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搅乱三国-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智随后拜高览为偏将军,封了个亭侯,还立时给了高览独领一支兵马,作为先锋即日就将开赴前线。
  该安排的安排了,大方向也已确定,曹智病愈后的第一次会议到这也就落下了帷幕。
  在荀攸宣布会议结束,众人都在起身往外走去时,曹智突然叫住了贾诩,并要他留一留。
  #######“主公还是决定不放过他?”
  在众人离开后,曹智命人在主位下的一处席案上布了酒食,就和贾诩在哪里对饮着,但两人都显得有些沉闷。起先谁都没说话,还是贾诩在自饮自酌一番,连叹三声之后,忍不住先开口道。
  “对,我过段时日就要回许都一趟,你要和我一起回去!”曹智面无表情的说道。
  贾诩闻言曹智要他一同班师回朝时,端酒的手跟着突然颤抖了一下。
  “臣今日就在这里想向主公请辞,臣年纪大了,想……”放下手中酒杯的贾诩终于把憋在胸中许久的话语,鼓足勇气对着曹智说了出来。
  但还未说完,曹智已经摆手打断着,不容置否道:“不行!你现在那都不能去,只能陪着我走过这段历程……不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已决定你都将是处理此事最合适的人选!”
  贾诩的心随着曹智的话语咯噔咯噔的直往下沉,当他再次将目光迎向曹智时,贾诩只觉得看到了一对不容他抗衡和反对的眼眸。贾诩跟随曹智也已多年,但此时贾诩突然觉得自己有点不认识和越来越看不透这位年轻的主公了。
  一股帝王才应有的威压,直扑在贾诩的身心上。他无力的放下了抗争的企图,甚至叹了口气后,无力的闭上了眼睛。
  “我知道你和他私交甚好,你们也是在政见上志同道合之士。但我想你也明白,我的事业走到这一步,已是不容有失的了,所以……”看着贾诩一下子变颓废的曹智,踱开两步两人同坐的席案后,背负着双手一句句冷冷说道。
  “是,主公已经越来越拥有帝王之术的胸襟了,眼里已经不能揉下半颗沙子。”还好此时这间大帐内只有贾诩和曹智两人,贾诩一来敢这样评价曹智“有帝王之术的胸襟”,二来也是摆明了在讽刺曹智。要是在大厅广众之下,这番话,被曹智就地正法了都有可能。
  但曹智好像对于贾诩的不恭,只是皱了皱眉,并没有多加责怪。贾诩也没有把刚才的这番得罪曹智和不恰当的杀头言辞放在心上,而是很激动的跟进道:“请主公念在他服侍你兄弟二人多年,为主公今时今日这份基业,立下不少功劳的份上,还请主公放过他这一回。人都有糊涂的时候……。”贾诩近乎用乞求的语气,半直起身体,凄惨的看着曹智,做着最后的努力。
  但心意已决的曹智绝不会因为贾诩这几句劝,就放弃的。
  “你难道以为我不念旧情吗?我这次的病,不就是因为对他的失望所造成的吗?,我甚至从来没想过他会背着我做出这样的事……最痛心的人,其实是我……”曹智仍旧背对着贾诩,但说完这番话时,也已是泪流满面。
  接下来大帐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当然,我这次回去还是要和他好好谈一谈,并一定会如你想的那样残酷无情!”曹智最后向着贾诩宽解道。
  “唉……”
  无尽的叹息,最后还是在大帐中惆怅的响起……
  建安四年七月间,邺南,潞北,白马,南坡等冀州之地皆发生针对袁氏统治的叛乱。袁氏集团在官渡大败后,世人皆以为此时只要曹智大军北上,袁氏在北方的基业就此要土崩瓦解了。
  但袁绍毕竟不止是心高气傲之人,而且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人,在官渡之败后,冀州一个月之内多叛的情况下,袁绍不顾伤病缠身的身体,派了儿子袁谭在郭图、逢纪、辛评等一班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北上平定幽州之乱。
  而在冀州袁绍亲自上阵指挥,迅速平定了冀州各处的零星叛乱。不但迅速找到张燕的藏身地,一举斩获了这个冀州多起叛乱的幕后指挥者,并迅即出击扫平各股叛贼。北上的袁谭也在幽州的平乱中,频传捷报。他不但一举击败鞠义,而且还屠其族人二千余人,迅即的扑灭了幽州境内最大的叛乱势力。
  这一连串雷霆军事手段,不但极大鼓舞袁军士气的同时,也让在后面步步紧逼而来的曹智愣是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曹军十万人马渡过大河后,四路军马,三线连获大胜,总共得冀、并、青三州城池二十二座,降顺各地袁军近两万人。但在袁绍能迅速斩杀张燕,击败鞠义后,打乱了曹智原先的计划。
  这个时候曹智不得不停下了脚步,身边的众多谋士,如荀攸就认为此时他们不易再前进了。既然迅速失去了“内应”者,以他们粮草不济的事实,不易强突猛进。曹智也接受这样的提议,准备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再向袁绍的腹地推进。
  至此曹袁双方,进入一段短暂的相持阶段。曹军因为粮草接济不上,不能在进行远程作战,只能停下脚步。而袁绍虽然连番平叛胜利之下,军中和袁绍的自信心极具回升,但袁绍此时的军力、财力、政治影响力都大不如前,并且身体也是一蹶不振,每每只能躺在病榻上听取属下的汇报和做出批示。所以也只能集中兵力观望着曹军的动向,固守邺城及其周边辐射地区,短期内根本谈不上反攻,夺回失地了。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令人诧异的升职
  其实此时邺城对外从来就没有公布过袁绍的病情,但他亲近的属下都知道他们主公的身体已是到了回天乏术的地步。多年的酒色过度,早已把袁绍的身体掏空。再加上此次官渡大败对他造成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
  袁氏集团内,正在为继任者展开了一场隐藏在其乐融融氛围下的尔虞我诈。
  而对于进攻受阻,计划有变的曹智,他不关心袁绍的身体怎样,他只知袁绍能迅速平定幽州叛乱后,他的军队正在迅速收拢,他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入主邺城了。
  于是,他再次把目光投射到了他的后方,他再次把计划稍作修改,以回许都休养为名,将前线指挥权交给曹仁和荀攸后,率万余兵马和贾诩、许攸、赵云、许褚等班师回朝了。
  曹智离开官渡启驾回京了,此次出许都,离开家人,转战各地,历时近年余之久,出京时许都刚刚吹起朔风,回去时已是满城花开、绿柳成荫的夏末。
  起先的一路凯旋而归的曹智没有多做停留,大军行程甚速,探马驿报不断往返许都与曹智的行驿之间,传递着各种消息。
  曹智大胜袁绍于官渡后,献帝已经发来多道嘉奖令,最后还颁旨分封曹智为吴公,属地就封在了丹阳。作为曹智起家的地方,自然有人投其所好的向献帝建议这样分封曹智这个现在汉帝国最高异姓爵位者的属地。
  曹智对于这次皇帝封赏的爵位没有多做太多虚情假意的客套,直接就照单全收了。对于现在三公集一身,爵位又位列吴公的曹智来说,权利已经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现任朝廷中的军政大权又都集中在曹智嫡系手中,在外人看来,曹智已经完完全全控制了现任的朝廷,或者现在的朝廷,除了龙椅上还坐着一个姓刘的青年外,实际已是改朝换代成了曹家的天下了。
  但在这之前,和回许都的一路上,曹智却不这么想和满足与目前的一切。他这次回京,可不是为了接受别人的歌功颂德和赞扬从赤壁之战到官渡战役大胜的丰功伟绩的。
  他要改革,巩固自己的权利的同时,肃清一直隐藏在身边的一些两面三刀之人。
  大军在中牟,却又突然放慢了行军速度。当许昌城中都做好了欢迎曹智大捷而归地准备时,他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在中牟住下了,搞的京里晕头转向,根本无法揣测他目前到底怎么样了,就是知道他真有病,也没有一个人能预测到他和回京的军队还有多久到达京师。
  七月二十六日,曹智一抵达中牟,然后传下将令,大军驻扎中牟,不再前行一步。
  曹智没有就此躺在中牟的行辕里休养身体,或是和还未正式过门的甄宓莺莺悦悦和风花雪月,却是一脸肃杀连发十几道命令发往各地,要求召集各地主要官员来中牟议事,或是回许都任命、接收新职务。
  中牟县令也是在一夜之间愕然发现,小小的中牟不知何时突然间从哪儿冒出来那么多的斥候、密探、细作等人,他们进进出出曹智的行辕,如蚁织行。很快他们都听说了这些特务的头子,曹智身边的另一名嫡系乐进,已经秘密从京师来到了中牟,来到的曹智身边,在做了整整一上午的汇报后,这人又来无踪去无影的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视线里。
  接着身在洛阳一所刚刚翻修建造完成的宫舍里,正按照命令紧盯着关中诸豪的钟繇这日突然收到曹智的急令,要他即刻回京,准备接受太傅的任命。
  钟繇很是一愣,曹智要他分给他三公之一的太傅?这是为何?他虽说论资历,论功劳已经绝对可以胜任此职。但现在朝廷在曹智的实际控制下,这三公就没人提过要曹智以下的任何官员担任。就算有人担任,那也是虚职,谁敢正要这份大权,这不是与曹智争吗?
  但钟繇很快就想到了这可能是曹智要发起另一场政治运动的先兆。他这个太傅也只是过眼云烟,沾一沾就要放的事儿。
  钟繇拿着曹智的命令,苦笑着摇了摇头,也就立即起程赶往了许都,接受任命。
  同样疑惑不解的还有刚刚率领部队起程追击刘备的郭嘉,和诸葛亮来到长安的郭嘉,一直两耳不闻官渡的战报,一心一意注视着刘备三千人马的去向。
  刘备太狡猾了,从官渡叛逃袁绍后,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虽说吃准了刘备一定会投奔益州刘璋的郭嘉和诸葛亮,在曹真、曹休、夏侯璋等曹智宗室小将的配合下,迅速整合了一支兵马,扼守在通往益州的关隘上,等待刘备的自投罗网。同时通过他们现在和刘璋的亲密关系,已经积极展开外交手段,要求刘璋不能接纳刘备。
  但刘备可不是泛泛之辈,这家伙好像知道曹智会分兵堵截他一样,竟然在装模作样离开官渡大营,一路往南之后,就此消失了。在郭嘉连布的天罗地网面前,仍是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没让郭嘉和诸葛亮发现他的踪影。
  最后还是突然想到另一种可能的诸葛亮提醒下,他们将视线调整,才发现了已经悄悄突破重重阻隔的刘备。
  原来这家伙带着关羽、张飞等人躲在了兖州、豫州、荆州交界处的轩辕山。并且郭嘉通过从益州张松发来的情报中得知,刘备并没有和他们预料的那样积极和同为刘氏宗亲的刘璋联系,寻求庇护。而是与刘璋比邻的汉中张鲁勾搭上了,并且已经有意两家结盟合兵,一通谋夺刘璋的益州。
  目前刘璋这个胖子还有点蒙在鼓里的意思,他一直认为张鲁是依附在他手下的一个神棍。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道,以此起家,招揽了众多信徒,甚至川北的板楯族人多信从之,大量迁到汉中,加入五斗米道。一时间张鲁名声鹊起,并且隐隐成就一方势力之势。
  刘璋在自己的治地里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邪教,第一没有及时制止,第二更是自作聪明的加以利用。刘璋让张鲁和他的五斗米道不但有了合法的身份,还派遣他镇守汉中。
  刘璋也是看重他手上有一大批五斗米道的信徒,以前也是为了用这些人阻挡一下继续西进的各路豪强的步伐,也好让他有一定时间对于入侵者的准备和集结军马的时间。但现在看来好像没什么必要了,刘璋现在正一步步真实、信服的归纳入曹智的统治下。
  自从得知曹智在官渡大败袁绍,并有可能一统中原时,刘璋更是结束了观望的态度,在张松的劝说下,已经坚定了归顺曹智的决心。
  这个时候刘备自不可能有什么机会,再来以那份若有若无的亲情来见缝插针,入蜀来寻求刘璋的庇护。
  但刘备这个家伙不是那么多人妄称他是人中龙凤的,只是一瞄就知道益州刘璋处是投奔不得了。然后他就很快把眼睛瞄上了同样已经失去价值,但又心有不甘的张鲁。
  张鲁被刘璋以下属的身份安排驻扎在汉中,但实际是控制着前朝梁州全境和秦州的一部分地域。这些地盘现在名义上还算刘璋的,那刘璋的确可以还称为西南大豪,但广大的治地却交给一个神棍出身的教徒,自己老窝在素有天府之国的成都纳福,却是有点好逸恶劳。
  刘大胖子也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悄悄逼近,结果还是差点让他就此埋骨自己的温柔乡。
  刘璋大条,不等于他的属下就此听天由命。刘璋现在颇受器重的张松,早知张鲁有异心,所以已经多次建议刘璋召回此人,并杀掉这个张鲁。
  但刘璋这个胖子,人胖倒是心也好,他很是念及张鲁这么多年忠心耿耿为其效力,并多年来镇守门户,不让多路窥视他天府之国富饶的豪强,踏足益州一步。所以总对张松等人说,此人虽说多有不是,但还是可以继续留用的。
  从赤壁回来后,张松在刘璋处随着曹智的战果越打越大,他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在刘璋身边话语的分量也是越来越有分量,但一直扮不倒张鲁,让张松很是怒火中烧。
  但很快由于刘备身边一位谋臣,也是他的一位老友简雍的来信,探听到了口风,让敏锐的张松立时嗅到了机会。
  他在搞清刘备的意向,此时又正好收到郭嘉正在追讨刘备踪迹的消息。两厢一结合,张松立即主动写信给郭嘉,告知刘备的所在后,第一时间呈报上刘备可能和张鲁勾结入益州的可能。
  郭嘉虽然明白张松在这件事上的私心,但他是个绝对把握战机的人。在一收到张松的信件后,他马上收拢兵马,出兵横切向轩辕山。
  但也就是在郭嘉刚出发时,意外和钟繇一样收到了曹智的来信。信上竟然要他立即赴京接任太尉一职。
  郭嘉看着信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自从扬彪没曹智免除这个太尉官职,闲置在家后,这个汉朝廷的最高军事职务,就一直空缺着。但现在又为什么要重设呢?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浮出水面
  其实此时曹智的这一届朝廷里,有没有太尉都是一样的。没有绝对威望和是曹智的嫡系,这个太尉又怎能调动统统属于曹智这一家的军队。
  但这个时候,对于曹智的这份意外变动和升迁,而且还是要郭嘉在如此重要时刻,立刻去接任这个职务,郭嘉在满腹疑问为什么的同时,诧异万分。
  郭嘉不解之时,诸葛亮倒是随意一言道破个中玄机:“主公大概是要进行大清理了!”
  “啊?他要清理谁?”郭嘉一惊,他当时第一想到的就是曹智是不是要废除献帝,自己称帝?
  这事在如此不成熟的前提下,郭嘉认为是万万使不得的。人生第一次因为诸葛亮一个猜测,而慌乱的郭嘉,立时丢下部队,让曹真等一群小将接手继续的清剿、追捕刘备任务,自己却是拉上诸葛亮,立时回头,直奔许都而去。
  曹智当然没要废帝自立的荒唐念头,他只是从袁绍那里得到的一封信函上看到了他一直信任和重用官员的名字,他要进行一番清理也是主要针对此人而展开。
  可能曹智现在自己也未想到的是,这场风波最终会波及到那么多人,对他的未来影响是那么的深远。
  这名许都官员身居要职,手握重权,而且以前曹智一直以为他是死心踏地忠于自己的。但是看到那本记载了详细与那帮两面三刀和袁绍有染之人中他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位,一副以他马首是瞻的架势时,曹智气得火冒三丈。
  他没想到过此人有谋反他之心,但转念想想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权力,以及曹智对他的信任,他也许是有可能做到推翻曹智,取而代之的目的。
  曹智在痛心疾首之下,最终没有听信贾诩的劝阻,决定展开行动。曹智首先派遣乐进这个特务头子回京,在李儒、夏侯渊等的配合下,全面展开调查,取得一定证据后,准备最后与此人摊牌。
  曹智知道在京中展开大清洗太危险了,行动一展开,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针对他个人的安全展开疯狂计划。自从董承血诏之事后,曹智不得不后怕一些对于针对他的谋杀、刺杀行动。
  曹智的计划,就是让他在这个离京城并不远的地方遥控政局。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来处理掉和袁绍有重大勾结的人,并完成全国各军政要员的重新洗牌。
  李儒来了,董昭也来了,最近一批批来自许都的高官越来越多。他们秘密受曹智的密令来到中牟与之相见,其实心底一个个都不好受,以至于脸色都很差,一个个紧绷的坐在曹智行辕里,都有点魂不守舍。
  “主公,真要这么做吗?”李儒也是以心狠手辣著称,但看完曹智草拟的这份文书,还是皱着眉头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你只管照做就是,夏侯渊和夏侯惇会配合你们,许褚也会跟你们一道回去……”曹智神情冷峻地道。
  “那文若兄……”李儒小心的试问道。
  此时在曹智临近许都的一杆嫡系中,荀彧被卷入针对曹智和现任汉政府的谋反案,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只是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会发生在这个对曹智、曹家今时今日的霸业做出过那么多杰出贡献的人身上。但他们在看过由贾诩保留在身边的木函,又都哑口无言。
  “我会亲自和他谈,你们只需让他来这里就可以!”曹智的回答很是干脆、果断,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
  李儒一愣之后,再朝贾诩所坐的席案处看了一眼。得到了一声叹息和轻轻的摇头后,他也就沉默了。
  不光是他,此时厅中的所有人都陷入了一阵寂静中。半个时辰后,会议散去,李儒、董昭携带曹智的密令,再次马不停蹄的匆匆启程返回许都。
  日色近暮,许都作为当今汉帝国的正式都城,已经颇具规模的内外皇城却陡然紧张起来,进出内皇城门者大多骑马、坐车,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外城各门间的传令兵更是在京师之中纵马狂驰,往返于驻扎在城内外的各军营之间。
  距宫禁还有一个时辰,距离内皇城不远的车骑将军府战鼓轰鸣,临时听到消息的各路军马的各级军尉们等皆匆匆赶来。
  典军校尉夏侯渊,端坐在曹智车骑将军府的大堂之上。边上的建武将军夏侯惇面如重枣,一部黑须无风自动,一只独眼里尽是杀气腾腾,显得不怒自威。在他身左的公案上,朱漆木架里端端正正地插着一批令箭,旁边摆着好几个兵符。
  夏侯两兄弟为何鸠占鹊巢呢?前来报到的各部将官虽然知道夏侯兄弟和曹智的亲戚关系,但曹智未成回京的前提下,他们在这召集各部镇守京畿的将领,好像还是很不妥当!
  各部匆匆而来的将佐,茫然地站在一边。很显然,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验虎符令箭!”夏侯渊突然大喝一声,也揭示了他是持了曹智的令箭来宣布接下来的命令的。
  两名军中的断事官立即上前勘验虎符令箭,确认无误,各自朗声道:“令箭相符无误!”
  “众将听令!”
  大堂上忽拉拉跪倒一片,尽皆是现任拱卫京畿的高级武官。其中就有现任的禁军的另一位统领典韦,典韦在进入这里觉察的气氛和刚才听到的夏侯渊宣布是曹智发来的将令时,不由一愣,随即心下开始一阵慌乱。
  “奉主公令,禁军临时合并为虎贲营,统由博昌亭侯夏侯渊和高安乡侯夏侯惇统领指挥,各级官长一律交出兵符印信,听候两位将军指挥调遣,不得有误!”
  各部将领一听这个命令,特别是典韦等禁军将领们尽皆失色,曹智忽然遥控指挥着剥夺了他们的调兵权,预示着这京城中必有大事发生了。
  四下里,夏侯惇的亲卫已是站满了这将军府内外,并且一个个手按刀柄,杀气腾腾。但有一人出言反对,立即便是刀下之鬼。各路军将在两位夏侯将军的严密监视之下,乖乖地交出了兵符印信。
  随即便听夏侯渊继续颁布将令道:“承值宿卫的各部兵卫、将佐立即换防出宫,由虎贲营接掌宫城防务。城外四营进城与四门守军换防,其余各营换驻防地。令下即行,贻误战机者杀无赦!”
  十几道签署了各部虎符印信的调兵令,以及令箭被夏侯渊有条不紊的发了下去。各部将领接过新任务,便在夏侯渊的一声令下后,一言不发的转身便走,一句屁话也没有多的,行色匆匆的马上执行新任务去了。这就是一个真正军人的本色!
  其实无论是许都的禁卫军,还是虎贲营等回调许都的五万正规军,都是曹智帐下的亲信部队。但这么多人,将佐多如牛毛,这其中谁知道有没有出了一两个不忠之臣,所以曹智才先要求他们换防和让他们交出所有的兵权,重新分配。这也是一项必要手段,却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典韦作为曹操一生的忠实亲卫长,此时还是受到曹智信任的,虽说被临时剥了执掌内皇宫的宿卫兵权,但还是被安排在了镇守外城一门的职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