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入地眼-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合葬。”图尔占双手一拱,语气恭敬回答。“我们这一脉就是那个时候从赫图阿拉迁回盛京,又改守福陵,至今已经有三百余年。”
    “那您可知道圣行录?”宫爵追问。
    “当然知道,觉尔察氏在赫图阿拉除了守陵之外,最重要的皇命就是一丝不苟记录出入圣城的人。”
    “这儿没外人,把东西给他们看看。”白近对图尔占说。
    图尔占先是一怔,犹豫了半天:“白爷,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按规矩只能是皇族才能翻阅,您是辽东王,当然可以看,可这几位”
    图尔占欲言又止,白近慢慢抬起头看着他说:“大清不在了,你是八旗子弟,既然到现在还恪尽职守尊崇老祖宗的遗训,就该做点实事,一本圣行录你藏着掖着又能怎么样,你是觉尔察氏,应该知道赫图阿拉堆积的财富,你难道就不想知道这些财富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图尔占犹豫了片刻,转身到文溯,等他回来的时候,手里捧着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用明黄锦缎包裹的一本书。
    圣行录三个字映入眼帘,图尔占把书毕恭毕敬双手递到白近手中:“白爷,我不是想知道那些堆积在赫图阿拉的财富去哪儿了,都说这批财富和大清龙脉宝藏有关,我是八旗后裔,临死前就想知道,咱大清的龙脉到底在哪儿。”
    白近点点头,才从图尔占手中接过书,然后交到我们手里,我小心翼翼翻开泛黄的书页,一行行记录详实的文字出现在我们眼前。
    从清太祖开始,任何一次运送的过程和时间都巨细无遗记录在册,但记载中并没有提及运送的是什么,我们像是在翻阅一本账本,一本记载着大清龙脉宝藏到底有多丰厚的账本。
    可翻到后面发现圣行录竟然是被焚烧过,后面的书页全都付之一炬,我大吃一惊问:“怎么会这样?”
    “圣行录一直被列为大清皇室机密,每年岁末由赫图阿拉的守陵人抄录当年的圣行录呈报皇帝,在翻阅无异之后便会被当场烧掉。”图尔占指着我手里的圣行录说。“关于圣行录的记载一共持续了五年,你们手里这本是最早的一本,剩下的四本全都被烧毁,这一本烧了一半竟然保存了下来。”
    “所以我才会告诉你们,我只追查到一半。”白近无可奈何看着我们手中圣行录说。“我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给我看看。”薛心柔把圣行录要过去翻阅。
    “这条线索还是断了,我们要知道的不是谁向赫图阿拉运送东西,而是要知道,是谁在赫图阿拉接收这些财富,圣行录既然对所有出入的人记录的巨细无遗,相信在其他几本圣行录中应该会有记载,可惜已经被付之一炬。”叶九卿叹息一声。
    我眉头一皱,既然这本圣行录里根本没有我们所需的线索,那白近专程带我们来见图尔占又是什么意思。
    我刚想开口问,就看见白近目光睿智的看向图尔占:“相信这本圣行录里的内容,你早就能倒背如流,我知道你一辈子也在找寻赫图阿拉的真相,我现在告诉你,圣行录就是揭开这一切的关键。”
    我目光落在图尔占的身上,听白近这话外之音,分明是在说图尔占隐藏了什么事没说出来。
    “白爷,福陵觉尔察氏历代为太祖守陵,忠心不二日月可鉴,您前前后后来了这么多次,我还是那句话,这是最后也是唯一一本圣行录,您该不会认为我瞒着您什么吧。”图尔占也听出白近的弦外之音。
    “我知道你没有瞒着我,不过你们这一脉是从赫图阿拉迁徙到此,据我所知,每年呈报给皇帝的圣行录只是抄本,而原书一直都由守陵人保管,抄本虽然被烧了,可是原书还得以保存。”白近全神贯注看着图尔占说。“我是想问你,可知道原书的下落?”
    “白爷,您白家是世袭罔替的辽东王,应该知道大清当时的规矩,别看觉尔察氏只是守陵的,可有太祖圣谕。”图尔占双手一拱敬天,中气十足回答。“阖族累世,不纳官差,闲暇度日,陵上看守,虽然只有这四句,但是觉尔察氏在大清地位不比亲王低,除了圣谕之外,不受任何人节制。”
    “这个我当然知道。”白近点点头。
    “圣行录的原书应该还在赫图阿拉守陵人的手中,白爷,您也知道我追查这个真相一辈子,为什么我都这把岁数还抱着一本残缺不全而且没有任何线索的圣行录琢磨,就是我很清楚,即便原书还在,守陵人也不可能交出来,除非大清君王亲自或者”图尔占一脸诚恳,说到后面欲言又止。
    “或者什么?”我追问。
    图尔占看向一言不发的白近:“或者庇佑大清的神人重现,除了这两种情况,守陵人才会交出圣行录外,任何人都无法看见圣行录的原书,包括辽东王也不行。”
    白近依旧默不作声,只是神情有些无奈,看起来图尔占说的并不夸张,白近知道无法得到原书,所以才试图从图尔占身上找到其他线索,现在看起来,白近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第715章 朱砂红笔
    “是不是所有进入赫图阿拉的任何人,圣行录都会详实记载下来?”一直在旁边翻阅圣行录残本的薛心柔突然问。
    “这是圣谕,皇命不可违,觉尔察氏能为大清先祖守陵,就是因为忠心不二,所以圣行录上绝无偏差和疏漏。”图尔占回答。
    “那为什么这一行只有日期,没有出入赫图阿拉人的姓名,以及进出的时间,还有携带的货物也只字未提。”
    薛心柔指着圣行录一页问,我们连忙围上去,在她手指的地方,果然只看见一行日期。
    顺治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后面竟然完全是空白,这和圣行录前面详尽的记载格格不入,图尔占低头看了一眼:“你们没发现圣行录都是用墨色书写,唯独这一行是红色吗?”
    “朱批!”叶知秋反应过来。“大清时批阅文书,只有当朝天子才能用朱砂红笔批阅。”
    “圣行录中出现朱砂红笔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当朝天子亲临赫图阿拉。”图尔占点点头回答。
    “大清迁都盛京之后,当时的天子是顺治,他从来没有回赫图阿拉过,而且当时的顺治才八岁,这位天子或许还没有接触大清龙脉宝藏的事。”叶知秋神情凝重看着圣行录说。“顺治既然没有去过赫图阿拉,为什么这上面会出现朱砂红笔呢?”
    “您刚才不是说,只有两种情况下才会出现朱砂红笔,第一种是当朝天子,那第二种又是什么?”薛心柔问。
    “神人亲至。”图尔占说到这里时看向白近。
    “白家先祖!”宫爵眼睛一亮,指着圣行录说。“这个时间出现在赫图阿拉的是白家先祖。”
    “先祖是顺治二年六月十八日突然不辞而别,二十七日中间相隔九日,刚好能到达赫图阿拉,也就是说,这本圣行录上记载了先祖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白近也反应过来。
    “白家先祖不辞而别后立刻赶往赫图阿拉,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当时大清皇族密会白家先祖,到底所为何事?”我眉头紧皱喃喃自语。
    “顺治二年六月十八”图尔占在嘴里反复念叨这个日期,不停在房间里走动。“这个日期我怎么感觉挺眼熟?”
    “眼熟?”我一愣,日期不应该是听着耳熟才对,可图尔占说的却是眼熟。“难不成你在其他地方看见过这个日期?!”
    图尔占点头,神情焦灼的来回走动,突然在房里停下来,头也随之抬起,二话没说穿好衣服拉开门往外走。
    我们连忙跟在图尔占的身后,穿梭在被大雪覆盖的盛京皇宫之中,路过一座八角重檐钻尖式建筑时,我放缓脚步多看了几眼。
    这座宫殿的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龙盘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
    但殿顶的相轮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殿顶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
    “这是大政殿,是清太祖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走在最前面的图尔占转身给我们介绍,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顺治爷就是在这里登基继位。”
    “您这是要带我们去哪儿啊?”宫爵追在图尔占后面问。
    图尔占也没有回答,绕过大政殿后,把我们带到一处八字形依次排列的建筑旁,这里一共有十座像帐篷一般的石亭。
    “十王亭?!”白近一脸疑惑。
    “白叔,什么是十王亭?”田鸡问。
    白近告之我们,这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
    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旗主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你带我们来这里干什么?”白近说完看向图尔占。
    “白爷,您有所不知,十王亭也叫十王碑亭,在这里面除了商议政务和处理军机大事之外,太祖为嘉奖八旗旗主,但凡有重大功绩者,都会将其功绩铭刻于石碑上,后来这处石碑年久失修破碎,但是上面的内容却誊抄下来。”图尔占对白近说。“我就在这份誊抄的碑文中,见过白爷您刚才提及的时间。”
    我们大吃一惊,连忙追问时间的出处,图尔占把我们带进东侧的镶白旗亭,在一块后来新立的碑石上,看到图尔占手指的地方。
    顺治二年六月十八,诏多铎还京师,进封德豫亲王,赐黑狐冠、朝服、金五千、银五万、马十、鞍二。
    “多铎顺治元年四月,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屡有战功,与多尔衮都是覆灭明朝的元勋。”叶知秋看着碑文说。“奉诏还京接受封赏也不足为奇啊。”
    “我看只是日期巧合而已,这和白家先祖应该没什么关系才对。”田鸡说。
    “有关系!”叶九卿突然大吃一惊说。“顺治二年五月二十日,清军攻破扬州,三日之后,也就是五月二十三日,清军开始屠城,扬州十日杀了那么多平民,相信不会是兵勇擅自所为,下达屠城命令的一定是多铎。”
    “对啊,这个我们之前已经推测过,为了掩饰青铜宫的秘密,清军宁可杀错也不放过”我说到一半突然停住,手触摸到碑文上的时间。“青铜宫是五月二十日被发现,而一个月之后,多铎却从中原返回盛京,当时并非大势已定,战事紧急的情况下,怎么会召回前线兵马大将,就算是要封赏也不至于在战况如此关键的时候。”
    “那是因为多铎必须回到盛京,因为他在青铜宫之中找到了比一城一池得失更为重要的东西。”叶九卿说。
    我一听顿时反应过来,把整条时间线串联在一起,每一件事都刚好吻合,多铎在五月二十日发现的青铜宫,三日后为了掩人耳目而发动扬州十日,然后马不停蹄赶回关外,因为中途要运送九鼎,所以行程缓慢,一个月之后才到达盛京。
    六月十八日,多铎返回盛京之后便是白家先祖突然离开的时候,而这中间,皇族曾经和白家先祖密会,就在九天之后,白家先祖就出现在赫图阿拉,那也是白家先祖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
    “白家先祖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人,能让他如此触动的事,只可能和那艘船有关,由此可见,多铎在返回盛京的时候,一定带回了九鼎。”我说。
    “不光仅仅是九鼎,还有安放在青铜宫中的棺椁。”宫爵说。
    “多铎奉诏返盛京,清史上必定有记载。”我连忙看向图尔占。“在盛京故宫之中,可有关于多铎那一次返回盛京的记录。”
    “没有。”图尔占想都没想便回答。
    “多铎当时已经是豫亲王,按照大清祖制,亲王回京必须报批行程以及携带之物,怎么可能没有记载呢?”叶知秋追问。
    “您说的是没错,亲王回京规矩很繁琐,可问题是”图尔占两手一拍。“豫亲王回盛京的时候,这里已经不是大清的京城了啊。”
    “啊?”田鸡一愣。“怎么会不是大清京城呢?”
    图尔占不慌不忙解释,清军占领北平之后,摄政王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统一中原雄霸九州,也是基于退可出关外的战略考虑。
    多尔衮决定以图进取迁都北平,只有占据这个关口才能进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
    “豫亲王回盛京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为陪都,所以只能算是亲王东巡,所以没有详实的记载。”图尔占回答。
    “多铎是奉诏返京,可多铎回的却是盛京,这道诏书又是谁下的呢?”薛心柔一脸矛盾。
    叶九卿眼睛抽动一下,似笑非笑摸摸下巴,意味深长说:“有点意思。”
    看到叶九卿狡黠的笑容,我知道他一定是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你想到什么?”
    “知秋,你文史读的多,清初的时候,可有关于多铎返回盛京的记载?”叶九卿一脸认真问。
    叶知秋低头沉思良久,表情越来越诧异:“爸,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蹊跷,多铎从顺治元年入关征战到顺治六年三月,因病亡故,期间多铎从来没有返回过盛京。”
    “那就奇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多铎会出现在盛京呢,当时他是一军之帅,除非有皇命诏返,否则绝对不可能擅离职守,既然清史中没有关于都铎回盛京的记载,那又是谁向多铎下达的诏命?”薛心柔一脸诧异。
    叶九卿双手背负在身后,来回走了几圈,抬头看向十王亭正中的大政殿,意味深长的淡淡一笑。
    “看起来在大清皇室之中,有人是知晓大清龙脉宝藏的”
    

第716章 瞒天过海
    “爸,您到底发现了什么?”叶知秋一脸茫然问。
    “你们还没看出来吗,给多铎下诏的是另有其人。”叶九卿指着镶白旗亭中的石碑说。“多铎这一次返回盛京,恐怕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叶叔,这怎么可能,多铎奉命出征,除非是皇命否则他不可能擅离职守。”薛心柔说。
    “当然是皇命,但是下达诏书的并非就是皇帝了。”叶九卿淡淡一笑回答。
    “叶叔,这皇命不是皇帝下达,谁还有这么大的权力啊?”田鸡疑惑不解。
    “难不成”图尔占在旁边一怔,目光下意识看向大政殿。“难不成让豫亲王返回盛京的是他?!”
    “对啊,顺治当时还是一个孩子,虽然名义上他是皇帝,可军机大权并没在顺治手中,顺治不可能向多铎下诏回京。”白近眉头缓缓舒展开。“能下达诏书的只可能是摄政王。”
    “多尔衮!”叶知秋瞪大眼睛。
    图尔占点点头,抬手指着大政殿对我们说,顺治元年,顺治帝在大政殿拜多尔衮为大将军,亲赐大将军敕印,令他统大军南下,入关与李自成和南明王朝开始了争夺天下,多尔衮幸不辱命,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顺治帝从盛京到达北平,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从此,在待遇上,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图尔占说。
    “顺治二年,多尔衮以为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铃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叶知秋接过图尔占的话往下说。“也就是说,给谁下诏,诏书的内容是什么,完全都由多尔衮说了算。”
    “让多铎回盛京是多尔衮下的诏书,那就奇怪了,多尔衮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还是有些疑惑。
    “这事细细推敲的话,的确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清军入主中原的统领者是多尔衮,占领北平之后,多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以此来稳定汉人民心,在很大程度上平复了汉民的恐慌,也正是此举为大清问鼎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叶知秋来回走了几步若有所思说。“多铎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擅作主张搞出扬州十日啊。”
    “除非”叶九卿抹了一把嘴。“为什么扬州城破三日之后才开始屠城,除非这三天时间多铎也不知道如何抉择,他在等命令。”
    “下达屠城的人是多尔衮!”田鸡这才反应过来。
    “可这和多尔衮稳定汉人民心的主张完全背道而驰啊。”叶知秋说。
    “这不是关键。”叶九卿摇摇头说。“大清龙脉宝藏的传闻由来已久,可你们若不是阴差阳错认识白叔,也不会知道有辽东王,更不会知道,关于白家先祖被大清皇族供奉为神的事。”
    叶九卿说到这里,走到站在一旁的图尔占面前,然后指着白近问:“你可知道,白家为何能世袭罔替成为辽东王?”
    “从清太祖开始,八旗敬白家为王,皇室皆同不可造次,若有僭越以欺君罔上论处。”图尔占脱口而出。
    “我是问你,不管是大清皇室还是八旗,为什么要敬白家为王?”叶九卿若有所思问。
    “”图尔占一愣,好像他从来没有思索过这个问题。“这,这是祖制啊,太祖爷定下的规矩,八旗子弟必须遵守啊。”
    叶九卿似乎早知道图尔占会这样回答,淡淡一笑走回到我们身边说:“看见了吗,白家先祖的事其实就连八旗子弟也不知道。”
    “先祖被供奉为神的原因,只有大清皇室知晓,白家向来谨慎,也没有向外透露过先祖的真相。”白近在旁边解释。
    “我看未必,大清皇族知道白家先祖,仅仅是知道白家先祖和大清龙脉宝藏的下落有关。”叶九卿看着白近一本正经说。“你就没发现,其实皇室里的人并不知道,大清之所以能问鼎中原,全是因为白家先祖的原因吗?”
    “这个”白近低头想了片刻。“这个还真没有听皇族中人提及过,不过也能理解,大清问鼎中原,如果把功绩算在白家先祖身上,未免有些匪夷所思,因此才秘而不宣。”
    “如果是你所说的这样,那为什么提到大清龙脉宝藏,所有人想到的都是里面的金银珠宝,包括大清皇族在内,从来没有谁提及过白家先祖呢?”叶九卿没有等白近回答,用手指了指头。“问题出在这里,没有人记得大清龙脉宝藏的真相。”
    “爸,这不足为奇啊,大清龙脉宝藏其实是用来停泊月宫九龙舫的船坞,一旦修建完成后,所有参与者的记忆都会被清除,当然没有谁记得里面的真相。”
    “是吗?”叶九卿嘴角又露出狡黠的笑意。“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扬州发现的青铜宫顶多就是一处遗迹,最大的发现莫过于里面的九鼎,那为什么后来会屠城呢?”
    我顿时大吃一惊,从来没有思索过这个问题,清太祖先是发动辽东之屠,然后把京城从赫图阿拉迁到盛京,并且下令封禁东北,此举显而易见是为了在辽东修建大清龙脉宝藏。
    清太祖不希望这个秘密被泄露出去,当时知晓大清龙脉宝藏的应该寥寥无几,清太祖是其中之一,剩下的应该就是直接参与修建宝藏的人。
    很可能就连当时的八旗旗主都不知晓大清龙脉宝藏的真相,按理说这个秘密只会在大清历代君王之间传承,但很明显,大清皇族根本不知晓龙脉宝藏的所在。
    而且白家先祖是利用清太祖为其修建最后一处船坞,完工之后所有人关于大清龙脉宝藏的记忆都会被清除,包括清太祖在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龙气之地的安全。
    清太祖在盛京驾崩,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关于大清龙脉宝藏的事就应该彻底的中断。
    “多铎在扬州发现青铜宫,即便看见里面的九鼎和棺椁,还有那些纹饰,多铎应该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才对。”薛心柔听我说完也反应过来。
    “从扬州城破到屠城,中间有三天时间,想必是多铎把青铜宫的发现禀告给多尔衮,而接到的回令便是屠城!”宫爵嘴慢慢张开,大吃一惊说。“多,多尔衮认出了青铜宫中纹饰的含义,知道事关重大,所以才会不惜一切灭口。”
    “大清龙脉宝藏的线索随着清太祖驾崩就中断,为什么多尔衮会知道呢?”白近一筹莫展。
    “还记得上次我金盆洗手,你回来的时候,我把暗室下面的钥匙交给你吗?”叶九卿淡淡一笑问我。
    “记得,怎么了?”我问。
    “什么东西都讲究传承,你说我当时是在交代后事,对,你说的没错,我的的确确是想交代清楚,总不至于摸爬滚打一辈子,攒下了的基业不知道交给谁吧,我一个凡夫俗子都这样,何况是坐天下的皇帝。”
    “爸,什么暗室的钥匙啊?”叶知秋很好奇。
    “他说的不是钥匙”我听明白叶九卿的弦外之音,清太祖得到白家先祖指点,快速的崛起并且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供奉白家先祖为神。
    神提出来的要求,清太祖当然不会违背,何况这也关系着大清江山的稳固,因此不遗余力按照神的吩咐秘密修建龙脉宝藏。
    大批的金银珠宝被运往龙脉宝藏之中,而知道这个秘密的却只有清太祖和白家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