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世富贵-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敕院了事。吕夷简这样做,此中必有蹊跷。
李淑性格阴沉,任何事情都不形诸颜色,表面上看起来跟吕夷简没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关系,实际上私下里阴附已久,一心想借吕夷简的力高升学士院。这也是吕夷简一党的特点,明面上大家都是正常的同僚关系,甚至私下里来往都不密切,但在关键的政事上,却配合无间。别人明明知道存在这么一个小集团,却拿他们毫无办法,抓不到实际的把柄。
对这一点,王曾觉得头痛,范仲淹等一群人觉得愤怒,却偏偏无计可施。吕夷简不像丁谓一样公然笼络一批人在自己身边,谁反对就搞掉谁,他是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地就把自己人安插到了各个位置上,明面上别人还看不出来。
想来想去也想不通吕夷简的用意是什么,李淑便也不再多想,把发回来的文字收了起来,整理袍服,准备回府。具体吕夷简让自己做什么,很快就会明白了。
西京城,黄金彪使劲裹着貂裘袍子,嘴里嘟囔:“这什么见鬼的天气,阴天就阴天,下雪就下雪,没事就起什么风,冻死个人了!”
旁边一位中年男子捏着一把折扇,不紧不慢地道:“黄员外,这天气哪里算得上冷?在我们高丽,真到了冷的时候呵气成冰,那才是真冷呢!不过我们那里大雪也是一景,什么时候你到高丽去,我带你欣赏冰雪奇景,在中原可轻易见不到。”
黄金彪没好气地道:“闭上你个鸟嘴,中原多大?你才到了多少地方!你们那个什么鸟高丽国,还不如我们邕州大呢,有什么我没见过的!——唉,不是我说,你们这些蛮夷脑子就是不太正常,这都要下雪的天气,你拿把扇子晃什么晃!”
中年男子也不着恼,扇子在手里玩来玩去自得其乐,口中道:“员外不知,这扇子是从我高丽国传到中原来,唐人称为高丽扇。把玩扇子是一种雅趣,跟冷热何干?”
黄金彪跺了跺脚,连连摇头,也懒得跟个蛮子计较什么,只顾顶风前行。
走了一会,中年男子忍不住,问黄金彪:“黄员外,你真地跟这京西路的都漕相熟?”
黄金彪没好气地道:“这不是废话!我跟徐龙图不熟,怎么离得了邕州,怎么有了今天的富贵?现在我乘骏马,衣轻裘,全都是靠龙图所赐。不怕告诉你,我跟徐龙图认识的时候,徐龙图还是邕州通判,我是如和县尉,官没差两级!”
中年男人笑了笑,点了点头。心中却想,当时你们官没差两级,现在徐龙图已经位至三品大员,是掌一路漕宪的都转运使,你这富贵比起来可是有点寒酸。
又走不多远,中年男人突然道:“快看,那里不就是卖棉衣的?我们过去看一看!”
黄金彪道“有什么好看的,这么冷的天,在外面多站一会就要受无数的罪。你若是真地想看,只管买几件带回去慢慢看!这西京城里,这种宝货多着呢!”
中年男子把折扇在手里一晃,似笑非笑地道:“黄员外也是第一次到西京城吧,怎么就知道这里宝货多?我们生意人讲究个财字,自然就要多看一看。”
“我跟你一样?你是小国蛮夷,没有多少见识,我可是见得多了,未必要到这里才知道!其他地方我去得多了,西京城又能有什么不一样?”
中年男人实在被黄金彪一口一个蛮夷叫得心烦,转身正色对他道:“黄员外,在下姓王名文,字载道。虽然现在居于高丽,但我王家本来是闽越巨族,华夏贵胄,只是先祖由于不得已,才远渡重洋到高丽落脚。不说我王家现在高丽是一等一的名门望族,就是真正说起来历来,我也是真正的汉人,你才是蛮夷。你这句句不离蛮夷两个字,不觉得尴尬吗?”
黄金彪一扬脑袋:“有什么好尴尬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句话没听过?亏你还是读书人,还不如我呢!我虽然出身蛮族,但举族内附,做着大宋的官,领着大宋的俸禄,称你声蛮夷还不是理所应当!”
这两年黄金彪虽然还是没读什么书,但走南闯北多了,也要学着有文化,专门找人教了自己不少书本上的金句,一个小国来的商人还对付不了?
黄金彪从到开封见了徐平后,便就动上了海外贸易的脑筋,借着徐平的名头,还真给他跑出路子来。这位高丽的王文,便就是他通过海商认识的,是王彬在高丽的本家。两人见面后一拍即合,要通过到高丽的海路赚大钱,黄金彪领着他到内地考察来了。
第158章 高丽商路
转运司衙门,徐平上下打量黄金彪,见他貂裘大衣穿着,身上零零碎碎挂满了各种小物件,非金即玉,十足一个暴发户的打扮。
黄金彪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道:“都漕官人,我过了几年好日子,比以前显得富态了些。其实没变多少,怎么有些不认识了呢!”
徐平笑道:“我知道你这些年赚了不少钱财,但也不用在身上挂这么多零碎吧?你这样走在街上,就是个会走路的金银铺,强盗要抢都省了派眼线摸底了!”
“哪个敢抢我!”黄金彪一扬脑袋,“我是个好相与的?再者说了,我身边的随从,那都是经过大阵仗的,些小毛贼,不放在眼里!”
自从在邕州发家,黄金彪身边一直跟着一群族里的青壮,比雇的奴仆还忠心,战斗力也颇为可观,一般强盗还真动不了他。他本是族长,现在又成了大财主,全族的人都靠着他活呢,偶尔咳嗽两声几百口子就提心吊胆。
让了座,徐平吩咐上了茶来,才对黄金彪身边的王文道:“王彬与我同僚,你是他的族弟,那也不是外人,到了我这里不用拘束。”
王文拱手:“小可虽然远在高丽,也听过都漕官人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少年英雄!”
黄金彪听了,不耐烦地道:“你说恭维话也靠谱一些!都漕官人虽然真是英雄,你们高丽个小破国,穷乡僻壤的,怎么会听过他的名字?”
王文不着恼,从容道:“高丽虽然偏远,但也有海商往来。都漕官人在南洋,以一州之地破交趾一国,擒其国王献于都城阙下,这么大的事,当然会传得四夷皆知。”
黄金彪皱着眉头,用手指上鸽子蛋大的翠玉扳指敲着桌子,对王文道:“我就是看不惯你这一点,你说明明是个小国蛮夷,说话却喜欢骈四骊六地拽文!好好说话不行啊!”
所谓远来是客,徐平不想让王文尴尬,岔开这个话题,问他:“你到中原来,可曾去见过你的族兄王彬?他现在在密州,那里设市舶司了。”
“回都漕,我们那里还没有消息,所以这次我是从海路到明州,而后便就直奔京城来了。等到回去的时候,再从密州走,便就可以见到族兄了。”
“要见一见的,王彬提举密州市舶司,通的商路就是高丽和日本。听说你们家在高丽是名门望族,极有势力的,商路通了,用到的时候正多。”
王文忙道:“也说不是什么有势力,只是在高丽国里还说得上话。”
王家的先祖到高丽之后,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就成了高丽国的大族,而且在高丽朝廷里一直担任高官。虽然说不上是把持朝政的权臣,但也是几家势力最大的门阀之一。
因为日本自唐之后便就闭关锁国,与高丽还有一些往来,与中原则音信不通,原则上也不允许来自中原的商人到那里做生意。当然跑那里的海商还是有几家,不过都在日本岛上也成家立业,两地安家,在那里假托的是日本人的名义。要开通东北亚的商路,只能从高丽下手,以那里为突破口,曲线进入日本。日本多金银,与那里做生意还是很有赚头的。
徐平重视王彬在高丽的家族关系,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如果仅仅是与高丽做生意,专门开一个密州市舶司就小题大做了。高丽物产贫乏,总不能用丝绢从那里换高丽参,别说那玩意换不来多少,这个年代高丽参只是普通药材,也不值钱。人参的神话最少在这个年代还没有,真说起来,还不如邕州产的蛤蚧值钱呢。与高丽相比,日本的物就丰富得太多了,这个年代有贸易价值的,最少就有金银和硫磺,都是中原缺少的。
有王彬这一个关系,让他的家族从海路贸易中获利,在高丽能够提升地位,而且本来就是福建过去的汉民,正是双方得利的事情。
问了王文一些高丽的情况,徐平又道:“这次你们到西京城来,要看些什么?”
王文道:“听黄员外讲西京这里棉布大卖,还有棉衣,冬天穿起来极是暖和。高丽那里冬日漫长而又寒冷,如果能做棉布和棉衣的生意,当能获利不少。说实话,绢帛自然是好物,只是价钱太高。往年高丽那里也只是一匹十两银,而开封的价钱就到一贯往上了,十倍之利,对于海商来说还是有些低了。”
听了这话,黄金彪睁大眼睛:“你们这些蛮夷太过贪心!十倍之种还嫌低么?!”
徐平摆了摆手,不让黄金彪乱讲话:“海上不比陆地,风险太大,一不小心遇到大风就是船毁人亡,十倍之利真的只是平常。不过今年绢帛的价钱已经降下来了,而且以后从密州走,京东路盛产丝绸,那里的价钱也便宜些。”
王文道:“都漕官人说得有道理,不过绢帛的价钱终究是太高,高丽小国,能够买起的人有几家?这生意做不大的。小可这次到中原,是希望有大量货物贩运,做个长久生意。”
“你这样说,确实棉布更加靠谱一些。不过向高丽运棉布,你准备从高丽向中原运些什么呢?高丽物产贫瘠,好像没有多少货物适于贩到中原来。”
“回都漕官人,小可想的,一是高丽纸,在中原还有些名气,再就是一些土产药材之类。再者我家里以前就做海上生意,可以顺路去日本国,那里金银极多,可以贩运。”
黄金彪听了不由嘀咕:“我怎么听着你这高丽国没什么东西啊,什么土产药材,我中原地大物博,什么没有?以前我问南洋海商,人家都是从外边贩香料珠宝,那些东西才值钱呢!你们高丽就没有这样的好物?实在是太贫瘠些了!”
王文道:“当然也是有的,高丽产麝香,还有其他一些。总之中原人口众多,随便从高丽带点什么过来,还怕卖不出去吗?无非是利息少一些罢了。”
这也是到东北亚海商远不如南洋海商活跃的原因,贸易要双方往来,才能把利益最大化。可无论是高丽还是日本,都缺乏大量输出到中国的货物,不管是金银还是药材,数量都远远无法与丝绸布匹和瓷器相比。海商到那里贸易,只能做单程生意,利润自然就平空低了不少。徐平想开通这条商路,惦记的无非是那里的金银罢了,其他都是捎带的。
中国虽然够大,自己足以完成经济的循环,但商品经济,终究是要扩展全球市场的。
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有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经济是内敛的,稳定下来之后总是趋向于保守。而商品经济的本性就是要扩张,生产、交换、获得利润之后扩大再生产,产出的产品越来越多,需求的市场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徐平在邕州建的蔗糖务其实就有这个性质,刚开始主要输送到内地市场,利润也大量留在了内地,大家还不觉得。当内地市场的扩张速度一慢下来,庞籍到那里接手之后立即把市场扩大的方向转向了海洋。不是庞籍心里想这样做,是蔗糖务的性质逼着他不得不这样做。在陆地上不断开垦合适种甘蔗的土地,产出越来越多的糖,自然也就需要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南洋商路,正是蔗糖务扩张的方向。从这一点上说,占城没有以前交趾那么好命,交趾如果老老实实,其实还是很安全的,而占城堵住了蔗糖的商路,必须被打掉。
蔗糖务看起来跟以前魏晋时代的庄园有些相像,其实完全不同。自然经济的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而蔗糖务这种商品经济下的庄园则完全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必把产出来的白糖卖出去,把需要的粮食和各种消费品买回来。这种差别,决定了他们一个保守,一个天然倾向扩张。这种差别,正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划时代的不同。
在广南建立这种庄园,徐平并不担心他们会生出独立意识,如同前世历史上的美国一样发生南北战争,因为两者有根本不同。不管邕州的蔗糖务也好,以后会产生的类似庄园也罢,他们最主要的市场,最主要的商品来源地,都是中原。中原是他们的根基。那些庄园制的经济实体只是中原的大树伸出去的枝枝杈杈,离了中原,他们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而美国南方的大种植园主,最大的市场在欧洲,最大的商品来源地也在欧洲,从经济上说与欧洲是一体的,这才是南方要独立的根源,是他们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会决定社会意识,只要有大统一的经济市场这个经济基础在,并不需要担心南方会生心有异志的庄园主,这是商品经济的逻辑。
邕谅路的蔗糖务在寻找自己的新市场,矛头已经对准了占城,吞并那里彻底控制南洋商路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形势与徐平在邕州的时候有根本性的不同,那时徐平并没有吞并交趾的主通能动性,蔗糖务的发展方向还在向着国内,他只是被动应对。现在蔗糖务的根基已经移到谅州以南了,向南发展已经成了本能。
蔗糖务向南,徐平也需要开拓新的棉布和旧有的丝帛产业的市场,这是他特别关心高丽和日本商路的原因。没有办法,东南亚那里太热,土著又太穷,穿衣服对他们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纺织品的市场开拓起来实在有些困难。除非南洋商路通到了欧洲,才会找到纺织品的大市场,这就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与王文交谈,徐平也了解了现在东北亚一带的形势。在那里契丹的势力强过大宋,不过契丹终究同样是蛮夷,高丽要臣服有心理障碍。现在的高丽是事实中立,两方面都不得罪,但在文化上,还是偏向于大宋的。在开封的国子监念过书的宾贡生,特别是那些被赐进士出身的,回到高丽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最少也能做到中原的六部长贰之类的职事。王家更是高丽国内数一数二的实权家族,族里一直有人担任着类似大宋宰执一类的职事。至于留在中原任官的王彬,人家是凭自己真本事考的进士,又不是被赐进士的宾贡生,当然不屑于再回到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官。现在是高丽王家的脸面,比在高丽当了宰相还光彩。
旁边的日本与高丽的情况不同,自五代时起便就开始闭关锁国,国内的形势也不是特别稳定,生怕被中原政权影响政局不稳,严禁海商往来。跟高丽倒是没有跟大宋隔绝得这么严格,商路一直是通的,只是规模也不太大。现在汉人跑到日本海路的,要么就是假冒高丽人的名义,要么干脆就在日本找几个女人,再建一个家,算是日本人。
问清楚了这些,徐平对王文道:“高丽到底是人口稀少,你们就是运棉布棉衣到那里去卖,只怕也卖不了多少。以后做得大了,终究是不便。”
王文笑道:“都漕这话说得过了,高丽再小,也有中原数州之地,数十万民户。西京城里能有多少棉布棉衣,能让高丽人买不过来!”
徐平微微一笑:“数十万人户,又有多少人买得起呢?以中原之富庶,京西路还不能做到人人穿得起棉衣,高丽只怕差得更远。至于西京城里有多少棉布棉衣,明天我让人带你到货场里看一看,多了不敢说,让高丽全国一人有几件衣服还是够的。”
王文一愣,怔怔地好一会不说话,最后才脸不信地道:“洛阳也不过一座城池,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布匹?我们高丽也有几十万人啊——”
黄金彪不耐烦地敲了敲桌子:“我就说你一个蛮夷眼皮子浅,几十万人很多吗?开封府一两百万人户呢!不说都城,就说我们邕州,那也是有几十万人户,那还是边疆之地呢!”
王文吃了一惊:“就连邕州那边鄙之地也有几十万人?不要诓我!”
“都漕官人便在这里,你问一问,当时括土为丁,有多少人?”
徐平笑着道:“这一点黄金彪没有多说,邕州确实有几十万人户的。当时括土为丁,土人就有二三十万户,加上几个县的编户,再加上蔗糖务,还真未必比高丽的人户少了。”
徐平在岭南时候的邕州可比后世的南宁大市多了,几乎相当于大半个后来的广西。这个年代高丽那种高纬度地区适合种植的作物不多,天气又寒冷,远比不了邕州的人口承载能力,人口跟邕州差不多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文有些泄气:“好吧,高丽偏远小邦,人户稀少,自然不能跟中原的繁华富庶比。不过再小也有生意做,听都漕官人的意思,莫非是嫌高丽地瘠人贫,看不上那里的交易?”
徐平摆了摆手:“我哪有那个意思,若是真那么想,也就不会关照处处给你方便了。我说的是,要做大生意,高丽终究还是显得小了,能挣的财货有限。我听人说日本国土地比高丽多得多,人户也多得多,生意做到那里,才有大利息!”
王文摇了摇头:“都漕官人不知,日本国那里的生意不好做,他们防外人防得厉害。跟高丽通商路是因这来往货物不多,一旦多了,想方设法把商路断了也说不定。”
听了此话,徐平关切地问道:“哦,真防得这么厉害吗?我也听说日本国禁海商,不过也没完全断绝,只是让三年通大宋海商一次,最近听说最多的有一年去四次的。只是那里管得太严,不许民间私商,海商到了那里都要把货物让他们官府统一发卖。”
“都漕官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日本国的人自然是喜欢中原货物的,如他们那里也产丝绸,而且品相也还不错,历年都有卖到我们高丽的。但是官员贵人,但凡有一点身份的,都要穿中原卖过去的丝绸,就连有钱人家的侍女都要这样才有身份。日本国产的纸我看在中原也有些名气,不少地方还当成宝物。但他们那里不同,笔墨纸砚都要用中原运过去的,不然就被人瞧不起。小可说这些,意思是那里想买大宋货物人自然是有,但是官府却管得严,一旦多了,便就想方设法禁断。大宋这里的海商,总有人找各种借口,比如说是在海上遇了风暴,飘到日本国去,想用这种说法做交易。遇到这种商人,日本国多是不许下船,连货物带人一起遣送走了事。他们做生意,一旦做大了便各种猜忌。”
这些海上的事,徐平仅从这个年代中原人的口中打听,总是了解得不清楚。实际上这个时候,大宋对日本的政治形势都了解得不清楚,也没有了解渠道。
听了王文的话,徐平不由问道:“他们既然喜欢中原货物,为何还防得这么厉害?”
“现在的日本国,虽然也有国王,但大权却不在国王的手里。他们国里有一个姓藤原的望族——官人,日本国的人都是这种姓,多是两个字。这藤原家是外戚,一般国王的生母都是他们家的人。藤原家把持着国政,在国王幼小的时候,称为‘摄政’,即代国王处理国事。等到国王成年,便就改任‘关白’——这‘关白’也是他们国里的职事,实权尤重于大宋的宰相,可以说国事事无不统。所以这藤原家,往往被称为‘摄关’,是事实上掌管日本国的,他们的国王反而只是个摆设。”
第160章 政策原因
王文说的这些徐平倒不陌生,前世学的历史知识,“摄关”有些陌生,但后来跟这性质一样的“幕府”可就非常熟悉了。这算是日本的传统了,“大化改新”的时候国王联合贵族杀了权臣夺权,从此改国号为“日本”,算是终于成了有实权的国王了。可没过多少年,“大化改新”的功臣又重新把国王架了起来,历史完成一个轮回。等到后来再一次维新,天皇又把权力夺了回来,然后疯狂作死,最后又被当成个吉祥物供起来。
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日本这个国家就没有大一统的基础,所谓中央集权,无非是跟着中国邯郸学步罢了。后来的维新再一次把天皇拱上去,也不过是学完了东方学西方,强扭着硬上。天皇要想做真的帝王,就必须疯狂对外作死,不然就得当吉祥物。
不过听了王文的话,徐平还是有些不明白,问他:“日本国小岛不少,又山地众多,土地支离破碎我知道。这支离破碎的地方,就有不少强藩,很难捏到一起去。不过你也说了他们现在藤原家一家独大,是事实上的当权者,又喜欢中原货物,为何不想通商呢?”
王吉道:“都漕官人是天朝上国人物,不了解这些蛮夷小国是情理之中。那藤原家虽然是日本国的第一权势家族,握着国政大权,但在他们国里,远说不上一言九鼎。那国里小藩无数,强得能跟藤原家叫阵的也颇有不少。最近几十年,他们国里内乱不断,就在前两年才刚刚平定了‘平忠常之乱’——官人,这平氏一族也是他们国里的一个望姓,前世就有一个平将门作乱,自立为王。——平定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