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金弹子身为女真第一猛将,武艺高强,便是岳云也不敌他,这一棍袭来,他岂会没有应对之法?
只见得金弹子左手将锤一架,挡在头顶空门,熊阔海一棍落下,只听得叮铛一声巨响,仿佛九天惊雷炸耳。许多士兵震得头脑发货,不自觉便将耳朵捂住。
双手武器,向来是攻防皆备,金弹子左右挡住敲来的铜棍。身子却一侧,一倾,右手的巨锤朝着熊阔海袭来。
同样是气势汹汹的一招!
熊阔海会使双板斧,深知一攻一防的道理,早有准备。将手铜棍一抽,换了个角度,将棍尾朝着巨锤顶去。
又是一声巨响,金弹子袭来的巨锤便被顶开了。
两人复又厮杀起来。
长兵器与短兵器战斗之时,除非武力相差巨大,一般都有章法。
战斗也是扬长避短,长兵器者自然要发挥长兵器的优势,对敌人进行打击。而短兵器者,自然想要欺身而,如此一来,能使敌人失去长兵器的优势,建立自己短兵器的优势。
金弹子与熊阔海厮杀便是这样。
两人实力相差不算太大,金弹子想要贴身近战,发挥自己双锤的优势,而熊阔海则挥舞着熟铜棍,将金弹子不断逼开,想让金弹子发挥不出优势,从而获胜。
两人锤来棍往,厮杀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
隋唐好汉,不像三国,五代里面的猛将一样。隋唐武将的武艺相差是很大的,李元霸天下无敌,是第二的宇成都,也只能
抵挡个几个回合。
而宇成都与裴元庆实力相差仿佛,剩下的熊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等人实力相等,后面的杨林,魏通等人实力相同,最后是秦琼,尉迟恭这些人了。
熊阔海虽排第四,但他与伍天锡也曾经打了个平手,伍云召在二人间,尚且二十回合不敌宇成都。如此算来,便是熊阔海亲自对付宇成都,恐怕也是如此局面。
而金弹子身为说岳第二猛将,或许不隋唐第二的宇成都,但也相去不远,其实力还要在熊阔海之。
战至五十余回合,熊阔海压制金弹子不住,屡次被金弹子近身,一时间熊阔海便颇为狼狈,熟铜棍这种长兵器贴身战斗的时候根本发挥不出威力,反而有许多掣肘。
又勉强支撑三十余回合,熊阔海被打的窝火,怒喝道:“他奶奶的,当爷爷好欺负不成?让你试试爷爷的板斧!”
说罢熊阔海将熟铜棍丢在地,一提战马两边挂着的板斧,与金弹子厮杀起来。
换了兵器,熊阔海算是缓了口气,但又过不得多久,又暴露出其他短板。
金弹子使用的是双锤,熊阔海用板斧,熊阔海去攻,那是用斧头砍锤,无济于事。而金弹子来攻,擂鼓紫金锤挥舞的气势汹汹。熊阔海若挡,要么用斧刃,要么用斧面。
但以斧面去抗衡来势汹汹的紫金锤,却是无处使力,根本抵挡不住。
金弹子锤来之际,熊阔海只得挥舞着板斧以劈当挡。
只听得战团的二人打的叮当作响,火光四溅,金弹子手的紫金锤是神兵利器,凡铁劈砍却是不留痕迹。倒是熊阔海手里的板斧,也那熟铜棍倒是好兵器,但却受到金弹子的克制无法使用。
那板斧不过普通兵刃,对拼了数十招,便已乱刃,好在与金弹子厮杀,多为力气拼,在兵器面没有太大要求。要是熊阔海有个趁手的铁锤之类,金弹子一时间倒难占优势。
但以板斧跟金弹子硬拼,熊阔海却是吃不消的,时间一长,熊阔海手臂便震的发麻,发痛,有些难以招架。
便在此时,北方又是一彪骑兵赶来,为首一将乃是李嗣源。
由于女真骑兵只有五千,金兀术知道不能出现伤亡,否则人数越打越少,便不能在辽东立足。因此他只是让金弹子与熊阔海相斗,他也看出来了熊阔海不是金弹子的对手。
却不曾想辽东兵马传信如此迅速,不过半天时间,李嗣源援兵便已经抵达。
“雄将军休慌,李某前来援你!”李嗣源大喝一声杀向战场。
金兀术一催战马前截住李嗣源厮杀,二人斗不过十余回合,金兀术见李嗣源难缠,料拿之不下,又见人多势众。便奋力逼退李嗣源,拔马而走。
“金弹子,撤!”
金弹子与熊阔海厮杀正起兴致,却见金兀术撤退,便奋力逼退熊阔海,拔马而逃。
“给我追!”熊阔海翻手捡起地的熟铜棍,一马当先向着女真骑兵追去。
但天气寒冷,骑兵冲锋更是寒风刺骨,辽东骑兵追击不过十余里,士兵便承受不住,速度大大的降低,有的甚至干脆下马。
“你们这样这么行,女真人跑不动,你们便跑不动了?给我继续追啊。”熊阔海冲着士兵叫道。
李嗣源向熊阔海安慰道:“雄将军切莫动怒,女真骑兵生于苦寒之地,不惧严寒。而我军士兵却是不习惯严寒,无法追击也是情有可原。眼下士兵还未着冬衣,待下次准备妥当了,在追击不迟。”
第864章 刘辩的准备
接下来一段时间,金兀术率领的女真骑兵便与李嗣源,熊阔海率领的辽东兵马打起了游击战。
金兀术率领女真骑兵不断突袭辽东各个小城,展开破坏,掠夺。
而李嗣源,熊阔海则率兵骑兵奔波于各城池之间,解决女真骑兵的突袭。若是来的正好,自然能逼退女真,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够来的凑巧,一段时间里,也让女真袭取了不少小城,造成了许多伤亡。
但辽东兵马想要追击,却是对女真骑兵一点办法也没有。尽管骑兵后来添了冬衣祛寒,但也不如女真不惧严寒的天性,无法再寒冷的天气里策马狂奔。
如此天气越来越冷,女真骑兵却更加如鱼得水,节奏渐渐为女真掌握。
李嗣源不得法,只得向李泌请求解决的办法。
得知女真已经潜入辽东,李嗣源,熊阔海并未在第一时间阻截女真骑兵。李泌也是失望不已。
女真刚来的时候,天气还不怎么冷,双方作战,算辽东骑兵实力不如女真,但凭借人数击败却是可以做到。如此一来,便可以在那个时候击退女真,赶出辽东。
但如今拖到十一月份,辽东一带天寒地冻,如此寒冷的天气,辽东士兵是适应作战。女真却适应,因此到了这个时候,想要寻找女真主力,并将其击败,需要数辈的兵马。
但关羽这边也非常吃紧,一但继续继撤走兵马,前线的防线非常危险了。
李泌也知道这个道理,无奈之下,他只得亲自前往辽东内地布置防御。毕竟东北一带,从十月份到次年三四月份,都是天寒地冻,将近半年时间,这段时间几乎没人对付得了女真,若是坐视不管,辽东肯定要遭受巨大的损失。
好在冬日严寒,辽东一带也只有夏天种植作物,女真虽然破坏辽东,但对于百姓的生产没有造成太大的威胁。
李泌进入辽东后,便针对女真骑兵做出布置。
其一,在兵马之挑选耐寒的士兵,与辽东本土青壮,组成一支骑兵。若遇到女真骑兵,便前往追击,战斗在其次,主要以吓退为主。
其二挑选青壮百姓守卫大城,将士兵调往小城坞堡,帮助哪里的百姓驻守。
这些都是长久之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奏效,然而此时坐镇渔阳的刘辩得知辽东的情况,却有动作了。
平谷,汉军大营,军大营!
刘辩拿着辽东方向锦衣卫送来的书信,脸色阴沉无。
刘辩拍着桌案骂道:“刘备这个废物,竟然让五千骑兵进入辽东腹地,烧杀抢夺,如今辽东百姓已经死伤两三万人。”
刘辩说罢,抽出宣纸奋笔疾书,旋即一封书信即成。
刘辩将书信交给信使,说道:“前去将这封书信交给刘备,说他若是不能解决女真尽快投降让朕的兵马来对付。区区五千女真骑兵,让辽东损失三万百姓,辽东百姓不是刘备的,而是我大汉百姓,若朕听到这个数字在有增加,休怪朕现在便出兵攻打他了。”
“诺!”信使接过书信退下。
“陛下何须动怒?哪里需跟刘备多说,既然他无能,那咱们便现在出兵攻打,也省的女真继续祸害辽东百姓了。说好了让我当先锋的。”尉迟恭拱手说道。
刘辩摇了摇头道:“你以为朕不想打?刘备岂会轻易放弃?现在辽东只伤亡三万百姓,朕若是现在攻打辽东,到时候伤亡的便是三十万,三百万百姓了。刘备的压力还不大,现在还不是攻打他的最好时机。”
“哦!”尉迟恭不懂其的道理,尴尬的摸了摸脑袋。
刘辩微微一笑道:“众将畅所欲言,说错了也没事。”
尉迟恭松了口气拱手道:“末将全凭陛下做主,陛下说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打,只要用我做先锋里便好。”
“朕说过的事,自然不会食言。”刘辩点了点头,尉迟恭这才走入队列。
众将知道现在不是攻打刘备的时机,况且如今气候越来越冷,渔阳虽然在北方一点,但也好不了多少。现在动兵,肯定会毫无建树,因为北方一带,冬天可谓哈气成冰,莫说战斗,手都不敢拿出来。
“如今天气越来越寒冷,朕让你们准备的事可准备好了?”刘辩看着韦孝宽,沮授等人问道。
韦孝宽拱手道:“启禀陛下,我已经通知并州方面,在当初安置的胡人之,挑选当年乌桓一带的胡人。他们皆为耐寒之士,共计两万人马,要不了多久,便能北了!”
沮授补充道:“另外士兵需要的冬日战衣,战马的护铠也已经建造完毕了。”
“很好!”刘辩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如此严寒的天气难以作战,都女真出自更加寒冷的白山黑水,辽东一带的寒冷的天气对他们来说并不可怕。因此要不了多久,辽东的局势很有可能恶化,朕若是不未雨绸缪,提前组建一直耐寒的兵马,到时候如何对付女真?”
对于刘辩的想法,韦孝宽,沮授二人深以为然,拱手赞叹道:“陛下圣明!”
一边的尉迟恭听了,却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末将对北方的气候还了解一些,现在作战还可以,但等到入冬,那是手,脸都不能露出来的。那手要是粘了寒冷的兵器,只怕丢都来不及。您便是组建耐寒的士兵,恐怕也无法作战啊。”
刘辩哈哈一笑道:“你说的朕已想到了,朕已经准备了御寒之物!”
刘辩说着拍了拍手掌,让士兵将准备好的御寒之物拿来。
士兵抬着东西走了来,冬日铠甲与夏日不同,冬天士兵由于厚重的衣服御寒,是无法穿戴铠甲,铁甲的。
刘辩让人制造的衣服是皮甲,内部是厚实的羊毛,外面则缝制了几层皮革,能够有效抵御箭矢的进攻。
并且衣服是高领,能遮挡脖颈,又有毛帽,下方可以用纽扣固定在脖子下面,与后世的雷锋帽有几分相似。
除此之外,刘辩又让人按照人脸剪制口罩,将口,鼻孔,眼睛露出来,其他的皆可遮挡。两边可以挂到耳朵。最后刘辩又让人制造毛皮手套等物品。
刘辩喊来一个士兵,让其穿戴新制的衣甲,众将一看,皆拍手大赞:“如此这人都裹在毛皮里,便是作战也不怕了。”
尉迟恭也戴着手套,试着其灵活度,感觉并不影响厮杀,不由得放下心来。
“好了,有些新式铠甲,在等耐寒士兵过来,便是女真杀入辽东,冬日做战朕也不怕。”刘辩笑着对众将说道。
“但如今的当务之急,是逼迫刘备,给他施加压力,别到时候辽东兵败,他却硬是不让朕出兵。因此,韦孝宽,你的锦衣卫加大力量,以民怨给刘备施压!”
第865章 神枪姜松
刘辩虽然暂时不动兵,但却也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可谓兵分两路。
刘辩一面准备耐得住寒冷的士兵,大规模制作御寒的战甲,衣帽,口罩,手套等物品。以免冬日发生突然的变化,他却无能为力,无法出兵干预。
另一面,刘辩又让韦孝宽发挥锦衣卫的作用,在刘备的地盘上散步辽东的战事。
女真五千骑兵,在辽东腹地制造大混乱,造成数万百姓死伤。辽东军出兵数万,却仍无法剿灭,甚至都无法驱逐这支骑兵。
辽东兵马如此无能,刘备如此无能,只要锦衣卫加以添油加醋,百姓就会恐慌。
五千女真骑兵就搞出这么大的事情,那女真兵马有几十万,辽东兵马能不能抵挡?要是抵挡不住,我们百姓怎么办?刘备能保护我们吗?
但眼下五千女真骑兵就肆虐辽东,辽东数万兵马束手无策的事实,却让许多百姓失去了对刘备的信心。
右北平治所徐平城。
刘备府中,刘备面沉如水坐在座位上,其心腹田豫站在一旁。
田豫脸色忧郁,缓缓开口道:“主公,如今城内兴起了许多流言蜚语,大多是评价辽东战事的。多主公的处境颇为不利,主公是否想办法遏制一下?”
刘备抬眼看了一眼田豫,摇头说道:“流言是遏制不住的,我若是去遏制流言,不就跟夏滐是一路人了吗?眼下百姓虽然流言不断,那是因为辽东我军确实失利,导致许多百姓死伤。待女真兵马驱逐了,流言自然就散去了,”
见田豫脸有忧色,刘备继续说道:“你放心吧,军师亲自前往辽东,原本是做出了防御的。只是女真骑兵趁着气候突变而出兵,导致我军将士有些猝不及防。如今军师亲自坐镇辽东,建立耐寒的骑兵军队,到时候就能将女真骑兵驱逐出去了。
对了,女真兵马不惧严寒,军师书信中提到,冬日女真可能继续进攻,到时候是场硬仗。所以他让我大规模制造御寒之物,此事关系重大,御寒之物不可粗制滥造,先生,这衣甲便由你亲自督办,旁人我放心不下。”
“诺,主公放心,我幽州皮毛物品充足,召集能工巧匠,很快便可制造完成,送到前线将士的手上。”田豫拱手说道。
“去吧!”刘备摆了摆手,让田豫退下。
田豫离开之后,大殿再次沉默下来,座位上的刘备喃喃自语道:“刘辩,别以为我不知道是你在散布谣言,你以为这样就可以逼我就范?只要撑过这个冬天,女真粮草便会用尽,只能退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能力进攻我军,辽东是我的,你休想轻易夺走。”
刘备双手紧握成拳,捏的咯吱做响,仿佛是对自己时运不济,内心不甘的抗议。
与此同时,关中,关陇山脉之中。
幽州北地气候寒冷,但关中一带还不那么明显,关陇山脉因枫叶变色,通红一片,也还只是晚秋天之景。
山林之中,一道身形健步如飞,不过一会便听得一声咯咯的叫声,这道身影这才停了下来。
“逮到只大野鸡,炖鸡汤给母亲喝,希望母亲的身体能好点。”一高大壮汉从地上站了起来,手里提着一支大约三五斤重的野鸡。
壮汉身高九尺,身材魁梧,年纪在三十岁上下,一张国子脸,算不得好看,但却棱角分明,仿佛刀斩斧辟。
关中虽不如辽东寒冷,但温度也不高,寻常百姓也穿得多裹上件厚实衣物。但这壮汉却只着一间单衣,搭着的坎肩外,露出那雄壮的腱子肉。
此人模样,打扮皆与普通百姓无异,除了身材高大之外,却没有什么不同。
但这壮汉却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姜松!
隋唐枪法第一,四绝之枪绝。
隋唐四绝,杨广之昏庸,程咬金的三个半斧子,姜松的枪法,秦琼的忠义交友。
四人之中,姜松是唯一一个以自身枪法实力入远的人物,程咬金的三板斧,其实指的是程咬金的福气,用三板斧闯天下却是平安无事。
姜松的实力更是冠绝隋唐,隋唐有个故事叫做一猛一杰会一绝。
李元霸为一猛,罗士信为一杰,二人厮杀得难解难分,此时姜松出现,用枪将二人缠在一起的兵器分开。
武侠小说之中常有这种故事,两个人打的难解难分,或者比拼内力,正值紧要关头,若是不让二人退开,势必两败俱伤。但一般人却这么干,因为一旦实力不足,不但分不开二人,反而会让自己受伤。
一般来说,两万分开两个正在激战的人,要么武力与二人相当,要么武力功夫要强于二人。姜松能将现在激战的李元霸与罗士信分开,其武力最起码是不比二人差的。
那堂堂隋唐第一枪法高手,实力甚至可以问鼎第一的人物,为何又在关陇一带呢?
原来姜松本不该姓姜,姜是其母姓,姜松该姓罗,因为他是罗艺的儿子。
罗艺尚未建功立业之前,与姜氏生有姜松,后来罗艺前去从军,建功立业,又娶秦氏,生有罗成。只是罗艺后来有了功名基业,却根本没管曾经的妻儿,或许一开始,罗艺的目的就只是为了姜家那几套天下无对的枪法吧。
罗艺乱入而出,系统也为其安排了身份。
罗艺年轻时于关陇山林被猛兽所伤,得姜氏所救,二人日久生情便结为夫妻。
姜家枪法天下无双,共有七套,得知罗艺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姜氏则一套枪法倾囊相授。不久之后,姜氏坏有身孕,罗艺习练枪法有成,便离开了怀孕的妻子,前往北地从军。
只可惜罗艺时运不济,演义中他能混个靖边侯,掌控幽州,但这里也混了三十来年也没混出个名堂,知道被刘备重用提拔。在这期间,他也重新娶妻生子,至于姜氏,只怕罗艺早就忘了。
却说姜氏,初几年还心怀期待,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姜氏渐渐失去信心。无奈有子生养,姜氏只能咬牙坚持,但姜松如今早已成年,姜氏思夫成疾,又积劳成疾,早已一生病痛。
正值今年天气转凉,姜氏身体便从此一病不起,姜松为此也颇为头痛。寻遍名医,却是药石无用。
第866章 出山复仇
一般秋冬,冬春之际,天气突然转凉,转冷,老人或疾病缠身者,皆因此而死。因为天气的转变,老人与病人体质弱,无法抵挡突变的气温带来的疾病。
便是成年人,也多在气候变化之时伤风感冒。
其实这也是生老病死的一种自然规律,无法抵挡。
姜松也知道母亲不久将于人世,是以心情沉闷,想出来狩猎给母亲吃点好的。
姜松提着野鸡回到家中,熟料的处理好野鸡,挡在锅中炖下,这才来到床前侍奉母亲姜氏。
“母亲,刚才抓了只鸡,已经炖下了,待会您可得多吃点!”姜松看着躺在床榻上的姜氏,不由得哽咽道。
姜氏初遇罗艺,不过二八年纪,如今过了三十来年,也才四十八岁。可其形容枯槁,脸色蜡黄,却仿佛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姜松心底则升起一股仇恨,对他那个素未谋面的父亲的仇恨。
姜松记得幼年,姜氏时常说起那父亲的好,可有一次姜氏思夫心切,将姜松放在邻居家寄养一阵,自己外出寻夫。
可自从那次姜氏回来以后,姜氏便仿佛变了一个人。姜松问起,他便说罗艺死了,不许姜松提他名字,在不说他的好,有时候甚至一个人默默垂泪。甚至后院的一根木桩之上,写了罗艺的名字,其上满是枪眼。
幼年姜松不懂,但现在姜松知道,母亲身体一落千丈,导致如今疾病缠身的罪魁祸首就是罗艺。那个素未谋面的父亲,是罗艺负了母亲姜氏。
床榻之上的姜母缓缓睁开眼睛,无力的摇了摇头道:“母亲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好吃的你就多吃点,不用给我留了。”
人疾病之后,一般都是饭量大减,甚至水米不进,要是这样便表示这人也没多少日子活的了。姜松听到这里,不由得悲从中来,跪在床榻前哭泣道:“娘……”
姜母缓缓伸出枯瘦的双手,抓住姜松的大手,却发现儿子的手已经比自己大得多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需要自己遮风挡雨的孩子了。
“我儿,趁着娘还有几分力气,我有些话要交代给你,你千万给我记住了。”
“娘你说,孩儿定然铭记在心。”姜松沉声道。
“这第一件事,便是传宗接代,你也老大不小了,娘亲在是看不见你娶妻生子,但娘亲走了,三年之内,你必须娶妻生子,否则娘在地下也不得安心啊。”
姜松双目含泪,连连点头。
“这第二件便是你这一身武艺,俗话说习得好武艺,卖于帝王家。可如今天下大乱,你这武艺虽然厉害,但战场之上刀枪无眼,难保没个万一。你便老老实实在这关中娶个妻子,将我姜家枪法传承下去,别想着建功立业,免得一去不回,让家里孤儿寡母受了委屈。”
姜松心底一沉,知道母亲是想起了旧事,让自己不要步了罗艺的后尘。毕竟几年前,母亲可是一直劝自己出山建功立业,上阵杀敌,将姜家枪法发扬光大的。
那边姜氏为了给以前说的话补漏洞,继续说道:“我以前是想不明白,现在却想明白了。当年见你枪法练的好,便想让你上战场扬我姜家枪法之威名。可娘如今病了,却明白这命还是最重要的,有命在,枪法自然代代传承下去。
更何况就算你建功立业,难保些许年后,家室破落,搞不好这枪法还失传了去。那袁家四世三公不也是没了吗?这名啊,利的,都不如平安来的实在。”
姜松虽知母亲是在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