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个之多。
“这个也已经成熟了,可以开挖,注意开挖之时不要损坏表皮。此苗也可以收集起来,喂以牲畜。”刘辩下令道。
看完土豆,刘辩又前往大豆区域,大豆是九月多才能收获,因此并未成熟,但豆萁上已经结满了一个个豆角,颗粒饱满,刘辩摘下一个一闻,散发着浓郁的青豆香气。
“操,这个时代怎么没有炒菜呢?朕想吃土豆丝,想吃青豆啊。”刘辩心中不禁骂娘,强忍着想要制造炒锅的冲动,刘辩看着杨再兴道:“这是大豆,也叫菽,你应该熟悉吧,眼下还未成熟,应该要到九月半才能收获。”
杨再兴点了点头道:“这是这个大豆跟现在百姓所种,兼职有天壤之别啊。这个颗颗饱满不说,还如此大,百姓种的有大半干瘪,若是大汉都种这种菽,收获要多出一两倍啊。”
“哈哈,有了这些东西,我大汉一定会越来越强盛!”刘辩哈哈大笑,与杨再兴等了下了山。一连几日,士兵便在山间忙碌收获。很快玉米土豆便全部收获,玉米晾晒去水,还来不及脱粒,而土豆也分出大小的除去破损,留杨再兴在首阳山等待大豆成熟,刘辩先行带着玉米,土豆的种子返回了洛阳。
第522章 三公之死
带着玉米与土豆种回到洛阳,刘辩将二物交给农部,传授了储存的方法。这些都是花积分兑换出来的种子,而积分从何而来,杀敌,这可是总将士性命换来的,刘辩并没有满足口腹之欲。
刘辩兑换出玉米,土豆,大豆,以及番薯,加上大汉本身便有的五谷,其中刘辩只提倡种植小麦和水稻。
水稻的话,刘辩手下的地盘也暂时只有南阳适合种植,这些作物的耕种时期,其中小麦是秋末暗中,夏初收获。所以便有了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样的谚语。
除了麦子的话,其他作物也都是在春夏播种,秋季收获,其中土豆一般是二月播种,五六月收获。而番薯是三四月左右播种,九月左右收获,而玉米大豆一般迟缓都不碍事,可根据时令的变化种植,保证在秋季之前成熟便可。
如此一来的话,大汉的百姓便要忙碌开了,首先是一年之初,种植番薯,土豆,然后种植玉米,大豆,然后秋季种植麦子,又到来年收获。不过这其中多少也有些冲突,还要看百姓自己选择种植什么,自己去合理分配才是。
这些事情弄好之后,刘辩便专心于商农二部的组建工作,各部门的职权,也都逐渐确定下来,只等着科举过后人才进入二部,正式运转。
而糜竺也联络了各地的商人,拿出陶瓷与美酒的诱惑,威逼利诱让他们加入成为商部管理下的商人。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再次迎来了一次科举,只是这一次的科举没有让刘辩惊喜什么,刘辩翻遍录取名单也没有多少大鱼。毕竟主要的人才都已经被吸取了,科举的人才,不过是小才,勉强胜任地方县郡,以及普通的官吏。
第二次科举结束之后,各类人才便被商农二部瓜分,二部的框架已经建立好,人才一到,便立刻实施运转起来。
商部这边,各地建立酒坊,官窑,国家与商人合作,贩卖商品,同时也有许多一条条便于商人行商的政策出台,同时商业法也出世,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忍受不住这个巨大的利益,去商部注册商号,干起了行商之事。
不过有能力行商的,基本上也是有资产的,普通百姓还是守着家中的田地无动于衷。
农部方面,各地开始宣传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种植方法,鼓励百姓种植新的作物,而茶树也在各地开始广泛的种植起来。
各种新式农具,也替换了老旧的农具,曲辕犁,水车也慢慢普及各地。短时间大的工程没有兴建,但村庄的小工程却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当中。
不过耕牛却是刘辩最头疼的事情。农部组建之后,便将各地的耕牛记录备案,耕牛的普及率很低,还远远达不到一里八十户一耕牛的标准。
“还是要尽快获得大量耕牛才行啊,也不知这冉闵愿不愿意合作。”看着农部递呈上来的数据刘辩喃喃道。
而此刻的雁门,杨继业收到刘辩的书信,让他与冉闵交易兑换大汉所需要的耕牛。杨继业思忖一番,便留副将林御守卫雁门,杨继业率领数十骑北上定襄去见冉闵。
河套四郡,朔方,云中,五原,定襄,其中朔方郡黄河水流最多,因此土地也最为肥沃。因此冉闵的治所便设在朔方沃野了。
杨继业已经年过五十,头发花白一路纵马西行三日之后抵达了沃野城。
沃野城外也开垦出大量的荒地,如今种植的正是菽,菽已经枯老,到了收获的季节,杨继业抚摸着花白的长须感叹道:“河套还真是一块沃土啊,不知老夫有生之年能否看得到陛下收复河套,唉。”
说着杨继业催马上前,城头上巡逻的士兵看见杨继业等人到来,认出是汉军军服,大声询问道:“来者何人?”
“我乃安北将军杨继业,又是求见冉太守,还请通报!”杨继业高声回答道。乞活军士卒连忙下去通报冉闵,理论上讲冉闵是大汉天子册封的朔方太守,还是大汉的官员呢。如今杨继业来访,定有要事。
士兵来到城中通知冉闵,听了士兵的话,冉闵疑惑道:“杨继业又来了?带了多少兵马?”
“不过数十骑随行。”士兵回答道。
“呵,这老将还真信得过我,也罢,既然如此便见见他吧!请他进来,另外将两位军师喊过来。”冉闵笑着说道。
“诺!”士兵飞快跑了下去,不过一会便带着杨继业来到府中,郭卫张路二人也姗姗来迟。冉闵让人备好酒肉招待,对于镇守雁门大半生的杨继业,冉闵还是很尊重的。
话不多说,冉闵上来一连敬了三杯,旋即才问道:“老将军此来朔方,所谓何事呢?”
“我此来乃是与将军做一笔生意。”杨继业回答道。
“生意?”冉闵轻笑一声道:“我虽受了大汉官位,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干,大汉如今强盛,有什么生意与我冉闵一个小人物做?”
“大汉虽然强盛,但却缺不了将军您这样的人才啊。”杨继业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冉闵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冷哼一声道:“莫不是天子要驻兵河套?派你来做说客。”
杨继业摇了摇头道:“将军误会了,我此来是与将军做生意,各取所需。如今天子刚刚灭了袁术,要休养生息,致力于发展农业,我大汉境内耕牛稀缺,想与将军以物换物,换去耕牛。”
冉闵闭目沉思起来,牛河套多的是,虽然河套地区也种植粮食,但只是勉强够用,不少人还忍饥挨饿,而耕牛却多出许多许多,地广人稀,百姓只能种植那么多土地,便是有耕牛也利用不起来。
若能用多余的耕牛换去对河套有利的东西,也不是不可以。冉闵目光看向张举,示意他来说,谈判不是冉闵的强项。
张举会意说道:“耕牛我河套也不多,不知将军用什么东西来换去,若是用不上的话,我们是不会答应的。”
“先生想要什么呢?”杨继业反问道。
“粮食,兵器,战甲,食盐皆可!”张举回答道。
杨继业点了点头道:“粮食的话攻打袁术耗费太多,如今大汉也没有多少余粮,至于兵器战甲尚有多余,便以此来兑换耕牛如何?”
张举沉吟片刻道:“可!一套战甲,一把枪,一把刀为一套,换去一头耕牛,你意下如何。”
杨继业沉吟片刻道:“不知你能拿出多少耕牛?”
张举道:“五万头!”
“好,我答应了!”杨继业当即答应下来,一套兵器战甲换一头牛,说不来不贵,但一下子五万套,却也不是小数目,好在大汉如今新建铁矿不少,五万套倒也能拿的出来。
见杨继业答应下来冉闵也很是高兴,他手下军队虽然骁勇善战,但武器战甲却不精良,若是能够有好的装备,战斗力必定能提升一个档次。
杨继业又继续与张举说了些交易的细节之处,在沃野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返回雁门。返回雁门之后杨继业当即书信刘辩请刘辩筹集兵器战甲,用来换去耕牛。
几日过后,河套方面不断有耕牛运送至大汉境内,而刘辩筹集的铠甲,也由杨继业送给冉闵。耕牛到手之后,由农部发放有能力养的家庭,成为百姓的公宫财务。而竭泽而渔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刘辩让贾思勰在耕牛之中挑战母牛,进行育种,争取让耕牛普及大汉百姓家。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时间逐渐来到十月份左右,各地都是一片忙碌,而这个时候刘辩终于收到一条噩耗。
司空丁管病逝!
三公之一的丁管病逝,刘辩沉痛不已,下令停朝三日,举国哀悼。追封丁管为太傅,谥文信侯,以国礼厚葬与芒山,大汉帝王皆是埋葬于此,日后刘辩的陵寝也是在此地,这也就相当于给丁管一个陪葬帝陵的名份。
丁管去世,三公之一的司徒空缺出来,废朝过后,再一次举行便会,卢植当即出列道:“陛下,丁公去世,如今司空之位空缺,还请陛下则一贤能补之。”
刘辩自然是不想这么干,他只等着三公陆续空缺出来便改三省六部制度,怎么会在立一个司空呢。虽然刘辩也舍不得这几个老臣离他而去,但在政治上讲,刘辩已经早就做好了卢植等人去世后的打算。
“依爱卿看,谁可担任三公之位?”刘辩反问道。
这一下吧卢植给难住了,现在大汉的老臣也就剩下那么几个了,朱隽算一个,刘虞算一个,孔融算一个,其他人便都是后辈,要么威望不够。
卢植倒也实话实说道:“朱隽,刘虞,孔文举等皆可胜任。”
刘辩摇了摇头道:“朱老将军身在长安,一直不理政务,如今也是卧病在床,只怕不行,而刘虞孔融身在青幽意义重大,不能脱身。你可还有举荐之人?”
“这……”卢植为了难,只得推荐如今朝廷一把手荀彧。
荀彧连忙上前道:“陛下不可,微臣何德何能担任三公之位。”
荀彧何等人物,岂不知医部,商部,农部的组建是刘辩改制的信号?他岂会跟刘辩对着干,当即推辞了。刘辩也顺着荀彧的话说道:“文若虽然治国有方,但资历不足,不足以任三公,依朕看这司空之位便缺着吧,荀彧,荀攸二人分领三公司空。待有合适的人选,朕在委任新的司空。”
荀彧荀攸叔至二人对视一眼,皆上的前来拱手领命。
第523章 灭袁计划
丁管的病逝,使整个大汉都陷入一场悲痛之中,但没过多久,大汉又趋于平静,各种事物仍在有条不紊的发展当中。
然而丁管的病逝,也给刘辩敲响了一个警钟,古代疾病一发大半都是等死毙命的结果。但有些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后世百姓经常检查身体,因此许多疾病提前发现因此活的性命。
中风也是有前兆的,只可惜丁管没有检查,酿成大祸,刘辩想到的是自己手下的文臣猛将。
眼下自己的臣子,其中便有许多短命的,比如太史慈,四十七岁而亡,常遇春,四十岁暴急猝,马超四十六岁英年早逝。再有秦琼作战勇猛每战必伤,历史上也过早的去世了,刘辩身边的杨再兴也是如此,一战斗起来便不顾性命,刘辩与他亲密,知道他有不少暗伤。还有曹操,患有头风,疼起来头痛欲裂,也就是说自己手下的文武多多少少都有些身体上的毛病。
刘辩想到这里,便召集李时珍,张仲景,华佗等三大神医,请求他们前往各个地方,一年来视察各地医署,二来为自己手下那些高官看看兵,检查身体提早预防。
三人欣然领命,随机前往各地视察医署,顺便为各地镇守的文臣武将诊治。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来到公元197年二月份。这个时候也是土豆的播种季节,刘辩虽然兑换的种子虽多,但想要扩大到全国种植却是杯水车薪。要在种子刚刚得到之时,刘辩便下令各处的屯田基地开垦荒地,准备种植各种新的作物,在此培育一年的种子,等种子足够来年便普及到百姓。
刘辩亲自赶赴屯田之处,与贾思勰一起,知道屯田士兵种植土豆。土豆的播种,是将焉得皱巴巴的土豆,切成方块,每一块上须得有一个肉芽进行生根发芽。
而刘辩让人制造的粪便肥料,草木灰等肥料也排上了用场,利用这些东西,土豆很快便种植了下去,大半个月后,土豆开始发芽,青苗长出土地。而这个时候,各地番薯也到了播种的季节,将番薯中埋入土中,待到四月份后春雨连绵,便剪出青藤插迁种植,
时间转眼又来到了四月份,春雨连绵不绝红薯开始插迁种植,而土豆的青苗也有两三寸之高,田地间已经有青草长出,屯田士兵便拿着新的农具薅锄开始除草。
刘辩在田地间视察一番之后回到了洛阳皇城,这个时候韦孝宽,荀攸二人联袂而来,求见刘辩。
刘辩接见了二人,书房中已经用上了新打造的太师椅,刘辩坐在太师椅上,又给二人赐了坐,这才询问道:“你们二人联袂而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韦孝宽点了点头道:“这是冀州锦衣卫传来的消息。”说着韦孝宽给刘辩递来一封书信。刘辩接过一看眉头微皱道:“如今正是麦收季节,冀州今年收成不好?”
“何止不好,是很不好,去年冀州爆发蝗灾,许多麦苗都被吃掉了,如今春雨又提前,百姓来不及收割,许多烂在田地间。”韦孝宽回答道。
刘辩点了点头道:“如今朕虽然腾不出手灭了袁绍,但给他制造混乱还是可以的。你们觉得冀州今年收成不好有机可趁?将计划说出来吧。”
韦孝宽看向荀攸,荀攸便拱手道:“冀州今年收成不好,但陛下治理的地方,各处收获的麦子却是填满了各地的粮仓。陛下可让人去冀州宣传,让冀州不能填饱肚子的百姓流往陛下的治下,一来强大我大汉的人口,二来削弱袁绍的实力。袁绍就只有一州之地,仪仗冀州的富庶,人口,世家,能减少冀州的人口,却是断袁绍一臂啊。”
刘辩听罢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此计确实可行,若能削弱袁绍的实力,那将来灭袁,能大大减少我大汉士兵的伤亡啊。只是此次运作交给谁办?若是锦衣卫的话,朕恐锦衣卫在冀州分部出现变故,徒增事端啊。”
一边的荀攸连忙说道:“不是用锦衣卫运作,陛下不是去年组建商部了吗?陛下治下各大商会云集,可以利用商人运作,在冀州造成恐慌,让冀州百姓流往洛阳。”
“商人!商人!”刘辩手指击打着桌案,咚咚咚,节奏的声音响起,韦孝宽荀攸二人等待刘辩的思考,陡然刘辩眼睛一亮,二人正欲接令,不想刘辩笑道:“你们先回去,朕还要好好斟酌斟酌!”
“额……”二人一愣,本以为刘辩会一口答应,却不想刘辩还要思考一番,一向行事决绝的刘辩,为何会瞻前顾后起来了。
见了二人的反应,刘辩笑道:“朕想到了一个更好的点子,你们先回去吧,朕还要好好想想。”
“诺,臣等告退!”二人拱手退下。
刘辩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手持朱此,在一张宣纸上写了了几个大字——灭袁计划!
“商战,朕怎么没有想到呢,袁术治下政体多为世家,不够稳固,若是能够冀州掀起一场经济风暴,不说覆灭袁术,让他伤筋动骨也不是不可能啊。”刘辩喃喃道。
刘辩一边向着计划,便在宣纸上记录下来,冀州此次收成差于往年,还冀州的经济体质是由世家组成,极其不稳定,物价浮动很大。若是凭借这个机会,说不定还真行得通。
一个下午,刘辩都在谋划此事,待到晚间,一个大致的计划才形成。
刘辩放下朱笔,甩了甩酸疼的胳膊下令道:“宣商部尚书糜竺!”
很快糜竺连夜来到皇宫,刘辩开门见山将计划递给糜竺。糜竺当即便看了起来,脸色惊讶无比,半晌过后,糜竺惊叹道:“陛下此计划出自何人之手,好大的手笔啊,以商灭国,臣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那此计可行吗?”刘辩反问道。
“微臣没有试过,但此计不在乎哄抬米价,造成冀州动荡,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手笔太大,微臣也没有把握。而一旦冀州方面平复物价,此计便行不通了。”糜竺回答道。
“朕会做出策应,掩护商部在冀州的行动,钱财朝廷会出,只是朕需要商人,信得过的商人,你商部能不能拿出来。”刘辩沉声道。
“有,此次商部组建,我陆续接见各地商人,他们已经在商部登记造册,成为大汉合法商人。并且其中有几人一早就投靠了我,甚至其他地方的商人也秘密与我联系,想要分一杯羹。”糜竺回答道。
刘辩点了点头道:“回去之后立刻将这些人的卷宗给朕,朕要抽取信得过的人!”
开玩笑,哄抬物价,需要商人运转,将冀州粮食席卷一空更要大量的资金。而商人重利,若是交给没有诚信的人去办,卷了刘辩的钱财却逃了,刘辩上哪里哭去。
“诺,微臣这就去办!”糜竺当即拱手退下,回到府中精心挑选商人的卷宗,取了几个他自认为信得过的商会卷宗便派人送给刘辩。
刘辩取了卷宗,也不看,让人送给韦孝宽,让韦孝宽利用锦衣卫将他们的底细调查清楚。为富不仁者不用,无诚意者不用,投机取巧者不用,几日过后韦孝宽拿着卷宗来找刘辩。
刘辩翻看着这些商人的详细底细,挑选出几个看得上眼的,幽州苏双,张世平,并州王林,长安朱敏。这些商会,都是在刘辩治下,并且家业大部分都在刘辩治下,将运作交给这些人去办,若是叛变,他们家人遭殃。并且他们家大业大,运作所用钱财比之他们家产还少一些。为了这个叛变,他们应该不至于。
并且这些人底细很清楚,家族建立也是一步步走上来的,虽然用的见不得人勾当不少,但却没有伤人性命,在各地的口碑都不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将这些人召集到洛阳,朕要秘密接见!”刘辩对着韦孝宽说道。
韦孝宽眼睛一亮道:“陛下果真要实行此计了。”
刘辩冷笑道:“冀州此次收成不好,朕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不止是你们说的,朕要玩大的!”
说着刘辩将计划拿给韦孝宽一看,韦孝宽看罢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陛下您手比也太大了吧,此举花费足足要数亿钱财,若是此计不成,却是得不偿失啊。”
“朕知道,但朕还要试试若是成功了,冀州便不足为虑了。这其中所用钱财大部分从朕私库里扣,另外的钱财朕从商人哪里拿,你尽快将这几人召集来京便成了。”刘辩下令道。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还是先与卢太尉,蔡司徒商议一下吧。”韦孝宽劝道。
“你觉得他们会答应?朕先把钱财筹集够了再告诉他们,到时候木已成舟,并且有了钱财他们也就答应了,你只管去办吧!”刘辩下令道。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却机密的一环便是不能被冀州察觉,所以微臣请求亲自运转此事,若是陛下不答应,臣绝对不支持。”韦孝宽却没有答应。
刘辩笑道:“朕自然要你去主持,不止是你,还有荀攸,你们二人一个在冀州借助锦衣卫制造舆论,一个防备袁绍出谋划策。”
韦孝宽松了口气道:“若是有荀公达与我随行,此事便成了大半,朕支持陛下!”
刘辩笑道:“那你还不下去召集这几人入京,朕还要厚着脸皮向这些人借钱呢。”
“对了,这个计划你先拿回去与荀攸商议,毕竟有些地方朕也不太懂,你们二人智谋卓绝,多多完善,还有将糜竺也喊上,商业的运作,由他主持?”刘辩下令道。
“诺!微臣这就去办!”韦孝宽拿着策划书拱手退下。
回府的韦孝宽没有立刻召集商人来京,而是将荀攸,糜竺二人喊来,商业灭国手笔太大,他也不太了解,还是与二人商议一番,先完善计划为好。
第524章 空手套白狼
韦孝宽找来荀攸,糜竺二人,将刘辩的计划告诉荀攸,糜竺事先已经知道了。倒是没有太过惊讶,而荀攸第一次接触商战,也是不太同意,直到刘辩说用他私库的钱财与商人借钱,并且此战由他与韦孝宽二人运转时,荀攸才放下心中的担忧。
荀攸也自信,若是他自己运转,便少了许多鼓励,而不用国家的钱,多少也没有损失,若是败了也给刘辩一个教训。毕竟这个天子独断专行,想起一出是一出,虽然不断成功,但太过冒险,此商战不管是胜是败对刘辩都有好处。
跟荀攸解释一番,韦孝宽与荀攸二人不断完善刘辩的草案,糜竺借用商业知识,完善其中的商业步骤。
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是将计划完善起来,天明时分,荀攸,糜竺才告辞离去,韦孝宽便用锦衣卫召集了长安朱敏,并州王林,幽州苏双,张世平等商人前来洛阳。
洛阳商部的驻地,几个商业大佬聚集在一起,他们此时内心比较忐忑,若是糜竺请他们前来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