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搅乱三国-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系氖焙颍透尉蚕嫠倒ハ旅蛔铀茫呛尉蚕嫔硖宀恍校桶巡馨焊
  何静湘自是不肯,但在曹操病重期间,丁氏还是派人把小曹昂从宛陵接了来,说是丁氏收曹昂为干儿子,也不至于在曹操归去时,只让卞氏的两个儿子给她丈夫送终。
  丁氏出身乡里,对于争宠这件事一直放不下心,总是认为卞氏盖过了她,所以想过继一个族里的男丁,来装饰一下自己门面。她第一次见到小曹昂时,就很喜欢他。但那是他小叔的长子,她的妯娌何静湘,肯定是不肯过继曹昂的,于是在曹操病重期间,丁氏就突发奇想的跟何静湘商量,借用几日她的宝贝儿子。
  何静湘那几天正好偶感风寒,病得下不来床,一来怕传染给孩子,而来老实叫任红昌等帮忙照看,也不妥,于是就答应了丁氏所求,把曹昂送到了鄄城。何静湘心想,曹智和乔霜、陈玲都在鄄城,加上丁氏,比宛陵这,人多多了,一定能照顾好曹昂。她呢,就趁这期间,把病养好,到时再接儿子回去。
  可没想到的是,何静湘这一病就不轻,甚至连迁移到许昌都去不了。任红昌和何静湘争争吵吵归争争吵吵,关键时刻还是很关心何静湘的,她决定留下来,让蔡文姬带着曹彰和曹莹霜先去新帝都,和曹智相聚,她则留下来照顾公公婆婆,及生病的何静湘。但何静湘死活不同意,她要任红昌快去许昌,她很快就会好起来,去往许都与他们会和。任红昌拗不过何静湘,于是留下许多贴心的丫鬟、仆役照顾何静湘和曹嵩等,并请鲁肃、邓艾等帮忙照看。
  而这一切因为忙于国事、战事的曹智一直不知道,他甚至知道曹昂认了丁氏为干妈,也是到了许昌才知道的。对于丁氏这种小儿科的妇人做法,曹智不以为然,但曹昂既然来到他身边,他就没再让小曹昂回宛陵,他想反正一家人总要在这相聚的,跑来跑去没意思。对于何静湘病了的消息,他也是匆匆一过,他以为何静湘只是伤风感冒的小病。此时,他更过考虑的是,让何静湘来了许昌,如何不让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
  在扬州,能在汉灵帝时期进过宫,见到过何静湘当皇后,或是之后当太后风采的人,几乎没有。而且曹智一直很小心的把何静湘的身份保护起来,何静湘也在嫁与曹智后,就一直喜欢深居简出的生活,所以她的身份一直没有戳破。
  但到了许昌就不对了,倒是这里三朝元老以上的老臣、重臣多了去了,一个不小心就会有人认出何静湘。这可是一个天大的篓子,天下俱知何太后已在张让劫持出宫后,就不知了所踪。当时整个国家那么混乱,很多人相信何太后早已不在人世。也没什么人一直去追究、关注这个人,这件事。但要是人们发现汉灵帝的皇后,现在成了曹智的老婆,还为他生了个孩子,那可是不得了的事。
  所以曹智在回到许昌,派人去接自己在宛陵的家人时,特地派了乐进前往,并嘱咐他一定要掩饰住何静湘的行踪。现在倒是暂时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静湘既然病了,那就要晚一些时候再来许昌。
  暂时没了家庭的担忧后,曹智又把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大事上。曹操入葬许昌,整个汉帝国又像嗷嗷待哺的婴儿般,百废待兴。
  献帝也在建安二年的正月初一,正式颁昭:定都许昌。
  新都建立后,有识之士,忠君爱国之士,纷纷前往许昌,效忠汉献帝。涌入许昌的名士,穴隐络绎不绝。
  在曹智离开鄄城之前,还发生一件“趣事”,至少曹智认为这是件趣事。一直为曹操丧事忙的脚不沾地的曹智,过了几天才发现华佗为什么从他回来后,就一直没出现过。后来一问曹纯才知道,华佗被下了大狱,罪名就是对曹操医治不利。而下令下他入狱的正是曹操的长子年仅七岁的曹丕,曹丕在曹操逝世那天就要杀了华佗泄愤。病没医好,怪医生的从古到今屡见不鲜。特别在古代,医生这个行业还不是那么有地位,和受到尊重。大到御医,小到乡间郎中都是如此。如果服了你奉上的药物后,病人还是死了,就通常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
  虽说曹家上下都知道曹操这病是没治的,但曹操不是个普通小户人家的主人,他是曹操,汉帝国的大将军,他的死必须有人要为医治不利负责任。
  第七百三十二章 制定国策
  华佗也算倒了霉,曹操病逝的这天他又正好在曹操身边,曹操突然的倒地,之后就是鼻血长流,用尽了法子都止不住,鲜血湿透了十余条毛巾,未过多久竟然逝去。其实后来才发现曹操这时何止鼻孔在流血,他死前七窍都在流血。这是一种晚期病症,最后得不到控制血崩的现象,实属正常。但曹丕伏在曹操尸身上痛哭,谁劝也不听,作为今侍在侧的华佗正为小主公曹丕着急之时,不合时宜的进言劝了曹丕一句。这就引起了曹丕的注意,他立时拔下房内臂上的长剑,一路追着华佗要他给父亲陪葬。
  后来曹洪等及时劝下了曹丕,但曹丕三不罢四不休,一定要拿华佗问罪。拗不过曹丕的曹洪、曹纯后来也就顺曹丕之意,把华佗逮捕,下了大狱,准备在曹操大殓时,血祭了他。一个郎中的生死,医术再高超,在曹洪、曹纯这些人眼里,都不算什么。
  之后,也有无人问津这位旷世神医的命运,直到在商议曹操丧事各项事宜上,曹洪就提到了准备被血祭的华佗,曹智才得知华佗已被下狱一事。
  曹智对把责任怪罪在华佗身上,很是不赞同。华佗虽说在后世被称为神医,但他毕竟人,而不是神仙,那有能保证人不死的。再说曹智振振有词的对曹洪等人明言,要给曹操当祭品的不是可怜的华佗,而是吕布、陈宫之流。他们接下来最大的任务就是早日拿下吕布、陈宫之流,因为曹操的死和他们的叛乱是分不开关系的,不是他们曹操也不会受重伤,而引发多年的顽疾彻底失控,最后殒命。
  曹智的这一表态,让曹洪等人感到羞愧,而曹智在曹氏一族,或是朝廷的声望却更进一步。不以妄杀蝼蚁为荣,却以报父兄之仇为己任,这无论如何都是会引起别人尊重的。
  曹智把华佗接出了监狱,并带往许昌,推荐给了献帝,入了太医院,成为一名有官衔的医生。
  华佗两世为人,从差点被凌迟,到成为一名太医,真是感慨自己人生的坎坷。对曹智的及时搭救,和举荐感激涕零的发誓今生今世效忠曹智。
  其实华佗还是很愿意做官的,不像后世一直描述的他是如何如何超凡脱俗,不愿沾染红尘之中朱门酒肉臭的超凡之士。古代“且耻以医见业”的对医生这个行业的定性,使很多人对医生、郎中这个行业望而却步。华佗也在年轻时,想过要出仕为官的理想。华佗更是在年轻时通晓数经,是个非常有才能,很年轻有为的年轻俊杰。曾被沛相陈珪(陈登的父亲)举为孝廉,太尉黄婉亦曾辟他为幕宾。
  但不得不说华佗的官运一直很是不济,想找个大靠山,待价而沽,有一番作为,却一直未能如愿,最后机缘巧合之下,就让他走上了医道,并做的很是有成就。
  华佗能碰到曹智也算人过中年后的一大机遇,曹智不但很是信任与他,还让他圆了大半生的出仕为官梦想,虽说这个官职只不过是一个太医,但这已经代表了华佗医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到了许昌之后,曹智已是无暇再过多接见华佗,因为各种事物缠身的他,整日要处理很多国事,及积极的投身为这个分崩离析的旧国,制定新的国策,以期待带来转机。
  曹智扶曹操灵柩回到许昌,入葬东郊皇陵区后,就迎来了多个好消息,首先是张邈的首级被张邈的属下送到许昌。兖州叛乱张邈也算首恶之一,这下曹操的祭品倒是不缺了。
  张邈是在跟谁吕布等人逃亡徐州的路上,左思右想,觉得跟着吕布、陈宫是没出头之日了。张邈失了地盘,带到吕布这儿的兵马又不多,早就不受吕布待见。于是张邈决定转道去豫州,投奔老兄弟袁术。张邈考虑到他和袁术关系不错,上次屯兵封丘的情分还在,到袁术那儿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当张邈的千余部下护卫着他入豫州后,才发现,曹军早在那,大半个豫州也已经不姓袁了,而早已是曹军的地盘。恐慌之下,张邈的部下,立时发生了叛变,杀了张邈,捧着他的首级投降了曹军。张邈就这样死了,死的很是默默无闻。
  曹智在收到张邈首级的这一天,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奋。毕竟他和张邈认识十几年,感情也一直不错,没想到他今天的首级就这样放在了他的面前。如果此时曹操还能大声笑出来,那他可真不是人了。
  但再怎么说,张邈最后的人生走错了方向,成了曹操、曹智的敌人。对待敌人的首级只能成为祭奠亡兄的一种工具,而对于反叛张邈的部下,曹智也没有特别重赏,只是和收编了他们,让他们成为自己军中的一员。
  接下来就是前线传回捷报,在于禁、郭嘉、徐晃等曹军文武同心之下,曹军前锋一到颍川,就在徐晃的率领下,大败黄巾军,贼首何仪被徐晃斩杀,刘辟在连失数城后,迫于曹军的强大,只得投降。
  曹智对于这份战果还是满意的,立即升任于禁为振武将军,郭嘉拜他为军事祭酒,成为曹智帐下参谋军事之官的第一人。徐晃升任为平寇将军,投奔曹智没多少时日,就有了兵权,可见曹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一贯作风,和对徐晃的信任。
  拿下颍川后,曹智挟天子实际控制的地域已不仅仅是兖、杨两州了,从司隶的河东、河南、河内到豫州的颍川、汝南到兖州,南到临海的地域,最远道现今的台湾,都已成了曹智的地盘。而盛及一时的袁术,现在差不多被曹智辖制在一半豫州和大半个九江这块地域里,并形成了包围。
  但袁术这个袁氏的嫡传,却在这种形势下,脑子越来越不清醒,正积极准备着他的称帝事宜。袁术一直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为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就是自已,故袁术获得玉玺后,一直梦想自己成为皇帝。
  等到建安二年时,他实在等不及了,即于寿春称帝,自诩为天子,建号仲氏,广置公卿,像模像样的设置朝廷机构,祠南北郊。
  袁术称天子的行为,直接惹来天下人的反感。首先是孙策在江东正式公开脱离袁术而自立,逐走袁术任命的袁胤等人,吴景、孙贲等隶属袁术的官员、大将,也纷纷倒戈他,正式加入孙策阵营。
  此时,曹智刚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的行为等于否定了曹操手上的天子正统地位。曹智首先让献帝发诏,先天下公开定性袁术为反贼,要求各路诸侯讨伐。袁术很快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久就接连遭到多方的叛盟与打击。
  但在还没人打他之前,称了帝的袁术生活开始急剧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
  曹智在准备出兵讨伐袁术之前,先采用政治上联合多方打压袁术的方法,并且自己并不急着出兵,先采取观望一段时间的策略。
  因为曹智在这一段时间的扩张后,也的确需要修养生息一段时日。连年的征战和迎帝,曹操的突然故去等一系列事,都不但让曹智心力交瘁。他需要喘口气,理一理思路,他的属下,他的兵马同样需要。于是曹智决定在这段时间里暂且罢兵,在巩固现有地盘的同时,积极开始未来发展的国策。
  通过连年的战乱,当时的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一点天灾,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二年新春刚过,曹操就要荀彧以他尚书令的职权,召集朝廷四十几名官员讨论未来治国若干建议。曹智的扬州,曹操的兖州,在去年实行下的屯田制,效果明显,去年的收成相当好,得谷百万斛。现在曹智治下的军粮供应稳定,养活自己和曹操遗留下来的数十万军队,在未来一年之内,基本不成问题。并根据毛玠的统计,以目前的储备,曹军在今年完全可以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之需。
  既然这个政策实施效果很好,曹智建议继续采纳这一屯田政策,并要在现有的土地上全面推广。之后并有以献帝名义颁布命令的方式,正式在现有的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智采纳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智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作为现代户籍民警出身的曹智,在重新修订户籍制度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此外,曹智还陆续以献帝的名义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
  第七百三十三章 孔世孙
  通过以上诸项措施,曹智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智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有了稳定的经济做后盾,军事力量才能更加强大起来。
  在军事上,扩军是势在必行之事,但通过连年战事,国家人口锐减。尤其是青年男壮,已经是大部分成了各军阀的士兵。曹智又要大规模实行屯田,这就又需要男壮力来支撑,所以大规模扩军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人不能大量招,就只能少招点。但曹智还可以从他一贯的军事设施上做文章,武器先进了,自然可以弥补兵员的不足。曹智在献帝定都许昌后,就下令他旗下的军队大量生产、配备投石车等远程攻击性武器,要求在年底前,在各个军事要点都能配备投石车。而且不但要求城池内守军在各个重要的城防内配备投石车,所有野战部队、水军也要大量配备投石车。
  而投石车相对没必要作为军事秘密而要集中制造,所以曹智将建造投石车的图纸广发各郡太守,和各军将领手中,让他们就地取材就地建造。
  而炸药的原材料问题,也有欣喜的发现,在豫章和江夏交接的地域,祢衡派人探查到硫磺的储藏。于是,祢衡为了抓紧时间重启火药的制造,连曹操的丧也没来奔,坐镇豫章,积极地从泾县等调来了朴胡、杨车等熟悉江夏地形的将领,驻守豫章的同时,派遣大量以前在江夏生活过的江夏蛮士兵,在境边,或是过境采集硫磺。
  曹智获知这一消息后,很是高兴,写密信给祢衡,让他可以动用扬州一切人力、物力,采集完硫磺后,就在豫章恢复生产火药,抓紧制造出适用于战场的炸药。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军队和装备是为今后曹智得以成功和天下长治久安的多个重要条件。
  “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屯田有效地解决了粮食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稳定,人才引进有序、稳步展开。
  在建安二年的正月里,曹智接到了著名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的投效。这个孔融不光在一千八百年后,因为他的孔融让梨而家喻户晓,在这时,他也是名震汉帝国,响当当的名士。
  孔融不只因为家世渊源,而是本身就才华横溢,十岁就出了名,被当时天下文豪楷模河南尹李膺收为弟子。十六岁时就因文采出众,而广有名望。后来就入朝为官,在董卓执政期间,因不满董卓的蛮横,而被下放到北海,当了个北海相。这北海相的官职不大,但孔融依然做的有声有色。但这有声有色,不是说他治理当地做的有多好,而是因为他的书呆子气使他再一次名声大噪。
  去年袁绍让长子袁谭率部攻占北海时,这位孔大少爷,在城陷之时,连老婆孩子都不顾,只带着几箱破书,亡命东山,结果却赢得了气定神闲,谈笑自若,端坐读书台的美誉。
  曹智在听贾诩介绍孔融这段经历时,差点喷饭,扔下自己老婆孩子逃跑的人,还能赢得这样的美誉,曹智真是佩服这帮读书人颠倒黑白,把死说成活的能力。
  但这时曹智控制下的汉zf刚在许都建立,按照荀彧、贾诩、郭嘉的说法现在的朝廷正值求贤若渴阶段,他们主张曹智广结天下豪杰和有识之士,使这一届刚有生气的汉朝廷不但要像个真正的朝廷,而且也可以扩张影响力,最终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朝廷。
  曹智本来对这个孔融影响上已经扣了好几分,但在荀彧、贾诩、郭嘉等的极力推崇下,还是接纳了这个孔世孙。毕竟孔融名声还是很大的,而且他们孔家是天下读书人所共同崇拜的。于是,曹智在身边诸多谋士的推崇下,以汉献帝的名义招贤了孔融,拜他为“将作大匠”。
  在孔融来到许都后,每逢朝廷议事,他对于各种政要总能口若悬河的说出一大堆理论。经常引用一些很是生疏的典著,说的你自叹不如,自惭形愧。总的来说这人特别能说,在曹智和献帝认识这位孔家世孙不久后,就对此人颇有好感,觉得此人颇可重用。
  于是,在孔融来到许都,被任命将作大匠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又被曹智表举为“少府卿”,少府卿可是九卿之一大官,在上面就是三公了,比之孔融在北海当的一个相可是大得多了。
  孔融官升的一快,人自然有些轻飘飘地,在朝政上说话就有些肆无忌惮,前两次的议政就向曹智提了好些意见,还有点暗指荀彧、程昱、贾诩、郭嘉等忠于曹智一杆大臣,权利过于集中他们之手的意思。
  曹智对于孔融这些说词都没有予以理会,随着对孔融的深入了解,他算是看明白了,像孔融这帮很是自视清高的读书人,也就是能说,理论的东西能给你一大堆,就算这事没理,他也有本事帮你编排些理由出来。把脑细胞都用在这上面了,自然干实事时,就不怎么样,往往会虎头蛇尾。
  曹智开始有点后悔一下子把孔融的官职提升的这么高了,但曹智现在没理由去降了孔世孙的官职,恐怕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反感,他挟天子的这届zf恐怕会名誉大损。
  但曹智是个总能废物利用的现代人,就在今天这次由荀彧主持议政会议,曹智故意没请孔融。照道理孔融属于九卿之一,属绝对的朝廷重臣,他是绝对有资格参加的,但曹智就是好像故意忘记他一样,没派人请孔融到他将军府议事。曹智这会儿正听着刚荣升到许都的羽林监枣袛汇报和介绍他在芜湖的屯田经验时,议事厅外突然传来一片喧哗。枣袛一愣之下,被打断了话语,转而看向连襟曹智,意思征询着曹智自己要不要继续说下去。
  曹智其实一听吵闹声,就知道了是孔融来了。他故意没让身后当值的曹休出去查看,让枣袛暂且坐下后,就闭目养了会儿神。
  曹休莫名的看了看几位叔父、姑丈和荀彧、李儒等曹智身边近臣一副气定神闲的表情,不知他们都在等什么。
  不一会儿就听厅外的典韦一声怒吼后,那嚣张的吵闹声,就暂时停顿了会儿。但不一会儿声音又起,似有滔滔不绝之意。过了一会儿,可能典韦实在撑不住了,就听兵刃、铠甲碰击声下,典韦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厅门外响起:“禀将军,少府卿孔融求见!”
  曹智听了确定是孔融,忍不住嘿嘿一笑,但马上装作生气的样子,口气不善的质问典韦:“不是说了,我在议事,谁人都不见吗?”
  “但但但那孔大人”
  “行了,行了,有请吧”
  曹智像是不厌其烦的应准了典韦所请,门外的典韦不知这是曹智故意为之,大松一口气下,回身就去请那孔瘟神进来,他看到这种所谓的读书人,真是头疼,他又不善言辞,肯定说不过这孔大才子,但又不能像在战场那样,用武力一刀解决了这他反驳不了一句话的孔愣头青,还是让他进去最为妥当。这也是典韦这种只认死命令的强硬派军将首次违反曹智不准打扰的军令,跑来向曹智请准是否要接见这个孔世孙。
  不一会儿,孔融一摇三摆带着一阵酸风闯进了曹智的议事厅。
  “曹公,听说你把杨彪,杨太尉下了大狱?”孔融就质问首座上的曹智,火气好像也很大。
  这大概也怪不得孔融,我们孔大才子今日没受到曹智的邀请,本来就一肚子酸水,在家里怨天尤人了一早,说着说着尽扯到他的两个妻妾未能在为他再生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去年夭折了),而恼怒不已,全然没了儒家圣人世孙的风范。两个妻妾被骂,只有哭的份。她们一哭,孔融就更恼怒,正在火头上的孔融这时接到了杨彪儿子杨修送来,杨彪被下狱的消息。
  孔融再也忍不住了,他认为这天下正义的化身就应该是他,曹智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就算你要夺他太尉的官职,也没必要给他安个谋逆之罪。这对于一个三朝老臣是多大的侮辱,对天下的士大夫是多大的一个侮辱。
  作为儒门的嫡系世孙,作为本朝少府卿,孔融认为他不站出来,就没人能在站出来了。
  于是孔融借着今日未被邀请议事的酸气,直冲曹智的将军府而来,见面劈面就质问曹智。
  曹智倒是显得很是镇定,脸上还挂着和蔼可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