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行人弃了马车进入山脉之中,行了十数里才找了一处平坦的地方休息,山中虽然人迹罕至但有三百人倒也不至于害怕狼虫虎豹。刘伯温派遣士兵混出城时,还让刘掌柜派了两个熟悉大别山地形的猎户通行,也不怕在山中迷路。
而此时的周瑜,也得知了乔家姐妹外出未归,连忙使人打探,在枫山下才找到昏迷不醒,战甲被剥得精光的百余士兵。
此刻已经是半夜,周瑜使人叫醒士卒,才知道有人迷倒了他们,乔家姐妹很有可能被劫走了。
周瑜气的大怒,如今可不是丢了一个,而是两个都丢了,自己的没了也就没了,但孙策那边,把他媳妇弄丢了,却如何交代?
“快给我找,掘地千尺也要找到他们!”周瑜大怒道。
于是骑兵便分往各处关卡询问大小乔的去向,待到天明十分,才盘查到西边关卡,得知大小乔被三百人士兵给带去了西北方向。
此时已经是天明时分,周瑜领着数十骑追问到此处,询问过后大怒道:“天色黑暗你给还放他们过关?真是岂有此理。”
士卒唯唯诺诺道:“他们带着将军的手令,言辞犀利,又是您和少主公的夫人,我们那里敢阻拦?”
“给我追!大小乔不过一弱女子,走不了多远!”周瑜下令道。
“将军不可啊,前方就是大别山脉,战马无法过山,况且主公就是因为如此才被……我们当召集人手,熟悉地形的猎户一同进山才行啊!”守将连忙劝道。
周瑜一听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好你个刘伯温,害我主公,如今夺走爱妾,我与你势不两立!”
周瑜心知等召集人手过来,恐怕也要等到下午了,而刘伯温一行恐怕早就进了山脉深处,大别山脉连绵起伏近千里,怎么可能找到了。就算找到了,刘伯温肯定也先他们一步进入了豫州。这杀主的仇人在他眼皮子逃走,如今还虏走了孙策和他的未婚妻。
新仇旧恨加在一块,却让周瑜一口逆血上涌,跌落马下。周遭士卒连忙扶起周瑜,将周瑜送往皖县医治,至于追击刘伯温之事,周瑜此刻昏迷状态,副将便召集了千余人次日进入山中追击,却没有任何头绪。
两日过后,刘伯温越过大别山,抵达了汝南境内,只可怜了大小乔,两个弱女子攀山越岭脚都磨破了,但这点苦楚,与杀父仇人同床异梦相比,都全不得什么。
抵达了汝南,一切就都好办了,汝南有刘家的产业,进来山脉前士兵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分批混进城中。来到家族产业中,交代打点一番,几日过后一行人便化妆成商人向南阳而去。
汝南这边是赵匡胤的地盘,对于刘伯温可没有什么监控,不费吹灰之力,几日过后刘伯温便带着大小乔并三百手下来到南阳。
到了南阳这边,可就麻烦了,进入南阳没多久,便遇到一个关卡。
刘伯温还不了解南阳的情况,见盘查的如此严密,不由得疑惑道:“怎么回事,南阳出了什么大事吗?盘查的如此严密?”
从汝南跟随而来的下人解释道:“这是新规矩,如今天子治下的商人都统一管理,在商部是登记造册的,外地的商人通行,需要缴纳通行费用,若是没有通商证,还得到附近商衙去办,却端的麻烦。”
刘伯温笑道:“早该如此,商人往来,这股势力不容小觑,若是敌方的探子,登记造册后也有根可循。将商人如此监管,天子治下的治安定然焕然一新!”
“好是好,就是麻烦了些!”跟随来的下人埋怨道。
“麻烦?看前方关卡商队络绎不绝,他们都怕麻烦吗?此举对于你们虽然麻烦,但也有好处吧?”刘伯温笑着问道。
“虽然麻烦,但好处却是没的说,沿途大关卡虽然要缴纳重税,但安全却有保障。若是商队在天子治下货物别劫,官府会帮忙追回,追不回的话过路费也都会退回,还有其他补偿。要知道我们往来行商,别的不怕,就怕遇到贼人,货物没了还好,就怕人没了。而且往来行商,货源,如何贩卖,也都很明确,很何况如今陶瓷美酒销售各地,就是再麻烦,也要来。”
刘伯温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天子如此励精图治,各地商贩云集而不乱,一片大好气象啊,我大汉江山何愁不能一统啊。”
很快商队便排到刘伯温这里,刘伯温老老实实让人缴纳了过路费,随后便有士卒检查货物。很快便有士卒检查出刀枪等兵器,士卒看着为首的刘伯温道:“商人往来不可携带刀枪,你们的安全,朝廷会保障的,各处官道都有驿站,往来士兵巡逻,会很安全。看在你们没有没有强商证,应该是第一次,刀枪暂时没收,速速去县衙置办行商证,若是没有你们就得遣送回去了。来时,这些刀枪会还给你们!”
士兵说着,便吆喝人将检查出来的刀枪等兵器封存入库,贴上姓名,以备刘伯温等人回来再取。毕竟刘辩治下他们能保证安全,其他诸侯麾下,还需要刀枪防身的。这些商人携带的兵器,大汉并没有贪墨下来,而是保存下来,让商人离开时在取。
刘伯温先前在后面看的分明,所有的商队都带了兵器,有的来的次数多了,更是直接将兵器交了出来。但士兵还是一丝不苟的进行检查,确认安全之后才放其通过。
刘伯温在看手中士卒开的路引,是指示他们去县衙开行商证,若没有行商证明,后续的路引便开不出来,你便是去了,也过不了关。也就是说作为商队,刘伯温就会被困在县城,要么被遣送回去,要么就抛弃货物不要了,化为百姓才能随意通行。
虽然对商人来说麻烦,但政治眼光极高的刘伯温,明白这是安定社会的一项重要的举措。这项举措化解了商人这个不安定的群体,对社会的危害,对国家有很大的好处,促进了社会的安定。
刘伯温带着手下继续前进,进入县城之后裴俊道:“军师,咱们如今进入南阳,一切都安全了,不如尽早前往洛阳投效天子吧。”
刘伯温笑道:“不急不急,我初来天子治下,正要好好观察,今日咱们带着两位义妹好好在城中游玩,南阳一个偏僻小城,都抵得上皖县的繁华,我却要好好瞧瞧天子是如何治国的。到明日,咱们在取再去县衙置办行商证,行商赶去洛阳!”
第550章 武当书院
刘伯温表示不会直接去洛阳投靠刘辩,而是要假扮成商旅,一路行商,沿途体会刘辩治下的变化。
刘伯温知道自己的身份,乃是汉室宗亲,而刘辩身边,最缺这种人才!外人终究是外人,到头来也只有宗室靠得住,刘伯温心知自己去投靠刘辩,肯定会获得重用。
既然会获得重用,刘伯温当然要熟悉刘辩这边的政体,这一年来,刘辩致力于改造商农二部,这个刘伯温早有耳闻。而商农,最贴近民间,刘伯温也只有亲自走一趟,看看利弊,才能针砭时弊,更好的为刘辩效力。
刘伯温目前所在南阳东部,名叫舞阳的边境县城,没有急于去县衙开行商证,而是找下住所之后,便带着大小乔与裴俊逛县城去了。
来时刘伯温就曾经感叹,南阳一个边境县城就抵得上庐江南部重镇皖县。虽然庐江刚安定不久,但南阳也平定没多久,两相比较之下,就足以知孰强孰弱。
南阳的县城之中,各处店铺,已经开始贩卖太师椅,陶瓷等物件。随着太师椅的问事,相应的,有些木匠根据高度又研究出了桌子。不需要刘辩的兑换,以古代百姓的智慧,这些与椅子息息相关的家具也慢慢应运而生。
大乔小乔二姐妹可谓是大开眼界,脱离孙策周瑜之手,这几日两姐妹脸上便在无哀愁了,犹如脱出牢笼的飞鸟,得到了久违的自由。
像太师椅,陶瓷这种家具刘伯温到没有购买,但新奇的物件却也给大小乔买了不少。在城中逛了一阵之后,刘伯温便带着几人赶去城外,刘伯温想要看看农业方面的变化。
此时已经是197年十月中,按照天下种植作物的习惯,向来是南稻北麦。而南阳这边位于中部,但长江支流甚多,却也是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收获是在九月份上下,然而刘伯温带着众人前往附近的田地时,却见到百姓正热火朝天的开垦田地。
“看这情况,百姓是要种麦?”见田野里尽是百姓开垦土地,裴俊惊讶道。
“现在正是麦种时节,可有什么不妥吗?”大乔闻言疑惑道。
“你们百姓开垦的土地里面,还有稻根,说明这些田地时收获稻子没多久,如今又种植小麦是没问题。可他们忙的过来吗?若是种迟了,不仅耽误了麦子的成熟,来年在种植稻子,势必也会耽误的啊!”大小乔是大家闺秀,不明白这些道理,于是裴俊耐心的解释。
“可是我看百姓都种好了啊?应该不会耽误来年种稻吧?”大乔指着田地间一块块分好的垄田疑惑道。
裴俊脸色一呆,是啊,百姓如今差不多都把小麦种了下去,好似他的担心是多余了吧?不过从稻子收割在到开垦麦田,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们是怎么做到了。并且裴俊认为就算这麦子明年能够丰收,但最早收获也是五月中,那个时候也要开始种植水稻了,百姓忙的过来吗?
南阳既然是种植水稻为主,百姓却硬生生在水稻收获之后种上一季麦子,想法不错,但中间的时间太紧促了。比如现在,稻子收获后种植麦子,若是在耽搁晚一些,就算种下去也没有多大作用,看情况这一季是赶上了,倒是明年麦子收获在种植水稻,根本就没有时间错开,又该如何是好呢?
岂不是说?明年的百姓种不成水稻了?
“既然百姓这么做,肯定有解决的方法,咱们且去问问!”显然刘伯温也看出了裴俊的担忧,带着几人向几个劳作完,扛着锄头准备回家的百姓走去。
“几位请了。”刘伯温拦住百姓,向着百姓拱了拱手询问道:“几位老乡,南阳向来是种植稻子的,不知你们怎么种起麦子来了,难道就不怕耽误了收成,两件都得不到收获吗?”
“哈哈!”那农夫闻言哈哈大笑,显然不是第一次碰到外地人这么问了,放下锄头道:“你们看,这是陛下新研制的农具,如今整个冒烟的百姓都在用。再有曲辕犁,耕牛,有了这些东西,在冬季多种一季麦子不成问题。咱们这里是边境,官府帮助这边有些晚,其他大成种下去都好几天了,不过我们这里也种的差不多了!”
农夫笑呵呵的解释,刘伯温看着农夫放下的锄头大感新奇,这锄头正是刘辩兑换而来的板锄。又听闻有新式的曲辕犁,还有大量耕牛,刘伯温疑惑道:“耕牛?哪里来的耕牛?”
“与河套冉闵交换而来,这几个月,时常有耕牛运送过来,听说为此异族骑兵南下,不过被杨将军与河套的冉闵给击败了,传到这里,说用的是什么火牛阵,大汉的骑兵都没有动手,异族骑兵就被火牛阵给杀光了。如今我们这里是十里一牛,这地哪有开不完的道理。我只恨田地太少了啊,如今多出一季麦子,来年只怕能天天饱食了。”农夫搓了搓手掌,对未来尽是期盼。
“火牛阵?这阵法可不好用啊,冉闵能够用来击败蒙古铁骑,倒也是一员良将!”刘伯温还不知道此事,听了便沉思起来。
一旁的裴俊早就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询问道:“老乡,你们麦种是赶上了,但来年种稻子可怎么办,麦收之前就要下稻,你们虽然多上一季稻子,却损失了明年的稻子,得不偿失啊。”
百姓连连摇头道:“哪里的话?《齐民要术》你们可知道?贾思勰先生写的农学,陛下与贾思勰先生去年就研究出了育秧法,在南阳试验过了,只需在一块天里种下稻种,待成秧后移植过去就成,这样就不会耽误了!虽然我们没见过,但在宛城那边有试验的田地,许多百姓都见识到了,育秧法种出的稻子,可比我们直接撒种好了不知道多少。”
“还有这种事?那如此一来,南阳不仅能收获一季稻子,还能收获一季麦子,粮食多出一倍,当真是……”裴俊心中的惊讶都不知如何来形容了。
今年年初,冀州可谓收获奇少,刘辩又发动商战,现在听说冀州的兵马是借粮吃,有的下河烤鱼,有的吃桑葚,别提多可怜了。而他在的刘繇麾下,也是过得紧巴巴的,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
但反观刘辩治下,国泰民安不说,粮食种植居然从一季提升到两季,这样的产量就是提高了一倍。那刘辩这边不仅仅百姓不会饿肚子,而且还有大量的粮食盈余,三年五载看不出什么,但时间一长,天子凭借这个优势耗都能耗死其他诸侯。
后方的大小乔,听了南阳稻子,麦子一年交替种植,都是十分吃惊,又听闻这是刘辩的杰作,对于他的崇拜之情一时间都无以言表。与这农夫谈了大半天,刘伯温了解了许多新奇的农作方式与新奇的农具。最后得知这些东西是出自贾思勰与刘辩之手后,刘伯温对二人都十分佩服。
能提高粮食产量,使一季变二季,这样就能活更多的百姓,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刘伯温随后告辞离开,第二天又去县衙置办行商证,再次了解了商部的一些机构运作。次日便又启程上路了,刘伯温的行程是,宛城,武当,长安,洛阳。
宛城是南阳的首府,怎么也要去看了看的,而武当,就更加出名了。自前年武当书院建立以来,便吸引了南阳,颍川,荆州一带的学子前去读书。
若说颍川有颍川书院,荆州有荆山书院,为何却都来武当书院汇聚呢?
武当这个地方就不多说了,山清水秀,实乃洞天福地,比之颍川书院,荆山书院好了不知道多少。刘辩又花大价钱建造,其规模不下于洛阳书院,长安书院,并且其建造在名山之上,比之长安,洛阳书院更加吸引人。
如今武当书院建成不到一年,已经能够与长安书院,洛阳书院的规模相媲美,若是时候出了些俊杰,恐怕是要把其他两座给比下去了。
最主要的就是是师!衡量一个书院的利弊,自然要以师资力量来判定了,颍川书院的创立者荀爽的离开,加入武当书院,在武当县落地生根,带走了颍川的底蕴。荀爽,荀谌,荀衍如今都是武当书院的老师,荀爽更是院长。
而以荀爽的威望,更是拉开了许多品行高洁的名士充任武当书院的老师。当然这都不是武当书院最吸引人的,却吸引人的,却是谢安!
谢家是去年加入武当县,谢安经过刘辩的请求,也是在武当书院做起了老师,闲暇之时与高士游于山林,平时教导学子,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很快便名传四方。
传说孔子第一三千,达者七十二,而谢安所带的学子,比起其他老师教出来,无论是德行,还是能力都要好上许多。不知不觉间,名气便传了出去,甚至有人将谢安与孔子做比较,说他的教学能力,不下于孔子。
如此一来,各地的学子争相前往武当,只为听谢安一堂课,而听了谢安课的,收获颇丰,又留了许多人下来。武当书院凭借着谢安,吸引了大量的学子,一举超过了老牌的颍川书院,荆山书院。
而第二点,就是底蕴,师资力量与名气都打了出去,武当书院又建立在武当山这山明水秀的洞天福地,想不出名都难。而真正的底蕴却是书!
在刘辩这边什么最好,就是书多,是寒门学子的福地,而武当书院,刘辩命人刊印大量的书册作为读物,就像后世图书馆一样,学子求学不止从老师身上汲取,还有自己学习,而武当书院的底蕴就是书,由此又吸引了大量的学子。
造纸术与印刷术刘辩可都掌握在手中,刘辩这边卖纸,卖书,但却不卖技术,因此其他诸侯的地盘上虽然有纸有书,但却不泛滥。至于书院将大量的纸书代替竹简成为底蕴就更不可能。
而因为谢安与书,武当书院的名气已经盖过了颍川书院,这让刘伯温很是好奇,区区两年不到,武当书院居然能超过百年的颍川书院,这谢安到底是什么人物?
刘伯温迫切想见见谢安,也顺便看看武当书院又出了些什么人才。毕竟颍川书院可是出了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这等人物,底蕴在那里,若是武当书院名气大,却不能出什么大人物,恐怕过不了多久也会落寞下去。
姜梵说
武当书院很多大咖现身,猜猜都有谁吧,哈哈
第551章 建安七子要搞事情
在县衙办理好行商证,刘伯温便前往宛城,接下来的旅途便是武当,武当如今成了南阳的文化中心,刘伯温想要去见识见识哪里的人才如何。也想要会一会被比作孔子,教导出一大批优秀学子的谢安谢大老师。
一路向北至宛城,又让刘伯温感受到了宛城的繁华,宛城若真说起来,可以算做刘辩手下第三大城市,第一洛阳,第二长安,第三便是宛城。东西二都自不必说,而宛城,却有一种让刘伯温回到洛阳的感觉。
“变化非凡啊,区区一个宛城,在袁术手上时名气不显,到了陛下手中,不过两年,却让我好似看到了当年的洛阳!”刘伯温现在宛城之中,但见四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繁华如斯,不由得感叹道。
裴俊沉思道:“桓帝时南阳人口二百五十万余,如今南阳却只有一百五十万,当时之繁华恐怕也不级南阳吧?”
“自然不及,宛城如此繁华,乃是因为南阳人口众多,又是赵匡胤,天子,刘表,汉中四方势力汇聚之地。在加上天子兴商,才造成宛城如此繁华!”刘伯温分析道。
“这么繁华的城池,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兄长可要带我们好好逗留几日!”小乔看着城内各处店铺兴奋道。
“好好,咱们此行本就是游玩,景略天子治下的不同,这宛城我本就是要待上几日的!”刘伯温抚须笑道。
数日过后,刘伯温一行在宛城游玩的差不多了,才带着商队往南乡,武当一带赶去。南阳是进武关的必经之路,将货物寄存到南乡,刘伯温等人才决定前往武当。
武当县位于南阳南部,靠近汉中,而武当县城位于汉水之畔,武当山围绕着武当县绵延展开,有山有水,乃是华夏有名的洞天福地。
在未修建书院之时,武当是修仙隐士的聚居地,山中有不少道观,人迹罕至。后来书院落成,却也带动不少百姓崇信道教,山中香火不断,倒也有趣。
而谢安时常与高士游山玩水,于道观与道友谈经说道,可谓逍遥自在。
与此同时,洛阳皇城。
这一日朝会将近结束之时,司徒蔡邕拱手而出,手持笏板道:“陛下,老臣有本奏!”
“爱卿且说!”
“南阳武当书院,落成已经两年,再过几日便值书院落成两年之期!”
刘辩点了点头,感叹时间的流逝,武当书院已经落成两年了,也就是后世俗称的校庆吗。自从前面五月份刘辩去颍川让荀家搬迁,同时还获得了谢道韫的青睐。
回到南阳之后,刘辩将荀家安排在武当县,嘱咐他们在武当建立书院,当时正值袁术称帝,刘辩便起兵攻打袁术直到去年四月,陈庆之突袭寿春斩杀袁术。而五月份,刘辩如约前往陈国得到了谢家,将谢家也安排到了武当。
武当书院于公元195年十一月份左右建成开始招收学生,先是以荀家为基,后来又得到了谢家的参与,师资力量雄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想如今已经落成两年,时间过得真快!
“陛下,如今武当书院不过落成两年,便名传四方,自颍川书院荀家走后,名气一落千丈,而与武当书院隔江相对的荆山书院,也被我武当书院给比了下去。”
刘辩哈哈大笑道:“这是好事啊,我大汉不仅实力强于其他诸侯,而文化也强于其他诸侯,可有何不妥?”
刘辩心中其实也憋着一股劲,天下世家不为他所用又如何,我便自己打造书院,自己教导人才。如今建成不过两年的武当书院将老牌的颍川书院,荆山书院给比了下去,而刘辩这边还有长安,洛阳两大书院,足以向世人证明,刘辩当初的决策是对的。
武当书院的成功,让刘辩也颇为自豪。
蔡邕继续说道:“各地学子纷纷前往武当书院,其他诸侯麾下人才人去楼空,如今正值武当书院落成两年,按照规矩,书院内部会进行比试,考验学习成果!”
“这么说,学院内部比试当日,会有其他人才前去破坏了?”刘辩神色一冷,寒声道。
蔡邕点了点头道:“不错,如今荆州士人,颍川士人已经齐聚武当,打算当日前去破坏,打击武当学子。让武当书院的名气一落千丈!”
刘辩点了点头,若是在校庆当日,武当书院的学子被荆州颍川的士子给比了下去,势必会对武当书院的名气造成打击。而荆山,颍川书院的名气就会回升。
“还未到内部比试,这个消息你是如何知道的?”刘辩询问道。
“是荀院长书信给我,各地人才齐聚武当,如今武当县可是乐闹非凡啊。他们言语中已经泄露了目的,更有狂士弥衡不断打击武当学子,让他们颜面扫地!”蔡邕回答道。
“弥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