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边跟随李继隆逃出火海的千余徐州兵马,与戚继光手下的兵马也厮杀起来。很快戚继光手下的兵马便落入下风,死伤惨重。
  “都给我杀了,一个不留!”李继隆败于民兵之手,誓要将戚继光等一干人马斩尽杀绝。
  见麾下勇士死伤惨重,戚继光心中悲痛不已,奋力逼退李继隆,便要带着麾下勇士杀出重围。
  “给我追!”李继隆一挺长枪,向着戚继光追去。
  却说杨再兴一路难行,甩开夏鲁奇,呼延赞等人的兵马便找了一个隐蔽处休息。刚刚坐下不久,便听得南方传来一阵喊杀声。并且火光冲天,战斗规模只怕不小。
  “奇了怪了,我军被围困在高密,眼下这里只有赵军行动,却是什么兵马跟赵军交上手了,先过去看看!”杨再兴眼中满是疑惑,决定前往战场看看情况,翻身上马,向着厮杀声方向赶去。
  杨再兴行不过数里,便见一支兵马向着自己方向奔来,他们颇为狼狈,虽然手中拿着兵器,但穿戴却是百姓的衣服。而后方则是一千余赵军率兵追赶。
  见只有千余赵军,则都是步卒,只有十来个将校有坐骑,杨再兴放下心来,停下战马立在路上,喝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为何被赵军追赶?”
  戚继光在后,见前方来了一个汉军大将,威风凛凛,连忙催马上前拱手道:“这位将军,我们是青州东莱人士,东莱一带有倭寇犯境,我召集百姓将他们驱赶出去。随后便想南下从军,但见高密被赵军围攻,无法投之,便想率兵劫了赵军粮草。不想其主将用兵不凡,我们虽然烧毁了他们粮草,但奈何人少,被赵军追杀。”
  杨再兴听了戚继光的解释,不由得好感大增,赞叹道:“好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以区区几百百姓,不仅击败了倭寇,还烧毁了赵军粮草,当真能力不凡。我乃冀州大将杨再兴是也,你们先过去,有我在此,赵军不敢在攻击你们了。”
  “您是杨将军?”戚继光闻言大喜过望,杨再兴是什么人物?他是最早的从龙大将,当年号称大汉第一猛将,如今遇到了他。区区一千赵军,的确不用害怕。
  “你们先过去。我留下来跟杨将军御敌!”戚继光让跟着逃出的士兵先行离开,催马与杨再兴并肩,面对赶来的赵军兵马。
  见戚继光没有害怕,反而选择与自己并肩作战,杨再兴眼中赞赏之意更浓。
  转眼间,李继隆便率兵兵马奔上前来,二话不说便要冲上来将杨再兴,戚继光斩尽杀绝。跟着李继隆那信使却脸色大变,连忙停下脚步大喝道:“将军不能冲啊,那是杨再兴啊!”
  “杨再兴?”李继隆眉闻言连忙勒住战马停了下来。
  赵光义刚开始率兵攻打高密的时候,李继隆是跟随在左右的,当时史万岁,王彦章,夏鲁奇等三员大将围攻杨再兴。他也见过,只是离得较远不曾看清杨再兴相貌。后来赵军开始攻城,李继隆这才离开高密,前往徐州主持大局。并且这些天杨再兴突袭赵军,几天不曾洗漱颇为狼狈,是以李继隆一时间没有认出来。
  但那使者每天跟随赵光义,杨再兴天天过来突袭,一天能见上几次,却是一眼就认出了杨再兴。
  想当初高密城下,史万岁,王彦章,夏鲁奇三员大将围攻杨再兴,不仅没能杀得了杨再兴,反而王彦章还死在了再兴枪下。杨再兴虽然身受重伤,但过了一个月又是生龙活虎,几天突袭下来,杀了赵军将士数百上千人。
  赵军士兵听了杨再兴这三个字,皆停了下来,有的甚至不断后退,显然对杨再兴极为惧怕。
  杨再兴见此情况,不由得冷笑道:“不怕死的尽管上来!”
  杨再兴自己自然不怕一千赵军,甚至敢冲上去厮杀,也能保证自己全身而退。但考虑到身边还有戚继光在,杨再兴不清楚戚继光的武艺如何,担心自己冲杀上去,保不住戚继光性命,因此便想以名号吓退赵军。


第937章 一人喝退千军
  由于不清楚戚继光的武艺如何,杨再兴担心自己若是冲杀便照顾不了戚继光。对于戚继光这个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汉子,杨再兴非常欣赏,因此不想让他出现什么危险,故而便想吓退赵军。
  戚继光见杨再兴浑身欲血,应该是连日厮杀,只觉得杨再兴如今应该实力不济。虽然戚继光一人不在惧怕赵军,但见杨再兴开口,也就没有多说。
  赵军将士面面相觑,李继隆深知杨再兴厉害,李继隆自觉的自己武艺不弱,但面对夏鲁奇,史万岁,王彦章三人任何一人都不是对手。杨再兴以一己之力面对三人围攻,不仅战而胜之,反而反杀一人。
  如此实力,实在让李继隆望而却步,李继隆咬了咬牙喝道:“退兵!”
  说罢便一催战马转身离去。
  杨再兴见赵军退去,也没有追赶,与戚继光往后方去寻他麾下勇士。
  “将军你何以如此狼狈?”二人策马而行,戚继光向着杨再兴问道。
  “呵呵!”杨再兴笑了笑说道:“赵军猛攻高密,我军岌岌可危,所以我单人独骑杀出城来,每日突袭赵军,缓解高密城的压力。”
  “什么?将军以一己之力缓解高密城的压力?”戚继光听罢大为吃惊,对杨再兴的勇武佩服不已。
  二人很快寻找到戚继光带来的勇士,五百余人,与赵军一战死伤甚多,如今只剩下两百人马。
  戚继光又将东莱倭寇犯境之事的经过详细告诉杨再兴:“对了杨将军,东莱那边,又倭寇犯境,其实他们乃是海外倭国的人。倭国那边被其他崛起的枭雄所灭,其国主逃亡大汉,希望得到大汉的帮助来复国。那敌人也派兵追赶,在东莱一带厮杀起来……”
  杨再兴听罢,冷哼道:“区区倭寇也敢犯我大汉疆土?总有一天必定灭之,如今那支倭国兵马在哪?”
  “就在前面不远,刚才我与他们一个在谷山,一个在谷后。”戚继光指着前方燃烧的山谷说道。
  “先赶去与他们汇合。”杨再兴一催战马,前去寻找上杉谦信的兵马。
  由于刚才逃往谷口前方的赵军并不多,上杉谦信很快便剿灭逃往前方的赵军。听见后方喊杀声大作,便率兵部下赶来后方支援,在路上两只兵马便遇见了。
  听闻眼前这浑身欲血,披头散发的男子便是汉军大将,乃是大汉天子的从龙之臣。跟随大汉天子多年,上杉谦信不敢大义,连忙上前见礼。
  “虽然你们不经通报擅自进入我大汉领土,导致我东莱百姓死伤甚多。但念在事出有因,此时暂且就不追究了,等大战结束,在禀报陛下,请陛下过问,现在你们就暂且跟着我吧。”杨再兴对着上杉谦信说道。
  上杉谦信拱手说道:“多谢将军宽容,却不知这大战何时才能结束?您是天子器重的大将,关于我倭国复国之事,还请您到时候再天子身边美言几句。”
  杨再兴沉声道:“这件事不是我能干预得了的,全凭陛下决断。我大汉古时候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求复国,你也需要耐心等待。至于大战何时结束,青州这边,赵军如今没了粮草,我又每日突袭,他们士气已经衰竭,退兵只怕就在这几天了。不过北边陛下还在指挥战斗,那里的大战只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听了这话,上杉谦信也不由得有些失望,不过如今也只有指望大汉助他复国,唯有跟着汉军一起行动了。
  却说北边,夏鲁奇,呼延赞二人追击杨再兴不得,准备率兵返回高密,行不过数里,却发现后方传来喊杀声,往后方看去,却见火光冲天。
  呼延赞大惊失色道:“这是怎么回事?南边怎么有如此大火?”
  夏鲁奇脸色一变大叫道:“不好,算算时间,如今李继隆将军正要押送粮草过来,莫不是杨再兴突袭了李继隆将军的运粮队伍?咱们快过去看看。”
  一行骑兵向南而去,不久之后在谷口前方发现了李继隆的残兵败将。
  “果然是李将军!”夏鲁奇,呼延赞二人见了李继隆,连忙催马上前询问道:“李将军,你也被杨再兴突袭了?粮草可曾有失?”
  李继隆咬牙切齿道:“不是杨再兴,却不知哪里来了一支民兵,我路上在思考如此擒拿杨再兴,没有派出斥候打探,却不想在这谷中遇到埋伏,粮草皆付之一炬。我派兵追杀他们时,却又碰到了杨再兴,那些民兵皆被杨再兴给接应走了。”
  夏鲁奇,呼延赞二人听到这个消息,皆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李继隆沉吟道:“如今我只有在返回徐州了筹措粮草,攻城之事你们回去告诉主公暂且停下,否则杨再兴每日突袭,我军将士只会白白牺牲性命。”
  “也只有如此了!”夏鲁奇,呼延赞二人点了点头,如今他们军中粮草只剩下不到两三天的用度。李继隆往返徐州起码也要三天,还要花时间筹集粮草,他们数万大军这几天都只可能吃不了肚子,哪里还有能力来攻城。
  随后,李继隆率领兵马往南而去,夏鲁奇,呼延赞二人则率兵返回高密。
  二人此刻心中已经做好了被赵光义大骂的准备,来到营帐,却被士兵拦下:“主公此刻有要事要办,他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
  “是!”二人点了点头,便在营帐外面等侯。
  营帐里面,赵光义跟一人悄悄说着话,此人乃是从兖州而来,乃是赵光义的心腹。
  “如今兖州的情况怎么样了?”赵光义向着使者低声问道。
  由于奉高城已经戒严,任何人都不来,这个信使不是从奉高而来,而是从附近的城池赶来向赵光义报信。
  使者低声说道:“主公,兖州只怕是出了大事,奉高城如今已经戒严,只许进不许出,城内您的心腹消息根本传达不出来。”
  “嗯?你可前去调查?”赵光义沉声道。
  “已经派人前去调查了,由于您兄长那边安插的心腹不多,他们被困在城中,什么消息也传达不出来,我们也不清楚您兄长现在的去想。不过几日前李典派兵去了济南,而齐国那边,我们也派人前去打探,您猜我们得到了什么消息?”使者低声说道。
  赵光义不耐烦道:“快说,不要跟我打哑谜。”
  “齐国那边,我们发现了大战的踪迹,并且路边有许多孤坟,其中都是兖州兵马的尸体,他们身上皆是中箭,疑似遭遇了埋伏。”使者低声说道。
  “这么说大哥果然派了兵马前去突袭齐国了?那齐国那边呢?”赵光义眼睛一亮,继续问道。
  “我们深入齐国打探,发现齐国的汉军已经不见了,附近百姓有传言,说您兄长亲自率兵突袭,被汉军射杀了。”
  “什么?”赵光义陡然站了起来,随后压低声音问道:“此时是否当真?”
  使者摇了摇头道:“我们也不清楚,由于奉高戒严,您安插在赵匡胤身边的心腹什么消息都传不出来。我跟主公说的这些消息,都是经过这几天调查得来的。”
  “奉高戒严?”赵光义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心中沉吟道:“兄长那边只怕真是出了什么事情!如今他们将奉高戒严起来,又派遣李典去了济南,莫不是接应荆嗣主力大军回来,我心腹消息传达不出来,莫不成想来个先斩后奏,连兄长的死讯都不通知我,直接立我那侄儿即位?”
  “不行,无论消息是真是假,我也得尽快回去了,这青州拿不下了,我不能白白消耗兵力,若是兄长真的死了,他们要立我侄儿即位,我还在这攻打青州,到时候还真斗不过他们。”赵光义心中千思百转,已经有了退兵的想法。


第938章 趁胜追击
  赵光义越想越怕,若是赵匡胤真的死了,一众臣子立其子继伟,他那侄儿向来莽撞,与他这个叔叔不对付。赵匡胤在时,还念及兄弟之情,若是那侄儿掌权,只怕会收回他的兵权了。
  这些天进攻高密,十万兵马若是接近四万,并且剩下的兵马大多带伤。要是那个莽撞的侄儿趁机进攻徐州,赵光义觉得自己会陷入劣势。
  如今当务之急不说去兖州争权,最起码也要返回徐州,严阵以待,弄清楚兖州到底发什么什么事情。
  反正这青州也是打不下来,继续攻打只会损兵折将,要是赵匡胤真死了,赵光义还待在青州局势肯定不利,如今也只有退兵为上。
  想到这里,赵光义连忙向着营帐外高声问道:“夏鲁奇,呼延赞二人还没回来吗?”
  “启禀主公,两位将军已经回来了,便在营外侯着。”亲卫回应道。
  “快让他们进来!”
  夏鲁奇,呼延赞二人一前一后走进营帐,向着赵光义拱手道:“主公,我们二人无能,又让杨再兴跑了……”
  赵光义见二人样子,也知道夏鲁奇,呼延赞两个没有追到杨再兴,不如如今他也懒得管杨再兴在哪。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如今我军猛攻高密已经一月有余,毫无收获不说,反而损兵折将。我打算退兵了,你们二人速速去整顿兵马。”
  “退兵?”二人闻言一愣。
  赵光义冷喝道:“如今不退兵还能如何?你们又阻拦不住杨再兴,在被杨再兴这么搞下去,我军只怕要死伤惨重。”
  二人脸色一苦,想到刚才李继隆的运粮队伍又被突袭,大量粮草被付之一炬。这几天将士们只怕都吃不饱,更别谈攻城了,看样子也只有退兵一条路可走。
  二人又将李继隆粮草被袭之事告诉赵光义,赵光义怒气更甚,沉声道:“粮草都被袭击了,如今不退兵还能干什么?想要引起将士的哗变吗?你们速速前去准备,尽快退兵吧。”
  “诺!”对于赵光义的发火,二人没有生气,只是责怪自己无能,对付不了杨再兴,导致主公的计划落空。
  当天下午,围攻高密的赵军便退了下去,返回营寨休息,整顿,第二天一早,赵光义便率领大军南下,返回徐州去了。汉军只有两万兵马,自然不敢轻易追击有六万多兵马的赵军。因此赵军一路畅通无阻返回了徐州。
  杨再兴等人发现赵军退军,便返回了高密。
  “此次多亏了杨将军挺身而出啊,要不是杨将军孤身一人出城,每日突袭赵军,使其不能攻城,要不然我青州只怕岌岌可危了。”杨再兴等人回到城中,便收到了林仁肇等人热情的迎接。
  “咱们同是为国效力,又何分彼此呢,只要能保住青州,大伙都是出力了的。”杨再兴笑着说道。
  “嗯?这几位是?”林仁肇注意到杨再兴身后的戚继光,上杉谦信等人询问道。
  杨再兴便将戚继光,上杉谦信等人的身份告诉林仁肇,林仁肇跟杨再兴一样,对戚继光是大加赞赏,而对于上杉谦信提出的复国之事,则是让其耐心等待。
  当天晚上,高密城中热闹非凡汉军大摆酒席,庆祝赵军退兵。次日,林仁肇便派人联络西边的太史慈,林冲的兵马,询问西边战事如何。
  却说济南一带,由于赵匡胤中伏而死,兖州很快派出李典前往济南接应荆嗣,越兮的大军。很快这些兵马便安然无恙撤出青州境内返回兖州。
  太史慈率兵从齐国赶到济南郡时,赵军已然撤退。
  洪秀全,石达开的黄巾兵马自然也撤出历城,汉军从而便入驻历城。
  其中包括了张宪,岳云从冀州带来的两万兵马,张须陀,李文忠,李秀成,陈玉成攻打黄巾的五千兵马,太史慈从齐国带来的两万兵马。这些兵马相加,有将近五万余人。
  对于太史慈的到来,张宪,张须陀,李文忠等统帅型将校非常惊讶,询问道:“太史将军,你怎么过来了,赵军攻打济南,很有可能是吸引齐国的兵马前来支援,然后从齐国突袭青州。如今你将兵马都带了出来,齐国岂不空虚?”
  太史慈哈哈大笑道:“你们尽管放心便是,兖州兵马攻打济南,本意是想让我前来支援不错,但如今他们却撤军了,这说明了什么?”
  “莫非赵军突袭不成,已经被你击退了?不对了,若单单是突袭兵马被退,赵军也不至于退兵啊。”张宪猜测道。
  “突袭兵马被击退,济南的主力赵军当然不会轻易退兵,但如果是赵匡胤亲自突袭,被我军射杀了呢?”太史慈笑问道。
  “什么?赵匡胤被杀了?”众将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吃惊,不可置信。
  太史慈点了点头解释道:“济南这边的主力赵军之中的赵匡胤乃是假冒的,赵匡胤他率兵突袭齐国不成,中了我军的埋伏。当时他麾下猛将许褚被我拦住,赵匡胤被我军十数个将校围攻,身受重伤,致命伤也不在少数。最后只有许褚带着赵匡胤孤身逃命。我军虽然没有得到赵匡胤的尸首,但想来赵匡胤也不能活命。”
  “这么说赵匡胤就算没死,如今只怕也是身受重伤,卧病在床,不然荆嗣的数万大军不可能轻易撤退。”张宪闻言拍着手掌,一脸兴奋。
  如今官职最高的乃是太史慈,其次是张宪,岳云等人,至于张须陀等人尚且是白身。
  太史慈便询问众人:“诸位将军,如今荆嗣退兵,你们且说说咱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呢?”
  张宪当即说道:“高密那边,赵光义率兵十万攻打高密,如今咱们这边安全了,自然应该分出一部分兵马前去支援林将军。”
  “不错!”众将纷纷点头赞同。
  几个大将商议一番,便决定由太史慈率领本部的两万兵马,以及张须陀,李文忠李秀成,陈玉成这些日子拉起来的五千兵马前往高密支援林仁肇。
  而张宪,岳云则继续率领两万兵马坐镇历城,防备赵军去而复返,至于林冲还在齐国待着,便不去通知让,让他继续镇守齐国边境。
  面对太史慈,张宪的安排,岳云十分不满道:“我从冀州是过来帮忙的,这些时日我的锤子都快生锈了,你们几位这几天也与黄巾厮杀得也尽了兴,不如便让我前去帮助林仁肇将军吧。”
  听了岳云的话,李秀成,陈玉成两个黄巾降将连忙站了出来,说道:“既然岳将军要前去作战,我们便不去了,正好历城一带还有不少黄巾余孽,我们留下来还能帮助张将军剿灭其他黄巾。”
  太史慈听了这话,也觉得李秀成与陈玉成留下来比岳云留下来更好。毕竟岳云武艺高强,去了高密对汉军帮助更大,而李秀成,陈玉成对黄巾熟悉,留下来能尽快剿灭济南这边的黄巾余孽。
  “既然如此,那便由岳云将军随我去高密,李秀成陈玉成你们留下来帮助张宪将军镇守历城,顺便剿灭黄巾余孽,将功折罪。”太史慈对着三人说道。
  次日,太史慈便率领岳云,张须陀,李文忠三将,并两万五千兵马赶往高密一带,准备支援林仁肇。
  不过此时,高密的赵军已经退去,在半路,太史慈大军碰到了林仁肇派去齐国询问战事的信使。得知高密之围已经解了,众人都非常高兴。
  太史慈沉吟道:“如今青州大敌皆退,不去咱们便返回剧县罢了,这一个月来,我军将士都非常疲惫,理应让他们好好休息了。”
  岳云闻言气馁不已,本想着前往高密大显身手,却不想赵光义已经退兵了。
  不想李文忠却反对道:“太史将军,我认为咱们不应该退兵啊。”
  “哦?此话怎讲?”太史慈疑惑道。
  李文忠解释道:“我听闻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二人素来不睦,如今赵匡胤生日不知,而赵光义却退兵回了徐州。只怕赵光义也是得知了赵匡胤的某些讯息,急着回去争权去了。兖州内乱将起。
  这一个月来,青州不仅有外敌,还有内乱,咱们若是退兵,将士们肯定贪图安逸。日后陛下要攻打兖州,或者是徐州,咱们青州经过这一次的内乱,元气大伤,很有可能无法动用兵力。
  但如今兖州内乱,赵光义很有可能率领徐州兵马前往兖州争权,咱们这个时候应该乘胜追击,攻打徐州,不说将徐州拿下来,最好也要拿下一郡之地。
  徐州这些年没有经历战斗,颇为富庶,若是能拿下一郡之地,借着这一郡之地,便能支撑数万大军的补给,日后攻打兖州或是徐州,便能够占据主动。”
  听了李文忠的分析,太史慈连连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我青州本就人少地穷,现在若是停战,将来攻打兖,徐,能动用的兵力的确不多。要是能拿下徐州的一些地盘,将来便可以动用更多的兵力。也罢,就听你的,不回剧县,咱们去高密与林将军汇合。若是赵光义真的率兵前往徐州夺权,咱们便攻打徐州。”


第939章 兵马会师
  随后,太史慈等人便继续率兵赶往高密。
  由于尚不清楚太史慈那边的情况,而且又担心赵光义去而复返。林仁肇的兵马也一直驻扎在高密,不敢轻举妄动。
  很快太史慈等将便率兵抵达了高密,汇合了林仁肇的兵马。
  得知齐国那边黄巾之乱已平,并且兖州兵马也已经撤退,甚至赵匡胤中伏生死不知。林仁肇,杨再兴等将都非常兴奋,高密这边也已经击退赵军,真可谓两路开花。
  将兵马安置好,众将来到城内坐下,太史慈便将路上李文忠的那番说辞讲了出来,林仁肇听罢,陷入深深的沉思当中。
  良久过后,林仁肇沉声道:“你们分析的不无道理,经过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