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搅乱三国-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帻便逐渐清晰起来。
这时,听到的鼓声、柳哨声还时强时弱,时断时续。黄巾军大部分军士却不按鼓点或是乐点,有节奏的统一步伐,他们走的很随意、散漫。他们经过麦垄时经常会跳步绕行,这也显示了农民军对庄稼的爱惜。
曹智看着黄巾军的做法,又是摇头,又是点头。摇头是为他们军纪涣散感到婉惜,点头是欣赏这些黄巾军的质朴。有如此质朴的军队,怪不得将来曹操能依靠他们称霸东汉半壁江山的北地。
曹智纵马下坡,绕行于五万军士排成的〃牡阵〃前,他们背负坡地,面临的是河洼。而黄巾军所处的地势,正好在他们的视线下,居高临下,这等于黄巾军已输了半筹。
曹智神态自若地看着蝗虫似的黄巾军正向他的脚下爬过来。
当蝗虫似的黄巾军越过麦田,越过半人高的茅草坡,他们的部队开始涉河时,曹智阵营最第一排的兵士已拉紧了弓弦,手臂暴起了青筋。
李典在第一阵营压阵,他高喊着:〃听命令才可放箭,违令者斩!〃
李典治军的效果在此时体现,这时射出去的箭,也必定能伤及敌人,但他的属下却没人敢于发箭,因为他们要等命令。
当李典看到黄巾军的前哨已涉水过河,开始等攀他脚下的崖坡,而大量的敌军正行进到河里。李典果断发令:〃放箭!〃
霎时间,紧绷的弓弦终于松开了,万箭齐发,真正的万箭齐发,是何等的壮观。漫天箭雨如下雨般齐唰唰的从天空中落下,〃咻,咻!〃箭矢准确地射向敌人的要害。那些冲在最先列的蝗虫纷纷中箭倒下,黄巾军人数过于密集,射出的箭矢想不中都难。
惨叫声迭起,敌人虽说死伤无数,但他们依然庆幸,不知为何,敌军没有使用那能发出巨响,产生巨大破坏力的火器。
曹智此时也在想象,刚才的万箭齐发,如果每支箭矢上都有一根炸药,这一万支箭射下去,将是何等的场面。
当然曹智目前也没有一万根炸药,火药配制、生产不易,加上前段时间的过量消耗,曹智现在手头上只留有一百多根炸药。但如果有的话,也许此战就此能结束,但也就违背了曹操的初衷。人都被杀光了,还那来青州军收编。此战是以俘获战俘为第一要务,再说在这矛草横长的河洼之地使用炸药,也不是上上之选。炸药落进河里,容易受潮,弄息灭引线。还有兖州今年适逢旱季,曹操进入兖州前,已连续五十天滴雨未下。那半人高的矛草,如果现在一旦碰上火苗,那无疑是绝佳的燃烧材料。这一烧起来,不要说人,就是河洼里的鱼也会被烤熟,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可能被殃及。
所以曹操、曹智在最初制定作战计划时,就决定了在此役中尽量少用、不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炸药。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第一梯队的万箭齐发,那是最传统的攻击手段。
第三百九十四章 兖州之战(中)
在第一轮箭击后,敌军中箭的人有的倒下,有的犹豫,有的习惯性的后退,也有继续冲锋进攻。
此时曹智又发令冲杀,鼓声再次激烈的响起,令旗前压。弓箭手齐唰唰的退回阵中,收起弓箭转而把出刀枪。后阵步兵在李黑、扬车的带领下,开始挺起长矛和槊,以一百人为一队,呐喊着〃杀〃保持三角队形,居高临下向敌人冲杀过去。
一瞬间,呐喊声,鼓点声,惨叫声响彻云宵。这是曹智亲自指挥的第一场万人大战,曹智只能用盛况空前来形容。黄巾军的第一天的所有冲锋全部被击溃,到黄昏时,河床和崖坡上,弃置了大量尸体。
曹智依托有利地形,击退了敌军的一又一次冲锋。曹智作为指挥官,一直由朴胡率一千亲卫军随行左右,站在后阵的高地上指挥观战。但难免也有技痒的时候,曹智就亲率这一千亲卫军加入大队冲杀一阵。
到这日傍晚,黄巾军见胜利无忘,己方又损失惨重,只得退回无盐城了。
第二日,曹军调兵遣将,将领和士兵都换了一批。曹智依然在亲卫军的护卫下,站在远处的高地上,只是人群里多了不少人。
此回黄巾军出城后,并没有急着进攻,约两刻钟后,河对岸的敌营中出现了一辆有着黄色顶盖的车。车中有一位头裹黄巾,身着道袍的老人扶轼而立。老人手中并无兵器,只有一支〃九节杖〃。
曹智心道:〃此人应便是青州黄巾军的'渠帅'耿凌了。
耿凌出阵后,就指名要见曹操。此时,曹智身后闪出了曹操的身影,只不过曹操一脸病容,头上还缠着一条赭色巾,那是一种含有矿物质的头巾,颜色为红褐色,可治疗头痛。
耿凌一看,欣喜传言非虚,于是就派几个信徒对着曹军叫骂戏谑。说他们渠帅最善于用符水治病,治〃头风症〃一治一个好,跟撒泡尿似的简单。只要曹操肯率部投降,就可请渠帅为其治疗。
曹操被敌军谑骂的气不过,便要强撑着披挂上阵,耿凌一见便忍不住笑道:〃曹孟德何不将赭巾换作黄巾?如此,我们便是同党了!〃
曹操气得吹胡子瞪眼,指着耿凌大骂:〃你这乱贼,我恨不得食你的肉,饮你的血。〃又盼顾左右道:〃谁可与我擒他?〃
曹洪一挺钢槊,大喊道:〃末将原往!〃随即拍马杀出阵去。
对面耿凌将〃九节杖〃往上一举,再往前一指,只见敌军中一名胖大凶恶的将领纵马冲出。此名敌将骑着一匹青斑马,手使两支狼牙棒,跟随在其后的引军旗上绣着〃北海杜〃三个字。
曹智“喔”着点头对身边的将领表示知道这个〃北海杜〃,此人在黄巾军里也算赫赫有名,人称〃杜大目〃。杜大目作战勇猛,生性残忍。杜大目舞动着狼牙棒驰出阵来,与曹洪一对一的短兵相接。在双方迅速交手五六个回合后,曹洪便出现了不支,仿佛不是杜大目的对手,过了十招,便只有招架之力。
此时,夏侯惇急忙出阵援助曹洪。远处耿凌一看马上一摇〃九节杖〃,敌军阵营立时就有一万名黄巾军,呐喊着,越过茅草坡,开始渡河进攻。
曹军这边也不甘示弱,立有八千人出阵应战。双方开始不再是将对将的厮杀,此次黄巾军爬上岸坡时,并没有遭受密集箭失的攻击。领兵冲杀的杜大目误以为敌军已在昨日耗尽了箭矢,于是,他的胆子也大起来,面对敌军两名将领,依然挥舞着狼牙棒身先士卒的猛冲过来。
曹军这边在曹洪、夏侯惇的率领下,八千士兵渐渐迎住了黄巾军的冲杀,又一场惨烈的战斗在旷野上展开。
杜大目虽骁勇善战,但曹军的抵抗坚决而有秩序,使他占不到丝毫便宜。约战了半个时辰,双方互有伤亡,不分胜负。
正值双方不可开交之时,曹军的指挥将领曹洪、夏侯惇竟蒙生退意,发出了〃收兵〃的号令。杜大目岂肯错过此等乘胜追击的机会,怒吼着命令部众追杀上去。
远处曹军主帅曹操眼看曹洪、夏侯惇败下阵来,气冲斗牛,从弟弟曹智手上抢过一把槊,就要亲自出马。却不料此时头痛的历害,他丢了槊,捧着头,一付痛苦状,还差点栽下马来。
对面耿凌看得分明,便喜不自禁,在车上手舞足蹈,当即命令全军压上。于是,黄巾军便在隆隆的战鼓声中,争先恐后地朝曹军掩杀过去。
此时,曹操双手抱头伏在马上,由曹智、曹洪、夏侯惇等武将护卫着,领兵且战且退。败退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时地丢弃一些粮带、布帛之类的财物。招致众多黄巾军纷纷下马捡拾争夺,甚至拳脚相加,队形顷刻大乱。殊不知这都是曹操计划好的,在马上抱头偷窥的曹操与曹智忍不住笑了。
曹军继续败退,黄巾军紧追不舍,不知不觉间,耿凌的主力约三十几万兵马进入了曹军设置的埋伏圈。
埋伏圈设在离无盐三十里外的一片无边无迹的洼地,那里到处是芦围和矛草,苍茫的直接云天。洼地的后面,正是当年赤眉军大败王莽的〃大野泽〃的北部,还是后世称为〃梁山泊〃的好汉之地。但现在是一片死地,也是曹操、曹智为黄巾军拟定的归降之地。
处在黄巾军最后阵的耿凌在追击的过程中,预感到了些许不对,在他挥起九节仗命令部队停止追击时。突然,在他的后方,在他的退路上传来了三声巨响,走在最后面的几万部队中不知被什么炸开了花,黑烟翻滚,火光冲天,惨叫迭起。
这还不算糟,在巨响的尾音里,耿凌听到了他们渡过的那条河彼岸,传来了号角声和隆隆的马蹄声。
那是骑兵,敌人的骑兵,怎么会出现在他们的后方。耿凌急叫着:〃后队变前队,冲回去!〃
耿凌话音刚落,后阵已喊杀声起,接着又看到尘烟飞扬,旗帜翻卷。耿凌明白晚了,敌人的骑兵已冲杀入他的后阵。
第三百九十五章 兖州之战(下)
不光如此,曹军兵马如水银般漫杀过来的同时,天空中突然又是箭雨急下。耿凌的后阵兵马正在乱哄哄的转向,人马过于拥挤中,此时遭受箭矢袭击,无疑中者无数。并且这些箭矢中有些还绑有炸药,耿凌的后阵军团立时被炸得人仰马翻,陷入进退两难的混乱之中。
耿凌经过连番喝止、传令都无果的情况下,意志动摇,只能随着军士的裹夹,向那尽是芦苇、矛草的“死地”退去。
曹智预留在敌军后方的王平部,及左右两翼的袁约部和夏侯渊部各一万精锐骑兵,此时在敌军后方和东北、东南两个角上同时发动着冲击,发挥着劫断敌军退路,和驱赶敌人进入包围圈的重要作用。
致这日黄昏时,耿凌所属青州黄巾军五十五万人被赶入尽是泥水、芦苇、矛草的〃蓼儿洼〃。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片死地时,想要突围时,才发现已经被曹操的十万兵马包围。
曹操此次的基本思路同上回对付白绕相同,不过此次用的不是水淹,而是火攻。曹军于入夜前封锁了进出洼地的所有道路,瞅准方向,先点燃了一处不相连芦苇荡,火仗风势,风助火威,这块芦苇荡一下子就烧的蓬蓬勃勃,呼呼啸啸,好似壮观。火苗上窜到最高点时,好像连天穹都要被熔化了。
北海方头领杜大目,正组织兵马冲此地突围,看了蓬勃的火焰,吓得止了步。同时也明白了敌军接下来要用的手段是火攻。
“剿抚”的事依然由荀彧具体施使,他已经比较有经验了。荀彧携带着曹操的亲笔信来到芦苇荡中黄巾军的一处营地。他没有见到耿凌,耿凌此时谁都不愿见,荀彧只得把信交给了济南方头领马上飞,并转达兖州牧曹操的意思:除首恶耿凌之外,凡投降者,一概既往不究,黄巾军大小各〃方〃可整体编入官军,当然也就是变成曹操的部属,并答应保持其相对独立性,黄巾军原有〃头衔〃者,可在新军中担任一定职务。最后强调:限三日内答复,三日后如不投降,则将被大火化为灰烬!
书信和威胁发出后,又有乐进的属下登场,在这三日里,不断有隶属乐进斥侯营的将士,潜入被困的黄巾军各营各方,秘密进行策反。
在这三日夜里,耿凌以失去了对属下和部队的控制,他甚至于不愿见他们。作为黄巾军的首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向信奉他的徒众们不停宣讲着太平道的教义。面对站在泥水里的徒众,耿凌告诉他们,人界分九等,最低等的是〃奴婢〃,往上则是〃善人,贤人,圣人,仙人,真人,神人我们不能做奴婢,要做神人。〃
但是被困得饥寒交迫的黄巾军,大都熬不住眼前的苦痛,更不愿意品偿被火焚的滋味。此时他们都不幻想自己能成为神人,而宁原做吃的饱的奴婢。于是便悄悄地传递着曹操的招降书,各方头领也在暗商着是否投降。
尤其是北海方的杜大目和济南方的马上飞,这两方在现在的黄巾军中实力最强,目前还有保有二十三万人。而最近就在这两个方里掺进了一些他们以前的黑山军旧识,这些人都是在上次的东郡之战中投降了曹操的黑山军将士。这其中就包括杜大目的老熟人,黑山军副将〃雷公〃。雷公告诉杜大目自己败给曹操那是心服口服,并且告诉杜大目曹孟德是值得信赖,可以投效的。雷公极力撺动杜大目、马上飞等人率部投降。
杜、马二人自忖,投了曹军,即能使兄弟有口饱饭吃,不致于被烧死、饿死,而自己也可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官儿。杜、飞二人都认为这么好的事还不干,那就是傻鸟了,于是在第二日便摘下了黄巾,举着白旗走出了芦苇荡。
北海方和济南方一投降,青州黄巾军事实上已经垮了。第二天,又有乐安方、东莱方等大小不一的数十方效仿杜大目和马上飞投降曹军。结果到了第三日,曹操规定的最后期限时,芦苇荡中只剩下了耿凌亲领的齐国方。但此时齐国方内部发生了内讧,一位小方头领将耿凌杀害,割了耿凌的首级献到曹军请赏,曹操遂即用耿凌的首级祭奠了鲍信的亡灵。
至此,兖州战役胜利结束,所有剩余的青州黄巾军全部被招抚。
青州军号称百万,其实是有点滥芋充数的,现在能打仗的也就大约三十万,其余的几十万大都是军士的亲属,有些还是老人和孩子。
曹操新编了那三十万黄巾军,号为〃青州军〃,曹操又自封为兖州牧,接收了刘岱、鲍信遗留在兖州各县,各郡的十几万兵马,加上曹智和其原有的兵马,部队阵容一下子扩充到了五十几万,实力已是今非昔比。
凭曹操的目前的实力已是个实足的军阀、大豪强了,完全有了资格参与“群雄逐鹿”。然而他知道,如果想逐鹿中原,成就霸业,光靠有兵马是没用的,最关间的还是地盘和人才。
现在曹操拥有了兖州这一州之地,他把隶属冀州的东郡豪不客气的划入兖州,还当仁不让的把胞弟曹智在扬州拥有的丹阳郡等地也纳入了他的治下。
当然,这一切是得到了曹智的首肯。曹智也是一直盼着这一天,现在曹操兖州奠基,实力大增,著名的〃青州军〃也组建了,接下来应该会一番风顺。他那点地盘本来就是为曹操打的,现在能并给他,他也没什么意见。当然,丹阳太守还是由他来做。
曹操上任兖州后首先迁州治到鄄城,然后贴出〃招贤榜〃向全天下招贤纳士。
曹操对招募人才这件事表现的非常认真,非但广贴〃招贤榜〃,对名气颇大的才俊,或派使者,或亲自登门邀请,可说是不遗余力。
曹操的热情和真挚打动和吸引了无数名士投效。首先来投效的是东阿人程立(后改名为程昱),程立又推荐满宠。之后又有毛蚧、于禁典韦等。
从此以后,曹操身边围绕了一批优秀的文臣武将。他们为曹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成就自己的一世功勋时,也成就了曹操的一世霸业。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分赃不均
即兖州战役结束后,曹智又在鄄城呆了半月余,返回丹阳宛陵时已是五月末,六月初接近炎炎夏日之际。一路上翠树争荣、野花吐艳、景色幽丽,倒是不寂寞。
但曹智瞅着身边这些人都不怎么样,看见曹操收录了不少名人,曹智心里多少有些吃味,感叹着自己身边怎么尽是些三国二流货色:许诸、王平、蒋钦、周仓、李虎、朴胡、袁约、杨车、李黑再加上曹操最新分配给他的杜大目和雷公两个土匪,这些个武将在曹智那半吊子的三国史印象中,没几个耳熟能详的。唯一在曹智印象中排的上号的李典、乐进被曹操留下己用了,说是他现在身边缺武将统领激增的兵马。李典、乐进又是正统禁军出身,正好助他整顿兵马。
在兵马分配上,曹操倒也没亏待曹智。曹智带着两万人马来帮曹操平定兖州,现在回去时变成十二万了,曹操整整划给曹智十万兵马。早曹操看来曹智毕竟是他亲弟弟,自己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兵马,一是分派不过来,二是曹操目前也没那么多粮食养活他们。划给曹智一举两得,而且也放心。最主要曹操希望曹智能站稳丹阳的同时,为他在扬州继续扩张地盘。
同时,这也是曹操拆编黄巾军的一种手段,原先招降的时候曹操对杜大目等人承诺过,保持他们部属的完整和独立性。但那是一句空话,被收编了那还轮得到你说话。任何一个主帅都不会放心投诚的部属仍旧抱成一团,今天你能叛变耿凌,明天也可能背叛我曹操,再说曹操生性就比一般人多疑的多。这好像是他们曹家的传统,曹智有时不知受前世影响,还是受现在曹智潜意识的影响,有时也想的比较多,但这并非没有好处,有时甚至对曹智的决定来说至关重要的。
并且曹操做这件事时非常有政治手腕,他不是立竿见影的撤换原先黄巾军的将领,而是让他们领着自己原先的一部分部下,到不同的地域、防区驻守。这样即分散了他们的兵力,也消弱了他们对“新青州军”的影响力。并且这些将领分配到不同郡县任职,均有曹操的亲信在当地弹压他们。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即做到了没有违背承诺,又把实际兵权牢牢掌控到了自己手中,这在后世很多帝王、霸主都是有效仿的。
同时也是造就了曹智分到曹操在东郡和兖州最大的两个武将“收获”,一个打呼想打雷般猛烈的原黑山军副将——雷公。一个是揣着两根狼牙棒,身材矮胖,只会瞪着两大眼珠“曹主公,曹主公”瓮声叫唤的青州黄巾军北海方首领——杜大目。
曹智在鄄城就问过这新加入曹智麾下的三国史二流武将,谁给他们起的这两缺德名字。两人均慎重其事的告知曹智,这是他们的本名。曹智当场没把吞进嘴里的饭菜全喷出来,“喔,生出来就叫这名啊!真是人如其名!”曹智只能忠心地,外加默默地对这两位的父母说声“佩服,佩服!”
曹智一路回顾自己身边的武将,惊奇的发现他身边这么多武将中竟没一个身高在一米八以上的,都是偏敦实矮胖型。曹智那个悲叹啊!自己身边怎么就没个像典韦那样一米九的伟岸武将,看着也让人舒心。这让曹智心下嘀咕着,曹操明显与他“分赃不均”。
这就是曹智目前身边的武将情况,再看看谋士,那就更没法和他大哥曹操目前的实力相提并论了:祢衡、李儒、杜濩、邓艾这些人曹智在前世的半吊子三国史中,倒是隐约听说过这几号人,但这些人好像都不怎么正面。对了,还有个枣袛,但枣袛应该算他武将好呢?还是应该算他文臣?这人他应该两边都不靠谱,属于“中间人”。
曹智暗忖着身边这些谋士,曹操现在身边一个毛玠大概都能把他们比下去。曹智在鄄城是见过毛玠后启程的,你看看人家毛玠一来对曹操说的那话,一听就举得上档次,有见地。
毛玠一到鄄城就对曹操来了个毛氏“隆中对”,他原话是这样说的:“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民生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国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在数年以前曹智也许还听不太懂毛玠这段话,甚至于要情人翻译。但通过这么多年在三国的文学修养的提升,现在曹智非但马上听懂,而且已经立刻能体会到这段话的精髓。
毛玠认为现在国家的局势是这样的:“如今天下分裂,天子迁移他方,人民放弃本业,因灾荒而逃亡他乡,国家没有一年的粮食储备,百姓没有安居本业的念头,这样的局面实在难以持久。现在袁绍和刘表,虽然百姓众多,军队强大,但他们都没有谋划远大事业的考虑,也没有树立根基、确立基础的打算。打仗作战,正义的军队一定能够取胜,保持地位凭借的是财力。他建议曹操应当遵奉天子,并以他的名义号令不履行臣子义务的地方诸侯;发展农业生产,积储军用物资,这样霸业与王道才可以成功。”
毛玠的这一段话,可以称之为曹操版的“隆中对”,他是从一个很高的角度对曹操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意见。毛玠的这个曹操版的“隆中对”实际上讲出了两个道理,就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你要成就一番事业,也就是他所说的霸王之业,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正义,二是实力。而实力当中首先是经济实力,战争确实拼的是武力,但是战争武力比拼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支撑,只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持,你这场战才能打得久,才能打得赢,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是曹操面前非常现实的需要。
第三百九十七章 提前屯田
曹操现在有了兵马,有了地盘,但马上有了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么多人你如何安置,如何养活?毛玠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他是一个重要的谋士的价值,他向曹操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意见。
青州黄巾军不是还有六七十万不能打仗的随军家属吗?这个青黄巾军是个奇怪的军事组织,它整体来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准军事化组织,它还有许多的随军家属和农民,就是当时的青州的黄巾军战斗人员是三十多万,非战斗人员的随军家属和农民加起来一共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