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虽然没有经过乱入,召唤出世,但他的父亲,刘辩却已经召唤过了。便是在西州时,刘辩与铁木真议和,召唤出来的善射之人长孙晟。
  如今长孙晟官拜西州别驾,主要负责与蒙古和周边国家的外交事务,在西州位高权重。
  孟建,乃是三国本土人物,名声同样不大,但若是说到他的表字,很多人就会熟悉了。
  孟公威,汝南人士,三国时避祸荆州,诸葛亮常与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为友。孟公威便是孟建,三国时期官拜魏国凉州刺史,征东将军。其才或许不如诸葛亮,徐庶,但也差之不远。
  武举之中,那几个人的名字刘辩同样熟悉。
  几人名字后面,还写有身份籍贯。
  首先卢俊义,其乱入身份同样是卢植的儿子,早年在外学艺,如今卢植年迈在家修养,卢植也学艺归来,在家侍奉卢植,正碰上武举,卢俊义便参加进去,获得优异的名次。
  还有伍天锡,薛万钧,薛万彻兄弟,此三人都是不久前幽州覆灭刘备所乱入出来的猛将。
  伍天锡植入身份乃是伍云召族弟,薛万彻,薛万钧兄弟也是已故薛安都的族弟,几人学艺有成,皆参加此次武举。
  徐盛,其威名也不小,乃是历史上东吴大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剩下的几人都是无名之辈,刘辩怎么想,也没听过他们的名字,名次也拍在后面,想必是三国本土人物,跑龙套都算不上。
  刘辩看着名单,殿外文武人才也走了进来。
  科举这边以卢毓为首,身后跟着长孙无忌,孟建。
  武举这边以卢俊义为首,身后跟着薛氏兄弟,伍天锡,徐盛,后面又跟着五人。
  这站位排名也是有讲究的,如今成绩排名还没有出来,这站位便是跟着身份来的。
  首先科举这边的卢毓,父亲乃是卢植,前三公重臣,而长孙无忌的父亲乃是西州别驾长孙晟,孟建则是白身,只在汝南一代有些才名。
  武举这边,卢俊义的父亲同样也是卢植,故在第一位。薛家兄弟的族兄乃是战死沙场的将军薛安都,故排在第二,第三,伍天锡的族兄乃是幽州大将伍云召,故在第四,寒门出身的徐盛,便只排在第五。
  刘辩看着文武两排最前方的卢毓,卢俊义,不由得感叹卢植命好,有个三国本土出身的儿子也就够了,乱入一个水浒第一猛将卢俊义,也是他卢家的人。
  “草民等见过陛下!”
  一行人走到殿中,向着刘辩行礼问安。
  “诸位免礼平身!”刘辩右手轻抬,示意众人起身。目光却不由得看向科举这边第二人长孙无忌。
  此人不就是自己返回洛阳那天,在大街上遇到的那个青年吗?当日那个女子,果真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大唐第一贤后长孙无垢吗?


第963章 大汉各州阵容
  殿下武举,科举成绩优异者,一共十三人,刘辩首先看向武举一方的十人。
  武举不同于科举,科举的前三名最优秀者,需要刘辩亲自考核,进行排名。
  而武举,众人已经比试过武艺,分出优劣,不过此刻他们不是以名次站位,而是以身份高低罢了。
  刘辩如今只需要根据这些人的成绩,给予将校的官职罢了。
  如今刘辩的势力已经占据大汉半壁江山,甚至还要更多。
  从东到西,有青州,冀州,幽州,云州,司隶,雍州,凉州,西州全境。又有半个并州,半个荆州,以及徐州的一个郡。
  分派将校之前,刘辩要先对各个州的武将阵容进行分析,看看哪个州的武将略微不足,在从此次武举之中挑选人手进行补充。
  首先是青州,陈庆之为都督,林仁肇为副都督,麾下有猛将秦琼,罗士信,文鸯,太史慈。唐斌,林冲等人。军师有徐庶,又有刺史虞允文能文能武,主管政务。
  冀州方面,岳飞为都督,麾下有猛将杨再兴,张宪,岳云,姚兴。没有配备副都督,其刺史乃是王守仁,又有袁绍当年留下的一些旧臣从让协助,治理冀州。
  幽州方面,都督为薛仁贵,副都督为狄青,又有宇文成都统帅骑兵,麾下有猛将伍云召,潘凤,张士贵,高览,乐进等将领,还有薛仁贵的八大御总兵。有谋臣沮授,出谋划策,范仲淹为刺史治理地方。
  另外就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云州,云州都督乃是苏定方,麾下有熊阔海,王君可,罗成,李文忠,李克用,李存瑁等将,田豫暂时担任刺史,还有阎柔从让协助,处理异族之事。
  再是司隶这边,李显忠为兵部尚书,统领洛阳司隶兵马,禁卫军方面有杨妙真,杨延嗣,典韦,尉迟恭,程咬金,以及老将鱼俱罗。由于司隶是京城地区,朝廷官员即为谋臣,刺史,无需过问。
  并州方面,大汉只占据南边数郡,北方河套地区仍旧是在冉闵手下,关系虽暧昧,但却没有彻底归降。
  并州都督乃是李靖,麾下有老将杨继业,超级猛将裴元庆,大将林御,裴俊,陈到,李嗣业,高顺,夏侯渊,夏侯惇等人。其刺史乃是王猛,同样能文能武。
  关中雍州方面,兵马都督乃是诸葛亮,麾下有郝昭,高思继,姜维,鲁智深,花荣,王瞬臣等将校。
  其刺史乃是曹操之子曹昂,历史上曹昂早年不行遇难,不过由于曹操提前便被刘辩收服,曹昂就一直活的好好的。而且王猛在雍州担任过几年的刺史,曹昂一直跟随王猛学习,如今才能也足以治理一州。
  凉州,其兵马都督乃是常遇春,麾下有猛将庞德,大将王忠嗣,刺史乃是文天祥。
  而西州,阵容便有些大了。
  其都督为曹操,麾下有当今天下第一猛将飞虎将军李存孝,龙虎大将赵云,马超。以及大将史建塘,李元芳,曹操义子虎豹铁骑副将曹骁,白马义从副将夏侯兰。
  都督为王玄策,令有别驾长孙晟负责处理外交。
  另外还有半个荆州,阵容也不可小觑。
  兵马都督为刘裕,麾下有黄忠,张辽,水军方面有傅友德,谢玄,甘宁,李通,蔡冒等将。
  其刺史乃是房玄龄,又有于成龙,李严,蒯越,蒯良,蒋宛等文臣治理地方。
  最后便是徐州的琅琊之地,将领有戚继光,张须陀,李书文,周处,李秀成,陈玉成等将。刘辩想等日后拿下徐州之后,组建徐州都督班底。
  另外青州方面,还有杜如晦这个名臣担任齐国郡守,有些屈才。朝廷方面,还有刘辩从云州带过来的魏征,暂时没有任命。
  除此之外还有洛阳东西两关,徐晃常年镇守东边虎牢关,高长恭常年镇守西面函谷关。
  搞清楚各地方的文武阵容,刘辩才方便对殿内这些人才进行录用,发放各地。
  刘辩心中沉吟道:“如今大汉各地,青州,幽州,云州,并州,司隶,西州,荆州,以及琅琊人才足够。唯独不好的是云州方面,田豫才能不足以担任一州刺史。如今今有了长孙无忌,可以调长孙无忌担任云州刺史。
  武将阵容相对薄弱的州郡便是冀州,雍州和凉州!”
  首先冀州方面,岳飞以下,只有杨再兴,张宪,岳云,姚兴四员大将,他们个个武艺高强,但却无法独当一面,需要派遣一员副将,担任岳飞的副手。
  雍州方面,诸葛亮之下,只有猛将高思继,姜维,李舜臣,花容,鲁智深等将。
  看似阵容强大,但要看对面是什么阵容,想益州方面,有司马懿,吕布,高仙芝,张任等将。
  如今这些年又乱入不少将领,尚未出世,比如高颎,尚师徒,韩擒虎这些人,他们这么久都没有出世,便很有是乱入到了益州。
  如果当真如此,雍州的防御就相对薄弱了。
  在有就是凉州,将领是最少的,只有常遇春,庞德,王忠嗣三人,肯定是要派一些过去的。
  想清楚那些地方该派人手,刘辩便看拿着奏折说了起来:“尔等几人之中,伍天锡武艺第一,卢俊义,薛万钧,薛万彻三人武艺不相上下,并且薛万彻,薛万彻二人参与兵法,破阵的考核,皆有不俗的成绩。徐盛武艺,兵法破阵方面,成绩也十分优秀。剩下几人能够脱颖而出,武艺也是不凡。”
  与此同时,刘辩又让系统检测徐盛四维,徐盛四维:武力89,统帅90,智力73,政治69。
  刘辩顿了顿,沉声说道:“薛万彻上前听封!”
  “草民在!”薛万彻拱手上前。
  “你是已故薛安都将军族弟,武艺不凡,兼有谋略,朕封你为偏将军。前往冀州岳飞麾下听用!”
  “末将领旨!”薛万彻拱手谢恩道。
  刘辩又沉声道:“伍天锡,薛万钧上前听封!”
  “草民在!”二人拱手出列。
  “你二人武艺高强,且是忠臣之后,朕封你二人为偏将军,前往雍州诸葛亮麾下听用!”
  二人拱手谢恩:“末将领旨!”
  “卢俊义,徐盛听封!朕封你二人为偏将军,前往凉州常遇春麾下听用!”刘辩看着二人说道。
  “多谢陛下,末将领旨!”
  冀州方面,缺少一个副将,刘辩便将统帅能力较强的薛万彻派了过去。雍州,越少猛将,刘辩便将武艺不错的伍天锡,薛万钧派了过去。
  而凉州方面,纯粹是缺少人手,刘辩便将卢俊义,徐盛派了过去。补充凉州将校不足的情况。
  剩下五人,刘辩又大笔一挥,让其派往凉州,雍州,冀州。补充各地。


第964章 殿试
  卢武举的杰出者分封完毕,刘辩目光看向科举这边。
  卢毓,长孙无忌,孟建。
  三人身材不甚高大,但却颇为挺拔,站在殿中,静静等待刘辩的考校。
  刘辩沉吟一番,便说道:“如今大汉将定,俗话说乱世当用重典,但大汉平定之后,其法治是否松弛?尔等针对此事发表看法,皆畅所欲言,不要有所顾忌。”
  殿内文武大臣一听,目光皆放在卢毓,长孙无忌,孟建三人身上。
  刘辩的这个问题,是让他们陈述治国之道,天下太平之后是继续实行乱世之中的重典,还是法治松弛一些。
  殿试,其实有很大的施展空间,因为题目是刘辩布置,这些人只要揣摩圣意。若见解与刘辩相符,哪怕其他才能不如另外两个,也很有可能夺得状元之位。
  一众文武群臣皆看着三人,想要看看哪个能将治国之道说到刘辩心坎里去,夺得状元之位。
  三人皆沉默不语,思考着如何应答。
  大约过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孟建当先拱手出列:“陛下,草民已有所得。”
  “嗯,但讲无妨!”刘辩点了点头说道。
  孟建拱手说道:“如今大汉律法,颇为繁重,乱世之中,民心难测,故而乱世当以重典治之,约束百姓。然待大汉统一之后,陛下当放松法纪,改而以儒家仁德治国,教导百姓向善。”
  台上刘辩脸上不怒不喜,沉声道:“以现在的律法继续治国不好吗?”
  孟建拱手说道:“陛下,律法并非一成不变,治国之道也不能一成不变,昔年高祖创下大汉,文景以无为而治国,渐渐使得国家强盛。到汉武时期,武皇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而治国之道,当随局势运转,不可一成不变。”
  孟建说完,便退后到一边,此刻卢毓拱手而出,说道:“陛下,草民不同意孟学兄的看法。”
  卢毓年纪颇轻,如今不过二十出头,孟建如今有三十多岁,卢毓以学兄称之,倒是颇有礼仪。
  “那便说说你的看法吧!”刘辩沉声道。
  卢毓拱手说道:“草民自幼生长与洛阳,眼见洛阳遭劫,又归于安定,至如今繁华兴盛。洛阳繁华的功劳,除了殿内王公大臣的努力治理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乃是法治。
  是法约束百姓,使得洛阳及其司隶地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乐,其他地各地,也实行大汉新法,很快便归于安定。可见我大汉法治之功。
  便算日后天下重归一统,但其法治却不可松弛,以德治国,德行终不能使所有的有德。但以法治国,其法却可约束所有人。
  故我大汉,想要长治久安,其法不可变。”
  殿内一众大臣饶有兴致的看着卢毓,孟建二人,这二人意见一开始便背道而驰,不知道陛下会赞同谁的观点?
  而剩下的长孙无忌,又该说些什么,才能吸引刘辩眼球呢?
  卢毓退下之后,见众人都望向自己,长孙无忌拱手而出,说道:“陛下,草民与卢学兄与孟学学兄的看法也皆不一样。”
  “哦?不知道你是什么看法?”刘辩饶有兴致的看着长孙无忌。
  卢毓,孟建,一个主张继续实行法治,一个主张法治过后以儒治。话都被二人说完了,长孙无忌又有什么与二人不同的看法?
  “孟学兄主张天下太平以后,以儒治国,以德治国。卢学兄主张法治不变。”长孙无忌看着身后的二人,先重复了一番二人的看法。
  二人点了点头,没有进行反对。
  长孙无忌随后面向刘辩,拱手说道:“但草民认为他们的他们的看法都太过极端。
  突然转变治国策略不对,毕竟人心难测,先帝时期,亦是以儒治国,但仍有黄巾邪教,不服教化。而一成不变也是不对,谁能保证严苛的刑法,对百姓不会造成负担?引起他们的反抗?”
  孟建沉声道:“那不知长孙学兄认为,如何治国才是对的呢?”
  长孙无忌侃侃而谈道:“天道循环,自有其运转规律,大变,不变皆不符合这种规律。高祖创下大汉之后,以无为而治国。而面对二位学兄提出的意见,我更偏向于无为。”
  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做过多的干预,一成不变不是无为,突然改变也不是无为。
  长孙无忌对着刘辩说道:“我指的无为,并非日后天下平定之后,以道家无为而治国,而是面对现如今的法治,以无为的态度去看待,不去过多的干涉。
  不可一成不变,也不能突然改法为儒。而是要根据天下形势,民心发展,有条理的去改变,完善。根据各地的形式,民风,选择是否是以刑法治之,还是以儒道化之。
  比如并州一带,安置了大量的异族百姓,异族不堪教化,当以儒道教化为主,以法治治之为辅,一但有所偏颇,异族便会不稳。
  在比如司隶洛阳一带,富甲天下,其民已安,当继续以法治之便可。一但放松法纪,其民便为利益所趋,鸡鸣狗盗不绝。
  陛下当根据天下形势,各地民风,情况来有条理的进行治理,若能如此,我大汉治国策略,才能不断完善,才能长治久安。”
  刘辩目光看着下方三人,其实对于三人所提出的看法,刘辩早有预料。孟建为儒家子弟,其看法必定是主张刑法,以儒治国。而卢毓生长与洛阳,眼见法治给大汉带来的好处,自然是主张法治不变。
  而长孙无忌,则是以其智慧,针对前二者提出的意见进行针砭,提出自己的见解。
  面对长孙无忌提出的观点,卢毓,孟建二人一阵沉默,随后向着长孙无忌拱手道:“长孙学兄见解过人,在下自愧不如。”
  “不敢,不敢,在下还是沾了后说的光。”长孙无忌不敢托大,连忙拱手还礼。
  对于长孙无忌提出的治国策略,刘辩是颇为赞同的,治国并不是一股脑的使用一种政策。而是要根据形势的不同,地方民风来有条理的选择策略来治理。
  异族难安,以法治必乱,富庶之地,穷奢极欲,以儒以德,人心更加难测。
  “既然尔等二人自愧不如,想必里面科举状元,不需朕多说了吧?”刘辩看着下方三人说道。
  刘辩看着长孙无忌说道道:“长孙无忌上前!”
  “草民在!”长孙无忌走上前来,拱手道。
  “云州初建,若是你,当如何治之?”刘辩看着长孙无忌问道。
  长孙无忌沉吟一番,拱手说道:“云州之地,其民驳杂,来自各地。又有各异族内迁,韩郡尚未立。
  若治云州,当先以儒家道德教化安民,分化矛盾,先以儒为主,辅以律法治之。待云州安定,在以法定之,使各种律法深入人心,同时辅以儒家仁德之道,使仁义道德,为云州百姓立身之本。”
  “嗯,既然你说的条条是道,朕想委任你担任云州刺史,不知你可敢接此重任?”刘辩看着长孙无忌说道。
  “啊?”长孙无忌一愣,眼中充满了不可置信的目光,哪怕他智计百出,也想不到刘辩封赏如此之重。想他父亲长孙晟,不过一州别驾,他这个刚刚从政的儿子,一举便追上了他的父亲?级别甚至比其父还要高?
  “草民……”长孙无忌被这个从天而降的惊喜给砸的有些蒙了,一时间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你若不行,朕便换其他人好了!”刘辩摇了摇头,看向长孙无忌身后的卢毓,孟建等人。
  “不,陛下,草民认为自己能治理好云州,古之甘罗,十二岁便拜相,草民虽然年轻,但却不落人后。若是陛下相信草民,草民一定能为陛下治理好云州!”长孙无忌见此情况连忙走上前一步,向着刘辩表达志向。
  “好,既然如此,朕就委任你为云州刺史,不日前往云州赴任!”
  “多谢陛下!”长孙无忌连忙躬身行礼,拱手谢恩。
  刘辩又看向下方的卢毓,孟建二人说道:“卢毓,孟建,你们二人所说策略,也颇为道理,卢毓,朕封你为今年的榜眼,如今河东太守告老还乡,朕委任你担任河东太守。孟建,朕封你为探花,西凉金城郡,尚缺太守,且民风彪悍,你主张以儒治国,可前往金城郡,担任郡守,教化金城百姓。”


第965章 大敌来临
  气殿试结束之后,刘辩再次陷入忙碌之中。
  时间来到十一月份,此刻天气逐渐转冷。
  不同于江南一带,野外萧条,司隶一带的百姓收获了番薯之后,便抓紧时间种植小麦,争取来年开春之后,在有一次丰收。
  刘辩这边,云州初定,百废待兴。
  而冀州,青州,河内,琅琊等地,各处兵马厉兵秣马,准备来年一举扫平赵光义的势力。拿下兖,徐,豫三州,一举拿下中原。
  赵光义深知来年必有一场大战,一边抓紧时间备战,一边实行合纵连横的计策,寻找外援。
  如今赵光义麾下,大将不过十来位,兵马不足十几万,面对明年刘辩的进攻,根本抵挡不住,只有寻求外援。苟延残喘,希望来年可以能够在刘辩的进攻下坚持下来。
  不过遍观天下,除了赵光义之外,也只有江东孙策,益州刘璋未灭。
  赵光义只得分别派遣赵普,崔浩出使江东,寻求帮助。
  孙策,刘璋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中原赵光义一灭,刘辩下一个要灭的很有可能是自己。因此一口答应下来,来年共击刘辩,帮助赵光义抵挡刘辩的进攻。
  而北方一带,也不平静。
  此刻距离刘辩与蒙古议和已有四年。
  这四年来,蒙古借助当初的和约,合约方面虽然吃了大亏,但他们也得到了想要的锻造技术。这些年一直在打造兵器,提升兵马的战斗力。四年时间,蒙古铁骑,已经发展到一个恐怖的状态。
  如今,他们厉兵秣马,不过不同于当初目光放在西域,凉州。这一次他们将目光放到了并州。并州河套以北,蒙古势力蠢蠢欲动,对冉闵占据的河套有觊觎之心。
  而西边,西州,已经成立三年有余。
  刘辩离开西州之时,曾经划分郡县,如今西州共有四郡,以塔里木河为界。
  南道以精绝国为界,东边为南河郡,西边为葱岭郡。北道以鄢者为界,东边为北河郡,西边为天山郡。
  西州治所,便在天山郡它乾城。
  西州百姓,以西域各国百姓组成,大国数万人,小国数百人。
  各国国主得到刘辩赐予的爵位之后,当日国主的身份,将国家并入郡县,如今西州有人口一百多万。
  当初投降的各国国主,如今已经放下权利,借助爵位带来的便利,开垦土地,种植果树作物,酿造美酒,当起了农场主。
  各地百姓也积极种植果树,作物,加入大汉政府建立的各种作坊,担任工人。
  王玄策这三年来,频繁出使周边各国,发展关系,西州境内出产的美酒,陶瓷,绸缎,远销西边各个国家。给各国带去繁荣,同时也使西州强盛起来。
  如今西州的繁荣,便是有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三大产业所带动起来。
  除了罗马路途遥远,商品尚未倾销至此以外,西部大宛,康居,贵霜,安息等国王玄策均有接触。西州所生产的商品,倾销至这些国家,给西州带来了繁荣以及财富。
  面对大汉新奇的商品,西部各国皆喜爱不已,香醇的美酒,精美的陶瓷,美丽的缎绣,甚至茶叶,桌椅,都是他们热爱追捧的商品。
  不过这三年来,西州与周边各国的发展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各种商品倾销到他们国家,也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又有蒙古从中作梗,西疆局势一时间处于变幻莫测的状态。
  这个时期,天下有四大帝国。
  大汉,贵霜,安息,罗马。
  从东到西的顺序也是如此。
  其中贵霜位于西州以西,与大汉的西州相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