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世富贵-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七郎应诺,招呼在这里作业的人员到位,走到墙边,伸手拉了拉一个细绳。
  只听“叮零零”清脆的声音响起。原来这绳上连着铃铛,是给墙外人的信号。
  只听外面传来呵斥牲口的声音,不大一会,地上的大铁链猛地一挣,繃紧了,随后便就慢慢动了起来。
  随着铁链的动力,轧棉机也开始缓缓转动。
  孙七郎在一边仔细地看着,看机器转得平稳,猛地一挥手:“开始!”
  守在机器旁边的庄客,得了指令,把取到旁边的棉花,连续不断地喂到轧棉机里。
  轧棉是把籽棉里的棉籽分离出来,同时分离出散碎的短绒棉花,形成用来梳理的皮棉。徐平按照前世自己的理解,使用了带刺辊子剥离,外加刷子清理。这都是农机里面常用的结构,没有什么稀奇,恰好也与实际上的轧棉机原理大致相同。
  看着这边喂一蓬一蓬的棉花进去,那边就出来相对整齐的棉花纤维,人只要不断向里面添料就可以,两位宰执和一众官员看得啧啧称奇。
  分离出来的皮棉,都被取到一边,到了一定数量之后,便就放到一个带大螺杆的压机上面,被压成一捆一捆地紧密大棉捆。
  蔡齐看着奇怪,忍不住问徐平:“为何把那些去籽的棉花压起来,有什么用处?”
  “回相公,这些棉花被这样轧了之后,就可以送到纺纱的地方,纺成纱线。我这里也纺不了多少纱,织不了多少布,将来还是要送到三司场务去。压成捆之后,好搬好运,省了许多功夫。”
  蔡齐点了点关,原来跟徐平庄里把牧草压捆是一个意思。
  螺杆真要制作起来非常麻烦,徐平是先让人精心打磨了一套钢制的出来,然后直接在黄铜棒上套制。有这一套钢制螺母螺杆,再制这些东西就简单得多了。


第159章 乔大头进京
  轧出皮棉,徐平这里省掉了弹棉花的过程,直接使用机器梳理,然后纺纱。粗纺之后是精纺,棉纱越来越细。
  徐平的前世是用支来表示棉纱的细度,虽然有公制单位,习惯上用的是英制。徐平对那些完全不懂,自己另创了一套,用一两棉纱有多少尺来表示。这个数字相当庞大,用起来相当不便,只能等后续重量衡制精确了再想办法。
  纺纱对动力的要求高了许多,不好再使用畜力,还是靠着人脚蹬。依然是一个人在一边像骑自行车一样,脚蹬带动绞盘,利用齿轮传动带运纺车。
  看着纺车上同时运转的近二十个纺锤,蔡齐和一众官员的眼睛都瞪了起来。可以这样纺棉纱,也可以这样纺丝麻啊,这个效率可比手摇的纺车高得多了。
  以前的纺车只能单人操作的原因,是一些动作需要人手工作业。徐平这里用机械把这些动作连动了起来,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如果有稳定的动力,比如水力,这些纺机可以做得非常巨大,效率会非常惊人。
  看了一会,蔡齐忍不住,问徐平:“这种纺机,不知可否用来织丝麻?”
  “可以是可以,只是去哪里收丝麻来纺?乡村里的农妇,闲时就靠着纺纱织布赚点钱财,完朝廷的税赋,又有多少能够卖出来?”
  蔡齐点点着,又摇了摇头:“那也可以把这纺机做小一点,省织女无数力气。”
  “那自然可以,过个一两年,三司的人手足了,便会做的。”
  徐平说着,心里有些无奈。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成本极低。纺织机械做出来,这个年代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小型化,让小农户可以操作。完全商品化的工场,就要跟这些人竞争,相当不容易。
  这是中国经济的特点,不要说这个年代,徐平前世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引进国外的大型农机,首先面临的问题不是仿制生产,而是小型化。不小型化,在中国就没有市场,而一旦小型化,工业化就要面临小农经济的激烈竞争。
  想把农村的这种生产模式摧毁不是几十年一百年可以完成的,惟一能做的,就是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也成为商品。更多的劳动凝结在产品里,便就有更高的价值,让他们自己穿着不划算,宁可把自己制的卖出来,再去买工业化的产品。
  越是纯手工的越贵,越是批量生产的就越便宜,这才是商品经济的逻辑。只有如此,才能够形成顺畅的商品流通,让农民也参与到商业链条中来。
  从一开始,徐平对棉纺织业的定位就是取代以前手工的麻纺织业,而不是取代丝绸。丝绸有自己的生产逻辑,在棉布工业化生产之后,估计还可以存在很长时间。
  只是随着棉布流通,可能几十年后,大宋就会流行起讲究纯天然,讲究手工织造的风气。说不定,也会有专门的商人去收农村的土货,高价卖进城里来呢。
  一众官员最感兴趣的就是纺纱环节,对后面流水一样织出来的布匹,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还是那句话,这些机械织出来的布匹不够精美,远不能跟市面上的丝绸制品相比。提花织造技术的机械化相当复杂,远不是徐平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只有用更长的时间,技术的自然发展,来解决这个问题。
  时代的限制,众官员对劳动效率提高带来的好处还只是有一个感性的谁识,并不能从理论高度来看待这一句题。对官府来说,布帛是随着两税收上来的,根本就不需要成本,生产多生产少,只有在布帛跟铜钱一样是货币时才有意义。而棉布,显然是不能跟丝绸一样作为货币的,在他们眼里的价值没有徐平想的那么大。
  只有当财富是由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成为共识,劳动工具的发明和改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意义,才能成为一种理性的认识,明确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陪着大家参观这些机器,徐平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一种认识上的疏离感,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孤独。不是这些人不够聪明,这种认识上的错位,是一千的时间凝结出来的。再是天纵奇才,也无法一步跨越千年的时光。
  单纯地说道理,很能改变这个时候人们的想法,越是聪明人就越是有自己内心的坚持,越是能以被说服。能够从上万举子中脱颖而出的进士,没有笨蛋,想让他们改变已有的看法,靠嘴皮子是不行的,实际上他们大部分人的嘴皮子都比徐平利索。只有用社会上已经发生,将要发生的现实,才能让他们的眼睛穿透千年时间的迷雾。
  酸枣门外,乔大头扶了扶自己头上满是洞的破范阳笠,理了理身上到处露出肉来的破布衣,抬起头来,挺胸向城门走去。
  一个守城的兵丁眼尖,一个箭步窜上来,扯住乔大头,把他拉到一边,掼在地上。
  乔大头猛地从地上蹦了起来,瞪着一双大眼,对兵丁吼道:“你个厮鸟,为何要摔爷爷?是要讨打吗?!”
  那个兵丁被吓了一跳,后退一步,扶住腰刀,恶狠狠地道:“这里是京城,是什么阿猫阿狗也能够随便进的?你是什么人?从哪里来?”
  “爷爷是并州人氏,从五台山来。我跟你说,我这里有军情上禀朝廷,你莫要阻了我的路!小心以后官家怪罪下来,你个守城门的吃罪不起!”
  那兵丁仰天大笑:“一个贼乞丐,也敢说有什么军情!我看你是得了失心疯!快快滚一边去,从哪里来的回哪里,不要来京城捣乱!”
  乔大头本就是个浑人,谁准了的事情谁能够拦住他?以前陈老实在的时候,说话他还听,陈老实一去,天大地大,天地间就是我最大,一个赤佬也敢对自己大呼小叫?
  浑劲上来,乔大头不理那个兵丁,迈开大步就向城门硬闯。
  “哎呀,反了你了!弟兄们,一起上,把这个贼乞丐拿了!”
  那兵丁招呼一声,周围看城门的一拥而上,把乔大头按在地上。
  乔大头死命挣扎,身上挨了几脚,不但还是不服,挣扎得更加厉害了。
  正在城门洞里面歇凉的监门官听见动静,急匆匆地跑了出来,看了看地上的乔大头,问道:“怎么回事?吵闹什么?天子脚下,谁敢胡来!”
  兵丁报道:“地上这厮,说自己是并州人,从五台山来。节级,你看他身上穿得破破烂烂,明明就是个贼乞丐,进京城谁知道要做什么歹事?小的看着不是路,把他拿了下来。这厮还不服,在地上喊打喊杀呢!”
  一边说着,兵丁一边踢了一脚在地上扭动不休的乔大头。
  监门官左右看看,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对兵丁道:“把这厮绑了,不要让他行凶。押到城门里来,我慢慢审问。”
  兵士应诺,取了绳子来,把乔大头的手死死绑住了,一边骂着,一边推进城门里。
  监门官回到自己的桌子后边坐下,喝了口茶,看乔大头额上的青筋暴起,死命地要把手上的绳子挣开。
  “噗嗤——”监门官笑了出来,“你这厮真是浑得可以!这麻绳极是结实,再是什么大盗,手一捆,也得乖乖任我消遣,你这厮竟然还想挣开!”
  乔大头吼道:“放开我,凭真本事跟爷爷放对!”
  “闭上你的鸟嘴,乖乖回节级的话!”旁边的兵士抬腿踢了乔大头的屁股一脚。
  监门官慢条斯理地饮着茶,问乔大头:“我问你,到底是哪里人,从事什么营生为生,因何到京城里来,有没有投靠的亲戚作保?”
  乔大头瞪着眼道:“你个什么鸟节级,忒多废话!我自是大宋治下良民,凭什么就入不得京城?你管天管地,管得了爷爷我?!”
  “掌嘴!”监门官吩咐一声,向椅子上一靠,静看好戏。
  一边的兵丁得了吩咐,到乔大头面前,抢开胳膊,几个大嘴巴噼里啪啦,把乔大头的嘴巴扇得肿了起来。
  掌完嘴,那兵丁不忘又踢了乔大头一脚:“节级问你什么,老实答话!再敢胡乱言语,小心把你的舌头割下来!”
  好汉不吃眼前亏,乔大头眼珠转了转,把嘴巴闭了起来。
  “说,到底是哪里人,为什么来京城,有没有人为你作保?”监门官慢条斯理地问道。大热的天气,正感到无聊,且拿这浑人消遣解闷。
  “我是并州人氏,因为一个长辈在岭南故去,火化了把骨殖带回河东路。听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我便到那里做场法事,让我那长辈来世投个好胎。”
  “啰啰嗦嗦,忒多废话!说你到京城来干什么?!”
  “我在五台山,发现了几个蕃邦细作,这是国家大事,重要军情,自然是急急忙忙地去报官。哪里知道那个什么鸟知县,不但不听我的,还把我打了一顿板子。爷爷是好欺负的?这便就到京城来,敲登闻鼓,天子面前告那个狗官的御状!”


第160章 谁的官大?
  听了乔大头的话,监门官的眼珠转了转,一时沉默不语。
  京城不是什么人想进就进的,宋朝虽然不限制人员流动,但到外地也需要正当的理由。最好的就是由当地官府开出的书状,写明人员的籍贯,姓名,年龄等等,因何要到外地去。外地人进京城,查的还要更严一些,最好就是有城里的人作保。
  但有一种情况是例外,那就是进京敲登闻鼓的。民告官,是皇帝牵制官僚的重要手段,几任皇帝多次下诏不许官员阻拦。真宗朝时候达到极盛,基本上只要你能够走到京城来,便就可以去敲鼓,甚至御街上直接邀车驾。最离谱的时候,老百姓想看看皇帝长什么样子,都可以把皇帝的仪仗拦下来,而且明说自己就是想一睹天颜。看完了尽管回去吹牛,说自己也是见过天子长相的人了,什么事都没有。不过几里长的御街,真宗走完能用上一整天,到天黑还出不了城。
  后来实在烦不胜烦,才规定必须有正当理由才能邀车驾,不能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把皇帝的队伍拦下来。再后来,刘太后垂帘听政,必须要向宰执让渡权利,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告御状就收得越来越严了。不再是一敲登闻鼓就能够上达天听,而要经过层层审查,由谏院和御史台,以即枢密院通进银台司两个系统,觉得实在有必要,才会把事情报到皇帝那里。
  到了这个时候,地方上的百姓进京敲登闻鼓,原则上是要层层告状。觉得县官不公,那就到州里去告。对州官的处理不满意,那就到转运司和提刑司去告。这一级一级都不满意了,才可以到京城来,敲登闻鼓,告御状。
  那监门官想着,乔大头这厮话里的意思,只是被知县驳回打了板子,便就直接告到京城来,自己完全可以不让他进城,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先到州里去告了,再到转运使司,到时候拿着转运使司的判决再来。
  不过,这是一般事情的处理步骤,涉及到边疆军情,又是例外。那是枢密院管着的事情,处理起来要简单一些,一般不允许阻拦。
  看眼前这厮乞丐一般的样子,真的会有重大军情?如果真有,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将来追究起来可吃罪不起。但如果是他谎报,进城惹出事情来,到时板子还是要打在自己身上。想来想去,不由左右为难。
  乔大头见监门官不再说话,觉得自己吓住了他,不由洋洋得意,大声道:“你一个小小的节级,耽误了国家大事,小心砍了你的脑袋!还不快给爷爷松绑!”
  监门官本来是有些犹豫,见这个贼乞丐竟然蹬着鼻子上脸,登时恼了起来:“你个杀千刀的贼乞丐,敢不是拿这话诓我?当我不敢打你吗?!”
  要是被这样一个浑人把自己骗了,传出去不是丢光了自己的脸面?想到这里,监门官一拍桌子,厉声道:“有什么军情,先说给我听。若真是大事,自然放你进城!”
  乔大头仰起头来,鼻孔朝天:“你一个小节级,鼻屎一样大的官,也配知道国家大事?爷爷当年在岭南,什么样的大人物没有见过?朝里的永宁侯知道吗?当年在邕州的时候,第一次见面,就向我笑。他离开邕州,我还去送了呢!”
  “你个贼骨头,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也敢拿着永宁侯的名头来吓我?我这城门里,一年到头不知道有多少从南方来的,说认识永宁侯,想靠这话骗进城去。你这厮小地方来,这谎话已经不顶用了!想进城,先把军情说给我听!说的什么发现党项经作,到底是怎么发现的,有多少人,你怎么就认定那是细作了!”
  乔大头一愣,没想到竟然有人用这借口进京城,自己可是正经跟徐平谁识的,谁想说出来别人还不信了。至于监门官问的话,那是万万不能说的,乔大头好坏也是当过兵的人,知道军情重大,哪里能够什么阿猫阿狗的小人物就随便乱说。
  仰着头,紧闭着嘴,乔大头也不看监门官,也不说话。
  监门官抬手就想让手下兵丁打乔大头一顿,看是厮的嘴到底是有多硬。
  一边的一个兵丁凑上来,小声道:“节级,这厮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说是有军情要进京奏报,我们赶他赶不得,放他进城也放不得。不如这样,一会等刘提辖歇过了午过来,把人交给他好了,省了我们的烦恼。”
  “有理!还是你的脑子聪明,便就如此,先把这厮押起来!”
  监门官眼睛一亮,对啊,自己何必惹这麻烦事,推出去岂不是好?
  城门这里除了监门官守着,还有皇城司的人。他们不管杂事,专门干的就是刺探民间奇事传说,以及官员的隐私。今天有哪个官员出城了,什么时间出去,什么时间回来,出去做什么,皇城司都有单独的记录,记着黑账。监门官的记录每天都要上报御史台,皇城司有自己的一套,并不靠他们。
  有边疆军情,那就交给皇城司吗,那些人最喜欢这种事情了。什么抓细作,每年他们都要折腾上几回,虽然大多都是捕风捉影,借机整人捞钱财,但也有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时候。现在有人送上门来,不是正中他们下怀?
  挥挥手,让人把乔大头带到一边,一脚踢在地上。
  见把自己绑在这里,并不让进到城里去,乔大头首先想到的就是又遇到了先前的狗官知县一般,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登时就叫了起来。
  监门官正想睡个午觉,听乔大头在那里鬼叫个不停,不耐烦地道:“把这厮的嘴给我堵了!嚷个不休,烦死人!”
  兵丁应诺,随手便从乔大头身上的破衣服撕了一块布下来,塞进他嘴里。
  乔大头万没想到自己身上的衣服味道这样难受,瞪着眼睛,苦不堪言。
  直到太阳滑过中天,过了最热的时候,皇城司的刘提辖才一摇三晃,姗姗来迟。
  监门官急忙迎上去,见过礼,忙不迭地道:“提辖,今日好事情,我这里有一桩大富贵,要送给提辖做进身之阶!”
  刘提辖斜着眼,瞧了一眼监门官:“你精得跟鬼一样,会有富贵送给我?”
  “提辖如何不信?今天来了一个贼乞丐,说是并州人,在五台山发现了几个党项细作,要进京敲登闻鼓。我想着,这等重大军情,怎么好去找宪台谏院?自然是该皇城司管着。人我押在那里,专等提辖来问!”
  刘提辖打量了监门官一番,心里还是不怎么信他,口中道:“如此,带我去看!”
  到了乔大头跟前,刘提辖看了他一眼,问监门官:“这厮是什么来路?这样子乞丐一般,说的话也能信得?”
  “提辖可莫要小看了他,说是一年前在邕州,还认识永宁侯呢。说不定,还真被他瞧出了什么,故意扮成这个样子,路上好行走。若是真的,不是白送富贵给提辖?”
  刘提辖似信不信,口中道:“取了他口中的物事出来,我问他话。”
  兵丁把乔大头口里的破布取了出来,推他一把:“这是皇城司里的刘提辖,专管着重大军情。你有什么,快点详细说给提辖知道!”
  布一出口,乔大头先在地上狠狠地吐了几口,把嘴里的怪味吐出去。
  刘提辖登时变了脸色:“这个贼骨头,在我面前怎么如此无理?”
  乔大头看了看刘提辖,不屑地道:“先前是什么节级,现在又变个提辖出来,哪个知道是真的假的?都是鼻屎一样大的官,就想套我军情?老实去找个能作主的来!”
  “哎呀,这厮好大的口气!”刘提辖的眼睛瞪了起来,面上不由带了杀气。“想当年,我与杨太尉是过命的交情,他发迹了带挚我做个提辖,你这厮有眼不识泰山!就是现在,闲时我还与杨太尉饮酒,信不信一句话就要了你的性命?!”
  “哪个杨太尉?多大的官?当年在邕州,永宁侯还与我交情呢。当时分别,他说过保我一生无忧,这交情不比你厉害?”
  “这厮,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竟然不知道皇城司的杨太尉!”刘提辖指着乔大头,连连摇头。“爷爷教你一个乖,杨太尉如今勾当皇城司,是宫里杨太后的兄弟,身份尊贵,权势更是无人可比!你一个贱乞丐,杀你如同碾死蚂蚁一样容易!”
  乔大头不屑地道:“他再厉害,官大得过永宁侯?”
  刘提辖一怔,一时被噎得不知道说什么。杨景宗只是杨太后的堂兄弟,以前是京城里的闲汉无赖,刘提辖便就是那个时候跟着他混的小兄弟。后来杨太后在宫里的地位上升,杨景宗便也跟着沾光做了官,一路升到了勾当皇城司公事。
  赵祯小的时候,刘太后管得严,都是靠着杨太后回护,让他的童年生活温暖了不少,那着实是他一生中最亲的人。杨景宗虽然不成器,看在杨太后的面子上,赵祯还是一力提拔他,去年甚至把丁谓以前在京城的住宅赐了给他。要知道,当年丁谓盖那宅院的时候,杨景宗还是个闲汉,为了填饱肚子,去帮工背土呢。
  可问题是,杨景宗跟皇上的关系再亲,那也亲不过李用和啊,那才是赵祯最亲的亲舅舅。十个杨景宗,也比不上李用和在赵祯心里的地位。
  杨太尉官大还是永宁侯官大?不管是比官职,比地位,比背景,貌似杨太尉都远远不能跟徐平比。
  刘提辖想来想去,问乔大头:“你这厮真地谁识永宁侯?不是说来诓人?”


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
  乔大头看看刘提辖,抬起头来高声道:“自然是谁识!当年永宁侯下着雨晚上离开邕州,还是我跟李先生去送的呢!就是我们两个人送的!”
  “什么李先生?”
  “李觏啊,那时候在邕州教书的,我们都称李先生。”
  刘提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李觏新科进士,跟徐平的关系特别,刘提辖还是知道的。皇城司的人,对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特别在意。
  想来想去,刘提辖一时也觉得难办。这个乔大头,明摆着就是个浑人,你吓也没用,打也没用,他还真未必把自己的性命当一回事。反正就是图个说话痛快,打死了就打死了,怎么着还不是个死呢。这颇有些待头闲汉的无赖风格,让人无从下手。
  没有办法,刘提辖招了招手,对监门官道:“你出两个人,与我押着这厮去见太尉。要打要杀,不过是太尉一句话的事情,何必在这里跟他烦恼!”
  监门官只想着把事情快点推出去,当时写了个书状,与刘提辖一起画了花押用了印,算是把人交给皇城司了,另派两个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