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来水军两万,战船二十余艘,随行的有虞允文,太史慈,罗士信与秦琼等人。
“太史慈,你率领一万水军寻海岸停放船只,接应我等,罗士信,秦琼,你们二人领一万水军谁我奔袭下邳!”虞允文下了战船便分派任务。
“诺!”三人领了将领,当下便行动起来。
广陵莫名其妙多出一万大军,谁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第广陵防御又是空虚状态,虞允文带着一万大军一直进入下邳境内,曹豹才得到消息。
赵匡胤才刚刚出兵,青州兵已经兵临城下,阻拦?曹豹不敢,青州兵孤军深入,灭袁术,败许褚,退孙策,其威名已经传遍各路诸侯,而袁术的头颅,更是被刘辩所得,刘辩将袁术的头颅传于各路诸侯所阅,以儆效尤。如今袁术的头颅正好传到他们徐州,还在刺史府中的桌案上摆着呢,让他跟青州兵斗,曹豹不敢。
既然不能打,便只有驻守下邳,等赵匡胤的兵马赶来了。
如此,青州兵畅通无阻,一直抵达下邳城外。
然而城中的糜竺也不是吃素的,他在军方还有不少亲信,而他糜家更是家大业大,门客,纤户也有上万。
虞允文率领大军来到城外,便是叫阵,宣布自己出兵的意图。
曹豹来到城头之上,便是对着虞允文大骂:“你青州好大的胆子,结盟不久,便出兵攻打我徐州,还要不要信义了?”
虞允文哈哈大笑道:“可笑,青徐结盟,陶刺史刚刚归天,你为何投靠兖州?事前说好但有大事,我二州同心同力!你却不问我青州便投靠了赵匡胤,岂为同盟之义?”
“这是我徐州的家事,我们投靠谁,还用不着你来管!”曹豹冷喝道。
“哼,我听闻投靠赵匡胤是你的主张,陶刺史并不愿意,分明是你自己利欲熏心,做出这等背主求荣之事,我有陶刺史密信,他求我青州保全他两个儿子,我岂能坐视不管?”虞允文大义凛然道。
此言一出,就将青州此次出兵给放到了一个正义的位置之上。
城头上更是有许多士兵看着曹豹,士兵不懂政治,他们只听命于统帅,但如今他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心思肯定便不一样了。
感受身边士兵看着自己异样的目光,那种感觉就让曹豹不禁打了个冷颤,有时候嘴能杀人!
“休要被他三言两语所蒙骗,青州背盟我等坚守城池便好!”曹豹说着便离开了城头,生怕继续说下去,虞允文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利用士兵将他杀了。
曹豹下了城头,却不想士卒飞奔来报:“糜竺带着门客家丁冲进刺史府中,劫出了主公与二公子,如今去了北门!”
“将军,青州兵向北门转过去了!”与此同时,城头上的士兵向着曹豹喊道。
“快去北门!”曹豹大喝一声,连忙向着北门奔去。
曹豹来到本门,看到的却是糜竺带领家丁保护陶商,陶应出了城门。
“快追,别让主公跑了!”曹豹连忙大声呼喝。陶商虽然无能,但却有大作用,陶商在赵匡胤手上,那他拿下徐州就是合法的。而陶商逃走了,那赵匡胤就是夺取的徐州,没有名,没有义。日后青州要攻打徐州,借陶商之名的话,有很大的作用,甚至会有一批人出来响应。
糜竺带着陶商,陶应先走,陶商见青州兵赶来,心中不由得期盼:“长史,如今青州兵赶来,正好助我除去曹豹,共退赵匡胤啊!”
糜竺不由得脸色一黑,无能也就罢了,居然不知道深浅,看不清眼前的局势,他陶商无德无能,别人根本不支持他。更何况曹豹有五六万大军在手,一万青州兵哪里是对手呢?
糜竺摇了摇头道:“大公子还是不要在想着这个了,如今乱世有能者方可存活。大公子被赵匡胤拿住,只怕不被鸩杀也会被软禁一声。至于夺回权利更本不可能了。您此去青州,会被秘密送到洛阳,到时候不会限制你的自由,我也会保证你的大富大贵,对得起主公临走前的托付了。”
陶商闻言彻底熄灭了他称霸一方的美梦,徐州市一块宝地,如今诸侯之间弱者就要被淘汰,陶谦未死,徐州还能上下一心,陶商继位,徐州就更弱了,他陶商还有什么机会称霸一方呢?
想到这里,陶商兄弟两个一言不发,任由糜竺带他们来到荆州军中。
很快糜竺带着后面济济数千人与虞允文的兵马回合,虞允文看着后方那么多人,不由得惊讶道:“糜家还真是家大业大啊!”
糜竺也有些不好意思,不由得尴尬道:“这些是我糜家的心腹,我担心我一走了之,他们被曹豹欺凌,所以待带着他们一起走。”
虞允文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无事,船只容纳他们绰绰有余。叔宝带着他们先行一步,士信,你领兵三千断后!”
“诺!”罗士信拱手领命,领了三千兵马,绕到后方断后。
“主公休走,不要上了青州的当!”一徐州将领策马冲出,意图喊回陶商二人。
罗士信兵马拦在路中,见兵马冲来,罗士信大喝道:“追击者死,忘了我罗士信呼?”
徐州兵马一见罗士信,顿时不敢追击,那徐州将军却是个愣头青,冷笑道:“不过会舞剑罢了,也敢拦我?”
说着便冲向罗士信,罗士信冷笑一声策马冲出,手起一枪便将徐州将领刺于马下,翻手割下头颅,用长枪挑着,罗士信大喝道:“谁敢追击,便是这个下场!”
徐州兵马惧怕罗士信之勇,一个个吓得不敢上前,罗士信冷笑一声,摆了摆手,身后的士兵向前而去,罗士信抬起左腿,在马上转过身子,反坐在马背上。神马通灵,不需要罗士信指挥,便慢悠悠的向前而去,而罗士信面对着徐州兵马,用枪挑着徐州将领的人头,却无一人敢上前。
在远处的曹豹见了也无可奈何,他也不敢追击,生怕被罗士信杀了,只能眼睁睁望着青州兵马带着陶商,糜竺等人扬长而去。
旋即曹豹眼睛一亮心道:“糜竺将门客都带走了,家产却没法带走,嘿嘿,赵匡胤还有几日才能抵达,这不都便宜我了吗?”
想着曹豹便不管青州兵,下令兵马退回驻守下邳,他则飞快跑去掠夺糜家的资产。
青州兵保护着糜竺陶商一直进入广陵,随后在广陵上船,两万大军,近万糜家门客,二十条楼船容纳,绰绰有余。
糜竺与虞允文二人站在楼船第五层顶楼,望着浩瀚无垠的大海,糜竺不由得感叹道:“还真是神了,大海危机四伏,想不到青州水军已经能够驰骋大海,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虞允文笑道:“过奖了,此时不过是顺着海岸前行罢了,至于驰骋大海,恐怕还早。不过我军已经在秘密绘制海图,日后以海军奇袭作战,恐怕会很有作用!”
糜竺身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不错,不过这大海却不是一般人能够来的,我已经受不的这颠簸之苦了。”
虞允文哈哈大笑道:“哈哈,习惯就好,当年我初入大海也多般不适!”
苦笑着摇了摇头,糜竺脸色苍白的回去休息,几日颠簸之后,徐州的那些门客一个个试头晕眼花,连日呕吐,苦不堪言。
好在海程并不远,三日之后水军便登录东莱,一路向西来到了剧县。
第516章 刘辩强国
糜竺与一众门客被带到了青州剧县,孔融当即宴请糜竺。至于陶商兄弟,却不在宴请之列,一个没有丝毫作用的公子哥,谁也看不上了。
席间,孔融向糜竺问道:“子仲啊,如今你家产尽没于徐州,不知日后有何打算?”
“哈哈,想当年陶朱公千金散去还复来,我虽然没有陶朱公治国安邦运筹帷幄之能,但从商一道,却学了他的本事。虽然没有了徐州家产,但只要我在,迟早还会还复来的嘛!”糜竺哈哈大笑道。
陶朱公便是范蠡,他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好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早年他协助越王勾践复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然而帝王者,能同甘苦,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试问勾践早年的龌龊忍辱负重范蠡知道的一清二楚,勾践岂能容他?
然而范蠡也早早看清这一点,勾践复国之后,范蠡归隐,改名换姓,期间三次经商为巨富,三次散尽家财。范蠡一身的荣誉,广为后人所知,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糜竺自比范蠡,虽只是经商一道,却让孔融不敢小觑。
士农工商,平民四个等级之中,商人的等级是最低的,被视为低贱的行业,因为商人重利,无利不起早,这种人最为人所鄙视。
但刘辩却推崇商业,或者说不叫推崇,而是鼓励其发展,以儒家仁义的思想治国,刘辩也不好做的太过,商人重利,而治国是仁义,如此思想发生冲突,对国不利。
而且商人是流动群体,不利于管理,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若是推崇商人,那势力百姓也会追逐利益,但国家是以仁义为本,如此一来,社会也就乱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根本,根本原因便是稳定统治者的地位,国家的稳定。
好在糜竺为人仁厚,家族虽然以商起家,但救济百姓这些事情是常有的,虽是商人,但地位却非常崇高,饶是孔融这个孔子的后人,儒家的代表,也厌恶不起这以商起家的仁者。
听了糜竺的话,孔融还哈哈大笑道:“子仲果真有陶朱公风采啊,不知子仲是要前往洛阳还是留在长安呢?”
孔融倒想糜竺留在青州,糜竺若在青州发展的话,势必能带动青州的发展,造福于民,徐州富庶,其实与糜家的推动有很大的关系。
子仲思考片刻后说道:“还是去洛阳吧,小妹还在青州,如今陛下要纳她入宫,我正好护送他们去洛阳。”
孔融略微有些失望,还是笑着点了点头道:“那既然你决定去洛阳,老夫便派遣秦琼将军随行保护,正好也将青州的情况告诉陛下。”
主要还是糜贞太重要了,孔融也不得不慎重,毕竟从青州到洛阳,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兖州,一条是经过冀州,都是敌对的阵营,稍有不慎的话,被敌军抓捕,就不好了。
“如此便多谢使君了!”糜竺大喜道。
宴罢,第二日秦琼待带着数百士卒,乔装打扮成商旅,从冀州向着洛阳赶去。冀州相比兖州,防御要松散一些,也好对付一些。半月之后,一行人有惊无险的抵达了洛阳。
来到洛阳之后,刘辩便接见了糜竺,糜贞,糜贞,刘辩自然是看得上了,当即便命人挑选黄道吉日,纳糜贞入宫。
而糜竺,却被刘辩召进了书房,秘密商议大事。书房之中,刘辩取出一叠文案给糜竺观看,而他自己却在处理政务。这文案很厚,大概数十页之多,糜竺看了半天,却在不停斟酌,脸色变幻莫测。
足足看了两个时辰,糜竺才放下文案,看着刘辩苦涩道:“陛下有心提高商人地位?发展商业?”
显然,糜竺手中的文案,是刘辩起草,关于商业建设之用的。
但听了糜竺的话,刘辩却摇了摇头道:“地位?士农工商都是百姓,没有好低。他们都是朕的子民,朕自然一视同仁。分为四个等级是因为士是读书人,地位自然最高,而大汉农是根本,农民自然排第二,工人次之。而商人嘛,商人重利,是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排在最后。”
“可陛下的文案之中,却是要组建商部,发展商业,如此一来,天下人人追逐利益,无人侍农桑,势必会对农业造成冲击,动摇国本。草民虽然是商人出身,陛下此举大兴商业,但草民更为国考虑,希望陛下不要发展商业!”糜竺苦涩的摇了摇头道。
刘辩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这文案的内容,是一系列刺激商业的政策,计划。若是一般人看了,一定会趁着刘辩大兴商业的机会,狠狠赚一笔,而糜竺虽然是商人,却为国家考虑,劝谏刘辩不要兴盛商业。其仁厚忠心,让刘辩佩服。
商人就是这样,是儒家仁义社会的毒瘤,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发展商业,使自己的统治发生动荡。有的,只是不断抑制商业,刘辩的想法,糜竺不懂,也想不通。
刘辩虽然敬佩糜竺,但却不打算熄灭自己的想法,一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没有商业是不行的。如今大汉虽然是农业大国,但适当发展商业,并不会对农业造成冲击,而且刘辩在发展商业的同时,还要抑制商人。
“这是发展商业的文案计划,发展商业的弊端朕知道,你单方面说说这个,有什么好处!”刘辩摆了摆手道。
“陛下发展商业的计划,确实新奇,恐怕陶朱公在世,也不过如此。如果真按照计划上实施,便是大大促进我大汉的繁荣,但是商人崛起,却不利于安定……”
糜竺话还没有说完,刘辩便抬手阻止了,刘辩笑道:“能够促进我大汉的繁荣就够了,至于商人崛起之后如何压制,安定,这个朕有办法!”
“陛下有何办法?”糜竺惊喜道。
“上面已经说了,朕要组建商部,商部的作用,是管理天下的商人!并且朕还打算,编篡一部商业法典,用来管理这些不安定因素!”刘辩笑着说道。
“商业法典?”糜竺惊讶得嘴里能装下一个馒头,良久未曾反应过来。
毕竟法律这个东西太前卫了,便是大汉的法律,也不甚规整。因为现在是儒家治国,儒家讲仁义,法不在乎人情,因此许多法律都不健全。而许多地方审理案件,也没有按照法律实施,皆是由人管理。因此,有的地方官员公正廉明,便路不拾遗,而有的官员平庸无能,便吏治不明,社会黑暗。
但若是有一部法律,治国用法的话,所有事情都按照法律实施,那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但法制国家,那是秦国,秦国以法治国,过于严苛,二世而亡。而汉吸取教训,以儒家治国,用仁义感化,在以法律协调,外儒内法之下得以长存四百年。
刘辩来自后世,打心里是希望国家是法制的,但如今的大汉却不允许。变法,可能导致一个国家变强,也可能导致一个国家步入深渊,更何况刘辩如今没有统一,外面诸侯林立,将国家从儒家的仁义治国转变为法家的依法治国,刘辩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如今的大汉,或许都不用变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世家,饭要一口一口的,转变也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而商部的成立,就是刘辩变法强国的第一步。
糜竺到底还是先入为主了,发展商业,他从根本上看,本能的认为不行。
法律上的限制,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上面来,试问整个国家都没有健全的法律,是儒法共治,二者相互协调,有时候儒还会凌驾于法之上,而在商业上立法,他怎么想得到?
可若是真的这么做的话,发展商业促进大汉的经济,而一边,大汉在推出一部商业法典,用来限制商人这个不安定因素。
这个想法无疑是可行的。
刘辩这个计划还没有告诉过别人,糜竺是第一个知道的,糜竺是商道巨擎,让他组建商部,首先他知道如何发展商业。其次商业起家的糜竺,明白商人的不安定因素是哪些。而他手下的商部,会根据商人的这些危害,因地制宜,来消除这些对于国家的危害。
而糜竺的忠心,仁厚,更是坚定了刘辩的想法。
“陛下,敢问这商业法典如今在哪,可否给草民一观?”糜竺希冀的看着刘辩说道。
刘辩哈哈大笑道:“这商业法典,不尽在你的心中么?你商业起家,自然明白商人的危害,朕打算以你为主,编撰商业法典,法典的内容,便是替朕消除商人对国家的危害!”
糜竺神色一凛,惊喜道:“多谢陛下看中,草民定将这商业法典编撰出来!”
第一部 商业法啊,若是出自他糜竺之手,日后定然是名垂青史!
刘辩摆了摆手道:“这个朕还要与群臣商议一番,商议过后定下章程,随后编撰商业法典,在之后才发展商业,这段时间你拜访拜访群臣,打好关系,为商部组建,定下基础!”
第517章 兑换宝贝
“行了,你且下去吧,与群臣打好关系,为商部的组建铺好道路。”刘辩摆了摆手,让糜竺离开。
“草民告辞!”糜竺拱手退下。如今刘辩纳糜贞入宫,糜竺便是皇亲国戚,以糜竺的交际能力和身份,与群臣打好关系很简单。
糜竺退下之后,刘辩便沉思起来。如今袁术被灭,各路诸侯经过这一场战事,短时间都要潜心发展,都没有能力发动战争。
而刘辩的势力,为了争夺南阳,战争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建安元年三月初进攻南阳,到建安二年六月左右撤出汝南,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七万左右大军一年多的消耗,足足让刘辩用尽了雍州和洛阳几个粮仓的积累。
并且阵亡战士的抚恤,南阳又从汝南引来了二十万的百姓五万安置,南阳扩充两万兵马,还有樊城被毁后的重建。这一项项,都要巨大的花费。
刘辩知道短时间,最起码三年之中,无法发动太大的战争,大的战争,便是灭国之战,就像灭袁术之战,前后持续一年多,发动七万大军,几年积累的粮草用尽。三年之内,刘辩没有实力发动这么庞大的灭国之战。
袁绍如今虽然势危,但想要灭了袁绍,可没有灭袁术那么简单,并且灭袁绍,赵匡胤等许多诸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所以灭袁绍,刘辩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这一战对他太过重要,绝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断送刘辩的大好局面。
休养生息,积蓄实力,雷霆一击,剿灭袁绍,是刘辩这几年定下的基调。当然灭国之战是不能轻易发动,但小打小闹,阴谋诡计不断消弱袁绍的实力,一但有这个机会刘辩是不会放过的。
既然这几年的主调是休养生息,刘辩自然也要定下具体的策略,而不是采取无为而治的积累国力。刘辩需要的是,制定出具体的目标按照目标进行强国策略。
商部的建立,刘辩可以说是预谋已久,又临时起意的。
首先是国家的制度,刘辩早就想改三公九卿为三省六部,早在几年前,刘辩就创立了医部,如今商部在出,就是为三省六部做准备。不过这个政策还要等三公退下才行,这个也要慢慢来。但,这个不妨碍商部的组建。
正好糜竺来投,糜竺此人才能上,四维是武力59,统帅63,智力87,政治89。这个四维中规中矩,能力不弱,但也不强,但糜竺胜在忠义,虽然为商人,但在大汉却是个名士。以糜竺的能力资历担任商部的部长完全足够。
因为糜竺的到来,刘辩临时起意便决定组建商部,但其实发展商业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毕竟大汉是农业为根本的国家,发展商业虽然能促进繁荣,但效果也就那样,并不能在短时间,将大汉发展成大宋那样繁荣。
“眼下发展商业确实有些急躁,商业发展势必会对农业造成冲击,朕却要想个办法,补上这个缺!”刘辩沉思道。
商业发展起来的局面,就是人人逐利,荒废农田,人是要吃饭的吧?没有人耕种,还有吃的吗?商业发展起来就会对农业造成冲击,这是商业发展最大的弊端。
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弊端,后世外出打工,行商之人多如牛毛,农村之中种田的几乎没有几个人,但却能以很少的土地,养活十三亿人口!除了从外国引进粮食之外,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打个比方,大汉一亩地一年能生产出两百斤粮食,一年能播种一次。而后世,一亩地产八百斤,一年能播种三次,也就是说同样的土地,在大汉一年收获两百斤,而在后世,能收获2400斤。
一亩地的收获在大汉能养活一个人,在后世,能养活十二个人。
这是天壤之别!
发展商业会让百姓放弃农桑,但若是能够提高生产力,便可以补足百姓经商放弃农业的这个空缺。
以刘辩系统之中的各种技术,发展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是轻而易举的。后世优质种子,肥料的制作,刘辩表示太简单。若是能够将粮食产量提高五分之一,刘辩治下百姓一千万有余,提高五分之一,便能多养活两百万百姓。
试问刘辩发展商业,能让两百万百姓放弃农桑去行商吗?在这个重农抑商的年代,在加上刘辩准备建立商法,加以控制的情况下。最多也就几万人肯冒险行商。如行商的人,是不会有多少的。
刘辩发展商业,鼓励百姓经商,却一边发展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补充这其中的空缺。仔细对比之下,便会发现其中落差的恐怖。而这个空缺不止能补住,并且还无限增强,形成一个参天大树!
当然,这要看刘辩凭借系统中的技术,能够提高多少的粮食产量。
提高一成,便能多活百万百姓,提高两成便是两百万,若是这个数字,能够呈倍数增长,刘辩手下的粮食就会无限增加,多到吃不完了。这些东西,都是底蕴,能够用来发动战争。
这个时代的主要粮食是五谷,稻,黍,麦,稷,菽,还有一种说法是麻取代稻。早期黄河流域是中华的中心,北方不适合种植稻,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