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刘表无能,却占据富裕的荆州,自然免不了受到其他诸侯的觊觎。
  刘辩摇头一笑,这些消息,都是他意料之的事情,刘辩喃喃道:“孙策真是个白痴,以为偏安一隅,便能独善其身?如今赵匡胤恐怕是最尴尬的吧。如今他占据徐州,兖州,豫州,在没有发展的地盘。荆州虽然富庶,但没有水军能够攻打。想来他想要抵抗朕的兵峰,也只有联合江南诸侯,但孙策却在这个时候攻打刘表,真是一步臭棋!
  可惜了,若是南方能够铁板一块,联合荆扬等数州之地,未尝不能与朕争锋。但这几人不能同心协力,只能是让朕加快一统天下的步伐。”
  对于这两件大事,刘辩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女真一统东北大地,尚有刘备抵挡,刘备自然不可能是女真的对手。
  对于刘备的策略,刘辩主张的是无为,不攻,也不帮。攻打刘备,面对女真的威胁,刘辩只会是失去幽州百姓的民心,而帮助刘备,刘备势力,定成尾大不掉之势。
  只有让女真打疼了刘备,到时候刘辩乘势出兵,接管刘备的势力,而且于民心之,并无大碍。到时候凭借幽州,以及冀州的恢复过来的实力,抵御女真自然不成问题。
  而江南实力不进行连横,下一心积蓄实力,厉兵秣马的面对刘辩将来的攻击。反而互相攻伐,更加是刘辩喜欢看到的局面。
  “蒙古难得与大汉休战,朕眼下要好好休养生息,便从这改制开始!”
  刘辩取出宣纸,在纸写下如今身在洛阳官吏的名字。
  除一众老臣大多位于虚职之外,剩下的便是一群他的心腹大臣。
  荀彧,荀攸,郭嘉,刘伯温,刘晔,华歆,糜竺,庞籍,田丰,以及即将调来洛阳的狄仁杰。除此之外还有这些年各个地方政绩突出,以及各届科举之选拔出来的人才。
  与此同时,荀彧也派人送来奏折,这是他与刘伯温,狄仁杰在长安商议多日,对官员的任命。
  刘辩与其对,两相印证之下,刘辩心也有了底子。
  三日之后,朝堂议事。
  朝堂两边,武官员泾渭分明。
  不过一个朝廷,自然是官居多,而大将大多在外,居少。群臣早已经猜测到刘辩有大事要宣布,因此还请出了在家休养的蔡邕,卢植二人。
  刘辩姗姗来迟,未曾落座,便听得两边官吏高呼:“臣等参见陛下!”
  刘辩稳稳的坐在龙椅之,九龙勄之后,一双睿智的眼睛环视群臣,双手虚扶:“众爱卿平身!”
  群臣道谢之后,从地伏起身来,跪坐于大殿两边。虽然刘辩创造出来了椅子,但朝堂议事这种严肃场合,却是要实行跪坐的。
  刘辩看向蔡邕,卢植二人,笑道:“二公年事已高,如今更多有疾病,朕不是说以后二公不必朝吗,若有大事,朕自然会派人通知。”
  “陛下此次去往西域,使得西域诸国臣服,并入大汉,成立西州。一举解决西域数百年的祸患,更使得蒙古被迫与我大汉求和,在合约更是占尽便宜,此二件大事,足以载入史册,堪高祖光武,臣虽然身体抱恙,但怎能不来道贺?”卢植抚须大笑道。
  “臣等恭贺陛下开疆扩土,扬我国威!”
  众臣齐声高呼道。
  在后世,自然觉得西域是认为西域是大汉国土,但在现在,刘辩将西域并入大汉,的的确确是完全掌控了西域,做了开疆扩土之事。
  更有与蒙古的合约,占尽便宜,想汉初之时,大汉与匈奴和亲,直到休养生息数年,到汉武帝时期才扳回局面。如今刘辩面对强大的蒙古,让蒙古主动求和,更在合约占据便宜,自然是要歌功颂德的。
  刘辩点了点头,看向卢植,蔡邕二人道:“二位来的正好,朕正好有一件大事要宣布,本想过几天,但既然二位来了,便不必多跑一趟,朕趁热打铁,现在说了吧。”
  “还请陛下示下!”蔡邕拱手道。
  刘辩沉声道:“朕深感如今官员制度的复杂,更有朕成立的商部,农部,与许多官职重合。因此朕思索良久,决定废除三公九卿制度,改用一套新的制度!”
  蔡邕,卢植二人对视一眼,却都没有说话,这些年他们也见识过刘辩的神之处。事实证明刘辩都是对的,如今要改制,他们虽然吃惊,但也承受得了。
  二人还未开口,却有一人,走了出来高声道:“陛下不可,三公九卿制乃是祖宗礼法,从前秦便沿用至今,至今已经数百年。此等制度,已经尽善尽美,岂能轻易改变?”
  “田丰!”刘辩看着田丰冷声道:“如今时代日新月异,法制虽是祖宗传下,但却跟不时代的变化。许多地方官员的职务甚至重合,岂能说尽善尽美?
  更何况朕还没有说朕要用的制度为何,你怎么知道不好?”
  “还请陛下明示!”田丰自知唐突,拱手道。
  “朕要用的制度乃是三省六部制度!其三省乃是……”
  花了半个时辰功夫,刘辩终于将三省六部制度的详细构架向群臣讲解一番。
  刘辩看着群臣沉声问道:“如今,你们还有什么异议?”
  众臣子一听,皆放下心来,刘辩只是改变官职体系,并不是裁剪官吏,只有少数变动,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众臣皆高声道:“臣等无异议!”
  “你呢?”刘辩看着田丰询问道。
  “微臣建议陛下不要轻易改动祖宗法制,若是要改,也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田丰拱手说道。
  “诶,既然要整改,便应该一鼓作气,若是拖延,何时才能改完?”刘辩摇了摇头拒绝道。
  “陛下,若是操之过急,只怕造成太大变动,还请陛下三思啊!”
  刘辩自然知道有变动,但若是拖延日久,到时候许多官员不能得到自己期望的职位,定然会阳奉阴违,欺瞒下,进行疏通。如此一来,贪污腐败之风必然不可压制。
  而刘辩对麾下官吏了如指掌,一鼓作气实行改制,直接进行任命,便不会给官员反应的时间,对于新职位的是好是坏,你也只能待着,干着。想要疏通运作,基本不可能。
  可是如此一来,突然的改制,便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断层,官员不能各司其职,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差错。
  田丰说的没错,刘辩想的也没错。
  但田丰却是个认死理的人,他不理解刘辩的用意,因此便只认同自己的观点。
  “陛下,操之过急,朝廷只怕混乱不堪,陛下若是一意孤行,不采纳田丰的意见,臣便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好了!”田丰话音刚落,便一头往旁边青铜大柱冲去。


第745章 包拯包黑炭
  “陛下,操之过急,朝廷只怕混乱不堪,酿成大祸,陛下若是一意孤行,不采纳田丰的意见,臣便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好了!”田丰话音刚落,便一头往旁边青铜大柱冲去。
  田丰性格刚直,荀彧,刘伯温等明智的臣子,知道刘辩的打算,因此不谏,而其他小人物见刘伯温,荀彧等大臣不说话,他们便也不说。
  唯独田丰,既然没人谏言,那我来谏,陛下若是不答应,便以死明志。
  “快挡下他!”刘辩悚然大惊,早料到田丰难缠,没想到一言不合便寻死。若是田丰真死在这儿,刘辩岂不是要落下一个昏君的名头?更何况田丰虽然刚直,但也是刘辩头悬挂的一口警钟,时刻让刘辩保持清明,更加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于情于理,刘辩都不会让田丰去死。
  朝之前,刘辩提前一步便提醒典韦,盯着田丰,因此当田丰冲出之际,典韦已经先一步站在柱子跟前,却让田丰一头撞在典韦的大肚子。
  “哎呦,田大人你的劲还真不小!”典韦摸了摸肚子将田丰扶了起来。
  周围臣子连忙起身拉住田丰,防止他在寻短见。
  “田大人你这是作甚!”
  “陛下圣明,自然有他的决断,你劝谏不成,也不该寻短见啊!”
  田丰身子瘫软在地,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刘辩目视田丰,沉声道:“田元浩,你是要陷朕于不义啊。”
  田丰一怔,旋即明白过来,若是自己以死相逼,岂不是给刘辩抹黑?田丰向着刘辩拜倒道:“微臣罪该万死,但陛下若是怕日后的那些闲言碎语,当收回成命才是!”
  刘辩神色一冷:“你是在威胁朕?呵,没有哪个皇帝不在乎后世的评价。但若每个臣子与朕意见相左,便以死相逼,朕这个皇帝还做不做了?”
  田丰如堕冰窖,连忙叩头道:“陛下恕罪,微臣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改制之事,不能操之过急,当从长计议。”
  “够了,为人臣子,当为君分忧,朕言出法随,你既然不能说出合理的解释,让朕收回成命,便该为君分忧,想办法消除朕改制带来的祸患!这才是为臣之道。你若一昧强逼,不仅自己落不得好,对于政策方面带来的的祸患也无法消除。”刘辩眼睛一瞪冷声道:“朕念你是个人才,所以多番容忍,但田丰,你身为臣子,却远远做的不够!”
  田丰听得刘辩一席话,神色一怔,臣子是为君王分忧的,君王若是发布了错误的政令,若是臣子不能让君王改变想法,当想办法在完善政令,减少损失,这才是为臣之道。田丰恍然大悟拜倒在地:“微臣知错,请陛下责罚!”
  “念在你一片忠心,责罚免了!”刘辩摆了摆手道。
  “多谢陛下宽恕!”
  待群臣归位,刘辩站起来,望着群臣说道:“现宣布官员任命!”
  众人神色一凛,皆走到大殿央站定。
  “三省分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长官位同宰相,封卢植为书省长官,封蔡邕为门下省长官,左右丞相!”
  “封荀攸为书省副官,封刘伯温为门下省副官!”
  四人拱手行礼道:“微臣领旨!”
  原本卢植,蔡邕为三公之一,如今刘辩废除三公,但二人尚在,自然要封最高的。不过二人基本不管事务了,二人只是名誉的丞相。荀攸,刘伯温二人担任其副职,其实是行丞相事,待蔡邕,卢植去世,二人自然继承丞相之位。
  “封荀彧为尚书令,统领六部!”刘辩高声道。
  “微臣遵旨!”荀彧拱手道。
  三省制度,本是相互制衡的,荀彧说的好听,是统领六部,其实权利远没有那么大。三省之,书审议,门下决策,尚书执行。
  六部的政令,其实是经过书省的审议,在经过门下省的决策,到了尚书省手,发放六部执行。
  国家大事三省齐商,又有经由皇帝,以及三省同批,尚书省不过是执行政令,权利其实并不大。
  “封刘晔为工部尚书!
  封庞籍为吏部尚书!
  封狄仁杰为刑部尚书!
  封韦孝宽为礼部尚书!
  封田丰为户部尚书!
  封李显忠为兵部尚书!”
  六部之,除韦孝宽尚在并州,狄仁杰尚在长安之外,另外四人皆拱手出来令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庞籍历史乃大宋丞相,为人以严苛讲法度闻名,他若执掌吏部,则国家官员任免考核经由他手,无人能够徇私。更何况他的才能不说吏部,便是丞相也绰绰有余。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按道理来说,田丰为人刚直,并非担任户部尚书的最佳人远,不过户部尚书,掌控全国的财政,以田丰为户部尚书,却能勤俭持家,不会出现贪墨的情况。
  礼部掌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韦孝宽为人做事圆滑,善于交际用人,琢磨人的心思,而礼部正是个要用心的场所,锦衣卫终究处于暗处,难登大雅之堂,韦孝宽宰相之才,执掌锦衣卫太过屈才,而礼部则是他发挥才能得地方。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自然是需要一个武将来担任长官,而李显忠不仅资历老,并且智力,政治才能都不算低,担任兵部尚书,也是最合适的。
  刑部掌法律刑狱,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狄仁杰精通法律,善于处理刑事案件,刑部对他来说,好似是专门为他设计的一般。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刘晔此人不仅智计百出,并且精通墨家之学,担任工部尚书,却是最合适的。
  六部长官,其实在刘辩看来,也是他的智囊,他们不仅仅处理六部之事,身处洛阳的他们,刘辩若遇国家大事,他们也是要一起商议的。
  宣布完三省六部的长官之后,刘辩继续说道:“原九卿分别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其太常掌宗庙礼仪,如今并入礼部,光禄勋、卫尉,掌控皇城防卫。封杨妙真为光禄勋,掌管宫内防卫,封杨延嗣为卫尉,掌管宫门巡逻,防卫!
  大鸿胪掌对少数民族之事,与礼部职能冲突,废除之后并入礼部。宗正掌皇室亲属,外戚之事,调刘虞入京担任。
  太仆掌朕之车马,由典韦担任,大司农与户部尚书职等同,故废除,少府亦与户部职务重叠,故废除。廷尉与邢部冲突,故废除。”
  刘辩口若悬河,一番讲解下来,三公被废,九卿被废其五,只剩四卿。
  刘辩继续说道:“商部,受户部管辖,但事务独立于户部之外,农部受户部管辖,除全国农具,耕牛,田地之外,农部研究独立于户部之外,医部亦独立于其他六部。此三部位同九卿!
  商部侍位糜竺,农部侍位张意,医部侍位沈腾!”
  除糜竺之外,张意为第一届科举的探花,而沈腾则是第二届科举的状元,二人政治能力也有九十多,掌管一部,绰绰有余。
  不过此三部,位在六部之下,六部长官位尚书,副官为左右侍郎。刘辩为了将此三部区分开来,而此三部长官位侍,位在尚书之下,侍郎之。
  如此一来,四卿便成了七卿。
  但还不止!
  刘辩继续说道:“初此之外,朕在建立大理寺,督察院。邢部掌管全部案件,大理寺主审理,督察院主监察。大理寺,督察院,邢部等三司为大汉三法司,掌控天下刑法,刑狱,若遇大案件,当三法司共同会审,不得凭添冤狱!
  封包拯为大理寺寺卿,封华歆位督察院院长。以光禄勋、卫尉,宗正,太仆,尚部,农部,医部,大理寺,督察院此九个官职,为新的九卿!”
  刘辩话音刚落,田丰又拱手而出,说道:“陛下,光禄勋防护内宫,杨妙真将军是女眷,又武艺高强,自然合适。卫尉一职是负责城门巡逻防卫,杨延嗣将军乃大汉猛将,也理所应当。刘虞为汉室宗亲,担任宗正,在合适不过。典韦将军为您的亲卫,担任太仆,管理您的车马,也是分内之事。
  糜竺大人掌控商部多年,将天下商人整理得井井有条,张意,沈腾,为两届科举前三甲,能力足够。而华歆为陛下老臣,又等法律,掌控督察院份所应当。唯独大理寺卿包拯?此人是谁,臣从未听过,大理寺既然是掌控天下疑难案件审理,当慎之又慎,不能马虎大意啊!”
  “是啊,这包拯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
  “陛下,这大理寺为九卿之一,又是管理案件之所,不能任用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啊。”
  众臣一时间也议论纷纷,对包拯这个人保持怀疑态度。
  刘辩嘴角一勾,这包拯其实是他昨晚临时召唤出来的,但刘辩花费多余积分,替包拯植入了身份。那是长安官吏,狄仁杰数年间审理了一万多件案子,包拯则从旁协助。如此一来,只要将包拯与狄仁杰召回京城,旁人一见他的成绩,这大理寺卿的位置,便是板钉钉了。


第746章 召见大汉小将
  当刘辩宣布任命包拯为大理寺卿之后,众臣都对包拯提出了质疑。大理寺卿位列九卿之一,而且是掌管案件的审理,其职能便相当于提高人民法院一般。
  刘辩突然让一个籍籍无名之辈,担任如此重要的官职,有谁会答应呢。
  “众爱卿安静!”刘辩压了压手掌道:“包拯眼下并不在此地,他如今在长安,乃是狄仁杰的副手。根据朕的消息,狄仁杰数年之间,侦破雍州一万多起冤假错案,其不乏前朝遗案,除了狄仁杰之外,他的副手包拯起码要占据一半的功劳,如此人才,但很大理寺卿有何不妥?”
  狄仁杰破案的名头,群臣是听说过的,毕竟洛阳乃是京城,狄仁杰破案,其不乏汉灵帝在位时的案子。因此经常要动用洛阳的人脉,查探消息。
  久而久之,狄仁杰的名气便打了出去,外地百姓闻之,也多请狄仁杰调查那些悬疑大案。因此洛阳官员,都知道狄仁杰善于查案。但想不到除了狄仁杰之外,还有一个包拯也善于此道,狄仁杰所侦破的案子之,还有一半是他破的。
  听到这个消息,群臣在没有异议了。
  大理寺可不是个好场所,专门审案的地方,虽然掌控大理寺,便能藏污纳垢,逃脱许多法律的制裁。但没有相应的能力,一但悬案到手,无能力破解,也是白搭。若是任职期间,在审错了案子,情况则更加严重,引咎辞职都是轻的,若是被刘辩知道了,更要问罪。
  因此堂堂九卿之位,被刘辩赋予给了籍籍无名的包拯,也没有人敢打大理寺卿这个职务的意思。
  “尔等可有异议?”刘辩沉声问道。
  众臣交头接耳一番,齐声道:“臣等无异议!”
  卢植走前来,拱手道:“陛下,三省长官,六部,九卿之,狄仁杰,韦孝宽尚在外,韦孝宽在雁门出谋划策,眼下我大汉与蒙古暂熄兵戈,调回韦孝宽不成问题。但狄仁杰乃是雍州刺史,将他调回雍州,不知谁能接任?”
  “庞籍,你是吏部尚书,掌管官员的任命,你觉得谁能接替狄仁杰?”刘辩看向庞籍询问道。
  庞籍拱手道:“陛下,微臣虽然是陛下任命的吏部尚书,但对官员的事情,却还是两眼一抹黑。不过在微臣看来,雍州如今各种事务已经稳定,更有兵马十万,益州贼人想要攻打怕是难加难。因此雍州内部,可以说是稳如泰山,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需要处理。可在狄大人副手之,挑选能力出众者接替之!”
  “爱卿此言深合朕心,狄仁杰副手曹昂,乃是曹孟德长子,能力出众,朕打算将他提拔为雍州刺史。”刘辩笑着说道。
  众臣皆点头称诺,没有任何异议。
  刘辩接着拿出一份奏折,自有女官拿下去送到荀彧手,刘辩说道:“这份奏折之,乃是三省六部,九卿下属部门官员的任命。朕便不再朝堂宣布,尔等三省六部九卿长官一同翻阅,尽早完成改制之事,若有不决者,在来问朕!”
  “李显忠,改制之时,洛阳定有一段时期的动荡,你调一万禁军入城,巡逻各处,防备京城治安,不得有误!”刘辩看着李显忠下令道。
  转眼间便过去十天时间,狄仁杰,韦孝宽,包拯等人也先后抵达洛阳任。三省长官召集六部,九卿成员展开会议,一场轰轰烈烈的改制行动也开始了。
  由于各个部门一段时期无法运作,也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动荡,但三省,六部,九卿的长官,哪一个不是有滔天手段的?更何况还有禁军镇守长安,因此像田丰担心的大动乱并没有出现。小打小闹之类的,顷刻间便给镇压下去了。
  十天时间,三生六部卿这些衙门的班底也基本组建完成。各个部门职能规划妥当,工作效率却是飞速提升,整个洛阳也好似焕然一新。
  然而此时的刘辩,却来到了城内的一座军营之。
  这座军营之,乃是各路武将的子女,回洛阳之前,这些人便已经集结于此地,到如今刘辩才得空来见他们。
  卫尉,光禄勋,太仆等三卿官职,是直接对刘辩负责的,分别保护皇城,保护内宫,管理刘辩的车马。
  因此其他部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改制,但此三个部门本存在,杨妙真,杨延嗣,典韦等人只参与召开了一次会议,便一直跟随刘辩,进行保护。
  杨妙真等三人在加程咬金,保护着刘辩来到城内军营,会见各路武将之子。
  军营之内,望着下方的一众年轻小将,刘辩心满意不已,这些人大的不超过十六岁,小的不过十来岁,其更是不乏猛将以及统帅,只要培养得好,这些人日后便是大汉的顶梁柱。
  “你们可知,朕为何将你们召集到这来嘛!”刘辩看着帐下众人询问道。
  “据在下所知,陛下召集我等前来京城,是想要考核我等才能,培养我等能力!”只见殿下一个青年拱手说道。
  “你是?”刘辩并未动用系统查询功能,看着那年纪不过十五岁左右的青年笑问道。
  “在下秦怀玉,乃是青州秦琼之子!”秦怀玉拱手说道。
  “原来是秦叔宝的儿子,不错,你父亲有勇有谋,曾经先后斩杀冀州兖州大将颜良,花云,丑等人。你也是英气勃勃,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刘辩拍手称赞道。
  “谢陛下夸赞!”秦怀玉到底不过十五岁的少年,得到刘辩的夸奖之后,便喜形于色。
  殿为为首的一个身材高大的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