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犹似深宫梦里人-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平静的街道,一切都混乱着,直至食日之象完全消失,人们都还沉静在那巨大的震骇之中,不能回神。

    “天现不祥之兆,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于人,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之象。而今又现天狗食日之天象,恐怕,人间浩劫就要来临了。”

    突而,一个声音,在人群之中蓦地响起,继而引出了人心中所有对此异相的恐惧。

    有人附和:“唉呀,以前好像是听过这般说法的,天狗食日,大凶之兆啊!”

    有人惊恐:“老天爷啊,这太平日子真的过不长久了吗?”

    有人危言耸听:“是啊是啊!老头子我,曾在幼时见过天狗食月之象,那一年啊,我的家乡发了场大水,颗粒无收啊,好多人都活生生饿死了去。而今竟然见到如此食日之象,恐怕是要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啊!”

    “……”

    流言,越传越盛,很快便传至街头巷尾,人人自危的同时,莫离带着一身的肃冷,将如此不利的消息,送入了宸宫。

    萧翊负手而立,竟是一脸平静:“朕,不信这天意。”

    “皇上,信与不信,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安抚民心。”莫离一向是快人快语,便是面对萧翊时,也毫不退缩。

    “安排祭祀吧!既然人们相信鬼神一说,那朕也用同样之法,令他们安心便是。”

    沙场之上,见惯了那样的生死一瞬,萧翊早已心如冰铁,而今,江山如画,却有内忧不平,他能做的,也只能是‘顺应天意’了。

    莫离抱拳:“皇上英明,若是如此,百姓必定心安。”

    “能够如此当然是好,不过,朕最近总是心神不宁,总觉得,还会有事发生,这天狗食日之象,虽不是人为所能创造,但却保不准会为人所利用,莫离,这阵子,你也多留点心,朕不想再多生事端。”

    经过了之前诸事等等,萧翊也变得异常小心,治国之事,比之战争更为严峻,也更为考验人心。

    他只不过想做一个真正为民为国的皇帝而已,如此心愿,竟是那般难以平衡,他又如何能不扼腕叹息?

    “是,末将明白。”

    莫离沉声而应,亦是同样的愁眉不展,这一切来来太快太密集,他也觉得所有发生的事情一定有所关联,只是苦思无解,唯有忧心。

    祭祀之事只要交待下去,自有司礼监来安排,莫离讨了口谕便急急的出了宫,而今宫外太过不平静,他至少得了出去盯着点。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能在提前做好准备,总比事后补救来的要好。

    夜幕渐垂,上京的古道上,人烟渐散,传说仍在继续,而一场恐慌性的灾难,却悄然来临。

    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都爆发了眼疾,各地的医馆药堂,被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甚至全家出动,一个不落的红着眼。

    无知的孩童揉着眼,向母亲哭诉着眼疼不舒服,老人们流着泪,用干枯的双手,遮挡住太阳的强光。

    只因,他们的双眼,只要见光,便会疼痛难挡,泪流不止。

    莫青眯着眼,强忍着流泪的冲动,一步步紧跟在莫离身后,好几次,差一点就撞上了走在前方的莫离。

    明显的感觉到弟弟的异样,莫离终于停下脚步,沉声而问:“莫青,怎么了?”

    “哥,不知道怎么了,昨天晚上眼睛就开始不舒服,眼前好像是有一层黄色的雾,看什么都模糊,还疼。”

    莫青胆大,但到底也是个半大的孩子,未出门时倒也并未太担心,可看到全城都是眼疾之人,也不由得害怕起来,要说死他倒还真不怕,可要是眼睛有问题,落了个瞎眼的下场,他可就真得大哭一场了。

    闻言,莫离大惊失去,忙上前查看莫青的双眼,却见他双目赤红,泪流不止。

    “你昨日到底做了什么?”

    “和平时一样啊,若真要说有何不同,就只是昨日个亲眼见到了日食之相。”

    自持身强体壮,可竟然就这么病了,实在让他郁闷不已。

    莫离心中一动,猜测道:“难道这些人会生病,都是因为看了日食?”

    “哥,怎么办?街上人太多了,这样下去,上京迟早会乱的。”

    “只是上京倒也好说,可若真是看日食所致,估计其它地方亦会有人如此,你随我入宫,找个太医先帮你看看,看看有无良方治眼,若是可能,我想请皇上派几名御医出宫急诊,希望能安抚得住人心才好。”

    行军打仗,他自有锦囊妙计,可这寻医治病,他是一点也不懂,唯有求助于太医了。

    鸾凤殿内,一派肃冷,萧翊面黑唇抿,来回踱着步子,几名太医则颤颤惊惊的伏于地面。

    “皇上,全城都是这种眼疾,宫里也有不少人染上了。”率先出言的太医,年轻最大,鹤发白须,看上去颇有经验。

    萧翊沉眸,淡然道:“这些朕都知道了,朕现在要知道的是为何如此。”

    “回皇上,老臣行医多年,见过流行瘟疫,却从未见如此范围的眼疾之疫,便是连老臣的家人,也有大半生此眼疾,据老夫推测,罪魁祸道,该是昨日的日食之症,虽说那太阳被异物所挡,但其锋芒仍旧强烈,这些人定是为那日光所伤,是以,引发眼疾。”

    老太医行医多年,经验十足,是以,对此顽症,心中已人定论。

    “日光也能伤人?”

    萧翊见多识广,但对这日光伤人一说,倒也颇感震惊,昨日天相,他早已预感会出事,却不曾想来得竟然这样快。

    “皇上,日光之伤,虽不如刀枪明显,但也不可小觊啊。”

    闻声,萧翊沉眸:“可能治?”

正文 第112章 若是有她在,就好了

    闻所未闻的病症,却令此刻的萧翊忧心如焚。

    虽说这恶疾并不能要人性命,但因涉病范围之广,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想而知。

    “大多人伤得不太重,用些药调整一阵,注意休息倒也无碍,不过,若是真的伤了根本,恐怕就算不会眼盲,亦会落下视物不清的恶果。”

    老太医据实以答,萧翊却是再度震惊:“如此厉害?”

    “皇上,老臣自当尽力医治病患,但在此之前,皇上您是否也让老臣看看您的眼?”

    闻言,萧翊淡淡挥手:“不必了,昨日日食出现之时,朕在殿中批阅奏折,没有看到那日食全景,自也谈不上有何眼疾了。”

    “如此,老臣们便放心了。”

    艰难的挥去额间的冷汗,一众太医似也放心不少,正庆幸,却听萧翊又道:“留下治眼药方在宫中即可,你等都出宫去吧,能治好一个是一个,务必给朕将伤害降到最小,朕不愿朕的子民,因此全都变成睁眼瞎子。”

    “是,臣等领命。”

    太医们终于齐身而退,萧翊淡然的眉头,却忽而紧紧拢起,天灾人祸,避无可避,只是苦了黎民百姓。

    思及此,他脑中蓦地又浮现出少女明媚的笑脸,不由心生感慨:若是有她在,就好了。

    与太医预计的结果一般,对症治疗后,全城之人的眼疾都已有所改善,但人心却也因此而动荡。

    那些越传越盛的流言,像是长了翅膀一般,飞入千家万户的耳中,当然,也无可避免的流传到了宫中。

    萧翊仍旧淡漠,但却暗中催促着司礼监加快了安排祭祀的动作,民心不安,必须有所依托,唯有天子拜祭天地日月,方能平息一方流言。

    虽说如此行为,仅能治标,不可治本,但当务之急,仅有此法最为实际。

    因时间仓促,祭祀之礼略显简陋,但却终于如愿举行,那一日,萧翊自宸宫而出,率领着众臣宫妃等一路步行,途经午门,长门,金门,直至祭祀神坛。

    天子祭天大典,礼数繁复,礼官慷慨陈词一番后,大典正式开始,萧翊恭敬而上,众臣共拜,齐声同诵,一时间声震如洪,冲破云霄。

    整整两个时辰,祭天大典最终在萧翊的三上清香和三叩九拜中完美落幕,然,就在萧翊恭敬起身之时,一群黑衣劲装之人,突然间出现在了神坛,并以迅疾无伦的诡异手法,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他。

    萧翊冷面寒光,双掌齐发,劈出十几道凌厉的劲气,有些直接攻击来袭之人的要害,一些看似击往空处,实际上却封死了来人的退路。

    十几道劲气,如长眼的利箭,迅速袭向那些黑衣之人。

    一时间破空之声,不绝于耳,那些黑衣人,甚至不及痛呼出声,竟已是目睁大圆,倒地而亡。

    那些凭空出现在神坛的黑衣人,越来越多,却目标明显,直奔萧翊而去。

    他一声长笑,身体在窄小的范围内鬼魅般闪移!

    两手化作漫天掌影,以讯雷不及掩及的骇人手法,迅速解决了来袭之人,血,弥漫全场,腥臭之味随风而散,整个神坛,竟如同活祭的现场一般,血腥而诡异。

    那些黑衣杀手拼死抵抗,最终却尽数被擒。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那些杀手全部都是死士,没有被杀掉的,也全部选择了咬碎齿内剧毒而自杀,最终没能留下一个活口。

    而更为惊人的是,那些黑衣死士死后,从他们的身体内,分别跑出来几只不大不小的野鼠。

    莫离所带来的皇家侍卫眼疾手准,一刀一个,全都斩杀在尸体身旁。

    这一场发生于祭天大典之上的刺杀之事,虽被责令迅速封锁消息,但仍被有心之人传扬了出去。

    一时间,上京人心危危,百姓惶惶,均在担心着,神坛的杀戮会否触怒神灵,引发更大的灾难。

    几日后,曾参与过祭天大典的一些士兵,突发怪病,浑身不停的寒颤,高烧不退且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有时候还会恶心,呕吐。

    那些发病的士兵均皮肤瘀斑,出血像被跳蚤叮咬般红肿疼痛,特别是在腹股沟处最为明显。

    犯病之人,数量不多,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岂料,不过两日时间,患病的士兵肿大的患处迅速化脓、破溃、严重的甚至直接死亡。

    莫离惊觉事态严重,立刻向萧翊要求请御医问诊,军中已有百人感染此症,当御医匆匆赶至军营,一见那惨状,只黑着脸说了一句:杀老鼠!

    查看过那些士兵的尸体,还有新染上疾症的士兵患处后,经验老到的御医,心中已有定论,颤抖着对风扇说出了一个可怕的名称:黑死病!

    黑死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病症,患者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而此病,还有另外一种叫法:鼠疫!

    听到这些,莫离的脸色立时也阴沉了下来,想当然尔,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大周第一神将,现在却只能束手无策的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一个莫名的死去,那种心情,外人亦不可能理解。

    “人手不够,大将军最好能将所有御医还有全城的大夫都给老夫找来,老夫要与他们一齐商量对策。”梁太医一脸肃容的望着莫离,从未有过的谨慎表情,让莫离再一次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

    “梁太医,在宫中,您的医术是最好的,您都没有办法治么?”莫离神情紧张,连语气也变了。

    梁太医摇了摇头:“不是治不治得了,只是恐怕防不住了,依老夫推断,军中至少有一小半的人已经感染了这种病,说得更大一点,那些参与过祭天大典的官员,甚至是上京的百姓中,恐怕已经有人出现病症,是以,老夫才会要求将军务必找到全城的大夫一起研究对策啊。”

    梁太医神情灰败,莫离亦在听完他的话后,脸色亦是惨白如纸,假若梁太医不幸言中的话,仅是飞鸿骑的一小半人数,就最少已经近十万人之多了,再加上上京的官员和百姓,莫离仅仅想到了一个开头,便已是头皮发麻,他跌坐于椅内,不敢相信的问:“梁太医,真的那么可怕吗?”

    太医沉重的点头:“如若老夫猜得不错,此疫症,该与祭天之日的杀手有关,大将军最好将那晚杀手掩埋的地点,告诉老夫,老夫必须前去查看处理,以防止疫病传播太快。”

    闻言,莫离眸中寒风一闪,已然猜到了梁太医想要表达的一切,原来,那些死士身上跑下来的野鼠,便是这场灾祸的主要源头。

    上京的大夫在莫离的召集下,终于是集合着开了一个碰头的问诊会,果然不出梁太医所料,城中已有人感染此症,太夫们个个都认为十分棘手。梁太医沉默良久,方才慎重道:“而今,疫症在发,大家必须同心协力,控制住整个上京的局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梁太医,您老人家德高望重,经验十足,我等都相信您,不知对此疫症,您可有良策?”

    出言相问的是一位刚入宫不久的太医,显然是第一次遇到如此严重的疫病,颇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

    梁太医倒也并不推脱,医者父母心,看着那些士兵一批批的死去,他的心里也不好受,“若说良策,老夫也不敢妄言,不过,从现在开始若是发现了疑似或确诊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已死之人理应火葬或深埋,甚至于接触了那些病患之人,也应观察九至十二日方可。”

    “梁太医说的有理,不过,草民认为,除了梁太医所说的那些,还应该防止动物间的相互传染,控制鼠间鼠疫。不但要杀老鼠,旱獭,跳蚤目前也应大力捕杀,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上特制的药水,保护体弱者免受感染。”

    此言乃是一位民间医师所讲,看上去似乎也十分有经验,众人听罢,纷纷点头。

    堂前议论纷纷,萧翊与莫离立于内室,均是一脸肃冷,随行的梓桐,更是小声轻叹:“难道是瘟疫来了?”

    梓桐的声音极轻,但在静谥的内室,仍旧听得清楚,萧翊凤眸微眯,终而冷言出声:“莫离,传令下去,封城,如若有人要进城劝他不要进,若是非要进来的,那么,只许进不许出。”

    莫离抱拳:“是,末将明白。”

    上京的天空,仍是清明一片,但城中百姓却已是置身于水火,没有人知道这场灾难何时会结束,也没有人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撑下去。

    同心协力,已是上京自救的唯一途径。

    人不能出城,萧翊便启用了飞鸽传书的办法,让各地官员在全国搜罗民间能用到的所有药材,并要求他们尽快送到上京来救急。

    对于鼠疫,根本没有什么药可以完全克制住疫症,得此症之人,痛苦至极,有许多不到三天便会死亡。

    萧翊能做的只能是倾尽所有的救治军民,至于能救下多少人,他亦唯有抬眸望天。

正文 第113章 三天,死了七万人

    梁太医试过了许多药方,但每一剂都收效甚微,不得以,他转而沿用了一个土方:川大黄五钱,甘草五钱,生牡蛎六钱(捣碎),栝蒌仁四十粒(捣碎),连翘三钱煎服。亦曾有大夫质疑川大黄五钱是否太过猛烈,梁太医解释:“其与甘草等分并用,其猛烈之性已缓和。”

    那位民间老药师也提出了用解毒活血清火的汤药送服麝香之法,称虽然不能肯定有效,但至少一试,本已到了生死关头,亦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莫离几乎动用了全部的军队,用于防治鼠疫,只可惜这种病,流行起来,速度实在防不胜防,仅一月有余,染病的人数就接近二十万,病死的人也足足去了三分之一。

    看着一批批倒下的人,身为天子的萧翊忧心如梦,看着因昼夜不分的医治病人而累倒在医馆里御医们,萧翊的眉头,便再也没松开过。

    不禁也要感叹一句,这一场看似天灾的人祸,究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此病到了最后,病症,越来越复杂,症状越来越多,死的人也越来越多。梁太医轻按额头,眉心纠结,久久不语。

    他自视医术高明,可在如此残酷的事实前,他也不得不承认,在自然天灾的面前,人的力量实在是太过渺小。

    不过值得庆幸的事,各地送来的药材很及时,一些原本身强体壮之人,已有好转之象。

    可便是这样的细微的好消息,亦没能保持太久时间,三天后,萧翊与太医们再一次濒临崩溃。

    每到国难发生,总有许多生意人会想要借机捞取暴利,从中狠赚一笔。

    许是让奸商掺了假,以至于后来陆续运到的的药材一批比一批差,吃了如同没吃一般。治病不比其它,对于这个急性的病症,如果有一点差池,就是满盘皆输。

    从最后一批药材吃下去开始,三天内,死亡人数从最初的六万多,讯速的增至了十三万。

    三天,仅仅三天,就死了七万多人,梁太医几乎要伏地大哭的同时,终于伏地痛呼:“皇上,唯有尽快找到药谷鬼医天机子,否则,上京恐怕是要保不住了。”

    并非在战场之上,萧翊竟然听到了这样的话语,上京要保不住了,不费一兵一卒就要毁掉一个盛京之地么?

    假若这是天意,他倒也宁愿去认命,可这分明是人为而之,又让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恶气?

    很显然这一切都是萧湛的把戏,为了得到皇位,为了大周的天下,他是要亲手毁掉这原本繁华的一切,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萧翊所不能接受的。

    大周的天下,绝不能落入如此小人之手,否则,民心何安?

    ————-

    仙雾缭绕的山谷,幽香扑鼻,姹紫嫣红的野花间,雪衣飘飘的少女十指翻飞的忙碌着,如翩舞在花间的雪蝶一般,如梦似幻。

    “师傅,最近为何要采那么多药啊?”

    银铃般的声音,于山谷间悠然响起,一名鹤发童颜的老者,轻抚长须,沉重道:“人间浩劫,师傅我要带着这些宝贝药材,出谷救人去。”

    自回到药谷,从未听说师傅有出谷的意思,突然听到如此之话,云晚歌倒真是有些吃惊了:“啊?师傅你要出谷么?”

    “是,你也要与为师一同出谷,帮为师治病救人。”

    医者,仁心仁术,虽人在药谷,但天机子对民间之事,也关心甚多,自那日食之后,他便开始准备药材,让云晚歌送出谷去,为民所用。

    岂料,那眼疾之事,还未完全根除,竟又听说上京闹出了黑死病,那病症的严重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本想尽快赶赴上京,却又因药材不齐而一直耽搁了时间,现下听说死的人已过十万,他已是再等不下去了。

    “师傅是要去上京么?”

    拍了拍手里的药尘,云晚歌异常兴奋的奔出花海,谷外的消息,一直是由她打听的,是以,那黑死病之事,她同样清楚,本还犹豫着要如何劝说师傅前去救人,可没想到师傅原来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

    “嗯,你也知道那边的情况,为师想去看看,能救下一个是一个。”

    天机子一直独居药谷,有鬼医之称,医术堪称天下第一,但却也是个怪脾气的老头子。

    来药谷求医之人,若是平民百姓,他甚至可以不收药钱,可若是达官显贵,不但银钱甚高,且还得看他瞧不瞧得上,要是惹了他生气,就是再多钱,他也不给医治。

    上京本是达官显贵聚集之地,是以,天机子对那里也最为排斥,但黑死病滋事体大,便是不治那些有钱人,他也放不下那些穷苦人家,是以,才会有了去上京治病救人的想法。

    “师傅医术高明,一定能治好所有人的。”

    虽失了记忆,但云晚歌对药理之事,似乎仍有印象,见识过天机子的高超医术后,对救人一事,更是信心大增。

    “为师倒不敢口出狂言,那黑死病来得讯猛,只能是和阎王爷抢人了。”

    天机子叹息而语,云晚歌却因此一言,而心生忐忑,上京之地,帝都古城,他该住在那里的,满城都是病患,也不知他是否幸免。

    蛮荒的古道上,一辆马车飞驰而过。

    二从静坐车前,一人鹤发童颜,一人青衣劲衫,青衫之人身量娇小,手握马缰,时而重扬马鞭击打在马股之上,马儿吃痛,越跑越快,那速度几乎要飞起了一般。

    一路炊烟袅袅,风景如画,但二人却全无欣赏之意,只一味的急赶着路,策马飞驰着。

    终而,青衫之人勒马而行,在离那朱漆城门百步处,缓缓而停。

    “来者何人?”

    高城之上,莫青高声问道,青衫之人沉声以答:“这位小哥,放我们进城吧,我们是为城中百姓送药的药师。”

    “药师?啊呸!你们还嫌害的人不够吗?吃了你们送来的黑心药,城中已死了好几万人,你还想来骗钱,快滚吧!在老子还没有发火前,马上给我滚。”

    就在这几日间,莫青所带的小兵,一连去了好几位,都是因为吃了那些不顶事的药,是以,当他听说又有人要送药进城,自也再没有好口吻。

    “这们小哥你误会了,我们送来的都是最好的药材,而且,我们只想救人,并不打算收人银钱。”

    师傅的性子,她是明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