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色生枭-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秦帝国这几年迅速衰落,百姓疾苦,各地已经接连发生民变动乱,虽说朝廷极力镇压,但是民乱此起彼伏,如果朝廷兀自不顾百姓死活,那么这种态势将会愈演愈烈,其中河北道、江淮道都已经形成足以对朝廷产生巨大威胁的气候,而其他各道的民变扑灭这一团另一团又燃起,朝廷就算有雄兵百万,也经不起如此折腾,没有了百姓,就没有了根基,国力也将无法支撑强大的帝国军队,甚至会造成兵变的可能。
  国内的动乱愈演愈烈,而边疆更不稳定,西梁人已经占据西北数州,兀自虎视眈眈,东北还有并不弱小的高丽,赤炼电坐镇辽东,看似能够镇住高丽,但是国内一旦乱起来,赤炼电的后勤无法跟上,后防不稳,那么素来反复无常的高丽国未尝不会变脸。
  还有北边的夷蛮人,看似不成气候,但是真要是中原大乱,谁又敢保证那帮茹毛饮血的蛮人不会趁火打劫?
  相比起那些威胁,天蜀国太子刘耀这根刺倒显得无足轻重了。
  “为兄上次说过,近日可能离开京城。”沉默一阵,裴绩才缓缓道:“其实为兄便是想去西北看一看。”
  “去看西梁人?”
  裴绩点头道:“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为兄还是想往西北试一试,若是有机会为国效命,便是战死沙场,也就没有白生了七尺之躯。”
  楚欢想了想,终于问道:“大哥对余不屈老将军如何看?如果西梁军真的继续进攻,你觉得余老将军能不能顶住?”
  裴绩叹道:“如果换作别人,余老将军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却也未必有人能敌得过他。但是你莫忘记,西梁南院大王肖天问乃是罕见的名将,其能力就算不必余老将军强,也绝不会输给余老将军。”说到此处,忽地笑道:“不过以我之见,西梁人一时半会无法继续进攻,甚至有退兵的可能!”
  楚欢一怔,见裴绩看似淡然,但是眼中目光却十分自信,忍不住问道:“大哥为何这般肯定?”
  “知兵先要知将!”裴绩抚须笑道:“想要知道一支军队的能力和作战方式,先要明白统军之人的性格和作战方法。肖天问固然用兵巧妙,但是他性格中有一个特点却是人所共知。”
  “请大哥赐教!”
  “攻!”裴绩道:“肖天问用兵,能攻不能守,让他进攻,他战法变幻莫测,确实是顶尖的名将,但是论起守,他却只能算是中庸了。倒也不是说他不懂得用兵的进退之妙,而是在此人眼中,如果进攻只能有五成胜算,他都敢于一搏,胆子和魄力都是极大的。”
  “大哥又为何觉得西梁军不会再进攻,甚至有可能退兵?”
  “就因为西梁军没有攻。”裴绩道:“风将军战死之后,西梁军攻入雁门,没有了风将军,他们算得上是所向披靡,连克西北数州……如此大占上风,肖天问不可能静而不攻,余不屈老将军北上之前,他在西北无敌手,就算不会攻进西谷关,但是他也必然会趁势席卷西北三道,西关道连丢数州,风将军阵亡,西北军主力经受重创,整个西北一团散沙,他完全可以趁势一举控制西北,但事实并非如此,拿下西关道三州之地,西梁军却突然偃旗息鼓,一副固守姿态,竟然不对西北的天山、北山两道发起进攻,甚至西关尚有两州之地没有攻克,二弟,你说这难道符合常理?”
  楚欢道:“据小弟听闻,西梁人似乎是要等中原内乱,那时才趁虚而入……!”
  “荒谬之论。”裴绩摇头道:“肖天问是最善于抓住时机之人,大好时机在他眼前他不抓住,岂会坐等其他机会出现?”
  楚欢想了想,才道:“大哥的意思,难道是……西梁人自己出了问题?”


第三三六章 阵书
  楚欢其实也一直奇怪西梁人为何迟迟不攻,此时经裴寂一番分析,竟是豁然开朗,隐隐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裴绩点头道:“西梁人自己如果没有出现问题,就必定不会静而不攻,肖天问停止进军,只能是迫不得已,能够让肖天问迫不得已在大好形势下陡然止军,就只能是西梁人内部出现了问题。”
  楚欢道:“肖天问乃是西梁一代名将,以他的资历和威望,西梁军内部即使有派系之争,肖天问也能完全控制住,问题自然不是出在西梁的军队方面。”
  裴绩含笑道:“二弟说的不错。”拎起酒坛倒酒,才继续道:“我思来想去,只有两种可能,才会导致今日之局面。”
  “大哥指的是?”
  “第一,是肖天问的粮食短缺,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问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粮食供给出现问题,肖天问便是有通天彻地之能,那也不敢轻易冒进,他虽然用兵喜欢冒险,但是其用险却并非意气之勇,至少有五成把握方会行动,而且行事也一定谨慎小心,粮食短缺,无法保证供应,他若再冒进,便不是用险,而是自寻死路了。”裴绩手蘸酒水,在桌面上画图,道:“我大秦共设四大粮仓,孝户、陈扬、吉平、金陵四仓,当年就是防备西梁人的进攻,所以在西北三道并无设有粮仓,西北的粮食供应,除了部分是由西北当地供应,主要的粮食,却是从安邑道的陈扬粮仓供应。”
  他一面说,手指以酒水在桌面轻松画出地图,整个大秦的疆域地图完全在他心中,随手画来,轻松自如,而且各大粮仓的位置,他甚至一清二楚,手指一点,便显出粮仓所在的大致位置,楚欢看在眼中,惊在心里,此时更是明白裴绩胸中包藏天下,大秦万里江山,只在他手指之间。
  安邑道便在西山道的北部,在四大粮仓之中,规模居于第二位,前朝大华时代,便已经设有陈扬粮仓,大华也一度兴盛,陈扬粮仓屯粮百万石,能够支撑百万人食用一年,可见其规模之雄厚,秦国立国之后,陈扬粮仓甚至一度扩建,帝国的西北和北方地区的粮食征收之后,尽数囤积于陈扬粮仓,一旦出现灾难或者兵火,陈扬粮仓便成为了西北的后方保证。
  陈扬粮仓地处安邑道与西山道交界之处,往西北运粮,必经西山道,一路北进,过通州,出西谷关,运至前方。
  裴绩指着西北地图道:“肖天问十分清楚,除非他有把握在自己存粮吃完之前,便能够拿下西谷关,突破西山道,进而攻取陈扬粮仓,如此方能一搏,但是他自然也明白,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就算他攻取整个西北,西北并非产粮之地,而且当初西梁军攻破雁门关之际,天山道总督朱凌岳就已经将西北各处的粮食调集起来,西北本就不多的粮食如今还是控制在西北军的手中,所以肖天问也不可能在西北得到太多的粮食,他想要继续打下去,就只能依赖从西梁本国供应的粮草,否则根本谈不上向前进军。他麾下有八万西梁军,没有足够的军粮保证贸然轻进,八万西梁军很有可能一个也回不去。”
  楚欢深觉裴绩所言大是有理,点头道:“所以大哥觉得肖天问不敢进军,是因为粮食供应不上?”
  裴绩点头道:“这是原因之一。”
  “那还有一个原因呢?”
  “西梁朝堂有变。”裴绩眼中闪着光:“另一个让肖天问不敢轻易进军的可能,便很有可能是因为西梁国的内部出现了纷乱,后方不稳,肖天问自然更不敢轻举妄动。”随即叹道:“只可惜这也是我个人的猜测,无法证实,而且我大秦西北与西梁国中间隔着金古兰大沙漠,对西梁国内的消息素来所知不多,所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也只能在这里饮酒胡猜了。”
  楚欢赞道:“大哥一针见血,看来情况很有可能便如大哥所言了。”
  裴绩微微一笑,端起酒碗,与楚欢对饮了一杯,楚欢放下酒碗道:“大哥,如果真如你所言,西梁人或许不久之后真的要退兵。西梁人迟迟不攻,余老将军如今便在西北重整西北残军,一旦西北军缓过气来,以余老将军的性子,不可能坐视西梁人占着我大秦的州县,必定会发起反攻,而且西梁人如果真的是粮食短缺,他们自己无法支撑,最后也只能选择退兵。”
  裴绩道:“其实到底发生什么,咱们也只是在这里坐而论道,说不定西梁人另有诡计也未可知,我也只是依照肖天问的性子如此判断而已。没有到西北,只能听京里的人们偶尔谈起前方的形势,真要弄个清楚,便需要往西北去看一看了!”
  楚欢道:“大哥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要前往西北?”
  裴绩微一沉吟,才道:“二弟,我来问你,如果西梁人粮草充足,物资充沛,以我们大秦现在的状况,西梁人是否有可能攻破西谷关,杀入关中?”
  楚欢想了片刻,缓缓道:“风将军已去,赤将军远在辽东,不可轻动,而据我所知,雷大将军当年征战,身上伤痕遍体,时常发作,已经无法长期坚持统军作战,四大将军,也只有余老将军能够坐镇西北。但是余老将军年事已高,立国近二十年不曾统军进行大规模作战……!”说到此处,话头便顿了顿。
  裴绩点头道:“不错,余老将军年过六旬,而肖天问不满五十,两人相差十来岁,相比起余老将军,肖天问的精力更胜,两大名将对垒,非但要比拼用兵之道,比拼手中握有的兵马钱粮,还要比拼人的意志和精力,肖天问在精力上已经胜过一筹,他手下的西梁铁骑,若是换做十多年前,定然不是我大秦铁骑的敌手,但是如今却在我大秦铁骑之上,用兵之道,肖天问与余老将军算是伯仲之间,如此推算,一旦肖天问手中粮食充足,余老将军十有七八不是肖天问的敌手。”说到此处,他神情有些黯然,道:“可惜了风将军,如果风寒笑还活着,正当盛年,肖天问便是连雁门也进不来的。”
  裴绩显然对风寒笑十分的推崇,说到风寒笑之时,脸上倒显出敬慕之色。
  楚欢感慨道:“是啊,风将军……!”轻叹一声。
  裴绩笑道:“其实我想说的是,就算西梁人这次退却,但是没有了风将军,等到他们内部稳定,粮草充足,下次也还是要打进来。余老将军年事已高,多年戎马生涯,对他的身体伤害也必大,此番西梁不攻,他朝西梁卷土重来,将更是难以对付,一旦西梁人攻破西谷关,那么后果必将不堪设想。”他指着桌上画出的地图轮廓,轻声道:“西梁人入关,中原必将大乱,如今我大秦国内已经是危机四伏,外邦攻入,中原必将重陷二十年前的群雄纷争时候,二十年前天下大乱的状况我历历在目,处处刀兵,人命贱如草,百姓流离失所,任人宰割,万里江山万里狼烟,处处流血,处处硝烟……我不希望有生之年还会看到当初那些惨绝人寰的情景。”
  楚欢神情更是黯然。
  他没有经历过当年群雄纷争的时候,但是他能够想象到那个时候的情景,多少妻离子散,多少家破人亡,多少男儿因为诸侯争霸丧命沙场,乱世人不如狗,饥饿、恐怖、灾难、死亡时刻笼罩在中原大地百姓的头上。
  一个太平时代的到来,是多少人用鲜血和性命换取而来,没有经过乱世,永远无法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恐怖。
  “当年学兵,是想终结乱世,如今学兵,却是想保住太平之世。”裴绩缓缓道:“帝国虽然民变四起,但是如果圣上能够醒悟过来,励精图治,帝国还能重振雄风,百姓依旧能够得享太平,但是西梁人攻进来,后果必将是天下大乱,所以无论如何,万不能让西梁人打入关中。”
  楚欢问道:“大哥去往西北,是想凭自己所学,为西北军效力,抵挡西梁人?”
  “残疾之身,我虽有心,人不用我。”裴绩摆手笑道:“我倒没有太大的野心。不过余老将军经略西北,想来还会招揽人才,我前往试一试,也不求真的能为西北军效力,只是有些策略献上,若是余老将军真的能够采纳,或许对我大秦将有大大的益处……!”
  楚欢知道裴绩虽然身残,但是心忧天下,更是钦佩,问道:“大哥准备何时动身?”
  “其实我几日前便准备离开。”裴绩笑道:“只是不知二弟下落,有些放心不下,所以多等了一些时日,今日见到二弟,我也就放了心,最迟后日,便离京往西北去了。”
  楚欢看向秦雷,却发现那家伙早将鸭掌啃完,满地骨头,整个人却斜倚在墙壁上,已经睡着,无奈笑了笑,问道:“那雷儿怎么办?”
  “我带他一同去。”裴绩道:“他不能留在秦府,这孩子性子野,不被秦家人害死,他也要闯出大祸来。本来我先前想着将他托付于你……!”
  楚欢立刻道:“大哥若真有此意,小弟义不容辞。”
  裴绩显出温和的笑容,道:“我知道二弟定会接受,但是后来想了想,他一直居在京城,这未必是什么好事,我带他在身边,天下走一走,见见世面,对他自是大有好处,好在这孩子虽然性情古怪,却听我的话,带在身边,好生约束也好。”
  楚欢虽然与裴绩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义气相投,此时裴绩要离开京城,楚欢心里却是有些不好受,就似乎有什么珍贵的东西丢失一般。
  裴绩自然看出楚欢心思,眼眸子深处显出温情,他与楚欢相交,虽然平淡如水,但是相印在心,一直以来少有人瞧得起他,更没有人真心相交,而楚欢不嫌弃他残疾之身,更与他八拜之交,两人相交只从性情,不从利益,这份情意自然是十分的宝贵,楚欢固然舍不得,裴绩心里却也是有些不舍,伸手拍了拍楚欢的肩膀,温言道:“二弟,你我义气相投,能够相识,乃是上天赐下的缘分。我走之后,你一切保重,身在京都,处处小心。”顿了顿,轻声道:“你因齐王来京,更要小心陷入争斗,京城看似繁华,实则是天下最险峻之处,而朝堂官场,更是险中之险,一个不小心,必将万劫不复。不过你为人聪慧,只需记着凡事低调,不可因为身后有王爷撑腰而心性生骄。”
  楚欢知道裴绩这番话乃是发自肺腑,心中更是一暖,点头道:“大哥放心,你的话小弟都记在心中,大哥此番前往西北,千山万水,路途遥远,还望一路保重。”从怀中又取出银票,裴绩已经拦住道:“你上次给我的银两,足够我使用。你身在京城,日后用银子的地方还很多。”起身来,走到床边,从枕头下面摸出一本书递给楚欢,楚欢接过打开看,却发现里面都是手抄文字与图画,除了大段的文字,每隔几页便有图画,其上标明着“八卦”、“锋矢”、“鹤翼”、“偃月”、“飞鸟”、“虎韬”等等字样。
  “这是一本阵法书。”裴绩道:“前面大都是古往今来存在的基本军阵,上面我已经写下了其长处与短处,后面有我这些年自己综合数十大阵之优势,创下的几种新阵,不过依然存在缺陷,我如今正在想着一种大阵,但是尚未齐全,并未记在上面。这些阵法,因为气候、地理和兵力的不同,所使用的阵法也就不同,你若是闲来无事,大可平日里看上一看,或许日后对你有用也未可知。”
  楚欢知道这本书乃是裴绩的心血,需知一门阵法只有精心钻研,才能够完全体会他的优点和劣处,裴绩在军阵上必然是耗费了巨大的心血,而这手记书便是其心血的凝结,听他创下新阵,更是吃惊,楚欢也是清楚,古往今来,战将如云,名将不知凡几,但是真正能够创出阵法的,却是少之又少,这不但要对古往今来各门阵法了若指掌,而且还要有过人的天赋,阵法并非随意摆弄位置便可,而是要极尽可能地玄奇变幻,在进攻和防守上都能够数倍十倍甚至是几十倍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
  阵法,可以让一团散沙形成一股强大的战斗力,不同的阵法,其作用自然也不相同,有的阵法可以让进攻能力大大提升,有的可以提升防守力,有的可以增加行军的速度,有的则可以兼顾进攻与防守,而且阵法的形成,往往也需要各大兵种的配合,如果一位将领能够得心应手行军布阵,自然便是一位极其强大的将军。
  楚欢知道这本书太过贵重,想要推辞,还没等他开口,裴绩便已经看穿他心思,笑道:“上面的东西,都在我心中,你我义气相投,这本书不给你,我又能给谁?”
  楚欢想了想,也不再矫情,收下阵书,道:“大哥,你即将远行,小弟今日便为你送行,一醉方休!”
  裴绩哈哈笑起来,道:“正要一醉方休!”


第三三七章 进宫
  裴绩要走,楚欢虽然舍不得,但是毕竟人各有志,身为结义兄弟,更应该成全裴绩的愿望。
  楚欢倒也不是没有想过,等到自己见到齐王,以自己的关系向齐王为裴绩谋份差事,但是这个念头却也只是存于脑中,且不说如今自己都没有见到齐王,便算见到齐王,齐王到底有多大能耐,那还是个未知数。
  这个时代不同后世,以貌取人十分严重,特别是官场,更是显得十分突出,便是长相差,也会受到排挤,更别说一个残废。
  裴绩腿瘸,已经是进入官场先天的弱点,这样的人就算才高八斗,胸有韬略,却也很难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且不说齐王是否真的慧眼识人给裴绩安排差事,就算真的给裴绩安排了差事,裴绩在官场同僚之中也必定要遭受排挤,想要得到升迁,施展心中所学,那更是千难万难。
  而且楚欢也知道裴绩一些性情,裴绩身残志不残,他虽然瘸了腿,但是心气不低,别人对他冷眼,他未必在意,但是若同情他,他却必定反感。
  裴绩要往西北寻找机会,楚欢也不知道此行结果如何,虽然他知道必定十分艰难,但是心里还是期望裴绩一切顺利。
  裴绩离开的日子,楚欢也并没有去送,正如裴绩所说,缘分未尽,日后必有相见知日,又何必因为分离而徒增伤感。
  他的伤势恢复得很好,独住一室,无人打扰,这两日楚欢除了修炼《龙象经》,更多的时间便是翻看阵书。
  裴绩的阵书极简洁却有深刻,没有太多的废话,介绍了阵法的来源,其布阵特点,然后对其优点和缺点都是进行精辟的分析,而且对于阵法的运用,适合何样的地形何样的气候以及兵力数量还有兵种的配备都有精炼的介绍。
  首当其冲的第一道阵法,便是八卦阵。
  八卦阵是战国时代的兵法大家孙膑所创,乃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其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变化多端,玄妙莫测,一旦敌军冲锋,陷入此阵,阵法启动,敌军根本是无路可逃,此阵最大的妙处便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对方完全打散,互相不得兼顾,难以形成合力。
  八卦阵是阵书的第一阵,却又是最复杂的一阵,没有足够的兵力,却根本无法布阵,而且八卦阵对于八阵兵士的配合要求极高,需要长时间操练,八阵之中,只要有一阵配合失误,那么威力便会完全消失,阵法非但无法发挥威力,反而会陷入混乱状态。
  楚欢知道,想要练成八卦阵,固然需要纪律性极强的兵士,还要有能够对八卦阵操控得心应手的将才,没有一员精通阵法的大将进行训练和指挥,想要练成八卦阵也只是痴人说梦而已。
  阵书里面的阵法包罗万象,楚欢只是想着八卦阵的诸般变化,时间便如流水般过去。
  楚欢在署门里寻思阵法,倒忘记身外之事,不过有些事情他不去想,事情却是直接往他身上来,这日尚在屋里看鱼鳞阵,王甫却是急忙忙冲进屋内,让楚欢有些吃惊,平日里王甫进来之前却都先叫上一声,今日如此失态,却也不知为何。
  “楚欢。”王甫急道:“快,宫中宣你!”
  楚欢脑子还在想着刚才看的阵法,一时没缓过神,问道:“宣我?什么宣我?”
  “你快出去。”王甫催促道:“宫里的通事舍人就在外面,正要宣你入宫。”
  楚欢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收起阵书,整了整衣裳,问道:“宣我入宫何事?”
  王甫道:“那天晚上你杀死了刺客,宣你入宫,十有八九是好事。对了,你的伤势如何?”
  楚欢道:“也差不多了,手臂已经可以用力。”
  王甫道:“那就好。”拉着楚欢出了门,到的院子里,便见到一名太监领着两名身穿猛虎战甲的近卫军兵士在等候,看到王甫拉着楚欢,太监已经问道:“你就是楚欢?”
  楚欢拱手称是,通事舍人道:“圣上口谕,宣楚欢入宫觐见。”
  楚欢立刻称是,心里却是不知道皇帝宣自己入宫所谓何事,王甫说是因为杀了刺客所以召进宫里倒也不是不可能,不过也有可能是齐王的原因,所以皇帝才宣自己进宫。
  皇帝召见,自然是不能有丝毫耽搁,当下楚欢跟了通事舍人离开西门署,往皇城而去。
  通事舍人和近卫军都是骑马而来,楚欢自己有一匹马,骑马相随,本来要进宫最近的道路便是从西门而入,但是西门主阴,楚欢却是不能从西门进宫,倒是跟着通事舍人绕了一个大圈子,绕到北门进了皇城。
  此前楚欢只是在外面见到皇城的气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