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搅乱三国-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
先期抵达前线的这些官员们其实早已接到了袁绍专程派人送来的檄文,袁绍现在也已把此文广传天下了。但没人愿意在曹智面前提及,或是说起这片令人不快和刺痛的檄文。
檄文通常没什么好话,你想啊,来讨伐你的人给你写篇文章吗,彰显他出兵讨伐的正义性。当然是挖空心思把你说成一个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世上第一号大坏蛋,哪能有什么好话。
袁绍也没有落俗,这篇痛骂曹智和其家族的檄文说的实在太难听,所以在荀攸、程昱收到后,就在军中立为禁文,看过的人不许讨论,没看过的就别想在看到了。
但谁曾会想,他们这位主子一到军营,自己尽急着要看骂他和其家族的檄文。
曹智一看属下面面相觑的情形就知道属下担心什么,曹智在哈哈几声笑后,就慢悠悠的端起酒樽,眯着眼睛道:“你们都不敢拿出来给我看是吧?文章一定把我,甚至我大哥说得很难听吧?哈哈……没关系,你们护主的心情我能理解,那就让我来猜猜也好。”说着曹智饮了一口酒,侃侃而谈道:“袁绍的这片檄文应该出自他属下一个叫陈琳之人的手笔!”
“啊!”曹智话音刚落,底下就是一阵惊讶声。
“老袁是不是先拿我祖父是宦官的出身,说了一番事儿?”
底下这帮人接着继续惊讶着。
“老袁肯定先从和家兄飞鹰走狗那会儿说起,说我兄弟两都是霸占他人妻妾,强占别人田地的主。我和我大哥的罪状其实太多了,让我想想,比如家兄妄杀边让之事,我杀赵彦、董承,禁锢扬彪的事肯定都搬出来说了。不知还有没有捕风捉影的说我盗挖了”梁孝王“墓这件事?还有我出兵荆州,平定江东这些事儿不知有没有来得及写进去?还有他对我……”
“主公圣明,竟有,竟有……”未等曹智把话问完,底下这帮官员,显然已经惊讶的受不了了,纷纷离座而起,跪倒在曹智身前,不知怎么来形容曹智这份猜测。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檄文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檄文“哈哈……不会有人以为我有未卜先知之能吧?”曹智哈哈的开着玩笑,环视一圈,请起众人,重新入座后,大概看出了许褚等对他有盲目崇拜的肯定是坚信曹智真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而曹智从荀攸等高智商人眼中看到的却是怀疑着,你是不是已经看过这篇檄文的意思?
“主公所言不差,好些还超过了些!”荀攸对着曹智起身恭敬道。
“哈哈,公达,大概以为我早拿到这份檄文了吧?”曹智戳穿着荀攸的眼神和怀疑道。
“嗯,让奉孝来说吧!”曹智把证明人抬了出来。
郭嘉微笑着起身,对着众人道:“我和主公此次从赤壁赶往此地,用时二十多天,路上没有停留一刻,远比后面的大军走的快,根本没见过什么檄文,奉孝也是今日才听闻!荀州牧要是真有什么檄文,又如此受主公推崇,要不就拿出来吧!也好让我等欣赏一下这个陈琳的文采!”
“哦……”荀攸看了一眼无所谓的曹智,最后在曹智的点头下,只能从怀里拿出了那份他早已收到的檄文。
荀攸上呈给曹智时,曹智摆了摆手,让荀攸把檄文直接给了郭嘉。郭嘉展开袁绍用上等纸张广发的檄文,略扫几行,就被文中的精彩措词和文句深深吸引,但越往下看脸色也是越来越难看。
整片檄文大体是这样说的: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智: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智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猱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智兄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智也。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智,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智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
智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智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智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智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颁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这片檄文很长,洋洋约两千字。郭嘉虽然为这个陈琳的文笔犀利如针,而感到拍案叫绝。曹智刚才的猜测也与文大致相同,郭嘉一直陪伴在曹智身侧,肯定其未见过这篇檄文,却能把大致内容揣测的不离十,深表钦佩之余。更多的是为文中针针刺痛着曹氏集团的要害,迅速令郭嘉脸色苍白起来。
“休看此檄文只是一张薄纸,但甚是千军万马啊!”
郭嘉的有感而发,和表情其实已经让荀攸等相信了曹智在这之前,真不知道此片檄文的内容,刚才也的确是在猜测的。他们震惊着曹智对袁绍和其内部事务的知之甚详,否则哪有能力随便就猜出这篇檄文的内容。
但又有谁知他们这位主公来自现代,这篇檄文早已是耳染目睹过的。当然,曹智来到古代后,现实对袁绍的真实了解也非常详尽和清晰,这就是他长期为了官渡之战的今日累积之功。
随后曹智接过郭嘉递过的檄文,读了两遍后,才突然感叹道:“这个陈孔璋的确好文笔,大气磅礴,雄文劲采,但这样的人未能为我所用,真是可惜了!”
“主公忍常人所不能忍,对敌人大肆羞辱之文,当成一片浮云,实乃千古明主,我等能跟随主公左右实乃大兴!”荀攸再也忍不住站出席案,再次跪拜在地,口呼着歌功颂德之言。
随后其他文武重臣也是纷纷效仿,听明白曹智这段谈笑风生之言,听明白了的,还是没听明白的,都跪下口呼着“实乃我等大兴!朝廷之兴!”,许褚那些没文化的武将,就差没直接叫“万岁岁万岁了!”
其实在他们这些粗俗人眼里,曹智已经超过皇帝的地位,甚至就是接近神的人物了。
曹智当然对于这种山呼般的恭维和马屁早已习以为常,他让荀攸等人起来说话后,荀攸就又问:“主公何以没见过此文,就对是出自陈琳,陈孔璋之手呢?”
“我虽然和袁本初不是一起长大的,但对他的了解不在我大哥之下,这几年更甚,他身边有些什么人,甚至每天说了些什么话,我不敢说知之甚详,但也是大概了解的。就算我不知道他身边招了个陈琳,以我对他的了解,也知道他没这个本事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的,甚至他也看不懂这片是好文还是坏文,只知道把我和我整个家族骂的痛快而已,不说他狗屁不通,不学无术,但也是仗着‘四世三公’家世自鸣得意之辈罢了。别看他这回走的够迅速,够狠毒,打得我们有点闷,但他和我这场官渡决战,注定了是要失败的!”
曹智先是胡扯着对袁绍和袁绍身边人的了解,反正这种涉及到曹智背地里情报网的事,没负责的臣子也不可能全盘了解和打听。接着就是引出一番豪言壮语立即让程昱等本来怀有紧张情绪,不但得到了很好的缓解,还都马上士气高昂的来了精神。
“对于我和袁本初这场直面的较量,我和亡兄曹操早几年就有预见和规划,各位无需担心,我军会在乌巢一地大胜袁绍后续粮仓,进而奠定胜局!”曹智兴致一来,就开始口无遮拦,直接把历史知识拿了出来。
其实整个官渡之战前前后后要打整整一年多,在官渡之战进行到建安五年十月间,袁曹两军正于官渡对峙,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四十里的乌巢,最后曹操接受许攸投诚,妙招偷袭乌巢。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夜袭乌巢,焚毁袁绍军粮,起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一战。
但现在战争刚开始,曹智就搬出结局来,帐下这些文臣武将哪能听得明白,一个个都疑惑的看着曹智。
“主公所言的乌巢是在这个地方吧!”程昱赶紧跑到地图前,找着曹智所说的乌巢所在,乌巢因其南临乌巢泽而得名。当时属于酸枣县管辖,故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在历史上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亲率五千精兵夜袭乌巢,成功地烧毁了袁军的所有粮草物资,袁军旋即大败于官渡,这个地方才名传天下。但此时以内乌巢这个小地方根本不起眼,甚至不为人知,所以在场的大部分群臣都不知道这个地方,以至于看待曹智的眼神更是疑惑了。
程昱算是已经之前做足了袁绍可能进攻战线上的功课,也是被曹智一提这个地名,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个小地方。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十胜论
“嗄,反正日后尔等自知我今日之言,先不急,咱们先听听郭军师我军必胜之十大理由!”曹智打着哈哈想把自己的失言话题遮掩过去,就搬出了郭嘉历史上著名,但此时还未成形的十胜论名言,想借机糊弄过去。
但这历史名句又不是张口就来的,郭嘉也就是在一路上为曹智分析袁曹双方目前的形势,做过一个那些对他们有利,那些对他们不利的分析言论。
曹智看郭嘉坐在马车里言辞灼灼,就误以为这就是他记忆中郭嘉的历史名段“十胜论”了。
其实郭嘉对这段言论还没有成熟,现在在曹智大大咧咧的“请军师”下,郭嘉伸脚踹一脚曹智的心都有了。心想:“你自己说不圆了,找我顶包干嘛?”
但曹智发了话,他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先找程昱支应一阵道:“主公过奖,奉孝那有什么十胜论,只有一些未成熟的想法,还是先听听程尚书说完当前的军情吧!”
的确被曹智委任过荀彧尚书府下的尚书一职的程昱,愣了愣之后,也不疑有他,就一五一十的开始重新述说刚才还未禀报完他收集的军情。
原来袁绍在这个时候对曹智用兵,就从内部而言,也如正常历史发展的那样,遭到了一些阻力的。
对袁绍提供阻力首先就是他现在帐下的第一谋臣田丰,田丰能在几年内坐稳袁绍身边的第一谋臣,不仅仅是数年前陪着袁绍共患难了一回,人家也的确有真材实料。
但往往这种有本事的人,就有狂妄、耿直的本性,在出兵征讨曹智这件事上几次三番直谏失败的田丰,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再次在袁绍信誓旦旦和一片拥护声中提出南征曹智时,田丰又是不看场合的直接一盆冷水浇了下去,直言此时进兵不是最佳时机。
这番话是在袁绍听完陈琳的檄文,兴高采烈摆宴的热烈气氛下,田丰无情的打断了袁绍正在好兴头上的兴致,强迫在场所有人放下酒杯后,就直言道:“主公,你可曾想过,曹智已定荆州,又破江东孙氏,其后患已除,半壁江山大局已定,全军士气正盛,此时出兵,是不是不太合适?”
田丰的质问,使会场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田丰的话一出,反应不过来的袁绍愕然了半天,笑容也僵在脸上,其他人则面面相觑着。本来欢天喜地,好像已经预见到胜利的欢乐气氛,一下子陷入了尴尬。
放下酒樽的袁绍,此时还是能保持风度的道:“先生一直主张尽早渡河击曹,而我也一直有心入主许都,你看,现今春旱河浅,曹智兴兵南征未停,兵将正值身心疲惫,调动也不能及时之际,不正是我军大举进攻的最佳时机吗?”
对于袁绍给自己找的台阶,田丰并没有扶着袁绍走下来,而是继续为难袁绍着说曹智用兵无常,我们就在与他合兵出师幽州时,吃过他的大亏,被他杀了个回马枪,连邺城也丢过云云。
邺城作为袁绍的大本营,被曹智联合黑山贼侵占一事,虽然事后袁绍借机听从田丰、沮授的良策,反将夺回,也算成为过一段佳话。之后不但肃清了境内的黑山贼,还乘机出兵了并州,最后完成了现在统一北方四州的大业。应该说那一次是曹智的胡乱搅局,让袁绍成就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开始了霸业的征程。但那段被一个一直看轻的半傻小子侵占自己的大本营,还俘虏了自己所有的家眷和一杆臣子的事儿,袁绍一直把这段历史引为奇耻大辱。所以他身边的人都知道,尽量避免提及此事,那怕是歌颂袁绍之后的丰功伟绩,他们也绝不引用那段曹智侵占邺城的事实为前引。
但今日不知好歹的田丰就是捅了这个马蜂窝,就在不知自己已经惹来杀身之祸时,田丰还在那里夸赞曹智善于用兵,变化无常,不能以常规度之,其调度之有方,不是平常人能及,要袁绍不可轻视云云。此时的袁绍再也忍不住了,突然又是出言询问在座的刘备,又是要郭图、审配、辛评对战与不战畅所欲言。
会场内顿时从简短的“战”字,就开始了一番讨伐田丰的言辞。平时这些身份、地位与田丰相当的谋臣们早已看田丰一副倚老卖老,居功自傲的神情、态度不满了,正愁找不到机会对付他呢。今天可是有了机会,而且这群人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主,袁绍在此时脸色难看,额头上青筋现时,还不明白无论他们怎么说,今日他们的主公袁绍肯定是会站在他们这一边了。
于是,会场上的言辞越来越激烈,到最后辩论的双方都是双眼喷火,大动肝火,甚至到最后恶言相向了。
今日沮授因病未能出席此会,田丰一人自是难以抵挡众人,最后田丰竟然血气上涌的指着刘备这个外来户说他此来是来“误主”的。
刘备开始还能保持风度,克制着自己的言行,他虽然看出了田丰在这帮人里人缘不好,但也不想太过与之撕破脸皮。但此时田丰竟把矛头指向他,他当然也就不客气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直起反击,和郭图等人一道数落、碰击田丰一番。
田丰本来身体就不好,有老胃病。此时一激动,旧疾再犯,于是乎更不是这帮人的对手。
最后发了急的田丰,竟因为站出来劝架的袁绍道了句要田丰向众位先生认错的话,他就像疯了一般的指着袁绍的鼻子诅咒道:“此番要是不听我眼,你出师必不利!你这是在葬送自己的这番基业,陷这四州臣民与万劫不复之地,陷这么多年跟随你的这些臣子与奴役之列!”
田丰的话一说完,袁绍还能忍吗?田丰今日一再言辞过分,挑战他的极限,此时早已使袁绍怒不可遏,他沧浪一声抽出佩剑,太阳穴上青筋暴跳,指着田丰就大骂道:“你沮我大计,实在可恶,今日斩你祭旗,出师必利!”
当然,最后田丰在后来赶到的沮授和其他一杆臣子的劝说下,保住了性命。袁绍暂时没杀他,但却被袁绍下了大狱,言明等待他班师回邺城时,再让田丰死个明白。
这其实是程昱收集到一个对曹智有利的消息,接着他又道,袁绍手下军事总参的沮授,在这次南征的军事委任中,也未被袁绍委以绝对重任,而是把平时沮授独揽的监军一职,拆开了分成的两份,封沮授为前军监军,郭图为中军监军。前军是督察前锋军等兵马的都督,中军则是主帅所在,两者轻重自是中军为重,从这份委任上也不难看出袁绍此次对沮授、田丰一派前段时间的功臣、重臣的故意削权和冷落。
听说沮授不但在职务上受到袁绍和郭图等人的排挤、冷落,在没能救出田丰出狱的情况下,这位袁绍身边的军事高参,也是不怎么看好袁曹大战。他在出征前散尽家财,并和妻儿挥泪作别,好像已经打定主意这次是有去无回了。
程昱说完手头上已知的情报时,不但再次提升着曹营中的士气,他们的会场中开始有说有笑了,刚才凝重的气氛为之一松。
许诸、于禁、徐晃等武将开始大刺刺笑骂、讥讽袁绍出师未捷,先窝里反,真是好笑后,接着程普有林林种种的说了好些旁枝末节的情报和消息。
正当众人一片欢声笑语的展开讨论时,一直默不作声认真听着的郭嘉,不知是不是来了感觉,突然站起,一清嗓子,对着曹智张口就来道:“袁绍这人啊是礼仪繁多,常为形式所困;但各位不难看出与之正好相反的就是我主曹公了,他从实际出发,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袁绍割据一方,逆历史潮流而动;我主顺应统一大势,奉天子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我主拨乱反正,以严治政,上下皆循法度,此治胜三也。袁绍外表宽宏大量,内心量小忌贤,所任用者唯其亲戚子弟;我主外表简单严肃,内心机智英明,用人不问远近、唯才是举,此度胜四也。袁绍多谋少决,往往事后才能意识到应当采取的策略;我主谋定即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袁绍沽名钓誉,喜欢听奉承话,那些能言善辩外表上看德才兼备而干不了实事的人多归之;我主以诚待人,不务虚名,以俭率下,有功必赏,那些有远见灼识、真才实学的人都愿意为我主所用,此德胜六也。袁绍见到饥寒之人怜悯益于颜色,却不考虑那些从未见到的贫困百姓,谋划救国辅民的大计;我主对眼前小事时有忽略,对待大事从不含糊,思虑所及不限于直接接触的人,恩德加于四海,此仁胜七也。袁绍不会用人,大臣之间争权夺利,疑惑丛生;我主用人得法,使人各尽其力,不能相互倾轧,此明胜八也。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我主是非分明,赏罚有道,此文胜九也。袁绍声众势强,但不懂用兵要领;我主精通兵法,能以少胜众,用兵如神,此武胜十也。”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程昱战略
“对,对……”
“军师说的真对啊!”
“好!”
郭嘉最著名的十胜论新鲜一出炉,在众人愕然赞叹之际,被夸了个圣明之主的曹智也顾不得脸皮问题了,忍不住出声喝彩道好。然后就命众人把酒填满,举杯道:“有了袁绍了的内乱,有了奉孝的十胜论,这袁绍还不百分之百必败,众位对此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郭嘉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与孙子兵法一比的。此时说出更是激励、振奋人心,正如曹智说的“我们都有十条必胜的理由了,袁绍还不注定要失败!”。
“有!”
会场内众人的举杯高呼直接把这场军事会议的气氛推向高c,与袁绍出征前的田丰搅局,形成鲜明对比,处于不利形势曹智团队却是空前的团结。
郭嘉对袁绍和其身边的人和事可说知之甚详,他以前就是袁绍政治团队中的一员,其实曹智身边向荀谌、张郃等都是袁绍的老部下,但现在都跟了曹智,所以他们对袁绍有种种不智之举,并不吃惊。听程昱一提,甚至都觉得正常,但只有郭嘉这种智慧之神,才能从战略和军事角度切入,用很短的时间内总结自己和曹智一路分析之结果,最终孕育出这段旷古绝今的“十胜论”。
我们不难看出郭嘉的十胜论,无论从宏观,还是现实意义的微观上说,他的这番十胜论是非常优秀之作,它综合一切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