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搅乱三国-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攸也没有放弃这次的机会,他非常肯定辛毗所述情形的同时。再次强烈建议曹智兵分八路合围攻占邺城,甚至想好了决漳河水淹邺城的雷霆手段。
  这次曹智倒是采纳了许攸的全盘作战计划,在一个月后,也就是建安五年十一月间,兵返邺城外围,做出了强烈攻取邺城的姿态。
  袁尚在平原一得知消息,大惊失色之下,立即下令三军拔寨,迅速回保邺城。
  得到解围的袁谭,也在半月后心思活络开来,他首先想到了以他袁氏大公子的身份,遣人携物来到曹军阵中,秘密会见了新近投诚的袁尚旧将吕旷、吕翔兄弟。
  袁谭许以“振武将军、奋武将军”与吕旷、吕翔两兄弟,目的是要他们再次变节,反出曹营,重新投效他袁氏一方,投效到他袁谭帐下。
  在袁谭想来这些袁氏旧臣,还是心系他们一族的,委身曹智处,只是权宜之计。殊不知随着袁绍的身死,一批曾经忠于袁氏的文臣武将早已是人心浮动,对袁氏一族的前景不再那么看好和乐观。
  袁谭的谋士肖延刚离开吕家兄弟的营帐,吕旷、吕翔后脚就将袁谭送来的金灿灿的印绶,呈到了曹智的面前。
  “这个小贼原来依附之意真是不是出自真心,哼哼……”曹智这番表述是对着许攸和辛毗说的。他这是在首肯他们推断和功劳。
  “两位做的很好!现在本相有一事要你们去做……”
  “末将等唯主公之命是从!”
  吕旷、吕翔原来以为曹智交办他们之事一定凶险万分,没想到却只是一桩轻松之事——为曹智刚刚出生的儿子曹整,向袁谭二岁的女儿提亲。
  这是曹智要袁谭安心、放心,不在他攻伐袁尚期间,给他添乱的一项安抚手段。不能让他上窜下跳的扰乱曹智的全盘计划。
  其实无论两位小孩的年龄和袁绍亡故不满两年的“大祥”之期,还是袁谭现在偏安一地的不佳现状,都不易与曹智和袁谭结亲和不配与曹智结亲。但曹智还是遣人主动这么做了,其布局之心之甚,几何深远,可见一斑。
  建安六年正月,也就是曹智与袁谭结亲,成就不二攻守同盟后的二个月,曹军李典部渡过黄河,用大枋木在淇水流入黄河处修筑了一道堰坝,将淇水阻断,使其东流进入白沟,这是为了打通曹军粮道的需要,也是为了捣平邺城后,败亡袁尚集团所做的重要军事准备工作。
  白沟原是一条小河,发源处接近淇水,往东北流向,下接内黄县和古清河。曹军去年攻下黎阳时,曹智就曾派李典、蒋钦、吕虔等将领用船督运军粮与此处。
  那时袁尚也曾经遣部将高蕃率部企图截断水道,但被李典等打败。
  至此之后,随着袁氏势力彻底兵败,退出这一地区后。这条水道就一直畅通着,就算曹智率部后退,放开这一地区的控制时,袁尚也未敢派兵取回这条水路的控制权。这是袁尚和审配战略眼光缺失的重大失误,但这次曹军有大张旗鼓的回来,曹智的十万大军的日常开销,是不能在满足与这条小小的水上运输线的。所以曹智在未实质进攻邺城之前,就命令打通白沟,这样他们的运粮船就可以直放冀州腹地。
  对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深有体会的曹智,绝不会再让军粮接济困难而阻止了并吞袁氏势力的大好机会的。
  袁尚对于曹军紧逼,却先在打通河道一事,并不上心和在意。同样缺乏战略头脑的审配也没有很好就此事,向袁尚提出真知灼见。
  曹军打通补给线直通通道后,很方便用船只大量将粮草、军械、兵员源源不断的运送向邺城。
  曹智的大军也很快陈兵到了邺城五十里的近周,曹智的主营更是堂而皇之的设置在了邺城西南五十里的安阳河岸边。
  建安六年二月,战云如涅槃一般的压在了邺城城头。
  这日,审配携另一名新近提拔上来的袁尚帐下的部将苏由一起巡城,只见城外曹营的帐幕比鳞次,旗幡遮天蔽日,远近河流上更是战船密布,声势何其浩大。
  当曹军士兵们宏亮的操练声,沉雷似的滚过城头,飘入苏由的耳朵时,苏由的脸色不由的都变的如身前的砖墙一般难看了。
  恰巧此时审配不知因何事喊了他一句,而苏由太过专注于城外曹军的声势,竟未听见。只是呆呆的看着城外曹军,不知在出神想些什么。
  苏由的表现立即引起了审配的警觉和疑心,对于审配这种以计谋和攻心为上出身的谋士,自是对看人、观察人内心所想很准和很是在行。加之最近叛变投效敌军的邺城官员颇多,不得不让审配对苏由的举动格外上心,防范起苏由可能的叛逃之心。
  果不其然,当夜,苏由率领属下亲信军士和将领四百余人,偷偷打开西城门,准备变节投向曹营。
  审配却对其早有防备,在苏由指挥部下放下吊桥时,审配突然出现在西城上,他随即命令埋伏在左右的八百军士出动,劫杀苏由一伙人马。
  触不及防的苏由,慌忙与左右冲出的审配的兵马厮杀在一起。无奈寡不敌众,苏由虽在亲信死士的忠贞护卫下,冲出了西城,但随行的部下,差不多全部战死。
  单枪匹马逃出邺城的苏由来到曹军大帐,也立即收到了曹智的亲自接见。但曹智也知道此人未能作为内应,与他大军里应外合,现在只是单独逃出,对他的用途依然不大了。到最后与苏由的言谈过程中,曹智暗恨这些欲投他的变节袁氏旧部,怎么都没什么头脑,哪怕要变节,也不想想图谋份最大的功劳,岂不能得到他曹智更好的重用。但苏由就这样么逃了出来,除了对邺城内部产生些浮动,还能起什么作用。
  但就算是“废物”,曹智还是要利用一番的,曹智向来没有浪费的习惯。于是,曹智委派给苏由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站到高处,向着邺城内喊话,就算不能在策反城内几名将领和士大夫,也好动摇一番城内将士的军心。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就攻城吧
  至此,从旭日东升一直到夕阳西下,一连三日,邺城外的一处山坡上苏由的身影始终矗立在那里。他的身影从淡淡的晨光到火红般云彩似飘在天边的夕阳产生,都把他的身影照着在地上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苏由一日三遍的劝降之词是如此的动听,把个投诚曹营的好处,说得只应天上有,不应人间在,是何其的天花乱坠。
  只是此时苏由的声音已经嘶哑的不能在嘶哑,动听绝对与他无缘了。但苏由的敬业精神还是令诸多曹军将领感动和敬佩,这其中就包括曹军主帅曹智。
  寒风卷着雪花,卷得曹营的大旗不断地抖动着。曹智背负双手站在大帐前,向西北方向望去,自此往西北,绵延数十里,驻扎的十余万大军。这些军队都是他的,这些军队很快就会冲入眼前这座巍峨壮观的城池,很快整个北方四州都将落入他的囊中。
  想至此处,曹智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
  风小了,雪却更加的细密了。苏由这些天几次登上山坡,向着邺城喊话。他曹智也没闲着,一直驻高耸的地域眺望城内情形,积极排兵布阵,等候着最终的劝降结果,等待着最后决战的时刻来临。
  此时已是下午苏由的第三次登上山坡劝降了,然而远处仍是一片平静的白色和几点黑衣兵甲在城防上的走动,并没有什么经苏由劝降后的异样。
  曹智抖一抖肩上大氅上沉积的雪花,搓搓冻僵的双手,哈了一口白气出来。此时苏由由许攸、郭嘉陪着来到了他安营扎寨的高地近前。
  “主公,苏由未能为主公建功,城内敌寇无人……”
  听得回来复命的苏由,正自出神的曹智闻声,神色一动,一摆手打断了苏由的自责,转身扶起苏由,道:“没关系,审配手段毒辣,自你叛逃一事后,肯定大索全城,你留在城内的家人、亲朋可能都以糟了他的毒手,以儆效尤。在如此峻严和残酷手段之下,相信短期内无人再敢生了叛逃之心……”
  曹智说到此处,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同样脸色发白的许攸一眼。许攸也一直担心着家人的安慰,他就是因为家人被审配下狱,而反叛曹营的。但据他一直以来得到的消息,审配好像还没杀他的家人。但是此时审配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对袁氏的忠贞,已让许攸生出的不好的预感,也许等他们攻进邺城时,他的家园已被夷为平地,他的家人已是尸骨无存。
  “哼,哼,既然没人再会降了,那我们就攻城!”
  曹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身边所有人精神一震。去了所有的胡思乱想,轰然应命之下,各自四散而去。
  同日,天色已近黄昏,天空的晚霞血一样红。
  雪停了,正想返回城下的审配,目力极处,忽地看到远处白茫茫的雪野中一条黑线蜿蜒挺立出现了。
  审配连忙手搭凉蓬向远处看去,那条移动着的黑线明显是一支军队。他们正在锣鼓声中,渐渐地走他的城防,风雪中高擎的那面旗帜只有一个大字。远远的,加上地理和雪景的反射挡视线,还不能看清旗帜上的大字。
  但是看到那面熟悉地旗帜,审配已经认出那是曹智的队伍,曹智的引军旗。
  “他们终于行动了……。”
  在震天的鼓声、呐喊声、鼓噪声和兵甲的隆隆脚步声中,很快,曹军一个个黑色方阵,整齐的出现在了邺城守军的视线之内。
  曹军整齐的军容,浩大的声势,让所有见到的守军都心有余悸。尽管他们的小腿在抽筋,他们的心下着实不愿意上城防,再去接受战火的考验。
  但他们还是被一排排的督战队和上级将官,向鸭子一样的驱赶上城防。去接受命运的安排,战火的洗礼。他们只能乞求上天的怜悯,能保佑他们从容过了此关,留的性命。
  “呼呼呼……”
  在袁军士兵的一番祈祷中,战事终于不可避免的展开了。首先飞向他们的还是曹军传统远程重武器——投石。
  一排排石弹、火弹在一片呼啸声中,便从袁军城防上空呼啸而过,旋即向着城防上下的各处目标一头扎了下来。
  “轰轰……”
  顿时间,邺城城防上下便腾起了一团团耀眼的红光,早就已经标定射击诸元的投石营曹军官兵,像是早已憋急,憋坏了,一上来,就是个十轮急射。顿时,将个完完整整的城防打得是烂泥四溅,碎木石屑漫天飞舞。
  翌日,旭日高升,对于硝烟弥漫,还未散尽的邺城,曹军在第二日的进攻中,攻城部队也就开始在几轮投石的掩护下,渡护城河,开始了正式的攻城进攻。
  大约两千人的部队,乘坐百艘小船率先过河,直奔南城下而来。时间仅仅过了不到半刻钟,曹军的这两千前锋队就已经接近了护城河的彼岸。
  曹军随后的主力也纷纷登上大小船只,向着河彼岸呃邺城各个城防,各面城门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
  邺城城上城下立时响起了一片战斗警报的锣鼓声,随后很快的喊杀声、弓弦嗡鸣声、石弹击中城防的爆裂声、惨叫声就在整个邺城内外响起。
  但除了一地,那就是南城城防的某处,这里的袁军很想立即放箭,打上几发投石,以阻止曹军渡河和反击一番列兵城下的嚣张曹军。
  不过作为此时邺城内的实际最高指挥官的审配却始终没有下令反击,而是一直冷冷的注视着曹军的行动,他在等什么?
  审配知道自己此时的军事实力和武器配备远远不如城外的曹军,投石车等犀利武器用来打击密集步兵队形或者大型固定目标,杀伤力还是不错的,可如果用来打击水面上的移动目标,那命中率就没法看了,而且他们这些武器的储备都不多,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可不能胡乱消耗。
  当然,审配如果能有象曹军中的犀利火器,审配也是绝不介意将敌人的渡船击沉在水中心的。
  只可惜,他手上没有这种犀利武器。但审配还是有一招杀手锏,不过他要等关键时刻才拿出来使用,争取给曹军和曹智一个惊喜。
  水面上,曹军的两千前锋小队已经呈扇状靠近城下的岸堤,爬上岸堤,后面就是邺城的壕沟和墙基了。
  曹军的战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要以两千前锋小队先行夺取登陆点,替大部队的登岸、登城扫清障碍,和吸引、分散城上敌军的注意力,最终以这里为突破点,攻破邺城。
  一旦曹军的大部队能够顺利上岸、上城,并迅展开攻击队形,那这一仗就真没什么悬念了。
  曹军的前锋队距离登陆岸边还有四五十米时,这段南城城防上终于在审配的指示下,巨弩和弓矢率先开火了。四十多架重巨弩以每分钟数箭的速度,将一支支巨箭疯狂地泼向了城下护城河的水面,打得水面上水花四溅,几十艘曹军运兵船顿时就被打成了一个个漏水的筛子。
  无数曹军士兵也在守军密集的普通箭矢下,永远的躺在这条护城河和邺城外围壕沟和墙根下的墙基下。
  不过曹军不愧是精锐部队,战术素养等方向,身经百战的士兵将领的确出色,反击更是犀利。
  在受到攻击后,绝大部份曹军士兵迅跳进了冰冷的河水里,一边泅水一边推着船只前进,少部份曹军士兵则在同伴腾出来的船舱里半跪下来,架起弓矢、弩弓开始反击,只听箭弦声嗡嗡轰鸣下,一排排的箭矢上飞下击之下,不时有城上城下的双方军士发出中箭的闷哼、倒地或是飞落城防的惨叫声音。
  “嗵嗵嗵嗵!”几声闷响,一排十弹的石弹攻击向着右侧城防呼啸而去。随后迅速撞击上城防的某一部分,或是那个人的身体迅即爆发出巨响和血光。
  趁着这个空隙,赵云火速跳下自己所乘的战船,握紧了手中地银枪,冲着身后的士兵一扬,高叫道:“冲过去,我们要夺城!先登城头者,晋一级,弑敌酋者,晋两级,兄弟们上啊!”
  “杀!”当曹军士兵在赵云的激烈下,迅速越过壕沟,奔到城下时,所有的曹军将士都在发出了一声声的怒吼。就好象洪水找到了渲泄的口子,二千士卒同声呐喊,在夜色中掀起一片可怖地声浪,席卷向这座雄伟的城池。
  作为声援,寂静的夜色中,后面的大部队也是在听到赵云和他二千军士的怒吼,传出吼叫声援的同时,“铿铿”的一片声响,那是整齐划一的队伍同时行动下,衣甲摩擦发出地声音。邺城周围的山坡上陡然像是高出一片,锋利地剑戟锋刃在日光下闪耀着寒冷的光芒。简易的冲城工具被士兵们迅即抬起,他们象潮水似地向山坡下冲去,脚步声渐起,如巨象跺地,大地轰隆。
  在另外的方向,同样战刃挥舞,粗大尖头的冲城工具撞击着厚厚的城门,发出的阵阵沉重撞击闷响。空中一片片火箭像流星雨似的向城中倾泻,鲜血和火光冲天而起。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决死反击
  在全面动员之下,曹军从各面持续不断地攻击之下,在这片声势浩大的攻击掩护下。那道宽阔的护城河其中一段,迅即被上万曹军的士卒试图用沙土填平,为后续更大量的部队直扑城下,进行着紧张作业。
  邺城内城外也是火光四起,曹军先头部队与守城的袁军已在某一处城头展开了肉搏,百余架简易的云梯架到了高大的城墙上。那是最先突进到南城下的赵云一部人马,此时的曹军士兵们蚁行而行,不断有人在云梯上、攀索上,中箭或是失足惨呼落下,但还是不断有人继续补冲上去,被迫应战的守城袁兵很快就进入了与攻城曹军短兵相接的阶段。
  震撼人心的战鼓声轰隆隆地响起,涤荡着战场上的其他一切声音,都成了陪衬。
  “奶奶的,随我上,三柱香的时间内,务必配合赵将军拿下那段城防!”
  许褚怒吼着举刀向前,身后近千的刀盾手紧随其后,他们一步步向前踏进,每走一步,便用刀剑脊在铁盾上重重一击,发出“蓬”的一声闷响。千人同时敲打铁盾,那闷响变成了比战鼓声更加可怖的咆哮。
  曹军这两千攻城步兵已经很厉害了,并且无论是单兵素质还是火力配合,袁军跟曹军相比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特别是曹军的投石车,打得整个城头到处头是石屑四溅,给守城的袁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但古代投石车不比现代火炮,那时的投石车过于笨重,转移困难,很容易射偏,或是波及攻之城下的自己人。所以一旦像赵云等自己人攻之城下后,原先对准这里的投石车就必须迅速停止射击后,进行转移,去攻击其他区域。但这样一来曹军赖以的重武器杀伤力就会锐减了,攻城部队也会短暂的失去火力压制的配合。
  审配也是一直在等待曹军放松对某一段城防的重武器轰击。在他想来曹军纵然投石打得再准,也有要为了避免误伤自己人,而自动哑火的时段。那时他的守城军士压力就会顿时减轻,那也正是他们的反击之时。
  但审配设想美好余音未落,曹军的投石车又是嗵嗵嗵两轮齐射,南城左侧的城头上的两架巨弩顿时被击中,木屑飞溅之下,一旁的箭矢、檑木、滚石攻击也跟着暂时歇菜了。
  城头的敌军重型武器先后被端,反过来,对于下面攻城的敌军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而没有如审配所想的使他们的防守力量顿渐。
  不过既便是这样,城上的袁军军士还是自主的分出一个小队悍不畏死地向缺口补充到位。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抢在后续登城的大股曹军部队抵达之前,夺回这些被曹军投石轰出的缺口,并死守住它。这样后面再多的曹军大部队就算能通过护城河迅速上岸,也不能迅速展开队形对他们发动个个击破的大面积攻击。
  袁军中谁都明白,如果让后续的曹军主力在南城下,成功展开攻击队形,大面积突破他们的城防,那他们上面的这些人就是绝对的完蛋!
  但曹军后续的渡船队的前进速度依然在骤然加快,不到片刻功夫就冲上了岸堤,使前部得到了兵员补充。
  站在远端城墙上的审配见状不由得蹙紧了眉头,这曹军的掷投投石,打得精准他是知道的。在其他战场,他也听说过曹军这方面的厉害,甚至在官渡他亲身经历见识过,百米内曹军的投石几乎是十投九中,可这是在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又有夹杂着自己的士兵,居然也能打这么准,一轮齐射就干掉了南城右侧的大部分城防,真他娘的邪乎。
  “他娘的,这敌军的投石还真成精了!”在审配身边的副将冯礼看到那一幕,倒吸了一口冷气的失声道。
  “敌人这投石打得可真是越来越准了,大人,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动用那东西了?” 冯礼在惊叹之余,不忘向审配提议道。
  “不行!但也不能让他们的先锋部队在那边城下上站稳脚跟!” 审配对着部将冯礼摆了摆手,冷然道:“那东西不到万不得已,不到十万火急的时候绝不能动!”
  “嘿!”眼看着部属在被曹军远程、近距离的双重打击下,伤亡惨重,但审配就是那样的无动于衷,不肯出杀手锏。于是,气愤之余的冯礼重重一拳捶在了身前的一个箭垛上,旋即又担心的不失一刻的双眼紧盯着远处南城的攻防战,观察起南面的战况来。冯礼是袁氏的老将领了,在袁氏鼎盛时期,坐不了如今的高位。但对袁氏一贯忠心耿耿,虽然之前与审配并不是同一政治阵营,冯礼以前是沮授阵营的。但现在邺城内缺兵少将的情形下,他还是被审配提拔上来,成了他的副将。
  这时候,曹军的那两千前锋部队和后面补充的一千军士已经在南城一段下展开攻击队形,由于邺城城墙下过了最后的壕沟,就是没遮没掩的,曹军弓箭手一时找不到掩体躲避城上密集的箭矢。他们此时居然设法将不大的渡船抬上了岸,然后以船身作为掩体一边推着前进,一边跟城上守军对射起来。
  就算此时曹军也已死伤惨重,只有战剩下不到两千人了,可要是让这部人真的突上城防,在正面对决中击溃城上不足一千多号袁兵却仍旧只是小菜一碟!
  冯礼也正是看清了这点,才建议审配可以发动决死反击,不惜代价也要把曹军的这个前锋队撵回水里去。这样,曹军的大部队赶到之后就无法继续从这里作为登岸口,除非撤回去,否则曹军的后续部队就只能向两侧的展开攻击队形。
  曹军一旦被迫在两侧的护城河上展开,那这仗就对他们好打了。虽说现在已有无数密密麻麻的曹军兵士在前赴后继的用沙石填埋护城河。但就算有些地方被填平,那上面的淤泥将成为曹军步兵、攻城兵的最大敌人,陷入淤泥的曹军士兵将成为城上弓箭手最好的射击靶子!
  冯礼正看得着急时,耳畔陡然响起了审配一声怒吼:“亲卫营剩下的人,集合!” 审配说着把手中捏着的一面令旗一扔,再伸手将插在腰带上的佩剑拔了出来,厉声大吼着,准备率预备队,亲自冲出城,突击一下正集中兵力攻打南城那段城防的曹军,以缓解那段守城军士的压力。
  “大人,我去!”冯礼一把抢到审配跟前,振臂怒吼道,“亲卫营的弟兄,跟我上!”
  话音未落,不等审配首肯,冯礼已经敏捷如猿猴般冲出了指挥之所,外面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