡。
这种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没有必要考虑让这个民族维持一个最原始的生存基础问题。
恰恰相反,最好由我们自己动手把这些基础毁掉,因为这个民族将被证明是软弱的民族,而未来只属于强大的东方民族。
而且,在战争后留下的人不过是劣等货,因为优秀的人都战死了。“
第二天,希特勒下令摧毁德国所有的工厂、电力设备、自来水厂、煤气厂、食品店、服装店;所有的桥梁、铁路和交通设备;所有的河道、船只;所有的机车和货车。
施佩尔气得牙根发抖,恨不得杀掉这个他最崇拜的人。
施佩尔发现了希特勒地下室的通气道,想把那种在奥斯威辛毒气室屠杀犹太人的毒药扔进去,让所有这些给德意志民族和全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疯子见鬼去!
可惜通气道太高,又有党卫队员守卫,施佩尔只得作罢。
但施佩尔决不能让希特勒的疯狂决定付诸实施。
他四处奔波,冒着生命危险说服各地的纳粹党政军官员,终于为德国保留下最后一点财富。
希特勒同戈培尔这些帮凶,此时此刻时而要毁灭民族的生存基础,时而又想入非非,幻想会发生改变纳粹命运的奇迹。
4月12日下午,戈培尔同他的助手、秘书来到奥得河畔德国第9集团军群司令部,对集团军群司令布赛和司令部的参谋们讲起腓特烈大帝的故事。
军官们早就对这位摇唇鼓舌的纳粹宣传部长不耐烦了,有人讥讽地问:“那么这次是哪位俄国女皇要死呢?”“我不知道,”戈培尔答道,“但命运之神的锦囊里有各种高招。”
或许真让这帮纳粹元凶说着了,美国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就在这天与世长辞。
罗斯福总统这天上午在佐治亚州温泉的别墅里,觉得身体不舒服。
中午12时,罗斯福总统同两位表妹萨克特小姐和劳拉聊天,肖玛诺夫人在给他画像。
一会儿,秘书送来文件让总统批阅。
13时,罗斯福看了看表,说:“我们只有一刻钟了。”
突然,罗斯福总统左手按住太阳穴,接着滑了下去。
“您忘记什么事了吗?”萨克特小姐问。
罗斯福闭上眼,用轻得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我头痛得厉害。”
说罢身体向前倒去,失去知觉。
罗斯福脑溢血发作了。
15时35分,这位领导美国人民克服了大萧条、勇敢迎接德意日法西斯挑战的总统,永远离开了人间。
噩耗传来,举世震惊。
丘吉尔觉得犹如“晴天霹雳”;斯大林情不自禁地连连说:“为什么是这个人,这样的好人。”
斯大林给美国新总统哈里·杜鲁门发了唁电,说:“美国人民和美国失去了像富兰克林·罗斯福这样一位世界性伟大政治家,一位战后和平和安全的捍卫者……”
莫斯科所有的报纸都套印了黑框,城内下半旗,最高苏维埃也静默致哀。
在柏林,戈培尔从第9集团军群回来,刚下汽车,早等候在宣传部大楼前的纳粹大小头目们纷纷跑下台阶迎接。
有人喊道:“部长先生,罗斯福死了!
“戈培尔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看着周围一张张兴奋的脸,又不能不信。
这时新闻秘书泽姆勒又大声说:“部长先生,罗斯福死了!
“戈培尔激动得脸色发白,喊道:”拿出最好的香槟酒,这是决定性的时刻!
我们给元首打电话!
“他又有点怀疑,问道:”这是真的吗?“十多个兴奋的脑袋凑过来听戈培尔打电话。
“我的元首,”戈培尔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我向您祝贺!
罗斯福死啦!
星象图上早已载明四月下半月是我们决定性的时刻。
现在恰恰是4月13日零点。
命运已把您最大的敌人置于死地。
上帝并没有抛弃我们,他已两次把我们从野蛮的杀人犯中拯救出来。
1939年和1944年,您的敌人用来威胁您的死神已降在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头上。
这简直是奇迹!
“史书没有记载希特勒接到这个电话后的兴奋状。
施佩尔这天晚上在没有暖气的音乐厅里听音乐,第一曲就是《众神的末日》。
这是施佩尔亲自安排的。
回到办公室,施佩尔见到希特勒副官的留话条,让他立刻回电话。
“您到底上哪儿了?元首早就在等您了。”
一个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希特勒一见施佩尔,立刻以几个月来没有的活跃劲头迎上前,手里挥舞着一份剪报,说:“这儿,念吧!
这儿!
您是从来也不愿相信的。
就在这儿!
我一向预言的奇迹就在这儿!
是谁正确?战争没有输!
您念吧!
罗斯福死了!
“罗斯福总统虽去世,但盟军并未停止前进,仍旧像洪水般地向纳粹老巢冲去。
几天后,希特勒的地下室里就再也没人说奇迹了。
19。百万盟军:前进!(6)
这些纳粹元凶们不知道,英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确出现了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从未有过的磨擦。
虽远没有纳粹们想像的那么严重,但却给战后历史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磨擦的起因还是雅尔塔会议时最棘手的问题——波兰政府问题。
1945年2月8日,三巨头终于在波兰政府问题上达成妥协:英美两国不再坚持波兰流亡政府是波兰的惟一合法政府;苏联同意在卢布林政府的基础上吸收波兰流亡政府的成员。
三国外长达成了这样一个关于波兰政府问题的协议:红军全部解放了波兰,一种新的形势在波兰业已形成,必须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波兰临时政府。
不久前,即波兰西部获得解放之前,这样的政府是不可能建立的。
因此,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民主基础上改组,以把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包括进去……
莫洛托夫先生、哈里曼先生和克拉克·克尔爵士(英国驻苏大使)受命以一个委员会的资格,首先在莫斯科与现今临时政府的成员并与波兰国内外其他波兰民主领袖进行会谈,以便根据上述方针改组政府。
罗斯福总统的顾问、密友李海军上将读罢这个协议,皱起眉头,对总统说:“这个文件的弹性太大,俄国人能把它从雅尔塔扯到华盛顿,也不会扯断。”
苏联人果然在会议结束后不久,就发现英国人和美国人的疏漏,开始扯这根弹性大得惊人的橡皮筋。
英美的疏漏在“首先”一词。
根据雅尔塔协定英文本,整句条文应理解为:第一次会议应在莫斯科举行,参加者除英苏美三大国外还有波兰的两方。
但俄文本则可以理解和解释为:在莫斯科的谈判只应由卢布林政府参加。
雅尔塔会谈结束已经几个星期了,莫洛托夫根据自己对协议俄文本的解释,拒绝让英美二国提出的波兰人参加会议,拒绝英美两国派观察员到波兰监督普选。
在波兰的苏联人找到波兰国家军的领导人、波兰的右翼组织领导人共15人,把他们骗上一架飞机,然后绑架到莫斯科,关进监狱。
丘吉尔对苏联在波兰政府问题上采取的行动极为不安,联想到苏联在罗马尼亚的行动。
在雅尔塔会议结束后,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突然出现在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王宫,命令国王解散多党联合政府。
罗马尼亚国王在外交部长的支持下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第二天维辛斯基又来到王宫。
国王央求至少让他和各党领袖商量一下。
维辛斯基用拳头敲着桌子,咆哮着命令国王立刻答应,言罢就摔门而去。
这时,苏军坦克布满布加勒斯特的大街。
3月6日,一个由苏联指定的罗马尼亚政府成立了。
丘吉尔设法就罗马尼亚政府问题议论苏联的所做所为,斯大林完全是根据与自己取得的谅解行事。
去年10月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时,与斯大林达成著名的“百分比谅解”,即苏联在罗马尼亚有90%的发言权,英国在希腊有90%的发言权。
斯大林完全遵守了这个谅解,听任英国军队在希腊屠杀共产党游击队。
但波兰不是罗马尼亚。
为了让英国议员批准雅尔塔协定,丘吉尔在议会把苏联和斯大林着实赞美了一番:“我从克里米亚和其他一切接触中带回来的印象是,斯大林元帅和苏联领袖们愿意跟西方民主国家在光荣、友谊、平等的关系中共处。
我也觉得他们言而有信……
如果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发生可怕的分裂,人类的命运必然变得黯淡。“
英国议会在战时一般都支持丘吉尔,但这一次有人开始抨击。
议会虽最终以压倒多数批准通过了雅尔塔协定,但有25名议员投了反对票、11名政府阁员弃权、2名副部长辞职。
丘吉尔不能坐视斯大林在波兰为所欲为,就亲自出马同斯大林交涉,同时要求罗斯福干预。
但罗斯福此时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给丘吉尔回信都是别人起草的。
3月27日,丘吉尔连续向罗斯福发出长电,说明波兰局势的后果和盟国的对策。
他写道:“我们断不可以受人操纵,成为把俄国版的民主强加给波兰——还要强加给其他东欧国家的参与者……
如果(三国)在波兰问题上不一致……
我们可以问一下:新的世界组织的成功前景是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显然将在沙滩上建立世界和平的大厦。“
英国首相的呼吁和波兰局势,终于在罗斯福垂危的躯体中引起震动。
3月29日,罗斯福向斯大林发出长电,指出:“……我们在雅尔塔所达成的协议中,最引人注目而最迫切的就是关于波兰的那部分……
我必须向您说清楚:任何解决办法,如其结果是华沙现政权在薄薄的伪装下的继续,是不能被接受的。
美国人民将认为这是雅尔塔协议的失败。
“……”我希望能够向你表明,这个波兰问题的公正而迅速的解决,对于我们国际协作计划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我们达成克里米亚协议之前,种种不利盟国团结的困难和危险,使我们忧心忡忡。
19。百万盟军:前进!(7)
如今,波兰问题若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些困难和危险必将尖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4月1日,丘吉尔也向斯大林直接发电:“……如果我们寻求波兰问题达成协议的努力注定归于失败,那么议会在复活节后复会时,我将不得不向议会承认这个事实。
没有人曾像我这样热心、有信心地为俄国的事业辩护过。
1941年6月22日,第一个大声疾呼的就是我。
一年多前,我向全世界宣布寇松线是公正的,举世皆惊。
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接受了这条边界。
我作为俄国真诚的朋友,向您和您的同事们提出个人呼吁,要求你们就波兰问题跟西方民主国家达成良好的谅解,而不要打落我们为了指导世界未来而伸出的友谊之手。“
一星期后,斯大林给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回电。
斯大林把僵局的原因推到了英美驻莫斯科的大使身上。
说是两位大使把会谈引到了死胡同里,说他们违反了雅尔塔协定,不是要扩大卢布林政府的基础,而是取消卢布林政府,建立一个全新的新政府。
斯大林说:波兰政府的成员必须是真正希望同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人,因为“苏联士兵为解放波兰而流了不少血,并且由于过去的三十年间,敌人曾两次利用波兰领土来侵犯俄国”。
斯大林接着提出打破僵局的办法:只邀请8个波兰人参加协商,其中5人来自卢布林政府,3人来自流亡政府。
斯大林同时还发给丘吉尔一封电报,说如果英美两国政府接受这个建议,他就可以向卢布林政府施加影响。
斯大林略做了一点让步,总算给打破僵局带来了希望。
但波兰政府问题已给英美与苏联的关系带来影响甚大的阴影。
丘吉尔这位谙熟欧洲历史的英国首相,看到了他最不愿看到的前景:一个军事上极其强大的苏联,控制了东欧和德国东部,会在战后利用一切机会向西推进。
更让丘吉尔不安的是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做出的保证:美国军队将在2年内撤出欧洲。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丘吉尔知道,罗斯福总统是怎样带领这个远离欧洲的国家克服了孤立主义卷入欧洲事务的。
如果欧洲再次爆发战争,除了美国没有任何国家能遏制苏联。
可谁能保证美国人会重返欧洲?
把自己数百万优秀青年派到这个充满是非的旧大陆?
丘吉尔希望盟军趁现在德国西大门洞开时尽量向东推进,占领柏林,以加强西方战后同苏联打交道时的地位。
然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却于3月28日在兰斯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和现在一直为人们所争议的决定:蒙哥马利将率第21集团军群向吕贝克推进,切断德国与丹麦的联系;布莱德雷则指挥第12集团军群的第9、第1集团军沿卡塞尔—莱比锡—德累斯顿轴线推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把攻克柏林的任务让给苏军;巴顿的第3集团军将突入捷克西部和奥地利西部。
为了能与苏军顺利会师,艾森豪威尔把总计划直接送给斯大林。
艾森豪威尔的决定,与“霸王”计划把柏林作为总目标的原则是不一致的,也违背了丘吉尔的意愿,在盟国最高领导层引起轩然大波。
英军将领怒言四起。
英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说艾森豪威尔根本无权直接同斯大林联系,纯属信口开河,违背了“霸王”计划的总目标。
英国的参谋长们在布鲁克的支持下,联名向美国陆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将军致电,先批评艾森豪威尔越权,然后攻击他的战略。
艾森豪威尔为何做出这一决定呢?
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远征欧陆》中这样解释这一决定的原因:“当3月最后一个星期我们占据莱茵河时,我们距离柏林300英里,中间还有距我们200英里的易北河。
“俄军在距柏林只有30英里的奥得河西岸建立了坚固的桥头堡。
我军的后勤部队可每日空运2000吨物资到前线,保证我军先锋冲进德国。
但如果仅仅为了试图包围柏林而强渡易北河,就会发生两种情况:首先,俄军可能在我军抵达柏林之前就包围了这个城市;其次,在离莱茵河我军主要基地如此遥远的地区保持一支强大的部队,将意味着我军其他部队将失去机动能力。
我认为……
这简直是愚蠢的。
“我希望先头部队迅速冲过德国与红军会合……
尽快攻克在北面的吕贝克……
再次缩短我们的交通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