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张勋拱手道:“末将愿意领兵攻打赵匡胤。”
袁术点了点头道:“那就由你提兵五万攻打赵匡胤,孙坚那边,由梁刚,李丰领兵五万攻打!”
如此一来,袁术的兵马可谓尽数派了出去,二十万大军,寿春只剩下一万,并且淮南地界许多义士揭竿而起,袁术的其他兵马都去镇压起义去了。
而袁术的都城在寿春,属于扬州九江郡,与徐州下邳郡相邻。
不过袁术将兵马都派了出去,九江空虚他也不怕,因为陶谦此人胆小怕事,是决计不敢出兵攻打他的。
然而袁术却不知道,在徐州之北,还有一个势力对他虎视眈眈。
时间进入十月底,袁军三线战事都处于僵持状态,汝南这边侯君集得了袁术的支援,在平舆与新蔡一带布防。常遇春指挥汉军围而不攻,只是建造投石机,弩车等机器,一但孙坚与赵匡胤那边得手,汝南的袁兵想要回援,便借助这些利器进行打击,阻截。
却说青州,自年初袁绍兵败青州,便屯兵平原,意图休整之后再行攻打,却不想袁术称帝了。这个时候袁绍也不敢随意攻打青州了,袁家兄弟虽然不对付,但却是兄弟,袁绍怕做的过火,惹来刘辩的攻打,因此便率兵返回了邺城,坐观袁术的成败。
若是袁术的皇帝做的稳了,他便出兵攻打青州,若是袁术势力很快土崩瓦解,他就得以守为主,以为刘辩解决了袁术,肯定会转手对付他的。
刘辩离开洛阳之时,给青州送了一封书信,这封信,是一年灭亡袁术的关键。
青州孔融接到这等书信之后,连忙找来虞允文与陈庆之二人商议。
却道这封书信的内容为何,刘辩是这样说的:“袁术称帝罪无可赦,朕必须尽早除之,以正大汉威名。如今朕的兵马于汝南偏执袁军主力,孙坚,赵匡胤两路出兵,一出庐江,一出豫州。如此一来,袁术后方寿春空虚。此时若能出一奇兵,从徐州杀向寿春,大事可定!
而这支奇兵,朕思前想后,决定白袍军来完成,公可先于徐州陶谦借道,陶谦此人胆小怕事,自己不敢攻打袁术,但若是派遣一能说会道之人劝说,借道之事不成问题!
借道成功之后,白袍军勤加训练,待明年袁术势力南北两线溃败之事,便从徐州一路南下寿春,斩袁术头颅献与朕案前!”
孔融将此书信交与陈庆之与虞允文二人看阅,孔融苦笑道:“陛下这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啊,借道徐州奇袭寿春,斩袁术头颅献于圣案之前,这可能吗?”
第495章 儒将风采
孔融拿着书信,脸色发苦道:“陛下这是给咱们出了一个难题啊,借道徐州奇袭寿春,斩袁术头颅献于圣案前,你们觉得此事可行吗?”
“此计自然可行,只是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借道徐州,一个是白袍军!”虞允文沉思道。
孔融便看向陈庆之问道:“陈将军,你的白袍军组成还没有多久,可否投入此战?”
陈庆之回答道:“我之白袍军已经组建完毕,其中三千由原幽州先登组成,另外五千也是剿匪得来的四处山寨豪杰青壮,俱是能征善战。况且出兵寿春最起码也是明年的事情了,起码有四五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段时间,我能让白袍军的战斗力在提升一个档次,到时候攻打袁术定然无往而不利!只是借道徐州之事,需要十分隐蔽不可泄露出去,又要与陶谦商量才行,我要训练兵马离不开身,借道之事恐怕只有虞军师前去游说陶谦了。”
虞允文点了点头道:“这书信是陛下下的死命令,我等身为臣子当为君分忧,并且这战略只要实行的隐蔽,有七分把握可以成功。而战场机遇稍纵即逝,哪里有十分把握呢?便是有一分把握也要一试,我明日便秘密启程求见徐州陶谦,陈述借道一事定将此事办妥!”
陈庆之闻言点了点头道:“允文说的不错,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当以死相报,便是让我支身前去刺杀袁术我也愿意!”
见陈庆之与虞允文态度坚决,孔融道:“既然二位觉得此计可行,我便鼎力相助二人。从今天起,青州资源向白袍军倾斜,陈将军可一定要将白袍军训练好了啊!”
“刺史放心!”陈庆之拱了拱手旋即道:“另外我还想向刺史要一个人助我训练军队!”
“哦?你要谁?你要不是林仁肇将军,都可以依你!”孔融笑道。
“我要秦琼秦将军与罗士信将军其中之一,我之白袍军,其中大半是由绿林豪杰组成。而他们二人乃是绿林好汉出身,若是能够助我训练白袍军,便能很快做到令行禁止!”陈庆之解释道。
孔融抚须道:“眼下袁绍已经退兵,坐观袁术成败,青州尚无大战,我将他们二人都派到你麾下,助你一臂之力!日后攻打寿春,也让他们做你副将一同出征。”
陈庆之大喜:“多谢刺史大人了,有他们二人相助,此事便成了大半!”
奇袭寿春之事便议定了,由陈庆之带着白袍军积极训练,虞允文亲自前往徐州,促成借道之事。
白袍军大营建在剧县城外,陈庆之得了秦琼,罗士信二人,便带着二人赶往军营。路上罗士信喜滋滋道:“上次攻打袁绍一战,陈将军用兵如神,我便希望能在陈将军听令,如今却梦想成真了。只是这次不知道要打谁?刺史居然将我兄弟二人都调到了您的麾下?”
罗士信对于陈庆之却是心服口服的,不说武举之时陈庆之破阵便让罗士信大开眼界,便是攻打袁绍一战,陈庆之献计破敌,随后指挥兵马厮杀,这些事都让罗士信对陈庆之心悦诚服。
而秦琼虽然不似罗士信那般对陈庆之崇拜,但他心中清楚眼前如书生般文若的青年,绝对不是书生那么简单,而是一名儒将。
书生者,乃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而儒将是运筹帷幄,通晓兵事,善于研究大局,知晓敌我双方的优劣,以智力扬长避短,取得胜利。
这种人表面上看不可怕,但若是心怀轻视,那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灭亡。
在三国本土,就有两个十分出名的儒将,周瑜和陆逊,一个在赤壁之战打败老谋深算的曹操,一个在夷陵之战打败经验丰富的刘备。凭借的并非是个人的勇武,而是用计谋用智慧以战谋胜之。
儒将用兵,大多是研究对手的性格,寻找敌我双方的弱点,针对敌人性格上的缺陷,制造机会寻找战机。陈庆之打袁绍的青州之战如是,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如是,陆逊指挥的夷陵之战如是。
听了罗士信的询问,陈庆之摇了摇头道:“此事干系重大,除了我与军师,刺史知道,谁也不能说,抱歉了。”
罗士信也不在意,抓了抓脑袋道:“既然干系重大,那我也不问了。不过您要我们帮你做什么?”
陈庆之解释道:“论运筹帷幄,你们不如我,但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们,现在我的白袍军,不久之后便要进行一场大战,可白袍军刚刚成军不久,战斗力还不高,我能教他们如何行军布阵,如何列阵御敌,但他们的个人勇武,我却教不了,所以要两位将军协助我。并且时候出征,二位也要与我同行。”
“此乃分内之事,将军放心不过三月我便将他们训练得如狼似虎!”秦琼罗士信二人拍着胸脯道。
“这段时间要辛苦二位了,时间紧迫我决定一日一训,风雨无阻!”陈庆之脸色凝重道。
“一日一训……如今我大汉兵马也是三日一训,每日训练也只有陛下在并州的时候用过,可是不久之后将士受不了就又废除了,并且是陛下亲自参与训练,才让将士支撑下来的。”罗士信吃惊道,秦琼也满脸惊讶,到底是什么战事如此紧急,居然让陈庆之动了一日一训的念头。
陈庆之道:“我自有办法让他们答应!你们不必担心。”
说话间,三人已经走进了军营,陈庆之当即来到点将台,擂鼓召集士兵。不过多时,八千白袍军皆来到台下排好队列,八千士兵皆是身着白甲,武器斗具精良。
队形很快列好,白袍军成军也已经有小半年了,虽然是由青州绿林豪杰与先登营出身,也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并且陈庆之从攻打山寨,收复豪杰开始,就让这些人心服口服。只是陈庆之知道,现在这支混合而成的军队,还比不上林仁肇,林冲等人手上训练多年的精锐。
白袍军奇袭寿春的任务艰巨,陈庆之知道此去不仅仅要对付袁术的兵马,还有孙赵二人的兵马。他们岂会让自己辛苦大半年的成果被陈庆之夺走?对付袁术容易,对付兖州兵,江东兵难!这才是陈庆之要抓紧时间训练的真正原因。
陈庆之站于高台,高声道:“将士们,我白袍军接到一项重要任务,最多五个月,五个月之后,兵马就得出征,此行将会十分危险,甚至全军覆没也有可能,你们怕不怕?”
“不怕,不怕!”白袍军当即喊道,将士群情激奋,毫不畏惧死亡。
“你们不怕,我怕!”陈庆之却话锋一转。
众将士顿时面露鄙夷之色,秦琼,罗士信也满脸不解,陈庆之道:“我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怕你们在战场之中失去性命,怕的是看到你们的父母妻儿得知你们失去性命时一张张悲痛欲绝的画面。”
“为将者,不止要考虑如何胜利,还要考虑如何将你们保全下来,有义务带着你们平安的活着回来。但此战之凶险,我没有把握说能够平安带着你们活着回来。若是有怕了的,现在可以退出白袍军,加入其他军队!”
陈庆之说完,便看着战场之上的军队,军队窃窃私语一阵,却没有一个人战出来。这支军队是先登营以及青州豪杰组成,先登营可以说是老兵了,参与过袁绍侵略幽州之战,而这些青州绿林豪杰,也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见没有一个人战出来,陈庆之笑道:“我很荣幸,能跟着你们一起出生入死!但我深知你们的能力,还远不足在此战当中所向披靡,时间紧迫,最多只有五个月的时间,所以本将决定,在这段时间当中,实行每日一训的军制,每七天休息一天,风雨无阻,仅寒冬一月,恢复三日一训!”
此言一出,众将士纷纷抗拒,一个士卒高声道:“将军,我知道你是想带着我们活着回来,可一日一训,我们坚持不下去,恐怕还没打仗,我们自己的身体便垮了!”
陈庆之道:“我知道这个军规苛刻,你们不用担心,刺史大人全力配合于我,军中会备军医照顾你们的身体,饭菜肉食在训练的这段时间也会一直供应你们!而本将我,也会跟着你们一起训练!”
“有充足的肉食,饭菜,这些足够支撑我们每日训练了,况且还有军医照顾我们,为了能成功活着回来,每日训练我们答应了,只是将军您身体瘦弱,每日一训只怕是坚持不下来,将军不必以身作则跟着我们一起训练。”这些将士在陈庆之说明原委的情况下,也是拒绝了陈庆之以身作则的提议。
陈庆之摇了摇头道:“我意已决,你们吃苦,本将不会看着的,从今天起,本将跟着你们一起训练,只是本将还要处理军务,每日只能训练半天!”
从白袍军成军开始,为了服众,陈庆之制定下许多军规,一直都是以身作则。如今在有充足的饭菜肉食补充训练的消耗情况下,白袍军没有一个退缩,都答应了一天一训。
当下,陈庆之遣散了白袍军,回到营帐之中与秦琼,罗士信二人商议,制定出一套训练的计划来。如骑马,射箭,刺杀,列阵,各种军种之间的配合,每天的作息时间,都考虑周到。
到了第二天,白袍军便开始了每日一训,陈庆之也没有实言,以身作则加入了训练当中。想要兵马听话,其实很容易,以身作则就行,若是对于自己制定下的规矩,自己违背,自然不能服众。
只是陈庆之的身体,想要以身作则却是难,第一天高强度的训练下来,陈庆之那脆弱的身体便不堪重负,肌肉酸痛,难以行走。
当晚,陈庆之趴在营房的床榻上,他一双大腿因为骑兵的缘故给磨破了皮,军医在一旁给他上药。军医建议道:“将军您的身体羸弱,若是要训练也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那些军师都是如狼似虎能够坚持下来,可您这样下去,只怕便要累倒了。”
“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当以死相报,区区身体上的疲惫,哪里比得上将士浴血厮杀的惨烈。此战若能成功,带着白袍军七平安归来,我便是死也甘心了!”陈庆之咬牙道。
一边的秦琼叹了口气道:“既然眼下将士们都十分配合?将军可适当休息,不必如此。”
陈庆之摇了摇头道:“我制定的规矩,不可出尔反尔,我若明日不去训练,将士定然消极怠慢。待一个月之后,每日训练变成习惯,我会适当减少训练强度。更何况我如此羸弱,到时候出征,步不能跑,马不能骑,还如何指挥作战?”
第496章 想要投效天子的大鱼
陈庆之这边为了提升白袍军的战斗力可谓是拼了命的训练,士兵们每日一训,陈庆之也以身作则参与训练。
陈庆之如此疯狂的甚至以身作则训练士卒有三个目的,第一个是要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便到时候能够不惧怕任何危难。
第二是为了他自己,陈庆之心知自己步不能跑,马不能奔,若是战事危机,士兵自去厮杀,或者要赶路之时,他怎么办?以前他不身在军旅,如今他是一军统帅,不说带领兵马冲锋在前,却也不能成为士兵的累赘。陈庆之是要自己适应军旅的生活,不说提升自己的武力,但也要有些自保的手段。
还有一个目的陈庆之没有明说,便是报答皇恩,报答刘辩的知遇之恩,以陈庆之的出身,在加上他身子羸弱,想要出人头地这辈子都难。而刘辩开设科举,让他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在武举之中,仅仅以他韬略,破阵第一的成绩,便提拔他为武举的榜眼。可以说是皇恩浩荡了。
如今刘辩奇袭寿春的计划交到了他的手上,并且指明要白袍军完成,陈庆之岂不知刘辩知道他的才能,器重于他?青州林仁肇,林冲,太史慈等人乃是老将,并且麾下兵马解释精锐,为何不让他们去完成这个任务?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刘辩是看出陈庆之才能得知己,伯乐。陈庆之自当要以死相报刘辩提拔之恩。
陈庆之态度如此坚决,秦琼叹了口气道:“既然将军您如此坚持,我也没办法,不过你的训练强度太大,如此训练会适得其反,我这里有些粗浅的炼气口诀,能够强身健体,将军每日早起陪我一起打坐,或许会有些用。”
陈庆之大喜,知道这些东西一般是武者压箱底的东西,乃是不传之秘,这打坐练气乃是从小学习的基础,能够壮大本源强身健体,增强力气。陈庆之知道自己从小体弱,若是有这东西可学,当能使自己强身健体。如今秦琼肯拿出来传给他,当真是瞧得起他了,陈庆之连忙撑着身体爬起来,向秦琼行了个师礼:“多谢秦将军了,若是秦将军不弃,我便传授将军兵法报答。”
“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都是小时候拿来打基础的养气法门,现在将军已经过了年纪用处恐怕也不会大!既然将军用兵法来传授,那咱们就互相学习,莫要行这师礼。”秦琼一把扶起陈庆之道。
“好,你传授我打坐养气法门,我传授你兵马,咱们互相学习。”陈庆之笑道。
陈庆之这边不过一天时间,以身作则成功让士兵答应一天一训,甚至折服了秦琼,使其传授强身健体的法门。而虞允文,也在当天在数员骑兵的保护下,乔装打扮赶往徐州。
相比陈庆之,虞允文的能力也丝毫不让,虞允文同时也是一个儒将,只不过刘辩没有让他担任将领罢了。虞允文在南宋,有着极高的评价,可以说是延续了南宋百年。当初金国十几万大军攻来,在淮南一带如入无人之境,而当时的统帅李显忠并未到来,虞允文临时接过大军的指挥权,以一万八的兵力,打败金兵十五万,取得了采石大捷。
而后来,虞允文也是出将入相,一直掌管川地的军政大权,一心收复中原,最后积劳成疾而死。
虞允文一路南下,来到徐州下邳郡,下邳城。虞允文扮作商人入城,并未急于求见陶谦,而是在城中客栈住下,联系城中锦衣卫,打探徐州的消息。
一天之后,虞允文便将徐州的情况摸清楚了。
原本按照历史的走向,陶谦于公元194年就病逝了,如今已经是公元195年十月分了,陶谦虽然没死,但身子骨也不硬朗,恐怕也就这一两年的事了。
陶谦如今一直是卧病在床,徐州大小事物,是交给糜竺,与曹豹管理,一文一武,共治徐州。而陶谦的两个儿子,都是平庸无能之辈,恐怕没有能力继承徐州。
而更有一件事情让虞允文感觉到有些棘手,那就是兖州之主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一直客居徐州。虞允文拿着锦衣卫送来的卷宗看着,脸色凝重道:“好计策啊,糜竺之妹待嫁闺中,糜竺在徐州又有些举足轻重的地位,赵匡胤是要用美男计,让赵光义娶了糜贞,待陶谦一死,他就兵不血刃拿下徐州?”
“不过赵光义与戏志才来了徐州已经半年,还没有得手,一个原因是戏志才身体不好,一直处于休养状态,还有一个原因只怕是糜竺不肯答应。糜竺是徐州名士,只怕不肯轻易投靠了赵匡胤,看着我要促成借道之事,还得从此人身上着手!”虞允文沉吟道。
陶谦卧病在床,一般不接见别人,虞允文想要见到陶谦都难,更别说借道之事了,而虞允文便要从糜竺身上入手了。若是糜竺对赵匡胤的态度殷勤,有投靠赵匡胤的念头,那虞允文是不会在糜竺身上入手。可赵光义来了午休大半年还没有什么进展,就说明糜竺是不想投靠赵匡胤。
而赵匡胤身为雄主,糜竺不想投靠赵匡胤还想投靠谁?其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自然是刘辩这个基业已成的大汉之主。
“如今戏志才在城外山中休养,得趁着这个空挡去见糜竺,免得夜长梦多!”虞允文连忙起身,带着两个护卫,扮作小厮前去糜府求见糜竺。
来到糜府之前,虞允文上得前来,拱手道:“在下北地客商,求见糜大人。”
糜府下人道:“可有拜贴?”
虞允文摇了摇头,下人便摆了摆手道:“那你就见不成了,我家主人每日日理万机,想要见他,须得下拜贴,提前安排时间。你若又是求见我家主人,那就提前下贴,我去替你安排。”
“我有一件事关糜家徐州兴衰成败的大事,需要见你家大人,你自取通报,就这般说,还望通融则个!”说话间,虞允文给下人塞了一锭金子。
下人见此,金子在手机掂量一下,足以抵得上他半年的所得,他便将金子塞入怀中,道:“也罢,我去为你禀报,不过大人若是不见你,便怪不得我了。”
“你只需这般说便事!”虞允文点了点头。
下人便进了府中,前去禀报糜竺道:“主子,外面有一个客商非要见你,说是有事关咱们家族与徐州兴衰荣辱的大事求见您。”
糜竺正处理公务,这段时日赵光义时常前来拜见,将他弄得心烦意乱,听了这话,糜竺呵斥道:“哪里来的狂士?口出狂言?”
“小人不知啊,那主子您是见还是不见呢?”下人问道。
糜竺摆了摆手道:“我正忙着,哪里有功夫给他腾时间?”
“那小人就去回绝了他。”下人说着便要去拒绝虞允文,糜竺沉思片刻道:“也罢,让他进来吧,我到要看看他何敢口出狂言。”
“是!”下人连忙出了府,将虞允文请了进来。
虞允文进得糜府大殿,见得主位上得糜竺,糜竺身高大约七尺左右,身材微胖,但却气度不凡。虞允文向着糜竺施礼道:“虞允见过大人。”
虞允文也是做商人打扮,但糜竺也是商贾家族出身,一般的商人,糜竺一眼便能分辨得出,因为商人那种势利,是瞒不过糜竺的,但虞允文身上却没有商人的那股势利的气质,身上还透着一股子文气,糜竺便知这虞允文不是商贾了,起身低声道:“你到底是谁,来见我有何目的?”
“大人慧眼,青州别驾虞允文见过大人。”虞允文再次拱手一礼。
“你是青州别驾?”糜竺眼中满是不信,按级别上讲,糜竺也是徐州的别驾,二人是平级。若是虞允文要见他,直接禀明来意便成,何必如此作态。
“我此来徐州有秘密大事,所以不能泄露身份,还望勿怪。而陶刺史卧病在床,我不得拜见,所以只能来见大人。”虞允文解释道。
糜竺心中信了大半,拉过虞允文的手道:“既然有机密大事,那便书房一叙。”
二人进了书房,糜竺屏退左右糜竺询问道:“先生此来徐州,不知有何机密大事?”
虞允文看着糜竺道:“我听闻兖州之主赵匡胤之弟赵光义乐居徐州,而他对令妹……这么说你们徐州是与赵匡胤联姻了?我青州孱弱,袁绍对我青州虎视眈眈,我家大人得知此事,有意与徐州结盟。赵匡胤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